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九十四章 重回贾府(上)
  入冬之后,难得今天是阳光明媚。石板路面被冻的发白。十几辆马车缓缓的自四时坊、宁荣街的路口而来。另有随员步行随行。
  贾环乘坐在车队的第一辆马车之中。身边是他的贴身丫鬟晴雯和如意。
  冬日里寒风凛冽。他没有骑在马上吹风装逼的想法。
  一路的舟车劳顿,晴雯、如意两人都有些神情疲倦。清秀的小姑娘如意依偎在贾环的肩膀上,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
  晴雯则是挑起车帘,看着外头熟悉的屋舍、街道,回头看看贾环、如意,感叹道:“三爷,我们回来啦。”语气欣然。不是说金陵不好,到底是在府里热闹、好玩一些啊。
  她可不是像袭人那样能安静坐着做针线,照看屋子的性子。也不是紫鹃、如意,全身心的跟在林姑娘、三爷身边服侍。她喜欢热闹。
  贾环温和的笑一笑,握住晴雯白嫩修长的小手。是啊,我们又回来了!
  中举之后,他回贾府时是快意恩仇。有着“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慨然之气,有着中举后的意气风发!
  当年从遵化回来,决定留下来,以此为奋斗的基点,意图主导贾府。心态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而此时,他自江南回来,距离他主导贾府只剩下几步之遥!目标实现即在眼前。
  他的心情,在除却心底的思念,再见到贾府的围墙、牌匾、大门,其实是沉静的。
  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多少人都曾经倒在黎明、曙光之前?但是,他相信他有足够的定力,驾驭局面,抵达彼岸,迎接云橘波诡的政治风暴。
  只待明年二月。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贾环心中感慨时,外头传来长随钱槐禀报的声音,“三爷,琏二爷和蓉大爷在外头带着家里的子弟等候。”
  贾环点头道:“嗯。”
  以他今日此时的地位,自金陵远道而回,贾家的子弟前来迎接,是题中应有之意。
  …
  …
  随着车队的出现,荣国府的正大门前,贾琏、贾蓉、贾蔷、贾兰、贾琮、贾芸、贾萍等人都停止交谈,各自站好队形,在贾琏、贾蓉的带领下迎着下了马车的贾环。
  和熙的阳光洒在宁荣街两侧飞翘、精美的屋檐上。围墙、屋舍内的园林经冬未黄。
  贾琏穿着赭色的长衫,富贵公子的装扮,当即先上前一步,笑道:“环兄弟,你可算是从金陵回来了。一路辛苦。”
  兄弟二字其实是复词,就是弟弟的意思。但贾琏客气的紧,他可真不敢拿贾环当弟弟。
  贾环笑一笑,拱手道:“琏二哥客气了。”
  跟在贾琏身边的贾蓉一副俊俏小生的模样,这时弯腰向贾环行礼,脸上带着诌笑:“侄儿见过环叔。”他向来是怕贾环怕的厉害。现在即便负责着碧雪膏的生产、销售,每年赚着三四千两银子。但这只是令他心中的畏惧变得更复杂:既怕又敬。
  “嗯。”贾环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从贾琮、贾兰、贾芸、贾蔷等人的脸上看过去。
  “见过三爷…”
  “见过三叔…”
  其余的贾家子弟纷纷问好、见礼。马车车队停在荣国府的门前。场面嘈杂而又热闹,贾环便是这热闹的正中心。消息,随即就传到贾府里去。
  贾环回贾府,真正让贾府内宅等着的、看重的,其实随行的林黛玉。但贾府外宅,族中子弟等的却是他,几乎都是自发来的前来迎接。
  跟随在黛玉马车边的元伯,一副老管家的装束,感慨的看着被人群簇拥着前往贾府侧门的贾环,心中有些欣慰。
  贾三爷在金陵的威势,他是见过的,一言九鼎。回到京城,在家中父兄、祖母俱在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威势,当真是难得。但,这更能确保贾三爷能照顾好小姐。
  而他,在感叹之余,对未来,前景禁不住有些期待。贾府的权势,更盛于林家啊。
  他跟着三爷,这并非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期待着看到三爷能走到何种高度!
  十二岁的举人,明年就有一场春闱大比。三爷的前途,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心潮起伏。或许,在刷新国朝最年轻的举人的年龄纪录之后,他还将在日后刷新一系列的科举、官场纪录吧!
