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意思是把贾环打死干净。


第三十章 圣人门徒
  贾母亲自质问,贾政帮腔,这在贾府一些人看来已经是地动山摇的态势,但贾环绝不会认输!
  其实,从贾母亲自质问就可以看出贾环刚才“嘴炮”的成果。否则,此刻就该是王熙凤或者鸳鸯来质问他。那他会被动得多。
  贾环根本不在意贾政的“请家法清理门户”威胁,向贾母行礼道:“老祖宗,我还有话说!”
  说着,略微顿一顿,不待贾母思索好反对的理由,也不去看她厌恶的表情,而是转身面向贾政,“父亲,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父亲可是圣人门徒?”
  贾政冷哼一声,不回答贾环。意思就是了。他自幼好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行的是儒家礼仪,如何不是圣人门徒?
  贾政好涵养,但贾环的表态在花厅的某些人看来却是“负隅顽抗”,梗着脖子不认错,让人越发的厌恶他。
  王熙凤胜券在握,冷冷的讥笑道:“环哥儿,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的认错吧!恳求老祖宗、二老爷从轻发落是正经。你在这里…”
  王熙凤的嘴皮子功夫很厉害,后面还有一套词儿要给贾环挖坑设套。参看红楼书中王熙凤的表现就可知道,嬉笑怒骂自成一体,颇具水平。
  但是,贾环对王熙凤可不像对贾政这样客气,嘘着眼,粗暴的打断道:“读书人的事情,你懂几个问题?”说完,贾环一副“阁下目不识丁,不足与高士共语”的神情转过脸面向贾政。
  又是这一句!王熙凤给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恨不得将手里的茶杯砸在贾环的脸上。读书人了不起啊?我今天不让你好看,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王熙凤给贾环直白的鄙视,硬生生的顶回去。接下来,偏厅中便没有人兴起打断贾环和贾政对话的念头。且听环哥儿说完吧!看他能抵赖到什么时候?
  贾环面向贾政,继续道:“圣人如何评价诗经?”
  贾政不答。他作为父亲,当然不会回答贾环接近考校意思的问题。但他到底是儒家门徒,贾环在和他说圣人语,以他谦恭厚道的性格还不至于立即翻脸。
  贾环根本就是自问自答,不等贾政回答,自己朗声道:“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感情纯正。”
  当然,文艺理论对“思无邪”这个还有更多解释和讨论。因为诗经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孔子的评论,文学理论界当然会重点解读。
  贾环把孔子的话都搬出来,贾政当然不能说错。
  贾环接着气势一涨,开启“嘴炮”模式,连续不断的道:“儿子敢问父亲,我的小说里面男子思慕女子,有没有超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的?”
  “礼物馈赠,有没有超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一句的?”
  “男女感情,有没有超过‘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一句的?”
  “女子幽怨,有没有超过‘青青子吟,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的?”
  “有没有超过‘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这一句的?”
  “男女肌肤相亲的描写,有没有超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的?”(贾环的意思是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孔夫子都觉得男女牵个手是合情合理的。)
  贾环大量的引用诗经中的原文,又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反问。旗帜鲜明,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气势高涨;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有没有?有没有?
  王熙凤、鸳鸯、王夫人等人早就已经听不懂贾环在说什么。侍书、翠墨等几个丫鬟心里都感觉“三爷说得好有道理”。用网文的话说:逼格好高!
  而宝、黛、钗、史、纨、探等人则是连连点头,互相以目视。贾环的“道理”说的非常好。不过,这样的场合,她们肯定是不能出声表态,以至于卷进去。
  面对贾环的“质问”,贾政踌躇的沉吟起来。他刚刚只是粗略的翻了翻贾环写的小说。现在回忆,貌似还真没有“过头”的描写。
  这是肯定的!倩女幽魂是以爱情取胜的故事,又不是金瓶梅那样的黄文。贾环当然没有写“牵手以下”的内容。所以质问起来,义正辞严,正气凛然!
  见贾政还在犹豫,贾环“催促”道:“父亲,圣人说:君子坦荡荡。又说,吾一日三省吾身。朱子注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都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原话。中心意思是: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
  贾政禁不住叹了口气,“罢了。你这本书并没有逾越过诗经的地方!”
  诗经的句子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在座的都是人精。谁都知道贾政这个表态实际上收回了刚才对贾环小说的结论,承认错误。这意味着什么?
