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笑着摆摆手,“和你没关系。”起身到桌边,自己给自己到了杯茶,轻轻的抿一口。
  他来东庄镇上读书,只一个月的时间。晴雯便没有跟着来。只有如意跟着他。彩霞,他自是没带。
  这时,门口一个仆妇进来回道:“三爷,如意姑娘,镇上林掌柜派雨儿姑娘送东西来。”
  镇上林掌柜就是林芝韵。
  贾环轻轻的点头,“让她进来吧。”
  说着话,就见一个身子娇小、俏丽的丫鬟提着食盒进来,巧笑倩兮的进来,一袭藕荷色的裙子,驾轻就熟的将食盒放在桌子,道:“贾公子,这时我家姑娘亲手做的抹茶绿豆糕,味道极好,你可以带进考场里去吃。”
  雨儿看着身姿娇小玲珑,大约只有1米5几的样子,但她今年实际上已经十六岁。肌肤白皙,眉眼如画,精致的五官很有立体感。很美丽的少女。
  据说林芝韵从人牙自手中买下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个小美人胚子。
  贾环看着至少能给八十五分的雨儿,好笑的道:“你家姑娘不是这么吩咐的吧?”他在金陵和林芝韵有书信往来。来东庄镇上,也去她家里和她一起吃过顿饭。
  她心底的想法,还是要夺回林家的祖产,这少不了和晋商派系冲突。当日,低价买走林家生意铺子、资产的吕承基便是晋商。这一点,贾环是支持她的。在扬州,贾环查抄郑家,早就把晋商群体给得罪了。据他的了解,贾家争夺贵妃之位时,晋商和汝阳侯有些牵扯。
  林芝韵的性情,他还是了解的:她是御姐的性子。即便是朋友,很好的朋友,她也不会说将她的点心带到考场里去吃。吃坏肚子,谁负责?
  雨儿娇俏的吐吐舌头,道:“小贾老爷果然目光如炬。”
  贾环笑着摇头,收下点心,打发雨儿离开,继续温书。
  …
  …
  十七日上午,朝霞万丈,给东庄镇上披上红妆。东庄镇上中心路口处,几辆马车等候多时。
  闻道书院北门,叶鸿云、何经业、书院的讲郎,同学,送着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这一次,书院只有三人应考,就没有赴乡试时的大场面了。
  公孙亮精神饱满,神态轻松,看看师长、同学,笑道:“贾师弟,这可比十一年时,送行我和罗君子人多。”他心态很放松。
  贾环就笑,“我们是否名登黄甲,不看送行的人数啊。”这话说的大家都笑起来。
  叶鸿云将近四十岁,一身灰袍,形容清廋,温和的一笑,道:“子玉、文约、长文都是我书院之俊杰,一时之选。今日去京师与天下士子争锋,望一路顺风,盼雁塔留名。我等静候佳音。”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躬身行礼,道:“谢先生吉言。”又再次对来送的人们拱手作揖,“谢诸位师长、同学相送”这才登车出发,前往京城。
  丹霞似锦,连绵的青山尽染。雍治十三年的礼部会试,就要开始了。
  …
  …
  东庄镇的路口,书生食府二楼,两道人影伫立,目送着三辆马车消失在官道的尽头,消失在灿烂的云霞中。
  雨儿叹口气,道:“姑娘,你为什么不下去送贾公子?”
  身姿高挑、婀娜的女郎,金红的晨光照映着她的容颜,清丽如许。她微微摇头,心中祝福着少年高中。


第四百二十六章 会试开始!
  一场会试,天下瞩目!
  举人是缙绅阶层、统治阶级,享受免税、见官不拜等等特权。而进士,则是天下读书人中精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资格,是在不久将来,牧守一方,施展个人抱负的开始。
  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心中,又岂会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雍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会试开始的时间已经传至大周的疆域:南北直隶,十三承宣布政司。海内外所共知,在临近考试的时间里,士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会试。
  而对举人们而言,十年辛苦涉风尘,昔日龌龊不足夸。只为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金陵。秦淮河边的大功坊张府中,寂寥的灯火在夜色中跳跃。张安博在灯下读书,峨冠博带,问着进来的长子,“几点了?”
