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贾环回京,看到的是一个“贾皇子死的悄无声息”的局面。
第三,贾环将贾皇子的夭折,归于天命,福缘浅薄。
当此之时,天命之说,深入人心。古代的幼儿夭折率非常高。富贵人家的子女,都要取个贱名好养活。比如:贾宝玉。
贾元春若是晋位皇后,说一句祖坟冒青烟,并不为过。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而贾环认为:正是因为这份荣耀太过,导致贾皇子无法承受:母贵子荣,所以,四个月大即夭折。
…
贾环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公然在朝堂上大搞“封建迷信”,这我们是要批判的!
但,放在大周朝的环境下,他的想法,很有说服力。贾环臭骂南安郡王一顿,当众绝交,相当于总结贾皇子事件的看法。
这在天子心中必然是加分!要知道,贾环的罪名,就是对天子不满。贾皇子这事,恐怕是最大的一根刺吧!
贾环在“演戏”,武英殿上的群臣,基本都看得出来。他那种突然见到南安郡王的反应太假!还是,那句话,戏法人人都会变,但是结果却不同。
什么叫“天皇巨星”?看看贾环,这就是!一出场,就抢走满朝大臣的关注。掌握着主动。攻守之势,异也!
此时,武英殿中已经是一片喧哗之声!
当大部分的人,认为贾环会老老实实回答“银贵谷贱”的问题时,贾环却转而骂南安郡王。他的选择令人惊愕!奇峰突出!而贾环骂人骂的凶,并且,说了一番信息量很大的话。
这都是话题,谁还忍的住不开口?
几名官场上的老前辈,指点后进,道:“贾子玉出场不凡。不愧是去年武英殿上的明星人物。他并没有在天子面前自辩,而是借痛骂南安郡王来向天子陈情。包含着: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假道伐虢、偷梁换柱。令人赞叹!果然是才情高绝的人物。”
部院方阵里,另一五十多岁的老大人道:“本官却是更关心:名满天下的贾探花这几句骂人的话,会不会日后流传开。”
周围的几名官员,会心的一笑。那某郡王这辈子的名声就臭了:肮脏的畜生!
…
…
雍治天子高居在御座上,他都有点走神。他一直以来的看法,都是以为贾府鼓动南安郡王上书。现在看来,还真未必是。
看着额头已经在武英殿地上金砖上磕出血的贾环,北静王轻轻的叹口气,出列,奏道:“陛下,贾环所言,属实。”
雍治天子还没说话。
“竖子!”南安郡王,死死的盯着跪在上的贾环,咬牙切齿,咯嘣咯嘣的响!他已经气的七窍生烟。贾环相当于是指着他的鼻子骂:南安郡王,劳资操你祖宗十八代!你爹妈怎么射出你这么个玩意来?
这南安郡王如何能忍?他母亲南安太妃还在世。国朝以孝治天下。辱及父母,这是死仇!
朱鸿飞看到已经起的脸色发白的南安郡王,心中涌起一阵快意。报应!
南安郡王勾结晋王、刘公公,故意陷害贾贵妃、贾皇子。引起天子对贾贵妃、贾皇子的恶感。用心险恶。骂几句,难道不应该?该死的老东西!
魏翰林古板的脸上,嘿嘿一笑。心中痛快至极。子玉,骂的好。
费状元则是一脸的古怪。谁想到的才名满天下的贾环,华章无数的才子,会如此粗俗?大约史书日后,都要将这一段隐去吧。
何朔则是多少有点哭笑不得。朝堂上的怪事多了去。贾环这不算出格。打架的都有。明英宗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都在殿上被群臣围殴至死。
不过,心里还是赞同。只有比政治流氓更流氓,更阴险,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是懒得搞这些东西,只想做点事而已。
…
…
河南道掌道宇文锐从御史方阵中闪出来,抢先奏道:“陛下,贾环君前失仪,理当问罪。当杖四十。罚银代之。”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统称三法司。都察院御史,是执法体系中的一员。宇文御史自然拥有司法裁量权,判贾环的罪。
北静王出来奏事,武英殿中就稍微安静了点。但,宇文御史这话一出,又是一阵小小的喧哗。
无耻啊!
