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条件还没算坑到底,此事可为!
  四百多里路,且全是规格最高的官道,走起来没有任何麻烦。刚踏上黄河北岸大堤,远处就朦朦胧胧出现了一层黑影。
  “大人!大人!下官迎接来迟,恕罪……”望远镜刚举起来还没对准焦距呢,河堤下面跑来几匹快马,连喊带叫的扑上来几个人。
  “老高啊,好歹你也是两路的监司判官,怎么弄的如此狼狈。难不成此地官府又在找麻烦?苗军都,这说不定就是你指挥新军的第一战,也让军将们活动活动吧!”
  放下望远镜,洪涛才认出第一个爬上来的是高翠峰。他这个惨啊,一身新军的迷彩服本来就花,现在更分不出颜色了,黑一块黄一块的。不是新款式,而是煤灰和黄泥,就好像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差不多。
  “吹号集合!”苗魁跟着驸马回到京城之后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现在已经是大宋新军第一军都指挥使。不过他的军不满编,目前只有一千士兵,剩余的四百多工程兵和二百特种兵不归他管。
  别看人手不足,但苗军都气势挺足,新军的作战能力他必须心里明白,一千就一千,碰上三五千禁军还真不怕,爱谁谁!
  “苗将军、苗将军,莫急莫急,下官不曾受屈,要说谁让我变成这个样子,那……那还得问监司大人……”
  高翠峰一看新军真的开始整装待发也慌了,这位侯爷根子上就有疯病,要是一把没拦住真把大名府府衙又给屠了,那乐子就大了。


第521章 邯钢!
  “管我屁事儿,本官刚刚下船,难不成还能分身……我说周大人,难不成你也是被本官害的?”
  说话的功夫洪涛又认出一个,跟在后面打扮差不多的瘦子不是别人,居然是周一日。她脑袋上裹着一块幞巾,再穿上新军的迷彩服,浑身也是一样脏兮兮的,不仔细看真分不出男女。
  “属下和高大人如此,确实和监司大人有关系。此地不是叙话之处,还请大人移步去衙门歇息。”周一日还是比较含蓄的,不想在河堤上丢人。
  和刚到渭桥镇相比,大名府的居住和办公条件算是非常非常好了,甚至比湟州的州衙还好。府衙是现成的,前后三进边上还带花园,几十间殿房想怎么用怎么用,门口还有府衙的公差站岗守卫。
  据高翠峰讲,前任知府自打听说驸马王诜要来大名府供职之后,立马就卷铺盖卷带着家人走了。走之前把所有案牍文件都交接给了主簿,还弄了一个行李清单,不属于他家的东西一点都没敢拿,生怕少了什么落得和京兆府种凯一样的下场。
  洪涛抵达之时,高翠峰和周一日正带着几名特种兵给后堂里的佛像搬家呢,顺便再把铸铁炉子装上,这才弄得和个矿工似的。
  “本官是和佛爷没什么缘分,但也不用抢人家的房子,没这么大仇。此处还是让给佛爷住吧,本官到厢房居住就是了。不过你二人一位是提点官、一位是新任主簿,为何要亲力亲为,本官派给你们的工程兵和工匠们呢?”
  原本的大名知府还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后堂里弄了几座泥佛,想来高翠峰和周一日都知道自己不喜欢宗教,这才要拆除佛像。但洪涛觉得完全可以由别人动手,他们俩难道是在故意做样子给自己看?
