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你们啥时候听到过驸马王诜手里缺钱?说实话,造船作坊只是本官顺手为之,本想一分钱份额不占的。但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本官要是一点份额不占各位能放心吗?就一成份额挺好,别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还是聊聊造船人手的事儿吧。头一批不需要太多,五十人足矣。要是各位没难处愿意和本官再合作一次,就得尽快差人去大名府。本官恐怕要五月才能赴任,不过这没关系,高判官叔父应该认得,他已经替本官先行前往大名府了。”
  这一聊天就黑了,飞羽堂外面已经有两个身影徘徊了好几次。那是绿荷和小丫,闺女正等着听西游记的故事呢,每天不听就不睡觉。
  王浩他们比猴还精,听到事情定了,再看见侯爷眼睛老往外撇,立刻就明白该走了。有什么问题以后找机会再问,具体细节这位侯爷从来也不问,自有下面的人接洽,赶紧抬屁股走人吧。
  今儿能进驸马府,还能坐在皇上打球休息的棚子下面吃一顿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驸马家宴,已经赚大发了。回去和同行说说立马震倒一大片,可吹牛的素材那可多了去了。
  转眼到了四月底,桃花都开了,洪涛还窝在府里哄孩子玩呢。经过好几个月的教导,王小丫同学总算能把九九歌背下来了。但背是背,术数还是不灵,勉强能应付个位数加减法,仅此而已。
  面对自家丫头显然不咋灵光的脑子,洪涛倒是挺坦然的,他压根儿也没指望让女儿接自己的班儿,儿子也一样。
  说起儿子,洪涛都有点迷茫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莲儿在湟州好几年也不怀孕,可是回到开封立马就怀上了,难道说这玩意真和地域有关系?
  按照王嬷嬷的经验判断,莲儿怀的必须是个儿子。现在她已经成了府上重点保护对象,长公主比自己怀孕还紧张,整天好吃好喝供着,晚上根本不许洪涛靠近。
  另一个让长公主发愁的事儿就是王小丫,自己闺女有这么一个能著书立说的爹,怎么可以啥都学不会呢。为此她开始出面为女儿谋划未来,并付诸行动。
  这个行动可把洪涛烦死了,长公主亲自出面去邀请有名有号的本朝大儒,目的就一个,当自己闺女的老师。
  结果呢,长公主的面子好像不太管用,忙活了一个多月一个老师也没请来。洪涛自然不能和媳妇说自己正在替皇帝顶雷呢,现在大家恨不得全躲远远的,怎么可能再给驸马的女儿当老师。别说是长公主出面,就算皇帝亲自出面也不会有人接这个烫手的差事。
  但话还真别说死,有怕死的就有不怕死的。最终真有个大名人接了这份差事,并且正式收王小丫为徒,拜师礼搞得那叫一个隆重。
  别看平日里驸马府门可罗雀,但这天全开封能称得上是文化人的全来了,不管有没有官职,那些名字有多一半全让洪涛眼晕。
  王小丫的老师是谁呢?他姓苏,名轼,字和种,号铁冠道人。没错,就是苏东坡。长公主真没敢去请这位,她找的都是没公开反对过新政且和驸马没有正面冲突的人。
  没想到苏东坡上门自荐,还非常认真的和王小丫聊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她的抽象派画作,当天就答应了收徒的事儿。
  洪涛当然也纳闷,老苏同志前年倒是跟着章惇来府上道过谦,两个人算冰释前嫌,但关系已经大不如前。双方的思想不同、喜好不同、阶级立场也不同,不当敌人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做朋友嘛,够呛。
  要是苏轼收别人女儿当徒弟洪涛半个字都不会说,甚至不会在脑子里想。但这回不一样了,王小丫是自己的闺女,假如有人想在她身上做文章,那就别怪自己不守规矩了。
  王中正怎么死的,这次出主意和执行的人就得怎么死。不搞暗杀是自己不愿意让朝堂乱作一团被外族趁火打劫,可不是自己不会。
  从某个角度讲,自己玩这套恐怕比训练新军还熟练,弄死苏轼的时候真不会比弄死王中正时心理负担大。
  “以前的苏子瞻已经死了,现在给晋卿小女做老师的人叫苏和仲。晋卿讨厌的人叫苏子瞻,不会连苏和仲都一并拒绝了吧?”但当面问起苏轼时他倒是挺光棍的,给出的答案也那么文艺范。
  “为何是我女儿?”
