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史[上]-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天子,他代天行生生之道,要是不听他的,必遭天谴,一个
雷给你劈了,跑南极也劈。这样一来,你得服从天子吧,皇上如
果失德,苍天就会示警:干旱、山崩、地震。苍天示警了,皇上
就知道自己做坏事了,于是斋戒沐浴,下罪己诏,把自己臭骂一
顿。老百姓觉得这个皇上不怎么,你就祷告吧,老天爷,你儿子
太坏了,你赶紧把你儿子收走吧。50年后皇上驾崩,当然你能熬
上50年的话,你的祷告就算应验了。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
牛,跟焚书坑儒有一拼,但这个时侯的儒跟孔子的儒已经不一样
了,实际上变成了外儒内法。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
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
这已经不是孔子所提倡的那种思想了,朝廷不管那个,只强调要
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莫管身后事
跟董仲舒的思想不一样的是王充,王充的思想体现在《论衡》
一书。他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物质,物质构成论,当然
是唯物的了。他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天行有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天的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该冬
天就冬天,该夏天就夏天,跟尧贤桀戾也没关系,不是说尧在位
就天天风调雨顺,桀在位就天天地震,它有自己的自然规律。
他从反对有鬼论出发,反对厚葬。
中国的古墓,十墓九空,所有重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抢救性
挖掘。为什么十墓九空,因为中国的盗墓事业欣欣向荣,几乎可
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事业了。行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就是厚葬,中国
人视死如生,把死人当活人对待,墓穴里微波炉热水器全都放进
去,当然有人刨。埃及法老王弄那么大个金字塔,当然也有人刨,
指不定能刨出几百个微波炉。
欧洲人的墓就没人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葬在教堂里面,一
个石头棺材,一身衣服,一把宝剑,刨他干吗?现在就更加简单,
用膝盖想都知道,挖开之后是一本圣经,这个家家都有,然后一
套西装,你敢穿吗,你知道他怎么死的?所以那边没人盗墓。
反观中国,前些年那个老山汉墓开挖,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是重大考古发现,想着应该有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最后吹了,
还没进墓室就看到王后在地上躺着,成了化石,证明早就被盗了,
而且不是现代盗的,恨不得刚埋完就盗。皇帝陵那盗墓的专用工
具叫洛阳铲,因为洛阳周围古墓多,所以说别厚葬,没有用。隆
重的葬礼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瞧我多孝顺,我对我爸多好,他
活着的时候你对他好点不行吗?有的地方那风俗,老太太一死,
所有的闺女得给她做被子,绸缎的被子一床床地塞进棺材里去,
最后塞的老太太搁不进去了,这何苦呢。那么好的被子,她活的
时候盖过吗,活的时候烂棉絮,死了再给她盖崭新的被子,搁在
地下让水沤着,让土埋着。所以王充当时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很有意义。
印度人东来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古
印度迦毘罗卫国王子,释迦部落的王子,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
他目睹众生皆苦,29岁那年舍弃一切出家,苦修六年,35岁证得
无上菩提。然后在人间传法45年,80岁涅槃。
佛教在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传开。东汉明
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了几个人去求佛法。行至今天的克什
米尔,遇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是就邀请这两位高
僧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东来,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佛教开始
在中土弘传。今天印度反而没有人信佛,七世纪婆罗门教复兴,
十二世纪穆斯林入侵,今天印度人除了印度教徒就是穆斯林,佛
教徒基本绝迹,有也混不下去。
佛教分成南传、北传、藏传三部分。南传佛教即东南亚国家
的小乘佛教;北传佛教就是像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
藏传佛教就是西藏、不丹、尼泊尔的喇嘛教。到今天中国实际上
已经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因为四大菩萨的道场都在中国,五台
山、九华山、普陀山和峨眉山。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他的遗体
火化,烧出84000舍利,据说今天还有13块舍利留在人间。佛牙
舍利子全世界只有两枚,一枚在斯里兰卡,一枚在西山八大处灵
光寺里面。佛指舍利全世界只有一枚,安放在陕西法门寺的地宫
里面,一千多年之后才被发现。佛指舍利无论拿到哪里去供奉,
都是万人空巷。有人问法师,说释迦牟尼死了两千多年了,他有
什么法力,他能把孙悟空压在哪儿吗?法师一指20多万人跪在路
边,顶着香,燃香供佛,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法力。死了两千多年
了,这么多人崇拜他,你换了别人试试。所以影响世界的100个名
人,第一是穆罕默德,第二是耶稣基督,第三是释迦牟尼,第四
是爱因斯坦。排前面的全都是教主,受影响的人相当多,穆罕默
