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珈跄昙浼恿赦茫
  不过,他确实不看好贾环的想法。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可能成功
  顺亲王府。精美的后花园中,石山径幽,亭榭错落。盛夏之时,走在园林中,顿感到暑气尽消,浑身清凉。
  顺亲王与永昌公主在树荫小路中漫步。永昌公主一身月白色长衫,体态曼妙、婀娜。散发着娇艳的少——妇风情。永昌公主刚从皇宫探望太后出来。近来,她和顺亲王走的很近。
  顺亲王五十多岁,白而微胖,一身红袍亲王常服,背负着双手,走在树荫下,淡然的笑道:“永昌,前段时间何新泰要增收商税之事,你知道吧?你垄断着京城的南珠市场。可别当了那只鸡。”
  永昌公主掩嘴娇笑,“咯咯,王叔,那都是没影的事了吧?再说,您老人家不是在武昌府有糖生意。再怎么,也不轮不到侄女啊!”
  顺亲王笑呵呵的道:“未必。许少宰亲自下场,鼓吹翰林院办报。这事简单不了?”说着,略作神秘的道:“就我所知,真理报的实际责任人是贾环。”
  “贾环?”
  顺亲王点点头,“《翰苑文话》虽说是方望溪主办。但他在修书,哪里有时间,琐务其实都是贾环在办。而真理报,挂在《翰苑文话》下面。魏翰林是贾环会试的房师,其好友公孙亮的岳父。萧梦祯去年会试时和贾环住一个客栈。所以,你说呢?”
  顺亲王将贾环的底摸的很透。
  永昌公主微微沉吟。这是要搞事的节奏啊!
  顺亲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所以,有些事情,我望永昌你在天子面前提一提,不能让他们‘暗度陈仓’嘛!当然,我不看好真理报能在京中发行成功。江南士风开放,有猎奇心理,言辞放诞,天子脚下,可与之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永昌公主嫣然一笑,点点头。
  太后在大病一场之后,慢慢的缓过来。天子心情亦平和了很多。她和顺亲王的计划可以开始了。顺带着,提一提这件事。增收商税什么的,她很讨厌。
  …
  …
  翰林院位于大周门东侧江米巷中。五月十七日中午时分,翰林院中的翰林们陆续的出来吃午饭。
  检讨厅中,翰林编修周慎行与新晋的丙辰科翰林、庶吉士们闲聊着往外走。众人簇拥他,俨然领袖。周翰林与楚王交好,这并非什么秘密。翰林们的话题围绕着《真理报》。
  翰林院的刊物,《翰苑文话》业已经成为文坛、士林必读刊物。刊登海内文学作品,享有盛名。而真理报却又挂在《翰苑文话》之下,自是被翰苑词臣们所关注。
  其实,《翰苑文话》虽说是翰林院的刊物,但刊印、排版、发行等工作都不在翰林院,而是在正阳门外的正东坊中。这和北大医院,不在北大是一个道理。
  出了翰林院,一群走在街道中。周慎行在人群中高谈阔论,道:“近日,萧开之连续去贾府向贾子玉请教。这无可厚非。办报之法,可以说是始于贾子玉。江南大报,基本遵从。
  其法,首先,免费派发给茶楼、店铺、学校、名人等处,扩大销量、读者数量。随后,吸引商家在报纸上广告,收取银钱,维持报纸运作。如此循环。
  在在下看来,这有两个隐患。第一,报纸内容,京中士子、百姓会看吗?贾子玉在江南玩的成功的套路,在京城未必就行的通。两地的士风,风土人情,大不一样。
  第二,江南富庶,三户之内,必有人可诵诗书。在下说一句不敬的话,京师周边,识字人口,比不得江南。恐怕,难有报纸生存的根基、基础。”
  贾环如此出名。他所经手开创的报纸,自是被时人所关注。
  周慎行研究过江南近年来风行的报纸。报纸的模式,他搞的很清楚。一家报纸能否成功,发行量能否过万份,重点在内容上。江南那边的风气与京师不同的。
  譬如金陵简报,南方报业的龙头。核心的内容就是两条:花魁、名妓的各种绯闻;抨击金陵的时政,尺度很大。
  但是,这两条核心的杀手锏,在京城里行得通吗?
