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句:“蛆心孽障,去哪里垫了踹窝?几天不见人影。”
  到东跨院。因为下着雪,丫鬟们都在偏厅的暖阁中玩耍、休息、说话,只留了一个小丫鬟在门口望风。
  贾环熟门熟路的走进暖阁,暖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将书包放在一旁的杌凳上,又和相熟的丫鬟金钏儿、彩霞等人随和的打招呼,“今天你们俩没在太太面前候着?”
  他毕竟是来自现代,又是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包容,和丫鬟们的关系比小贾环还要好几分。
  王夫人的首席大丫鬟金钏儿正蹲在矮桌边和小丫鬟掷毂子,仰着脸笑着道:“彩云和玉钏儿在哩。我和彩霞出来玩一会。”她约莫十一二岁,大脸,梳着刘海,看着稳重,已通人情世故。
  彩霞走过来,递给贾环一杯热茶。她年纪和金钏儿相仿,鹅蛋脸儿,眉清目秀,温和的细声细语的说道:“三爷,姨奶奶今天犯了错,在里面跪了快半个时辰。你要不要进去缓颊一下?”
  贾环就愣了下。他来这么些天,和赵姨娘并不亲近。但陡然听倒她跪了快1个小时,心情便有些复杂。想了想,道:“彩霞,谢啦。”起身去正房。彩霞这么提示,多半是成功的概率很大。
  赵姨娘毕竟是小贾环的生母,若是知道她在里面跪着还不进去求情,确实说不过去。赵姨娘不管多么无脑、作死,但对小贾环的爱没有打一丝折扣。
  …
  …
  东跨院的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淡然的喝茶。
  周姨娘、彩云、玉钏儿还有几个丫鬟、婆子在一旁陪王夫人说话。而赵姨娘却是垂头丧气的跪在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雪这么冷的天跪在地上快一个小时。贾环心里忽而涌起一阵对赵姨娘深切的同情。走前两步,“噗通”的一声,跪在姨娘身边,“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儿子见过母亲。今天书房开始放年假,过来给母亲请安。”
  没错,贾环在礼法上叫王夫人“母亲”,反而叫生母赵姨娘“姨娘”。他只能在人后叫赵姨娘“娘”。
  也不要以为贾环“犯贱”下跪磕头。贾府里,儿子给母亲请安,就是得跪在地上磕头。区别只在于:地上有没有垫子、磕头需不需要那么用力。
  贾环并不觉得他在王夫人面前可以得到任何优待,规规矩矩的做足。之前小贾环来王夫人这里玩耍,就基本是不进正房向王夫人请安。
  王夫人穿着一件素色的衣衫,和眉善目,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保养得体,手里带着一串精美的檀珠。
  她已经在考虑让赵姨娘起来,跪了半个时辰,敲打得足够了。见贾环头磕的响亮,心里头舒畅,淡淡的道:“环哥儿,起来吧!赵姨娘,看在环哥儿的面上你也起来吧。下次不要再犯。”
  赵姨娘忙谢道:“谢太太开恩。”然后这才再站起来。只是跪得有点久了,两条腿酸麻,身子摇晃,差点摔倒。房间里适时的响起几声嘲笑声。
  贾环扶赵姨娘的手臂,这笑声让他听得有点刺耳。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快意,说:“赵姨娘,你今日且回去休息吧。我这儿不用你候着了。”
  赵姨娘又“谢恩”几句,方才和贾环一起离开。
  …
  …
  回到赵姨娘的小院中,赵姨娘眼睛红红的,坐在垫着青缎靠背坐褥的椅子,哀声叹气的让丫鬟小鹊拿来治跌打的蛇油。挽起裤脚,膝盖的地方已经跪得红肿。
  贾环看的皱眉,问道:“娘,今天怎么回事?怎么给王夫人拿来立规矩?”
