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木林)-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病的士兵还要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军短时间内,确实无法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完颜长之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请问两位,如果现在我大金有足够的准备,那么下一步应该如何进攻南宋呢?”

完颜陈和尚怔了一怔,道:“自然是挥兵南下,直接进攻隆兴府,然再攻潭州。”他想了一想,又道:“不过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沿长江向西进军,攻取池州,牵制宋军,另一路则直接南下,由信州进攻隆兴府。”然后看着完颜长之,显然是在看他的意见。

张鹄道:“大人的意思,莫非是我们在这里牵制宋军,别外转攻他处吗?”

完颜长之道:“我们现在虽然占领了两淮两浙之地,但宋军的兵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仍然不可小视。而且长江中游各郡仍在宋军手中,一但宋军水陆并进,顺江而下,我们未必守得住两淮两浙之地。要知道论水军实力,我们仍然远不及宋军。”

第四百七十八章 新君登基(五)

完颜陈和尚点点头,这次宋军能够顺利从建康府撤走,有杨炎接应其实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宋军的水军实力实在太强了。尽管这一次金军从海上突袭得手,全靠水军,但其实是趁宋朝一时不备,而且沿海的水军大半在南方平乱,实在有些饶幸。连水军的几名将领也都承认,大金的水军,确实还是比不上宋军。

这一次建康之战,尽管从平江府调了两百艘战船,和八千水军参战,但仍被宋朝水军打得大败,所剩的战船不足百艘。完颜陈和尚曾经详细问过这次领军参战的水军统制邹桓、唐准水战的过程,才知道虽然同是水战,但在江河中与在海中却是大大不同。

原来海面宽阔,但风急浪大,因此海船大多是体积庞大,船身较宽,吃水深,才能平稳。而江河中水面窄而浅,风浪都不大,因此江船的船体通常要比海船小,而且细长,吃水较浅,操作也更灵活。金国的水军几乎全是海船,在长江中与宋军交战,自然大为不利。而且海中水战主要靠风力和人力行舟,而江河之中却是分上游下游,现在金军正好在长江下游,因此一但和宋军开水战,几乎毫无胜机。

完颜长之接着道:“因此我才认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进攻隆兴府,一举把南宋灭掉,而且应该转攻南阳,先攻下襄阳,使宋军不占长江之利,否则我们不仅灭不了南宋,所得的两淮两浙之地也不稳固。”

完颜陈和尚点点头,他深受儒学,也熟知中国历史,知道来取江南者,莫不是先占长江中游的荆湖之地,然后在顺江东下,一举扫江南。现在金军虽然从海上奇袭得手,攻占了江淮之地,但想稳固江南之地,必须要占领长江中游的诸郡才行。

这时张鹄忽然一笑,道:“大人,反正现在暂时还不能出兵,在下到有一计,不妨可以一试。”

完颜长之道:“张先生有什么好计吗?”

张鹄笑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宋朝议和。”

完颜陈和尚有些不解道:“我大金正是势如破竹,现在只是暂做修整,为什么要与南宋议和呢?”

完颜长之却依稀把握了一点张鹄的意思,但一时并未完全领会,道:“张先生是否可以说得详细一些。”

张鹄道:“南宋朝中,历来不乏委曲求全者,只要我们放出愿意议和的风声,他们一定会极力响应,届时,南宋朝廷定会为了是战是和争论不休,基至不惜互相攻击,内耗不止,无论最终决定是战是和,对我大金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完颜长之颇有兴趣道:“都有什么好处呢?”

张鹄道:“如果南宋同意议和,则江淮两浙之地必会割让给我大金,我们趁机可暂时歇兵,先稳固江淮两浙之地,一二年后再图江南。还可以让南宋交纳岁币,以补我大金之用。如果南宋不同意议和,但必会旷以时日,争论不休,甚至互相攻击,内耗不止。而我们则可以趁机休整人马,作好进军的准备。就算这两个目地都达不到,但对我们也毫无损失,因此在下认为可以一试。”

完颜长之点点头,连说道:“妙计妙计。”打完了再讲和,也是金国惯用之术,当年完颜完弼攻蜀,和尚远、仙人关、饶风岭川口三败,但却通过议和,使宋朝自动退让出三地。而后绍兴十一年的议和,还使宋朝杀死岳飞,自损大将。因此张鹄之计,也正中完颜长之的下怀。

