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五十七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三)
  叶鸿云的书童是名十来岁的童子,穿着蓝衫,脆声答道:“先生,我只等了一炷香的功夫,刘斋夫就找到书给我。正好有书院弟子在登记借书,询问藏书阁的新规。我听他说起缘由…”
  书童将藏书阁里焕然一新的情况说了一通。
  巨源兄赞道:“好机灵的书童。”又笑道:“文台兄的书院里真是藏龙卧虎啊!”
  叶鸿云性情温和,面对好友的打趣只是笑着摇头,“我不信巨源兄在吴王府里没听过我这弟子的名字。”
  他一听书童说是贾环在牵头做事,心里就释然。以贾环的才能,整理藏书阁手到擒来才是正常状态。心中对藏书阁的新规很有些兴趣。
  巨源兄捋须大笑。贾青松名满京城,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笑谈了一会儿,转而和好友说起活字印刷的事情来。
  国朝以铜字、木字印刷为最常用的印刷术,各有优缺。他很有探索这方面的兴趣。
  …
  …
  夕阳斜挂在山峰上,红霞满天。沐浴在晚霞中的东庄镇,繁华有序。贾环、易俊杰、张四水、纪澄等人在书生食府从中午喝酒到傍晚时才步出酒楼。
  书生嘛,聚在一起喜欢高谈阔论,谈上三四个小时都是正常的事情。话题从韵脚排列转到九章算术,再转到科考录取的进士科、明经科,再谈今科秋闺大比。
  众人在东庄镇的路口分别。还在外舍读书的弟子要顺着书院大街直到书院正门,回老校区的寝舍。有数名走读的弟子则是各自回家。内舍弟子从东门进入书院。
  易俊杰、张四水、纪澄三人簇拥着贾环往北前坊而来。坊中街道整洁,炊烟袅袅。
  贾环问起纪澄今年九月的季考有没有把握考到外舍的“孟子班”。
  自理学大家朱熹注释四书后,所有的学校、老师基本都是按照朱熹的建议来教授弟子课业:先大学、再论语、其次孟子、其次中庸。闻道书院也是这样的安排。
  纪澄容貌平实,今年十三岁,在书院的弟子中算小字辈。这才是正常的水准。不然,前年12岁的卫阳当时怎么会在书院里有“卫神童”的绰号?
  当然,贾环是不属于此列的。他已经超越年龄的界限。贾环在书院中从来没有人叫他神童。亲近的同学自是不说,书院的同学基本都是敬称。即便是新同学,最差也是当同龄人相处。
  纪澄比贾环大几岁。但在贾环面前像小字辈,苦着脸道:“回院首,怕是还差点火候。”
  贾环就笑起来。姚维、柳逸尘都向他推荐过纪澄。他今天也看到,确实是做实事的料子。书院后面一茬的弟子中以此子最出色。当即劝道:“想要做实事,还是要先有功名立身。书还是要好好的读。”
  纪澄点点头。
  说起功名,易俊杰打听道:“贾兄,你和大师兄都要参加七月份的录遗考试?嗨,我是不敢参加的。预计参加也过了。”
  贾环道:“嗯。去年没下考场,今年有机会肯定要冲一下。四水,你不去考?”
