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木林)-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摩尼教的势力虽然庞大,但毕竟也只是一个江湖帮派,而且大多数时间还只能在暗中活动,躲开官府的耳目。怎么比得上他现在坐拥十八州三军一府,治所定在贵州,有地方两千余里,掌握着这一片广大的士地上的生杀大权,可以名正言顺的站在人前,而且一呼百应,一声百诺,令行之处无不尊行,这种感觉却实是钟子昂以前从未有过的。
但就在这时,临安的暗线传回来消息,宋朝决定以杨炎接替范成大,为广西制置使,率领大军来广酉剿平摩尼教。钟子昂接报以后,立刻招集新任的各级官员一起商议应对方略。
陈子明首先道:“教主,我看杨炎来得正好,正在我们圣教的人马已经整顿完毕,正是试一试锋芒的时候,杨炎不过是不黄牙孺子,没什么了不起来,我看我们应该先发大军,主动进攻才对。”他只参加了进攻横山砦的战斗,并没有参加后来后仁修,广州两役,这两战的经过,虽然听别人说过,但对杨炎的忌惮远没有赵草,赖文政等顾虑,因此一力主战。
赖文政却一皱眉头,道:“翼王,杨炎足智多谋,又善于用兵,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否则宋朝的皇帝也不会派他来替代范成大,可千万不能小视。依我看还是慎重为上。”
陈子明不屑道:“赖先生,杨炎都快打到广南来了,如何慎重?”
赖文政转身对钟子昂道:“教主,我圣教的人马善于野战,而不善于攻城。依我看我们现在应该尽量扬长避短才是。不要冒然去进攻宋军,而应该以守为上。杨炎即然受命平定南方,一到广南之后,必定会向我们大举进攻,而我教正好可以发挥野战强的优势,和宋军决战。这才是上策。”
赵草点点头,道:“我看赖先生的话是对的,如果小看杨炎,必会吃大亏的。”
陈子明冷“哼”了一声道:“我看明明是你们害怕杨炎,才不敢出战。自古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那有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打上门来。”
钟子昂却也有些犹豫,他是参与了广州之战的全过程,心里对杨炎的用兵能力也十分忌惮,也知道这次杨炎是来者不善。但他也不赞成赖文政的意见,如果仅仅是因为有一个杨炎就吓得摩尼教军不敢出战了,那么还谈什么争霸天下呢?他又看了看几位刚上任的各部主管,道:“今天把大家招来,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大家有什么看法意见都不访直言。”
林永祥首先出列,道:“教主,属下看来,大宋气数当尽,我教正当兴旺。教主英明神武,乘势而上,仍顺人应天之举,天意不可违逆。区区一个杨炎,何许人也,枉敢以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这一次领军来广南乃是自寻死路。”
赵草皱了皱眉,道:“林主管,教主是问应对之策,不是要听你歌功颂德,如果你没有什么好建议,最好不要开口。”
林永祥顿时面红耳赤,十分尴尬。钟子昂也点点头,道:“林永祥,今天只谈应对之策,别的什么都不用说,你直接说主题吧。”其实刚才林永祥那一番话,钟子昂虽然知道他是谄媚之言,不过听在耳中到也十分受用,因此也不过于深责他,而是给了个台阶,让林永祥下。
第二百一十九章 重返广南(三)
林永祥在大宋官场中混了多年,那还听不出钟子昂是在给自已台阶,于是道:“其实属下是以为,以教主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岂能惧怕杨炎,当起大军主动进攻,给杨炎一个仰头痛击。”其实他对是战是守本无定论,但这时他心中也恼恨赵草,因此就和赵草唱反调了。
几个原来宋朝的官员也是声气相通,一见林永祥这么说,孙吉也道:“战者,士气也,今我圣教士气正旺,锐不可挡。此气只可鼓而不可泄,岂能畏首畏尾,惧不敢战呢?”
