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史[上]-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轰出去!仆人就给轰出去了。人刚一转身,就听那个士族,指
那个马扎说,把这个拿出去烧了。
陆××回去就跟他外甥皇上哭诉,说你看我是你舅舅,怎么这
么屈辱。皇上很生气,你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你管人家是不是养
马的,人家现在是皇上舅舅了,你怎么这么招待人家!但是没办
法,皇上只能和陆××说,你活该,我让你别去,你非去,我都惹
不起他。皇上为什么惹不起他?因为姓王的一族全在朝里做大官,
全天下的田,差不多60%都是他们的,他一族人经济、政治、地
位非常高。
随着后来士族这帮东西越来越衰落,庶族地主崛起。尤其魏
晋南北朝,那个时候更迭频繁,打仗是最厉害的,都是庶族立军
功,所以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
4 “汉化”辅导班
骗你去洛阳
来说说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一,改均田与租调,均田制与租调制。均田就是给人民分
地,授田的农民要给国家交租和交调,租就是粮食,调就是布帛。
该制度的作用在于逼着你去从事农业。因为原来的北魏是鲜卑人,
属于游牧民族,现在分你土地,收你粮食和布帛,不收牛奶不收
羊毛,等于是强迫你从马上下来,拎起锄头去种地。
第二,三长制,促进了农业和汉化政策。意思就是在地方设
立乡、邻、里,改变了原来的宗主督护制,它的作用是加强中央
集权。
第三,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之前北魏的官员没俸禄,一
是容易贪污,国家不给,我自己拿!再有一个是他们爱打仗,没
有俸禄我就出去打仗,一打仗我好抢。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整
顿吏治,给官员俸禄。官员不用拿国家的,也不用抢别人的,老
老实实拿俸禄享受生活就完了。
第四,迁都洛阳。北魏的都城最早在盛乐,今天的内蒙古和
林格尔,然后迁到了平城,平城就是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云州,今
天的山西大同,位置也较偏远,最后才迁到洛阳。但是这次迁都
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多是他叔叔爷爷辈的守旧派老臣反对。他就
想了个办法,说我要出兵伐宋(宋齐梁陈的那个刘宋,不是汉宋),
要率30万大军征伐,各位爷爷叔叔们国之干臣,要跟我同去!于
是30万大军就出发了。今天艳阳高照,大家歇歇,晒晒被子,扎
营休息,明天雨雪交加,行军,要锻炼将士们耐寒、抗旱的能力。
反正皇上年轻,20多岁,伺候得不错,爷爷叔叔们快散架了,走
到洛阳这帮人受不了了,跟皇上说咱别往前走了,再走就死了。
皇上一听,各位王爷年事已高,若从军征讨,到长江边上还
有一半的路程,万一你们到那儿死了,我对得起谁。可是要回去
呢,你不是也得死吗?往南走还有一点缓和,干脆咱别走了,跟
这儿定都完了。爷爷叔叔一看上了孙子的当了,那怎么办,要命
不要命?咱不走了,就在这儿定都吧。
魏孝文帝颁发了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原来我
们在内蒙古,后来到了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没有
做到书同文,车同轨,也就是国家没有统一。“此间用武之地”,
平城这个地方啊只适合干打仗,穷了吧叽的什么都不产(今天知
道有煤,那会儿也不知道,知道了挖出来也不能吃),“移风易俗
信为实难”。这个地方如果要移风易俗的话,我坚信太难了。“崤
函帝都,河洛王里。”而崤山函谷关,长安那个地方是历代的帝都,
河洛王里,河,黄河,洛,洛阳,都是古代帝王经常待的地方。
长安是周秦汉唐11朝古都,洛阳是9朝古都。“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所以我才兴师动众,咱们定都到中原。要效法古代汉族的帝
王,在中原稳坐江山。
全方位汉化
孝文帝认为自己是中原王朝的代表,所以迁都洛阳后,洛阳
就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之前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都在
此定都,算上北魏,已经是第五个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了。洛阳是
九朝古都,后面那几个就没有什么太能提得起串得来了,包括五
代十国的后唐也在这儿建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就因为洛阳定都,战乱,遭到兵燹,又定都,翻来覆去是这点事。
第五,移风易俗,实行汉制。实行汉制首先从汉服开始。
其实汉民族的衣服既不便于生产,又不便于战斗,以至于中
国古代的服装演变的特征就是不断向少数民族学习的过程。今天
你把对襟系扣称为唐装,但那却不是大唐汉人的装束,而是满装,
是少数民族旗人穿的。旗袍更别说了,把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
装,十分牵强。中国传统服装是汉服,衣裳衣裳,上衣下裳,裳
就是裙子,男女都穿裙子。在汉朝以前,成年男女也都穿开裆裤,
因为外面有裙子,从衣着上看不出这个人是男是女。尤其老百姓
的穿着,都是灰色、黑色、白色的衣服,更难区分性别。裤最早
的意思是胫衣,护腿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长筒袜,连裤袜。死
裆裤是后来跟少数民族学的,因为他要骑马不能穿开裆裤,不能
穿裙子。
我们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
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少数民族则
窄衣箭袖,又能引弓拉箭又能挥锄耕作,他的衣服更合理,所以
中原王朝就不断地向他们学。
汉族人的衣服“Y”字领,没有扣,靠腰带。少数民族是小圆
领,“一”字领,唐朝的服装就很明显学他们,改成了小圆领,乌
纱、幞头也取代了原来的峨冠。唐宋的皇帝穿的衣服都是这样,
到了明朝的时候,皇上只有祭祖时才在脑袋上顶一个大搓板,挂
一串算盘珠子,脑袋好几十斤重,平时都戴乌纱了。峨冠博带的
大礼服也只有祭祖才穿,平时不穿了。到清朝更不用说,一水的
都是满装,所以明朝的遗民损清朝人,说脑袋后面弄一根孔雀翎,
衣服上除了飞禽就是走兽,简直就是衣冠禽兽。说归说,但是人
