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京中来的快马,已经将剩余的1200万元西域债券销售完毕的消息送至大军中。
行军途中,例行会有一段休息时间。下午的烈日照射在官道上,四处散坐着将士。
趁着这个空隙,副将乐白带着亲兵到耀武营参将荀阳处串门,说话。此起彼伏的打招呼声不断。荀阳在一处小山坡下,四五名参将、游击正聚在一起闲聊。
一名游击蹲在地上,道:“真是搞不懂,白条也有人买?这世道…”
周边的将校俱是大笑,笑的前仰后合。
前些时候在京中时,便是李游击嘲讽西域债的发行:那种白条谁买?不是傻子么?结果,还真的被贾环卖光了。
乐白走过来,笑着聊几句,感慨的道:“咱们这个军需官怕是得罪不起。如此手段。到时候,得罪他的只怕要喝西北风,看着我们大碗吃肉喝酒。”
众军官一阵附和。
荀阳摇头。乐白这立场…。但,一个有本事的军需官,都转运使确实不宜得罪啊。
相比于五月十日在京中,继齐驰的幕僚们对贾环的看法改变后,军中的将校看法,亦发生改变。向着有益的方向改变。
…
…
五月中旬,正是酷暑三伏天。顺着树荫,穿过吴王府内的庭院,各种树木:银杏、梧桐、菩提、榕树、桂树。石板铺就的地面,平整干净。精美的屋舍接连起伏。
紫儿走在贾环前面半步,领着路。她身姿高挑、消瘦,穿着一袭青色的绣花长裙。窈窕如柳。俏丽,娇美。
紫儿对贾环印象不佳。那年,她奉郡主的命令给世子送吃的,却给贾环拦住。但此时,却不得不和贾环说话,轻声道:“贾先生,郡主和傅翰林关系如冰…”
贾环微怔。潇郡主出嫁时,他远在金陵。但,早就叮嘱了贾蓉代表他给吴王送了厚礼。不想她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傅正蒙此人的口碑很不错啊!
紫儿只说了一句,带着贾环横穿后花园,抵达永清郡主未出嫁时在吴王府的住处的东厢房。这是潇郡主日常看书,待客的地方。
屋中陈设精美,布局、格调带着少女的风格。宁潇正安静的在厢房中的小圆桌出沉思。一身精美的白裙,裙摆遮着她的绣花鞋。映衬着她美丽的身段。就如同一朵洁白的月季花,明丽的让人感到惊艳。而此时,她眉眼间带着深沉的忧伤。
18岁的紫儿算是难得一见的美人:消瘦、高挑、窈窕。但她站在潇郡主面前,亦要黯然失色。
脚步声传来。宁潇从沉思中惊醒。见贾环进来,起身,勉强的笑着道:“贾先生来了。紫儿,倒茶。”
贾环微笑着点头,看到潇郡主如此沉郁的模样,心中不免唏嘘、感慨。这是多么出色的一个女孩子啊!天之娇女。偏偏人生最重要的际遇:婚姻出事。
“郡主意气消沉,神情抑郁,是有什么难事?”贾环心中感慨,坐下来,主动问起。
他不做心灵鸡汤很多年了。但,还是愿意在此时开导下潇郡主。
宁潇苦涩的一笑,美丽的丹凤眼落在贾环的脸上,直言道:“贾先生,我瞧不上他…”随着紫儿送来清茶,宁潇的话匣子慢慢的打开。说着她和傅正蒙之间的事情。
听完后,贾环苦笑,知道症结所在:傅正蒙有些问题,少年得志,与人期有染,贪慕权势。当然,正常人能娶到潇郡主,都会努力挽救一下,不愿意放弃。按照后世的标准,潇郡主是超级白富美。娶回家,人生至少少奋斗30年。但,跪地求饶,这格调,确实让人看不起。男儿膝下有黄金。
而潇郡主的问题在于她性格:独立、强势、理智。她不是小女人的性格。不能想象潇郡主撒娇的模样。她更多的是像女总裁。她对夫婿是有所期待的。
傅正蒙急着证明自己,投靠华墨,得以提升仕途。但这简直是猪脑子一般的行为!智商急需充值。以潇郡主对政治的理解,肯认可他才怪!