  金陵风波已散,张承剑又重新胖起来,道:“父亲,亥时三刻了。你该睡下了。”再几个时辰,京城里参与会试的士子就要入场了。
  张安博摇摇头,叹道:“我不知道子玉回京后准备的怎么样了。担心他啊。”
  他那个弟子,性情是非常沉稳的,不可能出现学问倒退的情况。正常发挥,中,肯定是能中的。他想贾环考的更好一些。若是,没有这场恩科,等到明年再考就好了。
  张承剑安慰道:“父亲,国朝并无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子玉只要取中,以他的年纪、能力,贾贵妃的支持,总能走出一条路子来。”
  张安博哑然失笑,“你啊…”
  官场最是风云莫测的地方,子玉在权谋上能力出众,但谁能保证一辈子都能赢。他宦海多年,多少英才折戟?所以,这会试,还是要尽可能的考好,高中。
  …
  …
  自贾珍死后,尤氏便将宁国府的正房让出来,给贾蓉、秦可卿居住。而贾蓉和秦可卿的关系早就破裂,贾蓉好几年没来正房里过。
  雍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凌晨二更时,宁国府的正房中,依旧是灯火明亮。
  夜里,春寒阵阵。秦可卿依靠在精美的床榻上,身下垫着枕头,娥眉不展。娇媚动人的美人发愁,亦是美丽无端,另有一番风韵流泻。
  丫鬟宝珠尽心的服侍着,在床榻边端着茶碗。
  秦可卿心里还在反复的琢磨着贾环委托西府珠大嫂带过来的话,感受着其中的暖意:凡事不要往极端里想,我都知道,一切等我会试之后再说。
  这几句话,是她近来能在宁国府里待下去的勇气所在。当天晚上,她和宝珠抱头痛哭了一场。
  秦可卿是个一句话都要想三天的人,心思细腻,何况于这样鼓舞她的话?此时,又在心中细想了一回,轻声问道:“宝珠,环叔该起床了吧?”
  贾环会试,贾府上下,谁不关注?会试的地点,时间,流程,宁国府、荣国府两府中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宝珠熬到现在,脸色也是疲倦,打着哈欠,笑道:“奶奶,三爷是何等妥当的人啊?岂能有不中的道理?”
  秦可卿给自己的丫鬟说的一笑,心情稍好,双手合十,虔诚而又声音温柔的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保佑环叔,那样的好人高中。”
  宝珠亦是在心中默念,真心的祝福。
  若是三爷落榜,她们奶奶不知道又要吃多少苦啊!三爷高中,她们奶奶的处境才会越好。
  …
  …
  四更的时分,客栈外就听到微微的响动。客栈里清幽的院落厢房中,贾环还在平静的睡眠中。凌晨1点至3点,这本就是人最疲倦的时间段。
  隔壁厢房里,大师兄公孙亮辗转反侧。他平日里是个很潇洒的人,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但科场下场,他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失误。这是他和罗君子第二次参加会试。
  公孙亮倒不是担心学问,他、子玉、长文三人的经义水平如何,都是心中有数的。他是想着科场里的事情。别又遇到些杂七杂八的事。
  据说,遇到臭号,估计今科就白来了。还有,清明前后,估计很容易下雨,要是考舍漏雨,又是麻烦事。雨落到卷面上,卷子就是蓝卷,不会被录取。
  诸如此类种种。想着,公孙亮便爬起来,拿火石点了灯,检查自己的考篮,准备物资、工作。他是信贾环的话,运气坏,说明是准备工作没有做细致。考试,这是可控的。
  听着左右隔壁屋里两道平稳的呼吸声,公孙亮在桌子边,一声苦笑。
  …
  …
  五更时分(凌晨三点至五点),客栈的掌柜带着伙计前来提醒,拍着门道:“贾老爷,该起床出发了。”又依次拍着公孙亮、罗向阳的厢房。客栈就在内城中,距离贡院不远。贾环他们并不需要早起。
  贾环醒后,穿好衣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去客栈的大厅中与大师兄、罗君子一起吃过早饭。另有十几个举人也是住在这间客栈中,相互间拱拱手,简单的问候一声。考试在即,亦没有人有太多的谈兴。