  …
  …
  贾环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贾府的侧门。正门,只有贵客临门时才会开启。比如,等几天的元春省亲,就会从正门入。
  侧门内的甬道处,大管家单大良、林之孝、吴新登、张才等人带着贾府的管事纷纷过来跪下,叩首见礼,“奴才等见三爷。”
  贾环虽说不是贾家的家主,但是自金陵远道而回。贾府的管事处就在不远处,谁敢拿大,不来拜见环三爷?
  又是一阵热闹、寒暄。载人的马车一一的驶进来。载货的马车则是在元伯、钱槐、胡小四几人指挥下绕道去荣国府北面贾环的望月居卸载、搬运。黛玉的东西则从西路的角门进入,过凤姐院、李纨院至贾母上房黛玉的住处。
  黛玉和宝玉,跟着贾母住。
  贾环与贾府的管家、管事们闲谈了几句,对贾琏、贾蓉道:“我先送林妹妹去后宅见老太太,出来再去荣禧堂见父亲和大伯。琏二哥、蓉哥儿先去替我回一声。”
  贾琏爽利的应下来,笑道:“环兄弟尽管去。我和蓉哥儿去给大老爷,老爷说一声。”
  他知道贾环在内宅里耽搁不了多久。
  贾环点点头,带着黛玉、紫鹃、袭人、晴雯、如意等人进入贾府的二门之内。
  …
  …
  贾环带着黛玉等人步行往贾府西路的贾母处时,贾母上房的花厅之中,贾母等人都焦虑的站起来。
  这时,琥珀从院落快步进来,笑着高声回道:“林姑娘和三爷来了。”
  花厅内的情绪、气氛仿佛被点爆一般,“嗡”的一声,众内眷身上的首饰、环佩铿锵作响。鸳鸯扶着贾母往门口走了几步,就见贾环当先一步,领着黛玉等人进来。
  离开贾府一年多,贾环与黛玉都有些变化。贾环的个头明显长高,头戴黑色四方平定巾,身穿蓝色直裰。身姿挺拔,气度沉稳。从容的走进来。
  林黛玉穿着红褐色的精美斗篷,身量中等,娇柔无端,如花似玉的少女,出落的十分美丽,如若娇花照月。
  进了花厅,贾环放缓脚步,微微侧身,让黛玉走到前面。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回来的黛玉身上。
  黛玉上前两步,娇声道:“老太太…”还没有跪下来向贾母行礼时,贾母就哭着将黛玉搂在怀里,“好孩子,真是苦了你…”想着女儿、女婿都已经去世,只留下这个女儿,顿时是悲从心来。
  贾母哭,贾府的内眷以及内管家、嬷嬷、媳妇都跟着哭。
  好一会儿,王夫人出面劝道:“老太太,如今林姑娘自江南回来,久别重逢,正是高兴的日子。应当笑才是。”
  王熙凤、鸳鸯、李纨、尤氏都是出声相劝,“望老太太保重身体。”
  贾母一头银发,抹着眼泪,道:“看我,心里念着我这外孙女,见面倒先哭起来。今儿确实应该高兴。”牵着黛玉的手,到花厅正中的踏椅中坐下。
  侍立的媳妇、嬷嬷都烘托着气氛笑起来。场面悲喜交加。
  宝玉并没有哭泣的想法,目光灼灼的盯着黛玉看,就他的看法,黛玉越发的出落的飘逸,宛若神仙妃子谪落凡尘,美丽的无法描述。
  接下来,就该是黛玉与众人见面,叙礼。但是,贾环就站在一旁,贾母无意将他晾着,看向贾环。事实上,以贾环的地位,谁能晾着他呢?
  贾环这时跪下来给贾母磕头行礼,“孙儿自金陵而回,拜见祖母。拜见母亲。”
  王夫人不动神色的看看贾环,淡然的点点头。她对贾环的厌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只是以前有她哥哥压着。现在可没有。当然,以她的性情,还在静观其变。
  贾母伸手虚扶,让贾环起来,略有些不满的道:“我千叮万嘱要将玉儿带回府里,为何你要自作主张,留玉儿在金陵吃一年多的苦。外头,能有家里好?”
