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地师(齐橙)-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昊没有太贪心,他知道一下子招收太多的士兵是消化不了的。所以营下的三个部,每个部都只招到了六成的名额,余下的名额准备随后再予添加。
火器部共招了500多人,徐光祖临时充任了千总,熊民仰当了一个把总,同时负责担任火器教官。火器营的另一名火器教官就是陈观鱼,这老道过去半年多时间苦练枪法,现在已经堪称是神枪手了。此外,勘舆营最早的一坛子硝化甘油就是由他配出来的,所以在爆破技术方面。他也颇有一些心得。
京城的苏氏工业园送来第一批燧发枪之后,火器营就开始了实弹训练。这一批燧发枪与此前苏昊请郝氏父子造的那些枪不同,此前的枪是用于防身,都是短枪,这一批则是用于野战的。所以都改成了长枪。
明代军队里用的火铳本来也有长铳和短铳之分,苏昊的燧发枪与火铳相比,只有两点不同,一是燧发点火方式,二是从后膛装填。当然,这两个不同之处都是革命性的变革,全面地提高了火铳的射击速度,使之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更大的威力。
罗余庆在苏昊的提示下,开发出了基于黄色炸药的发射药,使得燧发枪的射程提高到了将近500米,在300米之内能够形成杀伤能力。相比此前射程大约为150米左右的“鸟枪”,其性能的提升岂止是一倍。
徐光祖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敏感地认识到了枪械的改进对于战场作战模式的影响。他把早在明初就已经在军队中使用过的三段式射击方法发扬光大,结合传统的阵法,创造出了名为“排枪阵”的作战阵形,能够用一个部约900人的兵力,对宽达2里的正面进行持续的火力覆盖。
苏昊专门去参观过火器营的训练,他本来还打算向徐光祖介绍一下诸如普鲁士军队的作战方式。到训练场一看,他就呆住了,原来中国古人的智慧远远胜于欧洲的古人,人家能想到的方法,徐光祖他们也都想到了,欧洲人想不到的,徐光祖他们同样能够想到。
“苏守备,咱们这样练行吗?”徐光祖乐呵呵地向苏昊询问道,当然,他也没指望苏昊能够给出什么更好的建议。与苏昊相处这么长时间,徐光祖发现,苏昊有些事情非常聪明,有些事情又显得非常无知,至少在训练士兵这方面,苏昊绝对属于菜鸟级别的。
“挺好,挺好。徐叔,你真是孙武再世啊。”苏昊由衷地说道。他原本想说徐光祖是中国的克劳塞维兹,转念一想,为什么非要用洋人来类比中国人呢,难道中国的军事学家就不及洋人不成?
“那也抵不上苏守备你这个鲁班再世啊。”徐光祖反过来恭维苏昊道,“老汉我活了60岁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火枪。若是30年前咱们就有这样的火枪,我那些老兄弟,没准能多活几个下来呢。”
“徐叔,那就麻烦你多费心,把这些年轻人训练好。我希望这些年轻人未来都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苏昊说道。
徐光祖摇摇头道:“唉,没准他们根本就捞不着仗打。像咱们上次打倭寇,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的硬仗还是和鞑靼、瓦剌他们对阵。朝廷册封了顺义王以后,这都快20年了,北边基本没什么大战事,沿海的倭寇虽然偶有作祟,也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患。这么好的火器,可惜无用武之地了。”
苏昊微微一笑,说道:“徐叔太乐观了,以后我们大明要打的仗,没准会比以往更大、更残酷呢。我现在担心的是咱们的兵是否来得及练出来,而不是练出来之后有用没用。我跟你打个赌吧,五年之内……没准是三年之内,大明周边必有大仗。”
“大仗?和谁打?”徐光祖一愣,他也算是兵部的老人了,属于消息灵通人士,如果连苏昊都能预见到有大仗要打,他没有理由不知道啊。
苏昊笑而不语,其实他也不知道要和谁打仗,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打仗。在他模糊的记忆中,前世似乎看过一个什么电视剧,里面说起过什么万历三大征,具体是哪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他就记不清楚了。三大征里面,有一场仗是和播州的杨应龙打的,以苏昊在播州所见,杨应龙叛乱应当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情,如此算来,这三大征就应当会接二连三开始了。
“你这个小子,眼光和别人不一样,没准还真有点什么门道。”徐光祖说道,“既然你说有大仗要打,没准还真让你这乌鸦嘴说着了。对了,王一鹗急着让你编练火器营,难道就是为了此事?”
