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莺土С牵部纱锏桔分荨
鄯州之北,越过姑臧南山为凉州。鄯州和凉州之间亦有道路可以通往来。姑臧南山下设有隶属于凉州都督府的张掖守捉,山下设守捉。
鄯州西北通西域,西南又可通吐蕃。通吐蕃的道路乃是出赤岭。赤岭今为日月山,在青海湖东南。由赤岭经今青海多玛,渡过黄河。黄河以南的驿程可考知的有众龙驿,过犛牛河和截支川,再过悉诺罗驿、野马驿、阁川驿、农歌驿,逻些城即在农歌驿的东南。
鄯州作为通西域道路的都会,商旅云集,经济繁荣。
淮南道,领扬、楚、滁、和、濠、庐、寿、光、蕲、申、黄、安、舒,共计14州、57县。相当于后世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即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湖北应山、汉阳以东的江淮地区门,治所扬州。
扬州地处后世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等地经济辐射,向北作为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江南道,辖境在长江之南,故名,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领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建、福、宣、饶、抚、虔、洪、吉、袁、郴、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朗、澧、辰、巫、施、思、南、黔、费、夷、溱、播、珍等州,为后世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所苏州。
苏州位于江南河畔,论苏州的主要交通道路,就是这条河流。还可以说由太湖通到其西南的湖州。由于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流域,它和周围各州都不时在经济上获得发展,尤其是在历史上安史之乱及其以后,发展更为迅速。
吴者,国用半在焉。所谓三吴是指吴郡、吴兴、丹阳而言。吴郡就是苏州,吴兴为湖州,丹阳为润州。三郡都在太湖周围,俱是富庶地区,故为当时国用所恃依。三吴虽负担半数的国用,苏州的负担当为更多。可以想见苏州的繁荣超过其附近各州之上,高居于最前列。
剑南道,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辖境相当于后世的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辖彭、蜀、汉、嘉、眉、邛、简、资、帯⒀拧⒗琛⒚⒁怼⑽⑷帧⒁Α⑺伞⒌薄⑾ぁ⒕病㈣稀⒐А⒈!⒄妗浴⑶㈣鳌⑺臁⒚唷⒔!⒑稀⒘⑵铡⒂濉⒘辍⑷佟⒉€虻戎荨
岭南道,治所位于广州,辖境包含后世的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辖冈、潮、广、韶、循、贺、端、康、封、泷、恩、春、义、窦、勤、桂、昭、富、梧、蒙、龚、浔、郁林、平琴、宾、澄、绣、象、柳、融、邕、贵、党、横、田、严、山、峦、罗、潘、容、辩、白、牢、钦、禺、滚、汤、岩、古、武峨、粤、芝、爱、福禄、长、罐、林、景、峰、陆、廉、雷、笼、环、德化、郎茫、崖、儋、琼、万安、夷各州。
此外改辽东都护府,三韩都护府,倭州都护府为辽东道,所辖包括后世的东三省、朝鲜半岛、日本诸岛、黑龙江以北流域、库页岛等广大地区,治所锦州。
改漠北都护府为漠北道,所辖后世俄罗斯贝加尔湖、色楞格河南岸,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东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治所庭州。
改安西都护府为安西道,所辖新疆、中亚咸海沿岸地区和阿姆河流域,阴山南麓的漠南地区、河套地区,治所碎叶。
改安南都护府为安南道,所辖中南半岛,治所交趾。
改南洋都护府为南洋道,所辖南洋群岛,治所爪哇岛。
改天竺都护府为天竺道,所辖后世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喜马拉雅山脉西南的广袤地区,治所里州。
改波斯都护府为波斯道,所辖后世的中亚,以及西亚的部分地区,治所石州。
改吐蕃为吐蕃道,所辖后世的**以及青海部分地区,治所拉萨。
改澳洲为澳洲道,所辖后世的澳大利亚,新巴布几内亚,新西兰等大洋洲诸岛屿,治所新奥。
在完成了中枢,地方行政机构改制的同时,杜睿将各州刺史所掌握的兵权统统收归国有,彻底摒弃了此前太宗皇帝所确立的府兵制度。
府兵制度虽然在此前的贞观变法之时,已经逐渐被义务兵所取代,但是还残留了不少,毕竟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想要实现完全的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府兵制,作为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和寓兵于农的制度。在天下各地设置“军府”若干,“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