  “大人有所不知,此地煤铁丰富,工程兵和工匠都在忙于修造工坊地基和矿坑。平日里我等也不在城内居留,接到蒋大人传来的消息回来迎接,这才发现了佛像,本以为大人要过几日才能抵达……”
  回答问话的是周一日,此时她已经接过富姬递上的布巾擦了擦脸。还别说,到大名府这几个月皮肤白了不少,平原上的太阳再怎么毒辣,空气密度一大,好像也没高原容易把人晒黑。
  “你们要把工坊和矿坑一起建?”洪涛终于听明白了,自己误会了他们俩,不是故意在自己面前表现,而是摊子铺的太大。
  “下官以为时不我待,周大人既然认定都是好矿,工匠们也认定工坊选址无误,下官就自作主张了……”
  高翠峰有点心虚,他接到的任务只是来打前站,顺便摸一摸此地矿产的底,再找几处合适的地址备用,没有铺开摊子大干的权利。
  “成了,府衙的事让姬夫人处理,二郎,你带人随本官先去工坊看看,苗将军,你去看看城内外何处适合扎营。新军的规矩依旧,无事不入城。走吧我的高提点和周主簿,让本官看看你们的成绩。”
  手下人敢帮自己做主该不该批评呢?如果换成政务和军务必须批评。这里离开封又不是千山万水,快马两日就到,有什么事儿不能先问问。
  但在矿山和工坊的问题上洪涛觉得可以先看看结果再说话,高翠峰经营渭桥镇三年多,在管理工坊运营的经验上比自己这个甩手掌柜明白的多。
  周家则是专业探矿开矿的,也比自己这个二手矿业专家专业。他们俩联手应该不会比自己眼光差,况且还有那么多工匠协助。
  大名府的工业区选址里城区很远,根本就不在大名府,而是在据此一百多里的河北西路磁州邯郸县城西。为什么要选在这么远的地方呢,只有一个原因,原料来源。
  磁州自古就出产煤铁,而且有漳河途经,由此装船可直入永济渠,向南向北皆不存在运输困难。要是把产于此处的煤铁装船再运到大名府冶炼,高翠峰和周一日觉得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
  他们熟知驸马的秉性,那是一位非常关注运输成本的明白人,也没特意规定不许把工坊远离大名府,这才选择了他们自认为最合适的地点。
  “邯郸啊,这尼玛不就是邯钢嘛!”看完了工坊的建造基地,洪涛站在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又开始和脑子里的后世地图对比了。
  如果此邯郸真是彼邯郸的话,那这片工坊很可能就是后世邯钢集团的厂区,相去不会太远。周一日所说南边那片出产高质量泥炭的山沟就应该是峰峰煤矿,西边五里的铁矿应该就是后世的磁山矿区。
  其实再往北十多里还有个更大的矿区,就是后世的武安矿区。这一片正位于太行山脉东麓,矿产资源很丰富,所以后世才会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钢城。看来古人也不傻,没有现代仪器辅助照样能找到资源集中的宝地。
  “大人可是不满意?”听到驸马嘴里嘀嘀咕咕的,高翠峰有点含糊。
  “满意,若是让本官选恐怕也不会有比此地再好的所在,得你二人相助是本官的福气。我看不如把提点司衙门就设在邯郸城内,不会嫌这里没有大名府繁华吧?”
  满意,必须满意,满意的不得了。但洪涛的奖励方式有点让人不解,不光没好处还把高翠峰直接轰到了人口不足二万人的小县城邯郸,怎么看怎么像发配。
  “谢大人!”但高翠峰的反应不像被发配,真的挺高兴,笑容都是从肉缝里迸出来的。
  “合算不与本官在一起共事就值得高兴,你的良心大大滴坏了,本官有那么招人讨厌吗!”别人可能不理解高翠峰的反应,洪涛完全能想通。
  他跟在自己身边总会感到拘束,放出去独领一方更自在。这就是有本事人的通病,他们不想守在领导身边时时耳提面授,更愿意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有成就感。
  “下官不敢……只是还有一件事比较棘手。”高翠峰咬着牙收起了笑容,想装出为难的样子也不太可能,这句苦诉的不太惟妙惟肖。
  “……”高翠峰都能诉苦,洪涛觉得必须有大麻烦,也收起笑容点了点头。
  “此地民风彪悍,乡里争夺田埂都会有上百人持械缠斗,且多以桑蚕为生。若是工坊开动,不出三年漳河既会变成污水河,那样河两岸的田亩桑林必遭废弃。一旦成为流民,他们怕是要给大人添不少麻烦。”
  “是啊,好端端的土地很快就会变成荒地,本官也于心不忍。但没办法,想供应新军所需就得如此。此事本官自会处置不用担心,过些时日会有厢役抵达,先加紧石灰窑的建设,本官需要石灰,越多越好。不管当地官府和民众是否愿意,碍事的一律搬迁,愿意做工的可以到工坊学徒,不愿意的多给些补偿也就是了。”
  高翠峰的担忧很超前,已经考虑到了环境污染问题,若不是执掌渭桥镇多年,见识过工业化生产的副作用,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问题,这就是经验。
  但洪涛也没辙,工业发展是强国的必经之路,谁也躲不开。可是搞工业就必须牺牲一部分农业和自然环境,到了后世一样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副作用的损伤降到最低,比如说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业,让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人,这样那部分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就不会成为流民了。
  说起这个问题洪涛也挺发愁的,高翠峰观察的很细,从大名府一直到邯郸县城,多一半的土地种的都不是粮食,而是桑树。
  种桑树干嘛呢?这不是废话嘛,那玩意除了养蚕之外也没别的用处。没错,大名府附近是黄河以北重要的蚕丝产区。
  听上去有点不可信,可事实就是如此。北宋时期的河北南部地区和后世相差很大,不光不缺水,还到处都是河流湖泊,水系分布非常密集,并不比江南差。
  按说这是好事儿,不缺水农业就发达,不管种稻谷还是养桑蚕,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洪涛有什么可愁的呢?