  张四水自嘲的笑道,“我这水平去考了也是白考。明年争取过院试,拿到秀才功名再说。”他这水平要是能中举,那是北直隶十几万读书人的嘲讽、侮辱。
  贾环笑着点下头,并不劝张四水。考试这种东西,有的人越考分越高。有的人,分越考越低。他当年就有个复读三年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同学。这要个人自己的选择。
  易俊杰笑道:“秦弘图那小子估计也是这想法。上个月干脆的请假回蓟州探亲。”
  贾环笑了笑,心里有些感慨,距离他离开京城、贾府的日子不远了。易俊杰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真相是他派秦弘图回蓟州帮他买清白的空户口去了。
  他在宁国府里获得5千两银子的利益,还有4千两的尾款贾琏还没付给他。他已经有本钱经营后路。蓟州的空户口只是转换身份的第一步。他还会以蓟州的身份再去其他偏远地区购买身份。几道手续后才是他日后的正式身份。
  到了北前坊的路口,往北就是书院的南门,往前直走是贾环的住处。众人就在路口道别。夏季淡淡的夜色笼罩在民居、青石板的街道中。
  …
  …
  回到居住的小院中。暮色中,如意在餐厅里摆晚饭,晴雯在灯光下坐着针线活。她的针线活极好。两人说着话。淡淡的温馨在驱蚊香的味道中漂浮。
  贾环笑了笑,进了屋子。
  “呀,三爷回来啦!”晴雯看似在和如意说话,实际上眼睛留意着门口。见贾环回来,她倒是比如意还先发现。
  看着两个俏丽的小姑娘,贾环就笑,“哟,你这眼尖的。开饭吧!晴雯,你在缝补什么?晚上别太费眼,仔细着以后近视了。”
  晴雯笑嘻嘻的起身,道:“三爷,你又吓我啊!”将手头的衣裳送回到屋里搁下,回来道:“是给你做的去东府的孝服。”
  贾环就恍然。前两天钱槐来了一趟,将袭人做的鞋子、打的络子带来。这是上回的惩罚。另外还带来了贾珍出殡的日期:六月二十三日。他到时候要回城一趟。
  如意和李大娘摆好饭。吃过饭,三人到卧室里闲聊消食说话。如意给贾环说起下午、傍晚的事情,一共两件事。
  第一,舒儿姑娘来了一趟,送了几色礼物,谢贾环前些天教训了林心远一顿。这是老师级别的待遇。贾环当时是因为林心远又在攀比、虚荣的吹牛,让镇上护卫队的队长石旷动手抽了林心远十几板子。打的林心远不要不要。
  第二,叶先生派了书童传话,让他明天上午到讲师署山长堂里说说图书馆新规的事情。
  贾环笑着点头。林姑娘对她哥哥算是上心了。将贴身的侍女舒儿调拨去照顾林心远。但就他看来,林心远的心思不在读书上。逼着学,估计作用不大。他在走之前,调教下这小子,顶多只是把三观给掰正一点。
  图书馆的事情,他明天正好要找叶先生说说。是要准备添几个人才是。
  晴雯和如意,贾环带着见过林姑娘几回。主仆三人就林心远的事情说笑了一回。这时,贾环一杯清茶去了半杯。晴雯坐在高几上,笑孜孜的道:“三爷,我晚上给你当什么捞子的模特,你再给我画一幅那画儿。”
  如意不满意的扁嘴,说道:“晴雯姐姐,今天晚上该轮到我了。”
  晴雯瞪着大眼睛,分辩道:“昨儿三爷画的不好看。走样了。我的那幅画不算完成。”
  贾环禁不住笑起来。晴雯说的是炭笔素描画。他这段时间清闲,尝试着学几笔,拿俏丽妩媚的小美人晴雯当模特,确实蛮惬意的。
  他日后带着这两个小姑娘一起远走高飞,日子应该不会无聊!
  …
  …
  第二天一早,贾环到位于新校区的讲师署(教师办公大搂)。进了讲师署大院,走过甬道,回廊到里面正中位置的山长堂里。
  布置的雅致的房间中,堆满书籍。闻道书院第二任山长叶鸿云一身玉色的儒衫,正在静雅的窗边案几处品尝看书,坐等着贾环过来。
  “先生好闲情雅致啊!”贾环和叶先生比较熟,在他面前随意。笑着说道,坐到案几边。
  叶鸿云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还不是你给闹得。如今书院改制,我的教学任务比较轻。想不清闲都难。”说笑几句,示意贾环自己倒茶,饶有兴致的问道:“子玉,给我说说藏书阁新规。”
  贾环在办学上还是很有想法的。时不时的有几个好点子冒出来。
  贾环笑道:“先生不问,我也是要找先生说的。”藏书阁的新规其实只是规定了书院弟子借阅的要求。
  主要的是要求弟子们在取阅书籍后放回原处。若是不记得原处,可以拿给斋夫们放。当然,只是这么个规定。后世里大学图书馆中乱放书的人也不是没有。
  给叶先生讲完新规的事情,贾环倒:“先生,其实最佳的索引方式不是按照韵脚来索引。应该是按照内容分类分区,再根据首字字音来索引,建立双重索引。”
  汉语拼音在周朝是没有的。贾环先和叶先生谈这个问题。古人在声韵上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但不够简明。贾环也没有推广汉语拼音的意思,他是希望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馆体系。图书馆在现代大学中的作用很重要。
  当年北大图书馆的主任是李大钊,代主任是张申府。图书馆抄写员是主席,工资月薪八块大洋。待遇丰厚。
  贾环和叶鸿云谈起来一聊就是一天的时间。夕阳斜斜欲坠之时,叶鸿云看着书桌上的稿纸,嘴角泛起苦笑,“子玉,这可都是大工作啊!”