黄文丁也道:“我教乘势而起,顺人应天。此及有进无退。教主当早下决心,与杨炎决战,如果再迟疑不决,其祸不远矣。”
赵草和赖文政听了,心中有气,但也不好说出口来。刚才他们几个说的话一点实质的意义都没有,但煽动性及强,偏偏一时又不知如何反驳。他们那里知道,这几个人虽然只是地方官员,但那一个也都是在大宋官场打滚多年,别的能力没有,但大道理自然是说得一套一套,纯熟无比摩尼教的这些江湖人那里比得了。
但他们的话果然激起了一些人的斗志,钟振先出列,愤然道:“教主欲争雄天下,岂能因一个小小杨炎而裹足不前,孩儿不才,原领一支人马,去与杨炎决战一场。如不能胜,绝不回来见教主。”
他的这番话正好触动了钟子昴的心弦,钟子昂心里也道:我如果连一个杨炎也不敢应战,还谈什么夺取天下,成就大业呢?于是概然道:“我意己定,陈子明,你领左、右两军去进攻仁修,赵草领前军进攻富川,赖文政领后军进攻柳州,老天领中军三路接应,就和宋军决一死战。钟振先,你随陈子明军出战。不得有误。”他虽然决意出战,但毕境头脑还清醒,知道钟振先轻浮急燥,不敢让他独自领军,才把他分到陈子明部下。
陈子明和钟振先听了,自然是满心欢喜,赵草和赖文政心里虽然不愿意,但钟子昂已经下令了,是不能更攻了,因此也只好领令而行了。
就在这时,林永祥又高喊一声:“且慢。”再度出列道:“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教主既是应天之举,吊民伐罪,岂能出师而无名,有实而无份。属下以为教主当先称王,然后再出兵,到那时名正而言顺,顺理成章,自然马到功成。”
孙吉立刻也付和道:“林主管言之有理,但这称王是大事,岂能草率而行,属下以为教主当修台受禅,应告于天,加九锡。方才显得郑重其事。”
蒋义举也道:“既称王,岂能无王宫,属下以为还要修建王宫,一应礼议,当按制而定。”
他们的意见居然是让钟子昂称王,这个想法提得过于突然,摩尼教的众人谁也没有想过。钟子昂听了,也在沉思不语。
这时赖文政出列道:“教主,属下以为称王当缓行,当初教主之议是先立足于广南,站稳脚跟之后迫使宋朝承认圣教合理,然后侍机在吞并天下。如果冒然称王,恐怕会招宋朝之忌,我们和宋朝之间再无回转下地了。”
林永祥摇了摇头,道:“赖先生之言差矣,正是要迫使宋朝承认我圣教合理,方才要教主称王,只有称王之后才能使宋朝不敢小视与我圣教,而教主也可以与宋朝皇帝有平等的地位。这正是有利于我圣教与宋朝谈条件,赖先生怎幺说不可呢?”
赖文政知道自巳说不过林永祥,也不理他,直接对钟子昂道:“教主,如果称王必修受禅台,王宫,耗费巨大。虽然现在收上来大量钱财,但需要支付军队用度,实在抽不出这样一笔钱来,还请教主三思。”
林永祥道:“教主……”
钟子昂打断了他的话头,道:“都不用说了。”
众人都住了口,等待钟子昂定决。过了好一会儿,钟子昂才缓缓道:“今日只谈如何应对杨炎的大军,不谈别的,所以称王之事暂缓决议。”
赖文政心里松了一口气,钟子昂到底还是明白顾全大局。躬身一揖,道:“教主明鉴。”其他人也只好跟着道:“教主明鉴。”
赖文政拾起头来,看着坐在高椅上的钟子昂,忽然发现钟子昂似乎变得陌生了一些。
钟欣环坐在院子中,仰头看着天空中的星星,轻轻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念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时,钟欣环怔了半响,终于才长长叹了一口气。她忽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叹息了。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杨大哥了。”以前钟欣环也念过这一首诗经中的小雅,虽然也知道这首诗是写思念恋人,但总是不觉得太过悲伤。今天重新念起,忽然发现这首诗的意思原来是如此贴切。
这时脚边的两只小虎似乎也感受到她心中的凄苦,在她脚边蹭来蹭去。钟欣环忍不住抱起一只小虎,道:“还好,还有你们两个陪着我。”
现在这两只小虎已经长到的山羊大小,钟欣环抱起它来己有些吃力了。“你们又长大不少,如果杨大哥看见你们现在的样子,他一定很高兴的。”
※※※
经过了二十多天的行军,杨炎率领着宋军一行沿着湘水南下,从荆湖南路进入广西境内。这里已经是静江府管辖创地界,在有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静江府了。
大军南下,一路上秋毫不范。一来是杨炎严令不许惊扰百姓,否则一率以军法处理。另一方面,杨炎在行军的路线上也作了一些安排,尽量选择效外的道路行走。而且路经州城府县也不许进城,一率绕城而过,过夜也再城外扎营休息。赵倩如的惊燕军,连同宦官曹公公和他带着的二十个服待他的小宦官,也都顺军而行,毫无怨言。
这时正值春耕时节,大军行进的道路两侧的是一眼看不见边际的稻田。无数的农民不顾躲避大军,依然在田间辛勤劳动,田中插满了刚刚插下的禾苗。青青翠绿,生意昂然。
杨炎策马行走在大军中,看见陈亮和辛弃疾并马而行,正在看着水田中在指指点点,似乎正在讨论什么。杨炎崔马赶上来,道:“幼安兄,同甫兄,你们在看什么?”
