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若兰和陈也俊两人出来,两家的小厮早就候着,忙过来,服侍各家的少爷。
  陈家在京中颇有些产业:灯市口的同福酒楼就是他们家的。卫家,要纯粹得多。卫若兰另有一个叔叔,兄弟,在军中效力。当然,地位并不太高。卫家的权势和史家类似。
  自是有一些家仆、小厮。
  两人要到冯紫英家中吃酒。冯紫英近日买了一房美妾,容颜靓丽,据说出自没落的原顺亲王府。
  穿戴了雨具,走在长安左街上,看着傍晚淅淅沥沥的小雨。卫若兰笑着道:“我看陈兄近日满腹心事,这是怎么了?”
  陈也俊叹道:“一言难尽啊!卫兄,近日朝廷要向下放铸币权,苏州豪族、巨商高之令携银资上京,前几日就已经抵达京中,四处活动。”
  卫若兰道:“就是你年前时,去苏州游历,得罪的那个巨商?”
  陈也俊脸上露出一抹追忆的神色,点点头,长叹一口气,“卫兄,仇人就在眼前,我却不能快意恩仇。何其的可悲。
  唉,贾兄弟带着娇妻美妾去东庄镇上踏青,逍遥快活。他若在京中,我还可以问他。”贾环在朋友圈中,以才略、诗词著称。
  他和在贾府中修行的妙玉,原是旧识。她是官宦之后,父母早亡,17岁时,被高之令逼的从苏州远来京师。
  外面传说的:她师父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让她在京静居,等待结果。其实,不过是托词。真正的原因在高之令。
  卫若兰就笑,道:“这有什么难?东庄镇距离京城不过40里。你骑马而去,半个时辰就能到。冯兄弟那里,我给你遮掩。以他的性情,必定不会怪你。”
  陈也俊想一想,咬牙道:“也好。劳烦卫兄了。”叫过小厮,骑马出城。
  …
  …
  傍晚的小雨不断。于陈也俊心中是倍添忧愁,于荆园处,则是湖光山色,园林美景。
  荆园殿阁十几处。时常爆满。三月初五晚,正院的大厅中,觥筹交错,歌舞助兴,美姬劝酒。
  苏松是江南有数的繁华之地。比如,卫大学士就出自松江府华亭县。而苏州府,苏州城,更是当今的时尚之都。苏样、昆曲,在天下流传。陈也俊所“惦记”的高之令,便是苏州商帮、太湖地区的商业领袖。
  楚王今天便是在正厅中设宴招待高之令。
  这场酒,“酝酿”了有几天。一个商人,即便拿着东林党党魁柳安宜的书信,见到韩秀才。但想要见皇子,而且有望登上大宝的皇子。对于楚王来说,还是需要一些矜持。
  在韩秀才的主持下,高之令贡献了二十万两白银,才有今日的酒会、见面。
  今晚的陪客有韩谨、哼哈二将(罗、童),翰林侍讲周慎行,翰林编修黎宽、彭鏊。晋商百川通的东家殷无忌。皇商刘家的家主刘子宁。京中名士,胡梦阳,以诗名闻于世。
  高之令时年四十二岁,五短身材,脸颊上有一道胎印,看起来容貌很“清奇”。他正揉着身边陪酒美人胸前高耸的雪峰,手法老道。看起来,粗犷、放浪,给人一种极其好色的印象。
  楚王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土鳖。随即,心中想起韩谨的话:殿下不要被他的外表、行事做派所迷惑。高之令能有身家百万,人称高百万,手段、智商,都有过人之处。
  楚王举杯,朗声笑道:“今日高员外到荆园,本王心中喜乐。诸位满饮此杯。”
  酒宴在歌舞声中,走向高潮。
  夜雨阵阵。遮掩着京城中各种潜藏的阴谋、交换。


第六百八十五章 银币(一)
  三月初六,天晴。棋盘街,云宾楼。五间开的酒楼门口被户部调来的一队军士把守着。
  凡是没有拿到的请柬的人都不许入内。京中大小二十多家的报社的编辑以及金融业(票号、钱庄、当铺等)相关的从业者都等在云宾楼外。
  资本雄厚的报社,其编辑便在对面的“成丰茶馆”中围坐着喝茶,交换、等待消息。小报社的编辑只能在日头下枯等。都想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个震动朝堂、京师、天下的消息。
  其实,自报纸大兴以来,京城中中低档次的茶馆,反而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真真假假的消息,每天刊登在各种报纸上。但由于审查制度的存在,报纸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传播信息。至于媒体监督,这种职责,暂时还没有演变出来。谁敢妄议朝政,等着被封。此时的真理报主编可是强项的魏翰林。
  说一句很俗套的话:银币的铸造和发行,让天下士民,感受一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大势。所谓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自明中期以来,两百多年期间,天下万民都是使用银子。而今要改为银币。权贵、士大夫、缙绅、商人,如何能不关注?
