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殖民海外-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不愿去西域,钱粮、物资就没了免费给你的理由。
“骆驼”八色旗为刚刚组建的“铁骆驼八旗”,旗兵由西域、羌地的羌、胡、氐等杂胡军组成。
吕布全身装扮漆成红色的原因就在于此,如今他是铁骆驼八旗,正红旗统领,都尉衔,马休为镶红旗统领军司马,阎行统敢死正白旗,成廉统镶白,庞德、马玩领两蓝。
韩遂、马腾寄人篱下,全军都完成了换装,回到西凉铁羌盟。 。光装备绝对可以匹敌所有盟军,有此装备,战力自然也能力压他们。
代价就是韩遂出部将马玩,马腾出部将庞德。
拿着朝廷的诏书,十五万大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陇关之南,益州汉中郡关隘、城池,无不舔着脸夹道欢迎。
汉中郡治南郑城下,“楚”字大旗,将城池四面围的水泄不通,南郑全城人口,包过躲避关西战乱的流民加起来,还没有城下将士这么多。
郡太守苏固在从事陈调、主簿赵嵩的搀扶下,来到城头:“后将军!您这是作何?有什么事好好说啊!”
城下喊话的龚都气了:“某可不是我家主公后将军!你有见过数十万大军的主将,来一座数千人把守的郡城叫门的吗?”
“是是!这位将军别建议。。是在下疏忽了,有请你们后将军!”
在苏固道歉的时候,曹性已经策马来到了这里,一张诏书被展开:
“光熹元年十二月初一,皇帝曰:汉中太守苏固,治理汉中期间多有平定巴夷、抵御羌族叛军……之功,特升为朝廷太常,封陈仓县伯爵!”
曹性诏书一收,笑看着城头:
“苏太常,出城接诏书吧!”
苏固只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脚步都有些虚扶,挣脱搀扶他的左右,晃晃悠悠的就要下城,搀扶他的赵嵩连忙感到:“府君,小心有诈!”
“能有何诈!给他曹性一百个胆也不敢假传诏书!陈调快快扶我!”
九卿面前,这祖坟冒青烟的好事,而且还在家乡受爵,顿时可以将士家门第拔高几级的事,苏固哪里把持的住!
订阅创新高,兑现承诺加更!
第403章 王晓守汉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就是巴蜀的北大门,拥有了汉中,等同于掌握了艰难的蜀道,从汉中到成都之路,可好走的多。
郡治南郑城门,刚刚在城中待不过一天的曹性,再次出城,王晓、张辽、杨修三人与之同行。
“汉中郡南控巴蜀,北通关西,东入荆州,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关东大乱在即!司隶、荆州都会受其威胁,大军不可能在此停留太久。
北面羌胡叛军百足之虫,又有凉州董卓十余万大军,韩马二人终会成脱缰的野马,南面刘焉早有不臣之心!
你三人留守于此,当小心再小心,第一目标就是保住汉中,方法就是:南修关隘防备刘焉。
北修蜀道。陈仓、傥骆、子午谷、褒斜、连云这五条蜀道都修,有此五道,可沟通三辅,与留守长安的皇甫将军,互为犄角。
西北绕过陇山,连通凉州的祁山道,最是好走,可多设关隘,加上三辅陇山道,有两条沟通凉州的道路。
和则作为商路,互通互惠,防止大汉最贫瘠的凉州,却又挤了几十万精锐的凉州,因为吃穿而狗急跳墙,又可换取我们需缺的奴兵!
战则作为扎进凉州的两颗獠牙,互相咬合间,将叛军咬的粉碎!”
曹性语重深长的交代着防守事宜。 。王晓将胸膛拍的砰砰响:
“主公,我办事你放心!有杨军师、张将军,又有一万正兵在,介时招些屯兵,守汉中一郡,错错有余!
要我说,正兵就该随主公您回洛阳,汉中五千郡兵、新募五千新卒,这些留给我就够了!”
“啪~”
曹性一巴掌拍在了王晓的铁盔上,嗡鸣声,让他收住了嘴。
“就是因为你为主将,我才不放心!德祖、文远,你二人虽为副,但必要时刻,我授予你二人一个特权,在你两意志一致时,身为主将的王晓必须配合!必要时。。你二人可上报军纪官,军纪长会拿下王晓!军队交于你两指挥!”
