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执天下(cus)-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容……韩冈为人如何?”苏缄问着苏颂,微沉的语气,似是有着些想法。

“为人也算是正直,至少是不忘本,举荐其师张载不遗余力。”

天地君亲师,尊师往往能与忠孝并提,韩冈一直以来不惜与王安石反目,都要推荐张载和气学的作为,其实为他博得不少赞誉。苏颂也是因为此事,而对韩冈有所赞誉。

“而且闻一知十,才智高绝,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大才。前些天与他见面的时候,说起了算学上的一些事。想不到他在算学上,也有着别出一番心裁的见解。”

苏缄吃惊不小:“他才二十多岁吧,就连算学就精通了?”

苏颂摇摇头:“算不上很精通,但他简化了九章算经中的一些算法,本于‘天元术’【注1】,却更为完备。这套简化算法,可以推而广之,就像出去砍柴,手上多了一把好斧子。说真的,能想出这套算法,韩冈的确是高人一等,可惜使用不当,未有深究,完全是明珠暗投啊……若是使用得宜,九章算经可就要大改了”

苏缄对算学一窍不通,九章算经都没怎么看过。苏颂这个侄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闻名朝中,在算学和机械上是数得着的人物。看他说话时惊叹连连,尽管之中也有微词,但也可见韩冈的确得到了苏颂真心的认同。

苏颂见者苏缄若有所思,便问道:“不知二十六叔今日廷对有什么打算?”

苏缄也不瞒他:“桂州刘彝禁绝与交趾的交易往来,这点绝不可行,这等于是将边地所有的部族都推到交趾那边去。但整顿武备,还是该做的,已经不能再拖了。”

“桂州不是已经在练兵了吗?”苏颂奇怪的问着。

“练得应该是汉兵,而不该是溪洞土兵!”苏缄狠狠说了两句,转过话锋,“军器监的板甲还有神臂弓,最好都能下发一批到邕州的武库中来,在广西,只有汉兵才最为可信,只可惜现在的广西军是军令驰废,兵甲不精,不堪一战。前后两任经略,都只想着靠土兵来作战。”

两人正在说话,一名内侍过来通知,让他们去崇政殿外排队。苏缄苏颂都有些惊讶,他们觐见天子不是为了一件事,怎么一起得了通知。不过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起身随了内侍往崇政殿去,远远的就见着韩冈立于殿门口等候传唤。

一见苏颂,韩冈就过来先行致礼。苏颂是庆历二年的进士,论辈分与王安石一代,韩冈也不敢失礼:“韩冈见过学士。”

苏颂拱手回礼,听着殿中似乎有争执声,他有些纳闷,“怎么回事?”

“原本该出来的,门都开了,但不知怎么的又争起来了。”韩冈叹着气,视线一转,转到了苏缄的身上。

苏颂为之介绍:“此乃家叔,现任邕州知州。”

“邕州?”韩冈一望苏缄,便又与他互相行礼。

等到重新立定,苏颂低声问道:“今日玉昆上殿,可是为了板甲局中事?”

韩冈点头而笑:“板甲局粗有雏形,一个半月的时间,已经打造板甲整两千套。”

而且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板甲局中各个作坊已经磨合习惯,正是全速开工的时候。兴国坊内,板甲局所在的那片区域日夜烟火不绝,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来都没有断过。差不多快要到达一天三百件的第一期预定目标上。

“能不能给邕州下拨一批板甲?”苏缄在南方久了,说话做事一向很直率。

韩冈顿时面现难色,这不归他管啊,“此事得请于东西二府。不过据韩冈所知,板甲一旦下拨,当会以京营和陕西为先,河东河北次之。”

广西的禁军才多少?南方诸路的禁军人数,加起来还不到北方的十分之一。

天下禁军,三分在京中,三分在关西,河北加河东也占了三分,剩下的一分,就是零散的分布在南方各路。而且这些禁军,说起打仗只能摇头,论起吃空饷,则是一个胜过一个。怎么都轮不到。

至少在北方禁军换装之前,南方是没有半点机会的,就连韩冈都无法控制。不过对于苏颂,韩冈最近正想结好于他,面子不能驳,“这样吧,韩冈可以在监中设法挤出一批神臂弓来,只要经过中书批复,就直接给邕州发过去,不会耽搁。”

苏缄听得大喜,他求得就是此事。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许多时候就算打通了高层,下面也会给添乱。要说服天子容易,让中书宰辅点头也不难,但让下面的监司做事麻利点,可是千难万难。眼下有韩冈的承诺,就可以放下一半的心了——至少苏颂也说了,韩冈的人品不差,不至于会不守信诺。

几人在殿外又等了一阵,始终不见殿门打开,只听着殿中的争论声越来越大,就是离着殿门远了听不清楚,苏缄很有些纳闷:“里面究竟在说些什么?”

