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执天下(cus)-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农田利害条约还好一点,不过是鼓励地方修造水利,多多开辟荒田,可说不定在实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会摊派劳役和费用,还是会惹到一批地方世族。

太急了!王安石视线漫无目标在黑暗中游走,心中叹着,实在是太急了!一次过便捅了几个马蜂窝,如何不会朝野骚动。

可若不是年轻的皇帝心急,他又何必接二连三推出各项变法条令?一年颁布一条,有个缓冲的余地,方才是正理。

变法之要,首在得人。他王介甫仕宦三十年,沉浮官场,纵然不愿同流合污,却如何不知循序渐进的道理?让提拔起来的人才在历练中分出高下,辨明贤愚,这才是正道。但天子等不得,国库等不得,均输法、青苗法,农田利害条约,一桩桩法案颁行得如此仓促,不都是因为赵顼想快点看到成果,所以要尽速充实国库吗?

可现在好了,因为韩琦的一封奏章,赵顼便变了颜色。

王安石悠悠长叹,若天子不能坚持,他入朝两年来一番心血又是何苦?

如此下去,一切都要打回原形,就像仁宗庆历年间的那次新政,起得轰轰烈烈,去的悄无声息。范文正当时的人望并不在自己之下,意欲革新的意志尤其坚定,他一笔一勾的划去不合格的官员,连‘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话都说出来,欧阳永叔又抛出了《朋党论》,以对抗吕文靖【吕夷简】一派的指责,为了推行新政,他们得罪多少人?但最后,仁宗皇帝退缩了,还是一切成灰,出京的出京,贬职的贬职,烟消云散,仿佛一场噩梦。

说起来,如今变法的危局,其实就是庆历新政的翻版。如果不能度过这道难关,二十年前范仲淹的失败和落寞,便是日后他王安石和他的一众助手的下场。

王安石绝不甘心!

他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实现心中抱负的机会,哪能就这么化为泡影?

但局势危急如此,以韩琦为主的反变法派已经磨刀霍霍,要想斗败他们,只有破釜沉舟一途!

抬手从书架上抽来一片纸,王安石提起了笔,开始草拟起自己的请郡出外的辞章。

他要辞去参知政事之位,到地方上去——如果赵顼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交待。这是以退为进,也算是给天子的最后通牒。

没有犹豫不绝的余地,王安石必须让皇帝从他和韩琦之间作出一个选择。就让天子自己衡量一下好了,究竟是继续推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还是按照韩琦这些老臣的想法,狗苟蝇营的拖下去。

这就是王安石的性格,言不苟志,行不苟合。一如他早年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所言——‘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

世人说他是集天下人望三十年。这不过是因为他屡次拒绝入京担任天子近前的侍从官,而留在地方上的缘故。不爱名位,性格清介,儒生们都在夸赞这样做的王安石。

不爱名位?

错了,他王安石爱名位!只有拥有了名位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爱名位的种种表现,只是过去的三十年一直没有得到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只有天子支持,他才会坚持。

辛辛苦苦写了万言书,天子也不给个回复。所以当王安石看到仁宗皇帝无法坚持变革朝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自担任过度支判官后,他便拒绝再担任修起居注一职。

修起居注的任命,是记录天子的言行,天天都能面圣,是晋身的快车道。平常官员照规矩推辞个两三次便会接任,司马光也只辞了五次。可他王安石硬是辞了九次,甚至为了躲避传诏的内臣而避身到厕所里,这不是待价而沽,不是欲擒故纵,因为他实实在在的不想做。虽然最后还是接了下来,却是因为可以转任知制诰的缘故。跟在天子身边记录言行,王安石实无兴趣,但能够成为为天子草诏的知制诰,可以封还词头,拒绝草拟错误的诏令,直接参与朝政,这样的职位王安石不会拒绝。

但无论是接下来的知制诰,还是后来再次转任的纠察在京刑狱,他都没有作出什么建树。仁宗末年官场上的死气沉沉,让王安石觉得窒息。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高官厚禄又有什么意义?趁了母丧离开京师。寻常官员回乡守制,都盼着能夺情起复,没几个甘愿守满三年。而他硬是在金陵住了四年还多,其间授徒讲学,就是不出来复任。

