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木林)-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夏自从在宋仁宗时候,脱离大宋,自立以后,一直在宋、辽、金等诸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近一百三十余年来,始终屹立于西垂一隅,如今终于又重新并入了大宋的版图之中。

而且除了太祖太宗皇帝当年开国建基立业的时候之外,大宋就再也没有这样开疆扩地,灭国俘君的辉煌武功。不仅如此,近五十年以来,大宋被金国打得丢城弃地,只剩半壁江山,不得不退守江南,而且连自己的两个皇帝都被金国捉去,还被迫一直向金国称臣求和,可谓受尽了屈辱。如今虽然不算是洗尽前耻,但赵忱至少可以说,不愧于大宋的列代先祖皇帝。甴其是他只是一个以藩王之身,而入主大位的年轻皇帝。

这一次随行而来的不仅只有西夏的降君降臣,还有被带到建康来学习的党项贵族子弟五十余人,这时也都一起跪在赵忱的面前。

看看李纯祐与自己年纪相仿,而且也同样都是一国之君,如今的际遇却是天壤之别,只能跪伏在自己面前,一付惶惶不安的样子。赵忱的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丝怜悯。因此赵忱下了车,亲手扶起了李纯祐,让其他人也起身,然后赵忱当众做出保证,让他们放心,决不会降罪西夏的归降众人。

李纯祐等君臣人等听完之后,才大为安心,于是又跪伏于地,向赵忱高呼万岁。

不过同情归同情,该例行的公事还是要进行。在建康城外授降之后,赵忱立刻带领着文武大臣,以及西夏的一干归降众人,前往太庙拜奠。

祖庙献俘是历代王朝炫耀武功的最高典礼,在大宋已经有一百五六十年没有过这种扬眉吐气的辉煌战功了。尽管大宋一项标榜自己是以仁治国,不穷兵黩武,其实那不过是在为自身的武力不足,而找的借口罢了。其实毎一代希望有所做为皇帝,都莫不以开疆扩土为荣。就连风流天子宋徽宗也不例外,何况是希望大有做为的赵忱。

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事情,何况是大宋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武功,因此大队人马进城之后,引得建康的百姓众人纷纷上街观看,还有不少人在大道两侧焚香祷告。见赵忱的銮驾经过,百姓们都齐声欢呼,“万岁,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杨炎夹杂在官员之中,跟随着赵忱的銮驾向太庙前进,心里却在想着,这还只是灭亡了西夏,如果是打败金国,又该是何等样的盛况呢?

第八百八十七章 重开议和(一)

奠拜完了太庙之后,赵忱当即下旨,按照当初招降李纯佑时的承诺,封他为顺国公,光禄大夫,上国柱。并在建康府城中,赐给李纯祐府邸一座,从人侍女一应俱全。而且西夏的其他降官也都各有封赐,西夏的降臣按其官职大小,每人都有一个官阶,每月可以领取一份奉禄,基本能够保证他们在建康的生活。

那些来建康学习的党项贵族子弟也都被封了一个奉议郎的小官阶,并由礼部和鸿胪寺给他们安排住所,组织他们进入国子监,学习大宋的文化知识,并且定期到钟山书院中去听讲。

同时任得敬上给朝廷的谢表也随军送到建康,任得敬在表章中称自己年老体衰,不欲远行,不求得高官厚禄只求留在灵州做一个平民百姓即可。

赵忱见况,也不免强,按照先前的承诺,封任得敬为世袭平西郡王,紫金光禄大夫、泰宁军节度使。并改灵州为平西府,连同周边的静州、怀州、盐折、宥州、夏州一共六座州府,都做为任得敬的封地,其他任氏家族中的首领人物也都各有封赏,但都在封地内为官。

西夏地区也正试被更名为安西路,以前西夏的府州划分基本保留,只是改兴庆府为安西府,设安抚使司,由辛弃疾出任安西路安抚使。原来西夏设立的十二个军司中,只留下六个,改黑水镇燕军司为黑水军,黑山威福军司为黑山军,白马强镇军司为白马军,西寿保泰军司为保泰军,右厢朝顺军司为朝顺军,左厢神勇军司为神勇军。其他六个全部取消。并且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税赋和三年的徭役。