辛弃疾指着水田中辛勤劳动的农夫,道:“子昊,你看见那些农夫在种田没有?”
杨炎点点头,笑道:“看见了,农民种田怎么了。农民种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辛弃疾道:“不错,农民种田确实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他们春天播种,夏天耕耘,到了秋天才有收获,只要有任何一个时候偷懒,他们这一年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了。他们这样每天不停的干活,既不是为了帝王将相的江山社稷,也不是为了英雄豪杰的王图霸业,其实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能够养活自已的父母,老婆和孩子。”
杨炎听了辛弃疾的话,也不禁若有所思。
陈亮也道:“其实就算不说他们也知道,自已要生存,要吃饭,要养活家人,要过好日子。只要不天天加收田赋,征收徭役,他们就会努力的干活。自古以来所谓盛世,其实就是朝庭不干扰百姓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减轻税赋,休养生息,清静养民。汉时的‘文景之治’,唐时的‘贞观之治’莫不如此。所以治民若水,防民如塞川,宜疏而不宜堵,唯有因势力导才是治国之道。自古以来越是横征暴掠,越是加重税赋的时代国力越穷,也越容易激起民变,秦末,隋末,前汉亡于赤眉,后汉亡于黄巾,亦是如此。”
杨炎点点头,陈亮所说的,和自己上一次在广南地方所见的完全一样。这时后面有人道:“陈先生之言,真是高见。”
几个人问头一看,原来是赵倩如催马从后面上来。见几个人都看着自已,脸上微微一红,道:“我在后面听你们谈话,听见了陈先生的高论,就忍不住出言,还请辛先生,陈先生见谅。”
第二百二十章 重返广南(四)
辛弃疾是和杨炎他们一起参加过远征的,对赵倩如还有些熟悉,不过因为她是公主,辛弃疾一般也不对别人谈论她们。而陈亮却是第一次见赵倩如,以前只是听说过一些关于这位公主的事情,当然也知道她就是杨炎的未婚妻子。见她突然插言,到是有些意外。
杨炎看了看赵倩如,道:“依我来看,说到底,摩尼教能在广南短时间成势,还是因为大宋的赋税定得太重,再加上官府从中横征暴掠,几乎压得广南百姓难以维持。否则摩尼教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在广南的地方传开,究其根源,还是税赋太沉重了。”
赵倩如点点头,道:“你能看清这一点,那幺平定南方之乱也就不难了。只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平平安安的过好日子,那么就没有人愿意跟着摩尼教造反了。”
陈亮微微有些吃惊,没有想到赵倩如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看起来这位公主到是有些见识,不同于普通的女子。他本是豪爽之人,说话也十分耿直,不禁道:“如果人人都能如公主所说的那样去想,我大宋一定会太平无事了。”
赵倩如嫣然一笑道:“我这不过是胡言乱语,陈先生过奖了。”
第二天,大军到达了静江府,杨炎命令大军在城外扎营,只和辛弃疾,赵倩如还有曹安民带了吴锡的催锋军进城。范成大和戚方早已接到了圣旨,知道朝庭派杨炎来接替范成大,出任广西制置使,平定叛乱。也早就在制置使司衙门中等候。
杨炎一行到了之后,曹安民立刻宣读了圣旨,正试宣布杨炎接管静江府的一切事宜,范成大调回临安面圣,另行差遣,戚方仍留下来协助杨炎平乱。杨炎忽然想起,当时自己离开静江府的时候,可没有想过会以地方大员的身份再次回到这里。
圣旨宣完之后,杨炎立刻向范成大和戚方询问现在广南的局势。范成大便将摩尼教进行行政和军队整编的事情都告诉杨炎。戚方也把目前摩尼教军的动向也对杨炎一一交代。现在摩尼教军分兵三路,来进攻静江府,中路三万人马攻打仁修,左路二万攻打富川,右路二万进攻柳州。
杨炎听了,道:“那么目前步军司的兵力又是怎么布防的呢?是否能够抵挡住摩尼教军的进攻?”