可在内心里,王安石始终还是想着一展抱负,希望能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

所以当新天子登基后,表现出富国强兵的心愿后,他便不再拒绝任用。赵顼用他为知江宁府,继而找他入京为翰林学士,他王安石便一次也没有拒绝过,并没有按照官场上的惯常规矩,推拒几次,表示自己的清高和不爱权势。

不能实现心中所愿,百辞而不应,若能有一展才华的空间,他王安石便能一招即至。

对于此,有人失望,有人冷笑,但王安石的本心如一。

始终不变!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40章中原神京覆九州(中)

【第二章,求红票,收藏】

清晨,韩冈一行四人结了帐,启程离开了八角镇。韩冈并不知道他在西太一宫壁上写下的诗句,已经掀起了一阵波澜,即便他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

开封府就在眼前,冠绝天下的盛世繁华,彪炳千古的名臣贤相,留名青史的风流才子,此时,都在那一座煌煌巨城之中。

距东京城应该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但除了路明外,其他三人已经分不清这究竟是城内还是城外,熙熙攘攘的街市,鳞次栉比的屋舍,怎么看都是大城通衢才会有的风景。刘仲武和李小六不时的回头,他们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已经穿过了东京城的城墙。

但开封的外城城墙还在前方远处,区区一道三丈厚的城墙,根本不能分割东京城的繁华胜景。

远远的,他们看到了琼林苑,被一圈围墙圈着,看不见里面的景色,只有墙内的树木探了出来。

对于天下欲得一榜进士而甘心的士子们来说,琼林苑算是一个圣地。唐时有曲江宴,专门款待高中进士第的士子们。如今有琼林宴,就设在琼林苑中。每逢大比之年的三月,进士放榜,新科进士们便簪花穿红,跨马游街,从宣德门一路走到城西的琼林苑中。那一天,数以万计的东京百姓都会聚在路边,围观赞叹。对十年寒窗,方才一举成名的士子们来说,这是至高的荣耀。

韩冈用眼角余光看了看路明。他身在琼林苑旁,却是言笑不拘,看起来真的全然放下了三十年来的心结。一朝顿悟,性子一转变得如此洒脱,倒让韩冈为之激赏。

在琼林苑北面,与其隔路而望的一片湖,便是同样有名的金明池。不同于戒备森严的琼林苑,九里三十步周长的正方形湖泊并未被墙围起。虽然现在还有军士巡守,但到了春天,位于开封城西,别称西湖的金明池,便会很坦然的向普通人敞开着怀抱。

“每年从三月初一到四月八龙华会,金明池都会开放给万姓游观。”路明习惯性的向韩冈介绍着路边的景点。“至是天子驾临,诸军金明池中争标,池东搭起彩棚,棚中士民数以万计,据说那样的胜景,不在正月十五上元灯会之下。”

“据说?”刘仲武奇怪的问了一句。

韩冈咳嗽一声,路明不以为意的解释道,“到了三月中,在下早就回乡去了。”

刘仲武略显尴尬,而路明貌似并不挂怀。韩冈则远远望着金明池,好像刚才那声咳嗽不是他发出来的。

韩冈前世曾经去过开封几次,复建中的金明池和琼林苑都逛过,但水泥本质的建筑完全没有此时屋舍的神韵,在无数仿古建筑组成的旅游景点中,根本算不上特别。

韩冈眼前的这座金明池,虽然无法走得太近,但仍能看见犹有冰层覆盖的湖面。湖心岛上的一座小殿,临水观风,独立于冰面之上。

只供天子使用的池中龙舟,就停在岸边上一处像是船务的空场上。听路明说名为大奥。透过池边林木的遮挡,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在船上进进出出,估计是为了一个月后的天子驾临,而进行必要的整修。

从金明池的另一侧,一条玉带蜿蜒而出,汇入城濠,从西水关直入城中。由此看来,金明池其实也兼做调节护城河的水位之用。方方正正的金明池是后周显德年间修造,进行演练水战的地点。到了如今,虽然演练水战的初衷早已不再,但每年入春后的金明池争标,依然是一项盛大的节日祭典。

离着城门越来越近,周围行人也越来越多——只是还有十天省试便要开始,路上却是少见士子在外游逛,基本上都是留在居所,进行最后的复习冲刺。如昨日西太一宫中喝酒赏梅的那一群,其实是极少数的特例——在人群中穿梭,仿佛是在沼泽里跋涉,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着不要撞倒行人。城门前的五里路,他们走了近一个时辰。当韩冈他们终于抵达城门下的时候,早已是汗流浃背。