  云宾楼外的大街上、左右隔壁,对门处的几家茶馆中,相熟的报社编辑们,银业从业者相互打着招呼,交谈。盯着进入云宾楼的各方来客。酒楼门前,热闹非凡。
  …
  …
  上午八点左右,春日融融。
  陆陆续续的有官员、权贵家的子弟、管家、巨商前来。衙门的上班时间是早七晚五。民间亦从。几乎每一个来客,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认出来。
  二层楼的成丰茶馆各雅座、大堂中,不时的响起惊叹声。这个时候,能认识一些名人,亦是可以炫耀的事情。
  “看,宗人府宗人令汉王的长子封爵镇国公的宁镀。他进去了。”
  “看那边,走下马车的是黄须塌鼻的清廋矮小中年人是西南钱王胡炽。他去年春在京城。据闻与安南伯齐总督交好。”
  “又来一个。那边,青呢小轿下来的老者。马脸、尖嘴。富可敌国的广州行商领袖伍观恒。据闻其身家有200多万两白银。唉,黄兄,你我奔劳终日,一月不过3两银子。何年何月才能赚到这等身家?完全是两个世界啊!”
  大堂内,跟着这位仁兄一起聚在一座的三名编辑都是附和着叹气。
  这时,隔壁桌子上不知道是哪家报社的一名胖编辑道:“如今京中米价不过八钱一石,你老兄一月有3两银子,足可养活一家老小六口人。知足常乐。我等比起城外那些卖苦力的小民可要强太多。”
  “所以要读书嘛!”
  大堂之内的,约二十几名编辑,一阵哄笑。其余的,各种身份的人,各自喝茶。
  在京中崇文门街西开当铺的冷子兴和同伴们坐在角落中,看着意气风发的读书人们(报社编辑大部分都是落第的士子),听着他们的议论。
  他们都是京中典当行里的老板。属于规模“很小”的银业从业者。他们的商业规模,大多在几百两银子左右。云宾楼中,几十万、几百万两银子的生意,对他们而言,很遥远。
  但是,影响很大。他们这一行,就是玩钱。若是给错银子和银币的估值,几百两银子的生意,很容易血本无亏。
  …
  …
  待笑声停下来。大堂中有人高声道:“高兄真豪气!竟然说出一石米才八钱银子的话!要知道,十年前,一石米不过五钱银子。明万历年间也如此。此次改革币制,必定物价上涨。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悲剧来。”
  “哼,章编辑忧国忧民,也要喷对地方。币制改革,由我朝贾探花所设计,在武英殿中过了一遭的,岂会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银币和银子在未来将会并行于世。官方定价一两银子兑10银元。
  今日户部召集天下权贵、巨商,就是要依赖于他们的高额流水。转换社会中的银子。收银子,吐出银币,逐步使得银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八分银子铸造1钱银子的银币,可得利二成,驱使权贵、巨商去做此事。”
  “二位不要吵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快看外头,贾府的人来了。是他府上捐个同知头衔处理杂事的琏二爷。还有宁国府的四品爵明威将军贾蓉、生员贾蔷。”
  贾琏、贾蓉、贾蔷都是贾府的实权人物。以贾府如今的权势,在京城中中间阶层中来说,可谓是头面人物。当然,对比权利人物,那就不够看。
  有报社编辑奇怪的道:“诶,如此大事,怎么不见贾探花来?他如今不在官场中,何须顾忌什么?”
  “据说,贾探花去东庄镇上访友、踏青去了。铸造银币的方案是他首倡,谁还能不守规矩,不给贾府一个名额么?”
