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庭!”
  没有人会为素不相识的人悲痛欲绝。但,就像后世里,大家听到国内地震时的消息,肯定是怀着悲伤、肃穆、叹息的心情。愿意为之尽一份力。
  郭府的管家心情大抵如此。
  郭纶等人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露出哀伤的神情。
  贾环微怔,随后,用力的抿了抿嘴唇,将酒杯放下。闻此哀信,不宜饮酒。
  他的情绪要强烈的多!西征大军到西域来,本来就是要光复西域全境,解救百姓。而今他们需要守护、保护的百姓被胡儿屠杀!焉能不哀伤?不愤怒?
  只是,这份愤怒,哀伤要深深的压在心里!而不是轻狂的表现出来!天道好还,匹夫无报之仇!何况这样的国仇!
  半响之后,贾环才平复了心中激荡的情绪,喉咙有些干,道:“郭员外,郭二老爷,今天就到这里吧!”
  郭纶起身相送,见贾环情绪低沉,关切的道:“贾大人,没事吧?”
  贾环摆摆手,轻声、缓缓的道:“胡儿的屠刀吓不倒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所经受的苦难,将来都要一一讨回公道!”
  郭纶有些愣住。他感受到贾环心中强烈的情绪,以及那份坚定的复仇决心。不自觉的点点头,在府门口,目送贾环一行骑马远去!
  贾环在郭府里的这段话,随后出现在《西域日报》上。还有一首小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
  腊月二十四,小年。吐鲁番盆地西,高昌。
  大漠中的一处山坡上,一道血光飙起,一名胡儿的头颅落地。


第八百二十二章 开始、年关、搅局
  哈密被屠,西域周军、百姓悲痛。齐总督作出他的反应,贾环亦作出他的反应。
  在敦煌组织其声势浩大的舆论批判,攻击拔野古四族,并派出胡人商队至北庭、漠北宣扬杀胡令、废汉令。
  但,这些布置、安排,都需要时间才能有效。最先起到效果的,反倒是贾环之前的安排:由娄冻、郭灌、韩汤前往于阗的百人商队。
  稍稍告慰被屠戮的汉民们在天之灵!
  娄冻等人的商队,在蒲桃城中宣讲杀胡令、废汉奴令后,继续前往且末、于阗。而蒲桃城中,亦有商队穿越大漠,掩着塔里木盆地的边沿北上,去往焉耆。
  从焉耆西去,为龟兹。东去则为吐鲁番盆地的西端:高昌。
  腊月份,拔野古、薛延、回纥、同罗四族一个人头价值10银元的消息便传遍高昌地区。
  自西域秩序崩溃,大乱起来,地形复杂,地处交通要道的高昌地区便活跃着数支马贼。
  薛延族的大将莫贺,自十月份带着本部残兵数百人出哈密,沿途过蒲昌城,抵达高昌。而龟兹被夺的消息此时便传来。他们便停留在高昌城中。
  高昌城此时早就成为地方豪强共同把持的城市。莫贺的抵达,高昌本地豪强并没有立即就支持他的统治:北山之战早就传遍,远在吐火罗地区的贵族们都觉得周军统一西域只是时间问题,何况地处在去往龟兹要道上的高昌?
  在十二月份杀胡令传开后,薛延的族人便在城中不断的死去。人头被割走。杀胡令中:以人头抵银。
  莫贺率几十名亲兵外出追赶凶手时,在大漠中,被一支马贼击溃,他本人被俘。
  茫茫黄沙,有山坡,有平地。在山坡上,马贼们分散在四周,其头领在山坡上监督行刑。
  薛延部的一代大将莫贺,曾统兵数万,经历数十场战阵,在漠北颇有名声,猛将,而今就死在此地。甚至,连马贼的首领叫什么他都不知道。
  很憋屈!
  但,这才只是杀胡的开始啊!
  “杀掉他们。将人头卖给商人,让他们去龟兹领赏银。”马贼首领看了一眼落地的莫贺的人头,冷声吩咐道。
  “啊…”惨叫声只持续了片刻。这些胡儿的头颅就被摘走。尸体凌乱的铺一地。鲜血浸在黄沙中。而后,被风沙掩埋!
  记着,这只是开始!