“诺!”
张辽恭敬的应道。
王晓张大嘴,哭丧着脸,好不容易镇守一方,还有套上两层紧箍咒,偏偏又不能理论,不然以他对曹性的了解,连现在这镇守的机会都没有。
曹性叹息的摇头,王晓之勇,军中难有超越者,难得可贵的是,他不只是匹夫之勇,而是有勇有谋,出身、年龄、际遇阻碍了他成为一员名将,还有一点就是他那代表勇气的好行险性格。
曹操评价袁绍,五分把握之事不干,七分把握之事不干,九分把握之事还不干,非得等到十分把握才行动。
曹性对王晓的评价就是,五分把握对于王晓,就已经是致命的诱饵,五成以上的把握,表现的如同恶狗扑食一般,不要命的往上冲。
在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时候,面对一成把握,他都敢试!
或许这就是他没有留下记载的原因,这种性格,太容易早死了,就算是能力如吕布,未成名就早死,那也最多记载,雁门有个力大的莽汉吕布,在某年某战役被杀。
张辽静静的等待着曹性与王晓的打闹,眼中有些羡慕。
一旁的杨修高高的扬起了脑袋:
“后将军,某可没答应你做这什么军师!出使董卓的任务,已经完成!是去是留某自己决定!”
杨修一脸的高傲,鼻孔朝天,一点都没给曹性这个数百万人之主,当做一回事。
曹性尴尬的陪笑:“德祖朝廷……”
“停停!少跟我说朝廷诏书,大汉律礼,士子有权拒绝征召!”
曹性一下被杨修堵的哑口无言,曹性一再劝阻,杨修就是不答应,冷嘲热讽,一轱辘的往曹性身上倒。
负责警戒的龚都咬牙切齿。哪怕是脾气控制的好的张辽,也忍不住咬牙。
“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一介书生敢对堂堂位比九卿的无理!不给你点颜色瞧瞧,还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王晓卷起袖子,就要用拳头去理论。
“王晓!”
曹性厉声大喝,王晓脸色再有不甘,也只得停了下来,失落的曹性,不失礼貌的对杨修拱手作揖:
“王晓粗鄙!我替他向德祖你道歉!”
“主公!他……”
“闭嘴!”
杨修高傲丝毫不减,对挥舞拳头的王晓浑然不在意。 。认定了曹性会阻止一般,事实还证明他对了,让他脸上的傲气更浓。
守住汉中,就等于避免了一个蜀国衍生,且更好的将自己掌控的荆州、交州、司隶这三地,串联在一起。
乱起之时,西可吞并益州,尽得天府之国,还拥有了一个大后方,哪怕前线失败,还能关起门来做一个蜀国。
东可吞并江东,尽得南方,建立南朝北伐。
由此可以看出,汉中又是四战之地,董卓、贾诩、刘焉都不是什么好相处的邻居。
张辽年轻,离顶级统帅、名将,还有一段历程,王晓更是能力远低于张辽,只是张辽初来乍到,加上三位老部将,也就王晓一个用,张雷、曹勇那普通二流的水平,已经不堪重用了。
真到了危机时刻。。只有军纪长拿密令支持张辽掌权。
三十年后的张辽留守汉中绝对是够了,但如今他还需更多的经验积累,留下一位得力谋主辅佐,成了必然。
李儒在洛阳、陈杨在北海、王修在东莱、蒋琬在九真、桓阶在日南,五大谋主都来不了。
眼前有一位一流谋主,却根本瞧不起自己。
曹性垂头丧气的,就要放弃了,这时杨修突然道:“王都尉!我杨家三世三公,列卿我还真见多了!”
就在王晓气的脑袋冒烟的时候,杨修用他那聛睨一切的眼神看向曹性:
“后将军,有一点我不解!你为何肯定关东会乱?既然关东会乱,你又何苦放任与自己不对付的袁绍等士人去关东!”
有的谈就有希望,曹性立马打起了精神,挥了挥衣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层非一日之馋,大汉混乱五十年!顽疾已经根深蒂固!治好了黄巾、叛军癣疥之疾,心腹之患也该浮出水面了!”
