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刚和贾琏吵了一架。贾琏便出门出去了。她怪贾琏在贾环落难时,不肯去贾环面前说话,倒是给贾蓉、贾蔷抢了先。听说,通知宫里贵妃的事,是贾蓉办的。
贾琏呛她,说她这几日不也幸灾乐祸的等着看好戏吗?把她给气的!
平儿劝了几句,安抚着自家奶奶有些慌张的情绪。因为,这一回,可是测出了很多人的真面貌。而三爷下手一贯是很黑的。但,就她的看法,三爷未必会对自己的两个主子怎么样。当然,裂痕是不可避免的了。
…
…
半夜三更,即便是春夏之交,还是有点难受。贾府仪门处的门房中,连续几天给打发来看守夜的贾瑞正在和一个门子说话,吹牛,兴高采烈,“玛德,单大良那个狗东西,平时看不出来,现在看出来了。知道劳资是三爷的人,还敢整劳资。呸,什么玩意!明天他要敢再安排劳资守夜,劳资就敢闹出来。看琏二爷怎么说?”
贾府外头的琐事,都是贾琏和几个大管家商量着办。
门子便笑,“瑞大爷这是想家里的媳妇了。”
提起妻子,贾瑞一脸笑意,笑骂道:“给劳资滚蛋!”
…
…
雍治十三年,恩科殿试在三月二十三日进行。在这之前,即便京城里、朝堂中,都在关注贾环、方望的科举舞弊案,但准备工作并没有耽搁。
选读卷官、拟题、天子定题、印卷这些程序都已经有条不紊的准备好。
需得额外说一句。殿试名义上是天子以策取士,即天子是主考官,所以,一干辅助取士的大臣叫读卷官。不能叫阅卷官,也不能叫考官。天子最大嘛!谁敢与天子平齐?
当然,众所周知,天子这个主考官是名义上的,他只看最后由读卷官圈选出来的、成绩最好的十份试卷,定下三鼎甲的名次。
读卷官的人数各朝都有变化。国朝定为:一共十四人。入选读卷官的条件非常简单:非宰辅、九卿不可。地位不到想都别想。正三品的侍郎都得靠边站。
当然,詹事府、翰林院的堂上官也可以入选。所谓,堂上官,比如: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翰林是士林华选,饱学之士,在科举上,还是很有地位的。
二十三日的黎明前,贾环带着两个长随,从望月居乘坐马车,前往长安左门。
乙卯科殿试要开始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殿试(上)
会试结束后,十天出成绩,再过半个月殿试。而今天便是殿试之时!值此之时,朝野内外瞩目。未来的宰辅大学士、六部九卿,都有可能在这些人中产生。
晨光熹微之时,长安左门处,在礼部官员们的“吆喝”下,300名新科中式举人,按照名次,依次排列开,等待进入皇城中,参加殿试。
晨风习习,吹拂着士子们的衣袍。晨曦落在众士子的身上,带着金红的色彩。朝气蓬勃,又带着万丈豪情。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身为会元的贾环,便是站在整个队列的首位,领袖群伦。这是会元应有的待遇、荣誉。
贾环的身形在一众士子并不显矮,只是脸庞青稚。负责维持秩序的礼部官员都好奇的打量贾环几眼,若非皇命在身,只怕要上前攀谈几句。实在是太出名了!