  蹲在赵姨娘脚边,拿蛇油给她揉着膝盖的小鹊讶然的看了贾环一眼。贾环是要叫“太太”的,竟然叫“王夫人”。
  赵姨娘红着眼睛,愤愤的道:“还能什么事?我前几日因你没有腊八粥和太太闹了一回,太太今日寻我一个不是,拿我做筏子。”
  贾环有点默然。他读红楼梦时,对赵姨娘这个反面配角没什么好感,也知道她一贯的作死,属于智商需要充值的一类人。
  但是,从贾环的角度来说,做母亲的给儿子争待遇遭到报复,他心里还是有些触动。
  “娘,你有没有考虑离开贾府?”贾环认真的问道。赵姨娘在贾府里过的不好。如果赵姨娘愿意,他在离开贾府时,可以带她一起离开。总不能占了人家儿子的身份,却让她孤老下半生。
  赵姨娘在今天这样的下雪天给王夫人罚在地上跪了近1个小时,而起因只是王夫人为了报复赵姨娘吵闹。这让贾环对赵姨娘的遭遇充满了深切的同情。


第三章 众生相
  贾环就坐在赵姨娘身边的椅子上。赵姨娘伸手摸着儿子的额头,疑惑的道:“环哥儿,你没得病发癔症吧?呵,我离开贾府?多少人想坐到我这个姨娘的位置还坐不到呢?”
  贾环道:“娘,你这个姨娘当的有什么滋味?太太想要罚你,随便找个借口就让你跪的膝盖红肿。这种没保障的日子过得有什么意思?”
  他是肯定不能接受这种被随意惩罚的生活。
  贾环亲近的话让赵姨娘低落的心情好了些,再想着今天贾环进来将她“救”起来,心里又舒畅三分。她日后就指望这个儿子。儿子的亲近、懂事自然让她高兴。
  心里高兴,但赵姨娘嘴里还是在骂:“呸,你这个没造化的种子!我有丫鬟、婆子伺候,有这间小院住着,每月月钱2两银子。不用洒扫、烧火做饭,这日子不知道过的多好!你将来屋里大老婆能不骂小老婆?”
  贾环一阵无语。貌似赵姨娘对她“灰暗”的人生挺满意的。
  想也是,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子,能够成为贾政的小妾,完成从奴才阶层到主子阶层的转变,足够成为贾府丫鬟界励志的楷模。
  正在给赵姨娘揉膝盖的小鹊低着头笑着插话道:“三爷,姨奶奶的这间小院,府里不知道很多人都眼红呢。大房的几个姨奶奶,周姨奶奶都没有哩。”
  这句话挠到了赵姨娘的痒处,从小吉祥手里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得意洋洋的道:“那是因为我生了环哥儿,在老爷面前受宠!”
  “嚯。”贾环牙疼。赵姨娘虽然“三五不着调”,这话倒没说错。年轻貌美的她确实比王夫人有优势。王夫人已经四十多岁,这年头可没有现代美容保养的技术。即便保养得体,年老色衰免不了。他今天刚见过王夫人。
  然而,赵姨娘不管在贾政面前如何受宠,但她在贾府里处境并没有多大的改善。这不仅仅是她为人和智商的问题。
  王夫人并不是一个只会念佛的人。
  小鹊忙活完,给赵姨娘放下裤腿,出了房间收拾。赵姨娘舒坦的靠在椅子上,奇怪的道:“环哥儿,你病了一场后倒像开窍了一样,懂事多了。你说的离开贾府是怎么回事?我劝你是熄了这个心。你出去连自个儿都养不活。你分得清五谷杂粮吗?”
  说到最后又变成嘲讽。这才是赵姨娘说话的风格、语言特色。
  贾环没打算没有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干笑两声,遮掩道:“娘,我是想过几年自己弄个庄子,大小事自己做主,不用给人磕头,到时候接娘去享福。”
  赵姨娘不屑的斜7岁大的儿子一眼,讥笑道:“还享福?环哥儿,你是这两天跟着你舅舅在城里玩野了心吧!别净捡好听的说,求我也没用。我可没钱给你买庄子。”
  贾环就笑了笑。赵姨娘不愿意离开贾府是情理之中。她人生的全部都在这里。贾环也不勉强。日后贾府倾颓时,他再来接赵姨娘吧!
  赵姨娘不满的道:“环哥儿,你笑什么?你这个没造化的。府里的家产又岂止一处庄子。没点志气。再说天底下有不磕头的地方吗?皇帝都要给太上皇、太后磕头…”
  赵姨娘絮絮叨叨的说着她对贾政家产的“野望”、磕头经验以及赵国基打小报告她得知贾环行踪的得意。
  贾环只是喝茶、倾听。赵姨娘“想法”挺不错的,以后好像还找人诅咒贾宝玉和王熙凤。但是争家产这种事在他看来挺无聊的。有王夫人在,她哪里有机会?