  新科探花,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彭鏊笑了一声,略显轻佻,道:“玉绳兄的意思是不看好真理报?”
  同为探花,贾探花名满天下,风流才子。有杜牧之,柳三变,唐伯虎之姿。名妓争相求诗,欲自荐枕席而不得。而彭探花鲜有声名。自古文人相轻!
  周慎行笑道:“然也。”
  他是南人,花魁在秦淮河上,可与才子唱和,传为佳话。但,在京城中,浪迹于花丛的才子,恐怕不被官场所喜,太轻浮何以担大任?其次,京城内的时政,都是朝廷时政,谁敢乱抨击?
  你骂了别人,别人会善罢甘休?反弹回来的压力很大的。何相都顶不住压力。
  一名椭圆脸的翰林笑着道:“真理报未必就是讲真理!恐怕满纸都是红粉绯闻而已。”说话的是新科榜眼,翰林编修,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黎宽。与彭鏊乃是同乡。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自然明白贾环的“套路”。
  众翰林哄堂大笑,肆意张扬,引得路过的其他衙门的官员纷纷侧目。
  …
  …
  楚王宁瀚号称贤王,时年20岁。他平常很少呆在东城的楚王府中,而是喜欢到建在外城东北湖湖畔的荆园中,与名士聚饮,与名妓唱和,文采风流。
  不过,自雍治十三年废太子死后,他到荆园中的次数就变得少了。太子已死,他不必装作寄情于山水。身为皇子,谁没有成为九五至尊之梦?
  他父皇当年前面同样有太子,有兄长,最后如何?克登大宝,御极十四年。威加四海,宇内独尊。
  在五月十九日夜,宁瀚难得的再一次来到荆园举办酒宴。名妓云集,教坊司中大半当红的名妓都来了。名士荟萃,翰林、庶吉士都来了七八位。
  与楚王同行的有蜀王宁恪、吴王的嫡女宁潇。楚王本来就是宴请喊杨贵妃“姨妈”的宁恪。
  酒宴是在荆园临湖的景点,三层楼高的高台:思古楼。陈子昂登幽州台,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伧然而涕下。思古楼取的就是此意。
  歌舞,丝竹,美人,佳酿。酒宴如同盛会。档次不凡,逼格很高。酒至酣处,楚王出了思古楼华美的大厅,来到厅外,栏杆处,明月高悬。夜风徐徐。
  楚王问着身边的蜀王宁恪,带着醉态,和熙的笑道:“怎么?宁澄那小子又出不来?这可是第三回 了?这么不给我面子啊!他那位贾先生最近不是忙着办报纸吗?还有时间管他?”
  宁恪一身水蓝长衫,身姿修长,气质风流倜傥,微微苦笑着解释道:“八哥,那位贾先生厉害着。三天一考,五天一大考。即便授课时间减少,但澄哥儿丝毫不敢懈怠。宁潇是怕八哥见怪,这不,她今晚过来了。”
  宁恪说着,举起酒杯,对大厅斜对着位置上女扮男装的宁潇示意,脸上不自觉的浮起清风般柔和的笑容。
  楚王哈哈一笑,拍拍宁恪的肩膀,“九弟,你就糊弄我吧!佳人如玉啊!”
  站在楚王的角度,亦可以看到大厅中不远处的宁潇。她一身士子白衫,女伴男装。面如美玉眼似清泉,如同雕刻般的琼鼻腻脂白玉一般,明眸皓齿的美人。有一种很妖冶的俊美。若真是男儿,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姑娘!
  宁恪讪笑。
  楚王理解的一笑,潇洒的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九弟,做哥哥的要提醒一句啊…嗨,我就不说了。你知道的。”吴王虽然是皇室远支。但和他们这一支还在五服之内。宁恪和宁潇,这可是禁忌之情!
  想到这儿,楚王内心深处忽而有些莫名的躁动。他若为天子…。宁潇确实是惊艳难言的美人。再大几岁,必定是倾城倾国之色。
  宁恪苦笑,嘴里否认道:“八哥,你想多了。”
  楚王竖起右手,制止宁恪的话,笑着转移话题,显得很有风度,道:“你上次帮宁澄对付贾探花,他后来找你麻烦没有?”
