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甄宝玉比大脸宝好的得多。他愿意指点一二。而快要成亲的大脸宝,这几日在怡红院中闹情绪,胡言乱语,似傻如狂。但,想娶林妹妹,别做他娘的美梦。
  …
  …
  和甄宝玉聊了几句,贾环回到后宅中。
  晚间睡觉前,丫鬟们放下素雅的蚊帐,袅袅的檀香在香炉中烧着。
  宝钗穿着月白色的中衣,侧躺在枕头上,一头青丝流泻,轻声道:“夫君,云妹妹这几日情绪很糟糕。唉…!家遭不测,夜深辗侧,愁绪何堪?”
  两人例行的会在睡前闲聊。
  贾环拥着宝姐姐,欣赏着娇妻的美丽,轻叹道:“姐姐,这只能靠她自己走出来。卫若兰无罪,但被其家族牵连了。政治,就是血雨腥风。”
  宝钗点头,道:“嗯。可是,这让云妹妹日后如何出嫁啊!”
  国朝的礼仪,定亲和结婚近乎等同。定亲的女孩子,最终却没有嫁出去,会有很多闲话。不利于继续婚嫁。
  贾环的心情略有些沉重。他和湘云私交不错。但是,他又能怎么帮云妹妹呢?道:“姐姐,我们谈点别的话题吧。”
  宝钗轻轻的一笑,道:“夫君,再换一个话题,一样让你发愁。四妹妹出嫁,颦儿心中忧愁。”
  贾环一听就知道宝姐姐是故意的。握着她的手,轻声道:“你啊…。这事,过几天会有一个结果。你先别给颦儿说。我想给她一个惊喜。我让她失望太多次了啊。”
  过几日,七月初九,是杨皇后的生日。


第七百六十章 混合双打
  书房内,纯金的兽头香炉中焚烧着静神、怡人的檀香,青烟袅袅。窗外,明月如钩。
  卫弘坐在书桌后的椅中,卫康,卫阳父子俩则坐在左侧的一套圆桌桌椅处。
  今日是七夕。七夕乞巧,这是内眷们的节日。卫氏爷孙则聚在一起闲谈、说话。
  意态悠闲。
  毕竟,京中的大幕已经落定了啊!而华墨出京平叛,此时执掌军机处、朝政的正是卫大学士。
  卫阳品着香茗,好奇的问道:“爷爷,天子对子玉的奖赏还没有下来?”不是想赖账吧?
  而整个闻道书院的团队,其实都在等天子对贾环的“态度”。奖赏就是态度的一种。
  卫弘知道孙子什么意思,摆摆手,道:“天子有他的考虑。”赖账倒不至于。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贾环虽有功劳。但天子重赏了贾环的父亲贾政。外界挑不出天子的错来。
  再者,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呐。贾环一系列的运作让天子改变心意,收敛对他杀意。但,并没有改变天子对他根本的看法。
  再大的功劳,这都一个多月过去,在天子心中渐渐的淡了。
  卫康洒脱的笑道:“阳儿,别担心贾子玉。以他的水准,还能有事?哦,他上次不是给你们说他想回金陵住一段时间?”
  卫阳就笑,确实不用担心,答道:“是的。父亲。他林表妹有思乡之情,他打算带家眷去金陵住几年。”
  卫弘端起茶碗,笑着点评道:“这小子滑头!”语气很是赞赏。雍治天子的性格比较强势。少在他面前晃,对贾环而言,才是最好的自保方式。而贾环显然明白这一点。
  …
  …
  七月初九,天子移驾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宫中的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明,周的天子都以此为寝殿。
  天子自搬到西苑疗养后,便很少回这里住。但今日显然是一个例外。今天是前皇后,汪皇后的出生日。谥号:孝庄贞庄弘惠光烈恭天承圣睿皇后。
  当年,每到这个时候,雍治天子都会为汪皇后好好的庆祝一番。太子,晋王,楚王都有寿礼送来。然而,斯人已逝。盛景不再。
  雍治天子带着太监许彦,独自在坤宁宫中缅怀往事。自早上进去,下午时才出来。这令在乾清宫中等候的杨皇后,吴王,晋王等人颇为担忧。
  今日是汪皇后的生日,来的都是雍治天子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包括汪皇后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俱是封侯。
  雍治天子走进乾清宫的次间,见等候的人比较多,心中不喜,摆摆手,道:“你们都去吧。有这份心就好。燕燕和皇弟留下来陪朕说会话。”
  汪国舅,晋王几人都颇感沮丧,今日原本是亲近天子的好机会。但摄于天子的威严,不得不跪拜后,退出。
  乾清宫是天子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召见大臣,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家宴的地方。同时,有书房,寝宫的功能。皇子们读书的上书房,亦在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中。
  雍治天子和杨皇后,吴王说话的次间,是他的书房所在。
  书房中,以明黄色为主格调,飞檐翘角,书橱用度,陈设古玩,尽显皇室的华贵。
  雍治天子坐在龙椅上,喝着茶。成瓷的茶碗,名贵异常。对吴王叹道:“家事不宁,让皇弟看笑话了。”吴王两度证明他的忠诚。雍治天子对吴王的信任非常高。
  吴王坐在椅子上,忙道:“臣弟不敢…”
  雍治天子打断吴王的话,“不必为朕隐患。两个逆子!”语气颇有些愤然。
  他连给楚王祭奠皇后的机会都不想给,将楚王赶出京城。他本意是想钓几条大鱼,没想到浮上来的却是楚王。难道,他的位置,将来会不是儿子的?
