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自己想:是再设两三位副班,不知道有没有书友来。汗。
  申请版主的办法:可在书评的右侧申请。我没记错的话有个按钮。或者,在群里给我说声。我邀请。或者,私信下我,我邀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桂榜(上)
  点点的灯火在夜色中犹如长龙,汇聚在贡院前。考生云集。声浪喧哗。北直隶乡试首场就在今天!
  三年一次的大比,京师上下瞩目。
  国朝科举如明朝旧制,分南北两榜。全国科举实力最强的几个地区分别是:南北两直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北直隶的乡试向来很受士林关注。
  况且,本场乡试大总裁、文学宗师方望方凤九已经放话:将以才学论高低,不以年龄为界。届时,国朝的举人最低年龄线极有可能会刷新。
  这是改革科举录取潜规则的大事。皇周自定鼎以来,就没有褒扬神童的风气。科场之中遇到神童,历来都要仿明朝顾璘、张居正旧事压一科。
  然而,皇周享国一百五十六年后,终于有文坛大宗师站出来,意欲改革旧制,引导科场风气。
  浅淡的晨光在天际边出现,浅浅的鱼白色。高大的龙门前,一排五十名士子经过搜检后,各自重新整理衣衫,提着考篮准备入场。
  贾环、罗向阳两人同为京师宛平县人,一起从龙门内四个入口之一的“虞”门入场。
  罗君子换了一身蓝衫,微凸着小肚子,小胖,深吸一口气,自信的笑道:“子玉,请!”
  贾环瘦小的身影在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士子几位显眼,穿着普通的直裰,脚蹬平底布鞋,点头笑道:“长文,请!”
  罗君子的表字长文,是山长张安博给取的。他在试卷的卷头填写业师时可以写山长的名字。
  谦让后,贾环洒然一笑,当先一步,走进考场中,心潮起伏。
  自雍治八年学文来,历经寒暑春秋,时已两载。苦读艰辛之处不必叙说。再赴科场,如将军入战场。心中有百战之志,将欲登桂榜。
  两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心有不平事!
  …
  …
  晨曦中,一拨拨的士子依次入场。有俊美的儒衫少年卫神童入场,有丰神俊朗,脸色平静的大师兄公孙亮入场,有性格厚道、容貌平实的乔如松入场,有容貌丑陋、大鼻子的庞泽入场,有性格活泼、当今翰林之子许英朗入场…
  考场中,公堂内,乡试考官:总裁官方凤九、乡试提调官、乡试内外监试官、京中七品御史、巡按御史、外帘四所官: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监门官、巡绰官、督牌官等考务官在公堂中已经祭拜至圣先师毕,各自就位。
  随着贡院的大门关闭,贡院外,漫漫的人潮缓缓的平息,各种嘈杂的声音瞬间消失。
  所有考生入场后,云板声响起,考试开始。
  …
  …
  乡试期间,朝廷继续运转,照常作息。二十六日下午,贾政在工部官衙中自己的官舍中坐衙,百无聊奈的翻看朝廷邸报、公文。
  贾政是荫官出身,与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不和群,加之性格迂腐,在工部中当着闲官。
  一名三十多岁的吏员从官舍外进来,将一叠公文放在贾政案头。见贾政情绪不错,笑着恭维道:“政老爹如何还能安坐的住?乡试头场早就考完,令公子只怕已经给大总裁点中。”
  今科北直隶乡试总裁官方凤九早就放话出来。而今科年纪最小的考生就是政老爹的三公子贾环。
  贾政脸色一僵,几秒后,将邸报放下,谦虚道:“望溪先生,天下文宗。犬子才疏学浅,如何能得蒙总裁官青眼?”
  吏员哪里知道贾政和贾环的父子关系已经破裂?只有傅试那种和贾政关系亲近的门生才有些耳闻。吏员又笑呵呵的恭维几句,拿了贾政画押的一叠公文出去。
  贾政喝着茶,看着案几上的公文,心里头有些难言的滋味。那个孽子名满京城,获得乡试资格的事情他如何不知道?
  他自幼酷爱读书,然而读书一场,却是没有下过科场,最终是以荫官出仕。这是他内心中深深的遗憾。
  他现在可能要面临一个让他烦躁的问题:若是那个孽子中举,贾府要如何对他?
  一个十一岁不到的举人,意味着什么样的前途,他能不清楚?
