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入红楼-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他们就是以为金毛王子在刁难,出这样古怪的题目。既然中间不是实心的,外面长得又不一样,而且这还是送给太上皇的寿礼,谁还敢把它切开来测量不成?
    当真是阴险之极,居心叵测!
    想到这里,朝臣之首,内阁首辅,何善宝身子一动,就要起身,动用三寸不烂之舌隐去这段尴尬事,却突然听得一年轻的声音:
    “阿列王子,亏我还一直以为你是一个聪明人,谁知道,你竟然拿一个如此简单,简单到我们大楚帝国一个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问题来询问我们的太上皇!
    我真是看错了你。”

第二五七章 多此一举
    如此孟浪,让何善宝皱了皱眉。抬眼去看,却见太上皇和皇帝皆无见责的意思,只得重新坐下。
    金毛王子一见是贾清起来回话,甚是高兴,随即却有些疑惑道:“很简单吗?这可是我在莫斯科的老师出给我们的题目,当时我和我的众位兄弟都没能答出来的。”
    贾清遗憾道:“哦,抱歉,那只能说明你和你的兄弟们都太笨了!”
    “噗,嗬嗬嗬嗬……”
    贾清这话一出,旁人倒罢了,唯独坐在正庆皇帝左下手的星月公主禁不住掩住秀口笑了起来。
    声音清亮如铃,锦衣华衫,端的是明艳动人,让闻声看过去金毛王子几乎看呆在原地。
    好在此时差不多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大殿中间的贾清,并没有发现他的无礼,只有星月公主自己发现了。
    看着一个金发碧眼,浑身长满毛的“丑鬼”傻乎乎的盯着自己,星月秀眉一蹙,露出嫌弃的表情。见他由自不自觉,又挥舞了一下自己的小拳头,以示威胁。
    殊不知,此番可爱娇俏的模样,更是引的金毛王子芳心乱颤。到底,回过神来了。
    “金毛王子,你的这个问题实在太过于简单,在座的各位大人都不愿意回答你。看在我们两个相识一场,有些友谊的份上,就让我来回答你吧。
    我只需要准备两口足够大的缸,注满水,然后将这两件寿礼放进去,最后量一量溢出来的水不就行了么?”
    贾清说的轻描淡写。
    回过神来的金毛王子听了贾清轻松至极的话,原本就大的眼睛变得如铜铃一般大小,赞叹道:
    “亲爱的贾,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的老师当初也是这么讲的,他可是我父皇身边最具有智慧的人,是我们俄罗斯帝国的‘国师’!
    贾,你真是太了不起了,你的智慧已经能够和伟大的阿米基德国师比肩了……”
    听见这小子越来越离谱的赞美,贾清打断道:“金毛……阿列王子,你真是谬赞了。而且,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你错误的用你的智慧来衡量我们大楚帝国人民的智慧。
    在我们大楚帝国,你所说的这个问题是在是太简单了。诚如我之前所言,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几乎三岁以上的人都知道!
    你若是不信,可以问问在场的任何人,他们,都知道答案!”
    确实,在场的人都是人中佼佼者,原先不知道,但在贾清说了方法之后,也是很容易就想通了关节。就算有那想不通的,照着贾清的话说,还是没问题的。
    金毛王子看了看四周,虽然大多数人面上的表情都很怪异,但见他看过去,无不昂首挺胸,做出一副“我知道,快来问我”的模样……
    他并没有开口去问,而是回头道:“贾,你真是太狡猾了!”
    在事关国威的事上,满朝文武,包括侍立的太监宫女,都不愿意在一个洋人面前露短。
    “诃诃诃,果然不愧是我大楚的少年神童,当真天资过人!”
