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大闲人-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素沉吟片刻,缓缓道:“此次东征,陛下留晋王监国,可是同时也令长孙,房相,高士廉等人为辅臣,共同辅佐晋王殿下,助他处置朝务政事,房相向来油滑……呃,中立,高士廉颇守本分,二人绝不会参与宫闱之争,但长孙无忌可就说不准了,你们也清楚,长孙无忌看重魏王,倾向于立魏王为太子,如今魏王失势,晋王异军突起,已打乱了长孙无忌的谋划,所以在辅佐晋王处置政事的时候,恐怕会故意与晋王为难,你们三人不妨紧密关注,多与晋王府走动,若长孙无忌发难,你们三位也好帮晋王出出主意,我知道一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在这里恰好合适,诸公可以此句共勉……”
三人:“……”
这是哪个混账想出来的俗话?
聊天好累,好想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下官谨遵公爷吩咐,公爷还有要交代的吗?”李义府恭声问道。
李素想了想,道:“长孙无忌权重势大,若他果真与晋王发难,仅凭你们三人恐怕无法应付,三位这些日子不妨多与山东士族来往,尤其是太原王氏,王氏是晋王姻亲,如今晋王有希望问鼎东宫之位,王氏一定会死心塌地相助,以太原王氏为纽带,将山东士族与晋王紧密连在一起,形成一损俱损的同盟关系,如此,就算长孙无忌发难,晋王亦可从容应对自保,至于如何让晋王与山东诸士族形成同盟,就要靠三位奔走了,晋王甫登高位,朝中却势单力薄,山东士族可为他所用。”
李义府三人点头记下。
李素沉思半晌,然后笑道:“能说的大概就这么多了,陛下离京东征,真正的矛盾已不在长安城,而是辽东战场上,咱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东征战场,其中最大的麻烦,便是魏王了,幸好我也随军出征,魏王留给我来对付便是。”
幽幽一叹,李素满脸愁容:“……那个死胖子不好好在长安城享福,非要随军打仗,凑这个热闹干嘛?身上那么多肉,再强壮的马儿都载不动他,除非他躺在棺材里……”
三人:“……”
这话没法接,太毒了。
然而李素的毒舌还没完,揉着下巴皱眉沉吟道:“还有,随军出征总要穿戴盔甲吧?这死胖子那么肥,简直是一只滚动的肉球,你们说,该上哪儿给他找合身的盔甲去?除非让工部的匠人临时订做,问题是这家伙穿上盔甲也不好看啊,本来像一只白白胖胖直立行走的猪,穿了盔甲活脱变成了野猪,啧啧……”
三人:“……”
思绪无限发散,李素脑海里莫名出现一幅画面:两军阵前对垒,李世民一声令下,王师阵前忽然出现一只硕大的穿着盔甲的肉球,圆滚滚的像个保龄球似的朝敌军滚去,乒乓一声击倒遍地的木瓶子,敌军吓得屁滚尿流,还以为这是大唐研发出来的新式武器……
李世民一高兴,将魏王改封为球王……
“哈哈哈哈哈哈……”李素想到这幅画面,情不自禁地仰天狂笑起来。
李义府三人满头雾水看着狂笑不已的李素,一脸的茫然加恶寒。
……
贞观十八年十月初九。
长安城外屯营校场。
清晨,校场上旌旗猎猎,迎风招展,十万披甲之士静静列阵于校场上,随着低沉似呜咽般的牛角号吹响,无形中将气氛渲染得更加悲壮。
校场东边搭起了台子,李世民穿着金黄色的盔甲,一身戎装站在台上,一手负于身后,另一手按着腰侧的剑柄,形象非常的威武高大。
台下站着一排老将军,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和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并排站在首位,接下来便是牛进达,程咬金,李道宗,薛万彻等将军,放眼望去,皆是当世名将,此战不仅倾举国之兵力物力,就连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也全部出动,东征一战可谓狮子搏兔,志在必得。
卯时至,校场上响起低沉的鼓声,鼓声隆隆,低沉而渐激烈,每个人的心跳仿佛也随着鼓声的节奏而变得亢奋起来。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向前踏了一步,沉声道:“宣太史丞李淳风卜卦此战吉凶。”
一身道袍的李淳风出列,仙风道骨的模样引众将士侧目。
鼓声歇,李淳风站在台上,一手执桃木剑,一手拈道决,脚踩宫位,阖眼念念有词半晌,再不慌不忙朝四方恭敬拜了拜,从怀里掏出两张写满了符文的黄纸,凌空朝黄纸比划了一阵,最后两眼一睁,将黄纸猛地朝天上一甩……
轰!