几个人正说着,忽然有人来报:“完颜大人,皇上的銮驾已经渡过了长江,正在赶往临安,请大人准备迎接皇上。”

原来完颜雍本来坐镇南京督战,但听到前线捷报连连,已经攻取了建康和临安,自然龙心大悦。觉得这一次完全可能一举灭掉南宋,统一天下。这样一来,自己建立的功业不仅将远远超过大金的太祖太宗,完全可以和中原历史上的汉光武帝,唐太宗相比。因此完颜雍立刻决定,留下右监军白彦敬继续在南京镇守,自已和都元帅仆散忠义率领五万大军,从镇江渡过长江,抵达临安,要亲自指挥金军,扫平南宋,统一天下。

完颜长之领着完颜陈和尚、张鹄等人,出城三十里,迎接完颜雍一行。一见皇帝的车仗,完颜长之立刻率领众将一齐上前施礼,完颜雍从车上下来,亲手扶起对完颜长之,笑道:“长之,这一次你立的功劳可是不小啊。平定江南,你可以算是功居第一了。”

完颜长之忙道:“都是天佑我大金,陛下洪福齐天,三军将士用命,方才有今日之胜,臣不敢居功。陛下远路而来,一路车马劳顿,还是先进城中安顿,然后再由臣向陛下禀报战况。”

完颜雍点了点头,又对其他跪伏于地的诸将一挥手,道:“诸卿都平身吧,这一次你们都立了大功,朕一定会论功行赏的。”

完颜长之把完颜雍一行请进临安城中,这时皇宫早己重新打扫一翻,径直请完颜雍到皇宫去休息。完颜雍自然是欣然同意。在完颜长之和仆散忠义等大臣的陪同下,走进临安的皇宫。这时在宫门口早已跪到一大群内待宫女,齐声呼唤“万岁。”完颜雍听了,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对完颜长之道:“当年你父四太子完颜宗弼搜山捡海,也不过如此吧。”

走进宋朝的宫殿以后,只见具是朱钉金户,画栋雕梁。覆以铜瓦,又镌以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夺目。宫殿的规模和气势或许不及中都的大金皇宫,精工细巧,华丽奢豪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依湖而建,湖光山色,白墙碧瓦,连成一片,临湖的微风吹来,不觉令人有薰薰之意了。见惯北方光风的完颜雍也不禁大为赞叹:江南之美,果然不同寻常。

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君登基(六)

安顿下来之后,完颜雍立刻招集仆散忠义和完颜长之等人,商议下一步的进军安排。完颜长之先将赵惇称帝的消息报上。

完颜雍一听,立刻道:“卿以为需要多少人马,如何进军,才能一举消灭南宋的残余势力,为我大金统一天下,成就万世基业?”

完颜长之道:“陛下,现在我大金刚得江淮、两浙之地,立足尚且未稳,暂时不宜进军。”说着就把目前的困难说了一遍。

完颜雍到底也是精通军事的皇帝,虽然现在很想一举扫清宋朝的新朝廷,但听了完颜长之的介绍之后,也知到现在是欲速而不达,于是点点头,道:“卿言之有理,那就让人马暂时休整一些时日,再作打算吧。”然后传旨投摆酒宴,庆贺胜利。

席间又命宫中的舞姬歌舞助兴,杯筹交错,声歌燕舞,气氛十分热烈。又有宦官及力伺候,完颜雍尽情享受着胆利者的欢乐,这才有一点理解当年的废帝完颜亮为何那么在乎进取江南之地。

宴席间,完颜长之又将张鹄的议和主张转告给完颜雍。完颜雍和仆散忠义都是深知宋朝局势的人。一听之后也大为赞成,认为这一计必可以宋朝又陷入争论不休,内耗不止的局面,于金国大为有利。完颜雍当即诏见张鹄,大加赞赏,封他为正四品上的中议大夫。

宴罢之后,完颜雍做主,在场每人赏一名舞姬。然后由两名绝美的舞姬伺候着,到内宫中安息去了。

※※※

这时赵惇在潭州继位称帝的消息也传到了大宋的各处,除了四川地处偏避之外,其他各地的州军府的官员或是亲自到潭州参见新君,或是打发手下人来祝贺,并向皇帝表示忠心。

诏书自然也传到了建宁府,赵恺接到了诏书以后,立刻和宗天玄商议,如何对待赵惇继位。

宗天玄微微一笑,对赵恺道:“王爷请放心,这一点在下早己想到。王爷不妨也派人去潭州祝贺新君登基,并且上表称我们举事只是为了抵抗金军,保全大宋江山,绝无他意,仍奉立潭州新君,而且言辞可以尽量卑谦。”

赵恺有些为难道:“上表到是好办,但趟若天子诏我入潭州面君,又或是派遣其他人来接管建宁府,那又如何是好呢?”