    这是曲终人定,太上皇爽朗的声音。其实,他倒是不在意朝臣能不能猜出来答案,更不在乎若是猜不出来是否会丢了面子。他一生所经历的风雨使他拥有比常人更为广阔的胸襟与看待问题的视角。
    倒是次一级台阶上的正庆皇帝比较在意,不想在领邦来使面前跌了上国的份。贾清如此为国扬名,甚合他的心意,因此闻听太上皇的夸赞之后,就道:“父皇所言甚是!此子聪明还在其次,难得一片赤子丹心,父皇可不要忘了先前所言的赏赐才是。”
    太上皇诃诃笑道:“朕见他年纪小小,先前准备的赏倒是不大合意了。不过,朕今日很高兴,自不能叫他空手而归。传笔墨来。”
    身边太监连忙去准备。
    群臣艳羡,看样子太上皇是要钦赐墨宝了,这可是无上的殊荣。只是,不知道太上皇准备写点什么。
    一会之后,太监将御案和纸笔抬过来,太上皇迈动沧桑的身躯,缓步走到御案之前。
    提笔挥毫,一气呵成,总共成了四个苍劲的大字:
    少年神童!
    这,庄亲王等在一旁看着在太上皇御笔之下出现的四个字,都知道,从今以后,贾清少年神童的名号就正式坐实了,无可撼动!
    太上皇在他八十大寿的宴席上,当着全天下八成以上高官的面写下的封赏,谁敢不认?
    看着保和殿里那一双双艳羡的目光,庄亲王也不由觉得底下的那个少年有些太幸运。
    从展开墨宝给众臣鉴赏的太监手中拿过来那四个字,庄亲王冲贾清招招手道:“贾清,还不上前领受封赏?”
    贾清早就想上前去拿了,此时听见庄亲王的声音,立马颠颠的上前十来步,跪下谢恩道:“小臣谢太上皇厚赐,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上皇随便摆了摆手,贾清便站起来从太监手里接过纸卷,展开瞄了两眼,近距离看了这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之后,忍不住眼睛笑的眯起来。
    注意到这一点的太上皇越发高兴,年轻人,有些朝气才好呢。
    贾清得了太上皇的中意,群臣自然羡慕嫉妒皆有之,唯有正庆皇帝有些陷入沉思之中。
    太上皇今日才第一次见到贾清,就对他如此“宠信”,让他想的多了一些。
    贾清是贾敬的儿子,而贾敬,是太上皇在位后期,极为重用的一个勋臣,也是在他手里辞官的众多前朝朝臣之一!
    太上皇虽然不理朝政了,他经过这些年的亲政,也有了自己的一番人脉。但他深知,太上皇在朝中的势力,根本不是现在的他所能及的。甚至就是这些年他亲自提拔上来的一些干臣,可能心中重太上皇也要超过他,这一点,他看的明白。
    为君者,必须要有臣子的拥戴。而太上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对那些拥戴他的人释放出不凡的信息:
    太上皇还记挂着他们呢!
    因为,贾清是贾敬的儿子。
    当然,并不是说太上皇会去谋算这些,因为那根本没必要,他本就是为了清闲才将朝政放于他的。应该说,这种为君之道,是印在了太上皇的人格之中,与之浑然天成。他知道,这就是他需要从太上皇身上学到的东西之一!
    看吧,庄亲王一下子就对贾清和颜悦色了许多,或许,在他心中,贾清从今起和他们应该就是一路人了。
    都是太上皇的人。
    这些心思转过,正庆帝又看了一眼得了封赏后,欲退回席上的贾清,忽然开口道:“你且站住。”
    然后起身躬身对太上皇道:“父皇,儿臣意欲将贾清纳入朝堂之中历练,方不负他这般天资,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对朝廷有大用之人!”
    其实,正庆帝要封一个人的官职,根本不需要向太上皇请示。但此时此刻,他不但为人君,更是为人子。尊卑有序,他需要表示自己的孝道。
    太上皇道:“这种事你自己决定就好,不必问朕。”
    于是,正庆帝回头对贾清道:“今日太上皇大寿,你解了太上皇的题,惹的太上大悦,朕也得看赏。
    朕问你,你可有入朝做官的打算?”
    正庆帝不是多此一举。他知道,现在一些勋贵世家子弟,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也不愿意入朝做个芝麻小官。贾清若是也有此等想法,他自不会多此一举!
    最后一个好处拿到后,这一节就算完了。
    另外,以后更新我会尽量放在晚上十一点,大家方便些。

第二五八章 神色复杂
    “回皇上的话,小臣愿意!”
    贾清听了正庆皇帝的话,毫不犹豫的就答道。
    这种好事,怎么能够迟疑呢。
    虽说预计贾清也不是个贪图享乐之人,但听到他如此爽利直接的回答,正庆皇帝还是很满意,道:“那你想做什么样的官?”