  他和贾环一共谈了三件事情。第一,扩建藏书阁,命名为图书馆。收藏、刻印图书供书院弟子学习。设专职人员管理。
  第二,声韵问题,最好能编写一本字典囊括所有的汉字,如说文解字般注释,用以教授蒙童。说文解字是以偏旁部首来归来分类汉字。这绝对是可以立言的大事。
  第三,将所有书院所有老师关于四书五经的理解,汇聚成书,充当教材,供书院弟子自己学习。这是在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的基础之上,再做句解。
  贾环笑着道:“所以要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去做。我看我们书院的先生还可以再多一点。”他是想在走之前让书院更好一些。
  叶鸿云微微一笑,“这倒不是问题。章相倒台,双鹤书院已经快要撑不下去,我们很有挖墙角的可能。当然,双鹤书院的杨山长,我是不收的。”
  贾环听的笑起来,竖起大拇指道:“子曰,以直报直。”闻道书院和双鹤书院是对头,这些年没少较劲。他在新春文会时就见识过这位杨山长的挑衅。很欠揍啊!
  叶鸿云哈哈一笑。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聚
  夏末之时,雷雨突然而至。从位于妙峰山金云峰的潭柘寺中忘景轩中看去,雨雾蒸腾,山林隐现,风景迷人。
  潭柘寺的主持智尘大师穿着灰色的僧袍,一脸得道高僧的模样,陪着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男子下棋。
  几日前出现在闻道书院吴王府幕僚师巨源陪侍在一旁。他颌下的长须是极为明显的标志,令人一见难忘。他已经去闻道书院将铜字印刷、木字印刷的事情搞明白。
  轩中东面,一名美丽的中年女子穿着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正慈爱的看着一个皮实活泼的男孩。被男孩口中叫着笨蛋姐姐的女孩站在母亲身边看着远山水雾飘渺的美景,一脸骄傲的翻着白眼,身量高挑。
  中年男子回头看了一眼儿子,笑着道:“大师以为铜字印刷好,还是木字印刷好?”
  智尘大师双手合十道:“敝寺用不起铜字。非大富贵、大魄力之人不可用。”
  中年男子爽朗的大笑。他本来是贪看山中美景,顺着修好的台阶上来。这和尚说话很有点意思。一句话不提,却将利弊都点出来。
  跟随着吴王有些年头的师巨源心中明白,殿下下了决心。据说今上有意修典、印书,彰显文治。
  吴王笑完,指着山外的凄迷、朦胧的雨色问道:“大师世外高人,可有揭语?”
  智尘大师眼脸垂下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并无揭语。昔日曾见好友作了一首词,可录与王爷一观。”
  智尘大师将贾环一个多月前在他面前吟诵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下来,进献给吴王看。
  潭柘寺向山下的道路已经完全修好,从东向下山,可以直抵东庄镇的镇外,与龙泉镇间隔不远。道路通畅后,寺中的香火比往日都盛了三分。
  他此时,一方面是做不出好的揭语糊弄眼前的权贵,一方面是想帮贾环扬名。道路后面都是闻道书院的粮食在支持才修完。一瓶升龙培元丹偿还不了这份人情。
  …
  …
  贾环并不知道智尘大师的举动。名气的问题,他现在懒得去在乎了,债多了不愁。他此时已经从闻道书院返回京城内城四时坊宁荣街的宁国府。
  六月二十三日,小雨。晨光熹微之时,宁国府中出殡的车队开始出城。盛大的送殡、路祭的场面再次如同原书中秦可卿出殡时出现。四王八公、王孙公子、勋贵子弟一一到场。大小轿子、车辆摆出三四里远。
  贾环很低调的跟在贾家的送葬队伍中。这种场面时,即便他没惹恼贾政,贾政也只会介绍宝玉给勋贵长辈们认识。这是在给嫡子宝玉铺路。
  而贾环名声虽然响亮,有诗才,有才干,在京城中被誉为神童。但他身上的功名只是个童生。社会地位低下。在这样的场合很难被提起。