家的衣服窄衣箭袖,打仗、生产的时候就是方便。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汉服虽然大气好看,但是不合理。
所以孝文帝实行汉制到这个时候遭到一定的反对,无奈是皇上下
令要一律穿汉服,穿鲜卑服的笞杖徒流死,就是拿板子抽,拿鞭
子打。因此大家只好穿,解除扫街工人的痛苦。实际上汉服是不
利于生产和战斗的。
除了服装外,顺便说一下饮食。原来中原人说吃饼,是汤饼,
就是馄饨不放馅儿的片汤,中原人的饼就是那玩意儿。今天大家
吃的饼都是胡饼,是少数民族发明的,因为他不能骑在马上端一
锅片汤,要方便随身携带。中原人后来发现他的东西确实方便,
今天我们爱吃的涮羊肉就是少数民族发明的。
实行汉制从强迫各位戴“避雷针”扫大街之后,皇上又让百
姓改汉姓。
孝文帝拓跋宏改成元宏,唐朝大诗人元轸就是鲜卑贵族,皇
室后代。步陆狐氏改成陆氏,勿扭于氏改成于氏,尉迟氏改成尉
氏。包括穆桂英都是鲜卑人,从丘目陵氏改的穆氏。就这样鲜卑
八大姓都改成了汉姓。
衣服和姓改完之后,皇上下旨官员都得说汉语。
30岁以上的官员年岁大的,三年内学会汉语,否则这个官别
当。30岁以下的官员你们年轻,半年内学会汉语,禁止讲鲜卑语。
鲜卑是历史上那么牛的一个民族,到现在连土话都不会说了。
骨灰级粉丝
还不算完,皇上快成汉室的疯狂粉丝了,还得跟汉族人通婚,
进行人种改良。
皇上先把自己的皇后送进尼姑庵里,接着从北方汉族四大士
族:崔、卢、李、郑,一家娶一个。李氏立为皇后,崔、卢、郑
家的孩子立妃。完了之后告诉自己所有的兄弟、叔叔们(爷爷可
能岁数太大了,不便参与),离婚吧,把鲜卑族元配送进庵里,崔、
卢、李、郑我给你们找,一家发一个,必须跟汉族通婚,禁止鲜
卑族之间通婚。
皇上娶了一个汉族皇后,太子二分之一汉族血统,太子再娶
汉族皇后,再往下鲜卑族的血统以渐近线的方式无限接近于零,
最后完全被汉族血统剿灭。
少数民族羡慕汉族往往是首先羡慕汉族的生活,觉得人家住
的是楼,穿的是绸,吃的是油,咱们住帐篷,穿兽皮,喝马奶。
不行,必须学汉人奔小康。史学家是很赞赏魏孝文帝改革的,但
是你融进了汉族你就没有了,鲜卑这个民族就灭绝了。
所以汉族人得意扬扬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胡虏无百年之运。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你的寿命不会超过100年。因为你如果不
学我,你这么落后你肯定不超过100年就完蛋了,比如元朝,那么
野蛮落后,撑到90年就回草原放羊去了。而你要学我你就变成我
了,快马弯刀我干不过你,子曰、诗云我是祖宗,清朝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正好是两个对立的例子,不学
的90年完蛋,学了的旗人都不会说满语。北魏其实也提供了这么
一个例子,彻底汉化,终至消失。
5 江南经济特区
南下大开荒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
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
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
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
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
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
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
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
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
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
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
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
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
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
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
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
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
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
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
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
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
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
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
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
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
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
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
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
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
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
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
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
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
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早不干这事?
