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警大中华1985(白面)-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自然而然,远东地区的苏联人,开始对内陆、欧洲地区的本国人有了轻贱和看不起的心理。尤其是自觉高贵的莫斯科人,除了只会攻击政局、到处捣乱,再也没有任何用处,生活水平上更是远远不如。

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已经充斥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市场,因为军队的放纵和地方政府的默许,所以这里的苏联人更加了解边境另一边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类的字眼也是耳熟能详。

不少去远东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都听过当地人感叹过:“戈尔巴乔夫搞什么新思维啊,要是跟中国学,恐怕苏联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乱。”

原本被苏联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现在反而成了不少苏联人的憧憬之地,不少年轻的苏联小伙子、大姑娘,也就学过几句东北腔的汉语,就越过边境来到中国境内找工作甚至是生活。两年之内,齐一鸣在看统计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在东北的边境贸易城镇,至少多了五六万俄罗斯族的移民。

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人会自然向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流动。

不过远东地区其实也有一些发展,被渗透的厉害的地方政府瞒着中央的意思,已经实际上按照中国的经济计划开始发展各种产业经济,他们进行木材的采伐,生产化肥,甚至偷偷地接来自中国工厂的原配件订单,诸多的苏联国有企业都成了嵌入中国经济的链条的一环,这种经济的关联性就使得他们虽然跟中国人不同族裔,但是却形成一种特别的亲近。

远东地区还算是人口比较多,而如西伯利亚军区控制的地方,城市规模和人口都比较少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非常可观的重工业的,只不过这些重工业不能吃不能穿,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仍旧比较差。不过尽然远东被打通了,西伯利亚也不会成为太大问题,齐一鸣还是采用主攻大城市的策略,西伯利亚铁路上疾驰的火车一车皮一车皮地运载着中国的罐头、副食品、成衣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商品,家电、小商品之类的东西更受欢迎,在刚刚进入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城市的时候,还受过一些官员的刁难,不过很快齐一鸣的金元攻势起到了作用,而且过于顽固的人也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最终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还是轻松地攻破了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太大,但是只要拿住几个重要的大城市,就等于控制了这里,这也是苏联国情的问题,要是放在中国则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事情,要不然也不可能出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赤塔,苏联西伯利亚军区的驻地,一桌丰盛的俄式晚餐加上几大瓶的伏特加,还有房间里熊熊的炉火,衬得几个将军的笑声不断。西伯利亚军区的总司令扬科夫正在宴请他的几个主要下属,美食和美酒让宾主尽欢。

原本的赤塔虽然能够供应不错的食物,但是像是这样高档次的熏肉、烤猪腿,甚至在冬天还青绿的蔬菜,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今拜似乎化身商业民族的中国人所赐,在赤塔只要有钱,就能够享受到最好的食物。甚至他们桌子上摆的伏特加,也是这两年苏联境内十分出名的中国品牌,因为红星伏特加等知名苏联品牌的特供和这些年的惨淡,所以搞到好酒对于苏联军官们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显然中国人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年似乎为了外销苏联,出现了不少中国人压根不会碰的伏特加品牌,像是他们桌上的阿穆尔(黑龙江)牌伏特加,就是十分昂贵的酒品。

大家吃得开心,聊得却渐渐沉重了起来,扬科夫的本人其实早已经死掉了,现在主持宴席的是一名红警间谍,一如诺渥兹洛夫。他故意引导着话题,说道:“那些可恶的叛徒们,他们现在一味地强调什么俄罗斯,实际上不过是想要投入西方的怀抱,当一只西方资本主义的哈巴狗,将我们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的苏维埃就此葬送……”

军人的血性自然强烈,一名少将说道:“没错,我见过叶利钦一次,觉得他看上去和气,但是背后里就是一个奸诈小人,如果国家交到他的手上,苏联肯定没有好下场。”

有人附和道:“好下场?恐怕都不会存在了吧,据说叶利钦现在正在大力推行俄罗斯联邦的法律在俄罗斯的土地上高于苏联,对于苏共的权力也不断做着排挤,恐怕有朝一日,苏共都可能被宣布为非法的,然后彻底丧失政权吧,那个时候苏共都没了,还哪有苏联?就剩一个已经去红色化的俄罗斯而已。”

有一名搞政治工作的军官反驳道:“我们的国家如此强大,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内斗就倒下?”