“徐叔,这事你就别打听了。”苏昊很乐意徐光祖把质疑的对象转到王一鹗身上,这样就不会免得他自己过于妖孽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让火器部形成战斗力。你没听人说吗,神枪手都是用一匣一匣的子弹喂出来的……呃,啥叫子弹,你就别问了,总之,多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不要心疼火药,明白吗?”
“苏守备,我听说这纸壳弹,也就是你刚才说的纸弹吧?一颗就值1分银子,打100枪出去,一两银子就没了,是不是真的?”徐光祖问道。
苏昊点点头,子弹的成本,他是最清楚不过的。这种实弹射击训练,打出去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除了子弹的消耗之外,枪管其实也是有使用寿命的,这样大密度的射击,枪管隔不了多久就要更换,这个耗费并不比子弹的成本更小。不过,即便如此,苏昊还是坚持要让士兵多进行实弹训练,这是作为一个穿越者的觉悟,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是一个比较富有的穿越者。
“差不多是这个价钱吧,不过,你别心疼,先奔着2000两银子的数去打。战场上一个士兵的生命比一两银子要值钱得多,是不是这样?”苏昊说道。
徐光祖道:“我当然懂这个道理,只是担心咱们勘舆营没这么多钱去糟蹋罢了。唉,我大明的军将若都能像你改之这样想,军队也不会垮到这个地步了。”
苏昊道:“其实,一场仗如果打败了,损失掉的钱粮岂止几万、几十万两。把这些钱用来练兵,打仗的时候就能够省下这些损失,还能保全士兵的生命,这样的账,也不知道兵部那些人怎么就算不过来。”
“兵部都是一群废物!”徐光祖愤愤然地说道,“当然,王一鹗还是个有些眼光的人,要不,他也不会看好你苏改之这个人物了。”
“我想,我会用日后的战绩来证明他没有看错人的。”苏昊微笑着答道。
第257章穿黄工程
淮安城以北20里,黄河河道工地上。
一队队的役夫或挑着担子、或推着小车,往来穿梭。一些手拿皮鞭的皂隶在四处逡巡,看到有偷懒耍滑之人,便上前喝斥,不过他们手里的皮鞭倒是扬起来的时候多、落下去的时候少。
在人群中,还掺杂着一些头戴乌纱的官员,他们步履匆匆,不时停下来,对着某处指指点点一番。此时,他们身边的随从便会赶紧去找相应的监工,传达官员的指示。
无论是役夫和还是官员,各自身上的衣服都沾满了泥渍,显示出工程的艰苦。
在工地的中间,正是黄河河道。不过,此时的河道已经被拦腰切断,十几丈长的河道不翼而飞,地上挖开了四条近一丈宽、一丈深的沟槽,自西向东,与黄河河道竖直而行。沟槽的底部和两侧都像刀切一样平整,十几名官员模样的人此时正站在这沟槽之中,饶有兴趣地参观着工程建设的成效。
这四条沟槽,就是苏昊向潘季驯建议的淮河穿黄涵道。受施工技术所限,工匠们无法在黄河下面用挖隧道的方法挖出这四条涵道,但他们创造出了一种在后世称为“深挖浅埋法”的施工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深挖浅埋,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挖一个两丈深的长坑,然后在一丈高的地方封顶,上面再用土填埋。填埋完毕之后,就相当于在土层下面挖出一条隧道的效果。
在苏昊带着勘舆营和倭寇打仗的时候,马玉等人一天也没有闲着,他们认真地完成了隧道的选址,然后准备好了所有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待到天寒地冻。黄河因结冰而彻底断流的时候,马玉指挥役夫挖开了河道,在原来的河床上开挖出这样四条垂直于河道的长沟,并且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长沟的底部和侧壁。
经过几天时间,混凝土已经充分凝结了。此时。马玉正陪着潘季驯等人,前来验看混凝土施工的效果。
“果真是坚硬如磐石啊!”潘季驯用随从递给他的小锤子在沟槽的壁上随机敲打了几处,又戴着老花镜上前认真看了看敲打出来的印迹,满意地点点头,对众人说道。
马玉谦恭地回答道:“潘总督尽管放心,这混凝土的配方。是下官和江所正、谭所副反复实验过的,能够抗得住二十斤重锤的敲击。另外,这混凝土里每隔一寸许就有一根钢筋,能够把敲打一个地方的力量分散到其他各处,这就保证了一个地方受到意外的重击之后,不会开裂坍塌。”
“嗯。在石头里加上钢筋,确是一个好办法,你们是怎么想到的?”潘季驯说道。
马玉道:“此法乃是苏主事所创,下官在丰城修水库之时,曾经实验过,效果很好。对了,现在淮安府全境都在重新清丈。每隔五里就建一座永久性的地界碑,以防日后再次出现因洪水冲刷而遗失地界桩的情况。这些地界碑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埋入地下建成的,几十名壮汉也没法把它们搬走。”
“不务正业!”