贾环想一想,叹道:“郡主如今有什么打算呢?”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当然,若是在二十一世纪,他肯定会建议潇郡主离婚。傅正蒙此人不值得托付终身。
但,现在是在周朝。他怎么能这样劝?这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宁潇的名声还要不要?以后的人生怎么走?
宁潇幽幽的叹口气,“既然相看两厌,那就不少见面吧。贾先生,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贾环脑子里第一时间浮出女频文的套路。别看国朝男尊女卑。那亦是要分人的。潇郡主对傅正蒙,自然是处在强势地位。这种装逼打脸,腹黑坑人,调教丈夫的套路不要太多。但终究只是。潇郡主是他的朋友。
贾环宽慰道:“郡主还是和傅正蒙好好的谈一谈。若冰释前嫌,自是最好。若谈不通,郡主最好能约束他,要他和你商量着行事。”
其实,冰释前嫌贾环自己都不看好。而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一个人的性格、习惯、思维,都是和他的环境,人生的经历有关。那么,他建议宁潇管着傅正蒙。
否则,一个猪队友,天知道会来什么样的人祸?贾环是深有体会的!以傅正蒙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他很软。愿意为了权势,而违背内心。
政治,就是琢磨人心。这是相通的。以宁潇的水准,肯定能把傅小白训的服服帖帖。
宁潇轻轻的点头,“谢贾先生!”她在感情上的事,会愿意听一听贾环的意见。但傅正蒙若有贾先生十分之一的水准,她早和他认真的谈一谈了。和蠢人谈政治,很废口舌的。
和贾环聊了这么久,吐尽心事,宁潇心情恢复一些,清泉似的凤丹眼中郁结情绪稍减,祝福道:“贾先生此去西域,万事小心,千万保重自己。望贾先生早日凯旋归来。”
贾环笑一笑,道:“借郡主吉言。三年后,我三姐姐和沈于乔的婚礼,我必定返京!”
宁潇禁不住微微一笑,时隔半年再相见,贾先生还是那个自信、振奋的书生!她的笑容,明艳如花,令人难以忘却。
…
…
辞别宁潇,贾环傍晚在吴王府中吃过晚饭。和吴王聊了聊西域的事情。
吴王建议贾环在西域注意安全。别看满朝亢奋,以为大军一到,必然得胜。但恐怕未必。
贾环谢过吴王,坐马车离开。心情微微有些沉重。别看他和潇郡主聊的不错,并给出建议,解决她的问题。但心中还是为她感到唏嘘,感慨。
终结是要夫妻关系和睦,才是最好的啊!但,潇郡主的想法,只怕是对傅正蒙死心。她的人生,如何不令人感叹!
回到贾府,恰巧湘云自史府来给他送行。等到现在。贾环上午去见过兵部尚书孟何。洽谈了粮草事宜。而吏部他已经去过。起复的流程还在走。他很快就要离开京城。
北园中华灯初上,贾环和湘云在敞轩中,随意的落座,说着话。屋中寂静、凉爽。
“宝姐姐在江南可好?”
“林姐姐可好?袭人呢?”
“三姐姐呢?”
“宝二哥和琴妹妹怎么?”
湘云叽里呱啦的问贾环,笑声不断,豪爽的姑娘。敞轩中充满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感。这便是史湘云。
贾环的心情亦被感染到,想着,相比于潇郡主的际遇,云妹妹还算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婚书约束着她。望门寡还是可以出嫁。打趣道:“云妹妹,你只问宝姐姐、颦儿、三姐姐,不问问我吗?枉我从江南给你带礼物来。”
史湘云微嗔道:“环哥儿,你别冤枉人啊。你的行踪,报纸上不都是?”说着,稍稍收敛起笑容,郑重的道:“环哥儿,你去西域,一定要平安的回来!宝姐姐,林姐姐她们等着你的。”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突然间,感觉到云妹妹长大了。
…
…
接下来的几日,贾环一直忙忙碌碌的。到吏部去打听下官职落实的消息;和纪尚书见面;去东庄镇和同学告别;与庞泽联系,准备出发的事宜;沈迁跑来拜访,想要参军去西域,他没同意,诸如此类的琐事。
日子顷刻间过的飞快。五月二十四日,贾环的官服、官印、腰牌发下来。
贾环联络了胡炽,准备带着各自的随从离京。此时,齐驰的大军,离开京城已经是十三日。只怕已经到了陕西地界。他们一行将快马追上。争取在张掖汇合。
二十四的傍晚,贾环和贾蓉,贾蔷,贾芸等贾府子弟,管事一起吃过酒,交待好事情,进了垂花门,在大观园中徜徉。
此刻,他的心思都集中在西域之事。从各方面反馈来的情况,西域的形势极其的危险。他到西域,如何打开局面呢?
