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闻道书院中不少同学都是通乐谱五声:宫商角徵羽。拿着谱好的曲子都能唱出来。
  那一日的盛况,很多年后都还被与会者提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曲子,也成为闻道书院的送别曲。每次酒宴必唱。
  …
  …
  七月一日,乔如松、庞泽等五人前往京城参加由北直隶提学副使、大宗师沙胜主持的壬子年科考。
  七月四日,成绩出来。五人全部通过,取得壬子年乡试资格。
  闻道书院在去年辛亥年28名童生参加院试,20人进学。其中,包括卫阳在内的8名秀才离开书院。乔如松、庞泽等5人追随山长张安博前往遵化顺天巡抚衙门历练。罗向阳、许英朗等7名秀才留在书院中,或担任助教,或自己读书。
  七月六日,贾环、公孙亮等五名童生前往京城参加在七月八日举行的大收考试。这是乡试最后一场录遗考试。参考人数达到3万多人。
  七月十二日放榜,贾环和公孙亮两人顺利通过大收,取得壬子年乡试资格。大收考试由沙提学主持,是不糊名的考试。不说贾环、公孙亮的文章功底,只要不犯科场忌讳,看名字都能过。
  贾环是知名度高。他的神童之名,据说已经到任的北直隶乡试总裁官,天下文坛盟主方望方凤九都是称赞有加。特别是近日在京城流传开的一首定风波,才情横溢。
  而公孙亮的业师是山长张安博。要知道,试卷卷头上填写姓名不仅仅只是姓名,还要写明父母和业师。公孙亮的卷头上写着顺天巡抚张安博的名字,充当同考官的州学、县学教谕们只要不是傻的,都知道怎么做。
  顺天巡抚管的就是顺天府、永平府。
  七月中旬已经是入秋时分,贾环和公孙亮和落榜的三名同学一起回到闻道书院。
  彼时,秋高气爽,云淡天高。妙峰山、书院、东庄镇中风景如画。山中是苍山绵延,峰峦叠嶂;书院中是清幽宁静,学子攻读;镇中是一副生活画卷。
  贾环顺利的通过大收考试,心情极佳,看着这美丽的风景,于下午时分,在北前坊的郁郁葱葱的林荫路口和大师兄、同学告辞。
  趁着秋闺大比的时间还没有出来,大师兄打算要请大家过两天一起去山中游玩。贾环前些日子在罗向阳的住处答应过,自是欣然同意。
  贾环在家休息一日,和晴雯、如意两个丫鬟说笑、玩耍、放松。第二天中午接受林心远的邀请,前往他位于北前坊的家中吃饭。
  林心远家的院落位于之前东庄镇旧址的布匹店后。贾环提着礼物到门口,早等着的林心远陪笑着将贾环迎着,“贾兄来了。”
  林心远穿着精美的蓝色阑衫,十八岁的年纪,很英俊的书生,脸上见人就笑的笑容让他气质轻浮。贾环心里只是摇头,这小子根本就不适合读书,轻轻的点头:“恩。”秋闺即将开始,他打算将这件事了结。
  林心远笑着带着贾环进了屋门,穿过正厅,再走过回廊、雅致的花园,抵达一处明亮的轩中。看得出来,家中这些建筑、园林都是用了心思的,很有富贵的底蕴。
  明轩中,靓丽的网红脸舒儿姑娘穿着白色绣花的对襟衣衫在摆碗筷,见贾环进来,笑盈盈的道:“哟,六君子之首来啦!”
  贾环笑着打个招呼,“舒儿姑娘今天辛苦了。”
  那天在书生食府酒楼上的同学聚会,林心远自是也去了。贾环年纪小,醉酒的速度很快。听说,后面书院的同学将一月文会时争鸣的六人戏称“六君子”。当时参加一月文会的弟子一共有七人,已经离开书院的陈嘉运自是被剔除
  其实,贾环心中对这个称号是相当不满意。因为“戊戌变法六君子”可都是在大好年华死的精光。谭翤同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名留青史。但人都死了,还谈什么其他?他对当烈士是没有兴趣的。
  舒儿抿嘴一笑,“我不辛苦啊!”她和贾环早就认识,说话自是随意。
  林心远邀请贾环坐下,献宝的笑着道:“是我妹妹辛苦了。今天中午是她做的菜,厨艺…”
  贾环微微皱眉:这是说的是什么鬼话?