  宁恪有点迷茫,“没有。”
  楚王略带点幸灾乐祸的笑说道:“九弟,那你可要当心了。这可不是某探花的做派。他可是出了名的有仇必报。你总不会至于觉得他怕你姨娘(杨贵妃)吧?”
  宁恪笑一笑,没放在心上。难道不怕么?
  楚王再道:“哦,你有空的时候帮我带句话给他,若是报纸办的不顺当,我愿意帮忙。”
  贾环办报的事,虽然官面程序上有诸多掩护。但吴王府自是知道的清楚。贾环这段时间没有去教授吴王世子宁澄和燕王。宁恪对此是知道的。但是,以他和潇妹的判断,贾环轻车熟路,办报纸不是难事。估计过两个月忙完,又会回到吴王府。
  宁恪顿时惊讶的道:“八哥,你不看好贾环?”
  楚王点点头,嘴角溢出微笑,“当然!”他早就派周慎行和贾环接触过。但是,贾环根本不理会他。但是,没想到吧,他可以蜀王这边突破。
  报纸的事,他手下的智囊、谋士们都分析过。成功的概率很小。京城里的分寸很难拿捏。谁上了报纸,传得满城风雨,都会恨贾环。他不怕给贾府招黑?
  江南的报纸早就传到京城中,京中巨贾不是没有动过念头。这几年至少死了十几家。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京城风气保守。报纸没有销量。(缺乏市民阶层)
  …
  …
  深夜,正阳门外,正东坊的报社中,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碌的印刷着新出炉的报纸。
  贾环今晚通宵在这里盯着。心腹张四水、柳逸尘、刘国山、黄把总在贾环身边。
  庭院里,月色如洗。
  贾环站在编辑室门外的走廊前,捧着茶杯,看着工人们进出,忙碌。
  这些天,京中的消息流水般的汇聚过。柳逸尘知道很多人不看好《真理报》的发行。他其实心里也没底,但还是支持贾环,道:“贾兄,你不要太担心。他们懂几个问题?”
  贾环笑了笑。
  是啊,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败局、死局呢?毕竟,失败的理由有千千万万!
  我会告诉你们答案。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炮而红(上)
  雄鸡破晓。
  真理报报社中,使用木字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报纸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两名雇来的工人一组,将一捆捆的报纸抬上等在报社门口的马车、驴车,或者人力板车。然后,在拂晓时,向京城各处派发。号角已然吹响。
  局面,在这夏日清晨清爽的晨风改变,酝酿着,然后,猛然的爆发开!
  …
  …
  贾环在吴王府中的授课时间是上午九点。吴王世子宁澄一般而言,清晨六七点就会起床,刷牙吃早餐,锻炼晨读温习功课。真理报是在八点左右送抵吴王府。
  宁澄在他自己院落的小厅里吃着香甜的大米粥时,翻阅着送来的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中规中矩的版面,题头。与南方的报纸并无不同。创刊号,开宗明义,何为真理报?
  宁澄撇撇嘴,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可能喜欢看社论。心中对贾先生的期待骤然降了大半:不过如此!
  要知道,宁澄此时心中对贾环的态度。他怕贾环是怕的要死。大魔王级别的狠角色,谁不怕?但是,他心里同样的期望,他的老师越厉害越好。这样,他对贾环认输、服软不是显得很正常,有面子吗?
  就在宁澄觉得很沮丧、气馁的时候,他看到了下一个版面上的内容。然后,嘴里的粥一口喷出,捧腹大笑,“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在一旁服侍的两个侍女,忙收拾着残局,莫名其妙。不知道家里的这个小爷乐什么。
  宁澄笑了好一阵子,揉着肚子,抬腿就出去找姐姐宁潇:九哥出名了!
  真理报第三版,大幅报道了一个皇城中的明星人物:蜀王宁恪。他和教坊司某花魁不得不说的风流韵事。郊外相识,在教坊司中与汉王、魏王的两个世子争抢,抱得美人归。
  一系列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宁澄作为亲历者,知道真理报大致没有瞎说。基本都是真的。雍治十三年夏,九哥在教坊司争花魁,最后是拿他的名义出头。
  普通的百姓是不知道皇子谁得宠,谁不得宠的。皇子的私生活,可以满足一大批人的猎奇、偷窥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辫子朝的多尔衮和他嫂子孝庄太后。再比如:戴安娜王妃偷——情。
  这种事,登在报纸上,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当然,蜀王身份、地位比上述几位要差点,舆论效果量级要低一些。但足够了。宁澄搞不清楚贾环的套路:贾环是把绯闻明星的主角,从江南名妓,换成了皇子。还套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模板。
  但,宁澄可以判断的出来,他九哥要火!大火!