  “那是。”这话引的一阵附和声。
  …
  …
  众人正说话间,又有人一阵惊呼,“好威风,好气派。八人抬的大轿。不知道是谁?”等看清楚下来的是一个疤脸的中年人,矮胖如球,“原来是他。”
  有好事者,爆出料,“太湖巨商高之令。他刚到京中,就将教坊司里最当红的两个姑娘以一万二千两银子买走。充作侍女。今日一见,果然,排场极大。”
  “此人必不能长久。”
  “胡扯。这位高员外在苏州,就嚣张的很,怎么没见他倒下?反倒号称高百万。进京以来,银子花的如流水。据说昨晚,楚王都在荆园设宴招待他。”
  …
  …
  成丰茶馆并街面上的各处,议论纷纷之时。矮胖的高之令带着随从,验过请柬后,步入云宾楼。
  随从们都等在一楼。各家只能有一个代表到二楼中参与户部的商谈。
  这次商谈,是由户部尚书赵鹤龄主持。规格很高。如高之令这等巨商,在外面,是需要被人仰望的存在,但在正二品的高官面前,需要低头。
  “今日这个广告,打的值!”高之令心里想着,拿着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请柬,登上二楼。
  他只是在外人眼中表现的很高调而已。但经商,就是要给生意伙伴们信心:我有钱!而在权贵人物面前,他披着的外皮是好色。没有谁会忌惮一个好色如命之徒。而且,他知道分寸。比如,他买下的两个花魁,都转赠给了苏州党的核心人物:韩谨。
  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云宾楼的二楼的大厅中,已经重新布置。众人在摆开的八仙桌边各自闲谈。正前方,居首的位置还空着。
  高之令抵达后,随后陆陆续续的有人上来,在巳初(九点),请柬上写的会商时间,诸权贵、巨商的代表齐聚:晋商、徽商、西南胡炽、广州行商,吴王府、贾府、汉王、楚王(高之令)。
  少顷,户部尚书赵鹤龄在户部主事唐道宾、工部主事纪鸣、何以渐等官员、杂官、吏员的簇拥下从走廊中走进来。今天的会商是由户部牵头、主持,工部支持。
  一时间,众人纷纷起身见礼,寒暄。等门面功夫做完之后,赵鹤龄坐在居首的条桌后,说着开场白,“铸造、发行银币之事,朝廷有赖于诸位之力。故而,今日在会商。报纸上传言,是将铸币权授予给各家。此言大缪。朝廷的方案是将每年铸币的份额分给给诸位。”
  说到这里,赵鹤龄停了一下。然后,云宾楼二楼中顿时一片喧闹。太出人意料。


第六百八十六章 目的。
  京中历来有几大商业繁华之地,除开新近崛起于外城东的信丰街,分别是棋盘街、灯市口,崇文门外,内市。
  而棋盘街地处正阳门和大周门之间,不远处就是六部等衙门。云宾楼是棋盘街最好的酒楼。正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其中,建筑的富丽堂皇,提供的美酒佳肴,可以想象。
  此时,二十多名穿着各种精美服饰的权贵、巨商代表们,各自交头接耳,议论着。
  在今天,户部召集会商之前,关于铸币权的各种分配方案已经被各大报纸大肆报道。最被认可的主流方案是,朝廷将会将铸币权授权给九家:
  内务府、户部、工部、三大皇商、晋商,徽商,广州行商,西南钱王、贾府。
  这九家将会分别拥有铸币权。推动银币的发行、流通。其中,内务府代表着天子的利益,户部是国库,工部提供铸造的人力、技术,贾府作为首倡者。
  这个方案,本身就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它排除了其他人参与其中。而现在朝廷的方案,不是分配名额,而是分配份额,争议更大。这涉及到谁拿得多,谁拿得少的问题。
  所以,此刻,云宾楼二楼,以茶话会形式摆着的七八张八仙桌,各自坐着的权贵、巨商代表们,一片沸腾!