  林心远立时收口,忙起身向现在已经是他的侍女的舒儿道歉,“舒儿姑娘今日也辛苦了。”
  舒儿噗嗤一笑,靓丽无端,娇嗔道:“行啦。我又没说你。”转身去了里面送菜出来。二少爷确实该有个怕的人。
  林心远摸了下额头上的汗。他不怕不行啊。贾环手很黑的。同学、同乡、室友的情分对贾环来说一丁点儿都没用。自妹妹委托贾环管教他以来,他给贾环让人打了不下五次。他这辈子挨过的打都没这么多。
  说话间,舒儿上了六道小菜,精美可口。贾环一一品尝:林姑娘的厨艺确实很好,比书生食府的大厨都要好。
  吃过饭,舒儿带着一个绿衫小丫鬟撤下饭,上了清茶。贾环从怀里拿出两份装订好的文案递给林心远,“林兄,你的心思不在读书上。”
  贾环只说了第一句,林心远脸色就有些黯然,捏着贾环递来的两份文案,不知所措。书院改制之后,他在内舍中学习,但基本都是倒数前五名。但他妹妹一直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免得家中再次遭受那样的大难。可他…
  贾环知道怎么回事,心里叹口气,继续道:“而你的性格喜欢打小算盘,目光短浅。所以,我就不推荐你去咸亨商行中做事。你还是自己经商当东主吧。
  这是我写的茶楼运作方案。另一份,是我写的射雕英雄传小说。让罗先生在茶楼里说评书。你尝试去做吧。一个大男人,不能整天靠你妹妹养活。”
  林心远抬头看贾环欲言又止,脸上燥的通红。
  贾环道:“我记得我以前给你提过茶楼的事吧?茶楼能做到哪一步,看你自己的本事。退学的事,书院那边我会帮你打招呼。林姑娘,那儿,你帮我带两句话。
  第一,谢谢今天的午饭。她的厨艺很好。第二,担心家产、财富守不住问题。你家真要是太有钱了,你就算中了秀才一样守不住。和书院合作愉快即可。叶先生是君子。”
  林心远心中略有些感激的点点头。他妹妹听了这番话,预计会让他自主经商。之所以是“略有些感激”,是因为贾环让人打他打的太狠了。
  贾环笑着看了林心远一眼,他“调教”下林心远本来就是看在林姑娘的面子上。他和林姑娘算是朋友。“行了,这顿饭就到这儿。”贾环起身。
  林心远忙送贾环到院子门口。此时不过下午一点多,日头正烈。天气炎热。
  贾环笑了笑,拒绝林心远继续送他,说道:“林兄,性格往往和一个人的经历有关,改是很难改的。不管性格怎么样,你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好好的对你妹妹,好好的对舒儿姑娘。”
  以贾环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林心远和舒儿姑娘之间的关系。
  林心远心情复杂的点下头。他听得出贾环话里有告别之意。他突然觉得,他应该真感激这位少年、院首、同学。贾环其实根本没有教他经书,学问,而是一直在教他做人的道理。
  贾环说完,洒然一笑,迈步离开。
  秋日正午,他心中其实很有些感慨。想当初,他为了卖一本小说,和林心远、吕老板在西江月茶楼谈价,还附带的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现在,几十两银子请他写(抄)诗,他是不会做的。
  想当初,他想着卖掉射雕这本小说,结果现在是白送给了林心远。
  而当初那位需要他仰视的富家少爷,排除林家落魄的因素,地位已经颠倒。现在,林心远是需要仰望他的。
  人生啊!
  这件事就这样吧。祝愿林姑娘的人生顺利。而他,秋闺之后,将要准备前往南方,翱翔天际。
  …
  …
  林心远耸着头,回到明轩中。带着白色面纱的林芝韵正惊讶的翻阅着圆桌上的书稿。她今天穿着青色的裙装,有着若中国山水画般的气质,如梦如幻,身姿极美。
  见哥哥回来,林芝韵奇怪的问道:“哥哥,贾院首呢?”她换了身衣裳,吃过午饭就出来。本来准备和贾环聊一会的,结果贾环却不在。
  还是不是朋友啊?到家里来吃饭,面不照就走了?难道是心情不好?
