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老虎)-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明损耗是两万担,可是为何,却有二十万担之多。大人方才如此精于计算,这么简单的算数,难道从前就不曾算过吗?天下这么多行省,所谓的损耗,又能有多少?可是损耗的数目之大,却是足以让人膛目结舌,大人身为户部尚书,难道就没有看出来,所谓损耗,并非民夫吃用,乃是官吏上下其手,侵占朝廷官粮,就没有发现,这其中有多少的舞弊,有多少的贪赃和不法?”

“眼下朝廷动兵,国库本就紧张,陛下忧心忡忡者,为何?为的就是粮食,朝中无粮,如何用兵,遇到了灾情,如何赈济,一旦没了粮,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这江山社稷,大人难道就一点都没有考虑过?”

这番话,显然是李士翱说的,可是现在,徐谦却是一副忧国忧民的口吻道了出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怕是要让李士翱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大人当然没有考虑,大人所思所想,无非是和浙江的新政为难,却从来没有想到,一方面,朝廷缺粮,另一方面,各省贪官污吏却是大行其道,侵占官粮。大人反而来指责浙江新政,指责浙江的新税制,指责浙江免除百姓的粮税,宁可让浙江压榨百姓,也不肯去追究官吏们的侵占,大人自称尚书,实则却是国贼!”

国贼两字道出来,李士翱脸都绿了,可是他居然无从反驳。

徐谦继续冷笑:“损耗暂且就不和你计较了,除此之外,瞒报土地的事,户部知道不知道?”

李士翱彻底的无力了,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勉强道:“瞒报土地的事,并不知情。”

其实这事儿,他自然知道,不过瞒报土地的事,徐谦抓不到他的话柄,所以自然推说不知道的好。

谁知有人站了出来,道:“李大人,瞒报土地的事,明明户部早就知道,下官在户部,就曾有云南、山东二省瞒报土地的案子报上来,可是大人却说,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不必理会。”

站出来说话的是户部侍郎梁藤,梁藤可不是傻子,现如今反正已经撕破脸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个时候不趁机打李士翱一杆子黑枪,还好意思在朝廷里混吗?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一次不把你打死,他梁藤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李士翱脸色大变,怒视着梁藤,又是一阵无语。

徐谦狞笑:“好啊,大人这算不算是欺君罔上,明明知道下头许多不法,现在当着天子,当着朝廷诸公的面,却是推说不知情,下官要问,大人如此包庇不法的土豪劣绅,莫非是收了他们的好处,得了他们的便宜,所以宁愿欺君罔上,推说不知,也要为他们隐瞒?”

上纲上线,是徐谦的既定方针,抓到了你的把柄,还不把你整死,那就不该姓徐了,难道还要来一句:请叫我红领巾?

李士翱支支吾吾的道:“你……血口喷人。”

徐谦眼睛一眯,淡淡的道:“是不是血口喷人,大家一清二楚,你若不是别有内情,为何明明知道,还要推说不知,李大人,下官现在要弹劾你徇私舞弊,尸位素餐,不但无能,而且无耻,除此之外,至于欺君罔上,这就只能恳请圣裁了。”

李士翱几乎要被骂的哭了出来,而事实上,徐谦这一阵痛骂,偏偏很有道理,他求救似得看上杨廷和,杨廷和也只能叹口气,爱莫能助。

这个时候,谁沾上这事就算倒霉,谁让你李士翱碰上了呢。

李士翱已是万念俱焚,最后终于如斗败的公鸡,乖乖拜倒:“陛下,老臣老眼昏花,一时糊涂,还请陛下准臣请辞致仕,告老还乡!”

颜面已经彻底扫地,确实已经没有必要在庙堂上待下去了,他虽然有万分的不舍,却还是知道,这是对他最有利的结局,若是自己不识相,徐谦状告的这些罪名,一旦惹来天子动怒,可能接下来就不是致仕,而是罢官法办了。

嘉靖的脸色依旧阴沉可怕,徐谦固然骂的痛快,可是他心里拧巴的,却是被人忽悠的问题,当然,这个李士翱也是忽悠他的人之一,正如太祖皇帝遇到了空印案一样,明明这是潜规则,可是遇到较真的太祖皇帝,总是忍不住手痒痒,不杀几百几千个狗官就心里不舒服。

嘉靖当然比不上太祖皇帝,可是现在的心情,和遇到了空印案的太祖皇帝差不多,怒从心起,一肚子的火气没出发泄,现在李士翱乖乖请辞,他本想索性法办,可是心念一转,却也明白不宜如此,只得顺坡下驴道:“朕准了,李爱卿确实不适合再担任户部尚书,你明日递上奏书,朕让司礼监加印。”

连虚伪的挽留就没有,这就是对李士翱的惩罚,意思就是说,快滚吧,滚的越远越好,你还想挽留,想让朝廷顾忌你的颜面?呸,你想的太多了!