礼部尚书方宗伯现在还在都察院的监牢里。而礼部实际主事人彭侍郎恐怕时日无多。昨天傍晚,此子还在礼部的巷子口吟诵了两句诗,今天一早已经传开。听者动容、心潮彭拜。当真是不负明朝诗词名家之名。
站在贾环身后的是南直隶宜兴周慎行,随后是江西永丰范锡爵。再有南直隶华亭唐道宾,福建候官翁宗道等人。公孙亮、罗向阳、朱鸿飞等在队伍中。同样深陷作弊流言,第三百名的赵星辰吊在队伍的末尾。神情略显萎靡。
气氛肃穆,并无人说话。
但贾环相信,此刻士子们的心情并不是如此。多半还是以激动、兴奋为主。
殿试有压力,但压力并不大啊。殿试作为排名考试,会试成绩出来后,大家心中其实大致都有数。排名会有变动,但变动不大。比如:三甲的想进二甲前列,就很难。进一甲,想都别想。
再等片刻,时辰已到。礼部官员导引着整个中式举人的队伍,沿着御街前行。御街即时二十一世纪的长安街。走不了几步,便是皇城正门承天门外。
礼部官员没有停下来,贾环却是微微放缓了脚步。抬头望着巍峨、朱红色的承天门,即便以贾环的沉稳、理智,心中也不由的升起一种莫名的情怀。
二十一世纪时,这是国家的象征之地。他来看过升旗仪式、阅兵仪式。遥想着伟人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是何等的豪迈!以及民族尊严、气节。
而有些人,头上的辫子剪了。但是,心里的辫子还没有剪掉。
走在贾环身后的周慎行,正值弱冠之年,意气风发,见贾环放缓脚步,禁不住道:“贾兄,可以快行几步否?前面的朱郎中过金水桥了。”
贾环并没有回头,答道:“在下略有所感。见谅,见谅。”加快了脚步,过金水河入承天门,进入皇城中。再北行,连续的穿过端门、午门,真正的进入皇宫大内。
午门正对着的便是奉天门。这是天子常朝御门听政之处。满朝文武大臣便是在此时上朝。比如:政老爹天天早晨在此处“吹风”。当然,很多京官想吹风而不得。正五品才有上朝的资格。当然,翰林和科道言官不受此品级限制。这是国朝延续明朝以小制大的官场精髓。
中式举人的队伍在内五龙桥南停留,重新整队。忙活了一阵子的礼部朱郎中,正准备领着众人过桥,见贾环驻足,一副感叹的样子,以为他为壮丽的宫阙所惊叹,笑问道:“贾朋友心有何感,可有诗篇?”
这句话瞬间就将前面听到的几个中式举人的胃口吊起来。贾环的诗词,国朝闻名。
贾环来故宫参观过几次,自然不会被一路上红砖金瓦的宫殿、雄浑巍峨的门楼所震惊。他不是菜鸟啊。见朱郎中问诗,答道:“我是感慨此门叫奉天门。”
奉天门、皇极门,这才是我大明的叫法。而奉天门改太和门,这是伪清制也!
幸好,他所处的时代是汉人王朝:大周,而不是辫子朝!那是一个想要做奴才而不得的时代。何其的可悲?今到此处,得见此门,汉风犹在,如何能不感慨?
贾环这个感慨,搞得朱郎中、周慎行、范锡爵、唐道宾几人都是莫名其妙。也确实莫名其妙,他们没有文明毁灭之痛啊。但是,贾环知道。郑和碑上写的何等的自信、飞扬,尽显大国风采,如日中天: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
谁能想到两百多年后,文明被野蛮而征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性的读书人,硬骨头的读书人被杀光。剩下的,都是一群奴颜婢膝的狗奴才。修明史,而极尽污蔑之能。
而周朝,并没有。士风尚在,血性犹存。
…
朱郎中一笑而过,带着队伍过内五龙桥,穿昭德门到奉天殿外的广场之上。
奉天殿是皇宫里的三大殿之一,只有一些重大的场合、礼仪才会用到。殿试便是在这里举行。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奉天殿外的丹陛几层,重重叠叠。此时殿中,雍治皇帝已经升座,文武百官在中式举人们到来之前已经完成见礼。这时,赞礼官上前,宣中式举人上前拜见皇帝。
考生是不用进奉天殿中,就在丹陛上拜见天子。按照礼部规定的动作完成。三拜之后起身,然后再在已经摆好书案的丹墀上考试。此时,再有礼部官员将题目下发。
贾环在书案内坐下,打开试卷,共策问题一道。制曰:朕惟君人者,必有功德,以被天下阙其一不可…子诸生饱经饫史,以待问必有灼然之见,其详着于篇,朕将亲览焉。
洋洋洒洒三百余字的文言,贾环提炼之后,考题的中心意思是:皇周定鼎中原百五十年,国力强大,然而西域为曾宾服。近来西域商路受到袭扰。问诸生以何策而收西域。
这是一道集合军事、文化、商业、外交的策问。
贾环早就得了方望的提示,翻看邸报,知道雍治皇帝最近关心西域之事。天子之功,不过是文治武功两件事。雍治天子,大规模的修书,追查各地拖欠,兴修水利,这便是文治。事情进展顺利。将目光转向武功,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
殿试的流程,考一天,读卷一天,放榜一天。士子们有一天的时间来答题。而奉天殿中的天子和朝廷文武百官,当然不会在殿中等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子和文武百官都离开奉天殿中。
十四位读卷官,则是都汇聚在左顺门的东阁里。前面说过,读卷官都是宰辅重臣。属于日理万机的人物。但朝政大事,殿试绝对算的上,故而都在这里等着。
临近中午时,便有写的快的士子交卷。当着考生的面,收卷官弥封试卷,盖上关防,然后拿到东阁之中。注意,为什么殿试,不会出现名次大幅度的改动?