  “走了。”林心远将贾环的话转述给妹妹听。
  林芝韵沉吟了许久,轻轻的点头,许可她哥哥经营茶楼。
  她知道贾环话里的含义:林家要是担心家产被夺的旧事重演,抱紧闻道书院的大腿即可。


第一百六十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完)
  七月十四日,公孙亮约了贾环、罗向阳、乔如松、庞泽、许英朗、张四水、秦弘图、姚纬、易俊杰等一起二十人,前往妙峰山、百花山、灵山秋游。
  其时,处暑已过。山中清凉宜行,山清水秀,风景美不胜收。如王羲之感叹会稽山的风景所言: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众人的第一站是妙峰山金云峰的潭柘寺。从闻道书院至东庄镇外,沿东向上山的条石台阶上山,比从书院后门上山的山间小路更为轻省。一路上见到不少京城来的香客。
  在妙峰山中游玩了三天后,众人沿山路前往向西行,下山过北天岭,转至官道,至50里外雁堂村。这里是煤窑地带,家家户户以煤生。
  再沿官道往西行40里,经东斋镇抵达清水镇。而后往北行至灵山。此山为京都第一高峰。下山再回清水镇往南行,去往百花山。
  山中千岩竞秀,有山峰如七色玉带,有山峰如金蟾拜月;山林茂盛,古树擎天,有油松、山杨、桦树、云彬、落叶松。更有瀑布飞流,云蒸霞蔚。早起之时,云顶日出,云海升腾。晚间则是晚霞映翠,灿烂如锦。
  美景如斯,宛若视觉盛宴,令人心旷神怡,贾环等人在山中流连忘返。
  公孙亮生活在闻道书院好几年,早就踏遍周围的景观。很有经验的提醒大家带了棉衣。二十五日晚,众人在百花山中落脚的龙王庙中闲谈。
  龙王庙不大,只有五个和尚。陡然一下子来二十人,寺庙中的粮食、蔬菜都是不够。好在贾环等人在山脚下出银子雇了几名清水镇中的村民挑了生活用度上来。
  龙王庙的正大殿中,众人打着地铺。外面山风呼啸,声音很磕碜人。而大殿内,火堆燃烧,温暖无比。
  许英朗的性子一惯很活跃,笑着道:“谁来讲个鬼故事?”这话把众人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来。
  罗君子劝阻道:“诸位,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一名同学道:“吓!可别讲。这怪吓人的。不然我晚上睡不着。”
  姚纬取笑道:“这么多人在,你怕什么?”
  众人都是哄笑起来。贾环心里倒是憋着几个很恐怖的鬼故事,想了想,还是没讲出来。话题随意的聊着,渐渐的转移到即将到来的乡试上。
  闻道书院里一共有10人取得乡试资格,全部都在这里。算算时间,今科北直隶的乡试时间应该已经公布。众人商议明天返回书院前往京城报名,结束此次秋游。
  闲聊着,说起中举后的打算。中举最常见的打算,自是继续科场猛进,考取进士。若是能得中状元,或者在馆选时进入翰林院,前途就远大了。
  国朝虽说改革前明旧制,并没有规定非翰林不能成为大学士。但翰林官是词臣,清贵难言,升官快。
  有的同学说中举后,继续回书院读书,或者去外地游学。有的同学说中举后返乡置地,当个金举人、乡绅。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当即嘲笑起这种暮气沉沉的志向。
  罗君子问贾环,“子玉,你什么打算?”
  贾环心中叹口气,微笑道:“我打算回家一趟。然后打算会去江南游学。见识人文荟萃的江南风情。”
  秦弘图懂贾环的意思。
  庞泽笑道:“子玉,我看你这想法要落空。叶先生可不会放你走。书院的事务一大堆。”若能中举,他的打算是返乡尽孝。几年后再来京城参加春闺大比。
  贾环就笑,“这不是还有诸位同学都在书院吗?”