李士翱面色苍凉,却只能乖乖叩头谢恩,道:“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

第五百九十一章: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廷议到了这个份上,很多人已经心灰意懒了。

便是杨廷和,也觉得自己棋差一招,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来以他的布局,可谓天衣无缝。

争取支持出兵,再在官粮上打主意,浙江缴不出粮,就是贻误军机,贻误军机这样的帽子扣下去,就算徐谦不死,也得脱一层皮,而且这新政,肯定是要叫停。

可是谁知道,姓徐的居然逆了天,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纵然是杨廷和这样的人,自信也解决不了损耗和瞒报土地的问题,这是可以一直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顽疾,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够将其根治,可是姓徐的,居然解决了。

显然杨廷和并不知道,新政推行之后,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但产生了更多的分工,使寻常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使得他们的经济活动,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变革之下,整个浙江的利益诉求已经发生了逆转,最明显的是官吏,官吏已经得到了进化,进化之后的官吏,看上去两袖清风,其实一个个在不打粮税损耗、火耗的情况之下,依旧可以鼓起腰包。因此,对官吏来说,想要升官发财,显然是大力扶植作坊,促进商贸才是对他们最为有利的。

与此同时,乡下的那些土豪们,自然而然也在不知不觉的转变,心思灵活的,自然而然会琢磨着做些买卖,就算心思不灵活的,新政推行之后,浙江的地价都略有上涨,尤其是一些工坊聚集区域的土地更是涨到了天价,而他们作为大量土地的拥有者,本身就是大受脾益的。

另一方面,减免粮税之后,瞒报土地显然是一种很幼稚的举动,有这功夫,还不如琢磨一下,如何投入到这新的经济活动中去,现在的浙江,工坊大大不足,需求旺盛,可谓是生产什么就赚什么,连带着松江的棉花价格也是暴涨,只要有心,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

杨廷和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可是在自己完全未知的事物之前,表现也比不得后世的小学生要好。固然他活了一大把年纪,固然他位列宰辅,权倾天下,可是不懂就是不懂,说一千道说一万道,他还是不懂。

面对这种未知的东西,杨廷和有点焦灼,他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能掌握全局了,对一个首辅来说,这是极为不利的局面。

现在算是彻底的玩砸了,朝廷大举兴兵,最后便宜的是浙江,此次征粮,便宜的还是徐谦。

现在徐谦除掉了李士翱,地位已经逆转,杨廷和不得不发现,这个徐谦,已经隐隐的硬了翅膀,虽然比起杨廷和来说,依旧还是差了许多,可是隐隐在朝中已有了自成一派的本钱,团结在他周围的,除了浙江上下的官吏,甚至在朝中,还有刑部尚书张子麟,户部侍郎梁藤这些人。

这个人……已经不可小视!

杨廷和心里幽幽叹了口气,今日的廷议,只能结束,现在他要做的,只能是总结性的发言。

只是他忘了,徐谦绝不是善茬,斗倒李士翱,并不是结束。

未等杨廷和想好措辞,徐谦道:“陛下,臣还有事要奏!”

杨廷和的心里打了个突突,这个姓徐的,莫非还有什么花样?