    贾清诧异,皇帝赐官不是直接给的吗?这还能有得选?
    当下心思就活动起来。
    毫无疑问,从家世来说,做武官是最好的选择。贾家,毕竟是军功起家的,人脉深厚。
    可是,贾清深知,要做一个有大作为的武将,承担的风险要比做一个宰相的风险要大很多,因为容易被皇帝猜忌。其次,在这个和平年代,其实,武官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威风凛凛,肆意洒脱。相反,还处处容易受文官的挤压。
    而且,贾清身上已经有爵位了,和贾府相交的也多是一些武勋世家。他自己,倒是没有必要亲自去担一个武职。做一个文臣,反而更有发挥的余地。
    “在太上皇和皇上面前,小臣不敢撒谎,小臣确实有一些想法。
    既然皇上隆恩许我入朝为官,小臣虽年幼不知世事,但也不敢狂妄自大,乱要官职。若是办差了差事,岂不有负皇上圣恩?
    小臣别的能为没有,自忖还有一颗为朝廷和百姓说话的忠义之心,所以,若是可以的话,小臣想进都察院,做一名御史。”
    都察院,也就是言官的老巢。手中虽无实际的差事,却具有替朝廷主要是替皇帝监察天下的伟大职责。
    哪里有违反朝廷法度的事,都察院就可以向朝廷和皇帝汇报。
    御史,别看只是小小的七品官。就是阁臣犯了错,其也有据实上奏的权利。
    当然,历史上那些拼了老命不要,一心要参皇帝的先贤们,自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言官,鉴于其特殊的职责,所以也被看作为清流的代表,尚在翰林之上。
    只是,也别以为言官就有多优越。六科道言官犯罪,直接加三等处置!
    而且,若是所奏不实,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所谓风闻奏事,只是说其具有这个权利,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正庆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贾清年少,难免向往鲜衣怒马或是大权在握的感觉,谁知,竟是想做一名清流。
    “你想进都察院,倒也容易。只是御史只是七品,与你的身份不符。。。。。。”
    正庆帝犹豫道。
    这就是爵位尊贵的最好体现。一个拥有三等将军爵位的人去做一个区区七品小官,不说同僚怎么对待的问题,就是皇家的颜面也不好看。
    说到底,爵位,是皇家用来酬谢有功之臣的国朝名器,是地位的象征,轻贱不得。
    贾清到是想做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那可能么?
    贾清抬起头,欲说服正庆帝,却被打断了,正庆帝道:“好了,既说是历练,自然不能让你领一个清闲的!
    正好前兵科给事中外任了巡按御史,你又想进都察院,那就你来做兵科给事中吧!”
    贾清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紧接着就是大喜,连忙跪下谢恩道:“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清,先前之所以只谋一个御史,那是因为,在都察院,御史之上,就是佥都御史,那已经是正四品的高官,整个都察院才四个,权责之大自不用说,总管全国一十三道监察御史。
    这样的高品级职位,显然不是现在的他好开口讨要的。
    可是,这个兵科给事中又是个什么官呢?顾名思议,肯定和兵部有关。其实,它的职责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稽查兵部、太仆寺、京中军机之违误,并有建言进谏之责。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皇帝监管军务的。具有几个特点,其一,它是属于都察院统领的,品级虽也才正五品,但不归佥都御史管辖,和其它五科给事中一样,具有一定独立性。其二,不同于御史只有监察弹劾权,其对所监管领域,还有稽查权。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可以直接与皇帝交接,直接听命于皇帝。
    自古以来,这个官职就是很热门,出的名人不可谓不多!可见,其权责之清贵。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督察御史统称为六科道言官。
    果不其然,马上就有人说话了。
    内阁首辅何善宝道:“臣以为不妥,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但权责极大。贾将军虽然少年聪慧,但毕竟年纪尚轻,恐怕不足以担当此任。若是有何差池,岂不有损太上皇与皇上的体贴眷爱之心?