戚方道:“现在后军还留守在广州,陈明和余元化也在那里协助布防。左军连同地方厢军共有一万二千人马驻守在仁修县,右军驻守在龙平,共计有六千五百人马,前军驻守在柳州一共有人马八千。中军留在静江府了。这段时间以来,这几处地方都加强了准备,短期内应该不会失守。”
杨炎又道:“现在静江府里除了步军司的中军以外,还有多少广西的地方人马。”
戚方道:“在静江府里还有两万多广西的地方人马。”
杨炎点点头,道:“我们的大军远路而来,对广西的地方还不熟悉,而且还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广南的气候,因此目前的防守布置仍然不动。等大军安定下来之后再行安排。”
第二天,杨炎让辛弃疾、陈亮和范成大办理行政交接,曹勋和高震安置士兵。并且按照光衍给自己俯药方去购买药材,以防不测。自己则和戚方赶到前线去视察了一番。到了前方一看,戚方果然说的不错,这一段时间以来,这几处州城都修筑得十分坚固,而且守城的工具、器械也准备得十分充足。虽然守卫的兵力比摩尼教军要少得多,但也尽可以守得住。然后杨炎也强调了严加守卫,如果城池失守,一定严惩。又下令各路人马只许严守城池,不许出战。
等杨炎再度回到静江府之后,各项交接事宜都已经完了。范成大等他回来便向他辞行,回临安去了。
由于杨炎是以武官出任制置使,因此对杨炎可以称帅。在正式掌管了制置使司的事宜之后,杨炎立刻开始着手组建制置使司的幕僚编制,辛弃疾是兼任制置使司的首席参谋,任命陈亮为制置使司的次席参谋,两人共同全权处理各项行政事情,只需要向自己通报一下就行了。周信为参议官仍然主管收集情报工作,又任命董源为干办公事,其他原来制置使的官员基本上全部留了下来,各有差遣。班子搭好之后,一切事宜也开始正常的运行起来。杨炎这才腾出手来,开始策划平乱的事宜。
赵倩如和曹安民都被安派在制置使司衙门内,惊燕军的女兵们付责保护内宅安全。然后杨炎严令,所有军队一率驻扎在城外,只是从吴锡的催锋军选出一千人来,在城内保护制置使司衙门的安全。其他士兵将领,没有将令不许无故进城,以免搔扰城中的百姓生活。连杨炎也是一天住城里,一天任兵营,两头处理公务。如果杨炎不在城里,可以由辛弃疾代替他管理各项事宜,如果不在兵营里,则由曹勋和高震两人代杨炎行使军令。
接着杨炎下令,全面封锁所有通向摩尼教占领地区的道路,由其是商队,更是严令不许通行。原来现在宋军虽然和摩尼教军互相对持,但私下里的民间交易乃然不断,由于双方正处于战争况态,因此粮食,布匹,铁,盐,木料等物资在摩尼教所占领的地区成为紧销商品,一些商人受利益所驱,纷纷暗中将这些东西贩卖到摩尼教所占领的地区。杨炎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断摩尼教军这些的物资供应。
而从临安到达广南的士兵中这时也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现像,有不少士兵开始患病,卧床不起,但由于有光衍提供的这一份药方,病情立刻得到有效的控制,生病的士兵并不多,而且也病得不算太重。比起当初吴拱和戚方到广南时可要好得多了。这个时候杨炎不禁暗暗感激光衍。他的那份药方可是帮了大忙。
然后杨炎又下令,开始整编广西的地方军,以及招募当地的百姓扩充军队。宋朝的地方厢军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厢军,主要是禁军中淘汰下来的不合格者,其实就是充当杂役使用,军奉也极低,最少的每月才三十文。另一种是教阅厢军,主要来自各地方招募,付责维护地方安全,并且有一定的战斗力,强壮的还可以选进禁军中去。奉银也较高,每月有八十文以上。