虽然在大唐立国之初,府兵制度可以保证国家在战时的兵员充足,但是却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特别是在中唐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土崩瓦解,卫府丧失战斗力,仅能充为仪饰之用。
杜睿从根本上主动瓦解了这种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现实情况的兵制,并且将原先拱卫长安的八支禁军全部重新打乱,重组,演变成了现在的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
其中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与国家军队南衙禁军相对。
其中左右羽林军,定额为一万两千人,设左右羽林大将军各一人,为段轨,张旭统领。下设统军一人,将军三人。左右羽林大将军府属官有长史、录事参军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录事、史、亭长、掌固等。
左右龙武军,定额为一万两千人,设左右龙武大将军各一人,为李业诩,李业嗣统领。
下设统军一人,将军三人。左右龙武大将军府属官有长史、录事参军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录事、史、亭长、掌固等。
左右神武军,亦称神武天骑,定额为一万两千人,设左右神武大将军各一人,为屈突寿,屈突诠统领。下设统军一人,将军三人。左右神武大将军府属官有长史、录事参军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录事、史、亭长、掌固等。
左右神威军定额为一万两千人,设左右神威大将军各一人,为杜睿的弟子邱远恕,章贤诚统领。下设统军一人,将军三人。左右神武大将军府属官有长史、录事参军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录事、史、亭长、掌固等。
左右神策军,定额为五万人,设左右神策大将军各一人,为尉迟宝庆,尉迟宝林统领。下设统军一人,将军三人。左右神策大将军府属官有长史、录事参军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录事、史、亭长、掌固等。
左右神策军人数最众,自然也就成了拱卫长安的重要军事力量。
历史上的神策军是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唐玄宗时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天宝十三载置神策军于洮州磨环川,以成如璆为军使,统兵戍边,防遏吐蕃。安史之乱起,成如璆军将卫伯玉率千余人赴中原参战。参加了乾元二年攻围安庆绪之战。
九节度兵败邺城后,卫伯玉与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防备安史。这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卫伯玉为兵马使。
后卫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郭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在这期间,鱼朝恩把陕州节度使所辖军队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万人以上的大军。
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京师克平之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禁中。
永泰元年,吐蕃军队再次进攻关中,神策军于是屯苑中,分为左、右厢,正式成为天子禁军。
大历五年鱼朝恩因获罪被处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统率之。建中四年,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贞为使,却遇到所谓“泾卒之变”,德宗出奔。
事定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兴元元年,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贞元十二年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左右神策军成立后,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二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
最高统帅为护军中尉,神策将吏皆受其节制。由于神策军分屯在京师、畿内与关中要塞之地,所以在两护军中尉之下设左右神策行营,分统京畿和所在地区军队。
历史上的大唐后期,由于朝廷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的局势使大唐统治者认识到必须拥有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加强神策军势在必行。