虽然,他不是主官,但亦要考虑,想一想这些事情。他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敌的舆论战。第二,筹措钱粮,负责大军后勤。幸而国朝的银元在西域流通。否则,他募集到的银元,采购物资运送到西域都是千难万难。
不知不觉间,贾环走过怡红院,栊翠庵、凹晶馆,站在达摩庵的山脚下。
暮色深深。山林中的庙宇,并无钟声,早晚课。
贾环踏上台阶。
…
…
夏日的晚风习习,吹动着树林。大观园中小河中蜿蜒,水波无声。月色流转在藕花上。稀疏的灯影映照在河流中。一副极美的夏夜图。
达摩庵中,秦可卿一身素色的道服,坐在灯前,和丫鬟宝珠闲话。如今,她这里侍候的小丫鬟,婆子,一应用度都不缺。日子仿佛恒定般的走过。
她心中惦记着环叔。但他回京后,一直忙着,并没有来看她。刀剑无眼,战阵上何其的危险?只是,她心中的担忧,亦无从诉说。
秦可卿幽幽的轻叹一口气。
这时,外头小丫鬟快步跑进来,气喘吁吁的道:“法师,三爷来了。”
“啊…”秦可卿惊喜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小快步的往外迎着去。带起一阵香风。衣袂飘飘。
庵堂中的布局,还是四合院布局。秦可卿从达摩庵后堂的寝室里出来,正迎着贾环在佛堂中,看着贾环挺拔的身姿,不知怎么的,她眼泪就禁不住流出来,“环叔…”
秦可卿一头乌黑的长发,一身素色的道袍,有着别样的风韵。二十七岁的女人,依旧是娇媚的如同鲜花。国色天资。那细腻的温柔,如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在这一声呼喊,两行清泪中流泻出来。
贾环看着微微光亮中的秦可卿,内心里都忍不住颤动了一下,走上前两步,温声道:“可卿,别哭。”轻轻的将她搂在怀中。拍拍她的背,安抚着她的情绪。
秦可卿呜咽着道:“环叔,你别去西域。我时常做噩梦。梦到你满身插着刀剑,很可怕。”本来秦可卿的性子,是一句话,都要在心里过三遍。唯恐行差踏错。但这是时隔半年多的相见。而贾环又即将去西域。她心中的情绪,便这么涌出来。真情流露!情难自已!
贾环听的一笑,“可卿,那是戏文上的。现在都是火炮,火铳,一下子就死了。那里有满身刀剑的可能?况且,我是军需官,转运使,不用上前线…”
话没说完,嘴被一只绵软的玉手捂住。秦可卿抬头,泪眼婆娑,哀愁的道:“环叔,别胡说。”她是真的梦到了!