  这话吴王不好接。
  杨皇后一身宫装,气质端庄、优雅。珠圆玉润。一颦一动都透着皇家礼仪的风范。成熟的美妇。她开解了雍治天子几句。御书房中的气氛方才缓和过来。
  吴王想一想,道:“陛下,臣弟近日倒是遇到件可笑的事情。前几日贾环跑到我府上拜访。想请我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陛下当日没有在含元殿答应,不就是答复吗?像他这样聪明的人,却是个官迷,竟然想不到这一层。”
  雍治天子听得一笑,舒服的靠在椅中,道:“他哪里是想不到?是想的到,但还不死心。”
  吴王呵呵一笑,恭维道:“陛下圣明。臣弟抹不过情面,在陛下面前帮贾环提及此事,请陛下恕罪。”主动承认“错误”,这就是吴王的聪明之处。
  雍治天子微微一笑,“这有什么罪?贾环是你儿子的老师嘛!听说澄哥儿最近很上进?”
  吴王笑着点头,一脸的欣慰,道:“就是喜欢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还是陛下给臣弟的主意管用。”
  雍治天子很受用,笑道:“贾环此子,才华还是有的。白璋说他能折腾事,这话不假!朕都快要压不住他。国朝并不需要一位神童出身的权相。”
  这是把话说透彻了。他不会启用贾环。
  吴王附和道:“陛下明见万里。”他还没傻到当面反驳天子的话。虽然,他心里为贾环感叹:多少有点不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雍治天子笑起来,伸手虚点着吴王,“你啊…”
  这时,杨皇后轻笑着柔声道:“陛下,你既然不打算给他官职,何不赏赐点别的东西给他。免得令忠臣寒心。上次圣寿节,贾环不就出了个好主意?”
  雍治天子目光柔和的看着杨皇后,这是前皇后之后,他所钟爱的女人,道:“燕燕,他那是有求于朕。不过,燕燕的话亦有道理。”皇后的面子要给呀。
  杨皇后趁机道:“陛下,贾环念念不忘他表妹。陛下何不赐婚?一来令其感受到天恩浩荡。二来,日后史书上亦是一段佳话。”
  蜀王前日来永寿宫见她,提起此事。当日,保住青美人,她顺着天子的意思。出主意的便是贾环。他想求她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请求赐婚。
  若是青美人再次害的天子昏迷,她肯定要杀青美人,并怪罪贾环。但这只是天子的一个幌子,她自然不怪。此时,兑现诺言。
  雍治天子笑一笑。他才不管皇后说的理由。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至于佳话什么的,他要名声不在这上头。但,燕燕肯帮贾环说话。贾环必定是给燕燕帮过忙。
  他没有必要为一点小事,落燕燕的面子。况且,贾环这次立功,确实需要赏赐。
  雍治天子道:“既如此,朕给军机处下口谕。但那帮老顽固要是不肯,燕燕可不要怪朕。”说着,叫了太监许彦进来,“传旨,朕闻贾环与其表妹相恋,特此赐婚。以嘉奖贾环的功劳。”
  天子的口谕,一般比较直白。圣旨上华美的骈体,都是翰林们加工后的手笔。
  吴王微微愣住。最近朝中当值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卫弘吧?他会抵触这份圣旨?若是华墨,宋溥,说不定会扣住。而卫弘与贾环私交很好。概率很低。
  可贾环当日不是这样和他说的啊,他说想要求官。看看杨皇后的说法!这混蛋小子,为了他表妹,竟然在算计他。枉他刚才为其太忠心感到不值!