  至于赵姨娘洋洋得意的介绍磕头经验,他只能理解为赵姨娘的阶级局限性。他的目标是不给人磕头。
  随意的说着闲话,天色将晚。两个丫鬟小吉祥和如意两人穿着青、蓝两色斗篷进来说《国朝史略》已经送到李纨的住处,还得了李纨的赏钱。她们俩嘴里念着珠大奶奶的好。
  “我知道了。”贾环跟着赵姨娘回来后,就让小吉祥去找如意交代了还书这件事。
  天地间,雪下越发的大。窗外的走廊、庭院、走道都变得白茫茫一片。
  贾环、如意就留在赵姨娘这里吃晚饭。小鹊从厨房里要了晚饭过来,几道小菜。五人围在条桌边吃饭。也没讲什么上下尊卑。
  贾府里的厨房分为大厨、小厨、公厨。赵姨娘吃的是最差档次的公厨。打回来的饭菜有点温凉。小吉祥倒了热茶在案几上。贾环索性兑了开水吃饭。
  寒风呼号,里屋里灯花跳跃,温暖怡人。
  饭后,贾环看赵姨娘、如意、小鹊、小吉祥说笑着抹骨牌。时间缓缓的流走。
  …
  …
  小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才停。天气冷,贾环也没让赵国基带着他在京城里到处逛,了解风土人情。连着两天在家里和如意说话,翻翻书。
  倒是赵姨娘在得闲的时候过来看贾环时让贾环出去玩耍,不要闷在家里。
  前天下雪时,贾环和赵姨娘的关系略微亲近些。赵姨娘已经接受儿子病好后像个小大人般的事实,对他的管束放松很多。贾环的时间现在可以自由支配。
  腊月二十五下午,天晴。小年祭祀刚过。贾环在赵国基的陪同下出了贾府的角门,顺着荣国府南街,去四时坊中繁华的街面闲逛。
  周朝的京师并没有如同汉代长安那样分为东西市;也不像隋唐时期对城中住处分为东西南北,富贵各不相同;反倒是有点类似于北宋的汴梁。民居与商业自然融合。其中,通往皇宫四条通衢大道沿街的商业最为繁华。
  赵国基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青衣小帽,看起来面有菜色。为人木纳。
  贾环和他交谈之下,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便不再刻意的和他攀谈。只是,沉默的看着街面上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巡兵、苦力,在酒楼、铺子、米店、布店、茶馆、药铺、书店、会馆、衙门、青楼各处看着。
  贾环记得红楼梦中写了一句:四海升平,异族纷纷败亡。从大周朝的京师来看:繁华是繁华,人口稠密。商业活动频繁,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服务行业,手工业倒不多见。
  但这座城市也绝非什么世外桃源。临近寒冬,街面上也见到衣衫单薄、褴褛的人,有的是货郎、有的是苦力、有的是菜农、有的是无业贫民。
  即便是现代在一线城市中也不乏乞丐的身影。社会财富的分配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个大课题。贫富重来就不会平均。贾环也无法从一座城市来判断周朝的国力、社会情况。
  逛到下午四点多,贾环和赵国基回到贾府。二门外候着的几个小厮都是纹丝不动,仿佛没看见贾环和赵国基一样,懒洋洋的在一旁聊着天。
  赵国基将手中的小包袱递给贾环,“环哥儿,没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按规矩,他是要叫贾环“三爷”。但是称呼早在这些天逛街的时候改过来。贾环隔三差五的也会给他十几个铜钱作为“导游费”。
  “嗯。舅舅,谢谢你陪我逛一下午。”贾环接了包袱,和气的说了一声,这才步入垂花门。
  赵国基目送着贾环消失在院落和园林间。木纳的脸上流露有一丝关心。
  他感觉贾环仿佛是变了一个人,根本就不像7岁的孩童,倒像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从这些天贾环在街上卖东西和人交谈中可以看的出来。他搞不懂贾环为什么这么做,但看贾环像有大学问的人。
  …
  …
  贾环的包袱里装的是在街面上买的一些零嘴、胭脂水粉,还有几刀竹纸,用作练习毛笔字用。
  回到住处,小吉祥和如意两个丫鬟早等着。眼巴巴的并排坐在套间外的杌凳上。两人穿着石青色、水粉色的丫鬟背心。两个葱嫩般的小女孩。
  贾环微笑着将冰糖葫芦、蜜钱杨梅、胭脂水粉一一从包袱里拿出来,“喏,吉祥如意,你们俩要的东西。”
  吉祥如意是一句打趣的话。小吉祥的年纪只有六岁,比如意还小两岁。赵姨娘给她们俩取了这么个喜庆的名字。
  如意和小吉祥两个小姑娘,喜滋滋的舔着冰糖葫芦,笑着齐声道:“谢谢三爷!”