  座中一名胖乎乎的举人,打量了贾环几眼,拱拱手,微微一笑,“在下黄冈士子萧梦祯。”
  闻道书院的三人组很好认。贾环的年纪,不满十三岁的少年,全天下独一个。想不认出来都难。公孙亮二十二岁,面若冠玉,丰神俊朗,气度温润。这样的出色的男子,吸引女子的目光相当正常,而对士子们而言,一眼就会认出来。
  贾环神情沉静的回了一礼,道:“宛平贾环。”荣国府位于京城西城,隶属于京师宛平县。
  吃过饭后,客栈外听着的马车已经等着。马儿在凌晨的微风中打着响鼻。众人带着奴仆,将行李搬到马车中,顶着月色,往贡院而去。距离贡院越近,人潮便越拥挤。
  各处高呼声不断。贡院入场分不同的入口。北直隶的举人都是分配在一处排队。贾环三人也因此而遇到不少同年:乡试亚元石赋,汝阳侯的胖儿子赵星辰,与闻道书院交好的士子上官昶等。
  上官昶一张国字脸,相貌英俊,消息灵通,感慨的对公孙亮道:“三位同年真是沉的住气。京城中早就文会满天飞,天天有人出名,独你们还在山脚下读书。喏,那便是今科状元的大热门翁宗道,字兆震。”
  这边几人排队交谈时,侧面的一处人群涌动、喧闹,引得众人纷纷眺望,火把下就看到一个神态谦和的二十多岁士子与好友们缓步而来。
  公孙亮顶着黑眼圈,点头赞道:“果然是人物出众。”
  一起的北直隶乡试亚元、行情看跌的石赋冷哼一声,道:“谁是状元,还说不定呢。”
  众人都是笑着摇头。石朋友还是欠点火候。
  说着话,很快就是搜检入场。搜检入场后,过了龙门,在文昌槐前,贾环扛着行李,与大师兄、罗君子道别,“大师兄,罗君子,我们就此别过。预祝我们考试顺利。”
  三人的考棚号不在一处。
  罗君子小肚子微凸,背着行李,也道:“子玉,大师兄,我往这边去了。”
  半刻钟后,贾环抵达自己的考房。按照前辈们教授的经验,首先是检查考房的情况,打扫,布置一番。
  等忙完这些后,天色已经大亮。贾环静坐在狭窄的考房中,等待考试开考。忽然见,有些思绪飘飞。
  想当年,他和罗君子一起府试时,何等的意气风发。罗君子要取头名。而今,分别之时,大家都很沉稳。会试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没有乡试解元之才,放豪言,只会让人耻笑。
  但是,既然是一时的人才,尖子生,谁会愿意在这样一场“高考”中陪跑?谁不没有高中之心?
  不说状元,至少要进二甲前十吧?这有资格,参与馆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士林华选,读书人精英中的精英。
  休言少年非英才,夜夜龙泉壁上鸣!
  贾环情绪飘飞时,考场正中的明远楼处响起云板声。考试开始。贾环拆开试卷。第一场,考三天,共7道四书五经题。随即,第一题映入眼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贾环的呼吸骤然一紧。


第四百二十七章 破题
  京师贡院中,中央是明远楼,考官俱是云集于此。北面为至公堂。考生位于东西两侧。
  京师贡院最多可容纳2万人考试,国朝文教之盛,可见一般。不过,今科的礼部会试并没有每个考舍都坐满考生。约3千人的举人分布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考场区域中。
  贡院内的考舍都是砖瓦结构,构筑成一个个的巷子,巷子里是隔断间。贾环此刻就是位于“地”字号考舍区域中。场中不时的有号兵来回巡弋。
  会试的搜检比乡试要松散,毕竟是一群举人老爷,相当于半个官身,要留几分情面。
  考试开始不久,明远楼中,此处会试的正副主考官:排名第三的大学士刘飞白,礼部尚书,天下文坛领袖方望,并十八房同考官都在楼中闲谈。
  十八房同考官,大部分是由士林华选的翰林充任,科道言官数人,六部官员数人。
  书吏、杂役们在一旁侍奉着。
  居中而坐的主考官刘飞白今年五十多岁,中等身量,圆脸长须,神态温和。他是雍治六年从户部尚书任上,加衔大学士,入值军机处。
  见众人都是三三两两的左右攀谈着,刘大学士抿一口茶,开口道:“老夫奉皇命主持今科会试,听闻这次士子中不乏才俊。在京中有名中便有十几人。待今日之后,希望能有几份可堪入目的卷子。”