  前明的史书他又不是没有读过。
  …
  …
  午后时分,秋风凉爽,菊花飘香。贾母在内宅一处花厅中和薛姨妈、凤姐、邢夫人抹着骨牌。鸳鸯穿着淡蓝色的对襟褂子在一旁出主意。另有一群丫鬟、婆子在厅中陪着。
  打出一张三六,贾母悠悠的叹口气。方才说笑的花厅中立即安静下来。
  凤姐是明白人,笑孜孜的拍手道:“完了,老祖宗输了钱心里不高兴,要请我们吃顿板子。我说大家赶紧输几场,老祖宗赢回来高兴一场,请我们吃酒。”
  “你这个猴儿!”贾母一身富贵老太太的装束,没好气的笑骂王熙凤一句,扭头问鸳鸯:“第几天啦?”
  鸳鸯很清楚老太太问的是什么事情,答道:“第四天了。今天考五经、诏、判、表、诰。”
  鸳鸯话音刚落,薛姨妈就心中一动。而邢夫人演技不过关,脸色露出诧异的神色。她们即使是内宅的妇人,也知道京城中现在正在乡试。外面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偏偏今年贾府里还有哥儿在参加考试。而思及贾府和贾环的关系,这心中的想法只怕有些微妙。
  王熙凤早知道怎么回事,不动神色的喝茶。若是贾环不中,一切都好说。他肯定还得回他那什么捞子的书院读书。若是贾环中了,事情可有点麻烦咯。
  贾母点点头,“且再看看。”她这辈子见了不少事啊。
  在座的几人顿时明白贾母的态度。
  鸳鸯利索的道:“老祖宗放心,我关注着呢。”
  …
  …
  夜色渐渐的笼罩下来。将贾府壮丽的园林、屋舍笼罩。夜色之下,涌动着一股因贾环考试带来的焦躁的情绪。
  贾府上上下下都明白,若环三爷中举,府里对他的态度、立场恐怕是有些问题的。只是不知道上面的主子怎么想的。
  因为抹骨牌的缘故,王熙凤留在贾母处吃饭。恰巧宝玉、黛玉过来吃饭。夜晚时分,灯火点点,厅中忙碌的摆饭。
  鸳鸯、平儿、袭人三人在花厅隔壁精雅的小间遇着。她们都是一块进贾府张大的。见了面,三人都是笑着说话。若以容貌论,自是以平儿为最。容貌清俊,体面模样。若以年龄、权势论,则是鸳鸯为首。
  平儿穿着花色的裙子,有一股俊俏、明媚的气质,笑吟吟的问袭人,“今儿怎么是你跟着二爷啊?”
  这是一句玩笑话。之前袭人在宝玉面前失宠,现在自是重新成为宝二爷房里的首席大丫鬟。这个位置往往是通房大丫鬟。
  袭人细长身姿,白白净净,穿着粉色的掐牙背心,就笑着道:“就你做怪,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呀。”她和宝二爷的关系还没到那一步。媚人才是。
  鸳鸯笑着隔开两人,“别闹,里面等着呢。”鸳鸯打发了一个婆子送菜进去。她留下来和姐妹们说话。
  袭人想事情想的比较多,低声问鸳鸯,“怎么回事,我听人说你最近在打听外面考试的事情?”说着看一眼里面灯火通明的花厅。
  平儿竖起耳朵。
  鸳鸯轻笑道:“想什么呢。三爷要是中了,外面报子来报喜,府里不得给赏钱啊?总不能让人看了府里的笑话,落了脸面。我这才关注着。”
  老太太的心思,她知道些。但有些话,她不大好说。她心里其实是盼着三爷中了。她是觉得三爷吃那么大的苦头,不中,有些不公平。
  平儿心里也希望环三爷能中。三爷一旦中举回府,琏二爷和奶奶估计就不会再吵架了。这些天她又受了些夹板气。据说琏二爷要在外面养粉头,给奶奶臭骂了一顿。
  袭人心里同样是希望环三爷能中举。因为三爷中举,宝二爷肯定不会再去招惹他,省好多事呢。
  …
  …
  深夜时分,东跨院隔壁的小院,赵姨娘在屋里偷偷的大笑。环哥儿争气啊!一定要中。小鹊和小吉祥两个丫鬟无奈的笑着。三爷真要中了,姨奶奶怕是要喜的发疯啊。她们俩得防着。
  同一时间,东跨院里,王夫人面无表情的念佛。贾政夜宿周姨娘处。
  …
  …
  三十日上午,云淡天高。秋意绵绵。贾宝玉早上给老太太、父母请安后,又到黛玉房里玩耍。而姐姐妹妹们此时都在三妹妹探春屋里下棋顽。