第六百五十六章 死斗(五)无耻、摩擦
宇文锐的话里有门道。罚的太轻!贾环以士绅的身份,骂一个超品的郡王,而是还在御前,这罪大了去!真打四十板子都是轻的。判个劳役、发配都是寻常事。
宇文锐和贾府交好。这样公然的利用职权袒护贾环。难道不无耻么?
南安郡王铁青着脸,走出来。将郡王帽子摘下来,语气激烈的奏道:“臣与贾环势不两立。臣愿以王爵归还朝廷,恳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请斩贾环。”
“嚯!”
死斗啊!乾坤一掷。武英殿中的又响起一阵惊呼声。南安郡王的决心,让众人感到惊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魏其候笑吟吟的对身边的成国公道:“四王八公,内讧啊。不过,南安郡王挨骂挨的不冤。在贾府背后捅刀子啊。”
成国公六十多岁,为人老成,笑一笑。确实。南安郡王故意利用和贾府的交情、标签坑贾府,这事办的不地道。
雍治天子神情微动。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从进殿以来,从没有开口说话的礼部尚书方望突然睁开眼睛,厉声训斥道:“南安郡王,你一言不合,就要挟君上,这是何道理?退下去。贾环如何,自有国法处置!哪里轮的到你一个武夫插嘴?”
是的,有机会成为军机处大学士的是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曾缙。但也不能否认只是在翰林院修书的方宗师的地位。他是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文坛盟主,方宗师是清流中的旗帜人物!而清流训斥、鄙视勋贵,那真和骂猪狗没什么区别。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心理优势,且士林认可!
国朝文武并立,但清流、浊流之分还是有的。换个清流,如此“训斥”南安郡王这样的实权勋贵他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排名第四的军头肯定死的很难看。
但,方宗师是礼部尚书,他公然公开对南安郡王搞人身歧视,南安郡王真拿他没办法。
我日!
这大概是方宗师开口之后,大部分朝臣想说的话。贾环骂南安郡王,方宗师却说南安郡王在处置贾环这事上没有发言权。公然的袒护贾环!霸道啊。
但,这非常的正常。
要知道,方宗师是贾环的乡试座师。贾环是方宗师的得意门生!这份关系,更是延续到文坛上。曾经有人预言,若贾环五十年后登临绝顶,则必然会为国朝文坛盟主。成为前明李东阳那样一呼百应的大佬。
所以,今天的议事,决定着贾环的命运。埋头修书的方宗师出现在武英殿上,很正常。开口帮忙,很正常。
南安郡王气的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他官帽子都摘了,跪在地上。怎么扭头和方宗师吵架?
“摩擦”的意思,就是把你的脸,按在地上,从一点沿直线推到另一点,往返数次。对南安郡王来说,准确的说是三次。贾环骂,是第一次;宇文锐袒护是第二次;方宗师的霸道是第三次。
但,徒呼奈何?
此时,南安郡王脸都被打肿了,才发现,看似强盛的晋王党,在朝堂之中,势力远没有他相像的那么强大。心中的孤单、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
…
这时,工部尚书白璋淡淡的道:“既然交有司论罪,但罚银太轻了。可判西域军前效力三年。”贾环“自辩”,他当然看的出来,但他不想贾环脱罪。抓住贾环的痛脚不放,穷追猛打。
白尚书够狠!
户部尚书卫弘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的道:“白仲玉何必这么着急?就算要问罪,也得等贾环在御前奏对完成。银贵谷贱,乃是执政难题,若是能解决,将名留青史。”
“嗨…”武英殿中顿时又响起一阵嗡嗡的声音。
够无耻啊!
卫尚书的这个提议,门道一样很多。试想,在天子看来,骂南安郡王算多的大罪?又不是骂天子。而若是贾环能解决问题,刷新天子的感官,那什么罪都不是罪了。
白璋看了卫弘一眼,没再纠缠。
唇枪舌剑,争锋相对。
卫尚书技高一筹。
此时,份量极重的宋天官一言不发。相比于白尚书执着的要“干掉”贾环,他更看重消灭何系之后的蛋糕划分。消灭一个派系,并非要干掉派系中所有的官员。搞成东林点将录那样,有什么意思?