  …
  …
  年关愈近,风雪愈急。
  随着时间的流逝,哈密被屠的影响,在空气中的压抑稍稍减却。春节将至,人们的脸上恢复了些许的笑容。
  瓜州城中,贾环、胡炽自敦煌而来,与西域总督齐驰,还有幕僚们齐聚。
  京城里的钦天监早就公布,自腊月二十日起,衙门封衙,开始放年假。而西域这里情况特殊,直到此时才开始封衙放假:腊月二十八日。
  齐总督在封衙后,请自己的幕僚们吃酒,等同于年会。他昨日已经和军中诸将见面。
  总督府二堂后的一处小院中,曾季高、贾环、胡炽、杨渭等人齐聚。和齐总督一起饮酒,闲谈。
  齐驰之所以在瓜州,并不回敦煌,出自曾季高的建议:一往无前!齐总督抬棺出征,断然没有退后的道理。收复一地,就治理一地,直到恢复西域全境。
  酒过几杯,齐驰笑着道:“还有一个好消息还没有与诸位分享。程公达游说于阗尉迟家族已经成功。尉迟氏答应重新归附朝廷。我们为远在于阗镇的程公达干杯!”
  花厅中,九名幕僚纷纷举杯,气氛热烈。
  贾环微笑的品着温和的黄酒,心中为程攸感到高兴。策士风采啊!单枪匹马说服一个军镇归附朝廷。这可是大功一件!安西四镇,周有其二。
  尉迟氏归顺,但肯定还是当地豪强。对于阗镇的深度治理,现在还不是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而是先要将其收回,委派官吏、驻军收税,执行周律。
  正午的酒宴,到下午两点许,才散场。散场前,自是有年礼奉上。总督府的幕僚们不是官员,朝廷不负担工资,而是由齐总督开工资。年会开完,当然要发年终奖。
  贾环在花厅门口的账房处,签字,领了红包,揣在兜里出门。他酒有些高,扶着额头,在偏厅里小坐片刻后,给齐总督派人叫到书房去。曾季高和杨渭在座。
  齐驰一身黑色便服,品着茶,让贾环先坐,赞许的点头,道:“子玉在敦煌这数月治理的不错!你说的那个跋忽勒去漠北之事,你和季高、文清说一说。”
  贾环前几日将跋忽勒从挖矿的地方叫来,问了一番石玉华的情况,而黑衣新月卫探听到的另外一则消息,引起他的兴趣:拔野古孝德得伊林可汗之女宛国公主的青睐,却娶了同罗贵女乌尼日。其正是因为得到同罗族的支持,才坐稳联军的统帅之位。
  贾环将他的设想说出来,“假设宛国公主不再青睐此人,拔野古孝德的正当性,统率力都将要大打折扣。另外,其援军可能延迟到来!于我军光复北庭有利。”
  拔野古部雄踞漠北,实力雄厚,拥有控弦之士数十万。周军内部普遍认为:在丢失十万大军后,拔野古部在漠北与察哈尔、仆骨、喀尔喀争雄,依旧可以派出约五万军队来援。若是纠合四族联军,大约会有十万胡骑。
  北庭不比北山这里的地势。以平原居多。到时候,就是骑兵对决。火器方阵,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胡骑冲不下火器阵列,但是,可以跑啊。
  在草原上,有水草的地方就可以生存。当年名将徐达率部远征漠北,因轻敌冒进而被王保保打败。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始终没有找到蒙古人的主力,不得不遗憾的去世。北庭之战若是打成草原上的游击战,何时才能平定?
  曾季高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子玉,你有几分把握说服跋忽勒去草原搅局?”
  如果宛国公主不再青睐拔野古孝德。那么,伊林可汗有两种选择。其一,任其自生自灭,不再过问。其二,派大军前来,接管指挥,将其拿下问罪。
  而需要明确一点,拔野古部是否想占据北庭,决定着是否派援军前来。其内部未必没有争议。自古以来,都是统一漠北的部族才会攻击中原!
  比如,汉时匈奴,唐时突厥。宋时辽金蒙古。现在漠北的情况是,还有数族争锋。
  但,不管那一种,搅局肯定是对周军有利的。
  贾环抿抿嘴,顿了一会,再笑道:“我试试。”


第八百二十三章 美男,反间
  贾环告辞离开后,书房中,齐驰徐徐的展开西域的地图,注目着北庭的土地。
  昨日,从柔远城返回的副将乐白私下里和他透过底:拔野古孝德,年纪轻轻,却非常狠辣,恐怕不好对付。因而建议在开春之后,迅速的将其歼灭。不给其成长的时间。
  齐驰轻叹道:“是要多管齐下啊!”