  宁潇上午时分在吴王府内宅中处理王府的内务。花厅中,幽雅、安静。高挑的侍女旁立。管事娘子正在向她回事情。宁澄兴冲冲的拿着报纸进来,“姐,你快看。九哥要出名了。贾先生把他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登在报纸上了。”
  宁潇眉头微微一蹙,接过报纸一看,凤眼顿时就瞪起来,“嚯”的站起来,怒道:“贾环怎么能干这种事?他人呢?我去找他!”说着,就往外走。
  宁澄判断的出来的事,宁潇同样能判断的出来。她已经可以预见,九哥的狼狈!
  周朝的社会环境对男子再怎么宽容,这种事登报,还是很坏形象的!试问,谁敢嫁女儿给这样的人?谁敢用这样轻浮的人?所以,宁潇很是恼火。她很快就联想到这是贾环在“报复”宁恪。
  “姐,姐,他还没来呢。”宁澄忙快步跟上自己姐姐,道:“哈哈,我是真没想到他会拿九哥开涮。”他姐担心九哥在京城里出糗。他可不担心。他和九哥是“损友”嘛。
  宁潇恨恨的瞪弟弟一眼,让宁澄乖乖的闭嘴,怒气冲冲的往书房走去。
  …
  …
  吴王府中宁澄笑喷的一幕,很快就发生在京城各处。蜀王宁恪的风流韵事,喜闻乐见啊!
  如果可以统计收视率这种类似的数据,就会发现,真理报的阅读数量正在不断的攀升。
  京城外城中,这里的识字率比较低一些。居住在内城中的人,非富即贵。真理报发行渠道,对口的不外乎茶馆、酒楼、学校、会馆、行社等处。大批提前准备的读报人正在给民众读报。
  贾环提前从闻道书院要来的人手。以闻道书院的实力,最差的学生都足以认识报纸上的字句。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细节,贾环自是一一都安排好。
  消息的扩散,同时就是意味着真理报影响力的增加。报纸,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只论销售量的!当然,这种影响力,并不是那么的稳固。市场还需要培育。
  内城中,消息如同旋风一般的传开。有些新闻,传的确实比一般的新闻快!
  军机处中,何、刘、韩三位大学士正聚在文渊阁中一起会商处理朝政。中书舍人将新发行的真理报拿进来。
  何朔很信任贾环的能力,没有过问真理报的稿子。所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报纸的内容。当然,有事情,提前通过气的。
  何朔手指着首页中御史宇文锐、朱鸿飞的文章。两位御史分别上书,抨击京中权贵不法横行,要求朝廷立法度严惩。笑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同一份报纸,不同的人,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贾环要真理报开门红,并不会只准备了一个“大杀器”。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都是权力场中的巅峰人物,对于御史们在报纸上开喷,立即就联想到许多。
  韩润斟酌了一下,直言不讳的道:“若是此报在京中销量过万,则朝廷需要重视。日后,公论恐怕不在言官,而在报纸上。”
  庙堂之争,首先都是从舆论之争开始。君不见,主席曾经说中——宣―部是阎王殿。所以,如果舆论权力如果从言官转移到报纸,那么,各方就要争夺在报纸的控制权、话语权。
  何朔笑一笑,道:“真理报挂在翰林院名下,自是朝廷的报纸!两位,以我看,朝廷各衙门每日都要取几份传阅。真理报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两位,其有意乎?”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骇然。何朔这手段!
  如果,真理报是朝廷所有的衙门都要订阅的。那么邸报是不是可以废了?如果,只有何朔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有没有说话的地儿?
  幸好,何高远似乎不打算独吞这份权力!
  刘飞白、韩润拱手笑道:“何相相邀,我们自不会推辞。”
  何朔捻须一笑。
  所谓,第一份官办报纸,什么叫做官办?真理报需要担心销量的问题吗?所以的官办报纸都是指定阅读的啊!更何况,还有权术上的考虑。
  三位大学士达成共识,行政命令之下,谁敢不从?