贾环看着她的眼睛,听着这话语,还会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一个美丽的女人为你哭泣,为你担忧,为你做梦,这是什么?其实,两个人心里都知道。
只是,他给不了秦可卿任何承诺、未来。他一直避免来她这里。但每次总会在不自觉间过来。比如,他明天早晨就要离开京城,晚上还是到她这里来道别。
凝视着,贾环又想起潇郡主、云妹妹的遭遇,轻轻的叹一口气。将秦可卿抱的紧了些。
秦可卿俏脸绯红,泪痕未干,垂下头。
…
…
清晨的鸟鸣声啾啾。美人横卧。正在熟睡总。书桌上留有一张书签,飘逸的柳体小楷。贾环的亲笔。词牌名曰,相见欢: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此时,贾环已经离开贾府,带着庞泽、张四水、钱槐、胡小四、黄总旗,家将五十人,与胡炽在城南的崇文门汇合,出发前往西域。送行者有二十多人。
周史贾环列传记载:雍治十八年,环从齐公出西域,多奇谋…
国庆节请假
在老家有事情要处理,顺便休息下。
向书友们请个假。10月1日至10月6日。
有空暇时间,九悟也会努力码一点。
望书友们见谅。
第七百七十三章 西行漫记(上)
五月二十五日,贾环、胡炽一行出京,往西行。五月二十七日,众人快马抵达保定府。
从京中往西,路途一共有三条。第一条路:出大同,走草原,沿九边至榆林。
第二条路:南下至涿州,马头关进入晋地,南下雁门关至太原府。往西行。
第三条路。直下保定府,进中原,快马向西行。贾环等人就是采取这条线路。准备从洛阳过潼关入长安。经陇右,河西走廊,去往敦煌。
国朝的官道延续了明朝的标准配置。官道上杨柳依依,驿站不绝。盛夏的傍晚,杨柳、槐树枝叶茂盛。保定城外二十里的驿站中,在傍晚时热闹起来。
王驿丞带着二十几名属下,殷勤的,端茶倒水。居中的小院中,人流穿梭。
验过勘合,王驿丞自是知道眼前的青年是谁?天下闻名的贾探花起复为西域左参议,负责西征大军粮草的消息,刊登在真理报上,早就传遍天下。
贾环正在客厅中,和胡炽商量着西征大军供应的事情。夕阳带着霞光落在字画、木质窗户上。艾叶的味道飘散,用以驱蚊。白瓷茶碗中盛着清茶,略涩口。
庞泽、张四水和胡炽的侄儿等四人都在,参与讨论。户部只是象征性的调拨了5万银元。而这用于4万大军的行军开销,实在是杯水车薪。更别提抵达敦煌之后的军资。西征大军前期的军需、补给,都是胡炽以家资垫付的。
西南钱王胡炽的个人资产在2千万银元之上。所能调动的资金在1亿银元左右。这是周朝超级富商第一梯队的实力。相当于后世的首富们。要知道,国朝雍治十七年,核算全国赋税约3亿5千万银元。其财力之雄厚,可见一斑。
需要注意,雍治十七年的税收3500万两白银,比雍治十五年3752万两白银更少。这还是在发行银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此可见大周的实力,正在逐步的衰退!
西域债券共计募集资金3千万银元。这笔银子,优先归还500万给胡钱王。
贾环、胡炽两人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有两个:第一,如何将银元兑到手中,并能及时的购买到粮食等军需。第二,后续供应西域十五万大军的银子如何筹措?
胡炽一身灰袍,塌鼻黄须。五十多岁。坐在酸枣木的官帽椅中,沉吟着轻叹道:“日升昌在长安有分店,可以兑换银元,运往敦煌。此事晋商答应承办。倒是在敦煌能否购买到大军所需的粮草?”
若论筹措钱粮,供应军需,调度全局,胡炽并不认为他的能力比贾环差。这些事,他在西南做过。而且,在齐总督心中,自是长久以来追随他的胡炽更受信任。但,贾环是官员,而且确实有真材实学。这就决定了胡炽和贾环的相处中,是以贾环为主。当然,事情是商量着办。
贾环喝着茶,自嘲的一笑,道:“兴斋兄,件件都是难事啊!都难办。”
几人正讨论着问题时,突然,钱槐进来,弯腰行礼道:“三爷,沈二爷来了。”
“他怎么来了?请他进来。”贾环惊讶的从椅中站起来。沈二爷,就是庆国公的嫡次子沈迁沈。他未来的三姐夫。在保定城外,突然听到沈迁的消息,如何不然他感到意外?