嘉靖道:“爱卿但说无妨。”徐谦的话,对嘉靖来说,已是天籁之音,巴不得他多奏一些。

徐谦正色道:“陛下和诸公想来也知道,眼下朝廷缺粮,虽然今年的官粮,勉强能供应边镇所需,可是朝廷若是不能未雨绸缪,一旦明年遇到大事,极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眼下天下各府各县的官吏,竟然还打着损耗的名义,贪占了这么多粮食,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亦是以瞒报的名义,勾结官府,侵占官粮,朝廷这边在吃紧,他们却还在夜夜笙歌。微臣以为,户部应当立即对地方官吏,还有土地瞒报的问题进行整顿,勒令天下各省,重新丈量土地,追缴瞒报的粮税,除此之外,重新计算损耗,将损耗之中,多余出来,被那些贪官墨吏私吞的官粮,一一追缴,微臣估算,若是户部能够悉数追缴,今年朝廷的官粮,绝不是一千一百万担,至少……也在一千五百万担上下,手中有粮,朝廷才能做到心中不慌,还请陛下圣裁。”

这纯属是落井下石,把天下人都要坑一遍了,反正浙江的官吏和士绅是不必打瞒报土地和损耗上的主意的,既然浙江不打这个主意,那么其他人也别打了,吃回去的,都给老子吐出来,平时大家不是抨击新政很爽吗?不是一个个大义凛然吗?王八蛋们,吃灰去吧。

嘉靖面色动容,一千五百万担官粮,若是真如徐谦所说,当真能悉数追缴,这绝对算是一大政绩,皇帝的政绩,某种意义来说,也是看府库中钱粮的多少,比如文景之治,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到了汉武帝时,府库充盈,铜钱多的连府库都装不下。

若是真如徐谦所言,这对嘉靖确实是一大利好,一方面,他不喜欢别人占他便宜,另一方面,浙江既然做到了没有损耗,没有土地瞒报,其他各省为什么做不到?既然能做到,为何不借此增加一点政绩呢,文治武功嘛,在折腾武功的同时,不搞出点文治出来,似乎有些对不住自己。

只是嘉靖并非是天真之人,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不是很容易,正在他踟躇的时候,徐谦又道:“微臣听下头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虽有夸大之嫌,只是这番话,却可见下头官吏,因为侵吞朝廷官粮,勾结土豪劣绅,富裕到了何种地步,若是朝廷今日无动于衷,明日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这些人只会语言预料,越来越肆无忌惮,官粮涉及国计民生,不可不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本来出自清朝,只不过现在,徐谦直接拿来借用,可是这番话,却狠狠刺激到了嘉靖。

混账!平时朕花点银子,你们这群混账东西天天说浪费,可是你们呢,你们却大发其财,真拿朕当猴子了,他冷冷一笑,冷酷的道:“朕准了,立即下旨,颁布邸报昭告天下,户部从即日起,开始追缴官粮,各府各县,务必配合,凡事屡教不改,不配合户部清缴的,一律罢官,严重的,敕命厂卫拿办。”

这一句话出来,满朝文武们有不少人顿时愕然。

陛下,你得赏大家一口饭吃啊,土地瞒报和损耗,几乎是地方官们的主要财源,若是这两项都没了,地方官拿什么打点京官,单靠诉讼和一些零碎的小工程,也就勉强养活一下地方官的轿夫和差役,你叫大家吃什么?

不过……大家虽然忧心,却还不至于畏惧,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是清缴,大家敷衍一下也就是了。

可是徐谦接下来,却断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徐谦道:“陛下,既然陛下痛定思痛,决心清缴,这清缴,就必须有个章法,微臣认为,户部前尚书李士翱的征收官粮的法子就很好,户部应当立即计算,查出各省有多少瞒报和损耗,而后再拟出个定额出来,让地方官员,在三月之内,将亏空的官粮如数解送,比如江西一省,今年的损耗是二十万担粮食,那么刨除去民夫开支,就算是刨除三万担,那么声誉十七万官粮,定要解押入库。再有,江西一省,自然也有瞒报土地的问题,那么就以浙江为例,浙江今年清丈土地之后,粮田足足增加了三成,江西想来也是差不多,不过陛下宽宏,可以将三成降为两成,让江西官员,在今年一百二十万担实征官粮的基础上,再加两成的官粮,如此一来,江西今年要清缴官粮的定额,应当在四十万担上下,户部应当立即下文,命江西官吏,将这四十万担的官粮补齐,如若不然,江西巡抚、布政使司到知府、知县衙门,所有主官,统统拿办,再命同知、县丞等官吏替补主官空缺,继续追缴。”

嘉靖连连点头,觉得李士翱的法子确实不错,省却了地方官员推诿的可能,只要有了定额,按着定额让你把欠朕的都老老实实拿回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减去了下头敷衍了事的可能,嘉靖毫不犹豫的道:“朕准了,就按这个章法办理,此事,交户部责办,半月之内,朕要户部算出各省清缴的定额数目,随即行文各省,督办此事,此外,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协查此事,但凡有敷衍了事的,又或者是不能如数追回定额的,统统严办。”