马玉本来是想夸奖苏昊一番的,孰料潘季驯听完之后,脸上却露出不屑之色,给了一句负面的评价。马玉赶紧住口,不知道哪句话让老潘觉得不开心了。
“一个河道主事,跑去帮淮安府清什么丈,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潘季驯依然不满地嘀咕着。
“其实。苏主事在淮安府清丈,对于治河倒也是不无禆益。”随从熊恩正解释道,“据说,淮安府清出了几万亩瞒报的土地,韩知府已经答应。咱们修建淮河入海渠道所征的土地,一律由淮安府用官地予以补偿,不需要河道出一两银子。这应当算是苏主事清丈之功吧。”
潘季驯的脸上这才有了几分暖意,其实,他对苏昊的不满,是源于对此人的欣赏。他总觉得,像苏昊这样的本事,应当多给河道工程出点主意,而不是成天去给韩文跑腿。好吧,就算像传闻中说的,韩文有个漂亮女儿,想许配给苏昊,苏昊也不该因私废公吧?
“马玉,这涵道封顶之事,何时可以开始?”潘季驯转头对马玉问道。
“明天就可以开始了。”马玉答道。
“怎么封顶,你们筹划好没有?”潘季驯又问道。
马玉指了指头顶,说道:“我们已经筹划好了。我们会在顶上搭一个木头架子,装上顶板。然后在顶板上铺设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大约10天时间,等混凝土干透了,就可以拆掉顶板,然后就可以在混凝土上堆土,恢复黄河河道。”
“这混凝土做的顶,能撑得住上面的河道吗?”潘季驯问道。
马玉道:“这个我们都已经试过了,做顶板的钢筋都是二指粗,完全能够承得起上面土层的重量。”
“好!”潘季驯不再问下去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对于马玉等人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是可以信赖的。
“马玉啊,此涵道能够建成,你和江以达、谭奇,都是功臣,本督是不会亏待你们的。等到工程完工之后,本督就上书朝廷,给你们讨封赏。我听说了,你们留在京城替苏昊做事的同窗,已经被圣上赐了六品主事的衔,你们替本督做事,功劳更大,岂能比他们的衔更低?”潘季驯对马玉等人许诺道。
“多谢潘总督。”马玉、江以达、谭奇等人连忙恭身施礼,心里都乐开了花。
潘季驯接着向前视察,马玉继续向他介绍着整个穿黄工程的设计思想。
按照设计,淮河穿黄工程共包括四个涵洞,上游连接洪泽湖上的高家堰大坝,下游则是被苏昊称为“苏北灌溉总渠”的入海通道。
在平时,四个涵洞只需要有一个开放,就可以实现淮河水的下泄。在洪泽湖水位不高时,高家堰大坝可以不开闸,从而使洪泽湖起到蓄水的效果。在干旱季节,打开高家堰大坝上的水闸,洪泽湖水可以通过穿黄涵道进入苏北灌溉总渠,为淮安府的数百万亩农田提供灌溉。
到了雨季,高家堰大坝可以同时开启多个水闸,同时四个涵洞也全部开放,帮助洪水下泄。苏北灌溉总渠的通过能力是按照几十年不遇的洪峰流量设计的,因此洪水能够顺畅地排入东海,不会对淮安府造成危害。
有了穿黄工程之后,洪泽湖就不需要再为了能够下泄入海而维持一个高水位了,这样上游的泗州、凤阳等府都将不再受到洪水威胁,困扰淮河中下游多年的水患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潘季驯治河多年,一直困扰他的,就是黄、淮、运这三者之间互相牵制的问题,最后不得不为了保运河和黄河,而牺牲淮河。穿黄工程的修建,一举解决了淮河的问题,下一步潘季驯只要平衡黄河与运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这比过去同时面对三条河的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
除了这些治河方面的好处之外,这四个穿黄涵洞的修建,还有另外一个小小的影响,那就是平常不开放泄水的那三个涵洞,可以作为百姓跨越黄河的人行通道,黄河两岸的货物和人员交流就更为便利了。
“苏主事提议,咱们可以在涵道口设一个钞关,收取过路费,每趟2文,这些钱可以用于补贴河道工程的花销。”马玉硬着头皮把苏昊出的鬼主意说了出来。
“胡闹!”潘季驯下意识地斥道,“这不是与民争利吗?本督如何能做这样的事情?”
