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现在,这件要命的事情有可能随着甄家被查抄而暴露。每年五十万两的白银流入东宫,天子只要智商正常,都会去查太子,看他怎么花的钱。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甄家销毁了所有的银两来往记录。
但,其实他心中很清楚,若是甄家的资产弥补不了200万两白银的窟窿,他父皇必然会让锦衣卫调查原因。而,这都是那个该死的贾家庶子造成的。
一切,都要从贾环和郑盐商的恩怨说起。若是郑家没有被淮扬巡抚沙胜抄家,何至于会到这一步?如果,甄家不是因为接待太上皇四次南巡,亏空过多,何至于会到这一步?
一切的一切!
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
…
宁溥在书房里惶然时,书房外头响起侍奉他多年的李老太监的声音,“咚咚”,“殿下,傅先生来了,到今天讲经的时间了。”
“知道了。”宁溥答应一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略微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走出书房,带着李太监出了寝宫,到东宫前面的偏殿中听大儒傅伯龙讲经义。
偏殿不大,陈设着书桌、案几。八月下旬的秋日透进来,微微有些凉意了。
宁溥在不经意间打了一个冷颤,和大儒傅伯龙相互见礼。
傅伯龙将近七十岁,身材高大,长须花白。穿着灰色的长袍。他一眼就看出宁溥心不在焉。作为大儒,他对教学还是有一套的,当即没有立即开始讲课,而是和蔼的问询道:“殿下若是有难事,可以说出来让我听一听。”
宁溥苦涩的一笑,这种事他怎么给老师说?岔开话题,道:“不知道傅先生和方望的论战如何了?”
傅伯龙和方望在文坛上还在就文言文、白话文,文风取向、文学奖等事,大打擂台。
傅伯龙哂笑道:“老夫何惧方凤九?”
宁溥轻轻的点头。
…
…
太子在上课时,太子妃甄大姑娘坐着轿子前往德胜门左近的梁王府探望妹妹。
皇子成年之后,给予封号(亲王),搬出皇宫,居住在京师内城中。内务府给银二十万两安置。九皇子并非雍治天子的嫡子。因王妃的缘故,与天子交好。
梁王府修的美轮美奂,太子妃甄静儿到来,梁王府中门大开。很快就给引入内府中。梁王妃甄舒儿出来相见。屏退左右后,房间中再无她人。姐妹两抱头痛哭。
于此时的女子而言,出嫁从夫。但是,老父被罢官,甄家被天子下旨查抄,家中祖母、姐妹、兄弟,不知道是何种惶然,何等凄惨。想起来,如何不是悲从心来?
甄舒儿泪眼婆娑的道:“大姐姐,事情还有转机吗?”梁王的份量是不够的。太子或许能劝得天子回心转意。
甄静儿抿一抿嘴,摇摇头,道:“妹妹,你府里要转移一些银两留给世子、郡王们日后使用。”太子做了什么事,她自然是一清二楚。甄家被抄家,那些事很大的概率会被曝光。
甄舒儿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半响说不出话来。甄家被查封,关梁王府什么事?唯一的可能,就是有可能牵连到太子。而她作为太子妃的妹妹,则会受到牵连。
甄静儿安排道:“东西,可以送到贾府保存。我这里也有些东西要你帮忙寄存。东宫之中,人多眼杂。”
甄舒儿迟疑的道:“大姐姐,贾府可靠吗?”
甄静儿叹道:“祖宗们一百多年的交情,不能说不认就不了罢。只是寄存一段时间。再者,我们除了贾府,也没有更亲近的交情了。”
甄舒儿咬牙,点点头。
第五百零一章 风急天高
太子妃来访后离开,夜色渐渐的在空气中铺陈开来。八月金秋,白昼越来越短。梁王府中的气氛,在悄然之间变得凝重、肃然。似乎从梁王妃眼角没有擦干的眼泪开始,又似乎从晚饭前,一贯性情温和的梁王妃忽而发怒,将一时不慎倒茶洒了的宫女令拉下去打板子开始。府中的太监、宫女、下人们战战兢兢。
夜渐深,京城内城北,德胜门附近,坊间、街道、屋舍蔓延开。华灯初上,再到灯火点点,于此时,灯火慢慢的少了。
梁王在王府中各处一连串的通报、请安问好声中,回到正房处。梁王妃甄舒儿带着丫鬟迎着丈夫。
甄家被抄,她心中的哀伤,又可能因甄家牵连太子,继而因为她是太子妃的妹妹牵连到梁王府,这些细微的情绪,她又如何在丈夫面前提起?
