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官员们交头接耳时,各种小道消息乱飞。这个时候,并没有纠察御史。
卫大学士、九卿、六部侍郎、五军都督府同知石光珠,吴王,北静王,成国公位于班次的前列。大佬们各自神情不同。有的闭目,有的垂下眼睑。
贾环在殿外和贾环聊了两句,走上丹陛,踏入皇极殿中。“嗡”的一声,在瞬间,整个皇极殿中的官员们都沸腾起来。贾环弑君,荣国公贾政还敢来假惺惺的祭拜?
父为子纲。儿子做错事,父亲当然是有责任的!
河南道御史繁御史跳出来,伸手指着贾政的脸,愤怒的咆哮道:“贾政,贼子!你还有脸来见雍治皇帝?你儿子就是杀害天子的凶手!出去,滚出去!”
“滚出去!”科道言官们纷纷出声,义愤填膺。这个滚出去,不仅仅是滚出皇极殿,还是指的,要贾府不得再有任何一人出仕。滚出大周的官场。
声浪沸腾起来了。仿佛要将皇极殿的顶盖给掀掉。
第九百五十六章 帝位归属(中一)
嘈杂的声浪扑来,贾政脸色微微有些发白,无视着指责他的繁御史,往御前走着。棺木停灵在殿中。
如他在贾府所想,他的庶子弑君,令贾府百年清誉毁于一旦。但,当此之时,他能如何?他就算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将贾环逐出贾府,天下人就会放过贾府吗?
他人虽然迂腐,这点智商还是有的。
灵前,礼部尚书曾缙正要为贾政唱礼,贾政是国公爵位。汉王长子宁镀出声呵斥道:“贾存周,你儿子杀我宁周天子!我宁家不要你祭拜。滚出去!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他是代表皇族说话。这个态度,是帮刚才御史们的潜台词给说出来。御史们把贾府逐出官场,接着要干什么,谁不知道?说的直白些,贾环要为雍治天子的死负责!
贾政呆一呆。
曾缙心中歉然一笑,没说话。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出生,早前靠近何大学士,后靠近华墨。他本来是想给贾政唱礼,帮贾政祭拜的。奈何形势啊…
这时,繁御史在满殿的声浪中,走上前两步。御史的班次向来在大殿中靠后,逼问道:“卫相,你意下如何?”
朝廷重臣,向来指的是大学士,七卿中地位、声望尊崇的官员,勋贵中的代表,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到雍治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这个名单,就非常有限了。贾环昨晚就杀了三个。
计有:武英殿大学士卫弘,吴王,北静王,齐驰。余者如成国公,礼部尚书曾缙,吏部尚书殷鹏、户部尚书赵鹤龄、兵部尚书孟何,都督同知石光珠在朝中的声望都要逊一筹。
卫弘面向颇为显老,绯红色的官袍皱巴巴的,神情疲倦,一夜未睡,他毕竟是上年纪的老人。这时,淡淡的看了繁御史一眼,道:“待天子下葬后,本官即致仕回乡。”
繁御史是宋溥的人。
卫弘说话时,满殿的文臣们都安静下来。这是他的威望。此刻在皇极殿中,就有不少卫系的人马。
而这数百人的声浪中,武勋们俱是冷眼旁观。贾府本来就是旧武勋集团的中坚、山头。旧武勋集团的态度自不必说。新武勋们,来皇极殿前,谁不知道魏其候、一等伯乌永通家里被抄的事?如成国公等中立派,都是冷眼旁观。
繁御史三十多岁,一身青色官府,毫不掩饰他的失望,看向吴王,问道:“吴王殿下,你意如何?”逼吴王表态。杀不杀贾环?
吴王脸上还带着泪痕,他是真真正正的在哭天子,声音沙哑的道:“皇兄驾崩,本王心中痛楚难言。本王此生,只认皇兄这一个君王。我此生再不入大周官场。”
繁御史微怔。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目光转向齐驰,还要再问时,翰林方阵中。费状元看不惯他的行径,走出来,高呼道:“贾环就在皇极殿外,诸位若是一腔热血未冷,随我出去质问他。国家养士百年,断不可令今日有篡位之事!”