  黛玉一袭青衫,做在窗边的椅子上,吟哦着唐诗中的名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之意从那质感、清箫般悦耳动听的声音中流泻出来。
  宝玉看得心中痒痒的,极想和黛玉亲近,凑过去,说道:“妹妹,你可是想家了?我日后求老太太将这院子改一遍,保管和你家里一模一样。”
  黛玉禁不住噗嗤一笑。年龄虽小,自有一股妩媚婉约的神韵,如江南山水酝酿出的灵秀。娇嗔宝玉一眼,掩嘴笑道:“你胡说什么,你又没去过扬州我家里。喂,有人要中举,你这哥哥可没法当呢。”
  宝玉讪讪的笑一笑,随即又郁闷的道:“妹妹是知道的,我和他到底是隔着母亲。哼,我可当不起他的哥哥。”
  黛玉轻笑。她父亲是三鼎甲探花出身。她知道科考有多么难。心里对环哥儿有些好奇。才不到十一岁,他怎么做到这一步呢。
  似乎,府里大部分人都觉得他能中,有一点盲目的迷信他的感觉。连她的大丫鬟紫鹃都觉得他能中,可是乡试的难度很高的呢。


第一百六十二章 桂榜(下)
  距离黛玉屋子不远处的探春房中,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在一起下着围棋,说着话。莺儿、司棋、侍书、翠墨、入画、彩屏等大丫鬟候着。
  探春和迎春下棋,宝钗和惜春两人在一旁看着。刚经历过哥哥丧礼的惜春,话有些少。她和贾珍的关系很淡,但死亡,让她在她这样小的年龄明白一些事情。
  围棋有点费时间。秋日斜照在窗外的秋菊绽放的花朵上时,探春认输。她本来下得好好的,结果出了个大勺子,给迎春赢了一局。
  一贯木头人般的迎春美丽的鹅蛋脸上禁不住绽放出笑容,温柔可亲,“三妹妹承让了。”
  探春输了,亦是心情极好。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场了。按照她知道的消息,乡试最重首场的四书五经题。这后面两场都是走过场。再过两天,三弟弟的成绩就要出来了。
  宝钗在一旁抿嘴轻笑。
  探春输了棋,让给惜春来下,和宝钗到她屋子尽头的窗边说几句悄悄话。
  宝钗穿着一袭素雅的白底淡水粉色长衫,梳着刘海,圆脸杏眼,肌肤雪白,姿容丰美,娴雅的笑道:“三妹妹太高兴了!”
  探春怡然轻笑,并不否认,反问道:“宝姐姐呢?”之前,东府的珍大哥刚死时,阖府上下可没人敢提三弟弟的名字。老太太着实给气着了。而现在,她即便是笑的给人看见也无妨。不过,三弟弟一定要中啊。
  宝钗笑一笑,没说话。心中浮起一抹难言的轻愁。她应该欣赏什么样的男子呢?
  有两年未见环兄弟。东府珍大哥的事情,让她感觉他身上笼罩着一层难言的迷雾。令她的欣赏徘徊、犹豫。而上次,环兄弟当着姨妈的面拿哥哥夺香菱的事情当把柄,则让她有些心伤、郁结。
  种种难言的情绪汇聚在一起,是豆蔻年华的女孩在清秋时节,泛在心头,一抹抹淡淡的,不可诉说的忧愁。
  …
  …
  三十日下午,已经袭爵的贾蓉在宁国府中宴请贾蔷、贾琼,贾琛,贾璘吃酒。几名新买入府中的美貌歌姬作陪。都是十四五岁的美貌少女。
  都是贾府子弟,这种场面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很放的开。一边吃酒,一边和身边的歌姬们调笑。
  贾蓉不时的欢笑。他与贾赦、贾环合作查赖升等管家、管事,得了不少银子的好处。除去塞给宗人令汉王3千两银子以便与迅速袭爵外,他还有富余。
  贾蔷和贾蓉关系最相亲厚,问道:“蓉哥,你应该知道吧?今天是北直隶乡试的最后一天。西府的那位参加考试了。现在就住在内城东的一间客栈中。哼,我看他…”
  贾蓉摆摆手,制止贾蔷。他知道贾蔷要说什么,无非是说贾环和西府里关系不好的事情。这没有用。贾环中或者不中,现在都不是西府能影响得到的。
  “兄弟,我们喝一杯。”贾蓉此时已经略微有些酒意,拍拍胸口,说道:“哥哥我心里苦啊。”他那晚亲眼看见贾环把可卿给抱着,他心里能不苦?十万头草泥马在心中咆哮啊!