“王爷可吃过了?”
“吃了。陪着大兄外出饮酒了。”
“大姐姐今天过来了。”
“嗯,可是有什么事?”
“没有。就是姐妹过来说话。”
皇九子梁王宁淮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小太子宁溥六岁。生的俊眉星目,穿着亲王袍服。嘴上留着绒绒的胡须。他与王妃已有一子,另有一子一女。
皇家精英教育教出来的皇子。但,他身上的气质,并没有知识、阅历或者生活的沉淀感。
宁淮略有些酒意,说话、呼吸间有酒味冲出来,在卧室里由宫女们帮换着衣服,和自己的王妃随意的说话。其实,在听到太子妃今天过来时,他心跳块了些。
夫妻俩说着话,上床,慢慢的睡去。
梁王妃甄舒儿对太子和丈夫的事并不大了解。她的推测只是大概的轮廓。事实上,梁王与太子的关系,比普通的连襟,要密切的多。梁王今天陪着太子外出皇城饮酒,私下里,太子还见了一个人:蔡农吉。他是太子手下的死士头领。
大兄的意思是:让蔡农吉带人去金陵打听消息,看看账本是否被锦衣卫抄到,伺机销毁。
但是,对此时严峻的形式,这怎么够?
梁王闭着眼睛,呼吸平稳。但,此时,全无睡意。各种负面情绪营造与暗夜交融,他如何睡的着?
阴云如山。
…
…
贾环只向方宗师、曾学士请了一天假在家里,送贾政启程去福——建。他的仕途生涯依旧是清闲无比。
二十一日早晨,贾环在娇妻美妾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一起吃早餐。丰盛的早餐后,宝钗相送。
贾环笑一笑,回身拥着她,轻轻的吻了娴雅、明丽的宝姐姐一口,道:“我去衙门里了。姐姐可将芸哥儿送来的白海棠带到园子里去与姐妹们赏玩。”
翰林院的上班时间是早七晚五。现在雍治皇帝住在紫禁城中,逢三六九还要常朝。而常朝时,出门还要更早,时常凌晨三四点就得出发。作为一名老油条,贾环除了常朝不迟到外,在翰林院内,基本是迟到早退。
至于处罚,给御史弹劾,从六品的翰林修撰那点俸禄,他没放在心上。
宝钗雪白的俏脸上顿时飞起一抹妍丽的红霞,美丽无端。无奈、娇羞、甜蜜的娇嗔贾环一眼,道:“我知道呢。”她有些无奈。丫鬟们都在呢!心中呢,当然如饮蜜汁。
晴雯、如意、香菱、莺儿、彩霞五个都是忍着笑,各自笑吟吟的别开眼睛。三爷和奶奶哟。
贾芸昨天下午送了两盆白海棠来。贾环就是一笑,留下来,让宝钗带进大观园里去赏玩。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是红楼原书中的一个高——潮。在“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中写诗,尽显文章华采,美人神韵。可惜他不能在场见证。
贾环现在的心思,不在贾府的后院、大观园中。在文官集团劝谏天子失败被清洗后,他已经预感到政治风暴就要来了。而甄家被查抄,则是信号枪响。
他确定,接下来就是废太子。他执掌贾府后的第一战。决定着贾府的兴衰、成败的时刻来了。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他哪里敢将心思放在嬉戏宴游之乐上?
从他当前掌握的资料、信息来看,贾府现在可不会如红楼原书中和太子有牵扯。这场风暴,在开局阶段,贾府必定可以旁观,但随后,则必然会被这场风波卷入。因为贾府是一流的武勋世家。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要做的是,如何在这场大的政治风暴,避开暗流,捞取好处,带领贾家前行。
…
…
贾环从后院里出来,贾琏已经在外面客厅里等了有一会。贾琏一身蓝色的长衫,贵公子装扮。琏二爷如今不差钱。笑着请示道:“环兄弟,明日吴王要来府上拜访,府里要怎么个章程?”