安西路分为安西东路和安西西路,安西东路包括安西府、定州、韦州、龙洲、石州、银州、顺州、黑山军、白马军、保泰军、朝顺军、神勇军;安西东路为宣化府、肃州、凉州、瓜州、沙州、黑水军。

并在银州和韦州各设立一支御前驻军,由杨昌鹏任韦州御前驻军都统制,李好义为银州御前驻军都统制,兵力各为三万。杨昌鹏和李好义原来都是川陕的御前驻军都统制,调入安西路之后,原属两人的兰州和成州的御前驻军也取消,这样四川地区就只保留了三支御前驻军为了加强对安西路的控制,又在安西府留下二万驻军,在宣化府留下一万驻军,使大宋在安西路的驻军的兵力达到了九万人。同时又收编了三万原西夏的降兵,做为安西路的地方军队。

而现在西夏的战事结束,派往利州语指挥调度西夏战事的尚书右朴射赵汝愚也调回建康,仍然在中书省任职。

至此,整个西夏的战事才算彻底结束,党项李氏在西夏一百四十五年的统治也永远成为了历史,黄河上游的地区也又重新回到汉族王朝的手中。而且这一次战争中大宋的收获也十分丰厚,不仅扩地近数千里,而且得到了产马的河套地区,每年可以获得优质马匹二至三万匹。假以时日,不必再为缺少战马发愁了。

另外大宋从西夏直接收缴的战马就达到三万七千余匹。这些战马在安西地区留下一万匹,四川、荆湖、江淮地区各分到五千匹,剩余的一万二千多匹战马都全拔入三衙禁军。要知道大宋目前的骑军只能保持右七万左右,这一下也使宋军的骑军人数一下子猛增到十万以上,战斗力也将大大提升。

处理完这些事情,接下来就封赏这次在平夏战争以及平叛战争中的立功人员,杨炎是这次平夏的总指挥,大宋收取西夏之地,他自然是居功至首,因此爵位由武昌县开国公升为武昌郡开国公。并正式出任枢密副使的位置。

如果是在赵忱继位之初,这样的任命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但这一回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一来是因为这一次杨炎所立的功劳太大,不仅收国取地,开疆扩土,而且在途中还回朝救驾,任何一件都是直得重赏的大功,如果再度闲置,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了。而在另一方面,尽管赵忱还不算是独断强势的皇帝,但他自从继位以来,对内勤修制治,变法革新以颇有成效,对外用兵连战连胜,已经连收大理、西夏两国,扩地万余里,皇威日重,群臣也不敢再因为他年轻,而轻视的态度。就连几位老资格的大臣也不敢轻易的反对赵忱的决议。

除了有几个脑袋一跟筋的官员上书反对之外,绝大部份官员包括所有的执政大臣,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此这道任命,也就顺利通过了。

而在其他武将中,毕再遇以夺取了唐、蔡、颖、寿四州和平定李全的战功,由承宣使正试晋升为宁海军节度使。他也成为继杨炎之后,又一名领获得节度使地位的新生代将。

高震随杨炎出征西夏,在杨炎回到建康之后,由他接替杨炎,指挥了攻取兴庆府和扫平西夏残余势力的战斗;曹勋出兵江淮,牵制金军,而后又扫平太湖的叛军,都立下不小的战功。不过两人现在都以是承宣使,而这次所立的战功,还不足以晋升为节度使,因此朝廷只加了两人的爵位,封高震为上护军、新昌县开国候,曹勋为上护军,宜兴县开国候。

杨昌鹏、李好义都在平夏战役中立下大功,也都晋升为承宣使。其他有功人员也都各有晋封。朝中的官员也都各有赏赐。

李全死后,他此前的安德府御前驻军都统制的位置也空了出来,需要另选人来接替。因此杨炎向朝廷推荐启用中卫大夫刘仁先。

刘仁先是大理的降将,早年也曾在大宋的尚武院学习军事,和杨炎、赵月如、曹勋、高震等人是同一批的学员,大理亡故之后,刘仁先归顺了宋朝,在当年的复国战争中,也为大宋立下了不少功劳,也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年轻将领。在大理并入大宋之后,朝廷一度想启用刘仁先出任大理地区的行政官员。但刘仁先表示,自己即然以降大宋,就永为宋臣,将永不回故地。朝廷见他这样决定,也就不免强。