韩冈轻轻摇头,神色中有几分不以为然,轻声道:“是李逢谋反案!”

注1:天元术,是中国古代利用未知数列方程的一般方法,与现在代数学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写法不同。其起源大约就是在熙宁年间。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一章纵谈犹说旧升平(三)

【这些天状态有些差,今天只有一更了,明天应该能恢复。】

李逢谋反案,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大案,没有揭竿而起,也没有私藏铠甲兵器什么的。这件事说来也好笑,就是正月的时候,京东沂州一个叫朱唐的平民,首告前余姚县主簿、徐州人李逢密谋造反。

京东提点刑狱王庭筠受命去查证,找到的证据也只能证明李逢说了些诽谤朝政的话。而出首的朱唐,他的动机则很可疑,一是因为有旧怨,另一个原因,就是贪了首告谋叛的赏钱。

这样的案子,也并不少见,但以陷害为多。反逆之言,哪个没说过几句?怨怼也好,谤讪也好,只要不是当真是做出了谋反之事,都可以一笑了之。尤其是说文官谋反,更是个笑话。文人造反不是不可以,但也要他有这能耐才成啊……

所以王庭筠给出的判决是两人都编管发配。李逢‘谤讟朝政,或有指斥之语及妄说休咎。虽在赦前,且尝自言缘情理深重,乞法外编配’,而首告的朱唐‘告人虛妄,亦乞施行。’

但事情的发展不想王庭筠所想,而是变得激烈起来——只因为赵顼不肯接受这个判决。

派去审案的王庭筠照老规矩要息事宁人,赵顼却是不依不饶。又加派了一名御史蹇周辅去陪审。这蹇周辅秉持了天子的心意,将案子往大里操办。也就在前两天,不仅将李逢谋反的罪名给敲定,甚至还将打击范围扩大,把一大批官员都括了进来,甚至还包括一名宗室。

其中有几分为真,几分为假,那就难说了。

三木之下什么供状得不到?周兴、来俊臣的手段,如今诏狱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承袭下来,要收押的犯人攀咬谁就攀咬谁,这点手段一点都不稀奇。

现在李逢攀咬出的宗室赵世居是太祖的四世孙,右羽林大将军兼秀州团练使。另外还有试将作监主簿张靖;做医官的翰林祗侯刘育;最后一个是出自司天监的学生,似乎是姓秦,叫什么韩冈给忘了,反正司天监这个身份,掺和进了谋反案中,就决定了他绝不会有好下场。

方才殿中又争吵一阵,韩冈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赢了,反正天子终于点头,换上了知制诰沈括和同知谏院的范百禄代替蹇周辅。

看蹇周辅行事,说不定就是一个来俊臣,能换上沈括和范百禄多半会好一点,至少以两人的性格不至于妄起大狱。就是不知道御史中丞邓绾会是什么想法。据韩冈所知,他跟范百禄关系不睦,而沈括一个外人掺和进御史台中事,说不定会引起他的反弹。

不过随着韩冈趋步进殿,李逢一案便被他抛之脑后,此事与他无关,他更不愿掺和。

但赵顼显然是方才被几位重臣给压得苦了,见了韩冈就抱怨了起来:“韩卿,朕向来待宗室不薄,想不到竟然还有人心怀不轨,甚至搜集图谶、兵书,《星辰行度图》、《攻守图术》,这两本书,也是宗室家该有的?”

若说起大宋到赵顼为止的几代皇帝,哪一个最不得宗室所喜,赵顼肯定能夺冠,而且能将第二名抛下三五圈之多。这叫待宗室不薄?