  快是要快。但是周军的骑兵不足。冬季时,招募新军时,因汉民数量不足,通过胡汉之辩,招募了一批月氏、羌人胡骑。但新兵需要训练、编练。
  所谓的胡汉之辩,即是在敦煌府学、县学、士林中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若胡儿仰慕汉族文化,愿意遵守汉礼,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字,可以认为他们是华夏的一部分。
  当年,汉唐时,关中语言为官话。明朝时是以南京话为官话。而今,周朝以京城为官话。所以,华夏,允许有差异,但是要守基本的准则:汉语、汉服、汉俗。
  正所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作为情报主管杨渭话不多,目光落在地图上。
  明年开春,大军将从瓜州出发,抵达哈密。再沿着吐鲁番盆地的沙漠出发,跋涉千里,抵达高昌。向北翻越过博格达山脉,便可进入庭州的核心区域:金满、轮台、浦类三县。
  而拔野古部撤退的路线是:从哈密出发,往北越过折罗漫山,进入草原和大漠,再往西疾驰至庭州。
  曾季高直言道:“大帅,贾子玉说的谨慎,以我观之,他肯定能说服跋忽勒去漠北搅局。而且一定会搅局成功。论起揣摩人心,阴谋诡计,我是甘拜下风。”
  北庭之战的难度,不在于攻占庭州三县。而在于日后消灭四处流窜的胡骑主力。否则,庭州三县,难以耕种、放牧。则会造成后勤上巨大的压力。
  “哈哈!”齐驰禁不住仰头大笑。贾子玉可是朝堂凶猛的政治风暴中杀出来的人物!
  他力邀贾环来西域,而贾环亦没有让他失望。刚到敦煌,就创造出胜机。希望这次贾环的计策,同样能促使快速光复北庭。他认可曾季高的说法。贾环的性格是非常沉稳的。既然拿到他面前来说,说服那胡儿的概率很大。
  “季高,开春之后,我们就要搬到龟兹了。”
  瀚海千里。敦煌作为大军的粮草基地就不适合了。距离太远。就像北山战役时,长安、嘉峪关都不适合作为后勤供应地。而要以龟兹地区的物产为后勤,进而攻取北庭的庭州。再以庭州的人力、物力,征服整个北庭。
  曾季高沉吟着点头。胸中酝酿着战略。
  …
  …
  贾环离开瓜州城正中的总督府后,并没有连夜返回敦煌,因为跋忽勒就在瓜州城中。他将其从敦煌带来。
  瓜州城内的驿站中,贾环随行的五十名家将们轮班出去吃酒,买东西。已经是腊月二十八。马上就是春节。
  午后时分,城中风雪愈急。寒风刺面。
  贾环从街中回来。随行的钱槐手里提着酒食,到驿站的一间院落厢房中见跋忽勒。
  跋忽勒换一身干净的茶色胡服,青色的长发束起,还是扎着他风骚的红头巾,白皙玉面,剑眉星目。正在厢房里打拳。虎虎生风。
  见贾环一袭石青色的文士长衫出现在门口,他停下来,冷笑着用生硬的汉语道:“贾大人不怕我突然发难吗?”他是高手。十个贾环都不是他的对手。
  贾环从容的一笑,提着食盒走进来,道:“你是聪明人!”做个邀请的手势。
  在桌上将美酒佳肴摆好,等跋忽勒吃了几杯,贾环将青瓷茶杯放在小圆桌上,说明来意,“漠北拔野古部的宛国公主时年十七岁,花容月貌。我意欲放你去漠北,求娶宛国公主。”
  跋忽勒冷眼看着贾环,一肚子怨气。任谁有他这样的经历,都会对眼前的汉官有怨气。“你就不怕我娶了宛国公主,说服拔野古部的可汗发兵攻入西域吗?”
  贾环轻轻的一笑,很淡然的道:“尽管来。我欢迎!”
  跋忽勒恨的咬牙,挑衅的看着贾环,桀骜不驯的道:“如果我不去漠北,中途逃走呢?”
  贾环看了跋忽勒一眼,平静的道:“你听说过中原里夷十族的刑罚吗?等我朝大军打到吐火罗月氏国,你觉得我做不做的出来?”
  “你…”跋忽勒眼中露出精光,突然间右手握起拳头,青筋暴起。他出身于月氏贵族。家世好,长的英俊,武艺高,自出生以来,做事、追美人无往而不利。此刻,却是心中憋屈的很!