这些年来,刘仁先虽然官阶不低,是从五品武阶官,不过一直没有被重用,只是在殿前司挂一个都虞候的闲职。但杨炎到是没有忘记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借李全的空缺,向朝廷推荐刘仁先。

这时大理早己改为安南路,并入大宋以有六年多的时间,局势颇为稳定,而且刘仁先当年为大宋复国,也曾多立功劳,加上又有杨炎推荐,因此枢密院略作商议,也就同意了。

而进入六月份之后,金国忽然派来使臣,以当初两国议和的条件为准,请求和大宋重新修好关系,恢复“互赠”并且再度开通榷场,进行贸易来往。

赵忱接到禀报之后,先命鸿胪寺正卿张公旦接待金国的使臣,然后招集执政大臣议论,金国此举是何用意,而大宋又将如何应对。

在大宋进攻西夏的期间,除了建康发圭叛乱的混乱时间之外,宋朝一直都没有放弃对金国的关注。完颜长之和完颜允恭争夺皇位的整个过程,都甴谍报人员详细的报回大宋。使赵忱君臣对金国的动向都十分清楚。因此众人商议了一番,都认为金国是在向大宋示弱。

韩彦直道:“陛下,依臣看来,金国是在有意向我大宋求和。这次金国出兵援助西夏,结果大败而归,拆兵近二十万。才使完颜长之有机可趁,夺取了金国的皇位。但现在金国也以元气大伤,而完颜长之刚刚夺取君位,根基也不稳定,因此才想和我大宋重新结好,以争取一段时间的喘息之机。”

赵忱点点头,韩彦直所说的这些话他也基本能够想到。于是又问道:“那么诸卿以为,我们大宋对此又该作何应对呢?是同意与金国重新修好,还是拒绝?”

周葵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还是应该答应金国,重新与金国修好。”

赵忱道:“周卿建议与金国修好,又是为何呢?”

周葵道:“回禀陛下,这是因为我大宋也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只有与金国修好之后,我大宋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休养生息,为日后北伐中原积攒力量。”

周葵所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收取了西夏之后,尽管大宋获利丰厚,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由其是到了后期,大宋双线作战,不仅把这几年来所积累的钱财物资几乎消耗一空,甚致逼得皇帝都要掏私房钱出来。虽然后来金国发生内乱,战事规模没有扩大,使大宋的消耗比预料中的要少一些,而且今年的春税也收缴上来,加上沿海市泊司的收入,才使国库中还留下一点底子,也保住了赵忱的私房钱。但目前大宋的财政状况也不足支持再度发动战争了。

而安西地区虽然平定下来,但由于战乱原因,许多田原城市都以荒废,由其是被蒙古军掠夺过的地方,几乎是十空七八,这些地方都需要重建。因此朝廷才不得不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税收和三年徭役,可以说在近二三年的时间内,安西地区除了能够为大宋提供一定数量的马匹之外,不仅产生不了别的收益,而且还需要朝廷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才能保证安西地区的平稳和恢复重建。

在这种情况下,宋金两国重新和好,争取一定的恢复时间,固然是金国的需要,对大宋来说,也是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赵汝愚也道:“陛下,微臣也以为周大人所言有理,而且当年与金国定下的议和协议,除了两国边境的确定之外,其他部份对我大宋来说,也并无不可收受之处。而两国边境也可以再重新制定,因此恢复当年的两国议和,也无不可。”

赵忱微微点头,又问道:“众卿可还有别的意见吗?”

王炎道:“陛下,臣以为不妥,此番左西夏、江淮交锋,仍是金国率先背盟。而且历年以来,凡我大宋与金国议称,匀是以金国背盟而告终,可见金国并不可信任,故此岂能与金国再次议和。”

周葵道:“王枢密,这番背盟的人仍是完颜允恭,而非是现在的金国国君完颜长之啊。”

王炎道:“那又如何,谁能保证完颜长之不会再背盟。”

赵汝愚道:“我们也不是要真与金国议和,不过是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罢了,只要是等到我大宋国力恢复,就算金国背盟,又有何惧。”

叶隅也出列道:“即然我大宋与金国都无再战之力,那么两下罢兵以是不可避免,即是如此,又何需重新议和,何况我们以与蒙古有连盟灭金之议,如果这时再与金国重新议和,将置宋蒙连盟于何地呢?因此臣还望陛下三思。”