而今天在武英殿中担任纠察御史的王御史都差点想哭的冲动。今天庙堂诸公太不矜持了。一会惊叹,一会交头接耳,一会议论纷纷。他这个纠察御史,根本弹压不过来。
不知道,今日结束以后,王御史会不会对贾环进武英殿有心理阴影!贾环是一个暴风眼。
…
…
卫弘和白璋两人“吵完”。武英殿中安静下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堂上的老大人们,和市井百姓差不多,只是争吵的东西更高级。
雍治天子看看地上跪着的贾环,道:“你起来吧。”
他不喜欢贾环搞事情。进来就痛骂南安郡王。但,作为一个父亲,形势上,他不可能贾环。说到底,贾环是因为贾贵妃皇子而恼怒。
又道:“南安,你且先起来。”
南安郡王用郡王爵位要换贾环一条命,决心很大,姿态很足,但现在天子开口,他自然不能硬顶。忙站起来,看了一眼,还站在殿中的贾环一眼。杀气腾腾。
贾环心中哂笑一声。南安郡王大约以为,今天的死斗,是对他去的。但是,你够资格吗?
真的,你想太多了!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贾环站起身,额头上的血迹,极其的显眼、刺目。从御座往殿门口看去,太监、锦衣卫、通政司读本官、监察御史、何大学士、翰林方阵,靠前的勋贵,很多人都看到贾环额上的血。
显然,这是贾环刚才向天子陈情时,用力磕的。不管天子怎么看,至少,这个姿态,演戏,是做足了。对自己狠的人,才是真狠人啊!
有些明眼人,虚眼看向武英殿殿门口外,看不到人影,但知道人在,徘徊的刘公公。贾环在半年前就要找他的麻烦,可以预见,未来,两人还要斗下去。
…
…
雍治天子“调解”贾环和南安郡王的矛盾,先放在一边。用意是很明显的。贾环要是解决不了“银贵谷贱”的问题,那等待他的恐怕不是好结果。
雍治天子询问道:“贾环,卫卿说你有办法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并推行银币。可试言之。”
第六百五十七章 死斗(六)武英殿激辩
“草民遵旨。”贾环躬身对雍治天子行一礼,没有任何迟疑的大声答道。
这份胸有成竹的姿态,在武英殿群臣,七八十人看来,是题中应有之意!否则,卫尚书敢不要脸的吹捧、抬高贾环?
贾环朗声道:“物以稀为贵。银贵而谷贱的局面,若不涉及具体因素,则表明市场上流通的银钱较少。因而,解决办法,当请朝廷大量铸造银币,用于流通。”
前文有过介绍,自明以来,海外白银大量输入。国朝社会,已经是银本位。所以,贾环要统一货币的度量衡,只能且必须选择铸造银币。这是尊重客观规律。
距离御座不远的翰林方阵中,费状元沉吟着,不解的问道,“如此便可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
贾环微微一笑,自信的道:“这只是我整个方案中的第一步!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缓解银贵的问题。”
说的直白点,就是印钞,钱不值钱。大量的制作银币用于流通,供给市场,则可以制造出一种类似于温和通胀的经济学现象。提升粮价。从而保护农民。
武英殿中,不少大臣都点头,有些心得体会。历年来海外白银输入,雍治7年时,五钱银子一石米,如今已经八钱银子一石米。
魏翰林开口,给贾环捧场,问道:“方才工部杨侍郎言道,铸造工序不是难题,难在如何是钱币流通天下。这个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贾环转过身,背对着天子,看向外朝方阵中的魏翰林,拱手一礼,道:“银币铸造、定价、流通,当定钱法,明文昭告天下。同时,朝廷要率先使用,垂范。比如:规定税收,只收银币。朝廷各项开支、用度,都以银币支付;还可以规定,各地票号、钱庄,必须兑付银币。如此,五到十年,并可流通全国。”
甚至,可以成立中央银行,统筹所有的“金融机构”,来做件事情。
但是,这个方案,贾环并没有说出来。涉及到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楚的。武英殿中的大臣和皇帝们都拿他当幕僚,问问题。但他今天进武英殿里来,可不是为了当高参!