  便有人道:“刘枢臣何必担忧?稍晚,必定会有好卷子令我等一睹为快。”
  翰林院编修梅和歌罗列道:“我在翰林院中对一些晚辈名字亦有所耳闻。比如:宜兴周慎行、候官翁宗道、华亭唐道宾、黄冈萧梦祯、永丰范锡爵等人。”
  有人附和的笑道:“正是。”
  众多考官都是在二月初接到朝廷的任命,就住到贡院中,这是为了避嫌。不过,大部分人都还是听说刘大学士赞赏候官士子翁宗道的事情。
  明远楼中气氛轻松。考试历来都是学生辛苦、紧张,从来没有监考官和阅卷官紧张的道理。
  翰林院侍讲蔡宜道:“贾环此子亦是不错的。”他是林如海的至交,虽然贾环还没有来拜访他,但金陵的事传到京城中,他对贾环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若论名气,贾环无疑是这一科士子中最大的。但是论经义水平,没有人会认为他是顶尖的。一干考官都是笑着看向方望。
  刘飞白捻须一笑,问道:“望溪以为如何?”
  古人,平辈相交,多称呼表字。而若是有号,则称号,不称字。方望,字凤九,号望溪。他是贾环的乡试座师,同时也是他一力推举贾环,打破国朝压制神童的惯例。
  方望五十多岁,容貌清瘦,衣着简素,坦然的道:“国家科举取士,是以经义来取,务求公平、无私。我对我那弟子能否通过会试都拿不准。更遑论其他?”
  方望这是表明态度,他并不会为贾环争取什么。能否通过会试,全看贾环自己的水平。
  当然,方宗师这话是费而不惠。因为,会试是糊名制。他想争取,也没什么好争取的。也因为如此,众考官才敢在这里公开讨论士子水平的优劣,名气,而不用担心给别人指责舞弊、不公。
  众人都是笑着恭维了方宗师几句。心中,倒是认可方望的说法。那位天下闻名的神童、诗词名家,能不能通过会试还在两可之间,名次就先别想了。
  科举考试,有小三关,大三关的说法。小三关,便是童生试的三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通过之后,便是生员。
  大三关指的是:乡试、会试、殿试。会试一般都在二月,谓之春闱大比。录取比率比乡试三十比一要高一些,约为十比一。举人们只有通过会试之后,才有资格参与殿试。
  但由于自宋朝以后,殿试便不再往下刷人,因而成为排名考试。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就是在殿试上决定。
  这样一来,会试,实际上成为读书人在科举路上的最后一道淘汰的关卡。一过,便是鱼跃龙门。
  熟悉贾环文章、经义水平的人,如张安博、叶鸿云等人,都不会担心他的会试是否能通过。不熟悉的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山长等人担心的是贾环名次。会试的头名称会元,其余的排名,似乎不重要。因为,殿试还要再考一次。
  但是,熟悉科场潜规则的读书人都明白,绝对没有掉在会试末尾的士子能在殿试中进入前十。
  会试的成绩,于殿试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京城贡院中答题开始,士子们笔走龙蛇。
  会试,一共三场,每一场考三天。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共有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一共七篇八股文。
  在看到第一道题目之后,贾环并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将目光看向第二道题目: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这是出自大学的一句。后面是: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这是一道小题。
  贾环接着看第三题。
  是的,科举考试,非常的看重第一场第一题。基本上这一道题就拿下太多的分数。
  贾环之所以,不先写第一题,不是考试习惯什么的,喜欢把所有的题目都看完再做答。而是,因为,他胸有成竹!