宗天玄笑道:“王爷现在就在健宁军牛安坐,去不去潭州面君,还不是由王爷说了算,只需随便找一借口推辞也就行了,谁人可以强求。而且现在建宁府尽在王爷的掌握之中,又岂是他人所能控制的。如果朝廷派人来按管建宁府,王爷尽管盛情接待,只教他有职无权,落一个空名罢了。”

赵恺这才点点头,道:“宗先主言之有理,本王也就放心了。”顿了一顿,又道:“你看朝廷会不会出兵来进攻建宁府呢?现在不是派刘宝出镇建昌军,只怕就是为了防范我们。”

宗天玄摇了插头,道:“这就是在下先前力阻王爷称帝的原因,我们一未称帝,二未违抗朝廷诏令,朝廷拿什么作借口来进攻我们。何况现在赵惇以在潭州称帝,金人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他那里还有闲余之力来进攻我们。我们只需要坐守建宁府,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扩大自己的势力,只等赵惇和金军拼个两败俱伤,到那时王爷来出面收拾残局,只要赶走金人,王爷便有大功于国,到时候天下百姓自然迎奉王爷为君。王爷的大事,自然可成。”

赵恺听了,大喜道:“本王得先生,真如刘玄德得诸葛孔明也。”

现在赵恺手下的人马已经扩大到三万多人,其中李全和杨妙真夫妇率领着红祆军,也投奔到了赵恺这边来。原来自从在湖州兵败之后,李全和杨妙真见势不妙,立刻率领红袄军向西败逃,人马损到不大。后来在太湖地区躲避,借助太湖一带的山水地形,伺机与金军周旋。

后来完颜长之攻占了临安之后,曾两次派人招降李全夫妇,但都被李全夫妇拒绝。但这时金军越聚越多,李全见金军势大,知道在太湖一带也藏不住了,必须另选他处安身。而且由于消息不通,他们也不知道太子一行逃到潭州。于是率军向东南进发,希望能够到达海边一处州府,继续与金军周旋,一但不敌,还可以逃到海上躲避。

由于这时金军正在全力进攻建康府,完颜长之又在攻打隆兴府,因此沿路到没有多大阻碍,反而还收陇了一些残兵游勇,使人马扩大到七千多人。行到了建宁府附近,正好得知邓王赵恺在这里招集人马,于是李全夫妇一商议,决计率军投奔赵恺。

这时赵恺虽然也招集了两万多人马,但他却知道这大多是地方厢军和新招的百姓,战斗力并不强。赵恺平时虽不问政事,但私下里却在想尽办法了解朝中的文臣武将的情况,知道邵宏渊本是一庸将,不可大用。而红祆军原本是金国的百姓起义军,归宋之后一直驻守海州,是边境的军队,有相当的战斗力,而且李全也是一员的猛将,颇有名气,因此赵恺对他们十分看重,当即任命李全为福建兵马副都总管,与邵宏渊共掌兵权。

李全的归附,也使赵恺的军威大曾。李全又率领人马,击退过一次小股金军,又几次出击流寇,均取得胜利,也使赵恺在东南沿海一带名声鹊起,势力也扩大到邵武军、福州、南建州、兴化军等处。一些流寇、散兵也纷纷归附。势力也一天天扩大起来。

赵恺深知在乱世之中,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每天都亲自检阅军队的操练。这一天由宗天玄陪同,一起坐在演武台上观看人马操练。台下正是邵宏渊和李全各领一千人马,在进行对战演练。

按照军中比试的规责,比试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时辰,双方各有一面帅旗,十面副旗,如果在比试中一方的帅旗被夺,即可立即被判输掉这场比试,夺帅旗的人可视为功劳第一。如果在一个时辰之内,双方的帅旗都未被夺,则计算所夺副旗的数量,多者获胜。另处,夺旗最多的人可为本次比试的功笫一者。因此在一场比试中,有时一面副旗会几经易手。