  “王小丫很有天赋,不愧是驸马的女儿,就是来继承晋卿衣钵的。只是这名字……算了,把女儿交给为苏某人,十年后还晋卿诗画双绝的才女,如何?”苏轼很明白驸马要问什么,但一个字都没解释,只是坚称王小丫有书画方面的天赋。
  “苏兄可知本官处境微妙,这么做恐怕对你的仕途有很大影响。”
  说实话洪涛不太了解苏轼,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但对他说的话倒是能多信几分,原因很简单,这个年代的文化人可以不要命但非常要脸,政客除外。
  苏轼压根也不是个合格的政客,甚至都不该步入仕途。以他文化人的性格,还是个有名的文化人,在这种事儿上玩家伙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再怎么讲这也是自己的女儿,必须问清楚。
  “朝中的事苏某人自有章程,令嫒是我苏某人的徒儿,又另当别论,难道晋卿认为我苏某人下作到要用别人女儿迫其就范的地步!”
  至此苏轼才算完全听明白了驸马的意思,然后就真的怒不可遏了,气得胡子直哆嗦,指着驸马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苏兄莫急,急也没用,本官有失心疯,说发作就发作。要是小女真如苏兄所言,这个老师凑合认了也就认了吧。”
  眼看光靠问也问不出什么,要是再把这位大拿气跑不光媳妇要埋怨,多一半的宋人都得觉得自己不识抬举。然后嘛,自己和苏轼就真算敌人了,这不是当众打脸嘛。
  其实自己闺女拜苏轼为师也不算吃亏,才女啥的不指望,将来说出去也不丢人。另外就是有了这层关系,闺女就多了一层保护壳。
  古人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相差还不多,一旦有人要对王小丫不利,不光要考虑驸马府的身份,还得再琢磨琢磨苏大官人。
  他现在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团练使,而是门下省左谏议大夫,放到后世这就是国家反贪局加国务院信访办的一把手,折腾他徒弟也挺有难度的。
  另外在女儿的拜师礼上洪涛还见到了一个名头更响亮的人,按照通俗的说法是位前途无量的青年俊杰。他叫蔡京,年初刚刚官拜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洪涛没事儿不怎么上街,府上更没有招猫递狗的下人,平时也很少上朝,从来没接触过开封府尹。若不是苏轼收徒,他恐怕这辈子也想不起这位首都的市长。


第519章 这位更厉害!
  但只要听到这个名字洪涛就一辈子不会忘,后世的人不知道宋代皇帝是谁的比比皆是,但不知道大奸相蔡京的真不多。
  水浒传里的主要反派就是以蔡京为首的北宋腐败官员,生辰纲也是他搞出来,在《宋史》中被列入了《奸臣传》。
  不过蔡京和高俅、童贯还不太一样,他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这一点不是洪涛自认的,而是章惇私下里介绍的。
  用章惇的话讲,这位首都市长新旧两党都非常看好,也极力争取的一颗政治明星。王安石的眼界多高,评价当前官员时曾说过,他儿子王元泽、蔡京、吕惠卿这三人都算人才,其余的没能看得上的。
  光王安石一个人夸蔡京有可能是故意示好收买人心,但旧党大佬吕公著对蔡京也是同样的评价。他曾经把蔡京请到府中当着一大堆儿孙说:我阅人无数,你将来肯定能坐上我的位子,到时候别忘了对吕家子孙多照拂一下。
  那时候的蔡京只是一名出使辽国的外交官,吕公著犯不着去巴结。
  蔡京也确实给力,四十出头就登上了首都市长的位子。以前不是说过嘛,这个位子很可能就是将来宰相的预备役。
  蔡京到底是不是奸臣、王安石和吕公著是不是看走眼了呢?这事儿得辩证的分析。单从他的才能上看,改革茶盐铁专卖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系统,确实做了实事,也确实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个很有执政能力的官员。
  单从执政效果看呢,发行当十钱和加锡钱加剧了通货膨胀,为了权利欲望无限度满足皇帝奢求,加剧了社会矛盾激化,也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奸臣。
  这一点洪涛早就说过,能力越强的人对权利的欲望也越强,如果不能加以合理制衡,对国家和社会的伤害也就越大。
  制衡靠什么呢,不能靠人得靠制度,得有一种不管蔡京、饭京、肉京还是酒京在任,都可以发挥制衡作用的制度。