他要改变他被囚禁在天牢的局面,他要稳住贾府的基本盘,他要给贾皇子复仇!而不是,纠结于技术问题。
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
…
贾环答的调理清晰,给出解决办法。御座上的雍治天子都禁不住微微点头。
工部尚书白璋微微皱眉。
山西道掌道御史戴琮出列,冷笑着质问道:“贾环,你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重点。百姓年年欠债,家中如何有银币缴纳给官府?”
所以说,魏翰林是自己人。他是给贾环捧场。而戴御史直接就是找茬,偷换概念。农民收入少,如何增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吧?如何解决?历来都是薄赋轻徭,休养民力。
贾环一点停顿都没有,直接道:“很简单。朝廷应当根据各府县具体情况,统一制定最低的粮食收购价格,由户部执行。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朝廷应当是以银元向百姓收购,这样就可以保证,百姓手中能有银元缴税。”
贾环毫不犹豫的祭出大招:后世通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利用国家行政、财力,进行宏观调控,保护自耕农,小地主的利益。
粮食,在如何时代,都是战略物资。想想多少起义,乱子,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没有饭吃,而发生的?太多,太多。
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粮食储备。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比如:太仓,常平仓,广济仓,惠民仓。并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官仓管理,负责粮食的征收、出纳和籴入粜出等事务。
收储粮食的制度,一直有,但是,在夏收、秋收时,制定一个最低粮食收购价的制度,一直没有!
贾环话音落地,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轻的吸气声!朝臣们各自动容。反应快的,自然体会到贾环这个方法的力度。反应慢的,则是在想,贾环因为这句话,要得罪多少豪门大族?
这是教唆朝廷虎口里夺食啊!粮食,向来是豪门大族盘剥小民的利器。灾年,都是大发横财的时候啊!购买土地,购买小民的儿女。
一名侍郎满脸怒容的训斥道:“黄口小儿,一派胡言!户部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天下这么多州府,只怕国家的家底都要陪进去!你出的什么烂主意?”
兵部左侍郎鲁侍郎道:“马侍郎言之有理。年复一年,国家如何经的起这样的消耗?”
南安郡王跳出来道:“陛下,贾环欺名盗世,名不副实。亏的卫尚书还要大加吹捧。浪费时间。臣请陛下诛杀此子,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接着,又有数名大臣出列,数落贾环,“虚言邀名,还不滚出去?”
…
…
武英殿外,刘公公就在华丽的走廊中。守候在门外的锦衣卫校尉,并不赶他。
刘公公在宫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排行第四的大太监。仅次天子身边的太监总管许彦,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刘公公听着武英殿中的动静,详细的听不太清楚,但可以听得到殿中尽是斥责贾环的声音。嘴角,禁不住浮起一抹笑意。贾环,少年得志,还是躁了点!
武英殿中,口水官方阵中,朱鸿飞禁不住焦虑。他个头不高,黑黑的。满脸焦急。怎么会搞成这样?贾环难道事先没想清楚吗?朝廷财政支付粮食收购,以国朝地域之大,能支撑多久?
魏翰林的性子要沉稳些,但已经忍不住皱眉。局面对贾环很不利。搞什么鬼?
北静王,低垂眼睑,心里轻轻的叹口气。庙堂之上都是老狐狸。一个不慎,很容易被抓住痛脚。贾环这是不是给戴琮挑衅,导致出了差错?
连续几名大臣攻击贾环,仿佛掀起一个小高潮,意见占据上风。眼看着就要将贾环的方案给否掉。连御座山的雍治天子都忍不住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毕竟,若能解决“银贵谷贱”的执政难题,必将将名留青史。”
但,户部尚书卫弘不急不躁,面带微笑。
…
…
在工部尚书白璋“一锤定音”后:“陛下,臣以为贾环之法不足取。通篇以虚言鼓动,而无实用。解决一个问题,又带出更多的问题。臣请陛下斥退此人。”
一连串的攻击,贾环都找不到机会反击,这时,趁着短暂的安静,义正言辞的质问道:“诸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吗?要知道,执政为民!”