韩冈站在护城河边,四面顾望。宽阔的城濠有三十步之宽,因为是冬天的关系,河上的冰面比河岸都要低上许多,河边是一排柳树,光秃秃的。但只看着树干上犹存的千条万枝,可以想见,春来万物生发,翠柳如锦的风情。

护城河对岸青黑色的墙体如波浪般的曲折,一眼望不到头。全长五十里长的东京城墙,保护起当世排名第一的巨城。高达五丈的墙体,也远远超过韩冈从秦州一路过来所看到的其他城池。

这就是京师。

李小六张着嘴,吃惊于京师的雄伟。而刘仲武扬起的眉眼,心中的惊叹也是掩饰不住。路明带着点小得意的去看韩冈,但韩三官人比刘仲武还要沉稳,半点讶色也无。

这下反倒是轮到路明吃惊了,他第一次看到东京城时,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而他历次入京,不是没有跟第一次进京赶考的士子同行过,而他们,都是与他一般德性。

长安、洛阳名气虽大,但规模上远远比不上东京开封。韩冈还是从秦州出来的,秦州城虽比邠州要强,但总不能跟京城相提并论。韩三年纪轻轻,难道养气功夫都到了七情无碍的地步了?

路明为什么吃惊,其中的原因韩冈看得出来。乡下土包子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一般惹人笑的。路明并非坏心,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惊讶,但韩冈如何会让他如愿?

虽然眼前的东京城的确雄伟,但比之后世的南京城墙还是要逊色一点,更不能跟明代重新修筑的万里长城相比,所以在建筑上,靠开封城墙的规模就想震慑住韩冈,几乎不可能。如果是小桥流水的野趣,或是园林亭台的秀美,反而会让他赞不绝口。没办法,这不是东京城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差距。

不过眼前的东京城墙,并不是后世的那种拆了后又重建的水泥城墙,处处透着古意。虽然缺乏西北边寨的苍凉和硬朗,但有着中原的厚重,以及京师的雍容。韩冈虽不至于惊叹,欣赏的目光却也是少不了的。

就在城壕内侧,城墙根下,有一圈五尺高的矮墙——这等拦在城墙前的围墙被称为羊马墙。羊马墙与城墙之间的狭窄空间中,拥挤着一群群的羊、马还有猪等牲畜,这是羊马墙得名的由来。这些牲畜的主人都是远远的从京城附近一两百里的州县把牲畜赶来,就在城下贩卖交割。

平日里,羊马墙只是放置要贩卖的牲畜,充作市场。如果到了战时,羊马墙的作用则更为巨大。有了羊马墙辅助,城墙不再单薄,而是与城壕、羊马墙合为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城中的士兵都可以下到羊马墙后,与城头上的守兵组成上下两重立体化的打击。

‘只是啊,’韩冈的笑容有些发冷,‘东京城墙修得再好也是无用,城中的人守不住谁都没辙。’守城者的意志力比城防更重要。张巡守睢阳便是明证,而几十年后,这座城池内外就要上演一幕幕活剧,则是更好的反面教材。

踏上城门前,横跨濠河的宽阔石桥,东京城的城西正门新郑门就在眼前。城门顶上则有着顺天之门四个大字——新郑仅是俗称,顺天才是本名。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反而多了许多富贵气。就算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也照样缺乏西北城寨给人的雄浑之感。

韩冈看了城楼几眼,便收回目光,自嘲的叹着。毕竟不是学建筑的出身,如果是梁思成那样的建筑家,看到北宋京城的城门不是画在清明上河图上,而是真切的出现在眼前,大概会兴奋的死于心肌梗塞。

随着人流抵达城门口,京师城门的检查却比想象中的要宽松许多,韩冈一行下了马牵着过了城门,并没有人过来查询。韩冈看了一下,只有身上带着大包小包,或是押着车辆的商旅,才会被拦下来缴税。其他人,城卫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这在秦州根本难以想象,除非是韩冈这样都认熟了脸的官人,不然哪个能逃过搜检?本以为洛阳、郑州等城池是因为在内地,所以不事防务,但大宋首都、一国重心,还是这般宽松,真的出乎韩冈的意料。

不过想想也是,据说每天被赶进东京城中的猪羊等牲畜加起来就有万只之多,鸡鸭之物更是数不胜数。而各地商旅官员或是本地住户,每天也总是有数万人出入,若是一个个查检过来,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都不够。