神策军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扩编。第一次大规模扩编是在代宗大历初年。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阳惠元部,安史降将尚可孤部,朔方镇郝廷玉部、侯仲庄部等。这些军队都是久经沙场,极有战斗力的藩镇部队,使得神策军势力大增。
第二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德宗贞元年间。主要收编镇国镇骆元光部,朔方镇李朝采部,河东镇浮璘部等。又以“神策行营”的名义,强行把京畿和关内的诸军兼并,如凤翔镇、银夏镇的军队等。另外,还招募了部分新兵,如神策军使白志贞从京师曾一次招募3000人,宰相李泌把因陇右失陷而留居京师的西域朝贡酋长,安西、北庭校吏及其子孙4000人,尽数召入神策军。
此后,还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小的扩编,使神策军的兵力达到15万人。到唐穆宗初年,京西、京北及振武、天德八道节度使及都防御使下神策一十二镇将士等共186700余人,为神策军的全盛时期。
然唐穆宗以后,神策军渐渐腐化,战斗力下降。神策军的腐化孕育于其极盛之时。由于其拥有许多特殊权利,故促成了其自身的腐化。
神策军至少在三个方面享有特权:第一是给养三倍于其他军队,以及经常性的额外赏赐。从代宗以来,每次大赦都要厚赐神策军。每个新皇帝即位,也要犒赏神策军。如穆宗即位,赐左右神策军士人钱五十缗,六军、威远人三十缗,左右金吾人十五缗。
第二是在其将吏迁转升任方面有优先权。据载:“开成以来,神策将吏迁官,多不闻奏,直牒中书令复奏施行,迁改殆无虚日。”他们的这种优先权也得益于护军中尉的偏爱和关照。
第三是法律上享有特权。唐制,京师各机构、各部门,每季派御史巡按监察。后来由于禁军地位特殊,御史皆不敢去巡查。贞元十九年,监察御史崔远不了解这种变化,进入了右神策军驻地,结果被杖四十,流放外州。这说明皇帝业已承认神策军在法律上的这种特权地位。
这些特权不仅促使神策军日益腐化,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某些藩镇发动叛乱的借口。大唐末年,藩镇势力屡次进犯京师,常以剪除宦官为口号,而这时的神策军将吏大都卷入宦官集团中去。
由于穆宗以后,神策军很少外出征战,军纪日益败坏。其普通军士也非当年善战的边兵,多以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不堪一战。唐廷给予神策军特权,目的是让这支军队为维护李家统治发挥更大的作用,却适得其反,促使其走向腐化,丧失战斗力,这是唐廷所始料不及的。
唐僖宗时,黄巢起义军入关,僖宗仓皇南逃入蜀,左右神策军或溃败,或为藩镇招谕收容。后宦官田令孜另招神策新军54都,每都千人,以都将分领。
唐昭宗景福二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举兵攻长安,昭宗“悉发五十四军屯兴平,已而兵自溃,茂贞逼京师,昭宗为斩神策中尉西门重遂,乃引去。”
天复二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进入关中,次年击败李茂贞,逼昭宗杀死大宦官韩全诲等20余人,把参与的神策左右军的兵士并入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等刘军,神策军就此解散。
杜睿当然不会再犯历史上唐廷所犯下的错误,从贞观年间的军制改革之时,杜睿就不断的给将士们灌输包围国家是军人义务的概念,他们非但不能享受任何特权,相反的,他们所要承担的义务也更重,尤其是号称天下精锐的禁军。
与北衙十军相对应的便是南衙十六卫,既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和北衙十军的构成都是新招募的士卒不同,南衙十六卫则是在原先拱卫长安的八支禁军的基础上扩编的。
北衙十军的主要职责是拱卫长安,保护皇室的安全,而南衙十六卫的主要职责则是作为大唐中枢的机动兵力,负责征战四方。
北衙十军的掌控权在皇帝的手中,没有皇帝的兵符,任何人不得随意调动,这样安排,杜睿也是为了能够保障皇室的基本权益,毕竟没有一支完全忠于皇室的军队,对未来大唐的稳定是不利的。
而南衙十六卫的掌控权则在内阁,一旦发生战争,则由杜睿组织内阁拟票,通过之后,呈报给皇帝御批,兵部负责组织,总参谋部负责制定出兵计划。
所以严格上来说,南衙十六卫并非掌控在杜睿的手中,也并非是掌控在内阁的手中,杜睿这样安排,则是为了防止日后有人做大,掌控了这么大的军事力量,威胁到皇权。
第七篇 永徽 第三章 大唐武装
一个国家,一个争权,想要长治久安,想要万世永昌的延续下去,除了要让天下的百姓得享太平之外,最要紧的还是要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武备不兴,则国家不宁,这是经过历朝历代证明过的。
自贞观变法开始,欲强国先强军,就是杜睿的一贯主张,从最开始的飞虎军,到后来的禁军八部,都是杜睿一手打造出来了,军制改革更是当初那场贞观变法之中的核心部分。
要使大唐富不难,可要使大唐强,却并非一件易事,杜睿可以凭借更为先进的训练,组织构成,以及火器的犀利,让唐军在短时期内成为天下少有的强兵,但是想要让这种强盛一直延续下去,却并非意见容易办到的事情。
一成不变,只会慢慢的衰朽,就好像历史上的神策军一样,曾经的天下强兵就是因为固本守旧,结果无法逃脱的没落了。
如今杜睿还在,大唐的军队自然能够保证极强的战斗力,可是日后一旦他不在了呢?