说着,带头走出皇极殿。慷慨激昂!当年明朝大礼仪,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振臂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大批的文官跟着他在左顺门跪着劝谏嘉靖皇帝。
今日,费状元高呼,异曲同工!贾环说是“清君侧,立燕王”,结果呢?皇帝被杀了。清君侧,可没有杀皇帝的。他说立燕王,谁信他拥立燕王?
所有的情绪:不满或者愤懑或者担忧,都在这一刻点燃!两百多名朝臣,跟在费状元身后,出了皇极殿。群情沸腾。如同呼啸着奔涌的洪流!
…
…
一个天子晚年失德,不代表整个皇室都失去人心。这不可能的!宁周定鼎天下有一百六十多年了!贾环若是篡位,连中立派都不会有。沈迁都不会追随他。
曹丕、司马炎、王莽、杨坚他们之所有能成功篡位,得益于其父辈或者家族或者自身多年的京营。现在,并非五代时: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皇极殿外的大广场西侧,贾环被数百名亲卫簇拥着,他看到了气势汹汹,呼啸而来的群臣。
贾环的亲卫在高子重的带领下迎上两步,以偃月阵将贾环护在中间。
费状元,宁镀、繁御史领着两百多名文臣,高呼着各种口号:“贾贼”、“贼子”,“贾逆”,快步越过空旷的百米距离,到贾环面前两米处。
于此刻,直面!针锋相对。
刚被费状元抢走风头的繁御史率先开口,怒斥道:“贾环,你这个逆贼!你昨日起兵作乱,在西苑弑杀天子。今日,你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何以服众?”
群臣大声附和,掀起声浪!所谓众怒难犯,大抵如此!一众大臣们的情绪、气势,在此时达到顶点!如同沸腾的火山爆发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上!
但同时,亦将一干大臣的虚弱暴露无遗!嘴炮能杀人么?你们要一个交代,贾环就会给一个交代吗?是交出兵权,还是自杀谢罪?
何其的天真!
…
…
贾环看眼前沸腾的文官们。心中一片平静!
在起事之前,他和张四水,沈迁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杀皇帝,必然会面对着群臣激烈的反弹。就比如眼前!将来还有各种事,比如政治上的反扑;比如舆论的抨击!或者,在各种场合中的抹黑,在各种、笔记、戏文中嘲讽。
其实,如果采取最粗暴的办法,要解决当前的局面很容易的!
杀!
主席曾经讲过一句至理名言:枪杆子出政权!很多人,总会错误的以为面对刀锋,是“人心”获胜。恰恰相反,握着刀锋者将会取得胜利。
所谓的“人心”,它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期望。当你杀得足够多时,人心,就会成为一个飘渺的名词。
神州数次陆沉。异族入主中原的例子,就不必说。那是自己人的血泪。
当年,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入主南京,建文帝失踪,多少人不服?建文帝在文治上,还是非常得人心的。方孝孺大骂不降。最后,结果如何呢?
…
…
杀光反对者,这是最后的备用方案,不到情非得已,贾环并不想这么做。
朝中的这些官员,他们都有师长、学生、同年、族人、亲戚。这张网张开,就是天下!就如同当年,他去江西,在九江城中,和龙江先生纵论天下。其实,宰辅们的出处,都是有脉络可寻的!
杀掉这些反对者容易,接下来,只怕要面临着天下大乱的局面。他敢造雍治皇帝的反,别人不敢起兵反他么?
如他和沈迁,张四水所说的。他起兵,为自保,为复血仇,并无意将整个天下、国家砸乱、打碎!
他终究是华夏之民!其一,若内战打的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最终闹得如同三国时期,搞出五胡乱华。这不是他所愿意的。
其二,据他在西域的了解,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现在极有可能处在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若他耽搁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断送历史机遇,这与他一直鄙视的满清金钱鼠尾何异?这不是他所愿意的!
…
…
贾环目光冷幽幽的反问繁御史,“你想要什么交代?”
不想用军事力量解决政治问题。现在的局面就看似很麻烦!但他手里还是有牌的。
繁御史下意识的就想说:“你去死吧!”但话到嘴边,又压下去。说这种话,是把贾环当傻子,还是把自己当傻子呢?