穿过两重城门,以及城门间的瓮城,首先出现在韩冈面前的不是让他们心潮澎湃的东京城,也不是直通朱雀门的御道天街,而是一队滴滴哒滴滴哒的吹着喜乐,敲着小鼓的鼓吹班迎面走来。鼓吹班前还有举着棋牌的几对朱衣吏。而鼓吹班后,又有一队兵马压阵,再后面则跟着一溜扛着箱笼的人力。

看着这阵势,韩冈连同周围的人群全都避到大路两边,给这一队人马让出一条路来。

“是哪家皇亲要嫁女儿?”韩冈还没问个究竟,旁边就有人先问了。

“没看到朱袍子身上的金腰带吗?少说一个郡公。”

“那出嫁的当是县主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40章中原神京覆九州(下)

【第三更,求红票,收藏】

出嫁的队伍走过眼前,韩冈看着心底纳闷。

但凡富贵人家嫁女送嫁妆,一溜三十六个大箱子在街上游走一圈,炫耀一下,也是此时习俗。但他看着箱子都是晃晃悠悠,扛着箱子的汉子也都是一脸轻松,很明显全是空的。郡公嫁女,好歹一个县主,这嫁妆怎么这么寒酸?

这北宋的婚嫁习惯,跟后世的中国不同,也可说跟后世的印度相似,基本上都是女方贴钱,男方的聘礼远远不如嫁妆丰厚。稍稍有点家产的人家,都不敢亏待女儿,怕嫁过去吃亏,嫁妆给得如流水。

还在秦州的时候,想韩冈来提亲的人家,都是把嫁妆单子一一列出,连着名帖一起请着媒人递过来。再如当日韩冈听王厚说的,曾经在陕西挣下个金毛鼠名头的冯京冯当世,他考上状元后,有家外戚想招他为婿,便是把他请到家中,把十几万贯的嫁妆箱子一个一个的摆在他面前。

反过来说,如果哪家嫁女儿不给足嫁妆,婆家便绝不会有好脸色看,打骂是轻的,直接休掉也是常有的事。如今若是哪家生了女儿多了,父母就等着哭吧!看到生下来的是女儿,直接溺死在水盆里,这样的事都不值得惊奇,尤其在江南,民风奢侈,婚丧嫁娶花费尤高,因不想十几年后为女儿的嫁妆倾家荡产,多少父母生下女婴后就丢进水里。

所以韩冈看着这一溜嫁妆队伍才觉得奇怪,难道县主就能摆这么大的谱?把个空箱子摆在外面走?他随口问着身边一个脸比马都长的汉子:“敢问兄台,难道箱子里面就是嫁妆?怎么我看三十多个箱子,好像没一个重的!?”

路明在后面用力扯了下韩冈的袖口,韩冈的眼神是好,但这话问的就丢人了。

果然,马脸汉子看韩冈,完全是看到乡下土包子的表情,一脸的鄙夷:“好叫秀才知道,别人家的女儿是赔钱货,但这宗室家的女儿,却是能倒收钱的!”

不懂就问,即便被人鄙视了,韩冈也不觉得有什么丢脸,他的自尊心可没这么脆弱。微微笑了笑,点了下头,算是在道谢,马脸汉子反倒看着一愣。

路明挤到韩冈身边,向他解释道:“宣祖生了三兄弟,太祖、太宗还有坏了事的魏王。依照太祖当初颁的旨意,他们的后人都是皇亲。太宗朝、真宗朝还好,但到了仁宗朝后,宗室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穷,那些不成器的就打起了嫁女儿的注意。娶了宗亲,少不了一个环卫官【注1】,为了一个官身,愿意掏钱的人家不少。”

他又转头问马脸汉子:“兄台,现在一个县主的聘礼是什么价码了?还是一万贯吗?”

马脸汉子一声笑:“那是哪年的老黄历了?一万贯是皇佑时候的价码!早没那么值钱了,现今是五千贯还有得找。宗女更便宜,一千贯就能领回家去。”

出嫁的队伍走到城门口,并不出城,径自转往北去,一片锣鼓响,新郎官骑着匹马,护着架大红饰彩的花轿,走过了众人面前。韩冈看着新郎官,左看右看,怎么觉得这位胡子都有些花白的新郎,少说也该超过四十岁了。可王舜臣的例子摆在前面,让韩冈不敢乱猜,也许是少年白也说不定。

“原来是肖生药!”马脸汉子认出了新郎官的模样,立刻愤愤不平的啐了一口:“那鸟货,都四十八了,还敢娶个十七八的,也不看他下面玩意儿什么时候管用过!”