  追求石大家失败不算,她心中有喜欢的人。
  贾环笑一笑,起身,强势的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允许你带着你的商队前往漠北草原。再借你十万银元作为初识资本。我只要你将宛国公主追到手即可。然后,你就自由了!当然,我要提醒你,漠北诸多胡儿。你未必争得过。”
  跋忽勒冲着贾环的背影嚷道:“贾参议,你不用激将。我肯定能娶到宛国公主。但是,你要言而有信,不要滥杀月氏国的百姓。”
  贾环没回头,停下脚步,身姿笔直,吩咐一声,“耐心等两天,即可出发。”再走进风雪中。
  派跋忽勒去漠北搅局,复杂点说,就是曾季高分析的那样。简单的说就是截断拔野古孝德的后路。
  宛国公主是拔野古孝德的后路。失去这个后路,他兵败,能往哪里逃?漠北,他是回不去的。这个刽子手,必须要为他屠杀的行为,付出血的代价!
  …
  …
  大雪至正月初一才停下来。而后是雪融。
  瓜州城中,充满着春节的气氛。大战带来的创伤,还没有完全的被抚平。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坚强的活着!
  正月初六,瓜州城外的一间中档的酒肆中,秦弘图、柳逸尘、易俊杰三人围坐着一起吃酒,在这大战间隙中,放松着神经。开春之后,大军将跋涉千里,前往龟兹。
  正月初四,贾环请西域军中所有的闻道书院子弟,计12人(在战争中已经死去3人),在瓜州城齐聚,吃年酒。给大家说起过此事。
  易俊杰一脸的络腮胡子,因养伤,变得有点胖,感慨的道:“老秦,你现在又跟着子玉做事了。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想起雍治九年的那场水灾啊!”
  那场水灾,铭刻在书院众同学的心中。
  秦弘图高大,黑黑的,笑着举杯,道:“会的。”他本来在乐白帐下效力,后调到黑衣新月卫,这次又被调到贾环麾下。月氏人跋忽勒前往漠北,实施美男计、反间计,由他负责跟踪、传递消息、情报。
  这事的意义,不在于他重新在贾环麾下做事。而是,贾环在西域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啊!
  当前已经负责:后勤,舆论,代理内政。这一次是涉足情报部门。
  柳逸尘晃着酒杯,笑道:“老易,别想了。还是想想晚上回去怎么应付你的胡姬吧!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及时行乐啊!”
  酒肆中顿时一阵哄笑。秦弘图、易俊杰纷纷举杯。理当如此!
  开春至龟兹。而北庭之战,已经迫在眉睫!


第八百二十四章 风雨入龟兹
  西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雍治十九年春,二月二十五日,上午。轮台县外二十里外的长亭内外,挤满了来迎接的将官、士绅、贵族、富商。
  小雨飘飘。少顷,地平线外,出现一支打着大周旗帜的骑兵,奔驰而来。
  “齐总督到了!”
  小亭内外,官道上,来迎接的人们迅速的整理着列队。
  当日午后,西域总督齐驰率领着十几万西征大军,并西域布政司的官吏,跋涉两千三百里,历时一个月,抵达西域的中心、安西重镇:龟兹。
  时值清明前夕,春回大地。通往龟兹城的道路上,车队、骑兵、驼队,络绎不绝。
  沿途的哈密、蒲昌、高昌、焉耆以及各山口的戍堡都留下了兵力。云骑军都指挥使、副将乐白在大军过高昌时,便率云骑军主力三万人攻入庭州。收复金满、轮台、浦类三县。并设防。与胡骑交战。
  耀武营参将荀阳,李游击,伸威营游击杨纪,千总沈迁等人,行军礼,道:“参见大帅!”