  路过贾环考舍的一名军士,打量了气定神闲的贾环两眼,以他阅人无数的经验来判断:小贾老爷多半很有把握。
  贾环的名声、年纪,很容易将他与其他考生区分开。这名军士,也知道贾环。
  在科举考场之中,最装逼的办法,是吃好、喝好、睡好,最后才是考好。这其实有点浪了。真正的监考过的人都明白:气定神闲的考生,才是最有把握的,多半会拿高分。看他们答题,那种游刃有余的节奏,都是一种享受。
  贾环落笔。从第二道题目开始答起。
  …
  …
  雍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下午,贾府的园林沐浴在和熙的春光中。鸟语花香。
  贾母上房中,三春、黛玉陪着贾母顽笑。鸳鸯、琥珀、司棋、紫鹃、侍书等人侍候着。
  至于宝玉,自是苦逼在族学中读书。
  不知道说一个什么话题,贾府的众位姑娘都是言笑晏晏,一时间屋内如同姹紫嫣红的花圃。黛玉拿着团扇,掩嘴而笑,神情妩媚动人,别有韵味。
  看着娇花似玉般的外孙女,贾母禁不住叹口气,偏偏玉儿自江南回来后和宝玉不亲近了,因问道:“玉儿,环哥儿是今天考试吧?”
  黛玉点头,细声答道:“是的,老祖宗。”她这两天心里很焦虑。环哥越早高中,成为进士,她和环哥的事才越早有着落呢。
  贾母点点头,沉吟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探春明眸一转,看向窗外的美景,她祖母提起这个话题,她心中倒是也担心起来。
  科举的事,谁敢说一定中呢?三弟弟啊!
  …
  …
  梨香院中,宝钗在她卧室的书桌前写字。这两天,她告了病,没在贾府里各处走动。
  她说是身上的热症犯了,心中其实明白不是。她是担心着心里的少年。唯恐,眉宇间流露出关心给别人察觉、笑话,索性便在家里呆着。
  下午时,便在书桌前写字静心,平复着心情。
  正写字时,娇媚可爱的大丫鬟莺儿进来倒茶,香菱安静的跟在她后面。莺儿一边倒茶,一边说道:“姑娘,我听同喜说奶奶在太太那边串门,说起三爷的考试,听说外头都不看好三爷呢。”
  宝钗头上挽着少女高髻,秀发上插着一只精美的金钗,额前留着刘海,明丽难言,姿容绝美。听了莺儿的话,提笔停顿了下,正色道:“别人乱嚼舌头,你不要学。”
  莺儿娇俏的吐吐舌头。
  香菱插话,道:“姑娘,我觉得是外头瞎说。他们见不得三爷好呢。”她穿着暗红色的衣衫,安安静静的模样,眉间一粒红痣,明净如花。说的话,似乎理所当然。
  宝钗轻笑着摇摇头,想了一会,心中还是难以释怀。
  她确实担心着环兄弟。可是又帮不上什么忙。一切,要等结果出来。
  …
  …
  同一时间,瑰丽的大观园中,王熙凤带着平儿,丰儿,林之孝家的指挥着贾府的下人收拾各处的屋子。二月二十二日,宝玉、府里的姑娘们就准备搬进来了。
  在一处楼阁的树荫下歇着,王熙凤吹着风,笑孜孜的问平儿,“我们那位爷呢?又不见人影,没去贡院?”
  平儿笑着答道:“奶奶,三爷早就传了话下来,不许府里去打扰他。他考试时向来是不回府里。都是等结果出来后才回。”
  王熙凤佯怒道:“嗳哟,你个小蹄子蒙我呢。我可是知道会试考完十天后出结果。难道环兄弟这次考完会不回吗?”该备着的东西,还是得备着。
  平儿、丰儿几人都是笑。
  林之孝家的其实知道内幕。大老爷对三爷有意见,有些不好的风声都是他放出来的。琏二爷呢,不想干这事,找了个借口躲出去了。
  …
  …
  考舍之外的事情,贾环一无所知。此时,他心中,舍考试之外,别无他物。
  十九日上午,他终于答完其他的六道八股题,开始在草稿上准备份量最重的第一道四书题。语出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贾环的笔,在纸面上落下,字迹工整,第一句破题: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第四百二十八章 考完
  在写下破题第一句之后,贾环脑中的文字如同喷泉般涌出来,字字落在纸面。题目,他早就在给方宗师拜年的时候就拿到了。这是他反复修改后的文章。
  八股,格式固定,短小精悍。要一字字的抠,搜藏挂肚才能写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