  吴王低着头,心中哭笑不得。然后,还有着一种难言的感慨。真正被套路的,其实是雍治天子。这位此前想要杀贾环,此刻对贾环依旧有看法的天子,被贾环所驱动。
  这算不算可悲呢?
  当然,在这个时候,吴王不可能去提醒天子。这件事,若没有他在天子面前说贾环求官的坚决,打消天子对贾环忠心的顾虑,杨皇后的建议怎么可能见效?
  这看似简单。但是,第一,有几个人能同时说动雍治天子信任的两人:吴王和杨皇后?第二,有几个人敢于冒险算计天子?韩秀才就因为算计而死的。
  …
  …
  七月初九,雍治天子下旨赐婚贾环和林黛玉。
  圣旨既出,京中轰动!


第七百六十一章 终成眷属
  书写圣旨的是翰林中书费状元费敏政。他在圣旨写的非常清楚:以林氏女妻贾环。
  对雍治天子而言,是否玉成一桩美事,流传后世,他现在兴趣乏乏。而对于卫弘、费状元来说,他们很乐意促成此事,成就一段士林佳话。
  今年春,报纸上对贾环和其林表妹的故事,做了详细的介绍。流传度非常广。这封赐婚的圣旨,算是为这桩曲折的感情,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京中的轰动,大部分在此。随后,有贾环为其林表妹的旧作一首传出: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写尽个中深情。
  士林中,则是有人关注着并嫡。自唐以来,再无此事。争论自是随之而起。报纸上,茶坊间,如同八卦一样扩散。持各种观点的读书人们在争论不休。
  但这只是滔滔浪潮中的一些杂音,并不足以影响大局。天子金口玉言!圣旨既出,绝无更改的可能。
  七月初九的下午天子下旨,旨意在傍晚时,送到贾府。贾府中,在微微的无奈后,一片喜庆的气氛!
  对贾环娶黛玉为妻之事,比如贾政就不大赞同。于贾府名声有损嘛。妹夫托孤于贾环啊!但政老爹对圣旨无可奈何。而王夫人则是无可无不可。同时心里去了一桩心事。宝玉这些天在园子里闹的很不像话。她很不喜欢黛玉。
  贾母处,自是瞒着的。贾环和黛玉的事情,在年初时,便是瞒着老太太的。怕她生气,有个好歹。
  初九傍晚。黛玉和湘云俩在栊翠庵中和妙玉说话。自雍治十五年凹晶馆联诗后,和妙玉的关系便不错。妙玉对黛玉青眼有加。只是妙玉喜静,同在大观园,偶有来往。
  近来,两女心中各有愁绪,到妙玉这里说话。倒没谈佛学,谈诗词、人文、典故。
  暮色四合,斜阳眷恋在天际。深红色的云霭掠过树梢,落在山头的栊翠庵中。
  黛玉,湘云,妙玉三人在东禅房的厢房中闲谈词话。黛玉娇柔妩媚,湘云白皙高挑,妙玉纯净空灵。三位金钗,气质容貌各擅胜场。在厢房的窗口,极目望去,可见贾府里的园林,楼阁,屋舍沐浴在夕阳的金辉中。
  这时,荣国府前面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隔着重重叠叠的庭院,这么远,竟然传来。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热闹是他们的,清冷则是在这里。
  妙玉蹙眉,微微不喜。
  黛玉细声叹道:“快要到秋天了。”一股萧瑟的情绪浮上心头。京中事了。环哥说过些时日带她回苏州,祭拜父母。并准备在金陵长住数年。
  妙玉一身白衫道袍,品着茶,轻声吟道:“孤园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湘云好奇的问道:“这是出自何处?”
  三金钗正谈着,外头一名丫鬟快步进来,一身青翠镶边的掐牙背心,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笑容。正是黛玉屋里的大丫鬟袭人。
  袭人顾不得行礼,喜气洋洋的道:“姑娘,可算找着你。喜讯,喜讯。天子为姑娘和三爷赐婚。圣旨刚到府中,我得了消息,赶紧来找姑娘。”
  “啊…”湘云一声惊呼。这事很突然呢!没有一点征兆。
  妙玉微怔,随即脸上露出笑意,“恭喜林姑娘。”她对黛玉青眼有加,就是因为黛玉不是一个俗人,与众不同。但凡婚事,必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黛玉和贾环的恋情,则完全是自发的。一段苦恋,能有这样的结果,皆大欢喜。
  而黛玉,在听到“赐婚”二字后,脑子就“嗡”了一下,一片空白。喜悦从心底如泉涌出。根本就听不到旁人在说什么。而后,两行清泪流下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终日望君君不至,忽而闻鹊喜!