“嚯!”武英殿中一片哗然。贾环今天的画风很耿直啊!骂完南安郡王,群嘲庙堂诸公。所谓执政,当然是指六部九卿,并大学士这样的重臣。
“刷”,“刷”,许多道目光落在贾环身上。像刀子一样扎在贾环的身上,给予他压力。
但贾环并不理会,转身面向天子,作揖一礼,道:“草民有一法,可解决收购粮食导致国库空虚的问题。何相推行的新政,列:东珠、南珠、北珠、象牙、香料、翡翠、宝石等二十几种商品征税。规定十税一。
恳请陛下在此基础上增加:茶、酒、矾、生丝、绸缎、棉布、瓷器、铜铁器、糖等商品。弥补亏损。如此,则银贵谷贱之问题可完善解决。”
何大学士推行商税,因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好,退了一步。他所规定重税的商品,都是奢侈品,而且大部分都是海外进口的货物。比如:香料、翡翠,已经各种奇珍异宝。
但即便这样,还是引得权贵阶层不满。
而贾环现在所提的要求更进一步,涉及的商品,不仅仅是市舶司的进出口贸易商品,还包括在国内流通的商品,比如:瓷器、茶叶、糖、铁器等。以宋朝的经验来看,增收商税,的确可以弥补粮食差价造成的亏空。
然而,贾环这个提议,却是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瞬间,武英殿的气氛就变得沸腾起来,如同爆发的火山一般,激流汹涌。
“不可!”
“胡说八道。”
“贾环,胡言乱语,祸乱国家,其罪当斩。”
“毫无见识。增收商税,最终不得转嫁到百姓身上。贾环此人,没有经历府县,骤然高居正五品官位,所论完全是空中楼阁。臣窃以为不取!”
一个个的大臣出声。义愤填膺。原因,自然是贾环触碰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满朝诸公,谁是两袖清风?谁家里没有人做生意?特别是涉及到利润极大的海贸:丝绸、瓷器、茶叶等。
贾环在瞬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害人精、妖怪。一个个的大臣走出来,向雍治天子陈情,要求杀贾环,以谢天下士民。风高浪急!在这样的巨浪、洪流之中,朱鸿飞,宇文锐,魏翰林,费状元,北静王等人为贾环辩护的声音,完全被淹没!
最后,吏部尚书宋溥走出来,他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一锤定音。此刻,何朔已经丧失全部,武英殿中的大臣,以宋天官地位最高。
宋溥神情坚定,吐词斩钉截铁,“陛下,岂有因一法之利而致天下大乱?贾环大言不惭,虚媚君上。臣请陛下斩此子,以警后来者。”
雍治天子看了贾环一眼。他心中的天枰已经偏向宋溥。这一刀下去,一了百了。他看贾环有点烦。
这时,贾环突然上前两步,跪下,大声疾呼,道:“陛下,晋王有党!”
接着,语速飞快的举报道:“晋王府专卖蜀茶。天下皆知。如今,满朝大臣皆为其辩护。言不可加税。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与晋王勾结,蒙蔽圣明。膳食房太监刘公公与晋王过从甚密,京中人称为晋王的谋主。
顺亲王、南安郡王为其羽翼,白尚书、宋尚书为其爪牙。大臣为走狗。草民冒死奏闻陛下。请陛下明察。”
瞬间,武英殿中,鸦雀无声。仿佛刚才群情汹涌,只是虚幻一般。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包括刚才跳的比较欢的戴琮,南安郡王、白璋等人。
真真正正的,死一般的安静!贾环说的四个字,太重:晋王有党!
第六百五十八章 死斗(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主席曾经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当武英殿中以宋天官、白尚书、南安郡王为首的大臣们猛烈的抨击贾环的商税政策时,贾环却根本就不和群臣辩论,而是向天子举报:晋王有党值得您收藏 。lwxs520。
这个切入点,非常的精妙。
满殿安静!
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武英殿中,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大臣们此时突然变得如此的安静!
首先,贾环扣了一顶大帽子下来。
满殿总共只有七八十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