这时台下人喊马嘶,两队人马各执木制武器,互相攻击,打得十分激烈。不过李全部下的红沃军虽然不算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但也是经过大阵仗的士兵,素质到是比邵宏渊临时拼凑的人马强得多,半个时辰之后,以将邵宏渊的人马杀得节节败退,连夺了副旗三面,眼看着就要逼近帅旗了。

邵宏渊急得在指挥台上只跺脚,他是先期归附赵恺的人,自以为有拥立之功,常以老臣自居。但见李全一来就被赵恺委以重任,和自己共掌兵权,心里自然不痛快。而且李全手上又有一支嫡系部队,对自己来说,确实有莫大的危胁,正想趁着这一次演战之机,给李全一个下马威,那知现在看起来,自已手下这帮乌合之众跟本就不是对手。因此拼命挥动手中的令旗,指挥士兵保护帅旗。但他的人马本来都是地方厢军和百姓,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训练,现在阵形大乱,跟本就无人理睬邵宏渊发出的号令。领军的主将是邵宏渊的儿子邵世雍,带领着二三百人拼命守住了帅旗。

而在另一侧指挥台上,李全从容不迫的发号司令,红袄军领军的主将是彭义斌,副将张林、霍仪、石圭、夏全四人,这些人当年都在山东与金兵血战过,也算久经大敌,按照李全的指令,轮番向邵世雍保护的了中军帅旗发动进攻,转眼间,又夺了两面副旗。眼看着邵宏渊一方败局以定,只是看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保住帅旗了。

这时彭文斌率领一队人马,直冲帅旗而去,他手使一把木制大刀,左突右砍,己连续打倒了十余人,虽是木刀,但力道十足,如果直接打在身体也会筋断骨拆,其他士兵见他勇猛,也都不敢再上前来,眼看就冲到帅旗边了。邵世雍这时却被霍仪和石圭两人缠住,脱不开身,也救援不及了。

彭义斌挥刀又打倒两名士兵,已经冲到帅旗边上,正要伸手去抓帅旗,突然从邵宏渊军中杀出一骑,马上之人手使一条长枪,枪头一抖,向彭义斌刺过来。

彭义斌顾不得再去夺旗,急忙挥动大刀招架,一交手后彭义斌才发现,这人的枪法十分精奇,数枪之后,就将彭义斌逼得手忙脚乱,两马错蹬之际,那人反手一枪,将彭义斌戳下马去,顺手将彭义斌所夺的一面副旗也抢了过来。

邵宏渊的人马一见彭义斌落马,立刻都来了精神,围上来各自举起兵器,向彭义斌打来。好在红沃军一拥而上,总算是将彭义斌抢救下来。但这时帅旗又被团团护住,再想夺下,可就不易了。

第四百八十章 新君登基(七)

邵宏渊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保住了帅旗。这才开始注意击倒彭义斌的那员将,见他这时已经夺下三面副旗,马快枪急,在两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来回冲突,又几次打退了来夺帅旗的红沃军。

终于只听一声锣响,比试的时间结束。计算结果,红袄军一共夺得十三面副旗,邵宏渊这方只有七面副旗,但帅旗终究没有被夺,输得还不算太难看。而夺旗最多的就是那员将,他一人竟夺得了五面副旗。事实上如果没有他在,邵宏渊这方的帅旗只怕早就被夺了。

赵恺立刻招集双方到演武台上来,夸讲了李全几句,下令赏给李全三千贵钱以示奖励。恨得一边的邵宏渊只咬牙根。赵恺都看在眼里,不过并不以为过,再他看来,树立两人的竞争意识,到也并不是坏事。

然后赵恺又将夺旗最多的那员将叫上台来。见这人还十分年轻,不过是二十七八岁年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到三分好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是做什么的?”

那将道:“未将叫陈亦超。是由宗先生指引,投到王爷麾下的。”

原来这人正是陈亦超,他自从被杨炎赶出军营之后,自觉无脸回老家,又不想再投军,只能四处游荡。一次路过一座荒山时,被一伙山贼打劫,陈亦超杀死贼首,众贼见他武艺高强,都原意奉他为主,陈亦超也无处可去,就这么当了山贼。后来金军入侵,正好赵恺在建宁府招兵,陈亦超就拉着手下三百多人,投奔到建宁府来。

接见他的正好是宗天玄,发现陈亦超的枪法绝伦,而且以前也从过军的,后来详细一问才知道陈亦超原来是得罪了杨炎才被赶出军中,因此宗天玄立刻将他收留下来,并且给了他一个副将的职位。