  还真发愁,洪涛原本计划要在河北地区推广棉花种植,把广阔的河北、山东平原变成棉花主产区,然后依托这些原料就可以大力发展棉纺产业了。
  棉织品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顺着运河、黄河、淮河、长江销往更多地区,获得更多利润,以此来抵消训练新军和建造工坊的巨大花费。
  说起这个事儿就还得骂神宗皇帝,他连钱都没攒够就敢觊觎幽云十六州,真是比贼大胆还贼大胆。按照皇帝的计划只能先从内帑拨款二十万贯支援新军,其它的就得由妹夫自己想办法了。
  朝廷不是没钱,但那些钱得优先用在对付西夏人方面,剩下的也得先给禁军,这是朝臣同意让驸马扩充新军的前提。


第522章 新官的第一把火
  皇帝打算用寨堡把西夏活活堵死,就算不死也无法随便南下。他这个办法倒不是没有根据的瞎想,可这么一来就苦了妹夫。驸马是有钱,但再富也架不住这种规模的战争消耗,没有足够的钱粮,给洪涛八年也不敢北伐。
  桑树可不像稻谷,砍了之后明天棉花种不好还能补种,它得长好几年才成材,一旦砍了桑树,种植棉花的收入不好,想后悔都来不及。
  那现在问题来了,这里的百姓比湟州富裕的多,人家玩丝绸一样挣钱,想忽悠大家砍了桑树改种棉花,难度可想而知。
  “大人,我们接下来去哪儿?”蒋二郎倒没这么多烦恼,他觉得这里比甘凉路舒服多了,很满意。
  “先回府衙,我也得给你找点事儿做,免得整天混日子。”自己难受别人高兴,这是洪涛绝对不能忍的,即便自己高兴不起来,能让别人同样发愁也很好嘛。
  于是蒋二郎不幸中枪了,回到大名府时天色已晚,但他只最后舒服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操完毕立刻接到新命令,派人通知六州的团练使马上带领各州厢役来大名府接受检阅。
  “完了完了,大人又在搭木架子,不知道这次又是谁要倒霉!”信使派出去之后,蒋二郎又接到了第二个命令,在大名府南边的河堤上搭建一个木台。
  一提起这玩意他就头皮发麻,打仗杀人和平日里杀人感觉真不一样。假如上了战场他敢保证杀多少人都不手软,可是动不动就在木台上拿小刀割别人脖子的事儿他自认真不如驸马在行。
  “可是有人惹官人生气了?”吃午饭的时候宸娘也是这么问的,显然河堤上的特种兵在做什么她看着也眼熟。
  “只要你不惹我生气,我就什么气都不会生。王亿,你告诉本官,吃完早饭之后你去做什么了?”洪涛连头都没抬,更不解释,而是去问身边的六皇子赵佣。
  “本王……学生和宸娘去熟悉此地的风土人情,并未惹祸……”赵佣不得不放下饭碗,还得坐直身体回答。
  现在他已经不能自称本王了,因为姑丈成了太子太保,除了辈份之外还是百分百的老师,一举一动都得符合礼仪。
  “哦,没惹祸是吧……来,把胳膊伸出来,挽起衣袖。”洪涛一口喝光了碗里的粥,往桌子上重重一顿,面色阴沉。
  “……”赵佣带着一脸的惶恐,哆哆嗦嗦的把胳膊放到了桌面上。他不知道姑丈兼老师又要祭出什么刑罚,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要好好学,姑丈折磨人的手段也能著书立说了,层出不穷。
  “诺,看到了吧,一道白印。本官就没有,姬夫人也没有,绿荷同样没有,但你宸娘就有。是本官继续说,还是自己坦白?”