  林如海死后的情况,随着贾琏回府,贾母等人自是知晓详情。
  黛玉明眸微动,看向贾环,再落回到贾母身上,想要开口为贾环分辨。她在金陵并没有吃苦,环哥待她是极好的。
  贾环站立着,不假思索的答道:“林姑父不幸去世,林妹妹郁结在心,身体虚弱。我请金陵的吴太医诊断过。吴太医建议林妹妹多走一些地方,排遣情绪。这是其一。
  其二,若是回到京城来,距离江南太远。林妹妹不免有思乡之情。我在金陵带着林妹妹去了两次苏州,祭拜林姑父。当然,孙儿为考虑到祖母对林妹妹的思念之情,这是孙儿的过错。”
  贾环的话说的滴水不漏。
  贾母的不满,只是发泄心中的情绪,并不是有意为难贾环。老人的脾气如小孩嘛。她在贾府为尊,自然是不用顾忌贾环的想法,想什么就说出来。这会儿给贾环一箩筐的道理给堵回来。虽然知道贾环是对的,但顿时就对他有些不满。
  其实,贾环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向贾母认错,再陪笑着说几句软话。老人嘛,喜欢听好话。这事就算揭过去。但是,贾环一向是没有“卖萌”讨好贾老太的兴趣。事情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今时已经不同往日了!
  人可以装孙子,但不能一辈子都装孙子。
  贾母脸上的情绪收敛了几分,点点头,道:“嗯。环哥儿,你去吧。你父亲和大伯都等着你商量事情。”


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回贾府(中)
  贾母收敛情绪,并非是尊重贾环的意见,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疏离。
  花厅中的气氛微微一顿。贾母对贾环的态度众人都看在眼里,但是满屋子的内眷、婆子、媳妇、丫鬟没有一个人生出“三爷要完”这种念头。
  今时不同往日了!
  现在已经不是雍治八年时,初来乍到的少年在贾府这狭窄的天地中艰难腾挪的时候了。此时的贾环如同正在展翅的鲲鹏,前程似锦!他已经是贾家事实上的下一代领军人物。
  在贾家没有出现可以与贾环相当的读书人之前,这个地位,并不会因为贾母对他有看法就会改变。
  目前贾家下一代中,有资格冲击贾环地位的只有两人:贾宝玉,贾兰。然而,宝二爷固然是非常的聪明,出众,但他什么情况,阖府的人心中有数:宝二爷不爱读书、功名。十三岁已经不小了!
  至于兰哥儿,年纪尚幼。他在书房中读书时就比不过环三爷。
  而如果在明年的二月份环三爷金榜题名的话,以他所表现出来的手腕、能力、心性,可以预见在三五年内,他就将成为贾府的旗帜人物。这一点,贾府上下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看得明白。
  贾环在贾府内一系列的“折腾”、“斗争”,收获的不仅仅是人心的畏惧,随着他的地位、权势提升之后,还有贾家众人对他的看好、依赖!
  他毕竟是姓贾。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这个年代,看着血脉、亲情,个人与宗族的联系异常紧密。
  国朝的制度、礼仪,是男权社会,父系社会。男子的地位远高于女子。贾家作为国朝的顶级勋贵,权势根基首在贵妃贾元春,其次在姻亲九省统制、军机章京王子腾。再次,则是贾府百年以来经营的盘根错节的关系。
  但是,贾元春在宫中,她是无法参与贾家的交际的。王子腾首先姓王,其次才是贾府的姻亲。贾家的门面、顶梁柱只能是贾家的男子。
  贾环如果得中,他就有资格成为贾府的“脊梁”!这不会以贾母的意志为转移。
  以贾环表现出来的能力,谁会不看好他呢?没有人!
  贾环点点头,并不以贾母的疏离为意,微微躬身向薛姨妈、邢夫人行礼,“见过姨妈、大太太。”又向尤氏、李纨、王熙凤、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几人见礼:“见过诸位嫂子、宝二哥、姐姐、妹妹。我自金陵回来,给大家带了些礼物,回头让人送去。”
  贾母不喜贾环,但是贾环进来时,除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落座外,所有的人都是站着。
  红楼原书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其中有一段描述。元宵佳节,贾母设宴招待族人,贾珍和贾琏进来执壶斟酒。
  贾珍先至李婶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席上,也斟了。二人忙起身笑说:“二位爷请坐着罢了,何必多礼。”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
  贾环此时的“待遇”,大抵就是如此。
  这时,王熙凤笑吟吟的道:“难为环兄弟费心了。我便领了。大老爷和老爷都在等着,环兄弟快去吧!”