  在没有这种制度之前,光靠洪涛自己是没有任何制衡办法的。此时的蔡京还没大权在握,表现出来的也是优点多于缺点。自己如果非要针对他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让朝臣和皇帝认为自己飞扬跋扈、打压同僚。
  像弄死王中正和童贯那样照葫芦画瓢呢?也不太好办,蔡京是开封府尹,用后世的话讲就是政治局委员,一等一的重臣。想在首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弄死首都市长难度太大风险也太大,怎么算怎么不合算。
  而且这样做也没什么意义,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从良,坏的制度会让好人作恶。弄死一个蔡京,只要制度不变,很快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生生不息,靠暗杀是杀不完的。
  “下官蔡京见过开国侯,大人可是觉得下官仪表有所不妥?”洪涛总是不由自主的把目光瞥向蔡京,已经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人家还挺大方,干脆过来主动拜见。
  “府尹大人说笑了,本官只是看着大人的美髯心怀嫉妒罢了。”
  洪涛是真没想好该如何与一位大大的奸臣聊天,扭头不搭理吧太得罪人,宁可得罪苏轼、王安石那样的君子也别得罪小人,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呵呵,闻名不如见面,王侯真是快人快语。本来今日初次见面不该失礼,只是闻听王侯不日即将去大名府赴任,再相见恐需些时日,下官有个不情之请可否应允?”
  即便听说过疯驸马说话办事都透着一股子疯劲儿,可蔡京还是让有关胡子的回答给噎的够呛。你要是夸我别的东西招眼,咱还能大方一点送出去,胡子这玩意怎么送啊。
  但不愧是被两位相公交口称赞的后起之秀,稍稍愣了一下之后马上就恢复了常态,居然来了个回马枪,开始主动进攻了。
  “蔡大人是父母官,阖府上下都得仰大人鼻息,只管张嘴,除了本官妻女属下一切皆可拿去!”嘿,洪涛还是头一次见如此会聊天的古代官员,往常都是自己用话堵别人,今天可算遇到对手了。
  “不敢不敢,王侯所著算经、钱经、炼经下官都有拜读,无论他人如何评价,下官都以为王侯乃治国栋梁,读到精妙之处常常茅塞顿开。只是下官天资愚钝,有些地方不能融会贯通,若王侯不嫌弃能否为下官指点一二,京感激不尽……”
  蔡京并没狮子大开口,更没觊觎驸马的赚钱手段,而是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打算求教知识。
  “啊!……蔡大人不怕人言可畏?”这回该轮到洪涛发愣了,蔡京向自己请教治国之策,必须没事先想到。他为什么这么做还得琢磨琢磨,但又不能晾着人家自己傻想,还得找个比较广泛的话题拖时间。
  “下官以为无论政见如何不同,但治国方法应该是相通的。”蔡京真没给时间,一句话就把这个大话题给终结了。
  “哈哈哈……好一个相通。既然如此蔡大人请书房叙话……”洪涛也孙子,生怕别人没注意这边,鼓足了中气,差点把尿泡憋炸,笑的这叫一个惊天动地。然后很亲切的拉起蔡京的袍袖,肩并肩向书房走去。
  不管蔡京是真有一腔爱国血还是装出来的,洪涛都打算给他泼盆凉水。我让你无论政见,我让你相通,从此时此地起你小子就得惹来一群大佬的猜疑,有八张嘴也别想说清。
  但洪涛又失算了,从这天起蔡京就成了驸马府的常客,只要有时间立刻拿着三本破书过来又蹭知识又蹭饭,把洪涛给烦的啊。
  不接待吧肯定不合适,接待吧,这孙子脑子还特别好使,执政经验还挺足,又做过地方官,问的全是干货,想糊弄都糊弄不过去。
  人家也不全是索取,驸马府附近很快就多了一些开封府的差人走动。他说了,开国侯常年不在家,作为开封府尹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好国之栋梁的家人安全,以免让驸马在任上分心。
  另外他还把自己写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改革思路拿出来请洪涛指正,被批评了也不恼,称赞几句也不傲,隔几天肯定又修改好缺陷再来讨教。
  有时候洪涛觉得如果他不叫蔡京,随便叫个别的名字,自己真愿意拿他当成朋友相处。这家伙脑子好使、见识丰富、性格平顺,没有太多政客的坏毛病,聊起事情来是与自己隔阂最少的一个人。
  “我他娘的干了什么啊,居然教授历史上数得上号的大奸臣、大贪官该如何玩经济、玩国家建设、玩外交,这不是助纣为虐嘛!”