  贾环就笑着摇头,小丫头嘴馋。进了里屋,将竹纸放在书桌上。门帘外传来小姑娘们兴奋的欢呼。逛街顺路帮忙买点琐碎的东西他并不介意。
  贾府里的胭脂水粉采购早被人中饱私囊,派发下来的都是劣质品。小姐、丫鬟们都是托人去外面买。贾环帮小吉祥和如意代购,不收手续费,质量与价格相符。如意这些天攒了零花钱就会托他买。连带着小吉祥、小鹊并赵姨娘、他自己屋里的几个小丫鬟都托到他这儿来。
  将书桌上写着“三藕浮碧池,筏可有蚂蚱!”的竹纸收起来,贾环坐下来随意的写着字。
  这些天下来,他对繁体和简体之间的转换已经完全适应。使用繁体字越发的娴熟。
  这时,门帘挑起来,如意吃力的拎着一大木桶水挪过来,笑容满面的道:“三爷,可以准备洗澡了。”贾环每次逛街回来会洗个热水澡。她会从厨房里将热水分批的提来准备好。
  贾环放下毛笔,和如意一起抬着木桶,“我来吧!”他天天锻炼俯卧撑,手臂上很有些力气。
  如意不乐意的撅嘴道:“这是婢子份内的事情。”
  贾环就笑了笑,不再多说。让小姑娘每天提水,他心里倒是挺过意不去的。但也知道,如果他自己去厨房打热水,如意多半要挨训。没有煤炉真不方便。
  …
  …
  新年抵近。二十八日,贾府在宁国府贾家祖祠祭祖。周朝开国,封了开国勋贵四王八公。贾府先祖兄弟贾演、贾源两人封荣、宁二国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
  子孙爵位如今是:族长贾珍,三品爵威烈将军;贾赦一等将军。
  宁国府荣国府至今已经是落日余晖。按照贾母自己的说法:“我们这样的中等人家…”这就是贾府在周朝的定位。
  贾环跟着贾政、贾宝玉、贾兰一起参加祭祖。贾环作为小透明,毫无存在感,跪在烟雾缭绕的祖祠末尾,结结实实的当了一会观众。倒是将贾府近支的男丁都照了一次面。
  祭祖男丁计有:贾珍、贾蓉、贾蔷、贾菌、贾赦、贾琏、贾琮、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等。
  祭祀完毕。除夕当晚,贾母在荣国府中聚宴作乐。贾府二门内的花厅中,人来人往,大都是女眷、丫鬟、仆妇。满屋子里香气扑鼻,绸缎绫罗。几个美女穿金戴银、花容玉貌。
  仆人们在王熙凤的调配下尽然有序,鸦雀无声,尽心的端茶上茶。
  贾政、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人悉数在场。众人围着坐在正中的贾母说笑。贾宝玉更是在贾母怀里。
  贾兰和贾环的座位挨着,紧张的悄声问道:“三叔,待会要作诗,你准备好了吗?”


第四章 写诗(上)
  已经入夜,花厅之中宫灯燃起,亮如明昼。贾母身边处时不时的笑声阵阵。
  贾兰问话时,贾环正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喝茶。闲着无聊,正顺便欣赏着今天盛装的贾府诸多美女。今晚最漂亮的当数王熙凤、李纨、平儿三人。
  凤姐和李纨就不说了,名列金陵十二钗,容貌就贾环的评分都是90分偏上。
  87版的红楼梦李纨看起来都四十多岁,这实在是个败笔。李纨今年实际上不过二十左右。韶华正好,青春美丽。身段婀娜。葱嫩秀美的少妇风情在不经意间的颦笑间展露。
  而平儿,红楼梦中借刘姥姥的视觉写道:花容玉貌。又借李纨的口说道:“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宝玉评论:“平儿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
  贾环评分:88分偏上。
  听到贾兰的问话,贾环收回落在一身素色清淡装扮的李纨身上的目光,反问道:“兰哥儿,你会写诗?”李纨正是青春年华,身体曲线窈窕婀娜,很符合贾环的审美观。让他去欣赏今年才六岁多的林妹妹的美丽,那可真是为难他了。
  贾兰点点头,想了想,又沮丧的摇摇头。他才5岁多,写出来的不能叫诗。
  贾环道:“那不就行了。等会我们俩随便写写。风头让给你宝二叔就成。”
  贾兰似懂非懂的点头,觉得贾环说的有道理。既然写不好,那还担心做什么。只是想到母亲的期待,他又觉得这样想法很不对。
  贾环拿起茶杯正要在喝时,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孩的声音,“哼,就怕你想出风头也出不了呢。”