现在静江府里集中的地方军基本都是教阅厢军,共有两万多人。杨炎下令把还在大宋控制以内的其他各州的教阅厢军也调到静江府来,一共有三万五千多人,一齐接受挑选。
而这时听到杨炎己经到达了静江府的消息,凌翔和黄明霞也从广州赶到了静江府。三个人相见自然又是十分喜欢。现在黄正平等人己在静江府聚集了二千六七百人,其中一半是黄家的弟子,而另一半另四家或是其他的僮族人从邕州逃了出来,投奔到他们麾下。杨炎便将他们编成一军,由凌翔和黄明霞统领。并且继续招集人马。
在来广南之前,杨炎也向宋廷说明了凌翔和黄明霞在守卫广州之战中的功劳,中书省也受于凌翔武德大夫的官阶,并受于黄明霞任峒县主的称号。因为虞允文考虑到,一但平定了摩尼教之乱,治理广南不仅要靠大宋努力,还要争取当地土箸民族的支持,而且一但收复了邕州,还是需要当地的大族来维护地方的稳定,正好黄家这样一个在当地有极大影响力而又亲近大宋的家族,自然是可以扶特的对像。
而对于凌翔和黄明霞来说,这就意味着大宋认可了黄家的地位。一但打败了摩尼教军,黄家将再度成为僮族的第一家族,而且其他四族的力量也被大大消弱,既使是联合起来,也对黄家造不成什么危胁,黄家在僮族的主导地位将不可动摇。因此黄家上下十分振奋,同时有了大宋的策封,黄家的号招力也极大的加强,一些从邕州逃出来的僮族人纷纷投奔到他们的旗下。
※※※
就在杨炎逐步开始平定广南之乱的计划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金国,平定红袄军的叛乱却陷入了僵局中。
大金的山东宣抚使,枢密副使完颜谋衍,攻下了潍州之后,不听完颜陈和尚的劝告,终于杀光了所有的红袄军俘虏。共计有一万五千多人。并且上书中都,称完颜陈和尚有勾结叛匪之嫌,将完颜陈和尚所有职务一率免除,发回中都听审。自己则率领大军,分兵三路,分别从招远,莱阳和罗锋三路,向居守登州的李全率领的红袄军发动了进攻。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重返广南(五)
现在杨安儿己死,刘二祖率领着残部逃到登州,投靠了李全。红袄军作乱以来,最强的几支人马中:杨安儿部和刘二祖部都基本已经被平灭下去,只剩下李全的人马还居守着登州和海宁州两地。加上刘二祖的余部,大约还有四五万人马。只要把这支红袄军平灭,那么在山东称雄一时的红袄军之乱就算是基本上平息下去了。
这时完颜衍谋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平定了红袄军之乱以后,朝庭会如何嘉奖自巳呢?因为完颜陈和尚已经被自己发回中都听审了,平定红袄军的战功将由自己一个人独吞。大金十分重视军功,自己现在已经是枢密副使,那么下一步不是晋升枢密使,就是进入尚书省,出任平章政事了。
而完颜衍谋的杀俘行径早已经在中都引起了及大的反应。虽然大金在早年南侵时,一贯对百姓烧杀抢掠,杀万把俘虏实在算不了什么?但那毕竟是四五十年以前的事情了,而经过了熙宗,海陵王,和完颜雍三代皇帝的努力,大金已经深受汉化,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因此就在这十几天里,大金朝野分成两派,争执不下。
一派认为完颜衍谋的做法虽然有些过份,但也不无道理,对于敢叛乱朝庭的人就应该于以重责,不然何以惩戒后人。何况完颜衍谋对于平定红袄军之乱还是立有大功的,对于这样的有功之臣不应该责备。他们甚至抬出当年太祖,太宗皇帝时代,杀的人远比现在要多,做为支持完颜衍谋的证俱。这一派为首的是右丞相宗政,枢密使孛撒,尚书右丞白彦敬等人,他们都是女真人,而且大多与宗室关糸很深,而且都崇尚当年太祖太宗皇帝的赫赫战功,因此对完颜衍谋的做法并不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