  可是一想起这个人的名字,洪涛就想让宸娘往他茶碗里放点亚硝酸钠。真是矛盾啊,到底该拿蔡京咋办呢?
  这件事儿想到五月初也没得到结论,然后洪涛就不想了,因为他该滚蛋了。赵佣的生日过完了,除了在宴会上捎带了自己这个好女婿两句之外,也没办法阻止皇命,洪涛终于可以离开这座牢笼一般的城市了。
  “你暂且留在京中,除了关注朝廷动向之外再给本官特别关注两个人,一是吴王,二是开封府尹蔡京。派专人盯着,一举一动都要汇总,每旬报告一次,待大名府安顿下来之后再去那边和本官汇合。”
  临走的前一天,洪涛去西御街上的顺风镖局托运了一车细软去大名府。其实托运是假,借机见见王十安排下一步工作是真。
  要说王十这个丫头真是搞情报工作的天才,在开封城里待了三个多月就把触角伸进了两座最大的酒楼,还利用朱八斤的关系与本地河工搭上了关系,甚至结识了几名殿前司的下层武官。
  不敢说开封城里的一举一动全都看在她的眼中,但只要发生了大事,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的她都能最快听到风声。
  另外她还在谋划一个让洪涛听着都咧嘴的计划,向皇宫和朝廷重臣家中渗透!办法就是利用钱财、把柄先控制相关人员的亲属,然后徐徐渐进。
  这个计划得到了促进社的批准,报到洪涛这里时已经成了细节完备、可行性很高的计划书,洪涛想反对都找不到理由,最终只增加了一个限制,不许在宋人身上使用花膏!
  “那大苹果的事情……”王十根本就不想去大名府,这件事儿她提过好几次了。
  理由很简单,在开封搞情报比任何地方的收获都大,何必舍近求远呢。另外她还发现了一名皇城司的内官,正在筹备第二个大举动,就是向皇城司里渗透,代号大苹果计划。
  “盯着可以,靠近不许,敢先斩后奏本官就把你的脸打成大苹果!”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十她们就是。自己身边皇城司的探子还没弄明白是谁呢,就敢反渗透了,嘬死也没这么嘬的。
  “那湟州王厚的事儿呢?”一个建议被否了并不影响王十的工作热情,她算是虎入深山终于能撒开花折腾了,满脑子都是新想法。
  “和吴王一样,盯着即可,有任何举措之前都要先获得本官的准许!”


第520章 放虎归山
  三月底,新的甘凉路经略安抚使出台了,王厚!湟州特区和甘凉路合二为一,依旧是特区,并称甘凉路,治所凉州。
  这也是神宗皇帝提出来的唯一人选,洪涛自然没啥意见。王厚进取不足但守成足矣,再加上自己和王韶的关系,他总不至于在甘凉路乱搞一气。只要能萧规曹随就是最大的收获,让甘凉路百姓再适应几年,那套规则就算生根了。
  但促进社对这位新上任的帅司并不放心,立刻就建议安排几套备用计划。只要王厚敢倒行逆施,马上予以阻止,阻止不住就除掉。对于这个建议洪涛也同意了,但没给她们行动的权利,只有监督权。
  主要是考虑到王韶年事已高,以前身体也不好,保不齐哪天就挂了。王韶一死,王厚不见得还会顾忌自己对他爹的救命之恩,留着这些手段就是对付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闲了置忙了用嘛。
  再次见到自己的部曲,他们已经快在金明池里发霉了。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洪涛不许他们随便入城,每旬只能去一次购买生活用品,还不能携带武器,不管受到任何待遇都不许动武,只要有打架、伤人事件发生,不问缘由立斩!