  贾蔷也有点动感情,和贾蓉喝了一杯,安慰他。
  贾蓉道:“兄弟,说句实话,我是不想贾环中举的。他不中举,都是我们府里的大爷,中了举哪还了得?还有没有我们的好日子过?”
  贾蔷、贾琼,贾琛,贾璘都是齐齐点头。这话是正理!贾环那个人很古板、无趣。真要回到贾府里,他要管宁国府这边的事,谁敢说个“不”字?
  最好是不中。
  …
  …
  夜色如墨,秋意凛然。
  宁国府东边正房中,秦可卿坐在榻椅中安静的休憩、沉思。她穿着绸缎水粉色外衫,身姿纤巧、婀娜,神情温柔平和。在室内明亮的烛光中,俏丽白皙的脸蛋美丽无双,妩媚无端,自有一股浸润透的少——妇风情。
  宝珠从外面进来,悄声道:“奶奶,我下午去外面探听了。府里的人都说三爷中不了。”
  西府那边都说三爷肯定中。独独东府这边却众口一词的说三爷肯定中不了。真真个奇怪。
  秦可卿喝口茶,想了一会,柔声说道:“府里那些人就是乱就是乱嚼舌头。怕环叔回来管他们。环叔这样的好人,中不了岂不是没有天理?”
  宝珠就笑,“怪不得呢。”不过,心里对奶奶的理由是在有点无语。
  秦可卿吩咐道:“你留意着呢。环叔中了之后,肯定要回祠堂磕头…”话说了一半,又截住。
  她现在和丈夫贾蓉的感情破裂。贾蓉设计、欺骗她,害宝珠的事情,她都打算过些时间就不再计较。但贾蓉却怀疑她和环叔有染。其实没有。
  她此时很想见环叔问问主意。然而,此时和环叔相见只怕又给贾蓉多些指责她的口实。而且,夫妻间的事情问环叔怕也不是很妥呢。
  …
  …
  八月三十日考完之后,贾环、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等十名士子回到内城东的客栈休息。这是咸亨商行花大价钱预定的客栈。距离贡院不是很远,方便考试。
  乡试极其的摧残人的脑力、体力。三场考完之后,贾环在客栈中休息了两天才算是恢复过来。
  乡试的成绩按规定是要在八月底之前出来,具体哪一天要看具体情况,还要参照良辰吉日。但今年的乡试时间定的比较晚。预估着会在七天至十天之内出来。
  等待成绩的这些天时间,京城中的青楼、茶铺、酒楼生意极好,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士子。
  贾环年纪还小,去酒楼、青楼都没什么意思,整天和乔如松一起在京城中到处闲逛,参加文会。罗君子都在这段时间放浪形骸、诗酒风流。乔如松是因为家有悍妻,家仆跟着。青楼他是不敢去的,花酒也是不敢吃的。
  在第五天晚上大师兄带回一叠教坊司花魁的名帖给贾环,其中包括苏诗诗、成琪儿、洛檀等名妓。众人都是哄笑。贾环的诗名足以让教坊司的花魁们忽略他的年龄、相貌、口袋。
  九月六日过后,在京城中参加乡试的士子们不约而同的每日聚集在贡院附近的青云街上,焦急的等待着第一手的消息。贾环、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庞泽都在青云街的一家酒楼中等候。回家的许英朗,参加考试的卫阳都过来相聚。
  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氛。所有人都明白,成绩快要出来了。
  九月八日,上午十点许,贾环几人在酒楼二楼中等候着。贾环随行的长随钱槐、胡小四跟着乔如松、卫阳、许英朗随行的长随在贡院窝着,准备帮忙看成绩。
  不时的有士子上楼来等候,互相打着招呼。闻道书院的众人都认识些其他的士子。相互攀谈着。这时上来一位国字脸的英俊士子,二十多岁的年纪,剑眉星目,一身白色儒衫,很是出众。这是国朝标准的帅哥模版。
  打了一圈招呼后,上官昶转到贾环等人这一桌面前,拱手一礼,笑着道:“久闻闻道书院众位同学的大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公孙亮和在京城中颇有文名的上官昶认识。士子中公认此人有争夺乡试前五名的实力。公孙亮笑着拍拍上官昶的肩膀,“子旭,不要再说鬼话了。我们这里,就贾师弟你还没见过吧。”
  众人微微一笑。
  公孙亮问道:“感觉如何?”他问的是考试成绩。
  上官昶答道:“文约兄,累啊。考完之后我累的连小兄弟都竖不起来。”
  这一次整个酒楼二楼的士子都是爆笑。
  这时,左侧临窗的一名肥头大耳的锦袍士子站起来骂道:“什么玩意儿?相互吹捧的一群斯文败类。”
  两边的士子立即对骂起来。都憋着火。贾环跟着骂了两句泄火。考前他很有信心。但考完之后,他现在也没底。再好的心理素质等成绩等了七八天也不行啊。