按理说,卷子都被煳名了啊。不等于重考一次?但是,要知道,卷子被煳名,收卷官的嘴可没被封上,他难道不会告诉东阁里面的宰辅重臣们,这是谁的卷子吗?
黑不黑?黑!真特么的黑。你告到天子面前去都没用。这是殿试潜规则。
谢大学士居首,他是朝廷首揆,这次殿试便是他负责。见到读卷官进来,笑着问身边的同僚,“诸位以为今科谁有状元之姿?”(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七章 殿试(中一)
当年明朝唐伯虎舞弊案,程敏政任会试主考官,看到两份卷子,脱口而出,说这是唐伯虎的卷子,由此瓜田李下,辩驳不清。
但是,此时,谢旋这么问东阁里的宰辅、重臣们,谁有当状元的潜力,这并不犯忌讳。因为,状元最终是由皇帝来定,他们这些读卷官定不了。
东阁里的另外十三位读卷官分别是:大学士何朔、刘飞白、韩润,吏部尚书宋溥、户部尚书卫弘、刑部尚书华墨、工部尚书白璋、左都御史殷鹏、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大理寺卿赵鸿云、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曾缙、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翰林院侍讲学士蔡宜。
其实,够资格接谢大学士这句话的,只有三个大学士,外加一个吏部尚书宋溥宋天官。其余的人地位都差的太远。
何大学士并没有答话,坐在椅子上。他不屑于回答谢玉石这试探性的问题。
场面一时间有些冷场。
在座的都是帝国执政阶层的核心官员,不是大学士就是尚书,最差的也是翰林学士、天子近臣。所以,这个场合,大家都很放得开,不用顾什么体面。该起哄就起哄。
何大学士冷着一张脸,不接话茬,一帮人就等着看笑话。当然,刑部尚书华墨、大理寺卿赵鸿云、许澄、蔡宜除外,他们都是谢大学士一系的人马。
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性情醇和,缓和气氛,捧场的道:“今科会试,最出众者不过三五子。譬如:贾环、周慎行、范锡爵、唐道宾、翁宗道几人。”
排在最末的韩大学士立即很耿直的道:“贾环不行。他身上的嫌疑还没有洗干净,但无可能做状元。三鼎甲都不行。否则,一旦后续查出他舞弊,朝廷颜面何在?”