他之所以如此强烈的上跳下窜,原因很简单,他是宋溥的亲信。而就在昨晚,贾环杀宋大学士!而按照贾环一贯的做法,接下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华系,宋系都会被清洗!以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清洗!
他不想坐以待毙。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许多官员。华、宋两人在朝堂上势大。他们这些人,一年和雍治天子都见不了一次面。常朝那种不算。对一个皇帝,能有多少真挚的感情?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是想自保而已!
朝堂上忠直的大臣,正人君子,早就被雍治天子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得差不多了!当年雍治天子嫌他们太吵!太喜欢找茬!像何朔,山长,这都是君子、儒臣,雍治天子如何对待的?
繁御史愣了下。
其实,如果真的不满贾环的作为,决定分别有:辞官,非暴力不合作,如成化年商辂商相公;虚与委蛇,若干年后,清算!如当年李贤清算徐有贞,为于谦复仇;李东阳清算立皇帝刘瑾,俱是如此!
激烈的做法:可以把贾环怒骂一顿,求死!或者死谏!日后,青史自有公论。
但,繁御史显然不想求死。真正当着贾环的面,他一下卡词。那些侮辱智商的话,就不必说了。
…
…
见繁御史卡壳,汉王长子宁镀不想贾环在气势上占上风,指着贾环,高声怒骂道:“贾环,你这个不忠不孝之徒!弑杀君父,你还敢问要什么交代?交出兵权,回府闭门思过!”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位镇国公自以为他说的很委婉了。
这是群臣、百官的第一个要求。严惩弑君者。说的更直白些,就是杀贾环以谢天下!不管是出于私人恩怨,还是愣头青的心思,这种情绪,终究是借着宁镀之口宣泄,摆在贾环面前。
第九百五十七章 皇极殿外
皇极殿中,贾政在礼部尚书曾缙的主持下,在棺木前徐徐的三叩首,祭拜天子,气氛肃穆、庄严。
卫弘,齐驰,吴王,北静王等人都在皇极殿中,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在。并皇子们。跟着费状元去殿外的,主要是科道言官。以及清流、一些中低级官员。比如,贾环的同年户部主事唐道宾。
此外,殿中还有真理报主编周慎行,蔡学士、魏翰林,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斯等人。
贾环起兵弑君,这么大的政治变故。舆论对贾环自然是持批判的态度。对于有廷议资格的官员们来说:不上朝,不和贾环合作,这是一种共识!和弑君者合作,这需要背负压力的。
但,要说满朝的官员都想杀贾环,这真不见得。面对强势的贾环,每个人的想法不见得相同。分化是一种必然。只是看合作、中立、反对的官员的比例是多少罢!
比如,此时跟着费状元去质问的两百多名大臣,约占一大半的数量。虽然没有高级别的官员。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民意”。说“群情汹涌”、“百官”不为过。
而中立者往往又会被舆论和“民意”所影响。
…
…
皇极殿外巨大,宽阔的广场上,贾环看着两米开外的宗人令汉王的长子宁镀,这是一个蠢人!
贾环暂时没有理会气势汹汹的宁镀。目光投向费状元,以及他身后的众多官员们,拱手一礼,道:“诸公含怒而来,在下可以理解。但在下要问一句,当日天子下旨封闻道书院,杀叶先生,大师兄,张伯苗,道理何在?诸公自诩正人,当日在何处?”
贾环并不知道罗君子、沈迁、宁潇、张四水他们的担忧。他未想过令百官归心,或者就在这皇极殿外“说服”这些官员们。这怎么可能呢?
至于,燕王妃甄祎所担忧的两个问题自是有答案。他,现在要的是解决问题:尽快把皇位定下来。攫取政变最大的胜利果实。舆论,他的名声,这都可以以后再说。
贾环的话,让广场躁动的两百多名官员们微微有些安静,强盛的气势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过数遍,国朝朝堂上早没有硬骨头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闻道书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当日科道发声的人确实非常少。贾环这时问起来,怎么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时之所以敢猛烈的抨击贾环,敢闹事,最大的原因,是华系、宋系的官员们在困兽犹斗。比如,繁御史。他们都是豁出去闹。
其次,贾环虽然有兵,但对言官们缺乏雍治那样的威慑力。除开政治因素,还有个人感情在里面。自觉的维护朝廷体制,这是官员们的本能。贾环弑君,践踏整个朝堂的秩序,礼法。当然要批判!