而倒霉的李逢和赵世居因为一本星图,一部图谶,而将叛逆的罪名给坐实,也只能怪他们自己太不小心。这也是为什么韩冈不想自己将望远镜拿出来的缘故,与天文扯上关系,等于是将把柄送给人。没有追究时,那便无事,可一旦开始追究,就是罪名——实在太危险了。

韩冈绝不想插言此案,而且宗室对赵顼的怨言,也是因为新法。直接跳过赵顼对这个案子的抱怨,只拿着图谶说事:“谶纬之学,背于六经,以文其私说,杂以图记,证以占验。天行有常,岂在图谶?!此物如今多为妖言惑众者所用,陛下当施以重责,以戒后人。”

“天行有常,这可是荀卿之言。”赵顼听着就笑了起来,倒忘了方才的抱怨。

韩冈传习的关学算是思孟一派,这点赵顼是知道的。引用荀况的话,听来未免就有些滑稽了。

“荀卿一脉亦源自先圣,并非全然无理。单只是天行有常四字,就是至理。”

其实韩冈对荀况的‘制天命而用之’这一句话,还是很有几分认同。如果将天命解释成自然规律,可以说得上是唯物了。而韩冈也希望关学能从天人感应这四个字中解脱出来。

赵顼笑道:“若依韩卿所言,司天监可算是无用了。”

“推算历法,考订节气,司天监之言可用。但若以星辰之变,妄说吉凶,则无用。”

韩冈的回复,一棒子就把司天监的日常工作给打没了。赵顼只觉得有些好笑,在这一点上,韩冈跟他的岳父是一个脾气,“可是天变不足畏?”

“民心即天心,可畏者民也,非天也!若陛下勤政事,抚黎民,天变何足畏?若是荒于政事,耽于嬉乐,以至民不聊生,纵使祥瑞频出,又岂能不畏?”

“韩卿此言是正理,朕当记之。”类似的话,赵顼听得多了,随口就应付了过去。

对于韩冈,他还算是信任。毕竟韩冈能造出送人上天的飞船,却不用来迷惑世人,而是直接说破了其中的道理,让世人知道此事只是寻常而已。这样的臣僚,可比整天拿着上天来恐吓天子的大臣要让人舒心得多。

“若是朝臣皆如韩卿,朕也可安心。”赵顼感叹着,“偏偏李逢等人,坐食朝廷俸禄,又无功于国,。”

赵顼又像怨妇一般喋喋不休起来,似乎是对赵世居和李逢谋图不轨之事,在心中放得极重,可在韩冈看来,赵顼纯粹是因为心虚而变得话多。

李逢的错不在他说得那些悖逆不道的话,也不在交结宗室,私藏图谶上,而是在于他说话的时机。

若是有人刚刚生了儿子,上门道喜时却说‘怎么你家的儿子跟你不像,反倒跟你家邻居阿三很像?’那他挨打也是很正常。朝廷刚刚割了地,却说若太祖皇帝在位必不致于此,这不是让天子难堪吗?

这等丢了祖宗脸的事,赵顼恨不得天下人都给忘掉。可李逢的话正好戳中了赵顼的痛处,当然是一头撞到了枪口上。另外李逢还在去年的大灾时,说天降灾祸是朝廷德政不修——其实这也是当时人人都有说的——但如果要罗织罪名,这也能算是一条——妄说休咎。

既然做了就不惧他人议论,这等厚脸皮,赵顼是没有的,只因他心虚,所以只能自欺欺人。不但李逢倒了霉,跟他有来往的赵世居也一并倒了霉——说文官谋叛,有些说不过去,但勾结宗室就是铁打的罪名,赵世居可说是无妄之灾。

这等没来由的大案,最后的结果只看天子的心情。赵顼的心情顺了,当个屁放掉都可以;若心情不顺,那就同案之人一起赴黄泉。

不过以韩冈的评判,仁宗皇帝的好脾气,赵顼肯定比不上。仁宗皇帝能给写反诗的老秀才一个官做,但赵顼绝不会原谅戳他痛处的官员,涉案之人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韩冈只希望这件案子不要牵扯得太厉害,否则这样的瓜蔓抄下去,也不知道谁会给抄出来。按照后世的说法,世界上的任何一人,都可以只通过六人连接,就与另外的任意一人拉上关系。而在北宋的官场上,中间的传递点还要减个两三层。

抱怨了一阵,赵顼终于想起了今天他找韩冈来崇政殿到底是为了什么,“韩卿,你前日上书欲以水轮机驱动锻锤,朕已询问过多人,好像不是很方便啊!”