  王熙凤一身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明媚动人的少妇。笑起来,满屋子里都是她的娇笑声。美人的风韵流泻。
  她这话一边是领贾环的情,一边是顺着贾母的意思说,把场面润滑得没有丝毫的尴尬。
  王熙凤开口这么说,屋子里的内官家如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嬷嬷、媳妇都开口笑着附和。
  贾环笑着点一点头,目光从宝钗的白皙丰盈的俏脸上掠过。众目睽睽,即便心中有思念,眉目传情也是不妥的。俄而,掠过娇媚的秦可卿的脸庞。
  她画着淡妆,美丽依旧,和和气气的笑着,但是神情憔悴,如同即将枯萎的花朵。美眸里,欲言又止。这让贾环微微有些吃惊。这不应该的啊。秦可卿虽然凡事喜欢在心里想几天,但她为人处事中正平和,贾府交口称赞,没有人会为难她。怎么看起来会这么憔悴?
  贾环还不知道贾蓉以无子为由,将休书暗中给秦可卿的事情。
  …
  …
  贾环告辞离开,花厅之内的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这让贾府的内眷有点感觉像大老爷贾赦离开时一样。
  场面、话题迅速的围绕在黛玉身上。像宝玉,根本就不把贾环放在心上,他的世界的中心是林妹妹。
  宝钗娴静的坐在椅子上,心中想着刚才的见面。她能明显感觉到环兄弟看她时,目光停留了一会。未说一句,胜似万言。想念不如相见。
  以此时的礼法而言,她作为贾环的未婚妻,最好是不与贾环见面的。不过,老太太说了话:自家的亲戚,人前见一见无妨。她今天因而也在此。
  和黛玉说了几句话,探春喝口茶,心里笑一笑,三弟弟越发的成熟、稳重了。心中的挂念消失。似乎,她现在越来越难以帮到三弟弟了啊。
  迎春温柔的笑着,如同木头人般,并不参与讨论,安静的听着。心情平静。
  惜春一贯是冷冷清清的性子,在所有人都在和黛玉说话,关心、询问她的身体、起居、见闻时,她在心里琢磨着贾环的礼物。这是她想了几天的事情。
  秦可卿心里哀伤之时,亦为贾环感到高兴:环叔明显长高,有青年男子的模样,日后前程似锦。再加上婚事如意,定然是幸福、快乐。而她呢?
  彩霞闷闷的低下头。她不知道三爷是否还记得那个承诺。
  贾环离去,留下的是一个欢乐的场面,还有各人心中泛起的各种情绪。贾府内女眷的想法、人心向背,并不以贾母的意志而偏移。如果贾府内真的都是贾母说了算,红楼原书中王夫人也没可能架空贾母。赖家阖府几十口人也不可能给贾环清理到金陵去种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此时,愿意和贾环亲近的姐姐妹妹、女眷,是很多的。
  …
  …
  东跨院隔壁的小院中,赵姨娘一身亮丽的粉袄,头戴金钗珠宝,全身上下,焕然一新。贾环的亲娘,贾政的宠妾,如今在贾府内怎么会过的差?