  贾环对这些并不在意,骑着驯服好的老马,淋着小雨,缓缓的跟着队伍。一路上彩棚高搭,和音奏乐,灯火通明、铭旌高举。等出了内城,规矩就稍稍松了。队伍往城西的贾家寺庙铁槛寺。
  贾环脑子里想着过两天闻道书院的老同学聚会之时,几名富贵子弟缓缓的骑马过来和贾环同行。为首的一人正是许久不见的冯紫英。打过招呼后,介绍身边的朋友。
  冯紫英容貌俊朗,比贾琏那样的公子哥多了几许爽郎的气质。比冯紫英的相貌俊秀一些的白衣公子叫卫若兰。左侧国字脸的帅气男子叫陈也俊。外围肥胖的男子则是锦乡伯公子韩奇。
  贾环与几人客气的寒暄。这几人中,很明显是数韩奇的地位最高。但贾环心里其实想的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他对另外两人更感兴趣些。卫若兰,据说就是史湘云的“才貌仙郎”,而陈也俊据说和妙玉有些牵连。
  他在离开贾府之前,是打算提醒一声史湘云:不要嫁给卫若兰这个短命郎君。那姑娘是真拿他当朋友看。
  贾环要科举取得功名,当初是为了改善他在贾府的处境。而取得功名后,更易于经商赚钱,经营退路。他也没料到弄死贾珍后,身家得以暴涨。经营商业显得完全没有必要。他资金已经足够他弄到合法的假身份、路费、日后东山再起的本钱。
  而他在贾府里的手尾,其实并不多。除开史湘云这事,他需要见宝钗一面,劝她不要嫁给宝玉。这是个很垃圾的男人。京城里有权有势的人家又不是只有贾家一家。不过是个中等势力的勋贵罢了。
  第二件事,他要和王熙凤把总账算一下。当初打压的他那么狠!顺带着他要把王熙凤的陪房来旺给打掉。避免彩霞那姑娘给来旺的儿子强霸。
  第三件事,他要给赵国基、钱槐或者其他可信赖的人留下联络的线索、密码。方便他几年回来接探春、赵姨娘。他必须要踩准时间点。探春可是要远嫁的。天知道,她的婚事是那天给定下来的。
  算下来,他其实在京城中已经没有多少事。脱离贾府就在今年明年,远走高飞之日不远。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今年的秋闺大比。然后以举人的身份回贾府,将所有的手尾以碾压的姿态了结。
  不过,他隐瞒真相,偷偷的离开的话,心中对书院的同学、朋友、老师很有些愧疚。江湖路远,不知道日后大家是否有再见之日!
  …
  …
  六月二十七日。立秋已过。妙峰山下秋意阵阵。中午时分,东庄镇路口书生食府二楼被包场。谈笑声此起彼伏。
  乔如松、庞泽等五人在昨天赶回闻道书院,准备参加七月初二在顺天府府衙举行的顺天府科考。沙提学将顺天府的科考放在了这一天。闻道书院的老弟子们在这里聚会。
  贾环亦是昨天才回东庄镇,今天与乔如松、庞泽等人相见,坐在正中的位置上,和大家说话。书院的老弟子有180多名。大师兄公孙亮都下了请柬。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肯来。这是和毕业后,同学聚会时一般无二的情况。
  酒楼今天将隔板间都拆掉,变成一个大的宴会厅般的场地。摆了有二十桌。有的同学聚在圆桌边聊天,有的同学在二楼的栏杆处说笑。更多的同学则是在围成两个圈,听分别乔如松、庞泽几人说起在遵化的生活。
  乔如松穿着浅蓝色的直裰,经过历练后,气度越发的沉稳,给同学讲了一段经历,“我们几个都是山长的弟子,在巡抚衙门自然是一路畅通无阻。但是那些小吏也会使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幸好庞士元懂算术、刑名才算被给糊弄的团团转。”
  正说着话,高大、黝黑的秦弘图,络腮胡子的易俊杰,文弱的白脸书生都弘三人联袂进来。
  有人打趣道:“嚯!总兵、锦衣卫指挥使、户部尚书来了”
  众人都是热情的大笑。秦弘图出身猎户家庭,救灾时负责的是护卫队,算是武职,但他其实是个很内秀的人,当年和贾环一同考入内舍,经义水平很过硬。
  易俊杰向来是书院的“包打听”。救灾时负责情报工作。贾环是要求他的小组随时监控所有灾民区域的动态,有事立即上报。锦衣卫指挥使可不就是明察暗访?