两张黄纸竟莫名其妙烧了起来,引得台下将士一阵惊讶。
黄纸飞快烧成了灰烬,李淳风忽然举起桃木将奋力往前一刺,收回剑时,剑上竟穿了一张带着血红色朱砂字迹的符纸。
李淳风取下符纸,朝纸上的朱砂符文扫了一眼,然后跪在李世民面前,双手将符纸奉上,大声道:“臣恭贺陛下,上天有示,此战大吉,无往不利!”
台下远远与一干随军中级将领站在一起的李素不由暗暗撇了撇嘴。
真是一个毫无悬念意料之中的答案啊,这老神棍太没创意,有种你说句“此战凶险,有去无回”试试?
李素暗暗吐槽,但台下十万将士却分明很买账,听李淳风如此说,台下顿时欢声雷动,声震九霄。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顺手扯过一支小小的明黄色令旗,朝台下一掷,吐气开声舌战春雷喝道:“大军开拔辽东!”
第八百六十三章 艰苦行军
十万将士出征,长安城外旌旗招展,城外乡道上,大军一字长蛇排开,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前锋府兵已将至蒲州,后军仍在长安城外未发,前后相隔数十里地。
这是大唐立国以来出兵最多的一次征战,而且是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朝中诸多名将倾巢而出,足可见李世民对东征一战如何重视。
大军军纪严明,虽然一路烟尘,沿途却绝无惊扰百姓之举,可谓秋毫无犯。从长安开拔开始,大军一路静默行军,路过州府时,不时有新的军队加入进来。东征出兵所调动的兵力并非仅只长安屯营十万兵马,同时还有各地州府临时调拨的府兵,以及突厥,羌,鲜卑等异族蕃兵,合计大军共三十万。
李素的准备很充分,出行前许明珠便将东阳送的铠甲亲手披挂在他身上,家中方老五郑小楼等部曲亦全副武装跟随护侍。
此次出征,李素随圣驾而行,作为散骑常侍,他的职责……
说实话,李素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李世民给他封的官根本就是个闲散官职,并无实权,但却必须随时跟在李世民身边,而且距离必须很近。假设李世民骑在马上忽然觉得无聊,随口叫一声“李子正”,那么,三个呼吸的时间内,李素必须马上出现在李世民的视线中。
这个官职让李素感到很郁闷,他总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李世民身边的一只宠物,随时随地准备满地打滚卖萌逗他笑。
于是出了长安城后,李素有意识地消极怠工起来,行军路上与李世民保持不近的距离,反正李世民若觉得旅途无聊想跟他聊聊天,大抵要让身边的宦官花半个时辰以上才能在数十万兵马中找到他,如果那个时候李世民还有聊天的兴致,李素也不介意陪他聊聊。
五日后,大军行至蒲州,短暂驻扎一日,然后继续前行。
经过最初激昂兴奋的开拔誓师之后,将士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漫长的行军变得枯燥乏味,苦的不仅仅是风餐露宿,还有旅途上难以忍受的寂寞。
李素骑在马上,脑袋耷拉着,有一下没一下地打着瞌睡。前面几日还有心情跟方老五等部曲们聊天说笑,后来话题说完,李素渐觉无聊,连郑小楼这种闷罐子都被李素无数次没话找话尬聊搭讪,当李素穷极无聊问到“你妈贵姓”这个话题时,泰山崩于前亦面不改色的郑小楼终于也受不了了,拨转马头离李素远远的,懒得搭理他。
那么,接下来除了骑在马上打瞌睡,李素还能做什么?
脑袋一点一点的,李素昏昏沉沉假寐了一阵,身后忽然传来马蹄声,然后李素的肩膀被人轻轻拍了拍,李素被人从睡梦中叫醒,顿时有些恼火,睁眼扭头一看,魏王李泰那张蠢肥蠢肥的大胖脸映入眼帘。
“臣见过魏王殿下。”李素礼数周到地行礼。
李泰哈哈一笑,道:“既然你我同在军中,便不须讲究身份了,你我皆是袍泽,子正贤弟无须多礼。”
见李泰态度和煦,笑容满面,李素不由奇怪。
按理说,他与李泰如今是仇敌关系,见了面虽不至于拿刀互砍那么没礼貌,至少互相朝脸上吐口水亦是应有之义,然而李泰的态度却如此客气友善,令李素不由感动万分……
——这死胖子要搞事?