  贾环没有错!
  “嚯…”偏厅中响起一阵哗然声。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都是面无表情。心情不问可知,都知道是尴尬至极!竟然是轻信了王熙凤挑唆的话,错怪了贾环。
  而薛姨妈心里并没有太尴尬。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表态。此时,心里充满了惊叹和好奇:这孩子厉害啊,这样不利的局势都给翻过来!这小脑袋是什么做的?
  贾母身边的鸳鸯愣愣的站着,心里五味杂陈!她倒没想到竟然是错怪了贾环。在小说上,政老爷的表态当然比二奶奶、她的话更有说服力。鸳鸯的脸,燥的通红。
  王夫人身后的金钏儿有点发蒙。三爷这…也太逆天了吧?竟然当众逼的老爷改口认错。到底谁是老子,谁是儿子?
  尤氏和秦可卿对视一眼,都充满了惊诧。再看看气得脸色阴晴不定,浑身微颤的凤姐儿,心里各自叹口气。凤姐儿是个要强,要脸面的性子。但读书人的事情,她确实不懂!
  而宝、黛、钗、史、迎、探、惜这里气氛就要轻松的多。宝玉的大圆脸上已经迫不及待的露出笑容,喝着绿豆汤。贾环没错,那他、林妹妹、云妹妹、三妹妹就都不用跟着吃挂落啦。
  探春心里已经在感谢漫天神佛的保佑!刚才的等待,对她来说真是一种煎熬。总算是过去了。接下来就看老太太的处置。三弟弟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处罚。
  相比于黛玉、宝钗,史湘云性格要粗线条一些,此时轻轻的松口气。终于不用愧疚了。一双漆黑明亮的美眸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偏厅中“器宇轩昂”的小男孩!
  …
  …
  贾政改口。贾环心里暗暗的松一口气。他手心里也着实捏了一把汗。总算过关!
  贾政性格谦恭厚道,人品端方。自幼喜欢读书,自诩为圣人门徒,实则是个假道学、假正经。他为人又迂腐,好清谈,不通变故。
  贾环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敢于提出让贾政来评判,才能用“圣人言”改变贾政的决定。
  换成王熙凤这样精明厉害的,只怕立即可以找到其他的儒学经典中的观点来反驳贾环。好在是王熙凤不懂四书五经。读书的宝、黛、钗等人在今天这件事上利益和他是一致的。
  儒学之中,有些观点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不然儒学学术界的争论从哪里来的?要真像贾环说的,只要不超过《诗经》的范畴,就可以随意,那理学还能大行其道?
  朱熹可是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里面可是包含了多少禁锢人性的东西和血泪?贾府里就有个现成的例子:寡妇李纨。
  所以,也就是贾政!
  贾政话音刚落,偏厅中哗然。贾环当机立断,不再和贾政“废话”,微微转向,面对贾母,躬身行一礼,朗声道:“孙儿进门来急于自辫,言语上冒犯了二嫂子,鸳鸯姐姐,还请老祖宗责罚。”
  既然已经扭转局面,贾环不再咄咄逼人,就坡下驴,递了个台阶给贾母,等她决断。贾环当然不会说他是得罪了贾母。那是逼着贾母处罚他。
  贾环话说的漂亮,但贾母神情厌厌的,淡淡的道:“你回头自己向你二嫂子、鸳鸯赔罪!今天就这样,散了吧!”又不满的道:“凤哥儿,听到了吧,读书人的事情,你以后少掺和!”
  这话看似在说王熙凤,但其实也在敲打贾环。
  贾环面无表情,看着站起来的贾母,心里只是笑了笑。眼角余光却是瞥到史湘云正在看他。
  贾宝玉、林黛玉那一桌上就两个生面孔、雪白莹润的美女。然而,薛宝钗和史湘云实在太好区分。贾环只扫一眼就分出来。坐在黛玉左侧的丰姿美人,就是宝钗。坐在探春身边的高挑明眸美女则是史湘云。
  红楼书中对薛宝钗有直接的相貌描写,第二十八回 :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脸若银盆,并非说宝钗是大饼脸,这是说宝钗是圆脸型。圆脸的大美人可不少,比如:高圆圆。杏眼红唇,更添冷美人薛宝钗的绝色风姿。
  贾环是想着有机会和宝钗见一面,但没想到他和薛宝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嘴炮喷人的形象留给薛宝钗怕不会是好印象。
  那边桌上的两个少妇美女,预估着是东府的尤氏和秦可卿。而天资国色的秦可卿坐在那里,娇媚动人,一眼便可认出来。
  贾环正沉浸在他今天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参与”到金陵十二钗小聚的感慨情绪中,王熙凤做了一决定,突然喊住了要离开的贾母、王夫人等人,道:“老祖宗,我这里还有一篇环哥儿写的叫‘婴宁’的文章,我请珠大嫂帮着看过,可不是好文章。请二老爷再看看吧!”