杜睿不得不为以后着想了。
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百姓安康,四夷宾服,但是这绝不是大唐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强者都是用来被大败的。
轻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绝不可行,就好像在历史上的宋朝建立之初;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
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
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凋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实权;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这样就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代王朝。
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任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
但重文轻武的结果却造就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软弱无能的朝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对外侵一味忍让造就,造成大量国土流失,人民游离失所。最后发展到连皇帝都被别人捉了。
所以重文固然重要,但武决不可轻。
在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上,恐怕最软弱的就要数宋朝,宋朝的经济是繁荣发达,从后世出海的南海一号看,可见当时宋朝的对外贸易是何等发达。
但为什么宋朝从一开始就是积贫积弱,处处受到异族的入侵,割地赔款,最后北宋的两个皇帝被金朝俘虏,北宋就在金朝的铁蹄中走向了灭亡。这恐怕是赵匡胤开始没有想到的,宋朝为什么这么不经打,是宋朝缺乏武将还是宋朝国力不强大。
非也。
宋朝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而且经济在全球也属于一流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宋朝的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比较舒服,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农业经济带来的富裕和文明,且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个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向了最高端。
宋朝的对外软弱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极大的关系。宋朝的开国富有戏剧性,仅花了两天的功夫,时任后周禁军点检的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抗击传说中的入侵辽军,行至离首都开封不远的陈桥驿住宿。第二天黎明军队忽然哗变,众将士强烈要求赵匡胤登基,并将一袭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随后大军浩浩荡荡返回京城,兵不血刃取得了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当然,这是一幕精心策划的喜剧,否则仓促之间军中哪里找来的黄袍?
当时守卫京城的将领是赵匡胤的部下和老友,禁军的第二、三号人物石守信、王审琦,他们“皆素归心匡胤者”,里应外合,掌握了全部的军队,夺得天下当然是易如反掌。
自从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他制定的国策就是“重文轻武”,这一条就像后世中国的宪法一样,社会主义是根本路线,谁也不能动摇。
岳飞的死,莫须有,死就死在他不识时务。确实,他带兵有方,打得金兵屁滚尿流。百姓高兴,但这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一旦岳飞挥师京城,再来个“陈桥兵变”。任何危难的时候,统治阶级往往先想到了自己,宁肯割地赔款,苟延残喘,绝对不允许武将坐大。在这一条治国之本的指导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一代忠臣岳飞,成为一个历史冤案。百姓永远是对的,宋朝灭亡后,秦桧夫妇被筑成铁像永生永世跪在岳飞墓前。
包括宋朝初期的杨家将,杨业父子的故事,都是血腥的悲剧。一个奸贼,潘仁美将杨家推上了绞刑架上。这里潘仁美和秦桧都是文人,而且比较有才华,秦桧写的一手好字。
也就是说,宋朝重视文人,而不重视武将。这是一个治国的根本思路。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喜剧并非原创,原创者恰恰就是后周的创建者郭威。就在陈桥兵变的9年前,时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也在率军抵抗辽军的过程中回师京城,登基称帝。
自晚唐以来,中国陷入了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军阀混战不休,后晋节度使安重荣一句道破天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五代短短53年间,仅中原正统王朝就有8姓14君如走马灯般轮换,还有10个参差并存的**王国和几个割据政权,同时北方却面对着占据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随时准备秣马南下的强大辽国。
赵匡胤登基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避免新建立的宋朝不会成为“第六代”,他本正是因为“君弱臣强”取得了政权,因此他要杜绝下一个“赵匡胤”的出现,而下一个“赵匡胤”最有可能从他的那些老部下中产生。
某一天,赵匡胤召老部下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屏去左右说:“我能当皇帝是因为你们的拥戴。皇帝处境非常艰难,反而不如节度使快乐,整夜睡不好觉。”
石、王等人说:“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定,谁敢有异心?”
赵回答:“你们当然不会有异心,但如果你们手下的人贪图富贵,一旦以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干能行吗?”
石、王等顿首涕泣请求指明道路,赵匡胤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多攒点钱享受,让子孙享福。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去选个好地方做官,为自己和子孙置业,快乐过一生。我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彼此无猜疑,这样多好!”
石、王叩头谢恩:“陛下为臣等考虑这样周全,真是让我们死而复生啊。”
第二天,这些老部下称疾请辞,赵匡胤赐予他们丰厚的财物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但从此不掌握军权。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随后,赵匡胤又逐步解除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节度使们的权力。
中国历代王朝杀功臣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明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