扬科夫语重心长地叹道:“为什么不会?现在眷恋苏联,希望保留苏联,让我们继续光荣地以无产阶级斗士的身份生活下去的人,还有多少?青年人们不愿意加入苏共,一些**分子还把党的名誉都给毁坏了,人们相信了西方虚假的宣传,认为只要仿效了自由民主的制度,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喝了很多酒的一位少将怒而拍桌道:“想要推翻苏联,得从我们的尸体上过去!”

“没错没错,我们要惩戒叛徒!”众人一片赞同和附和之声。

扬科夫见到群情激愤,然后假装无奈地道:“可是真的有一天,苏共的那些无能的领导们被架空了,叶利钦那个叛徒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我们又能怎么办?”

大家此刻都变得格外沉默,有人问道:“司令,你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西伯利亚军区有十万能拼敢打的革命战士,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你做出任何决定,我们都会追随你!”

有几个人立即表示了赞同,但是也有人没说话,扬科夫眼睛一扫,把这些犹豫的人记在脑子里,他又假装道:“难道发动一场兵变吗?我们打回莫斯科?我们的枪怎么能对着自己的同胞呢,国家有可能都会因此分裂,我虽然不愿意做叛徒,但也不愿意做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啊!”

军区的副司令阿列克榭维奇道:“司令你言重了,要说民族和国家的罪人,我们的国家是苏联,叶利钦如果真的搞垮了苏联,我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难道不值得去剿灭那些无耻的叛徒?我瞧着,社会主义路线根本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戈尔巴乔夫和一些白痴把好事情给办坏了,也有一些投机取巧和险恶用心的人隐藏在党里搞破坏。中国与我们虽然不怎么友好,但是人家也是走红色路线,为什么中国越来越强,而苏联却越来越弱?

远东军区的情况大家其实肯定都知道了,诺渥兹洛夫司令私自攫取了地方政权,开始仿效中国大搞市场经济和允许私人产业,那里的活跃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也变好了,对于社会主义能行的信仰也坚定了。我觉得,如果叶利钦真的想要推倒苏联搞他所谓的俄罗斯,我们也别跟他们废话了,直接宣布不承认俄联邦,苏维埃政权永续。一想到要奉叛徒的命令,我就浑身不舒服,我是绝对不愿意当资本家们的走狗的,革命的政权必须保留。”

扬科夫暗地一笑,因为他和阿列克榭维奇都是红警间谍卧底,两人实际上就是在演双簧,相对于远东那边,西伯利亚还有很多人并不完全接受反抗叶利钦或者戈尔巴乔夫的魄力,所以扬科夫和阿列克榭维奇就用这样的机会来确定哪些是可用的人,并做说服工作。

第433章433大棋的边角

这一年上半年除了那出石破天惊的生化危机,全球范围内还算基本平静,偶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是影响却并不深远或巨大。伊拉克的情况还纷乱着,美国和中国仍旧在如何管控伊拉克局势的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谈判比较迟缓,但是无论是中**队还是美**队都开始了对一些伊拉克军阀的打击,战乱的程度稍有减缓。

可平湖之下隐藏着暗流,世界也远远没有普通人想的那样平静。

九一年的春天,已经积蓄足够力量阿富汗塔利班在奥马尔的号召下,攻陷了首都喀布尔,占领了这一北方重镇,傀儡政权彻底被消灭。不过在北方地区还有北方联盟的一些零星武装拒绝接受塔利班的领导,奥马尔在国际媒体面前发表了重要讲话,指示阿富汗不容忍任何不忠于塔利班中央政权和自行其是的无纪律者,任何的叛乱分子最终只能是自掘坟墓。

不过奥马尔也没有使用太大的塔利班正规部队从事这样的平叛活动,反而他很有“发动群众”意识的,号召任何普通阿富汗人,不要向叛乱分子提供任何的帮助,并向塔利班提供他们的行踪和情报,他为任何告密者提供了优厚的回报以及保护,而且阿富汗人已经过腻了这种战乱的生活,阿富汗已经欣欣向荣的南方地区让诸多当地人十分向往,所以很多人相信如果奥马尔完成了自己的统一,就能够帮助阿富汗重新回到正轨。

3月1日,奥马尔在坎大哈正式宣布建国,国号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实行政教合一政策,他本人也成为了阿富汗的新任国王,他与阿妮娜的长子卡里姆成为了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因为齐一鸣的一番手脚,这个世界的塔利班和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已经与另一位面那个压抑、封闭、愚昧而暴力的塔利班政权截然不同了。奥马尔主政塔利班期间,虽然要求信仰的纯洁性,实行政教合一,但是实际上却促进了非常多世俗化的建设。比如在解放妇女权利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