  需要额外说明一句,为何权贵得以与会?众所周知,在国朝是权力大于资本。有权,就不怕没有钱。有钱无权如鱼肉。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天下身家超过百万两白银的巨商,有十七家。其中,有12家是皇亲国戚、勋贵。
  所以,要推行银币,少不了他们的参与。
  但为何四大财团中,没有皇亲国戚、勋贵这一个组成部分?举个例子。比如晋商,晋地身家超过十万以上身家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联合起来的、松散的商人团体(财团),总资产普遍都在1千万两白银以上。自然是远超过皇亲国戚们。
  …
  …
  在云宾楼中,各权贵、巨商代表们和户部尚书赵鹤龄交谈,询问,会商时,
  外面等待消息的人们如同猫儿在心里挠痒般,急切想知道里面的情况。
  而远在东庄镇上的贾环,正在陪着妻妾,在妙峰山金云峰的潭柘寺内的二层楼阁中赏景,远眺中远山青青如美人的娥眉,近看山脚下繁华的东庄镇:屋舍、商铺、良田、树林、山丘、书院,沐浴在柔和的春光中。
  梵音阵阵,响在潭柘寺中。
  贾环和宝钗两人凭栏而立,其余妻妾,并黛玉、湘云、宝琴、迎春、惜春几人在闲聊,说笑。丫鬟们环侍,娇语阵阵。
  黛玉一袭青衫长裙,手里拿着诗稿,坐在铺着软绵绵坐褥的塌椅上。娥眉微蹙,身姿娇柔婀娜,妩媚风流。已经年满十六岁的林妹妹,自有她绝世的风情,如花似玉,美不胜收。
  新白蛇传的演出,在京城中大获成功。众金钗们兴致勃勃,对贾环所说的《桃花扇》跃跃欲试。此时,黛玉手中的诗稿,便是贾环写的开篇: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凭栏处,薛宝钗看看身后的姐妹们,再临高楼远眺,白腻的俏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心旷神怡。一身明丽的鹅黄色的长裙,肌肤莹润,光彩照人。如雪一般、国色天香的大美人。
  “夫君,今日在棋盘街云宾楼中举办铸币权的会商,你怎么好像一点都不担心?”
  贾环握着宝姐姐的手,随意的斜倚在栏杆上,笑道:“姐姐以为我应该要担心?”
  “嗯。”宝钗认真的点头,秀雅的刘海下,一双明亮的杏眼,笑看着贾环。明丽,娴雅的女子。
  贾府以首倡者的名义,拿到一个铸币权的资格。京中,其他人能同意?大周日报,前段时间,可是热炒了一番大观园花费的事。
  再者,昨天晚上,于贾府素有来往的王孙公子陈也俊特意到东庄镇来见贾环。
  自家夫君虽说出来踏青,但京中的信使不绝。
  贾环笑一笑,闻着自家娇妻身上随风飘来的幽香,温声道:“姐姐,这要看我要什么,我并不担心啊。你绝得府里缺钱吗?”
  宝钗微怔,倒没想到贾环有这么一问,低头沉吟几秒,轻轻的摇头,道:“并不缺。”
  贾环个人的生意,虽说都是给韵儿管着的。但贾环的收入、无忧堂的支出,她作为正妻,又有才干,自是一清二楚。
  虽然贾环已经辞官,但家中有着各项收入。比如:香水、信丰号,信丰街那里的生意,并不缺银子使用。
  雍治十五年,家中盈利约1。2万两银子。这可是很大的一笔钱。比如:老太太今年八十高寿,一生的积蓄,不过七八万两银子。
  “这就是了。”贾环轻声感叹道:“姐姐,其实,我深度的参与到朝廷铸造、发行银币中,只是想刷一刷天子的好感。其余的都在其次。”
  他希望刷雍治天子的好感,好为他和黛玉赐婚。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当然,现在距离他去年罢官才数月,雍治天子不可能自打耳光,给他赐婚。
  要等。
  先把好感度刷一刷,再适时的提出来。
  其次,他要借此机会,解决贾府拒绝蜀王求亲所带来的隐患。永清郡主宁潇,提出了一个隐患。他不能让杨皇后以为他心里对她有意见。否则,结果会很糟糕。
  再次,干掉晋商殷无忌。此人最近跳的比较欢。一则是为弟子燕王宁淅出口气,二则是他要削弱楚王的金主。殷无忌赞助着大周日报。
  京中一些人,估计看韩秀才是个笑话。毕竟,看起来,韩秀才是坐享他干掉晋王党的红利,才干不足以为楚王夺嫡的谋主。但,他心里很清楚,舆论的威力。
  所以,在武英殿上朝争时,首先第一步,就是查封大周日报,不准它废话、发声。
  楚王党的大势,不可阻挡。但,大周日报要压。这其实才是楚王党的核心组成部分。
  韩谨作为楚王的谋主,其实是合格的。
  最后,才是贾府在铸币中分一杯羹。
  就算贾府这次没有拿到铸币的份额又如何?只要有权力,想开一间银行,拥有铸币权的银行,其实,又算什么难事?