德排第一就是因为多达55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司马氏日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记录了从轩辕皇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间的史事。《史记》以人物传
记为主,写得十分好看,其中的刺客列传有经典武侠小说的风骨。
除此之外的史书还有编年体,一年年写的;还有纪事本末体,顾
名思义写事的,只有史记是属于纪传体。
司马迁写事都很准确,刘邦、项羽他们俩干什么,刘邦怎么
想的,项羽说了什么,司马迁都不在场,这事就等于是他虚构的。
但是这个虚构的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瞎编,不能说刘邦
能扛鼎,项羽怕老鼠。一定得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如秦始皇出巡
天下,仪仗队非常壮观,刘邦、项羽都在“欢迎,欢迎,热烈欢
迎”的人群当中。但两人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之后,说的话是不
一样的。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文武双全,盖世无双,所以
他看完就说“彼可取而代之”。不屑一顾,没什么了不起,老子推
翻你,我来代替你。刘邦是亭长,居委会治保主任,他说的是“大
丈夫当如是也”,表示太羡慕了,你看人家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
什么时候能这样。完全符合两人的身份。反观现在的有些历史剧,
简直没法看,就是瞎编的虚构,不符合人物的身份。
东汉的班固,强人班超的哥哥,写了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
书》,说的是从刘邦建汉到王莽篡汉的西汉一朝的历史。而西汉的
《史记》从轩辕皇帝一直写到本朝的汉武帝,可见司马迁很猛,
直接敢说老大的不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章
三足鼎立 南北对峙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袁腾飞说中国史/上
1 三条腿的凳子最稳定
宦官斗外戚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
八个小皇帝,即位的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
岁就驾崩的——就是汉殇帝,谥法里短折不成曰殇,活了不到两
年,当然短折不成。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
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昏暗。
宦官从明朝开始叫太监,刑余之人,六根不全,看着正常人
娶妻生子,本来就刻骨仇恨,心理阴暗之人一旦掌权,必然疯狂
报复社会。所以外戚、宦官是统治集团中最黑暗的两股势力。皇
帝年幼时一般由太后主持朝政。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二十几岁
的小寡妇,头发长见识短,处理朝政只能靠父兄,小皇上自幼看
姥爷舅舅的眼色做人,长大了之后自然不甘心,一门心思要干掉
姥爷舅舅。
但满朝文武都是姥爷舅舅提拔上来的,支使不动,就只好靠
身边的宦官。因此形成这么一个特点: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
上长大后,靠宦官杀外戚,宦官掌权。没几年皇上嘎嘣儿了,小
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权,小皇上长大了,又是宦官掌权。如
此循环反复。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皇帝大造宫
殿,广选美女,后宫花费每天要数百万钱。汉灵帝的时候,公开
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长官
两千万,还可以分期付款。花这么大价钱买官的人,一上任跟红
眼儿狼似的使劲往自己怀里扒拉,得把本捞回来。老百姓落在这
帮人手里,如果不想吹灯拔蜡,就只能跟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了。
鼎足而三立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于是在公元184年爆发了
黄巾起义。利用五斗米道,一帮农民被这些神神鬼鬼的煽惑起来,
势不可当。这一幕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玩得最火的就
属清朝的所谓“天王”,小学没毕业的洪秀全了。东汉朝廷费了老
劲总算把黄巾起义给按下去了,可朝廷自己也一条腿进了棺材。
东汉时的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拥有一切大权,也就为分
裂割据奠定了基础。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州郡的长官和地方的
豪强,扩充武装积聚力量,互相攻杀。今天张大帅打李大帅,明
天李大帅打王大帅,杀来杀去,形成了袁绍、曹操等一些势力强
大的军阀。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只拥有一州之地,但雄
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打败了占有四个州的窝囊废袁
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积
极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官渡之战中,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为谋求霸业,他边组建
军队,边招揽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了历史上最厉
害的农夫——诸葛亮。由此势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群雄角逐中
的一股重要力量。
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江东为根据地,竭力向长
江以南扩展,占据今广东、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区。