一时间他们四个人各执己见,都说明不了对方,赵忱一时也难以做出决定来。这才看向一直没有发言的杨炎。

杨炎现在虽然已经正式出任了枢密副使,但严格来说,他并不算执政大臣,只是讨论大宋与金国的关系,一般都离不开军事,因此作为枢密院的二号长官,杨炎也有资格参与讨论。而且在金国发生暴动的时候,大宋的众臣都认为会形成长期的内战,即使是精通军事的王炎也认为,完颜长之想要取得全面胜利,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只有杨炎一人坚持完颜长之会在一个月内取胜。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杨炎的目光如注,只要是涉及到金国的事情,谁也不敢轻视杨炎的意见。

见赵忱看向了自己,杨炎也出列,道:“各位大人想过没有,方才如叶相所言,我大宋与金国都无再战之力,两下罢兵以是不可避免。又如赵相所说,并非是真要议和,不过是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罢了,这一点金国也未必不知,即是如此,那么金国为何又会主要派遣使臣,来与我们重新议和呢?”

这一点到是所有大臣都没有想过的,因此一时也无人答言,赵忱道:“杨卿所问极是,那么卿以为是为何呢?”

杨炎道:“依臣看来,金国只是想稳住我大宋,好对蒙古用兵,以免勉两线作战,等打败了蒙古之后,再对付我大宋。”

第八百八十八章 重开议和(二)

这一句话立刻使众人豁然开朗,因为他们都只是从宋金两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却忽略了蒙古的因素。这次能灭西夏,是宋蒙联军的结果,如果没有蒙古出兵,仅靠大宋一国是难以灭掉西夏的。而且现在宋蒙对金国已经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一但开战,金国必须会陷入双线作战,腹背受敌之中。因此对于金国来说,必须要施行先稳一方,打击另一方的战略。自然是先选实力较弱的蒙古一方为好。而大宋当然也决不能坐视蒙古被金国灭掉。

赵汝愚皱了皱眉头,道:“杨枢密说得虽然有理,但金国元气大伤,怎么能马上对蒙古用兵呢?”

杨炎道:“赵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金国虽有西夏之败,拆兵近二十万,但国力并未有大损,而且金国的常备兵力一向多于我大宋,因此说到元气大伤,言之过也。而且金国虽败,但国本未动摇,发动一场十万人马左右的战争还是够的。这样规模的战争进攻我大宋自是不足,但进攻蒙古,却是绰绰有余。”

周葵却还有些不信,道:“倘若蒙古只是金国只用十万大军既可灭之,那么我们与蒙古连盟又有何益?”

杨炎摇摇头,道:“周相误会了在下的意思,蒙古草原地方广扩,不知几万余里,蒙古人仍是游牧民族,居草而生,顺水而走,行踪不定,而且无论男女老幼,皆善骑射,可谓是全民皆兵。若说灭亡,纵有百万大军也难以做到。”

周葵听了,反到有些糊途起来,道:“子昊所言,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杨炎笑了一笑,道:“但蒙古本身却有一个极大的弱点,那就是利攻而不利守,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侵略如火。但营地之中却毫无一点防御之力。完颜长之仍是精通兵法的人,他一定能够看透这一点,因此只需要将大军扎在一地固守,诱蒙古大军来攻,然后派遣少量精锐骑兵,深入草原,找到蒙古人的营地,将蒙古的老幼妇儒,牲畜粮草全都杀光烧尽,则蒙古必然元气大伤,数年之内,都难以恢复。”

听他这么一番解释,众人才都明白过来,韩颜直道:“依子昊之见,是不与金国议和了吗?”