第五百七十八章 真理报(下)
  大周门东侧江米巷吏部衙门,在五月下旬盛夏时节,人来人往。吏部尚书宋溥的公房则是极为安静。
  宋天官一身绯袍,站在公案前沉吟。书案上放着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真理报》。而往日闻起来的字墨清香,让天官老大人略感烦躁。
  作为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宋天官在看完第二版新任的大理寺卿梁锡署名的文章,就判断出真理报的局势:站稳脚跟。
  原大理寺卿赵鸿云是前大学士谢旋的心腹,已经去职返乡。新任的梁廷尉是何大学士圈中的人。与贾环颇有私交。
  梁廷尉在文章点评了最近邸报上的内容:河北提刑按察使司报上的一桩灭门惨案,以司法的角度,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时政点评。只不过江南的报纸是有国子监监生,生员,读书人来点评,京城则是有庙堂诸公来评论。高下立判。
  而且,江南的报纸,多采用白话文,迎合市井小民。而真理报则是采用书面行文的方式,更贴合官场、士林的阅读习惯。
  官报,到底是官报。
  这又是贾环所设计的一个“亮点”。
  宋天官收起神思,摇摇头。贾环此子,很有点门道啊!真理报一炮而红。
  …
  …
  距离吏部不远的翰林院中讲读厅内的一间公房中,窗外松竹轻摇。一名形容清廋的灰袍老者在书案后仰头大笑,意态欢畅。
  拿着报纸来汇报工作的魏翰林难得的脸上也浮出几抹笑容。他是真理报挂名的总编。
  方宗师笑容满面的道:“宗贯,子玉办事,还是很有一套嘛!江南报纸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又别出心裁。真理报这下可算是一下子就打开局面。谁说不行?”
  方望身为礼部尚书,天天在翰林院中修书,翰林院里面的一些风向还是知道的。江南风俗和京城完全不同。在江南行之有效的经验,在京城未必行。翰林院中,对真理报,有一些闲言碎语。
  魏翰林也笑起来。是啊,谁说不行?现在情况如何?不能以经验套经验。老瓶装新酒,未必就不和京师的“口味”。“方大人,无功不受禄。我和萧开之名义上负责办报,实际都是子玉在主事。这份功劳,我会上书给朝廷说明。”
  真理报,是朝廷的报纸。办的好,办出彩,自是要奖励。
  方望笑一笑,伸手虚点着魏翰林,道:“宗贯,你这个人啊…。这点小功劳又算得了什么?何新泰心里有数。再说,子玉要这个功劳不是好事。”
  当今天子不喜欢贾环,为这点小功劳冒头,不值得。他是认为贾环在雍治朝蛰伏比较合适。当然,在机会合适时,还是要往上冲一冲。真理报,这个机会就很合适。
  功劳记在何大学士心中,真理报编辑的权力在手。以真理报的势头,作为官方报纸,这份权力可是实权!至少是一个编外御史。他心里为弟子感到高兴。
  大丈夫,岂能一日手中无权?
  魏翰林想一想,点点头。
  …
  …
  真理报开门红,在一天之内,迅速的成为京城舆论的宠儿。
  无论是蜀王和名妓的“故事”,还是御史弹劾权贵不法(疑似何大学士报复前段时间权贵反对增加商税),或者是大理寺寺卿梁锡的时评,抑或是区别于江南报纸白话文风格的正规行文,都吸引着京中人们关注的目光。
  官衙、府邸、会馆、商铺,大街小巷中都在谈论着报纸上的内容。这令之前不大看好真理报发行的人大跌眼镜,心中很有点郁闷。而下午时,自军机处传出来的一则消息,更是是将这种情绪推到顶点。由郁闷变得抑郁,继而心情很糟糕。
  何、刘、韩三位大学士一致认为,应该让朝廷内外所有官府衙门,订阅真理报。
  想一想,全天下的官府衙门有多少?有多少主官?真理报还愁销量吗?可以说,这将文一举奠定了真理报在朝廷、民间舆论的地位。
  傍晚时分,红彤彤的夕阳霞光落在翰林院检讨厅中。清贵的翰苑词臣们纷纷起身,散衙。
  周慎行脸上看不出心里是何种情绪,步行着出门。他身边已经不复“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