昨天下午,吴王派秋长史来荣国府投贴,约定明天来拜访贾环。吴王虽说是皇室远支,但深受雍治天子信任,现以亲王爵领内务府总管(正二品)。
这样的一位亲王要来访,贾府上下与有荣焉。四王八公,封的是郡王、国公。同时,也开始准备,唯恐失礼。
甄家被抄家的风波,在贾府之中,引起的不过是一番谈资,然后继续歌舞升平、荣养。丝毫不受影响。
贾环微笑着往前走,道:“琏二哥何必担心?照旧例就可以了。你和林之孝商量着办。”
贾琏无奈的笑道,“好吧。”陪着贾环走到望月居门外,送他离开。
勋贵世家,对皇权很畏惧。所以,琏二爷很有些紧张,来找贾环要信心。而贾环身为文官,翰苑清流,一个管着内务府的亲王,还不足以让他如履薄冰。正常对待即可。
…
…
二十二上午,天下着小雨。秋意阵阵。吴王的马车抵达荣国府门口。贾赦、贾环带着贾家子弟迎着。
吴王自中门而入,到荣国府的正房荣禧堂中。饮茶片刻后,吴王就笑,“我今日来贵府,是有事和贾探花相商。”说着,一看左右。
陪客的贾赦、贾琏和吴王府中的几人立即会意一起退出去。屋中就剩下贾环、吴王、师谊三人。
吴王是一名近四十岁的中年人,穿着锦袍、便服,显得很低调、温和。容貌相当的帅气。一百多年改良下来,皇室的基因,想不帅都难。这是美女资源决定的。
吴王向上微微拱手,道:“因犬子顽劣,天子向我推荐贾探花为犬子之师。本王厚颜来此相请,万望贾探花不要推辞。”
吴王能得雍治天子看重,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会威胁到皇位,还因为他的能力在皇室中比较出众。吴王这几句话,很讲究,把情况都给说明:这是天子定的事。
贾环手里拿着茶碗,微微一笑,拒绝道:“在下才疏学浅,恐有负王爷重托。实在不敢答应。天子面前,在下会上疏请罪。”
第五百零二章 甄家来人
吴王是雍治皇帝的亲信。而贾环心里很清楚,他不受雍治天子的待见。突然间,吴王来请他为世子师,贾环心里直犯嘀咕,当然不会答应。
太子被废,只在眼前,贾环并不想与皇室有如何的牵扯。鬼知道吴王是站那边的?甄家时隔两年还没有还钱,拖到现在爆发,说太子没给吴王打招呼,谁信?
而且,随后肯定是夺嫡之争。晋王、楚王两人必定相争。他躲都来不及,还往前凑?
再一个,不是他以恶意揣测雍治皇帝。历史,他现在算是熟读。给亲王世子当老师能有什么前程?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和他同姓的贾谊。
贾生才调更无伦!史记中,司马迁将贾谊和屈原并列一传:屈原贾生列传。世称贾生。贾谊,少年成名,才气高盛。《过秦论》,天下雄文。然而终生不得志。为梁怀王太傅,因其坠马而死,抑郁而亡,时年33岁。
雍治皇帝,内心里大概也是这么希望他的吧!他在皇帝心中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这样。
再差一点的,如同初唐四杰的王勃也行。王子安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请英迈。十六岁科举及第。过长沙而作《滕王阁序》,文中自谦: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字字珠玑,瑰玮绝特,名留千古。二十七岁时,渡海溺水而亡。
贾环拒绝的很坚决。
吴王有些诧异的看了贾环一眼。他心中本来就不认为贾环能让他儿子“改邪归正”,这时亲自来请,又给贾环一口拒绝,心里哂笑了一声。
不过,吴王也是江(庙)湖(堂)上混的,不会直白的表露他的情绪。微笑着道:“天子当日在西苑的书房里夸你。言道你很不错。贾探花莫非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贾环一听吴王的话锋,就明白吴王并没有一定要请他去当世子之师,当即推搪道:“在下新婚不久。公务之余,愿做花间客,不为世子师。”
吴王哑然失笑,这理由!
不过贾环风流之名,国朝人皆尽知。他探花的名次,也是借助了这个名声。天子当时是成人之美。
听说贾环离开金陵时,满城名妓相送,歌彻长江。其有诗词: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风流之处,大有当年柳三变、杜牧之、唐伯虎的风采。
他听师先生说过,江南士林之中对贾环正面的评价是:簪花拥妓神仙骨,纵酒狂歌宰相才。一说风流,一赞才情。今天接触,果然是名士做派。愿做花间客,不为世子师。
啧啧!