208年,曹操南征。一开始他顺利地占领了荆州的一些地方,
但在关键性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在终场哨音响起之前,被对方灌
进一球,以二十万大军,败于不足五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退回北
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三国鼎
立格局的初步形成。战后十多年间,曹操向西北扩大了统治区域;
刘备则出兵入蜀,占领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区;孙权占据
岭南,在东南扩展了统治范围。220年,曹丕废掉自己的舅子汉献
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
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丕建立的魏,史称曹魏。曹魏延续了曹操的统治方针,建
国几年以后,曹魏国力进入全盛时期。后来,曹氏大权旁落,司
马氏祖孙三代相继当权。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军队举的旗子上,写着斗大
的“蜀”字,太搞了。就好比日本人举个旗子上面写着“倭”一
样。谁把别人骂自己的东西印在军旗上啊,心胸宽广之人!刘备
谥号可是汉昭烈帝,不是蜀昭烈帝。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政。刘禅因为小时
候在长坂坡被赵云闷过,被刘备假摔过,影响了大脑发育,长大
后什么事儿惨就办什么,现在快成了一句骂人的词了,成了傻子
窝囊废的代言。实际上蜀国建立后,诸葛亮只活了九年,而蜀国
存在了四十多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连年出兵北伐,《出师表》
里也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烽火频年,“国困民虚,决敌
之资,唯仰锦耳”,打仗的军费只能靠卖布头了。打仗就是打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的干不过有钱的,人扔原子弹,你扔
手榴弹,找倒霉。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都以失败告终,关键就是
后勤跟不上,皇帝不差饥饿兵,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你饿他个三天
四夜,还能在长坂坡前几进几出?以诸葛亮之大才为啥明知不可
为而强为之呢?他的《出师表》里有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
偏安,不伐贼王业亦亡。”刘备建立的是汉,汉应该在洛阳,而不
能在成都,如果不讨伐曹魏,蜀汉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了。这就跟
当年蒋介石嚷嚷反攻大陆一样,“中华民国”的总统不能老窝在台
湾啊,又不是岛主,那成了黄蓉她爹了。
《三国演义》说,诸葛亮本来有几次能一鼓作气灭魏了,被
弱智儿刘禅急召回来两次,说我思念相父了,特意召唤相父回来
看看。诸葛亮又不是召唤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这样战事搁
浅,诸葛亮一生气吐两口血,没几天就在北伐途中死于五丈原。
虽然《三国演义》有虚构之处,但诸葛亮打仗晦气总是真的,失
街亭、误军粮,这些都是老天不帮忙。诸葛亮死的时候五虎上将
也都死干净了,姜维独力难支,于是宦官专权,国势逐渐衰弱,
到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
孙权于222年称王,几年后称帝,建都建业。
值得一提的是,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浮海至夷
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
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当时到了台湾之后,原住民茹
毛饮血,断发文身,刺面凿齿。脸上刻上花纹,可能是为了吓吓
野兽,把门牙凿下来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咋吃生肉啊!大陆最搞
笑的饭店招牌——正宗台湾牛肉拉面,扯!这是正宗兰州人跑到
台湾做出的拉面。台湾正宗风味应该是动物一刀砍下来分两半喝
血。有史为证,只要熟的东西,一定是正宗大陆风味,都是移民
过去的,陈水扁他们家就是清朝移民过去的。
孙权死后,孙吴内乱连年,日益衰落。
2 皇帝轮流坐 明年到我家
昙花五十年
265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西晋的统
一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晋武帝并非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是靠着爷
爷老子夺的江山。只不过他的对手比他还不如,乐不思蜀的阿斗
就甭提了,吴国末代君主孙皓残忍暴戾,经常无故杀人,不杀人
就吃不下饭。晋军过江,吴国老百姓就跟1949年北平人民欢迎解
放军似的。
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是个如假包换的大傻子。傻小子有
一次听宫女议论外面闹灾,不少老百姓饿死了,这厮居然说,老
百姓太傻,干吗非吃粮食,吃肉不就行了。晋朝开国,跟汉高祖
一样,错误地总结了前朝灭亡的教训,认为是没搞分封的结果,
于是大封同姓王,司马氏的王爷们个个手握重兵,造反条件十分
好。统计一下,秦统一后搞分封的朝代西汉、西晋和明,出事的
概率是百分之百。
晋惠帝昏庸无能,皇后丑八怪贾氏专权,惠帝那些握有军权
的爷爷叔叔哥哥们儿发兵攻打,动乱迭起。混战就在首都进行,
弓箭射到傻皇帝的宝座上,鲜血溅了傻哥们儿一身。这就是著名
的“八王之乱”。除了家贼,还有外鬼,一直装乖孙的南匈奴起兵
了,愣说自己是汉朝的外孙,要恢复汉朝江山。立的家庙里竟然
供着刘邦和刘备,这老哥俩要是知道了,得气得在棺材里打挺儿。
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谥法
里慈仁短折曰怀),史称“永嘉之乱”。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
俘虏晋愍帝(谥法在国遭忧曰愍)。愍帝与上一任怀帝一样,一对
倒霉蛋。至此,西晋灭亡。