  骂了一会儿,贾环打听明白对方是汝阳侯的儿子,赵星辰。心里倒是微微一动。他早听说贾家和汝阳侯不对付。
  正吵着,贡院大门打开,照壁前开始贴成绩。在一瞬间,整个青云街中就像火山爆发了,声浪沸腾,仿佛在天空中形成声潮。然后人潮汹涌,争先恐后的冲向照壁前。
  贾环禁不住捏紧了拳头,深深的吸着气。
  酒楼二楼这边都有小厮、长随在帮忙看成绩,但是庞泽一撸衣袖,“靠,忍不了啦。我去看成绩。”许英朗、两名书院的同学跟着庞泽,随人流往酒楼下跑。很多人事到临头都忍不住要亲自在第一时间体会喜悦或者悲伤。
  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都是对视着苦笑。他们也想去。但人在二楼,等下楼挤进去,那边等着看榜的小厮早把成绩送过出来了。
  青云街不远处的一处茶铺中,刚才还满满的都是人,瞬间就没剩几个。贾琏拿着折扇,在茶铺着焦急的等着消息。他距离贾环等人所在的酒楼不远。他是给他老子贾赦逼着来看贾环的成绩。
  心腹小厮隆儿第一时间从人群中挤出来,跑回来叫道:“爷,出来了,出来了。成绩出来了。”
  贾琏敲着折扇骂道:“蠢货,挤进去看名字啊!”一边骂着隆儿,一边吩咐心腹昭儿快马回城西的贾府报信:成绩出来了。
  说话间,有穿红衣戴红帽,喜气洋洋的向外面狂奔的职业看榜人出了青云街,往中举的家中报喜讨喜钱去。
  …
  …
  贾府中,贾母上房处,阳光洒落在花园中。昭儿的消息传递进来。
  很快,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尤氏、秦可卿、李纨、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齐聚在花厅中一起说着话。
  另有婆子、陪房、仆妇、丫鬟们陪着。气氛微微有些沉闷。
  王熙凤卖力的说着笑话活跃气氛。但没有人关注她的笑话。所有人都在等待贾环的成绩传进来。
  贾政早已经给贾府内宅的妇人科普过十岁的举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能在这个年纪中举,意味着极其的聪慧,有着极高的读书天份。
  只要贾环能在礼部会试中取的好名次进入翰林院,熬年纪都能熬出一个大学士出来。这对贾府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明朝取得功名的神童,日后不乏权势显赫一时的宰辅,比如:杨廷和、严嵩、张居正等人。这对贾府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举人和童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
  酒楼中,消息逐步的传来。有士子高举双手,大笑着道:“我中了。我中了。”剩下的人恭喜后,心中敲鼓。
  六千多人参加乡试,录取135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堪比刮彩票的几率。
  贾环已经预期到将要见证人生的悲喜剧合集,不同的人情世态。而他,也将是其中的一员。
  小小的童生算什么鬼?别人见面都是称呼一声“小友”。读书读到六十岁还是小友。秀才算什么?秀才只是预备士子。举人才是统治阶级。见面要称呼一声“老爷”。
  中举之后,才算是身份彻底的转变,从被统治阶级变成统治阶级。举人即便中不了进士,也可以一夜暴富,成为衣食无忧的地方名流,还可以以举人的身份去选官。
  金举人、银进士。乡试是三十取一的概率,而会试是十取一。科举三道关卡中,最难的就是乡试。特别是科举强省中,很多人一辈子都卡在乡试上。
  比如:明朝三大才子徐渭,书画双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才华横溢。但他终生只有秀才功名。他考了八次,未能中举。
  对于需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来说,中秀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中举人试一件值得疯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