马玉道:“潘总督,苏主事说,他了解过,现在百姓要过黄河到对岸去办事,每次需要付船资10文。若是从我们的涵道里通过,每次付2文,也是极其节省了,他们肯定会感念大人的恩典的。”
“是吗?”潘季驯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这个说话倒也不错,反正过去百姓过河也要花钱,现在让他们少花一点,也算不上是与民争利了。这样吧,广平,等涵道修好之后,你安排人去设这个钞关,至于收上来的钱,河道上也用不着,就拿给看护涵道的兵将们,让他们补贴补贴膳食吧。”
“明白!”熊恩正爽快地应道。
“这个苏改之啊,脑袋里都装的是什么东西,这点蝇头小利,他也能看在眼里。”潘季驯面含微笑地说道。
“改之兄一向擅长全盘考虑问题,不像下官这样,只懂得工程,不食人间烟火。”马玉惭愧地说道。
“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行,若是不知民间疾苦,这样的官也不会是好官。”潘季驯说道,说到此,他忽然想起一事,便小声地向马玉问道:“对了,马玉,苏改之有一次曾对本督提起,你们工部那几个在河道上管役夫的典吏,有贪腐之嫌,他说先放一放,日后再找他们的麻烦。现在苏改之到淮安也快有半年光景了,此事他打算如何处置啊?”
“此事下官所知有限,不过听改之兄的意思,似乎已经在做准备了。他说,等到准备好了,自会向潘总督禀报。”马玉答道。
“哼,我就知道他弯弯肠子多,怕是担心本督嘴不牢靠,泄漏了他的大计吧?”潘季驯愤愤然地说道。
马玉不敢回答,只是在心里哑然失笑。能够让潘季驯屡屡心生恼火的人,在整个大明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潘季驯嘴上骂得越凶,其实说明他对于苏昊越是看重,寻常之人,想让老潘骂几声还没这个资格呢。
第258章清算恶吏
“章典吏,老张、老李,你们都辛苦了。本官自上任以来,呃……有些其他的事情缠身,所以一直没能亲自参与河道施工的事情,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在主事衙门的大堂上,苏昊坐在公案后面,笑容可掬地看着坐在下面工部典吏章襄、张官莲、李士柏等人,话语里透着亲热。
章襄拱手道:“主事大人兼着兵部的差事,前日与倭寇作战,大获全胜,我等作为主事大人的属下,也都深感脸上有光啊。这抗倭之事是头等大事,河道上这些事情,有我等兄弟代为效劳就行了。”
“是啊是啊,主事大人日理万机,河道上这些粗活脏活,我们几个撑着就行了。”
“能够在苏主事手下做事,我等不胜荣幸啊……”
张官莲、李士柏等人也赶紧毕恭毕敬地恭维道。
与苏昊初到淮安的时候相比,章襄等人对待他的态度明显客气了许多。苏昊初到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一只菜鸟,要么是走了谁的关系上的位,要么就是什么读书特别强的神童,谁也不认为他有做事的能耐。
对倭寇一战,苏昊在淮安府声名雀起,章襄等人也听说了此事,不由得都有些暗自心惊。打仗可不是说着玩的事情,能够指挥200人的一支小队伍,全歼100余人的倭寇,捎带着还打垮了近千人的山贼,这说明士兵的素质以及主将的能力都是非常过硬的,这还是他们看到的那个胡子都没长齐的小主事吗?