    臣恳请皇上另赐官职为是。”
    皇帝心中大为不悦。这老家伙,大概是驳他的政令驳习惯了吧!也不想想现在可不是在金銮殿上议政,而是在为太上皇贺寿,一切,都要以太上皇的心情说话做事。
    果然,太上皇此时明显不耐听首辅与皇帝议事,道:“好了,有何问题你们朝堂上再议。”
    太上皇发话了,何善宝只得躬身领受,然后庄亲王上前朗声道:“酒宴已毕,请众臣工移步泰和园赏戏。”
    ……
    一直到夜幕时分,贾清才从皇宫之中出来。
    如往常一般,先往别院一趟。
    下了马,见别院的大门紧锁,贾清只以为是时间较晚了,于是叫王顺上前敲门。
    “砰砰砰”
    过了好一会,才听见里面有人走过来,打开了门。
    “怎么是你?”
    木板们打开,一个十八九岁,模样周正的丫头冒出头来,贾清不禁好奇的道。
    这个丫头是别院里负责端茶倒水、洒扫院子的丫鬟之一,贾清只记得她姓柳。其实她和院里的另一个丫鬟都到了出嫁的年纪,只是舍不得放弃这份做了四年多的高新、清闲工作,一直没走。
    或许,还有些别的原因。
    贾清倒不是好奇这个,他奇怪的原因是,以往,都是雪卫的人负责警戒和开门的,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了?还有,院子里也是静悄悄的。
    柳丫头见到是贾清一行,也是微微意外,高兴的神色一闪而逝。听了贾清的话,她娇声回道:
    “今儿中午,不知什么缘故,吴姑娘和绿珠姐姐她们全部离开了,到现在也没回。
    原本还有两位双儿小姐在的,只是后来也出去了,同样没有回来。张妈也家去了,所以,现在院子里就剩我和周妹妹在……”
    贾清眉头邹起,看了一眼昏暗幽静的院子,想了想,道:“好,我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
    记住,以后开门之前先问问。你们两个人在院子里,要注意安全!”
    说完,贾清转身上马,招呼着王顺等人回府。
    身后的丫鬟张了张嘴,最后没说什么,眼看着贾清一行人明晃晃的远去……
    “哎……”
    良久,等到完全看不见远处的光亮之后,她轻叹了口气,神色复杂的缓缓关上了门。
    官爵名称、权责历朝历代纷繁杂乱,细究无益,以书中所说为准。

第二五九章 大小双儿
    “皇上圣明!”
    大明宫南书房内,前任吏部尚书,现今的阁臣崔文龙满脸喜意的对着御案之后的正庆皇帝道。
    崔文龙虽然位极人臣,但他看上去却明显区别于其他几个内阁辅臣,显得年轻许多。实际上,他也确实要比何善宝、方守等年轻,不过才五十出头。以这个年纪入了内阁,不说绝无仅有,那也是相当罕见的事。所以,他一心效忠于赏识提拔于他的正庆皇帝。
    正庆皇帝在宫廷大戏散了之后,本来要随太上皇的銮驾同行伺候的。只是太上皇体恤他忙了一天,命他早些回寝宫休息,他这才得闲。
    此时看着满面恭敬之色看着他的崔文龙,正庆帝笑道:“哦,崔爱卿知晓朕的用意?不妨说来听听。”
    崔文龙是他登基时,就弄进内阁的人,也是唯一一人。崔文龙倒也没有辜负他的苦心,这些年,着实帮着他做了不少事,要不然,在太上皇尚在的情况下,满朝前朝旧臣,能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所以,他不介意给为他效力的人多一些尊重。
    崔文龙收起了笑脸,正色道:“皇上今日之举,依微臣看来,至少达成了四个目的。”
    正庆帝一奇,道:“哦,你说说看。”他都没想到这么多。
    崔文龙道:“首先,此次太上皇大寿,皇上事事亲力亲为,妥善筹备,充分展现出了皇上您的至纯孝心,这一点,相信太上皇也一定知道。
    其次,当太上皇表现出对贾家子的宠爱之后,皇上立马大施隆恩,加高官使之入朝,这一招最妙!”
    “说说看。”
    “其一,朝野坊间多有传言,说皇上登基以来,就冷落了许多太上皇在位时的老臣,特别是对太上皇恩宠有加的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们多有打压之举……”
    “简直胡说八道!他们一个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难道朕还要将他们供起来不成?若是他们一个个能和溶儿一般,朕又何尝不能容人?”