这话说的一干大臣们点头,“这是正理。”
卫弘、殷鹏、蔡宜三人想帮贾环说几句好话都没法。贾环的好友许英朗的父亲许澄闭口不言,他在文渊阁里当差,向来是稳重、不多言事。
这时,收卷官上前,将卷子奉给谢大学士,笑着道:“这是宜兴士子周慎行的卷子。”
殿试里面,可不只是收卷官说士子的名字这一条潜规则。要知道,三百名士子,有的是有名气、才华,有的是大学士们的关系户,再加上交卷顺序的先后,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
就比如现在,收卷官将知名士子周慎行的卷子给谢大学士定调子,那么,后面的卷子,高于这个水平的,或者低于这个水平的,就一目了然。不会出现类似于竞技运动比赛中,出场顺序先后影响到裁判打分的情况。
谢大学士拿过卷子看了看,微笑着点点头,“果然名不虚传。”提笔画了一个圈(表示:一等),然后递给何大学士。
这就是传说中的定调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殿试的阅卷,是由读卷官们交叉看卷。士子卷子得到圈越多,排名就越高。最终,定下前十,交由天子选出三鼎甲(前三名)。
…
…
当东阁里的读卷官们挥洒谈笑,轻松阅卷之时,贾环还在奉天殿外奋笔疾书。
殿试并不要求八股文那样严格的格式。骈体、散文都可以。主要是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贾环的文风,当然是议论文体。首先是亮出观点,再举证、论证、结论。周朝要控制西域,有长短两策。短时间的看,可以参照汉唐时期,设都护府,驻军,并加以文化、商业等手段羁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长远来看,就要仿照天朝。在驻军的同时,要设建设兵团,大开发、大移民。这也是华夏,得以从黄河流域发展壮大,占据中原九州的办法: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百年之后,那里自然就是汉土:说汉语,用汉字,穿汉服、行汉礼。
这两步是相辅相成,先有短期计划,才有长期计划。贾环观点说的直白点很简单:西域不服,揍他!揍完了,再改造他。
文不加点的写完之后,贾环检查了一遍,再眷写到试卷上。他多了一遍草稿的步骤,所以,纵然是写的快,交卷的时间属于中间部分。收卷官在东面的昭德门,贾环交卷后,便再过内五龙桥,午门、端门、承天门、金水桥、长安左门,出了皇城。
西长安街上,店铺、茶馆、酒楼不少,贾环在一家茶馆里等到先后交卷出来的大师兄、罗君子。
下午时分,初夏的阳光微热。茶馆里略显喧闹。罗君子一身澜衫,腆着小肚子,喝茶吃着点心,连声叹气,哀叹道:“唉,我读经书都嫌时间不够,那里有时间读史书?这题答的太差。二甲无望。”二甲和三甲,在官场上的起点也是不一样的。
后出来的公孙亮倒是一脸的轻松,大口喝着茶解渴,兴致勃勃的问贾环,“贾师弟,你考的如何?状元可有希望?治事可是你的强项。”
贾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苦笑道:“大师兄,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准备文集,准备馆选庶吉士吧!”
这和他考试没什么关系。殿试的规矩是何其的蛋疼。谢大学士摆明了不待见他,把调子一定,他的名次还能高到哪里去?
公孙亮想想也是,拍拍贾环的肩膀,哈哈一笑,“子玉不必气馁,以你的文名,馆选绝无问题。”
馆选庶吉士,也是比较松散的规矩。由礼部主持,士子上交平时的文章、诗词。以贾环的诗词水准,定然能入选。礼部尚书方望,预估殿试之后就会被天子放出来。
考试完之后,虽然成绩还没出来,但大家的心情都还是很放松。贾环三人在茶馆了片刻,就准备会望月居里吃晚饭、聚餐。贾环从科举舞弊案中脱身,因为马上就是殿试,还没来得及庆贺。
三人出来时,恰好碰到翁宗道一行福建的中式举人,两拨人笑着打了声招呼,错身而过。
看着贾环三人离开的背影,一名福建士子笑着道:“翁兄,贾子玉此人怎么从漩涡里脱身的?”
翁宗道谦和的笑一笑,摆摆手,道:“本来就是莫须有的事。走吧!”他知道友人的意思。贾环是他竞争状元的对手。但他对自己的文章、策问有信心。
第四百四十八章 殿试(中二)
贾环回到贾府中,派了长随去请卫阳、许英朗,又派人去请骆先生、刘国山、张四水、柳逸尘、贾蔷。贾蔷有心混文士圈,他自是愿意提携他一二。
贾环正要回里屋里见见晴雯她们时,被散衙回来的政老爹派人叫到书房里。
书房陈设精雅,富贵之气浸润。已经是傍晚,早就点了蜡烛、灯笼,光线明亮。香炉、字画、木椅、案几陈列。
贾政换了一身白色儒衫,正在和五六名清客坐着谈笑,一壶酒,几碟菜,在此起彼伏的恭维声中,书房里氛围极好。
贾环从科举舞弊案中顺利脱身,宫中的贵妃展露实力,令人忌惮。贾府现在正是如日中天之时。作为贾府的当家人,贾政怎么可能会心情不好?
见贾环进来,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几人都是笑着起身,招呼道:“环世兄来了。今日殿试,环世兄当是文思如涌,只待天子御笔钦点第一,成就国朝最年轻的状元。”
马屁话,其实人人都爱听的。只是,进来就是一通马屁,贾环略尴尬,做个团揖,然后给贾政行礼,“儿子见过父亲。”
“嗯。”贾政站在书案前,满意的捻须,看着贾环,问道:“环哥儿,你今日考的如何?”