第404章 盲点
席卷天下的黄巾,只是癣疥之疾,如今也治愈的差不多了,那大汉的病根在哪里?
天下有大智慧者,都知道,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这只是大汉,华夏历朝历代朝代之末都是如此。
封建皇朝贵族阶级的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被剥削的贫民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而耕地却只有那么多。
和平的久了,人数涨了,慢慢出现了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贵族阶级人数再是增多,也不可能去省吃俭用受苦受难的,为了供给自己的奢靡挥霍,兼并土地、加剧剥削贫民成了必然。
贫民人数也在上涨,剥削又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一有天灾,成片成片的饿死,不想死的就只能造反。
有时候造反不是为了推翻朝廷,大字不识一个,连村都没出过几次的他们,是没有这么高的报负的,很多时候,为的就是接受招安,招安的东西就是一口吃的。
可封建皇朝的贵族阶级会给吗?给了你,那他还怎么管理下面没造反的贫民,而且贫民人数也增长到土地难以供养的地步了。
比如他只有百亩地,他家身为地主有三口,家中有十口佃农,一人种十亩,佃农一半的收益上交给地主。 。由于人均十亩地种,加上家中有老有少,劳动力还有些不足。
地多,上交了一半租金,还可以丰衣足食,繁衍后代自然不能少。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时过三十年,新一代成年了,而因为人口的繁衍,地主家有老婆有小妾,三口变成了十五口,佃农家丰衣足食,十口变成了三十口,但土地还是百亩。
地主家十五口是不干活的,从小奢侈惯了,节俭也是不可能。
佃农变成了三十口,如此以来人均变成了三亩三,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没有了,丰衣足食也没有了,但还算温饱。
第三阶段到来:又是三十年过去。。在汉族人强大的繁衍能力下,占据妻妾的地主家成了六十五口,佃农家成了百口,人均成了一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供给六十五口主人挥霍。
丰衣足食没有了,佃农只能起早贪黑,精耕精种但求多些收成,为了果腹,不得不去吃野菜、野果,打猎、捕鱼挣外快。
而地主阶级,一百亩一半的租金,供养六十五口,是无法纸醉金迷的,那让他们吃苦?不可能!
为了继续过好日子,两条路成了当时都能看到的选择,一条就是加租,反正劳动力泛滥,不怕没人帮忙种地,另一条,大地主吞小地主,小地主吞自耕农,土地多了,租金自然多了。
第四阶段,又是三十年,如此等同于九十年过去,百亩通过吞并变成了百五十亩。
至于开荒?从炎黄开始,中原开发上千年,能开荒的都早已开的差不多了,南方倒是很多,但想让这些地主背井离乡那是不可能的。
地主家保持着生养者多的优势,繁衍成了两百口,佃农更多,除了自家再加吞并自耕农,致使自耕农沦为佃农,人数到达了三百口。
一百五十亩地,供养两百口地主阶级,都成了困难,何况还有佃农三百,我是地主,苦了谁能哭了我自己吗?
加租!五成太少,不够自己糊口,七成不多,最好九成!什么你活不下去?那是你的事,地是我的,你不种有人种,佃农不种,有家中庶子种!
吞并!所有没有势力的自耕农,统统吞并,而且吞并了你,还不需要你来做佃农,吃空气去吧!
自耕农活不了了,佃农忍饥挨饿吊着命。
活不下去的开始叛乱,目的是一口饭,而地主阶级自己都不够,怎么可能给你。于是佃农成了他们镇压叛军的力量,佃农以数量的优势,打败这些叛军!
打仗是会死人的,人死了,吃饭的人自然就少了,麻烦好像缓解了。
最后一个阶段,太平百余年后,地主家人成了五百口,地再怎么吞并,但也就是三百亩,佃农虽娶不起妾,很多还娶不起妻,但庞大的基数下,成了千口!