打起十二分精神,李素脑中警铃大作,脸上却露出阳光般友善的微笑。
“魏王殿下不辞辛劳随军出征,臣佩服。”
说着李素情不自禁地瞥了瞥李泰骑的马。
什么品种的马啊?居然能载得动这个三百多斤的保龄球……大胖子,回头自己也要弄一匹去。
以李素的猜测,李泰这个体重的胖子,一匹马应该载不动他,最好的办法是两匹马之间固定一块木板,李泰盘腿坐在上面,宝相庄严神情肃穆,如同祭祖时给先人上供的牲畜祭品般一路抬到辽东……
似乎看出李素的不解,李泰哂然一笑,摸了摸自己坐骑的鬃毛,笑道:“此马乃父皇所赐,产自西域大宛,是大宛有名的汗血宝马,耐力极长。”
李素恍然,接着心中一沉。
赐马看似是小事,但能说明很多问题,由此看来,李世民心中的太子人选并未完全确定是李治,或许李治如今已占了很大的赢面,但,并非十拿九稳,李泰看似失了圣眷,可毕竟是李世民的嫡子,李世民不可能不宠爱他,尤其是李泰这些年谨言慎行,唯独只在冯渡被刺一案中犯了一次错,作为疼爱了他一二十年的父亲,原谅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李泰运气好,在这次东征高句丽一战中碰巧立了功,回到长安后,李治是不是能当上太子还真不好说了,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了。
三言两语间,李素的脑中已闪过无数念头。
李泰盯着他,微笑道:“此次随父皇出征,听说父皇亲自点名子正贤弟随军,可见子正贤弟在父皇心中的分量之重,旁人未可比焉,来日沙场征战时,还望子正贤弟不吝才思,为父皇出谋划策,鼎定辽东,剿平高丽贼子。”
李素点头:“遵魏王殿下之令,臣定当尽力而为。”
或许场面话说得无聊了,李泰左右环视一圈,拨动马头凑近李素,轻声道:“子正贤弟,失鹿未死,泰仍有一逐之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久闻子正贤弟智冠天下,泰不自量力,倒想称量一番。”
李素笑了,他也很讨厌说场面话,不得不说,尽管眼前这个胖子是自己的敌人,他却仍觉得这个胖子很可爱。
“臣也想称量一下魏王殿下的尽量,殿下可莫让臣失望噢……”
李泰脸上的笑容将眼睛挤成了两条狭小的肉线,笑得比李素更灿烂。
“如此甚好,子正贤弟,这一次,泰不会留手了……”
李素嗤笑:“说得好像你以前留过手似的……”
李泰:“……”
……
漫长的行军不知不觉一个月,大军行至太原,李世民下令大军驻扎休整三日,然后领着随军的文臣武将们进了太原行宫。
太原是李家龙兴之地,行宫内供奉着李家列祖列宗,李世民领群臣拜祭祖先,并祈福此战功成,随后并非住在行宫内,而是住在了中军帅帐中,当然,作为皇帝兼主帅,该有的场面必不可少,比如偶尔钻进将士们的营房,与将士们同吃同喝,顺便闲话家常,力图树立一个爱兵如子同甘共苦的主帅形象,意料之中的是,将士们果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令冷眼旁观的李素情不自禁感叹这根本是一个不需要演技的时代……
三日后,大军继续启程,向北而去。
李素躲来躲去,躲了一个多月,终于令李世民不爽了。于是派人将李素从遥远的后军中拎进了帅帐。
“躲啥?怕朕吃了你吗?”帅帐内,李世民不满地瞪着他。
“臣碧血丹心,默默为陛下督运后军粮草……”李素弱弱地解释。
“屁话!粮草自有督运官操心,与你何干?你就是躲着朕,伴君如伴虎,你以为朕是昏君,动辄杀臣子不成?”李世民一语道破李素的小心思。
“不敢不敢,臣绝未如此想过,陛下是千古以来最圣明的帝王……”
李世民盘腿坐了下来,哼了一声,道:“少糊弄朕,你既已随朕出征,理当恪守职司,随侍朕的左右,为朕分忧,用不着你跑到后面盯什么粮草,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知道吗?”