杨炎却摇了摇头,道:“不,还是应该与金国议和。”

这一下别说是几位大臣,就连赵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如果杨炎是赞诚议和,那么就直接同意周葵和赵汝愚的意见不就完了吗?为什么又绕了这么大一个圈,说了这么多话。

杨炎接着又道:“我大宋目前,确实在不宜再有战事,而且与金国议和可以减轻边境的压力,也可以使金国对我们放松警惕。但此次是金国背盟在先,因此在议和条件上,我们却不能以过去的和约为准,可以向金国提出更多要求,索要更大的利益,迫使金国交还一些土地。就算金国不同意我们的条件,双方来往反复,也会消耗时日,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暗中支助蒙古,提供兵器、盔甲、粮食,让他们与金国相争,等到金国和蒙古耗到两败俱伤之后,我大宋再趁机出兵,坐收渔利。”

众人听完之后,才算是明白杨炎的用意。不能不说他的建议十分高明,因为两国和谈,确实耗费时间,当年隆兴议和,孝宗与金国连谈了两年,才算最后敲定下来,因此双方现在来往反复,讨价还价,谈个二三年也不成问题,到那时,恐怕大宋也早己就做好了北伐的准备了。而且在此期间,扶助蒙古与金国争斗,即可以牵扯住金国的力量,又为与金国的和谈增加筹码,还可以加强宋蒙之间的联盟关系,不致于因宋金和谈而破裂,实在是一举数得之计。

因此赵忱也颇为放心,又对众臣道:“杨卿之议,众卿以为如何呢?”

韩彦直首先道:“臣以为此计甚好,请陛下依计行事。”

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这时杨炎又道:“陛下,各位大人,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大宋就要一心一致,准备北伐,只能时机成熟,就立刻挥兵北上,收复失地。千秋大业,就在此一举了。”

赵忱也点点头,道:“杨卿所言极是,那么就甴枢密院从即日开始,先拿出一个北伐的方案出来,然后交由政事堂讨论,日后大宋的恢复大计,全都以此为准则进行。”

第二天,赵忱立刻命礼部的官员接见金国的使臣,郑重表示,大宋愿意与金国重新议和,但这一次本是金国背盟在先,因此决不能还按照以前达成的议和协议,金国必须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才行,否则大宋决不同意再度议和。

金国的使臣自然也是据理力争,但宋朝这边也寸步不让,双方连谈了数曰,最终甴金国使臣带上一份重谈议和的协议回到大金。

在协议上,大宋列出了几条重新议和的条件:一、以前制订的议和协议全部作废,双方必须重新制订协和条款,而且对大宋来说,协和条款不能底于上一次的协议。二、如果金国同意第一条,那么就重新拟定条议,再派使臣到建康来,三、在议和期间,双方在边境以实际控制的范围为准,但不得再越过范围,发生冲突,否则对方可以随时终止议和。

而金国的使者前脚刚走,蒙古派遣扎八儿火者为使,也来到建康面见赵忱,递交蒙古的国书。

原来铁木真从西夏撤军回到蒙古。这一次也是收获十分丰厚,仅掠走的人口就有近三十万,牛羊马匹牲口共计十几万头,其他的金银财宝、粮食物资也不计其数。而且这也是铁木真历年以来,掠夺最为丰富的一次。

随后铁木真论功行赏,无论是随他一起出征西夏的大将,还是留守在蒙古的重臣,各千户头领都封赏。而且每人的封赏都十分丰厚。因此蒙古各部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不过就在铁木真出征西夏期间,大将主儿扯歹的妻子在营地亡故了。于是铁木真将自己所纳的原克烈部札合敢不的长女亦巴合别姬赐给主儿扯歹。

君主将自己的妻妾赐给部下,这在草原上,也是常见事情,并不足奇。而亦巴合别姬年轻美貌,又是札合敢不之女,身份高贵,主儿扯歹自然十分高兴,对铁木真更是感激涕零,欢天喜地的领着美人回自己的营地去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铁木真一面歇兵,一面派人去打探金国的动向,看是否有机会趁机进攻金国,为祖先雪恨。

虽然得知完颜长之迅速就打败了完颜允恭,成为了金国的新皇帝,铁木真对此颇为失望,但这也并没有打消他开始进攻金国的念头。

蒙古军是二月初回到草原,铁木真只歇兵了两个多月,于四月中旬派大将速不台和哲别、博尔术和赤老温各领五千人马,分别进庆州和桓州,以试探金国的虚实。同时耶律镇海和耶律秃花兄弟两人前往上京地区,策动那里的契丹族人脱离金国,帮助蒙古。

因为金国内乱,而且在完颜长之登基之后,防御的重点也是南方的宋朝,因此北方的防御较为松懈,虽然启用了大将杨沃衍为西京留守使,镇守北方的边境,但守军的人数和战斗力都不能南京、山东防线的金军相比。

所以两路蒙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