  许英朗怪笑一声,说道:“这你们就想错了。我觉得子玉说的江南风情应该是这样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哈哈!”众人大笑。这是唐朝杜牧的名句,赞美的是一位妓家的美丽。
  公孙亮维护着贾环,道:“文谦,你别瞎扯。贾师弟今年才十一岁不到。”他中举后的打算是回乡夸耀,读书一场,总算有所交代。然后回书院继续读书。
  许英朗就冲好友乔如松挤挤眼睛。乔如松无奈的一笑,道:“子玉六月底在书生食府里拿出的那首送别的曲子,后面有个落款:诗诗为贾先生题。若我没料错的话,这位诗诗姑娘应当是京城的花魁苏诗诗。”
  “喔——!”
  夜色中,众人七嘴八舌的说起这个八卦来。公孙亮无言的笑着摇头。因为他很清楚,是贾师弟当年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将苏诗诗捧的在名妓、花魁这个行当中独占鳌头。
  …
  …
  第二天清晨,众人起床收拾,吃过早饭,龙王庙的主持和和尚们送贾环等人。多少有些舍不得。这些书生来这里游玩,他们的收入也多起来。
  许英朗对主持和尚道:“大师,临别赠言,我有一语相告:山不在高,有路就行。你这庙要想香火盛,这路得修修。”
  主持和尚苦笑一声,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目送着发出善意哄笑的书生们离开寺庙。心中有些不同的感受。这群书生有些与众不同。
  走在路上,快要下山时,公孙亮道:“贾师弟,如斯美景,可有佳作?”
  贾环无语的拍下额头,怎么都喜欢来这句,道:“只得了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哈哈!”众人都是大笑,心情愉快的下山。可不是,游览了京西三座名山,以百花山这里的风景最好。踏遍青山人未老,很贴切啊。他们都还年轻着呢。
  贾环笑笑。他知道同学们理解错了。但无意纠正。
  纵观主席的全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意思是:主席忆起在以往征战岁月转战南北时踏遍的众多山峰及艰难险阻,斗志依旧坚定,精神依旧旺盛,坚信胜利终会来到。
  这是极其豪迈、慷慨、坚定之语。
  而他,来到红楼世界的两年多,他终于要实现他的第一个初级目标:摆脱猪队友们。他在红楼世界的奋斗刚刚开始。以这一句诗词自勉。他坚信他能在红楼世界里活下来,过上富裕、稳定、悠闲、体面的生活。
  这是他内心里的想法、期盼、意愿。
  兼济天下这种崇高的理想、大志向,他向来是没有兴趣的。
  …
  …
  七月二十日,北直隶乡试时间公布,定在八月二十四日。
  北直隶的乡试主考官方望官居南京礼部尚书,七月进京后住在大时雍坊中皇帝赏赐的府邸中。作为天下文坛盟主,每日前来拜访、投递文稿的人不计其数。方府门前始终是人流涌动。
  这天上午,上个朝之后,方望便回家。一名亲信幕僚将今天上门的帖子整理好拿过来。方望挑选了下,决定见见前来拜访的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柳安宜。
  雅致的小间中,方望和柳安宜喝着茶,谈着江南风景。
  柳安宜容貌清瘦,面白长须,穿着蓝色儒服,他是南直隶松江府无锡人,丁未年进士出身。说着话,微笑着问道:“望溪先生,我听闻朝中对先生主张录取神童一事似有不同的意见。”
  方望,字凤九,号望溪,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精神矍铄,穿着简单的石青色袍服,顾盼自雄的道:“老夫为国选材,是以学问论高低,不是以年龄来区分。区区流言,何惧之有。”
  柳安宜笑着点点头。
  …
  …
  闻道书院的众学子秋游回来,报名后,立即回书院闭关冲刺。时间转瞬即逝。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闻道书院的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乔如松、庞泽、许英朗等十人取得乡试资格的学子准备从书院出发,前往京城参加秋闺大比。
  十人中,就贾环和公孙亮还是童生功名。其余八人全是秀才。
  咸亨商行在京城中设有店铺,早早的花银子为众人办理好在内城旅店入住的事宜。因而直到考试前两天,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等人才出发。
  八月下旬,此时已经清秋时分。上午时阳光柔和,闻道书院的东门处,闻道书院近乎所有的弟子约600人都出来相送。
  一般而言,参加乡试的考生都是从各地出发,早早的抵达省城(京城),参加考试。像闻道书院这样地处京西40里,恰巧学生有大部分以北直隶各府的人为主,实在少见。
  因而,才有今日这送考的一幕。
  从闻道书院的东门往东庄镇镇中心的路口走去,黑压压的人群蔚为壮观。不时的有人喊几声祝福的话。声势浩大。镇中的居民、沿街商铺里的掌柜、伙计都看着热闹。
  走在队伍最前面一拨人中的贾环哭笑不得的揉揉脸,“这怎么和当年看电视里某高中送考一样呢?”他当年高考的考场,就是在他就读的重点高中,无须送考。
  叶鸿云对吴讲郎笑说道:“这怕是要成为我们书院的传统了。”
  这话说的相当有自信。吴讲郎也笑起来,“叶兄有此豪言,我也是很期待啊!“书院里现在有个提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书院要一代代的办下去,要有办两三百年书院的理想。
  东庄镇横一街的两层楼高的茶楼中,说书人罗先生看着走过的一批批的学子,心中称奇。他又怎么能想到,当年那个找他卖三国演义话本的少年能走到这一步。也想不到,东家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这让他平添了几分感慨。
  队伍走到东庄镇的十字路口。五辆马车已经等候多时。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等人都转身向师长,同学拜别、致谢。
  “谢诸位先生、同学送行!”