吴王笑呵呵的道:“果真是真名士,自风流。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好以俗事累贾探花。”
…
…
目送吴王的马车消失在宁荣街上,贾环站在贾府大门处,微微沉吟。小雨淅沥。
他在琢磨吴王说天子夸他的事情。天子的话,吴王肯定不会乱传。那天子为什么夸他呢?
当然,听其言、观其行。倒不是说天子夸他一句,就又很待见他了。只怕还是压他的心思,只是印象稍微好了一点。
贾赦、贾琏、贾蓉、贾蔷、贾芸几人跟着送客,都在大门边。
贾赦见贾环半天没动,等的不耐烦,喝问道:“环哥儿,吴王来找你有什么事?”他内心里对贾环相当不满。
贾环回过神,做个手势,带着贾府众人进了贾府。走在回廊中,往向南大厅走去,道:“吴王说天子推荐我去给吴王世子当老师,所以今天特意来请我。”
“啊…”
跟着走的贾琏等人,外加各自的长随、小厮都是一阵惊呼。天子推荐、吴王亲请。
贾赦本来还想摆摆大伯的架子,听到这话,顿时偃旗息鼓。气势不足啊!他能和天子比么?
贾环再道:“我拒绝了。”语气淡淡的。
四周又是一阵惊呼之声。
贾环微微一笑,并不做解释。他要给贾琏、贾蓉等人解释缘故,肯定也不会当着小厮的面说。有些话,法不传六耳。
刚到向南大厅,贾府众人就准备在此各自散去。这时,一名回话的仆人从回廊中走来,道:“三爷,甄家来了两个女人,老太太请你过去。”
贾环眼神微微一凝,甄家这个时候派人上门干什么?难道还是狗血的转移财物?当即,道:“我这就过去。”跟着小厮,打了伞,往贾母上房而去。
甄家什么的,贾琏、贾蓉、贾蔷几人并不关心。没有关心的必要,环叔(兄弟)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贾赦却是心里极度不舒服,眼中微闪。老太太这明显是将他撇一边。但是,要知道,二弟出远门,如今贾府上下,做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贾环。
…
…
却说贾府上下因迎接吴王来访的事都在大门、荣禧堂处。甄家派来的两个中年娘子带着人从侧门进了贾府,径直去贾府西路求见贾母。
因天下着雨,贾母留吃了早饭的宝玉、黛玉、史湘云、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在面前说话。少时,薛姨妈和宝钗过来。又有王夫人、邢夫人在。
一时间很热闹。贾母因小儿子贾政离开黯然的心情变得大好,说笑着。
贾宝玉因挨了打,自五月份在大观园中调养到八月份。又因为贾政外出,宝玉上有贾母、王夫人的宠爱,贾环给他定制的族学套餐,现在已经免了。
大脸宝每日在大观园里尽情的玩耍。听说连书都给烧了。就留了四书五经。
要知道,读书人读书,读的是朱子集注。像贾环还有一堆读书笔记。光留四书五经是没法读的。
这时,下头的媳妇来回,说甄家两个女人来了,带着两口大箱子。贾母就留了王夫人,让李纨带着姐妹们、宝玉去大观园里玩耍。将甄家管事娘子叫进来。
甄家的两个管事娘子是贾府里常来往的。毕竟,两家撕破脸、割裂开也就着一两年的事。
两人跪在地上,为首的一人哭道:“甄家遭遇大难,还望老太太看着祖宗们的份上,照看一二。这是我家两个姑娘的嫁妆。想请老太太帮忙保管几年。”
贾母马上就要八十岁,见两个管事娘子哭的伤心,想起这些年与甄家的世交情分,就想答应下来,叹道:“唉…,你们家的事,我听说了,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
一听贾母这语气,王夫人心里微微皱眉。她感觉这事不大妥当。这是帮甄家藏匿财物。但,并没有驳贾母的面子。世家大族之间,有些经济往来很正常。查都没发查。她往年也是见过几桩的。
鸳鸯站在贾母身边,这时急的,忍不住在弯腰贾母耳边道:“老太太,府里有锦衣卫的。”
贾母猛然醒悟过来,改口道:“你们稍等。”吩咐鸳鸯,“去请环哥儿来。”
第五百零三章 过一坎。
贾环人在贾府内的向南大厅,便从中路进二门内,从荣禧堂前的甬道,往贾府西路赶。
脚步微微有些快。
从内心里来说,贾环并不大信任贾老太的能力。红楼原书里,贾府轰然倒塌,贾母作为贾府最高的权力者,她难道没责任?开什么玩笑!