转过来,换上一脸猥琐笑意,他又对韩冈几人道:“肖白郎那厮自幼天阉,为了方便自治,便开了一家生药铺子,却也没用。平日里为了掩饰,却把小甜水巷常来常往,袖子里都不忘揣上几根角先生。他自以为掩饰得好,还到处吹嘘自己一夜不停腰,却不想他的底细早被甜水巷的婊子传遍了。嘿嘿……今天夜里洞房花烛,肖生药为了一展雄风,多半会把他店里没切过的鹿角拿来用!”

嘲笑归嘲笑,但韩冈看马脸汉子的神色倒是羡慕的居多。他出言问着:“肖白郎应该是做生药买卖的商人吧?宗室难道连亲家是商户都不在意?”

“在意什么?有钱不就行了?”马脸汉子冷笑着:“进士不肯跟宗室结亲,怕耽误了前程,荫补的官儿也不肯跟宗室结亲,同样是怕耽误前程——他们亲爹的。也就是些商人愿意结个亲家,好歹混个官身。进纳官要掏钱,跟宗室结亲也要掏钱,左右都是掏钱,当然选个带添头的。”

这添头是娶来的浑家呢,还是指的官身?韩冈嗤笑了一声,多半是前者。

“就像大桶张家那样吧?”路明说道。

“大桶张家早败落了……”马脸汉子看土包子的眼神同样砸到了路明的头上,嘴角歪歪的像是在嘲笑,“不过他家娶得县主是多。仁宗的时候一大家子前前后后总共娶了三十多个县主,小张县马,死了两任县主浑家,第三次娶妻还是个县主。虽说现在败落了,但在马行街南还有个大桶张宅园子,七十二家正店里排在前二十的。”

“这都能败落?”路明摇头感叹了几声,又问:“如今是哪家娶得县主多?”

“帽子田家!据说娶了十几个县主!正旦祭祖,田家祖宗的神主下面,跪了一地县马。”

“怎么都是县马?”刘仲武在后面听着,也听出了兴趣,挤上前来问着。

马脸汉子回头打量了刘仲武一下,看着像是韩冈一伙,便向他解释道:“公主、郡主人少,跟宫里走得近,太皇太后、太后都看着,商人肯定没份,皆是跟勋贵家联姻,用钱能买到的都是县主、宗女。”

“卖大桶的,卖帽子的,都能跟天家成亲家了。”刘仲武摇着头,皇帝在他们这样的边远小臣眼里,就是天上神明一般的人物。想到皇帝的亲戚都是跟商人结亲,心里总之有些很不舒服。

“大桶,帽子,都是张家、田家早年起家时候的事了。后来发了家,这两家哪家还会把旧生意做主业?”

“那他们现在做什么?开酒楼?”韩冈还记得方才马脸汉子说过大桶张宅酒楼,能名入京师七十二家正店之列,而且排在前二十,放在后世。五星级是跑不了的,日进斗金自不消说。

马脸汉子比起小拇指,“那是小头!旧业也能赚一点!还有在开封府十六县里买地收租佃,也是一份。可更多的还是放贷收息!”

韩冈心神一凛:“放贷?!”

马脸汉子很奇怪的瞥了韩冈一眼,再土包子也不该连这事都不知道吧,天下哪个军州应是都一样啊,“现在哪家做买卖的不放贷?别人家的田地产业,不贷给他钱怎么弄到手?”马脸汉子左右看看,侧过头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说着:“宗室家不敢出来做买卖,怕丢了天家的脸。但亲家就没问题了。王公家的余钱如今都是交给他们亲家去放账。还有外戚,也是一样。曹、高两家,哪家不是如此?!”

听到这话,韩冈心中越发的不看好王安石的结果。看看王安石要从什么人手上抢钱啊?!宗室、外戚,还有天子赵顼的亲娘和奶奶!光一个青苗贷就把这么一群人一股脑的都得罪了,变法不失败那才叫奇怪!

皇帝当然想富国强兵,因为大宋是他的基业。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