  …
  …
  暮色渐渐的沉下去,贾府中灯火点起。府中的气氛亦被圣旨所打破。
  贾环在荣国府中接了圣旨,被贾政叫到梦坡斋训斥了几句,便告辞。他无心和政老爹扯淡。径直去找林妹妹。
  相比于贾府其他各处略显收敛,潇湘馆中,一片沸腾。黛玉的丫鬟紫鹃,袭人,雪雁,沫儿,一个个喜气洋洋。住在潇湘馆中的湘云,丫鬟翠缕,亦是为黛玉感到高兴。
  湘云心中的苦闷,被黛玉的喜事所冲淡少许,笑道:“林姐姐昔日咏白海棠,诗曰: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不知今日,秋闺怨女还怨不怨呢?”
  黛玉被说的破涕为笑,没好气瞪等湘云一眼。正要和湘云斗嘴时,外头丫鬟们欣喜的道:“三爷,你来啦?”就见贾环穿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步履轻快的走进来。
  黛玉脸生红晕,喊道:“环哥…”千言万语,突然间说不出。全部堵在喉咙里!
  往事种种,浮上心头。自雍治十一年父亲去世,她跟着环哥在金陵养病,到裴姨娘的死于刺杀,环哥外出复仇。她将一缕情思系在他身上。怎么能忘记他在运河船上的承诺?
  看着他和宝姐姐成亲,她心中如何不苦?读着为她写的诗,她又如何不动情?一起经历着去年天子拒绝赐婚的挫折,一起品味着惆怅,凄苦。
  接着是报纸的抨击,二姐姐,四妹妹的出嫁,她心有所思…
  这一路走来,终于在今日,在此时,事如人愿!她将成为他的妻子。嫁给他。
  “妹妹…”贾环轻轻的抿一抿嘴。颦儿容貌世应稀。他满心的欢喜,在见到林妹妹之后,注目着她绝美的容颜,秋水般的明眸,便有千万种愧疚,涌上心头。他对她不起。
  湘云噗嗤一笑,和丫鬟们悄然的退出去。
  黛玉的眼泪禁不住又流下来,喜极而泣。
  贾环轻轻的拥着黛玉,轻捋着她耳边的发丝,温声道:“妹妹,不哭。”
  千言万语的喜悦,终究不敌这平淡的几句话语。不敌这简单的相拥,感受彼此的温度,一起感受着时光流走。
  夜色渐深。星月流辉,泄落在潇湘馆中的芭蕉、梨树上。黛玉在贾环的怀中睡去。满船清梦压星河。
  …
  …
  宁荣两府众人对贾环和黛玉恭喜。以及那些细微而微妙的情绪,都不必过多的去描述。欢喜,依旧是贾府中主格调。金钗们在初十上午齐聚潇湘馆。
  七月初九赐婚的圣旨下来。随后几天便确定。贾环和黛玉的婚事,定在两个月后(闰七月),八月初二!


第七百六十二章 归去。
  炎炎酷暑退却,清晨起来时,台阶上有清露。初秋,像轻风吹过大观园中树林,河流,池塘。精美的园林中,秋景瑰丽。
  怡红院中,秋意浓浓。庭院中点缀着些山石,种着芭蕉,海棠。两只仙鹤在剔翎。
  房间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各种花式,皆是名手雕镂。里头,拔步床上,宝玉趴在床上大哭,哭天抢地,叫道:“林妹妹…”
  宝玉的一干丫鬟们:金钏儿,媚人,茜雪,麝月,秋纹,柳五儿等围着拔步床,都不知道如何去劝。
  更无人敢去告之老爷、太太。
  金钏儿看着锦被上的青年,心中无奈,亦诡异的浮起些轻视的情绪。若是她,定然是要大闹上一场的,叫林姑娘知道,方才不负这番心意。而宝二爷根本不敢惹环三爷。
  大脸宝,就如同原著中,面对问题时,表现的非常的无力!