  叶鸿云、都弘、姚纬、柳逸尘、张四水、秦弘图、易俊杰、纪澄等人回礼。叶鸿云朗声道:“祝诸位科场连捷,荣登桂榜。”后面众同学纷纷出言鼓励、祝福。
  贾环等人再拜,这才背着行李坐进马车中。十个人,每两个人共一辆马车。贾环和大师兄公孙亮一起。马车,在众人的瞩目中前行,消失不见。
  书生食府酒楼的二楼中,林芝韵、舒儿两人在窗中眺望,目送马车离开。林芝韵心里轻声祝福。她知道贾环对这个功名的看中。这时,一阵清风吹来,掀开她洁白的面纱,面纱里是一张如玉般的容颜,精美到极致。哪里有贾环那日看到的恐怖“井”字?
  然而,贾环已经出发,并不知道这件事。
  壬子年北直隶的秋闺大比就要开始了!

开个单章
  今天起的早,和大家聊聊。好看的小说说三件事吧。
  首先,感谢书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厚爱,这本书八月份的成绩是我写书以来最好的。
  当然,只和自己比啊。和大神们比,这成绩不算什么。汗。
  看到有书友说,第一次我这本书充值,看到有书友说,每天都在给我投推荐票。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ID,书友们在为我投月票,打赏。
  谢谢。
  感谢书友们的订阅、月票、推荐、收藏、点击。
  九悟拜谢!
  ……
  其次,聊下剧情的事。
  我刚上书评扫了一眼。本来是打算第二卷结束后模仿大神写个剧情通告。提前到现在写下吧。汗,我自己预计第二卷,就得在今天或者明天结束。 
  1关于女主的问题,我依旧认为在十二钗中选是合适的。写红楼文,当然要和红楼第一美女聊一聊人生、理想。
  林芝韵这个角色是我所钟爱的,但是她的身份设定,明确的预示这不会是正妻人选。
  2要离开贾府的想法。这是贾环的想法。但生活中很多时候,个人的想法往往是要被时代的潮流、时代的趋势所改变。
  比如,主席当年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他能想到:“三十一年还旧国”,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比如:我们在小时候立下的理想,现在又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两条平行线,一条向东,一条向西。理想与现实,隔绝着一道天堑般的鸿沟。我在这边看理想,理想在那边嘲讽我。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所以,第三卷的卷名是:贾府新贵。 
  这是我在写书之前就设定好的。
  ……
  ……
  最后,招募书评区版主的事情。上次有位书友在群里建议我设几个副版主。
  汗,每次写完新章节就发,经常忘了在后面感言里说一声。
  在这儿说下吧。邀请支持我的,有时间、精力,有兴趣的书友帮我管理下书评区。非常感谢。
  给书评区加加精华,聊聊剧情话题什么的。
  现在已经有黑色扉语书友一位版主。非常感谢他。
  我自己想:是再设两三位副班,不知道有没有书友来。汗。
  申请版主的办法:可在书评的右侧申请。我没记错的话有个按钮。或者,在群里给我说声。我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