环保在北方
中原王朝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现在是被人打到这儿来的,
没辙了才来开发这个地方。梦寐以求的故都洛阳被人抢了,只好
南下来建康白手起家。说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今天是中
华民国的话,你想台湾能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吗?不可能,它的
中心在南京,东南沿海和上海肯定是最发达的,台湾就弯着去吧。
现在想开发南京开发不了,南京被解放了,他就只能开发台湾去
了。那时候的统治者重视江南也一样,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了,
成北魏的了,只能开发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
北方因为是屡经战乱,经济反而在破坏、恢复,破坏、恢复中循
环。这一时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原因是汉人跑了,少
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畜牧业扩展。这也有好处,使得两汉时过
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北方农业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农具新技术
的出现。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于灌溉。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就
像自行车的链子,一半在水里,绑了一堆竹筒,人一踩,链条转
动,竹筒就把那个水给弄上来。然后竹筒的水挨个倒到一个槽里,
那个槽延伸到田地里去,就这样把水引灌翻过去。它的优点是不
但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用于排涝,假如地被水淹了,倒过来再
弄河里去。
另外北方还兴修水利和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
区。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五胡十六
国的时候,很多政权在这儿割据。《天龙八部》里写慕容复要复国,
慕容氏建的那个国就是在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6 魏晋风流
魏晋“新浪潮”
魏晋时期的数学很厉害。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
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小数点七位,这个成就是个世界之
最。
另外,著有《缀数》。中国古代的数学充其量就是现在小学高
年级,五六年级的水平,因为没有发明代数学,代数学是从洋人
那学来的。
农学上,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
重农抑商。“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
之事,阙而不录。”经商做买卖的事儿我不写,本是农业,末是商
业。如果弃农经商,那就是舍本逐末。
第二个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
产经验。汉族是种地的,怎么能记载牧业生产经验呢?因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教的。
第三个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国以农立国,从夏朝就
开始种地,不能到这个时候,种了三千年地了,才想起来写一本
农书,那不可能,肯定以前就有。所以当然有比《齐民要术》更
早的农书,但不完整。比如说东汉的《四民月令》就不完整。
地理学的成就有西晋的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的郦道元《水
经注》。《水经注》文笔优美,内容实用,后来还被历代中国画家
当做研究山体脉络的经典论文用,国画大师陆俨少就很喜欢《水
经注》,这个相当厉害。
文学方面,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八卦杂志书。但和现
在的八卦杂志不一样,那狗仔队除了脸皮和腿脚别的什么都不行,
《世说新语》那套书的文采风度可是卓然超拔,文学思想和史料
价值特别高。此外还有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最早裸奔的
名人。
7 和尚PK道士
舶来者居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道教原来是民间信仰,多用于给人治病的。老百姓看不起病,
教道士给治治,拿一张黄纸画点儿东西,用火一烧,把纸灰兑石
灰喝了,包治百病。可能有的时候病是心理暗示,自己觉得好就
好了,也有时候确实包治百病,因为喝死了。黄巾起义靠的也是
道教,五斗米道。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到这时被葛洪一改造,