  当然,她的语言和做事风格,依旧会让人清晰的感受她是小妾。这种气质是很难改变的。
  贾府上下敬她,一大半都是怕贾环,但谁都不会是真当她是主子。“养移体,居移气”这种说法,在赵姨娘身上没有得到验证。
  贾环今天回府,赵姨娘一早就等在自己的小院中,让贴身的丫鬟春雨、夏荷去打听消息,又一迭声的吩咐小鹊,小吉祥准备吃食,提前吩咐小厨房准备好酒菜。
  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赵姨娘快步走过去,熟练的挑起门帘,就见大丫鬟夏荷正从回廊处跑来,气喘吁吁的道:“姨奶奶,三爷从老太太那里出来又去了荣禧堂。”
  赵姨娘忍不住骂道:“呸,环哥儿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从门前过,都不知道来我这里看看。”
  她今天并没有跟着王夫人去贾母去看热闹。虽然她很喜欢参加这种交际场合。因为偶尔出格,也没人敢说她。这是一种物质上满足之后的精神需求。
  她今天去了,贾环也没法和她多说几句话。礼法上,贾环的母亲是王夫人。赵姨娘索性便告病等在自己的小院子,好和儿子说说体己话。然而,贾环没来。
  荣禧堂位于贾府的正中、正堂。是贾府的政治活动中心。其所属的东跨院便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所。赵姨娘的小院挨着东跨院的。这是贾政的宠妾,又生了儿子的待遇。
  贾环从贾府西路贾母上房处过来,预估是从侧面过去,顺着府内的甬道直抵荣禧堂。
  赵姨娘知道贾环做法是对的,肯定先处理重要的事情。没道理让贾赦、贾政等着,却到她这里来说话的道理。但是还是忍不住骂自己儿子几句。
  至于心里到底是喜欢还是生气,这就不得而知了。
  夏荷吐吐舌头。小鹊跟着赵姨娘最久,将手里的食盒放在条桌上,笑着劝道:“姨奶奶,三爷有正事要办呢。等见过老爷,肯定是先来这里。”
  赵姨娘挥挥手,“夏荷,你再去盯着。”
  …
  …
  五间开的正房,贾赦、贾政、贾蓉、贾琏的小厮都在门外。进堂屋之后,抬头迎面是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有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荣禧堂”。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筚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贾赦、贾政两人正坐着喝茶。
  贾蓉和贾琏两人站起来,“环叔”、“环兄弟”。
  贾环点点头,躬身行礼道:“见过父亲,大伯。”
  贾赦眯着眼睛看了贾环一眼,有些阴测测的感觉,轻声哼了一声“恩。”不满之意流露出来。
  贾政神情柔和的点点头,捻须道:“见过老太太和你母亲了?坐吧。”他是儒家门徒,心里对儿子再满意,依旧是严父的模样。当然,他和贾环的父子关系比较特殊,不用板着脸。因为,贾环不卖他的帐。他板着脸是浪费表情。
  金陵官场巨变:贾府的老亲甄家被天子责令偿还亏空。甄家的大姑娘(太子妃)派人来通气(抱怨)。贾家派系内的中生代人物金陵知府贾雨村被贬。
  贾家的祖籍在金陵,贾史王薛号称金陵四大家族。如此巨变,贾家的当权者:贾赦、贾政自是需要第一时间找贾环沟通、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


第三百九十六章 重回贾府(下)
  冬日上午的阳光穿透在荣禧堂中,略显清冷。贾环坐下来后,寒暄几句,向贾政、贾赦说明金陵的情况。
  主要是甄家和贾雨村这两件事。这在信件中根本无法说清楚。
  贾家不动用贾元春的这个底牌,在宫中为甄家亏空说情,这在贾琏、贾蔷往返金陵、京城两地传递消息时,已经得到贾政、贾赦的认可。贾家不可能为甄家的失误、亏空承担责任。
  当时,贾家制定的是逐渐疏离甄家的策略。这也符合贾赦、贾政兄弟俩的性情、决断。红楼原书中,甄家都被抄家,两家还有来往。
  然而,贾环在扬州,帮助淮扬巡抚沙胜查抄郑家,将甄家参与贩卖私盐的事情上报朝廷,加速了这一“疏离”的进程。
  甄家和贾家的关系现在几乎到了“决裂”的边缘。京城中的甄家大姑娘(太子妃),二姑娘(梁王妃)只与贾家保持着一点明面功夫上的来往。
  贾环坐在楠木交椅上,平静的陈述道:“甄家自己作死,在江南织造任上亏空,兼又参与贩卖私盐。当今天子只追缴亏空的近两百万两白银,已是施恩与甄家。
  甄家之势,是明日黄花;贾家之势,贵妃省亲在即,如烈火烹油!父亲和大伯又何须为此事介怀?”
  甄家要说作死,其实倒还算不上。毕竟甄家是因为接待太上皇南巡,导致的数百万两白银的亏空。办的是皇家的差事。
  以雍治天子的“个性”,贩运私盐这样必杀的罪名,只是追缴甄家的亏空,还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贾环自是不会在家中指责“太上皇”的不是。遇人说话留三分。他内心之中,根本就不信任贾政、贾赦。
  而甄家的苦处大约在于,当今天子以为可以追回“欠款”,而甄家却将贩运私盐所得,供奉给了太子。这件事,贾环内心里清楚,却没打算给贾政、贾赦说。
  贾赦冷笑了一声,“呵…”
  这件事就算他和弟弟贾政不知情,但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贾环的地方。以贾家如今的权势,对比着甄家的窘境,和甄家决裂,并无多大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