第五百九十二章:左副都御史

只是这个时候,徐谦还是摇头,仿佛还觉得有些不满意。

嘉靖和他相处的久,自然晓得他这表情是什么,不由道:“怎么,徐爱卿,朕看你似乎还有话要说。”

徐谦这张嘴,算是让大家怕了,大家生怕他还说出什么来,一时之间,都不由有些紧张。

只是怕什么来什么,徐谦打蛇随棍上,却是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些,还不够!”

还不够,这已经不是不让人吃饭了,这是要人的命啊。

许多人的脸色,顿时苍白如纸。

大家都是深知,徐谦这厮的狗嘴里,必定是吐不出象牙来,现在大家已经心乱如麻,正琢磨着应对之策,想着怎么规避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谁晓得徐谦是砖瓦匠出身,还没等人家想到漏洞,还在不停的添砖加瓦。

嘉靖问道:“怎么,徐爱卿若是有话,但说无妨。”

徐谦道:“陛下,臣在想,一旦户部追缴官粮,各府各县的官吏,未必肯乖乖去得罪豪强,毕竟清丈土地,只怕不容易。而且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怕是也不容易。臣就怕到时候,有些贪官墨吏,为了糊弄户部,索性对百姓加征粮税,最后吃亏的,还是寻常的百姓,到时这地方上,平民百姓不免要怨声载道,若是如此,善政也变成苛政了。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欺上瞒下的事例,早就屡见不鲜,若是不予以预防,只怕最后,反而好事办成了坏事,不免会有人打着天子的旗号,横行不法,最后这民怨,统统都要落在天子头上。”

徐谦顿了一顿,道:“说穿了,这涉及到的就是吏治,只是吏部一直都在整肃,可是也不见有什么成效,以微臣愚见,既然吏部不行,那就让厂卫来,请陛下下旨,命缇骑分赴各府各县,不得暴露行迹,监督地方官吏施政,若果有变更名目,盘剥百姓的,可立即上报吏部,请吏部做主拿办。”

对徐谦整人的手段,大家都已经麻木了,便是杨廷和,此刻也是勃然大怒,这家伙先是说吏部无能,吏部无能,他这吏部尚书,自然而然也就是无能了。只是以前地方上的事,吏部查办不了,大不了就可以说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既然谁都查办不了,自然而然,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可是徐谦斥吏部无能,却是有其道理的,人家把事办好了,这就证明,世上无难事,浙江能办好,推而广之,天下也就能办好,可是吏部办不好,岂不是说整个吏部连一个浙江巡抚衙门都不如。

而另一方面,徐谦话音一转,又说要让厂卫监督各府各县,不得让地方主官加征官粮,这显然是加强厂卫的特权,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还好,徐谦还懂规矩,还知道厂卫只是监视,监视出来的结果,却是要上报吏部,让吏部酌情拿办。

杨廷和心里不免叹了口气,姓徐的解决了地方上的两大弊政,底气十足,现在就算他出来反对,最后免不了要被人斥之为包庇贪官污吏了,眼下,也只能不做声。

世上,毕竟还有公义,公义二字,看上去虚无缥缈,可是当这公义堂而皇之的说出来,谁敢轻易抵挡,徐谦现在所言的,就是公义,便是杨廷和,也不敢当其锋芒。

嘉靖微微一笑,回答倒也干脆,道:“这件事,朕准了,两道旨意,一并颁发吧,不知诸卿,有什么意见?”

谁都没吭声,虽然触及到了许多人的根本利益,可是这个时候,枪打出头鸟,显然谁也不想背一个纵容弊政的黑锅。

嘉靖见无人说话,不由笑起来,道:“这样很好嘛,显然诸卿也是不能忍受地方上的弊政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咱们这朝廷的梁子还是正的,有这些,这世上还有理不清的弊政。今日廷议,就到这儿吧,坐了这么久,朕也乏了,翰林院要尽快拟出旨意,户部呢,也要尽快敲定章程,是了,杨先生。”嘉靖的目光,落在了杨廷和身上,淡淡的道:“现如今户部尚书一职空缺,依杨先生之见,让谁来担任较为合适,内阁要立即拟出个人选来,眼下户部千头万绪的事太多,这户部尚书缺不得。”

杨廷和道:“微臣遵旨。”

嘉靖似乎又想起什么:“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徐谦,推行新政,上报君王,下安黎民,功劳甚大,内阁可有嘉奖吗?”