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了。原本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说中国今天
有好几亿佛教徒,而道教徒统计只有60多万,就是说历来中国古
代的道士就干不过和尚,最后道教基本上就等于佛教化了。道教
的这些清规戒律全都是跟佛教学的,包括它的神仙体系。佛教是
宗教,道教则更原始信仰一点,它干不过佛教是有原因的。佛教
宣扬人有三世,前世、今生、来世,今生你修行好了,来世能往
生极乐,摆脱六道轮回。而且它容易上手,一个字都不认得没关
系,你只要虔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遍,肯定往生极
乐。它的教义非常简单,大家都能听懂,什么都不懂,不懂文化,
不懂佛教怎么回事,没关系,不用你懂,就念吧!心诚则灵,虔
诚念,有前途。
道教则认为,我今生就能成仙,肉身成仙,白日飞升,而且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把我家里所有人都带天上去玩儿。它一
般通过炼丹来修炼肉身,外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内炼人体元丹。
外丹是中草药跟水银炼的,你吃了丹就氧化汞中毒,炼内丹绝食
已经饿得半死不活,再来一水银球,当然能升天了,多少帝王是
吃丹吃死的!秦始皇、汉武帝、雍正,全是吃死的。再说一般老
百姓也玩不起炼丹,上哪玩儿水银去,哪那么多钱糟践名贵中草
药。明朝嘉靖皇帝炼丹,光炼丹燃料一年就20多万两银子,一般
老百姓有这魄力吗?只有贵族才玩儿得起。受众太小,所以道教
干不过佛教。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
道路。你这辈子这么苦,是因为你上辈子造孽了!所以你这辈子
要修行,修行才能消业,才能摆脱六道轮回。佛是最高级的,佛
底下是菩萨,菩萨底下是罗汉,罗汉分成两类罗汉——缘觉罗汉
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因缘际会才能成罗汉。声闻罗汉,是听
佛讲法才有机会能成的罗汉。但甭管声闻还是缘觉,反正做了罗
汉就摆脱六道轮回,就可以入涅槃。佛教认为有不生不死的状态,
就是涅槃,和咱们认为人除了活着就是死的状态不一样。
有人说自然科学是最渺小的东西,它解决不了的东西太多了。
而现在最可怕的就是,凡是解决不了的他就不相信。自然科学虽
了解宇宙的东西,但能了解多少?人类望远镜能看到最远的星球
距离地球有多远,宇宙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只要他没看到的他就
不相信,一概称之为伪科学,这个就有点儿太绝对了。自然科学
诞生才几百年的事儿,牛顿、哥白尼才多长时间,他们之前时代
的人类怎么活着的?就靠宗教。
轮回的六道,指的是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
玉皇大帝属于天道,但天也是有寿命的,八万四千岁、十万岁,
或者两百万岁,这个岁数一满,还是要进入轮回,天都这样,人
就更加逃脱不了轮回。天人之后是阿修罗,就是夜叉,哪吒里面
拿着钢叉的那个夜叉,这天、人、阿修罗三道还算不错。然后到
畜生、恶鬼、地狱,这就惨了,尤其你要一落地狱,那就完蛋了,
万劫不复,再别想代言品牌接拍广告了。
信佛的目的,说是为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
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三途苦就是畜生道、饿鬼道
和地狱道,指引你走路小心,别堕落进去。所以佛教一跟老百姓
宣传这个,老百姓豁然开朗,我这辈子苦原来是上辈子造孽了。
对,我告诉你,你上辈子是个国王,杀的人太多,所以这辈子苦,
成了奴隶!你好好修行,来世你还是国王,少杀点人。
这个事儿太好了!原来我上辈子是国王,我想我上辈子多美,
我下辈子多美,这辈子我认了。很好的例子是印度,它贫富分化
比中国严重,但是人家没见有砸垃圾桶,也没见偷井盖的,没见
把公园护栏给掰走的,就因为笃信宗教。虽然印度人不是信佛教,
信的是印度教,但佛教的教义很多是从它那儿吸收来的。所以多
宣传点儿这个,对于和谐社会多有好处。如果都无神论,你放心
没有地狱,不要相信那个,举头三尺啥都没有,那我该贪污就贪
污,无所谓,反正也没有天堂地狱,不贪也不上天堂,贪也不下
地狱,这就完了。
所以宗教信仰都是教人行善,像五戒:杀、盗、淫、妄、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饮酒,那社会多好,不就
和谐了吗?若人人笃信,连法律都派不上用场了。除了乡办企业
不高兴,酒卖不出去,别人都挺好。所以宗教一宣传,老百姓得
到一条解脱之路。统治者更高兴了,宗教教百姓忍让,忍让好,
便于管理。统治者一高兴,宗教就能广泛传播,广泛到“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修庙卖皇帝
可是什么事儿都不能干过了,一过了就会物极必反。佛教的
盛行就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首先,浪费钱财,花钱花得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个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