  都弘现在全权负责咸亨商行,供养书院。干的是户部尚书的活计。
  当然,这是戏称、开玩笑,所以众人都是开怀大笑。想起往昔的峥嵘岁月。
  易俊杰笑道:“乔兄在讲什么?”
  贾环、罗向阳、乔如松、许英朗、张四水、庞泽都是笑着给三人让座。乔如松说回刚才的话题。
  庞泽建议道:“子玉,书院这里我是想着要开设工科,算术,刑名等课程。这样咱们出去才不会给人骗了。”
  同学、朋友相聚,贾环现在心情极佳,他前些天还有离别的感触。此刻,他倒没想到立即有分科的建议提出来,笑道:“等会叶先生来了,我和叶先生说。另外还要靠柳逸尘推荐几名师爷、老吏员来做助教。”
  贾环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门外传来笑声,“院首,要推荐什么?”正好就看到姚维、柳逸尘、纪澄三人一起从门外进来。
  有同学笑道:“这可是巧了,说曹操到曹操就到。”大家将姚维、柳逸尘、纪澄往里面让。
  又有人笑道:“朝廷里可没有负责文宣的职位啊。哪位高手兄给姚兄安个官职?”
  姚维人长得文秀,容貌普通,很有想法的一个人。他曾经对贾环说过,不忌讳以读书人的身份操持商事。救灾时是和韩秀才负责文宣团队。不声不响,很得贾环器重。现在是咸亨商行的主事人之一。
  柳逸尘出身大兴县吏员世家,救灾是给罗向阳做副手,专职负责粮食的保管。小几岁的纪澄那时还是个小兵。
  正热闹的说着话时,门外传来大师兄公孙亮的声音,“呵,谁在上面封官啊?”说着话,就见公孙亮、叶鸿云、吴讲郎三人进来。
  大师兄一身白衣,身姿修长。面若冠玉,丰神俊朗。笑的令人如沐春风。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帅的能比三国时的周郎。
  原来内舍和公孙亮相熟的一帮人解释着话题,然后又一起起哄。大师兄在书院内有个“思慕佳人”的传言。不过大师兄那天在龙江先生的逸兴山庄已经二人斩,脸皮早厚实起来。
  叶先生则是温和的笑一笑,让弟子们不要见礼,各自随意。
  吴讲郎微笑着。这些弟子都是书院的菁华,真羡慕他们的年轻啊!不知道,将来他们能走到哪一步?就算科场不顺,咸亨商行迟早也会做大。他的目光落在贾环身上。这是领袖群伦的人。
  众人笑闹着。
  东庄镇的书院大街上,三匹骏马收着小步轻缓而来,踏踏的马蹄声敲在大街的青石板上,很有韵律感。骏马身上的汗珠显示着三人刚刚飙过车(马)。
  为首的一名青年一撩衣袍,翻身下马。唇红齿白,容颜俊美,一身玉色儒衫,形容难画。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站在栏杆上聊天的同学惊讶的喊了一声,“卫神童来了!”
  二楼厅中的同学都探询的看公孙亮。公孙亮笑道:“我给卫神童发了请柬。”说着,笑着问贾环,“贾师弟,你那个话怎么说来着?”
  贾环笑道:“人生赢家!”
  卫神童家世好(从二品布政使的孙子),成绩好(辛亥年中秀才),长得帅。叫一声“人生赢家”不为过。
  众人都是大笑,意气风发。夸赞归夸赞,但其实是开玩笑。
  因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一百五十九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四)
  在家中读书备考秋闺的卫阳进二楼厅中,并没有受到刁难,而是受到大家的欢迎。他在救灾后期作公孙亮助手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气氛热烈。
  六月二十七日的聚会,是在《送别》的歌声中和“恰同学少年”的醉吟中结束。
  贾环和很多同学一样,喝得酩酊大醉。人生难得是相聚,唯有离别多。其实,今日的再聚是借着科考、大收录遗考试的机会。日后再聚又不知道是那一天。而要想再像以前那样,同在书院里学习,交流,说话更是不可能。
  《送别》这首响彻在民国二三十年代校园里的离别歌曲,贾环上次在山长离别去遵化时就想拿出来。
  他这些日子在京城并非只是为贾珍的丧事。期间,让教坊司的头牌花魁苏诗诗姑娘帮他将首词的曲子给谱出来。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闻道书院中不少同学都是通乐谱五声:宫商角徵羽。拿着谱好的曲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