在那之后,章襄等人便加大了对苏昊的关注,他们还专门派出一些心腹,对苏昊的活动进行跟踪。想了解一下苏昊有没有什么对他们不利的举措。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苏昊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那些土方工程上,他一半的精力在招兵和训练,另一半的精力则在于河道工程设计。包括与马玉等人设计涵道工程、规划苏北灌溉总渠等等。
苏昊所忙活的这些事情,与章襄他们的利益并不直接相关。章襄等人看重的是组织役夫干活的时候如何上下其手、购买材料的时候如何中饱私囊,至于河道走哪个方向、挖什么沟渠之类的,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章襄等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苏昊身上,却没有注意到河工队伍中间不知什么时候混进了一些奇怪的人,这些人平时与其他河工一道干活、一道领工食银两。休息的时候就到处找河工聊天,打听他们的家庭情况、日常收入等等。
还有另一件事也是章襄他们所不知道的,那就是他们府上的管家、伙计、厨子等最近都交了一些新朋友,没事就会约这些人去下馆子、赌钱或者逛青楼。这些伙计可没接受过什么保密教育,几杯黄汤一灌,主人家里的那点好事破事就都跟别人和盘托出了。
所有这些情报搜集的工作。都不是由苏昊直接安排的,其幕后的推手先是陈观鱼,后来又加上了落魄举人周汝员,这两个家伙凑在一起,各种阴招损招都能够想出来,章襄等人的各项罪行很快就被查了个底儿掉。
苏昊拿到陈观鱼交上来的资料,并没有急着动手。他一时还没有闲工夫来处理这件事。如今,勘舆营扩编的事情告一段落,新兵已经到位,各项训练也已有条不紊地展开,再加之最重要的淮河穿黄工程的关键环节已经完成,苏昊决定动手了。
“各位,本官身兼工部和兵部的两项差事,深感责任重大。近日,兵部允我的勘舆营改为营兵营,兵士数量骤増。采办装备和训练都耗费极大。不瞒各位,本官最近深感囊中羞涩,又苦于没有挣钱的法子。所以嘛……”苏昊把话说了一半,然后便笑眯眯地看着下面的各位,等着他们接话。
章襄等人一错愕。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章襄小心翼翼地反问道:“苏主事,您的意思是……”
“呵呵,本官没什么意思,只是聊天嘛,和各位聊聊本官的苦衷而已,你们千万别有什么联想哦。”苏昊笑得很假的样子。
李士柏迟疑了一下,说道:“苏主事有为难之处,我等作为苏主事的手下,岂能不为苏主事分忧。小人平常生活比较节俭,所以这些年的薪俸也略有些节余。苏主事若是手头紧张,小人愿……捐献100两,献与苏主事作为军资。虽是杯水车薪,也是一点心意吧。”
“对对对,小人也可以捐80两……唉,本来还可以再多一些,无奈上月小人的贱内生了场病,用了几十两银子的汤药钱……”张官莲也赶紧补上。
在其他人说话的时候,章襄用眼睛偷偷观察着苏昊,想琢磨出来苏昊真实的想法。他发现,苏昊脸上始终是一副微笑的表情,既看不出喜悦,也看不出愤怒,似乎众人说的事情与他毫无关系一样。
众人表完忠心,苏昊摆了摆手,说道:“各位误会了。本官要练兵,怎么能动用各位的薪俸银子呢?再说,这点银子……呵呵,的确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本官的难处啊。”
“那……主事大人是何想法呢?”章襄问道。
苏昊道:“你们各位都在河道上当差多年,经手的钱粮多达数十万两,随便做点手脚,也能落下一些吧?本官想请各位教教我,如何才能从河道工程里挣点外快呢?”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下面这些人,哪个不曾在河道工程上捞到几万两,可是,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放到公堂上来说呢?如果苏昊过去与他们分过赃,那么大家讨论讨论如何多捞一些,倒也无妨。可现在明明大家从未有过合作,苏昊一下子挑破这层窗户纸,未免太过唐突了吧?
“呃……主事大人说笑了,这河道上的银子,都是朝廷的钱,我等如何敢做手脚?这话若是让都察院和刑部的官员听到,岂不要抓我等去坐牢?”李士柏讪笑着说道。
“章典吏,河道上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