    正庆帝颇为生气的道。
    “皇上所言甚是,只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咱们也不得不理会这种谬论。就如今日一般,皇上执意加厚恩于贾清,就能有效打击这种言论。
    毕竟,贾清,可是堂堂正正的八公之后。如今皇上如此显露要重用他的意思,别的不说,至少能够让太上皇和四王八公的后人看清皇上的胸襟。
    此外,还有一点,皇上可知道,贾清,是方阁老的关门弟子?”
    正庆皇帝显然不知,道:“竟有此事?”
    “确有此事。如此,方大人一定会感念皇上隆恩的。”
    正庆帝不想还有这样一层关系,也不禁有些高兴。要知道,虽然方守入阁最晚,但是不论资历还是在天下士林中的威望,都不是崔文龙比的上的。这也是他当初为何要千里迢迢将方守调入内阁的原因。
    只是方守此人颇为固执,或许也叫文人的傲气,虽然感念他的“知遇之恩”,这些年也确实为他做了许多事,但其对于朝堂权力之争,似乎不太愿意陷入太深。朝堂议政,也总是就事论事,秉承公心。
    当然,这一点正庆帝并不怪罪。若方守是一个粗浅的文人,他反而不会那般用心对待了。
    如今知道他和贾清的这层关系,呵呵,似乎加恩于贾清,也不一定就是对太上皇的妥协,贾清,或许可以成为他的人,正庆帝心中想到。
    又见崔文龙有些迟疑的道:“只是有一点,微臣有些担心。皇上半年前才把方大人的大弟子调入京城,欲使其担任京营节度使之职,此时又破格提拔贾清为兵科给事中,参赞军机。可能会让方大人遭受朝野非议,于清名不利……”
    正庆帝知道崔文龙的意思,是说如此对方守的拉拢之意过于明显,也不太合规矩。他却不在乎,反而冷笑道:“非议?那就让他们非议好了。只要孙达有胆识有能力,待到将来时机成熟,就算师徒二人皆入阁又有何不可?”
    说完,可能也知道这种口吻不该出自一个理智沉着的君王口中,看了一眼低头不发一言的崔文龙,岔开话题道:“快说你的最后一点。”
    崔文龙听了,整理整理了思绪,才道:“最后一点是微臣自己的看法,贾清虽然年少,又出自世家大族,却大与别人不同。
    以微臣之见,皇上大可以将之收入囊中,加以培养,或许,将来就是一名得力之臣。
    最主要的是,眼下他或许就能为皇上做一件事。。。。。。”
    正庆帝眼睛一咪,问道:“何事?”
    “关于林如海上奏之事。。。。。。”
    。。。。。。
    贾清一路想着吴仙儿等人的去向,不多时就到了荣宁二府范围之内。
    此时天色已暗,街上只有几个收工较晚的摊贩推着小车各自回家,显得有些清净。
    “嗯?方才那人可是贾瑞?”
    贾清骑马走在最前面,忽见前方五十步外,宁国府后,街对面窜出来一道身影,慌慌忙的往前边而去,俄尔,转进了荣国府后面的一道小门。
    贾清认得那是贾代儒的宅子,只是没看清那跑过去的人影,遂向马下的王顺问道。
    “好像真是瑞大爷,这么晚了,他往那边府里作甚?”王顺也疑道。
    贾清听了,忽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的笑容,勒了勒马,俯低了身子,神秘道:“你悄悄的跟了他去,看看他到底做什么,回来告诉我。若是那边府里有人问起你来,就说我叫你的,只说叫宝二爷明日别忘了过这边来,然后一道去我老师府上听课呢。”
    “好勒。”
    王顺虽不明白贾清为何突然想知道贾瑞的动向,却不理论,答应了一声,跟着贾瑞的方向,去了。
    这里贾清带着余下的人,从后角门进了宁国府。
    “二爷,您这是?”
    入了府,见贾清将太上皇御赐的字交给上前听候差遣的婆子拿着,显然是要带回一品堂的样子,赖升忍不住提醒道。
    贾清道:“怎么?”
    “二爷,这御笔钦赐的字是要放进祠堂里去的,过后还要隽字做匾呢。你这。。。。。。”
    贾清不悦道:“刚得的东西,我拿回去看看不行?”
    赖升讪讪道:“行,当然行,二爷只管拿回去看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