  被解救的汉人士绅俱是跪拜,“参见大帅!”自称有的是“下官”,有的是“学生”。西域这里,科举初开,若有秀才功名,便是地方上了不得的人物。
  铁勒贵族们跪拜道:“草民等拜见总督。”
  长亭内外,众人俯首。场面之盛大,尽显总督之威。
  西域总督齐驰掀起马车的窗帘,吩咐道:“诸将请起!随本督进城。”再对汉人士绅们点一点头,放下车帘。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队伍继续前行。
  一些信号、态度,就随着这简单的两个动作,在小雨中,传递出去。骑兵的马蹄,步卒的铁甲,拖着火炮的马车声,络绎不绝的回响在官道上。
  荀阳、沈迁等将校起身,翻身上马,跟着大军队伍前行。
  …
  …
  轮台距离龟兹约两百里。当日晚上,齐总督的车架在轮台县城中休息。
  时隔一年,重新回到龟兹地区的西域布政司文官们感慨良多。在县城中休息时,相互串门。
  “物是人非啊!”驿站中,左布政使韩伯安和几名来往密切的官员感叹着。
  西域布政司286名文官、吏员跟着西征大军抵达。官员的数量有限,一府之内,不过9人。这其中检校、司狱还是不入流的官。主要是吏员比较多。而这些老练的吏员,可以在很快撑起整个西域布政司正常运转。
  韩伯安作为西域布政司的文官第一人,他这声物是人非,不仅仅是感叹西域、龟兹的变迁,还有感叹官场上的权力变化。相比于当年,他头上多了一个总督。
  一名官员微笑着道:“方伯何须忧虑。以西域之大,齐大帅必定会下放权力。敦煌不就交给马知府了吗?”
  另有一名官员哂笑道:“方伯之忧,不在齐大帅。而在贾参议。没见和齐大帅作对的苗副将被发配金陵?”
  方伯,是布政使的雅称。方伯为古时一方诸侯之长,布政使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以此别称。韩伯安和贾环之间有心结,随着贾环来到西域,早被有心人得知。
  几名官员心中冷笑。这小子为拍韩大人的马屁,口不择言。有些事,是能宣之于口的吗?
  离开敦煌之前,韩伯安召见沙州府通判汪璘,找个由头,训斥了他一顿。原因是因为韩伯安看中了藏经洞里的一卷经义手稿,派人索要,被汪璘拒绝。这令韩伯安很不满。
  而众所周知,汪学士和贾环走的比较近,分别是凉州士林的领袖。汪学士时常配合贾环的意图造势。这恐怕会被视作政治上的挑衅、政斗的开始。
  韩伯安摆摆手,淡淡的道:“贾环虽然为布政司的左参议,但本质上是齐总督的幕僚。他只不过是一个高级吏员、佐贰官而已。本官和他并无间隙。”
  这话说的非常假。冠冕堂皇。但在座的五名官员都听的出来,话中的意思。
  韩伯安的想法:以贾环的“战绩”,他不可能不重视。但要说畏之如虎,那未必。布政使有布政使的尊严!
  贾环说是左参议,手中握有一些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来自于总督。贾环终究只是个辅佐的角色而已。说话做不得数。西域军政大事,都由齐总督决断。
  于齐总督而言,要保证政令通畅即可。下面的人的关系如何,肯定不会管!他又不会傻得和齐总督作对。那么,对贾环又有什么好畏惧的?
  该训斥其政治盟友,就训斥了。
  几人正说着话,这时,韩伯安的亲随在门外汇报道:“老爷,铁勒的居可大人求见。”
  西域布政司驻龟兹。而龟兹城内外主要的民族便是铁勒、汉族。作为铁勒的贵族,居可和左布政使韩伯安有交情,很正常。
  “这老货,怕是给齐大帅的表态给弄的慌了。”韩伯安随意的一笑,道:“请他到偏厅中去吧。”
  众官员都会意的一笑。
  今日在轮台郊外,齐大帅看都没看铁勒人一眼。再想想齐大帅入西域以来的政策,可知他是绝对的强硬派。北山的京观还在呢!
  当日姑墨会战,两万铁勒骑兵反叛,至使国朝战败,损兵折将。齐大帅只怕是对铁勒人很不满啊!
  …
  …
  上午时分,小雨未歇。
  贾环骑在马上,披着蓑衣,跟着中军主力自轮台前往龟兹。两百里的距离,明日要至。大军迤逦。风雨无阻。行军之苦,大抵如此。
  贾环微微有些走神。除开思考供应北庭大军的军需外,他还在想韩伯安索要藏经洞里文献的冲突!
  这件事,汪学士做的对。这些前朝的经书,文献,都是朝廷、国家所有。要由朝廷组织人保护、修缮、研究。岂能这么凭白的给个人拿去收藏?
  作为一个现代人,贾环当然是支持国家博物馆。可惜,站在韩左布政使的角度,他只怕当做汪学士在落他的面子。这位韩大人,治理内政水平不行,官场手段倒是玩的很溜。
  官油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