胡搞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在相
对安宁的江南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东晋建立之初,为立足江南,抵御北方匈奴、鲜卑等贵族的
进攻,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内部团结,一方面实行休养生息,安抚
北方南迁的流民。不久,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
面。由于生活安逸舒适,一些原来还想返回中原的南渡士族,包
括东晋最高统治者,再也无意北返,偏安于东南一隅。
东晋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统治者为了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大肆征兵,导致农民起义,东晋统治名存实亡。
420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
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刘裕灭晋后,建国号宋,他就是宋武帝,在位时较有作为。
宋朝30年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进入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
的时期。
陈朝末年,陈后主不思治理,境内田园荒芜,赋税繁重,百
姓流亡,他依然纵情享乐。589年,陈朝灭亡。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
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史称这一时期为“十六国”。此后,439…581
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与
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鲜卑族拓
跋氏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南迁,逐渐成为塞上的一
支强大军事力量。4世纪后期,拓跋氏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
北魏。后来,拓跋珪消灭后燕,占领中原,建都平城。439年,北
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5世纪中期,北魏将南部边界推进
到江淮一带,实力开始超过南方。
6世纪后期,北周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加强中央
集权,整顿吏治。经济上,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
僚大族;强制大批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扩大兵源,
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周武帝死后,朝政日益混乱,大权落入
外戚杨坚之手。
3 “士”不可挡
天生是废物
前面说过汉朝选拔官吏靠察举制,到后来发展成门第族望累
世公卿,这样很不好。所以到了魏晋,就变成九品中正制。
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它应该既中且正(所以蒋介石起名叫
蒋中正)。然后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把人才分为上
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么
九品,所以叫九品中正制。只有被评为上品,你才能当官。要被
评为下品,你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能被评为上品的,还是那些门第比较高的人,高门大
姓,世代被评为上品。最大的高门大姓就是“昔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氏和谢氏。比如王羲之是右军将军,又称
王右军,但他一辈子拿笔,没听说过他用剑用得出神入化的。他
生来就是将军,因为是王氏。这些人世代垄断官职,老是他们家
当官,就形成了大士族,而老当不上官那帮人变成了庶族。不是
平民,不是农民,都是老当不上官的地主。
士族一生下来就是官,你要一生下来就是官的话,你还会好
好念书吗?你现在已经一个月有一万五千块钱的工资,还在这念
书干吗?这一万五打着滚花也花不完,打小坐着奔驰250上学,长
大就是一个笨痴250。所以这些士族是什么也干不了,文不能提笔,
武不能拿枪,宴会上作首诗都得别人代笔,连智商都退化了的一
帮废物。
因为士族庶族是不通婚的,甚至不穿同样的衣服,不能共坐
一席,所以士族老近亲结婚。王、谢、袁、萧、顾、陆、朱、张,
就这八个姓老通婚,生来生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甥女,
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
会脑残。而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武将肯定
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生来就高官的士族。所以庶族做了皇帝,不
能容忍这帮孙子吆五喝六。
相互看不惯
刘宋的一个皇帝,他舅舅姓陆,非要拜访一个大士族王氏。
皇上说你别去,自讨没趣。姓陆的说我是皇上舅舅,我非得去不
可,就去了。到传达室一递名片,两个钟头没人理他,自个儿待
着吧,在门口晒。他真有恒心搁那等,两个钟头之后,人家把买
菜那个门开开了,进来吧!
进去之后,主人也没在正堂迎接他,而是在卧室,那是非常
不礼貌的地方。主人背对着他,光着膀子躺着,小丫头给扇着扇
子。他就在那站着,也没人给让座,也没人给递茶,站了一个多
小时。主人一翻身,呦,这是谁啊?他怎么在这待着,他是谁?
然后这个时候,仆人搬个胡床来,就是马扎,搁在这,给他坐下
了。坐下来之后主人就问,你姓什么?他说我姓陆,陆××。过去
给我们家养马的那个陆伯之是你什么人?陆伯之是我爷爷,他是
养马的,后来立了军功了。怎么养马的孩子跑到我屋里来了?给
我轰出去!仆人就给轰出去了。人刚一转身,就听那个士族,指
那个马扎说,把这个拿出去烧了。
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