三百亩地,养地主家五百口,佃农家千口!怎么养的起?养地主阶级都困难,自耕农没有了,没有了吞并的方法。
加租成了能看到的唯一出路,不愿租的可以退佃,反正地主家庶子多的很。
佃农变成了累死累活。 。还养不活自己,家人年年都有饿死,一到天灾之年,一家一家的饿死。
不想饿死,就得造反,佃农造反,也就没有人帮他去平叛了,养尊处优的地主庶子,走向了前线,可佃农的人数优势,还有不反就饿死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往往能席卷天下,就如陈胜吴广,如黄巾。
但知识的匮乏,也限定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往往只是乱世的挑事者,却不是受益者。
天下再次大乱,土地面临再次洗牌,直到死了人的足够多,让固定的土地养的起当时的人口,让获胜的地主阶级可以奢侈的挥霍!
这种战乱,用数十年平定了,就是小乱,传承上一个皇朝,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或许是这样的战乱时间太短,死的人不多,往往很快就腐朽。
而用了数百年才平定,那就是一场大乱,百中存一,上一个皇朝将为这场战乱背锅,如东汉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东晋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
新的皇朝衍生,人死了这么多,战乱了数百年,人心思定,想不太平昌盛都难了!
如此轮回,百余年一几十年的小乱,三百年一数百年的大乱,华夏皇朝,历朝历代一直持续着,保持着。
这些熟悉数千年历史知识的曹性,深知。
身为仅次于四世三公的三世三公杨氏,作为当今第二大地主家族,又到了三百年一大轮回,且谋略一流的杨家人,同样深知!
曹性的目的就是告诉他,我们都是明白人,而胜利往往站在明白人一方。
第405章 科技、扩张
看似铁定的历史规律,让一个个华夏朝代,陷入百余年一个小轮回,三百年一个大轮回怪圈,一直不能自拔。
任何事情都有破解的方式,有时是历史演变、时间的沉淀换来的,有时是智者的推进。
如商鞅变法。
这类的智者屈指可数,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
连最有名的穿越客王莽都失败了。
曹性一脸坚定的看着杨修:“德祖,大汉建立四百年,癣疥之疾已治的差不多了,同样自耕农也没有了!但战乱时间太短!
心腹之患依旧存在,且没有了癣疥之疾做掩护,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杨修难得的露出了郑重。高傲被他收敛了一些。
曹性继续说道:“盲点!视线的盲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是铁律,依旧有其突破点,只是在凡人眼中这是盲点,摆在那里,却无人发现。”
曹性紧握起拳头,自己不是王莽!而且还有王莽经验可以吸取,自己将是新时代的缔造者!
曹性眼中满满的都是自信,如果将普通人的自信,看做薄雾,那此刻曹性的自信就是浓雾凝结,遮天蔽日!
“现在我告诉你!我已经发现了这一盲点!一个可以不经历自相残杀的毒害。 。而另辟新径的方法!
而且不是一条,而是两条,且每一条都没有极限,可以无数代的坚持下去!”
杨修脸上充满了不信,心中已经将他定义成脑袋不正常者。
杨修转身了,在嫌弃曹性的表情下转身,将战马调转到了洛阳方向,在马鞭将要落下的时候。
曹性大声道:
“象林稻!让江南一年可收获两次!九真、日南达到三熟!
曲辕犁!让耕地速度快了十倍!
海船!让丰富的海鱼步入庶民餐桌,鱼与熊掌再也不能相提并论!
水车!让江南山地得到灌溉!土地同数与中原江南。。将得到大面积的开垦!天下耕地平白扩大一倍!
为何曹军鸡鸭鱼肉不断!这里也有技术进步的奥妙!只是处于保密阶段!
这些造福天下人的技术,不应该与寻常的厨艺、舞蹈、音乐等等技术相提并论,它们应该有一个独属于它们的归类!
科技!这是我为它们取的名字!”
科技带来的进步就摆在杨修面前,天下有见识的,都看在眼里,杨修的马鞭怎么也不能落到马屁股之上,举累了的他,干脆放下马鞭,一味的孤傲让他没有回头,但也没有人堵住他的耳朵。
“科技的无限进步,可以将收益无限的提升,就现有的曹军科技全部落实之后,至少可以换来百年太平!
当科技发达到一个极点,不止是我们华夏人,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再受温饱困扰!
困扰的将变成了温饱之后的那啥欲望!”