现在见赵恺问起,宗天玄使简单的将陈亦超的来历说了一遍。赵恺和杨炎本来就有过节,一听陈亦超也与杨炎有过,不觉对他的好感又加了一分,立刻任命陈亦超为统制。这样一来,邵宏渊虽然输了这场比试,但陈亦超却为他挣回不少面子,到也平衡。

外理完这些事情之后,赵恺和宗天玄一起回到建宁府的临时王府,原来到了建宁府之后,赵恺曾给宗天玄拔了一所大宅做住所,从人侍女等都一应俱全,但宗天玄认为自己只是单身一人,不需要这么大的住所,因此婉言谢绝。只在一所庙宇中寄住安身。赵恺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又将宗天玄请到临时王府来,这样才算解决了宗天玄的住所问题。

两人刚坐下,赵婉如已经从内室里跑了出来,道:“二哥,你回来了。”猛一眼看见了宗天玄,道:“宗先生,你一定又和我王兄去练兵去了,下次你们再去操演军队,一定要带上我去。”

宗天玄微微一笑,见赵婉如一身劲装,还拿着一口宝剑,额头微见汗水,显然是舞过剑的,微微一欠身,道:“县主安好。”

赵恺忍不住笑道:“十二娘,你成天这个样子舞刀弄剑的,那里有个女子样子,将来可怎么得了呢?”

赵婉如噘起嘴,道:“谁说女子就不能练武了,六娘和九娘不是也一样成天舞刀弄剑,她们现在不是也很好吗?还能够上战场去打战。我可好羡慕她们。”

赵恺有些不悦道:“打仗是男人的事情,你一个女儿家的,怎么能上战场呢?不学女红刺绣,只学舞刀弄剑,以后怎么嫁人。你看九娘,也只能嫁给杨炎这种武夫。再看六娘,都快成老姑娘了,也没有找个驸马,到头来还是只能配杨炎去。”

赵婉如不悦道:“那个老山羊有什么不好的,我看九娘很喜欢他啊。而且听百姓们都在夸他,说他能够打败金军呢?”又转向宗天玄,道:“宗先生,你说是不是?”

宗天玄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只好道:“王爷,你和县主兄妹间定有话说,在下先告退了。”

看着宗天玄离升的背影,赵恺忽然若有所思,道:“十二娘,过了年你就已经到了十六岁了,说起来也该到了给你找个人家的时候了。”

赵婉如怔了一怔,脸色微晕道:“二哥,好端端的,你怎么说起这个来了?”

赵恺微微一笑,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的婚事怎么就不能说了,你总不能守着二哥过一辈吧。你看宗先生这个人怎么样。你……”

小丫头的脸“腾”的一下子就红透了,跺了跺脚,道:“二哥,我不跟你说了。”说着一转身就跑开了。

赵恺微微一笑,他刚才想到的是如果把赵婉如嫁给宗天玄,可以使两人加上一层亲戚关系,无形中使自己和他之间又拉近了一层。而且今后一但自己当上皇帝,宗天玄就是驸马,按大宋祖制,宗室是不能执掌朝政的,因此也不用但心宗天玄会专权朝政。这到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当然现在赵婉如年龄尚小,还不足十六岁,而且局势也不允许。再过个两三年到是就可以了。不过到是可以把两人的婚事定下来再说。

※※※

大昭寺是隆兴府中一座大型寺庙,香火十分旺盛。光衍到了隆兴府之后,就在大昭寺挂单居住。因为光衍的名气很大,又是杨炎的朋友,因此大昭寺内上下僧众对他都十分尊崇。不仅单独拔出一所禅房让光衍居住,还派了两个小沙弥伺奉光衍的起居生活。

这一天光衍却迎来了自己的一位客人。就是临安栖霞寺的僧人智空。

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在隆兴府中相见,自然十分欣喜。宾主落座,奉上清茶之后,光衍才道:“师兄不是一直在临安的栖霞寺吗?怎么突然到了隆兴府来?”

智空微微一笑,道:“你一去广南,便数月没有信,我听说杨炎在隆兴府屯军抵抗金军,想着你一定会在这里,所以就赶到这里来了。”又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来,我也是不想再见那些金人的嘴脸,才离开临安的。”

光衍道:“金人难到搔饶到栖霞寺中去了吗?”

智空摇摇头,道:“那到是还没有,不过现在在临安城中,全是金军说了算,那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