“水、风、人、畜,这些都能给机械、车船提供动力。若无动力驱动,不论是车、船等出行代步之物,还是磨、碾等农具,都是一架死物。而在水、风、人、畜,这等动力之源中,以水利最为便利,也最省成本。否则水碾、水碓不会大行于道。如果能将如今作坊中的以畜力,可以用上更快更重的锻锤,能让打造甲兵的速度再加快一倍,使军器监中成本大大降低。而节省下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还可以作为官营铁坊,打造农具、器物,其利不在少数。”

“但京城的水流当用不起水轮机。”流经开封城的河流,基本上都是运河,没有多少可供水力利用的能力,这一点,赵顼已经向苏颂询问过。“难道韩卿准备将板甲局的作坊搬离京城?”赵顼可不喜欢这个主意。

虚外守中是国策,韩冈并不指望他能说服赵顼,将几个重要的军器制造局搬离开封府,不过郑州如今已经划归京畿,也算是开封府的地界:“不同于其他军器,如板甲、斩马刀、神臂弓等作坊,的确不宜离开京师。只是旧郑州河流众多,当有几分可用之处。”

“旧郑州有梅山、嵩渚山,为须水、索水诸水之源,如果将作坊设于密县、新郑和管城,的确能派上些用场。但这三县水运不稳,比不上京城通畅。”赵顼对水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徐州铁从五丈河运抵京城,而河东石炭则沿着汴河而来,论起交通便利,旧郑州有河流发源的三县远远比不上京师。

这一切,赵顼能想到,韩冈当然也都考虑到了,他说得可不是那几条小河:“陛下,汴河亦流经旧郑州。如果能将汴口以东的官营水磨作坊撤销一部分,就可以用来安置工坊。至于官中损失的收入,完全可以由铁器作坊来补足!”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一章纵谈犹说旧升平(四)

直到暮色降临,韩冈方从宫中出来,赵顼并没有立刻应允将军器监中几个重要的制造局迁到东京城外去的提议。他必须听取中书的意见。

赵顼的犹豫,不仅仅是担心板甲、斩马刀,以及韩冈信誓旦旦会比如今的畜力锻锤更强三分的水力锻锤的制造工艺会泄露出去,同时也担心撤销官营的水力磨坊、改以铁器作坊会影响太多人的生计。

苏颂与韩冈并行而出,摇头轻叹:“汴河上的官营水磨水碾,每天的出产全都供给东京城百万军民,不可能随意撤销,若无替代,京城之中必然生乱。”

虽然方才在殿上没能即时说服赵顼,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苏颂的反对,但韩冈并不没有因此而对苏颂有所反感。单纯就事论事的意见,他还不至于没那么个气度去听取,但他也绝不认同苏颂的说法:

“没有水磨、水碾,可以用风磨、风碾,即便没有风磨、风碾,也可以用上畜力。这门生意的收入,对于商人绝不算少,想必他们也会趋之若鹜。可在官府来说,一年二十万贯的营收,则是微不足道。朝廷为了区区二十万贯,平均每年就要往汴河中多投入差不多五六十万贯的清淤费用。而若是改以铁器作坊,虽不说能将清淤费用省下来,至少能把帐目给作平掉。。”

苏颂瞥眼看了一下韩冈,眼中不掩对这位年轻后生的欣赏,说话、行事都让人感到舒服,方才在殿上争执时,也没有出现此时朝堂争锋,不论事,而直接攻击对方人品的做法。苏颂为人厚朴,很是欣赏这样的年轻人。

只是他也同样不会就此同意韩冈的观点:“帐不是这么算的,民以食为天,将百万军民的口中之食转经商人,其中的情弊想必玉昆比老夫更为熟悉,难道就不怕会重蹈旧日粮商覆辙?”

韩冈不与苏颂争了,说服一个权知应天府也没有意义,无奈的叹了一声:“还是因为黄河水泥沙太多。放进汴河的水越多,造成的淤积就会越厉害。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使得汴口不能敞开,又何必让水磨与水碓争夺地盘。”

汴河在京畿一段的来水,全都靠着黄河来提供。但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汴河又是人工河,水势平缓,放水进来越多,淤积的泥沙当然会越多。

汴河若要通航,只要保证六尺水深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多开汴口河闸。但为了驱动水力磨坊,却要时常开启,使得汴渠中有足够的流水。因此造成的大量泥沙淤积,就要耗用更多的人力来清理。从收入上来看,当然是得不偿失。

“黄河水清非百年不可见其功,这话可是玉昆你说的,怎么现在又作无谓之叹?”