要评红楼猪队友榜,她一定可以排的上字号:尸位素餐!通俗点说,就是:不作为。
老太太这个阶层里“不作为”的典范是谁呢?我大清的西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修园子,自顾自己的享乐。祸国殃民。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恬不知耻!
贾环快到贾母上房时,鸳鸯迎出来,头戴着精美的粉色蝴蝶银簪。一身青色对襟褂子,身姿高挑,蜂腰俏臀,很俏丽的女孩子。她把情况说了说,白皙的俏脸上全是焦急的神情,跟在贾环身边,小声问道:“三爷,没事吧?”
贾环看看鸳鸯,微笑道:“嗯,没事。”鸳鸯立了一个大功。贾母还没做决定最好,否则,他要费很多功夫,才能否决此事。
其实,从事情的逻辑上判断,王夫人是对的。她到底是大家族里出来的人物,稳的住场面。
世家之间藏匿银钱是正常的事情。贾府原本不就有五万两银子在甄家?皇帝查不出来的。藏匿者最多就是惹皇帝不快。这又算什么?难不成还能被抄家?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但这并非说就没人敢得罪皇帝。在君主集权达到巅峰的我大清,康麻子号称圣祖,结果呢?不是一样的有人敢在他面前耍花枪?索额图、明珠、九龙夺嫡等等。归结起来一句话,皇帝也是人。
但,从贾环的角度而言,鸳鸯的惶恐是对的。贾府现在,最好不要去惹雍治皇帝不快。
红楼原书里,也并不是贾府接收了甄家的财物,贾府就完蛋了。而是在最后被皇帝拉清单、算总账。
雍治皇帝比较强势,惹他不快,很有点风险。贾府现在的情况,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多栽花,少栽刺”。
贾环说贾府里有锦衣卫的探子,其实算是恐吓贾府后宅的妇人。实际上,实行腰牌、户籍、出入登记等政策、制度之后,锦衣卫的密探根本就进不了贾府的核心区域。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养寇自重”。
当然,贾府有一个地方,这些制度实行的比较松:贾府东路的贾赦院。一方面是贾环故意漏了。一方面是贾赦不会听他的招呼。贾环强压的话,只会与贾赦起冲突。
不过,贾赦的死活,谁在乎?
这不像王熙凤,贾环受了王大舅的恩惠,而王大舅命不久矣。他的回报只能落在王大舅的女儿身上,会保王凤姐一命。至于贾赦,爱谁谁了。
…
…
鸳鸯打起门帘,贾环稳步走进来,花厅之中,贾母居中而坐。王夫人坐在右手侧,厅堂之中,站着两个正在哭泣的甄家管事娘子。厅中有两口大箱子。
闲杂人等都给打发的远远的。王夫人身边就跟着一个玉钏儿。玉钏心怀感激。她姐姐的命是三爷救的。
贾环向贾母、王夫人见礼,“孙儿见过祖母、母亲。”
王夫人“和蔼”的对贾环笑一笑,点点头。
贾母满头银发,穿着暗色的衣衫,富贵老太装束,手杵着拐杖,笑着点头,努努嘴,道:“喏,环哥儿,甄家的两位管事娘子来说,甄家两个姑娘想将她们的嫁妆存放在我们府上,你的意见呢?”
甄家的两个姑娘,一个是太子妃,一个是梁王妃。
贾环目光落在甄家管事娘子们身上,毫无回旋余地的否决道:“这不行!两位请回吧。”
甄家管事娘子中为首的一人抹了抹眼泪,质问道:“环三爷,两府祖宗有一百多年的交情,你还没出生,两家就在来往。如今,你一句话,说不行就不行了?”
贾环执掌贾府,与贾府来往的人家自是都知道。但在甄家的管事娘子看来,最终权力应该还是在贾母、王夫人手中。这就像王熙凤虽然是贾府的管事奶奶,但当家人不是她。
所以,甄家管事娘子很不客气。
但是,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