  宝玉在床上哭的声嘶力竭。然而,圣旨无法违抗,他的感情只能埋葬。心中,逐渐的有礼佛之意。
  …
  …
  七月底,城南十里长亭。晓来谁染霜林醉?
  长亭内外,停满了送行的马车。其中不乏八架的豪华马车。地位类似于后世的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跑车。
  京中权贵,文士,名妓,约一百多人汇聚在此,在今日为国朝绝代名伶玉华大家送行。
  石玉华一袭鹅黄的长裙,在古亭中与众人辞行。亭亭玉立。俏丽的少女。然而,她嘴角带着慵懒的微笑,又有一双妩媚的翦水双瞳,如梦中走来的美人。魅力无可匹敌。
  她已经学习了几个月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时,准备离京,前往西域游历,追求她的唱曲之路。
  “玉华,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关山阻隔。祝你一路顺风。我等在京城等待玉华大家艺成归来。”
  主持此次送行的是京中的名士胡梦阳。不过作为楚王党,他身上的国子监司业官职已经丢掉。
  石玉华展颜一笑,眉目如昼,道:“谢空同先生吉言。玉华省得。”举杯饮酒,步出长亭。
  亭内外送行的权贵子弟、文士们、名妓,纷纷送上祝福语:“玉华大家一路平安,万事顺利!”
  石玉华美眸掠过众人,很得体的点头回应着。作为京中最炙手可热的名伶,她应对这种热闹的大场面,得心应手。稍后,走到聚拢众人外的一辆华美的棕色马车前,盈盈下拜,脆声道:“师父,苏前辈,三爷,玉华就此别过!”一语说毕,清泪双行。
  昨日在贾府时,她已经和师父告别。不想,她们今日又来相送。此中情意…她心受之。她心中同样充满了别离、伤感的情绪!但她想要超越她的极限!
  她是那样的热爱唱曲啊!而师父婚后感情美满、生活惬意,她亦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众人这才恍然发现,原来贾环来了。那么,贾环其实更有资格主持这次送行!名士与名妓,倾城两相欢。空同先生在诗词、声望上,终究差贾探花一筹。
  车窗帘掀起,露出林千薇那明丽至极的容颜。她亦是十分不舍,依依叮嘱道:“玉华,出门在外,保重自己,事小心。若有困难,写信到京中来。”
  这个得意弟子,她在金陵教了4年,寄托了她全部的心血。而在京城中,她和苏诗诗两人,一起教授了她歌舞。今日终于到了分别之时。不知此去,何年何月能再见面?
  总是离人泪!
  “嗯。”石玉华含泪答应,走到官道旁等候的青色帷幕马车前,回首登车,顺着官道迤逦前行。少顷,歌声飘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在场的众人,无不动容。目送着官道上的马车远去。在这天籁般的声音中,感受着离别的情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宽敞,奢华的马车中,贾环安抚着依靠在他肩头的林千薇、苏诗诗两个大美人的情绪,轻轻的一叹,道:“薇薇,诗诗,你们别担心!玉华很了不起!”
  根据朝廷的奏章,真理报上的消息,西域近来局势并不平静。他在贾府的护卫队中,派了四人护送着石玉华。同时,石玉华身上还有一封贾政给西域总兵官,左都督牛继宗的亲笔信。
  城南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
  四匹骏马拉着的马车在官道上匀速前行。马蹄踏踏的敲击着黄土地面。
  这时,马车传来轰隆的马蹄声。少顷,听到爽朗的笑声,“贾兄弟可在车中?”
  贾环让胡小四停下马车,走下马车和冯紫英相见。冯紫英身边是陈也俊,韩奇。
  冯紫英笑道:“没想到贾兄弟今日会来送玉华大家。要不要找个地方吃几杯酒?”又很豪爽的对马车车厢拱拱手,道:“在下向两位弟妹借贾兄弟一行。”
  马车中是天下闻名的两位美人:苏诗诗,林千薇。刚才石大家已经点名。
  贾环笑着同意下来,令胡小四先送林千薇,苏诗诗回府。换了马,与冯紫英几人纵马前行。到城南的一处酒肆饮酒。酒肆在南城外的一处街巷中。
  三间开两层楼高的酒肆门外柳树上,系着名马。酒肆中,呼朋唤友声不绝。显然生意极好。
  冯紫英对这里很熟,吩咐迎上来的小二,“好生照料爷们的马儿。”丢了一两银子给小二,带着众人往里面走,对贾环介绍道:“这家湘味楼的厨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