再者,法不责众嘛。很多人跟在后面,都是吃瓜、打酱油的。谁不爱惜生命呢?他们心里的不爽,绝对没有大到非要和贾环过不去的程度。
…
…
贾环的问题抛出来,当即,就有反应快的人。户部主事唐道宾道扬声道:“贾子玉,华、宋两位大学士即便有罪,当以有司审问,你如何能私杀大臣。再者,晋王、雍王何辜?被你滥杀。你难道无罪?”
贾环反驳道:“有司审问?只怕在下早就在黄泉路上。敢问贾皇子有何罪?几个月大的孩子,都有人下得了手。诸位想要辩论,我们在报纸上见个真章。届时,白纸黑字,谁都无法抵赖。”
报纸见,这是一个故意的提议。
顿时,官员们一片哗然,各自发声,对贾环的态度很不满意。报纸受管制,谁不知道?叫骂者有之,责难者有之,暴怒者有之。想着贾环在报纸上的文章者有之。
贾环看了宁镀一眼,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离开。
这时,费敏政竖起右手,制止百官的怒骂声,走上前两步,正视着贾环,朗声道:“贾子玉,我知道你辩才无碍。但是,弑君之罪,你终生都逃不掉的。
我知道你手中有兵权,我们无法追究你的责任。你杀天子,目无君父,是不忠不孝。杀晋王,牵扯到晋王府、宋、华、魏其候、乌府中的无辜者,是不仁不义。”
再诅咒道:“你做这样的事,将来必招天谴,不得好死!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隔断衣角,和刀一起,丢在贾环脚下,慷慨的道:“我今日与你割袍断交。我不会与你这样的恶徒为友。贾环,大周的文官,不是只有明哲保身,贪生怕死之辈。也有忠正人之臣!你动手吧!”
费状元正人君子,当年深受何大学士、雍治天子的赏识。这不仅仅是他科举文章作的好,不仅仅是他人品好。他在朝堂中,亦属于明眼人的范畴。只是,偶尔会因经验欠缺,不如老油条们。
费状元本来也是被何太师当做宰辅培养的。当日,京中就有传闻,何系接班人是费状元,并非贾环。
此时,费状元对局势看得分明:贾环手中有兵,不会受到惩罚。他直接挑明庙堂诸公在皇极殿中沉默不出的原因。满口“杀贾环”的宁镀是个草包,想要借力的繁御史畏畏缩缩!
他看不惯。这是国朝的文臣吗?这是大臣风骨吗?
天子于他有大恩。他知道天子有错,但不应该死在贾环手中。他内心里过不去这一关。他读的书里头的道理啊!贾环更不该觊觎帝位!所以,他带着官员们出来质问贾环。他更是一反常态,诅咒贾环。因为,他求一死!
唯有鲜血,才能激起大臣们心中未泯的良知、忠义!
簇拥在费状元身边的两百多名官员纷纷动容。这才是文臣风骨。不愧是朝中公认的正人君子!有人哽咽的道:“子充兄…”亦有一些人围着费状元,叫道:“拦住贾环。”
贾环看着被人群围着费状元,手却指着宁镀,道:“把他带走。”他当然不可能如费状元的意!忠诚的士卒们扑上,将心中正骂娘、感慨的宁镀抓走。
宁镀正在想:都是骂贾环,为什么费子充得那么高的评价?突然被抓,凄厉的大叫,“贾贼,你敢?你敢…?”
“我与宁镀有旧怨!”贾环丢下一句话,带着亲卫撤离皇极殿广场。这是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谁想杀我,我就先将他干掉。
广场上群情激昂的文臣们,略感茫然的看着贾环带着亲卫迅速撤离的背影。这算怎么回事?不应该是贾环下令抓费敏政。大家齐心协力的反抗,日后青史称颂吗?
刚刚激起的同仇敌忾的情绪,就这样撂在半空中!贼难受。一拳打在棉花中。
他们这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接下来,怎么办?继续抗争吗?能惩罚贾环吗?贾环今天在殿外的目的是什么?