沈迁是今年的二甲进士,在京中兵部观政(实习),六个月后才转正。而且,沈迁十几日前在京中找过他,想要去西域参战,但他拒绝了。沈迁的长兄就是数年前随着牛继宗战死在西域。沈迁现在是沈家的独苗。
胡炽笑笑,没说话。
钱槐领命出去,片刻后,就见沈迁穿着一袭干净的青色文士衫进来,容貌英俊,翩翩青年公子,从容的拱手,道:“子玉,我在保定府等候多时!”又和胡炽、庞泽等人打着招呼。
贾环等人的行进路线,并非什么机密。他们两个负责后勤,信使来往不绝。并且,早早的告知齐总督。不然,人在途中,消息怎么及时传递?沈迁人在兵部,自是打听得到。
贾环什么人?听到这话,再看沈迁的神情,就知道怎么回事。必定是提前在保定府等着的。叹口气,劝道:“沈兄,战争不儿戏。我如何同意你去西域?不说庆国公哪里我怎么交代?我亦不想我三姐姐成为望门寡!再者,你身为朝廷命官,官位岂是轻易可以变动的?你还要不要前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沈迁苦笑一声,坚决的拒绝,道:“子玉,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经想好了。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将去西域。”
其实,那日在贾府中,他和贾环谈的比较透彻。贾环刚才不过是老调重弹!而他也不必用想要为兄长复仇这样的理由去蒙贾环。真正的理由是:他喜欢兵事。当文官,从来都不是他的想法。
贾环想一想,对胡炽道:“兴斋兄,你带人先走。我劝劝他。稍后两天就会赶上来。”
胡炽笑着点点头。这种事情,他当然要通融。沈二公子和贾环的亲姐姐订婚了。
…
…
傍晚过后,夜幕渐沉。小小的驿站,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盛夏赶路,自然是昼伏夜出。他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贾环要奉承着他的王驿丞上了一壶酒,几盘简单的小菜:油炸花生米、拍黄瓜、白糖拌番茄、皮蛋豆腐。
贾环和沈迁坐在小院厅中小酌。月光从简陋的窗户、土墙缝隙中透进来。
贾环举杯,和沈迁碰了碰,虽然贾环的年纪要比沈迁小几岁,虽然三年后沈迁必然是他的姐夫,但谈话自是贾环主导。坦诚的道:“沈兄为何一定要去西域?我作为军需官,都未必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你上战阵可以?”
这是贾环第一次透漏心声:他对去西域的看法,担忧。他肩负着太多的责任,他要活着回来,凯旋回来。但,战争中,谁知道?或许,一枪就将夺去他的生命!
两日前,他在离京前,和可卿有一席之欢。感情上水到渠成,他和可卿一起经历那么多的事情啊!到雍治十八年时,早就知道彼此内心中有着对方的位置。但看似很突然。
然而,细想下,除开他喝了酒,除开云妹妹、潇郡主给他的感慨,除开临别前的离愁,未尝没有生死压力所带来的放纵!那晚,令他回味。
沈迁时年20岁,英姿勃勃,很英俊的青年,轻轻的抿一抿嘴,脸上露出追忆的神色,道:“子玉,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等贾环回答,接着道:“
我家是勋贵世家!我自小打熬胫骨。自幼受到的教育是:男儿功名马上取!我大兄学习兵事时,我就跟在他身边。我并不喜欢舞文弄墨。我渴望的是漫漫黄沙,或者草原中,纵马奔驰!
所以,你不要阻拦我。我想好了的。我或许会死。但大丈夫立于世间,要博一个功名,封妻荫子。带三尺剑,纵横天下!”
贾环看着沈迁的眼睛。看了很久。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位“姐夫”。感受着他内心的决心。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贾环的性格,很少去勉强别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自己负责。你自己要作死,我该说的都说了,难道还要拦着?
然而,眼前的青年,是三姐姐的夫婿啊!望门寡,很悲催的!云妹妹的哀伤,他看得到!以三姐姐的脾气,八成的概率,会选择守节。之前,纪时春、蜀王闹出的动静太大!
沈迁没说话,等着贾环的决定。事实上,他并非需要贾环的同意。只是尊重贾环的意见!
贾环沉默了许久,缓缓的道:“好吧。你给京中写信:安抚好你家中,同时请缨去西域。以你兵部主事的履历,只要兵部批了,问题不大。我会给孟尚书写信。”
兵部尚书孟何与旧武勋集团交好。他这些天,兵部、吏部、户部都跑遍。孟尚书的公房,他进去坐了好几回。
彭大将军的案例,他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但,他肯定得给沈迁安排一个好的位置。不管怎么说,军官伤亡的概率比士兵小。
沈迁大喜,举杯敬贾环,“谢子玉!”
有贾环的支持,他的后顾之忧(父亲、家中、贾府、朝廷),要小很多。
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行漫记(中)
五月底,金陵城中忽而下起暴雨。雨滴如帘,垂落在天地间。秦淮河畔,烟雨凄迷。
武定桥上无人。一艘精美的乌篷小船,徐徐的从桥洞中穿过。尖尖的船头,流线型的船身,缓缓的露出来。
船中传来一个柔和的女子声音:“姑娘,雨太大了。别下去吧。看看就好。”
“嗯。”黛玉轻轻的点头,眺望着雨帘中的和安街,那座宅院,承载着她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雍治十二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