  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一篇文章,让丫鬟递给贾政。
  众人都是奇怪,都停下来。
  一只不出声的李纨嘴角泛起苦笑。那是在贾宝玉房里搜出来的狐怪文章:《婴宁》。袭人说是贾环写的。王熙凤拿给她看过,她自然不会给贾环担责任,一五一十的说了。这可是标标准准的“才子佳人”小说。
  老太太要不是最后“敲打”凤姐儿那一句,预估着凤姐儿也不会拿出来。毕竟是宝玉房里搜出来的。闹开了不好。但老太太那句话让凤姐儿恼了。
  贾环心里倒吸了口凉气!你妹。


第三十一章 硬笔?毛笔?
  十万头草泥马在心头呼啸而过。大约是贾环此刻的心情。
  史湘云打发翠缕来向他“求”一篇故事,他应允了。但史湘云怎么可以让文章落到王熙凤手中?刚才很明显贾母只知道“倩女幽魂”这本小说。
  这事做得也太不讲究。真是日了狗了!
  贾环目光看向史湘云。史湘云此时年纪较小,但已可见她日后美丽的风姿。见贾环看过来,她连忙微微摇头。这可是冤枉她了。“婴宁”的书稿在贾宝玉那里。
  此时,贾政已经在阅读“婴宁”故事文稿,脸上阴云密布,仿佛暴风雨前的乌云在汇聚,积攒。可以预见等会的雷霆之怒。
  已经走了几步的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尤氏、秦可卿几人又都停下来。偏厅中的气氛有些微妙。
  这边,探春小银牙暗咬。今天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刚好没一会的心情又重新变得糟糕,提心吊胆!
  贾宝玉只看贾政酝酿着风暴的神情心里就发慌,绿豆汤也不喝了,骇然的如同受到惊吓的鹌鹑坐在椅子上,神思不属。
  他心知肚明:书稿是从他屋子里搜出来的。他昨天就是看故事看得太晚,现在精神头还有点不足。但他记得他收藏的很好,夹在厚厚的《史记》中,根本不可能被“搜检”出来。
  史湘云、黛玉、探春、迎春、惜春都知道书稿在贾宝玉那里。“婴宁”是一篇短篇小说。她们对故事里那个爱笑、“然笑嫣然,狂而不损其媚”的婴宁很喜欢,都传着看这篇故事。
  贾宝玉见姐姐妹妹们的目光都看过来,苦着脸小声辩解道:“好姐姐们,我藏好了的!”他要是这点秘密都守不住,以后谁敢和他顽?人不密,则失其友。
  这时,之前出门参与搜索的紫鹃,侍书,翠缕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落在贾宝玉身后的袭人身上。这桌上的姑娘们顿时就明白了。
  李纨轻轻的摇头。她是全程都参与“搜检”的人,知道详情。
  …
  …
  将时间回朔到王熙凤、李纨带队搜检贾环的“倩女幽魂”话本之时。
  王熙凤怒气冲冲的出了贾母院的偏厅,身后跟着平儿、丰儿几个丫鬟。李纨带着素云,和出来的侍书、紫鹃、翠缕、袭人,一起跟着王熙凤。
  倩女幽魂的话本在贾探春房里。王熙凤、李纨两人首先到探春房中。探春的丫鬟侍书将话本给了王熙凤,然后道:“二奶奶,剩下的再没环三爷的笔墨。”
  王熙凤从李纨口中得知确实是“倩女幽魂”的话本,也不啰嗦,沉着脸,带人去隔壁史湘云的住处。她内心深处对贾探春还是有点忌惮,没有乱动她的书稿、文字。
  李纨摆明了是:如果王熙凤不问她,她绝不开口多说一个字。这场剧烈的风波,她不想被卷进去。
  本来,在探春房里拿到贾环的手稿后,剩下的事情不过是走个过场。变故偏偏出在宝玉房中。
  袭人从书架中拿出本书,翻出几页书稿给王熙凤,说:“二奶奶,二爷昨晚看这书看得很晚,是三爷写的,我是不懂好坏的,请二奶奶看一看。”
  翠缕、紫鹃、侍书三人看袭人的眼光就变了。还有这样的?今天真是开了眼界。
  袭人却是一脸的平静。
  王熙凤脸色稍霁月,将书稿给李纨,“珠大嫂子,你看看这是什么文章?”