李素连连点头:“臣自小家境贫寒,实在是饿怕了,所以对粮草分外上心,实在是情不自禁……”
李世民敲了敲面前矮小的桌案,冷冷道:“再在朕面前装疯卖傻,莫怪朕军法从事,拉出去先打二十军棍再说。”
李素立马闭嘴。
二十军棍看似不多,若真挨上了,这辈子恐怕跟诸葛亮一样被人推着轮椅走了……
帅帐不大,帐中点着一堆篝火,微微带着湿气的松木在火光中不时发出噼啪声。
李世民的后方挂着一张硕大的缝制起来的羊皮地图,地图上画得很简陋,没有海拔线,没有山峦起伏,仅只一个又一个圆圈勾出的城池,和一条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地图的东面,“辽东”二字尤为显眼。
李世民叹了口气,指着地图上的圆圈,道:“行军一个月方至太原,有点慢了,前方的幽州,蓟州,再到营州,少说近千里路程,如此下去,怕是要走到明年开春才能与高丽贼子开战啊……”
李素苦笑道:“臣知陛下之忧,可这事臣实在无法为陛下分忧,大军远征,总归要一步一个脚印,路途遥远耗时是无法避免的……”
李世民盯着地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沉思片刻,忽然道:“子正可知汉将骠骑将军霍去病乎?”
李素皱了皱眉,道:“臣知道,但臣建议陛下千万莫效仿霍去病之举。”
李世民笑了:“子正知朕的心思?”
李素道:“霍去病之所以能够深入敌后,来去如风,行踪难觅,一则是因为所率部将人数不多,仅八百骑,所以在指挥上能做到如臂指使,得心应手,所行所止无所顾忌,二则,匈奴位处草原,所经皆为开阔地带,适合骑兵疾驰,故而突入与撤离皆如入无人之境,三则,匈奴人以部落为聚,放牧为生,部落与部落之间相隔甚远,不可呼应,适合小股骑兵各个击破,有了这三个条件,霍去病所部深入敌后,粮草全靠屠戮部落后劫掠自取,方能成就其千古不朽之功业……”
“……然而高句丽其国却与汉时的匈奴完全不同,他们不分部落,与大唐一样以城池为聚,其国版图甚小,高丽人骁勇好斗,奋不顾死,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效霍去病之战术,人多则指挥迟滞,人少则如飞蛾扑火,更何况我们要征服的不是平坦开阔的草原上的某个部落,而是一个个城高墙固的城池,派一支骑兵先行,唯一的优点只是速度快,到了高丽的城池下,不客气的说,只有死路一条……”
李素说了半晌,越说越着急,李世民却突然噗嗤一声笑了。
李素住嘴,愕然看着他,接着露出了苦笑。
好吧,被人当猴儿耍了,想来也是,身经百战的天可汗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军事错误……
“陛下,您这是何苦……”李素苦笑道。
你这么贱,怎么当上皇帝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说来从西州之战后,子正你也有数年未经刀兵之事了,朕担心你丢了本事,故而试探一番,幸好子正仍是当年的子正,风采未逊半分,朕放心矣。”
李素:“……”
除了安慰自己人贱自有天收,他还能说什么?
“咳,陛下若无别的事,臣便告退……”
李世民叫住了他:“急什么,入夜刚扎营,子正还未吃饭吧?来,与朕同食。”
说完李世民吩咐宦官准备膳食。
御驾亲征,行军途中皇帝的膳食并没有想象中的山珍海味,在李素看来甚至有些寒酸,一块风干的鹿肉,一碗掺了几许野菜和肉末的米粥,仅此而已,反正以李素挑食的眼光来看,这种东西只适合喂猪……
“呃,不必了,陛下,臣还是回自己的营帐吧,不敢打扰陛下用膳……”李素客气地拒绝。
“叫你吃你就吃,啰嗦个甚!”李世民不高兴了。
李素只好苦着脸应是。
拿着同样一块风干的鹿肉,还有一碗内容乱七八糟毫无美感的米粥,在李世民威严的目光逼视下,李素悲壮地闭上眼,如同被赐自尽般使劲咬了一口鹿肉,然后……痛苦地呕了出来。
李世民脸色愈发黑了。
这个混账啥意思?把朕御赐的晚膳当成难以下咽的猪食了么?