费敏政神情略复杂的看着贾环等人离开。微微思索着。
…
…
贾环根本没打算在皇极殿外的广场上和百官硬顶。他的目的达到后就离开。贾环离开皇极殿后,去顺天府衙门。顺天府府尹孙嘉并非一个强硬的人。
稍后,孙府尹称病。顺天府的政务、官印转交给顺天府同知,贾政的门生傅试手中。实际的处理者是武英殿中的书院团队。
…
…
皇极殿中,广场上的消息早就如流水般的传进来。汉王老泪纵横,不断朝卫弘、齐驰、吴王、北静王哭诉。
但,指望文官政治出现雏形的周朝文官们关心远支皇族子弟死活,为其奔走,这基本不可能。宁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站的位置在哪里!
稍后,群臣回到皇极殿中。
卫弘看了看,十三道掌道御史与六科都给事中都到,对群臣道:“本官决意致仕!只负责天子葬礼事宜。国不可一日无君。拥立新君,诸位想一想后,廷议吧。日常的朝政,齐伯圭和六部尚书协商着办吧!”
齐驰向卫弘行礼,道:“下官自当竭力。”
曾缙、殷鹏、赵鹤龄、孟何、刑部周尚书五人俱向卫弘行礼。
刑部侍郎施世俊为华墨心腹,忍不住问道:“卫相,贾环怎么处理?”
卫弘心中的情绪陡然爆发,他昨晚至今一肚子火没发,捏着鼻子配合贾环。盯着施世俊,冷声道:“你杀得了他,尽管去。老夫没拦着你。”
施世俊噤口不言。看一看同党大理寺卿李康适。
卫弘吩咐西苑跟着来的老太监袁琪(燕王母亲周贵妃的旧人),和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留下面面相觑的百官,自顾的回府。
吴王跟着离开离开。他有资格,但是,他一样不想管事。
…
…
夜晚时分,户部尚书赵鹤龄坐着一定青呢小轿到卫府中拜访。书童将他领到书房中。
少顷,卫弘穿着件灰色的便服过来,对起身迎接的赵鹤龄摆摆手,语气萧索的道:“鹤龄,坐。”
寒暄几句,汇报着皇极殿中的情况,赵鹤龄道:“卫相,大臣们都在串联,和住在南三所的皇子们沟通。拥立之事,您真的不管了?”
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处理贾环弑君之罪。第二,拥立新帝。按理说,群情激愤,当以第一个问题优先。但,今日卫大学士在皇极殿中公开提出皇位的事。在不自觉中,第二个问题便优先了。
因为,朝堂衮衮诸公都看得明白,贾环军权在手,根本无法定罪。朝堂内部,有人想和贾环拼个鱼死网破,有人则是建议等待来日。意见根本无法统一。
卫弘冷笑道:“老夫出这个头,有何好处?赞成廷推出的人选,贾子玉会同意?他都内定燕王了。同意燕王,百官会同意?只怕全部都要骂我误国,拿我和贾子玉的私交说事。”
赵鹤龄尴尬的一笑。确实会这样。其实,都知道新帝的人选其实要贾环同意。据闻,已经有人决定暗中刺杀贾环。比如,汉王府的一些人。
卫弘喝着茶,叹口气,道:“鹤龄,这是一个政治游戏。你看得透功名利禄,可以辞官不做。参悟不透,那就忍着贾环吧。”
赵鹤龄听出点味道来,小心翼翼的问道:“卫相,你的意思是…”不是他以小人之心揣度,他是真的觉得朝堂中有人在配合贾环行事。弑君的名声难听,但和贾环合作的利益有多大?
他其实和贾府关系不错的。
卫弘郁闷且不满的道:“雍治天子杀闻道书院诸书生,确实没道理。如今这局势,贾环将天子杀都杀了。老夫还能如何?发动百官执意和他对抗,最终是什么结果?”
贾环肯定不会束手就擒。闹起来,那就只有杀人。届时,政局动荡,天下大乱,他当这个历史罪人吗?
上午时,贾环在西苑和他谈过。他为宰辅,天子死后稳定局面是他的职责。既然贾环没有篡位的意图,他内心里觉得贾环比汉王那些人靠谱。
所以,他配合贾环抛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议题,刻意突出齐驰的地位。
但也仅此而已。就像他训斥施世俊的,你要能把贾环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