  此时终于可以开拔,不光新军们个个欣喜若狂,连那些犹太人也早早收拾好了车马,恨不得赶紧离开这个大牢笼。
  “抱着儿子来和本官同乘!”西迪是不敢带回府的,儿子更不敢,好几个月没见说不想那是假话,连儿子带儿子他妈一起想。刚出金明池洪涛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还美其名曰照顾妇孺。
  大名府在宋代叫北京,但不是后世的北京市,而是北面陪都的意思。这座城池历史挺悠久,东晋时期就有了,当时称作贵乡郡,后来又成了魏州,唐朝才启用大名县的古称做大名府,真正被重视起来还是北宋。
  为了巩固北边的防线,这里被当成了开封府的北大门。别看大名府的历史已经有七八百年,但如今的城池却是新的,由仁宗皇帝修建。
  洪涛知道大名府最初就是水浒传,蔡京的女婿梁中书不就是大名府的知府嘛。但在洪涛的脑子里,真找不到后世和这座历史名城对应的城市。
  说它是邯郸吧,位置确实差不多,可在北宋的地图上,大名府西北一百里明明有座叫邯郸的县城。说它是山东聊城吧,北宋地图上也有座聊城,正好位于大名府东北一百里左右。要说它是河南濮阳吧,北宋地图又不乐意了,大名府南面一百里整也有座濮阳县城。
  大名府这块地方正好在邯郸、聊城、濮阳形成的三角形正中间,就守着黄河北岸和广济渠东岸。洪涛脑子里也没有谷歌、百度地图,真想不起此处还有座历史名城。
  他可是开过旅行社的,但凡能算上古城的必须知道,也必须有一条旅游线路,可偏偏没有大名府。他觉得不是自己记性太差,而是这座古城肯定改名了,或者因为战乱被毁了,根本就没流传下来。
  洪涛猜对了一半儿,大名府真的没保存下来,但它不是被战火摧毁的,而是被黄河一场大水给生生埋了,命运和开封一样。真正的宋代开封城也被黄河大水埋了,后世看到的开封城是清朝重建的。
  但北宋王朝为啥要在这里建一座主要以军事作用为目的的大城呢?难道说多一座城市就能阻止辽军南下吗?
  这个问题吧,穿越之前洪涛也很纳闷,辽国骑兵想南下不用非攻打大名府,人家从东面的华北平原绕过去不就完了。黄河上那么多地方,随便找个地儿不就渡河了。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屁的道理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用后世思维琢磨古人的心思,驴唇不对马嘴。
  古代打仗是有距离限制的,不管步兵还是骑兵都需要有稳定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这条线受到威胁,前面冲锋陷阵的军队随时都有被合围饿死的危险。
  大名府这块地儿虽然比不上幽云十六州的险要地势,但矬子里拔将军,好歹也算个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西边就是太行山脉,不利于大规模骑兵活动。东边不远是泰山,别看不是大山脉,可是东西贯穿了四百多里,也可以算作对付骑兵的一道屏障。
  大名府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和泰山山脉之间,还背靠着黄河。围攻吧,辽人不善攻城,围困吧,后勤压力太大,绕过去不搭理吧,城内的宋军随时可以出来切断粮道,确实不太好办。
  有人说大名府在地图上看离黄河还远呢,那是后世的地图,宋代的黄河曾经改过三四次道,这一段更靠北,大名府几乎就等于建在黄河北岸。
  除了地势相对险要之外,大名府还是连接华北平原和河南平原的交通要冲。黄河就不说了,它的下游水势平缓,可以进大海船,只是由于泥沙淤积缺少水深合适的港口。
  但洪涛来了,港口必须就有,不管靠挖还是靠炸,大名府在一年之内必须有深水港。
  另外永济渠也从大名府西边路过,它是隋运河的一部分,沟通了海河与黄河,直通西都洛阳。从这里上船到洛阳拐个弯顺着通济渠就能到淮水流域,过了淮水入邗沟一路南下就是长江,直抵苏杭。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在任上干的最好的一件事儿,惠及子孙万代,后世的京杭运河也是在它基础上开掘的。
  这条人工运河把北起海河、黄河,南到淮河、长江的四大水系都连通了。把这些水系看做一张网的话,基本就覆盖了多一半的中原王朝,东西南北皆可覆盖。
  别的不说了,神宗皇帝这位大舅哥每次都是坑自己,不过这次洪涛要感谢他,让自己来大名府谋划北伐的事儿真是太英明了,有这么便捷的交通条件还没算坑到底,此事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