  李纨作为前国,诗书娴熟,阅读半白话文的《聊斋志异》自然不存在问题,通读了一遍,轻叹着道:“这是犯禁的文章。”
  王熙凤点点头,琢磨了一会,藏在衣袖中,带队回了贾母听戏的偏厅。
  …
  …
  李纨知道王熙凤为什么是到最后,才选择抖出这篇文章。
  首先,有一篇《倩女幽魂》足以定贾环的罪,不需要把宝玉扯进去。文章从宝玉房里搜出来,闹开了,宝玉也要吃挂落。
  但是,谁有能想到贾环嘴炮无敌,竟然硬生生的逼的父亲(贾政)改了口。王熙凤不得不抖出这篇文章来定贾环的罪。宝玉那边的牵扯倒是小事。
  第二,老太太说“凤哥儿,读书人的事情,你以后少掺和!”,这侵夺了王熙凤的事权。
  贾环今天可是开了先例。日后谁要是不服王熙凤,也学贾环来一句:读书人的事情,你懂几个问题?她还怎么管事?
  不得不为之。
  李纨心里轻叹,嘴角的苦笑更甚几分,今天贾环怕是很不好收场。别看贾环把话本的事情给圆过去了,但老太太、老爷、夫人心里都是有气的。
  相比于这桌上其他的姑娘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的薛宝钗就显处境超然。这也显示出她为人处事的智慧。
  薛宝钗看看李纨苦笑的表情,再看看宝玉、黛玉、史湘云等人的紧张神情,心里想:贾环这回怕是在劫难逃。
  都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从老太太将贾环叫进来训斥,准备处罚他,这经历了多少变故?是人都应该感觉到累了!她作观众,都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因而,从逻辑上,凤嫂子此时再抛出贾环的“黑材料”,其实效果应该不大。但是,事实上呢?老太太,姨父,姨妈都在等着贾环犯错,然后惩罚他。
  以她的角度来看:贾环骂了鸳鸯,那等同于骂老太太。骂风嫂子,和骂姨妈(王夫人)没多大的区别。因为凤嫂子是协助姨妈管理贾府。她的权威受损就是姨妈的权威受损。
  而姨父(贾政)呢?他虽说被贾环说的改口认错,但是是个人,心里都会觉得不舒服。何况还是给自己的儿子逼的当众认错?这无异于唾面自干。
  风暴就在下一刻。已经无法避免了。
  她在想,贾环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
  …
  偏厅中,气氛阴郁,就像是等着空气中的正负电离子相撞,引发电闪雷鸣的一刻。
  “婴宁”的故事并不长,贾政看得很仔细,但这绝不会超过五分钟的时间。
  贾环还在追随着“史湘云”的目光寻求泄密的答案。他的目光最终和众女一样,落在贾宝玉身后的袭人身上。
  袭人是个约十三四岁的大丫鬟,穿着精美镶紫边青色的掐牙背心,细长身姿,白白净净,容貌姣好。
  袭人并不畏惧聚焦在她身上的目光。她觉得她没有做错。而当贾环看过来时,她眼中闪过敌意。
  贾环就讥讽的笑了笑。显然,这篇文章是袭人上缴的。
  对于袭人告密,贾环并不意外。她在书中那是有先例的。贾宝玉还曾质问她,“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相信看过红楼的人,给袭人一个“心机婊”的评价,绝对没有问题。
  贾环不再理会袭人,收回目光。一下秒,贾政就爆发了,将书稿摔在贾环脸上,怒喝道:“孽畜,这种文章你也敢写?你如今还有何话说?来人,把他给我绑了,我要请家法情理门户。”
  贾母像之前那样阻止贾政,冷漠的看着。王熙凤冷冷的笑着,看着贾环。王夫人还是淡淡的神情,但眼神已经不再掩饰她的厌恶。贾环的罪都定了,她得表态。其余人等,神情各异。一时间,偏厅里鸦雀无声。气氛寒冷。
  就有两个强壮的婆子上前来,准备将贾环押着。
  见到这一幕,探春是真再撑不住,软软的靠在椅子。贾政的家法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那可真是未知数!