这嘉奖可都是事先说好了的,浙江的官粮超出了定额,奖励不可避免,而且人家解决了地方上的两大弊政,不嘉奖说不过去。

只是现在,杨廷和却是为难,嘉奖,如何个嘉奖法?现在嘉靖把烫手山芋丢给他,让他进退两难,若说功劳不大,随便赏赐点丝绸和金玉打发,不免让人觉得刻薄,可要是往重里赏,又很是不甘心。

沉吟再三,杨廷和道:“徐谦确实颇有功劳,臣以为,可敕之为左副都御使。”

浙江巡抚是差,而本来的右副都御史是官,杨廷和请晋升徐谦为左副都御史,就等于是不加官,却是晋升官职,左副都御史乃是三品,地位,已经和大理寺卿相当了,天底下极少有左副都御史兼任巡抚的,明面上,也等于是把浙江的地位稍稍拔高了一些,显出朝廷对浙江的重视。

这个奖赏说轻不算轻,因为假若徐谦解任巡抚,凭着他左副都御使的品级,直接跃升为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可要说重,也重不到哪里去,毕竟实职还是巡抚,只是官俸增加了一些,前途更好了一些,只是前途的事,谁说得清。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结果,是杨廷和无奈之下接受的结果,若是再高,他也难以承担了。

嘉靖点点头:“罢了,拟旨吧,就这么定了。”

估摸着现在到了进服仙药的时间,嘉靖的心思,早就飞去了爪哇国,迅速敲定之后,立即离座。

一场廷议,终于结束。

而升任了左副都御史的徐谦,倒是颇为满意,左副都御史地位不在户部侍郎之下,至于什么鸿胪寺卿、大理寺卿,和自己也是品级相当,除了总督,他这左副都御史算是地方上最大的官了,最重要的是,朝廷的封赏下来,等于是给新政打了一针强心剂,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浙江的新政都有极大好处。

此时许多大臣已经灰溜溜的散去,而张子麟、梁藤几人,却将徐谦围住,大家一起抱拳,恭喜徐谦。

徐谦微笑回礼,道:“诸位抬爱。”

张子麟捋须不无羡慕的道:“小小年纪,就已是左副都御史,将来必定大有可为,实在羡煞旁人。”

梁藤此时却不无忧虑,道:“徐抚台自然是平步青云,只是老夫却是惨了,少不得要上书,宁愿外放出去做一任巡抚,也好避祸。”

他避祸的意思,是现在公开了身份,和张子麟比起来,他毕竟资历浅薄,虽然是侍郎,抗风险能力却是远远比不上张子麟这刑部尚书,毕竟张子麟在正德年间,就已是尚书,一般人想搬倒他却不容易,而梁藤呢,靠着几分侥幸,还有户部的几次动荡,才一路升上来,现在已经表露了身份,肯定要受到打压,用不了多久,内阁那边拟出户部尚书来,他将来在户部,只怕日子就不好过了。

徐谦却是微微一笑,道:“梁大人不必畏惧,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等着瞧,到时候,还有好戏看呢,你们户部,保准要闹出天大的笑话出来。”

丢下这句话,徐谦也是乏了,拱手告辞。

张子麟似乎也琢磨出了什么,不由失笑,梁藤不解,不由道:“张大人何故发笑?”

张子麟也卖了个关子:“马上就有可笑之人,为何不笑?”

梁藤只得苦笑,众人说了几句闲话,纷纷散去。

而杨廷和和杨一清,自然是这个时候回到了内阁。

很显然,两个人都是一肚子火气,为了罢黜新政,他们可谓是机关算尽,只是这一次,实在不太聪明,非但没有将新政罢黜,反而让人家水涨船高,还折掉了一个李士翱,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杨一清性子急躁,越想,越是觉得时间紧迫,不由看了杨廷和一眼,道:“杨公,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一次,咱们是栽了大跟头,谁曾想到,这徐谦能凑足官粮,李士翱虽然可怜,却也有可恨之处,他这户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