  说话的是坐在贾环左手边的贾惜春。她穿着青翠色的棉袄,身量没有长开,小不点的模样。神色有点冷。
  见贾环扭身看过来,贾惜春只是微抬起白皙的下巴“哼”了一声,扭头回答身边左侧位置贾探春的问话。
  贾惜春的讽刺引起贾探春、贾迎春的注意。
  贾府花厅里的聚宴是按照清代的宴客方式,分为几张桌子。主桌那边是贾母,贾政、王夫人、邢夫人、贾宝玉、林黛玉等。三春、贾环、贾兰坐在旁边的一座。
  别看丫鬟、婆子们上菜忙的紧,但是鸦雀无声。除了贾母主桌处笑语连连。贾环和贾兰的对话自然落入无心关注主桌的贾惜春的耳中。
  贾环收回目光,继续淡定的喝茶。回忆了一下小贾环的记忆就明白过来。
  因为一起读书的缘故,贾宝玉和三春是一个圈子。他和贾兰、贾琮一个圈子。贾惜春虽说地位不高,是宁国府的贾珍的庶妹,到底是养在贾母跟前,“蔑视”地位更低的贾环几句还是没有问题。
  贾环刚才也算是在说贾宝玉的“坏话”:指责贾宝玉暗箱操作预定今晚第一。
  贾惜春听了自然很不高兴。贾环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没有本事偏偏要嫉妒宝玉。这符合贾环的一贯形象。
  贾探春听贾惜春复述了一遍,一双美眸看着贾环,微怒的道:“环哥儿,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你要有真本事,大可压住二哥哥。谁还能说你不成?等会儿,我们姐妹都要作诗。你林姐姐的诗文就是极好的。未必是二哥哥夺魁。”
  “三姐姐说的是。”贾环无所谓的回了一句,吃着菜。笑话,我要是抄一篇纳兰容若词,还压不住贾宝玉、林黛玉?
  就算是林黛玉、薛宝钗巅峰之作:葬花吟、螃蟹诗,以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足以技压。
  但贾环没那么无聊,在贾府的聚宴上抛出纳兰容若的经典诗词只为争口气。他没打算在贾府内抄诗拿名气。他是注定要离开的人。
  贾环在读红楼梦时对探春的美丽、才华都是极为欣赏的。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但是穿越到小贾环身上,对贾探春的一些做法却是有些意见。
  探春为了在贾府内过的好一些,采取的是疏离赵姨娘、贾环,亲近王夫人、贾宝玉的策略。这无可厚非。事有变通、缓急。赵姨娘也确实有点坑人。
  但是,探春私下里都不肯叫赵姨娘“娘”,这是说不过去的。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而且,她所祈求的贾母、王夫人最终也没有保护她,被人加了一个空头郡主的名义,远嫁他方。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给贾环敷衍的态度气着,就不再理贾环。她这段时间和贾环见过一两面,还以为他有所变化。现在看来,他心里头对宝玉还是有些“想法”。
  贾环自是不知道探春对他的“误会”,知道了也不在意,无聊的琢磨着红楼梦里探春的种种。
  …
  …
  在贾环、贾兰、贾探春、贾惜春说话时,酒过三巡。
  贾政朗声道:“前日江南甑家的管家来送年礼,带来甑府甑宝玉的一首咏雪诗,其中有一句‘千片芦花雪,落树代琼华’很是精彩,为金陵文人传诵。今日除夕府中聚宴,宝玉、环哥儿、兰哥儿你们三人可试吟一诗。”
  他留在酒宴这边,贾母这里的女眷都不自在。他也不自在。之所以留下来喝酒就是为了这件大事。
  贾府和甑府世代交好,但文名总不能给对方压下去。若是府里的子弟有好诗,自然也要传诵一番。
  贾政目光落在贾宝玉身上。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至于贾环和贾兰都是凑数。
  正依偎在贾母怀里、八岁大的贾宝玉就哆嗦了一下,忙躲过贾政的目光。他一贯怕贾政怕得厉害。
  贾母笑呵呵接着道:“诗做得好,我也要赏个彩头。”
  酒宴里有座位的众人都是附和的凑趣说笑起来,“老祖宗,你的彩头肯定非凡,我都垂涎,就是不会作诗。看宝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