  贾环根本无视上前来要扯他胳膊的婆子,从容镇定对贾政道:“我建议父亲还是看看文章的笔迹再做决定。”
  贾环的意思还是:这文章不是他写的。贾政真是火冒三丈,爆喝道:“混账东西,你还要狡辩?”说着,问王熙凤,“琏哥媳妇,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
  到这一步,王熙凤也没有退步的余地,说道:“是从宝兄弟房里得来的。袭人说是环哥儿写的。”
  贾政微微皱眉,他只大致有个印象,哪里知道袭人是谁,便看向宝玉,“怎么回事?”
  史湘云感觉情况就有些不妙。
  宝玉吓得一跳,他一贯怕贾政怕的厉害,结结巴巴的道:“回父亲,是云妹妹请环哥儿写的故事。我拿过来看。和…和我无关。”
  贾宝玉把贾环卖得很彻底。因为,今天这种事:写类似于的小黄文的文章,后果他也承担不起。
  贾政再看贾环,目光阴森。
  贾环脸色平静,昂首道:“我平时的课业、笔记都在,父亲派人取来,一对便知。”
  贾政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去取来。”用手指着贾环,疼骂道:“你这畜生,要查明是你写的,我今天就当没你这个儿子。”他是认真的!
  王熙凤和李纨两个再次出马,去往贾环的校园。
  薛宝钗突然响起一件事来,悄悄的问史湘云,“云妹妹,那故事文字是用硬笔书法写的,还是用毛笔写的?”
  史湘云一头雾水,说:“当然是用毛笔写的。”
  薛宝钗一脸的震惊。


第三十二章 几个问题
  王熙凤和李纨并不知道薛宝钗和史湘云的对话。
  贾府中路,贾环的住处。
  李纨仔细的翻阅着贾环书桌右侧厚厚一叠书本。都是学习四书的笔记心得、课业文章。她如今算是明白:为什么贾环的课业比她儿子贾兰好。
  兰哥儿的学习笔记加起来不足贾环的二分之一。
  李纨心里赞叹,脸上没露神色,收了贾环的笔记,再加案头上摆着的一叠稿子,拿起来翻了翻,忍不住惊讶的道:“咦…”
  王熙凤正在盘问贾环屋里的两个大丫鬟:晴雯、如意,试图寻找贾环的破绽。她现在心情复杂而谨慎,并不全是抖出贾环文章时的得意、胜券在握。
  宝玉当面指证,贾环依旧不认。这件事怕没那么简单。
  王熙凤不识字,搜检贾环课业、笔记的事情自是由李纨负责。这时,便问道:“珠大嫂子,怎么了?”
  李纨扬了扬手里的书稿,“又有环哥儿写的话本。我难以区分,一并送给老爷裁决吧。”这次是贾政发话,她不敢懈怠。
  王熙凤点点头,不再盘问两个“战战兢兢”的丫鬟,和李纨两人拿了贾环的文稿,带着随行的丫鬟们匆匆离开。
  其实,战战兢兢的只是年纪较小的如意,她是真怕王熙凤。在贾环房里这么久,老是被欺负呢。就今年这半年才好些。而晴雯并不怎么怕。
  见王熙凤、李纨等人走了,如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吓死我了。晴雯姐姐,三爷怕是出事了,我们快去通知姨奶奶!”
  “瞎扯!”晴雯眼疾手快,将要心忧贾环就要小跑着离开的如意给拉住,冒火的骂道:“你疯了,通知姨奶奶?你是嫌三爷死得不够快啊?”她是个暴躁的性子。
  晴雯早就觉得赵姨娘是贾环的累赘,看看三姑娘艰难的处境就知道,按照三爷的新词儿的说法:妥妥的猪队友。
  “啊…”如意的慌乱心情稍好平复些,有点回过神来。确实如晴雯姐姐所说,通知姨奶奶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启反作用。反而对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