贾环一阵无语。一听这话,他就知道政老爹还真指望他中状元。谁让他之前找贾政借了近期的邸报研读呢?
他倒不是妄自菲薄,策问答案,他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殿试不是只看试卷水准的。谢大学士那一关,他过不了。
雍治皇帝那一关,他只怕同样也过不了。元妃在宫中受宠,四大家族里又有王子腾在军机处当差,简在帝心,雍治皇帝不大可能再给他一个状元。
这无关他的文章水平,也无关贾元春在天子心中的地位,而是,一个正常水准的皇帝,都会知道要防着外戚坐大。
要知道,历史上很有几个朝代,最后都是由外戚终结。比如:王莽篡夺西汉、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
贾环拱手,答道:“考的一般。我打算准备馆选庶吉士的事宜。”话也只能这么说了。
贾政微怔,心里期待感顿时降了一个档次,庶吉士哪里能和状元比?十三岁不到的状元,注定是要青史留名的。有点意兴阑珊的道:“能成为庶吉士也不错。你去吧!”挥手将贾环打发出去。
…
…
三月二十三日的夜晚。夜色渐渐加深。皇宫的东阁之中,读卷官们正在阅卷。
殿试流程,说是给一天的时间阅卷。但读卷官们可不会等到二十四日再阅完。三百份卷子,十四名读卷官,加紧的话,今天凌晨里就可以完成。
早点完事,早点轻松。明天休息一天,二十五日让天子圈定三鼎甲,就可以放榜了。
时间缓缓的流走,东阁中,明烛高照,满屋的绯袍大员们,圈圈叉叉(想歪的人自己去面壁)的批改完所有的试卷,走到最后的程序,敲定本次殿试的前十。
前文说过,东阁里,现在都是帝国执政阶层的核心官员,不是大学士就是尚书。庙堂诸公们都很放得开,不讲套话,该吵就吵,该起哄就起哄。
此时,就是如此的状况。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两人当面争的面红脖子粗。为谁是第一名,争执不下。其他的宰辅、大臣们,大部分都在一旁充当吃瓜群众。
谢旋六十多岁的人,拿着贾环的试卷,怒喷何大学士,道:“此子的卷子,你认真看过没有。观点精辟,论证的充分,师法前朝,有迹可循,此良法也!如何不是第一?”
何朔寸步不让,拿着翁宗道的卷子,道:“吾辈治国,当求中正平和。治大国如烹小鲜。岂可轻言兵戈之事?此非圣人之道。翁宗道的卷子,才是正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一干吃瓜群众,看得饶有兴趣,又飞快的思索着当前的局面。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力挺贾环排第一的是谢大学士。贬低贾环的则是何大学士。
要知道,谢大学士,之前连会试都不想让贾环过。乙卯科会试舞弊案,能在朝堂中有那么大的声势,在座的诸位,即便没有证据,但都心里有数:这和谢大学士脱不干系。
但是,他现在在力推贾环。
而何大学士在舞弊案中一直都在为贾环说话。他和贾环的渊源非常深。谢大学士都在天子面前攻击他因私废公。贾环的老师张安博与何大学士交好。张安博能在闲居十年后复出,就是何大学士力推,这是什么样的交情?
但是,他现在却推选翁宗道,贬低贾环。
这样的场面,就像谢大学士和何大学士两人分别抢了对方的台词,极其的怪异。
不过,在座的宰辅、大臣们都是官场老鸟,什么场面没见识过?任何奇怪的,看似荒诞的官场事件,背后都有着其政治逻辑。
虽然有的人暂时看不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戏看的津津有味。日后,也是一个谈资啊!
何大学士把圣人的话都搬出来。看好贾环那份卷子的韩大学士助拳道:“高远,你不要做意气之争。贾环这份卷子,理当第一。你看,有八个圈(一等)。而你手中的卷子,有一个△。”
韩大学士是就事论事。他虽然在白天很耿直的说过,贾环身上的嫌疑还洗清,不配进入前三。但是贾环的卷子,不给第一,根本就说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