在最后一句好似开玩笑,却又是真理的话挑逗下,杨修很无良笑出了声。
这说明他听进去!也说明他是认可的。
事实现在的人造反,跟中平元年有着很大的区别,主动参与造反者越来越少,多是被蒙蔽了曹军屯兵这一道路,以及被挟裹者!
杨修的笑,使曹性更加能力十足:
“科技为一条可以无限进步的路!
还有第二条!那就是扩张!”
说到这曹性闭口不再发言,杨修已经停了下来,自己自信他没听完,他是不会走的,而自己主动说出来的话,往往没有别人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虚心的主动问,来的印象深刻!
天降之财人不懂珍惜!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才知道其中的珍贵!
杨修回头了。虽然脸上傲气依旧:“你说的科技!某认同!不过这扩张!?呵呵!”
杨修冷笑的看着曹性,用表情证明你就是傻子。
曹性也不生气,也不能生气,至少在成功之前不能,其压下了所有愤怒到极点的部将,继续恭敬的道:“日南六郡……”
“停停!六郡七郡的,不用拿出来说事!荒凉边陲之地!所产的破烂货,能有何用?你就说,你这六郡之地的产粮有中原一县高吗?”
“这个真没有!”
看着杨修表情里讽刺意味更浓,曹性挥臂一震:
“但是!
德祖,你饱腹诗书!千年前中原是何样子!数百年荆扬是何样子!百年前交州又是何样子!”
——
大军十五万不减。 。变化是一万正兵换成了一万汉中郡兵及新卒,其以辅兵的身份,为大军的辎重部队,同时兼职整修祁山道关隘。
在回洛阳之前,曹性需走在这诸葛亮的成名之道路,完成一项他一生也未完成的事。
这一年,曹性二十二岁。
而朱元璋二十五岁时参加的红巾军、刘邦四十八岁起兵为沛公。
“主公,末将不懂,陈杨也不过是两手一头,何必为他如此折腰,天下有才之士何其之多!要不是杨修最后同意了!末将就要当场将他生撕了!管他什么三世三公能奈我何!”
龚都骑行于曹性身后,打抱不平的道。
曹性回头。。看了看龚都,以及身旁其他将领,还有文士张旻、赵嵩、陈调,看着他们的不解与替自己的气愤表情,轻轻的笑了笑:
“诸位不用如此同仇敌忾!杨修现在是我等同僚,一路人,其傲虽傲,却也有才有能力!而且其家族之影响力,也将成为汉中稳固的支柱!
有一天,你们展现出了你们的能力!别说是一郡之军师!一郡之太守都是大有可为的!”
此话一说,武将们都活动起了身子,准备大展身手,张旻麈尾一甩,表现的不落下风。
那风范,如果不知道张旻能力的话,还真可能将他当做世外高人,还好曹性没有忘当初与他初次见面的场景。
张旻不过是自己扶持起来的一个代言人,地位也就比正从龙川县令任上赶来的朱丙高点,倒是赵嵩、陈调,更值得重视,二人在历史上可都是甘愿同苏固赴死的义士,这股气节在士人中是很少见的。
苏固去了洛阳当太常,身为本地士人的两人,被曹性征召入了后将军府。
。
第406章 汉中、武都、汉阳(订阅暴增加更)
大汉各州有个特别,那就是每个州总会有一个角扎进邻州,相互交错着。
益州也不例外,益州巴蜀之地,与世隔绝,为了防止出岔子,大汉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一条连接外界的通道,划分给进州,以防止你自成一系。
巴蜀门户,汉中平原西北部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存在,汉中西北为武都郡,隶属于凉州,蜀道最宽敞好走的祁山道就在武都郡。
汉中郡同样的画面在武都郡上演,郡太守成了朝官,武都轻而易举的落到了曹性手里。
祁山道上,看着麾下武都新加入的辅兵,投入到祁山道的维护中,曹性满脸欣慰:
有朝廷诏书在,就是好办,不然想占领汉中平原。谈何容易,光蜀道,就难倒无数英雄。
如今武都、汉中二郡在手,再将东部与荆州上庸的通道扩展一下,汉中就将成为自己的势力串联起来!
有感而发的曹性看向吕布:“奉先,过了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