  洪涛伸出手指用指甲在赵佣胳膊上划了一下,然后依次把桌边吃饭的所有人胳膊都划了一下,包括他自己。
  “是学生错了……不关宸娘的事儿,是学生拉着她下水的……”赵佣立马就傻眼了,和姑丈说的一样,在座的人里只有他和宸娘两个人的胳膊上有个明显的白印,其它人即便有痕迹也是红色的。
  “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是孩儿说黄河里有大红鲤鱼才和王亿下水的,要罚就罚孩儿!”宸娘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说真有神灵?但她不愿意让王亿帮自己顶罪,这样一旦被养父知道了实情会惩罚的更狠,也更丢人。
  “什么,你们到大河里凫水了!这、这、这……官人息怒,是妾身看护不利!”富姬这会儿也明白了,合算两个孩子偷偷溜到黄河边去游泳。
  别人都可以不知道王亿的身份,但她十分清楚,这不是嘬死嘛。带着未来的皇帝去游泳,还不是小河小塘,而是黄河。
  即便黄河下游水流平稳,那也是相对而言。岸边到处都是旋涡,大人都不敢随便下去,两个孩子万一出点问题,尤其是王亿,那驸马府就全完了,她也一样跑不掉。
  “你看护个屁,驼队不管啦?从今天开始你们俩不许离开本官视线半步,没有允许不能迈出府衙半步。本官要忙上一段时间,谁再添乱我就让他把城内的粪桶都打扫干净,听清楚没有!”
  这件事儿洪涛知道以后也是后怕不已,看来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放羊式管理了,死一个皇子大舅哥没准可以忍,但刚把未来的太子交给自己就死了皇帝真忍不了,说不定会认为自己被太后收买,故意为之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洪涛作为大名府新任知府大名府路军政长官,到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厢役头上。
  北宋主要有三大战区,秦凤路、熙河路、永兴军路属于陕西战区,主要目标是西夏和吐蕃;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属于河北战区,主要敌人是辽国;河东路夹在这两大战区之间,向东可支援河北战区,向西可协助西北战区,算是一个机动战区。
  在这三个战区里河北两路的地位最高,因为北宋朝廷从来也没把西夏当做强敌,他们最关注的还是辽国。
  这次神宗皇帝算是豁出去了,把河北东西两路多一半的军权交给了妹夫,还赠送采矿冶炼特权,这样可以减少掣肘,让驸马一心一意准备北伐。
  当然了,这么做也很冒险。假如驸马举措失误,在军事上没人能制衡,说不定会输的很惨。但也不是完全大撒把,军权给了,行政权和财权并不像湟州那样可以全揽。在河北路还有漕司、宪司和仓司。
  漕司就是转运使衙门,专管运输和赋税;宪司为提点刑狱司,是相对独立的司法部门;仓司是指提举常平司,这个部门主管粮仓和劳役,还有监视地方官员的责任。
  它们三个部门与称作帅司的安抚使衙门合成四监司,构成了宋代省一级管理机构,互相制衡、互相合作、互相监督。
  这就是宋朝一贯的执政思路,很少会把所有权利集于一人,可以有效的避免类似唐代节度使那样的封疆大吏和藩镇产生,确实减少了很多内乱。但是在战争时期这种方法又过于繁琐,影响指挥效率。
  没有财政大权,洪涛就不能进行金融和税赋改革;没有司法权,也不能颁布新的政令;所以洪涛只能从现有的权利入手,那就是厢役和各矿监的丁役。
  其实光大名府路经略安抚使的军权就够洪涛玩好一阵的了,这里不比湟州地广人稀,仅大名府一地就有十万余户,五十多万人口。还下辖大名府、澶州、怀州、卫州、德州、博州、滨州、棣州、通利军、保顺军。
  不过大名府路并不与辽国接壤,在北面还有真定府路、定州路和三关路三个军路。这里的路和行政区域划分的路又不是一个意思,它是战区划分。
  真定府路大概就是后世南起石家庄北至五台山东麓的地区,定州路则是后世唐县保定一带,三关路包括了任丘、雄县、霸县、沧州、河间等地。
  这个三关是古称,包括了瀛洲高阳关、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传说杨六郎镇守的三关就是这里,所以说杨家将确实有,也真的在抗辽第一线战斗过,但没有后世评书里讲的那么夸张。大家把很多镇守边关将领的事迹都堆在了杨家身上,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惯用手法。