苏颂知道韩冈去年曾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并指出黄河的泥沙多来自于关西,要想解决黄河泥沙,除非能让关西从此草木丰茂,现在为黄河泥沙叹气,倒是让他有些觉得好笑。

韩冈笑了一笑,摇头不语,与苏颂做口舌之争没什么意思。

两人一起沉默的向宫门外走着。走了一阵,已经出了文德门,宫墙就在眼前,苏颂忽然问起,“若是设置铁器作坊,可是要改以专利?”

韩冈摇头:“不会,军器倒也罢了,民用铁器怎么可能让官府专利?从成本和品质上来说,民间打造的铁器绝对争不过官营,没必要下个禁令,徒惹起朝野议论。”

在韩冈看来,如今的朝廷有个很坏的毛病,那就是专利。

此时的‘专利’二字,并非后世的含意,而是字面意义上的专享其利,指的是垄断。官府如果准备要对某个行业垄断,就会对民间的商业行为进行禁榷——也就是禁止民间商人对这些商品进行交易。

盐业这等从汉代开始,就给朝廷收归国有的生意不算,酒麴、香药、白矾,铜、铅、锡等能造钱的金属,乃至如今川陕的茶马贸易,都是由官府专营,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有民间插足的余地。

而且官府专营的手段也足够恶劣,并不是靠着规模和技术,而是靠着行政禁令。比如河北的矾业,过去向来是民营,有几个大家族因此而成为豪富。但当官府见到其中之利,插手矾业生产之后,却因为生产等各方面的原因,争不过民营的作坊。主持官营作坊的官员,便上书请求对矾业禁榷,由官府专利。

不过这等将商业利益一口独吞的毛病,并不是新法推行才开始的。这是传承了晚唐五代时各个藩镇的习惯。那时候,为了养兵,每一国、每一个藩镇都少不了开设店铺、作坊。只要是赚钱的买卖,那就什么都做,绝不仅仅限于盐、铁二物。几百年来,官府经商早就成了习惯。

多少旧党都在指责新法是在与民争利,可只要去看看厢军中,有多少指挥的名字是酒店务、车船务,就知道铜臭之气早就弥漫在大宋皇城的殿宇之中了。

其实铁也是专营的,从西汉桑弘羊开始,铁矿的开采和营销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官府来控制。不过眼下铁器的制造,尤其是民生用具,其实朝廷放得很开,经营铁器的大商家各地都有,朝廷只是将矿山和锻冶给垄断了而已。

“铁器并不是白矾。”韩冈继续对苏颂解释着,“白矾官营与私营的作坊工艺相同,经验还要输上一筹两筹,当然比不过私家作坊。但现在官中打造铁器,换做了机械锻锤后,已经远远胜过民间。”

“军器监中的各色锻锤,难道不会给民间的作坊偷学过去?”苏颂质疑道。

“哪有那么容易!?”韩冈哈哈大笑,但心中却是在说着‘正是吾之所欲’。

通过官府的技术优势,来逼迫民营铁器作坊改进制造工艺,强行推动大宋的钢铁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条产业链,这是韩冈希望能看到的未来。

纵使韩冈的期盼,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顺利展开。可只要官营铁坊开始打造民间铁器,铁制农具的大批量生产将是顺理成章,不会有半点阻碍。到时候农具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也会促进农业生产,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利益。

铁与血是国家之本,西方名相俾斯麦的话,韩冈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同。

只不过这个道理,韩冈没办法当着天子的面说出来——对于机械制造技术,朝廷看得很紧,唯恐会被敌人偷学了去。韩冈自知无法说服赵顼将各种机械公布于众。即便要民间要制造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天子也不可能会答应的。

苏颂见到韩冈如此自信,心里暗叹一声,也不欲再多言。

回头看看笼罩暮色中的宫室,一座座殿宇顶端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的赤金色光泽。厚重的色调,有着难以以言语描述的庄严,暮鼓此时正好响起,沉重的鼓音带着回响,更增添了宫廷的。

苏缄此时还留在崇政殿中受着天子的询问,想必正在说着交趾和邕州之事。他的这位堂叔,还有些地方要借重韩冈的军器监,想了一想,便有忍不住提醒了一句:“玉昆,还是要小心。许多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韩冈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