李素泪眼婆娑地强笑了一下,道:“陛下恕罪,刚才臣失误了,臣绝不再犯……”
说着李素又咬了一口鹿肉,拼命咀嚼了几下,很不幸,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吐了出来。
李素很想哭,不是不给面子啊,是真的很难吃啊,每天吃这种东西,皇帝当着有什么意思?
看着李素恶心得不行的模样,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也想吐了……
“你……把你营帐里每日吃的东西拿过来,朕倒要看看你每天吃的什么!快去!”李世民怒了。
李素苦着脸,回到营帐内准备片刻,然后端着一盆烧得正旺的炭火和一盘刚化了冻的新鲜羊肉以及各种调料进了帅帐。
羊肉很嫩,早被切成了薄片,用冰窖里存的冰块保存起来,上面甚至能看到新鲜的血丝。
小心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发现他脸上好奇多于愤怒,李素心下稍安,于是不慌不忙地将一面小铁丝网平铺在炭火上,然后将一片一片的羊肉放上去炙烤,一边烤一边在肉片上刷油和调料,很快羊肉被烤得焦黄,发出滋滋的声音,差不多烤熟了,李素用一双银筷将羊肉片挟起来,放在一片嫩绿的青菜叶上,最后轻轻一卷,送进自己嘴里……
看着李素满脸享受,此乐何极的表情,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土鳖,再看看自己手里这块跟木头一样的鹿肉……不对,土鳖都不足以形容自己,简直就是个叫花子。
“混账!太混账了!李子正,你欺人太甚!”李世民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李素愕然:“陛下,臣这是奉陛下的旨意,吃给您看啊……”
李世民怒道:“行军扎营,艰苦之事,你却如此骄奢淫逸,教将士们如何看你?”
“陛下,军粮充足,大家都吃肉,臣也吃肉,有何不妥?”
李世民气结。
是啊,大家都吃肉,可你吃肉的方式……
指了指李素面前的炭火盆,铁丝网,调料盘等等,李世民怒道:“你带这么多器具只为了口舌之欲,若误了行军……”
李素一脸天真:“不会呀,这些东西很轻便,拎起就走,搁下便用,臣从未误过行军呀……”
李世民语滞,半晌,使劲挥了挥手,从齿缝中迸出一个字:“……滚!”
李素如蒙大赦,急忙端起炭火盆和调料盘就走。
“慢着!”李世民忽然叫住他:“……东西给朕留下,肉少了,从你营房里再端两盘来,尤其是绿菜!”
“……是。”
李素很识时务,放下东西恭敬告退。
走出帅帐前,李素差点想问李世民要不要来点烈酒,大冬天的,烈酒和烤肉很配噢……
想想军中私自带酒的下场,李素急忙闭嘴,管住了自己的嘴贱。
……
插曲只是插曲,事实上,行军路上的寂寞和无聊往往占据了所有人大部分时光。
长时间的骑马,李素实在受不了了,别以为骑在马上让马儿代步会很轻松,长时间保持两腿撇开跨坐的姿势,那滋味一般人绝对受不了,行军两个月,李素的大腿内侧已然被马鞍磨得全是血泡,痛不堪言。
就在李素萌生当逃兵的念头时,前方斥候进中军来报,大军已至蓟州。
这里,可以算是与高句丽之战的前线了。
第八百六十四章 刺王杀驾
大唐蓟州地属河北道,以地理位置来说,蓟州便是后世的天津。
蓟州离高句丽国境很远,尚有近千里距离,可它却是对高句丽一战的前线。
只因蓟州靠近渤海,从渤海而出,乘船往东便是高句丽国中腹地,所以靠近渤海湾的蓟州和莱州两个城池便属于东征前线了。
隋朝三次伐高句丽,除了最后一次未出兵便吓得高句丽国主主动请降外,前面两次皆是水陆并进,其中水路便是从莱州造船出海,兵锋直指平壤。
李世民这次东征的战略也和隋朝一样水陆并进,大军陆路行军之时,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已奉旨在蓟州城造好了船只,大小总计五百余艘战船,领水军两万在蓟州城外港口集结待命。
李世民中军到达蓟州后下令于海边扎营,营盘内外人喊马嘶,旌旗招展,一位位老将军手持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