  它们三个军路从西到东一字排开,是禁军云集的抗辽第一线,基本封锁了从河东路到渤海湾所有的南下通道。
  按照后世的算法,真定府路、定州路、三关路是抗战的第一线,大名府路算军备粮草集结地的二线,开封、洛阳淮水地区则算大后方三线,江南嘛,干脆就是战略纵深。
  从案牍上看,大名府下辖侍卫司禁军三万二千多名。其中骁武军、云捷军是骑兵,十三个指挥使共计六千五百人;武卫军、振武军、宣毅军、勇捷军是步军,四十五个指挥使,共计两万多人。
  这都是正规军,厢役的数量也差不多,三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民间的乡兵、义勇、弓箭社组织,总计五十三个指挥使,两万多人。
  名义上大名府路经略安抚使总揽河北诸州县,实际上边境的禁军并不全听安抚使衙门的指挥,还要受殿前司、侍卫司和枢密院的多重领导,到底谁该指挥什么也没个明确的定论,全是婆婆。所以洪涛不打算先去碰禁军这个大麻烦,柿子得挑软的捏,还是拿厢役开刀吧。
  “诸位车马劳顿奔波至此,也没来得急休息,好像显得本官有点不近人情。其实等大家听完本官的话,这点埋怨就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肚子里骂娘。”
  四十六位指挥使云集大名府,饶是府衙院子很大,此时也显得有点满满当当。为了看清每个人表情,洪涛特意找了一张桌子垫在圈椅下面,居高临下的来了个带着浓浓恶意的开场白。


第523章 倒霉的还是厢役
  “属下不敢……下官惶恐……”众人从来没听过如此训话的帅司,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能陪着笑脸频频告罪,估计此时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了。
  “本官从湟州到甘凉路替陛下戍边四年,从来没在一件事儿上来回来去的重复强调。说一遍就要看到效果,按照命令执行的本官就当他是合格之人,以前的事情只要主动找上官坦诚,有罪变无罪、大罪变小罪,大部分都会既往不咎。如果让本官说第二遍这些优待可就没了,不坦白也没关系,什么时候本官查出来什么时候抓捕归案。通常而言本官不会说第三遍,逾期不遵者一律就地砍头。”
  这番话一出,院子里的人群顿时就有点乱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互相交流着看法,想比较准确的判断出这位帅司大人到底要干什么。是真要整顿厢役呢,还是想趁机要点好处。
  “末将知罪……末将知罪……”不是咱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人群中突然走出两人,上前跪倒在地俯首认罪了,院子里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一百多只迷茫的眼睛全都盯在这两位指挥使身上。
  “下面所跪何人?”洪涛这幅做派学自大舅哥,在崇政殿中神宗皇帝就这德行。
  “罪将磁州台城镇指挥使刘三多……罪将大名府李固镇指挥使李桓……”
  “何罪之有?”
  “罪将属下逃没一百四十一人,瞒报一年又三个月,只是罪将接手时人员已缺失九十有二……”
  两位主动认罪的指挥使承认的都是一件事儿,吃空饷。听起来这事儿也不是从他们开始的,前任如此、前前任说不定也是如此。
  “两位大人先去西厢房把刚才所说如实写下,签字画押之后官复原职。之前做过什么本官不再问,只要本官在任一天就不要再犯。本官也不打算断了大家的财路,咱们换一种活法,不靠贪墨喝兵血照样可以拿到足额饷银的活法。具体如何做到,跟着本官慢慢看。”
  吃空饷这个毛病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洪涛没研究过,不过他决定从自己这里结束。别的地方管不着,大名府路之内坚决不可以。
  几十年、几百年的陋习说根除就能根除吗?别人可能不成,洪涛成。吃空饷不就是为了多挣钱嘛,当兵卖命本应该够养家的,可惜厢役是后娘养的,按月拿到薪俸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