  …
  …
  朝堂上的权力圈子,商业巨贾的圈子,梨园戏曲的圈子,这些一个个京中的圈子交叠,组成着他的生活某些的部分。他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贾环远眺着群山,嘴角掠过一丝从容的笑。


第六百八十七章 银币(二)
  云宾楼。雕檐映日,画栋飞云。二楼厅中,讨论的声音逐步的减小。
  老成稳重,时年40岁的户部主事唐道宾负责解答权贵、巨商们对于朝廷铸币方案的疑问。对答如流。
  心里倒是有些摇头。别看这些都是皇亲国戚、天下巨商,一个个身家百万以上,但谈起生意经来,和市井里小民,在某种意义上,差不多。
  同时,心中对贾环的想法,有些疑惑。
  唐道宾和贾环是同年,赵尚书要调人手办事,自然是优先找贾环的同年。赵尚书本来就与贾府过从甚密。唐道宾全盘经历了整个铸币政策的出台。
  朝廷决定,由工部全权负责铸币,并在各地开设铸币局,满足各地的银币需求。这是为了防止劣钱的出现。必须将铸造流程掌握在朝廷手里面。
  当然,各地的铸币局都在巨商们的地头上,技术保密这种事,就不要想了。他们想要拿,银子绝对能买的出来。但是,朝廷的规定是,划片负责。
  谁负责的区域出现劣钱,谁负责回收、处理。第一次,没收存留在户部的保证金,第二次,抄家。
  朝廷在雍治十六年,一共核定20亿银币的额度。这份额由诸权贵、巨商们分。每家要缴纳5%的保证金,存留在户部。这是周朝版的存款准备金。户部执行的央行的功能。
  鉴于当前的策略是尽快推行银币,统一货币,所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低至5%。2017年,中国央行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5%。
  但是,不管20亿的份额怎么分,说到底,还是个资格问题。按照户部初步拟定的名单,一共九家。但,唐道宾怎么都不觉得,贾府够实力进入名单中。
  名单上,要么是天子,朝廷的机构,要么是巨商,贾府有什么实力呢?政治地位?通政使,还不至于和户部、工部比肩吧?经济实力?贾府能拿多少银子出来?三大皇商,四大财团,个个都是巨富。
  都不够格啊!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靶子!
  …
  …
  当把户部制定的规则都搞清楚之后,剩下的就是瓜分份额。
  代表楚王前来的苏州巨商,矮胖罢脸的高之令,质问道:“唐大人,在下有一事不明,户部拟定的名单中,为何要加上贾府?这是什么道理?”
  二十万两白银,换来的不仅仅是楚王的见面,还有今日的请柬,还有楚王的大旗。
  言语得罪贾府几句,在高之令看来,不算什么。他的意思是,通过这个问题,给他争取更多的铸币份额。楚王并不在户部最初的名单上啊!
  唐道宾还没回答,贾琏很不满的道:“高员外这是什么意思?我贾府难道不够资格参与铸币吗?这可是我环兄弟亲自向天子提出来的。”
  以琏二少的性情,当然,很看不上这种苏州来的喜欢装逼又好色的土鳖。他是个讲究人。
  高之令呵呵的笑了几声。
  意思,在座的众人都明白:提出方案,就能多拿份额?小子,最终是要靠实力说话。
  雕梁画栋的大厅中,镂空的雕花窗户开着,细碎的阳光透进来。八仙桌边,各自坐着师谊、路庸、殷无忌、汪鹤亭、马均泰、伍观恒、胡炽、刘子宁、宁镀等人。
  户部初步拟定的是九家,但今天的请帖却是发了不少人。都是京中够资格来“竞标”的人物。
  轻微的哄笑声响起。很显然,对于一些人而言,贾府长房的二公子,只是个小角色。
  一时间,贾琏脸色很不好看。
  三米开外,晋商票号百川通的殷无忌扬声,笑着道:“琏少爷,高兄的意思是,贾府不够资格参与今日的局面。且贵府两年前才被罚五十万两银子,此次户部要求缴纳5%的保证金,贵府怕是很有些困难。琏少爷开口要谨慎。”
  殷员外将贾琏揉捏了一番。借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