很难想像还是战乱的阿富汗,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中对妇女权力的重视,可能仅仅次于有“中东巴黎”之称的黎巴嫩。妇女不必要穿戴罩头黑巾出门,能够穿着不太暴露但新潮的衣服上街;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工作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在许多伊斯兰国家,妇女不允许开车,而阿富汗却并不禁止。

甚至有较为激进的女权组织还专门到坎大哈考察,然后与奥马尔这个英俊的大胡子合影,甚至拍摄亲吻奥马尔脸颊的照片,有人提议针对奥马尔在解放妇女权利上的巨大贡献,应该授予他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除了人权上的改进,经济上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位面中的塔利班就是因为太过于纠结宗教法条,而忽视了民生建设,使得民怨高起,最终无法维系。前车之鉴,所以奥马尔十分重视民生经济上的恢复。

除了组织普通的阿富汗农民恢复农业生产,使得当地人的基本生活口粮得到保障,奥马尔还借着自己其实本来就是效忠于中国的便利,拉来了一众中国的企业帮助阿富汗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基本的电力、自来水、交通等,如坎大哈已经是似模似样。

阿富汗拥有比较丰富的工矿资源,而奥马尔还力推中巴铁路上的阿富汗支线,所以这些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后,可以通过铁路要么出海运到欧洲或东亚,要么直接进入中国内陆,这也将成为仍比较贫穷落后的阿富汗的一个主要外汇和经济来源。

很多人获得了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在战乱中得到了安宁,使得塔利班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支持度,再加上塔利班推行的宗教政策,对于广泛的普通穆斯林进行教育,也增加了他们对于塔利班的忠诚。

一个逐渐变强而稳定的阿富汗,实际上是齐一鸣战略链条中,拖住中亚和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此时苏联变局就要发生,如果有必要,齐一鸣也会利用阿富汗的力量对苏联进行另一个方向上的压力。

在中国的北方,另一个国家也在经历着一场完全不同的变局,这个国家就是蒙古国。

虽然蒙古在解放前就已经在苏联支配下独立,但是这种独立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其实当了数十年的苏联殖民地,直到现在苏军还驻扎在这里,防备的无非就是南面的天朝。不过从八七年开始,战略收缩的苏联不得不收回自己的拳脚,尤其是苏联在阿富汗和在新疆的折戟沉沙,使得苏联人认为在中国大规模的钢铁洪流面前,一个更加与苏联无关的蒙古,反而更容易起到其缓冲的作用。

蒙古国这笔烂账其实非常不好算,在齐一鸣没穿越之前,网上有着各种键盘战略家和口水总参谋长之类的网友论战外蒙之失该算在cpc头上还是kmt头上。照齐一鸣看,其实这笔账谁的头上也不该落,虽然外蒙失于民国时期,但实际上跟清末被割走的那些土地并无太大区别。当然因为这一地区主要生活着蒙古族,所以就有了其他指向性的意义。不严格来说,蒙古国的性质跟越南其实很像,之前为中国藩属,最终独立出来。

后世网上也有各种带着恢复大中华荣光和疆域怀旧情结的人,甚至还炮制出类似“蒙古大呼拉尔多次投票回归中国”这样的假新闻。齐一鸣他老爹当年去蒙古做过生意,对于那里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蒙古人其实跟越南一样,对中国难有好感。那些反抗天朝侵略的蒙古人(主要反清,如青衮杂布),被当作民族英雄一样纪念;蒙古人先天恐惧人口众多、力量强大的中国有一天会吞并他们。所以蒙古国内有着非常严重的纳粹民族主义信众,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

当年********,而中国不得不顺从雅尔塔体系,忍受无礼的粗蛮的斯大林之挑衅,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太弱了,当时斯大林以新疆、东北等问题要挟,而且苏军已经开入东北,面对比末路的日本还凶暴的毛熊,那时候的中国根本无力抵抗,无论是cpc还是kmt。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齐一鸣做了不少的调研,对于蒙古的未来,他还是多少有些不确定。力量上而言,蒙古人口也就是中国一个市的人口,百万出头,去了苏军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抗中国的一个重装师,就算有苏军也没法抗衡pla,但是以力夺回这种事情很不好看,而且可能引起当地人的反抗,固然齐一鸣有心灵信标塔,但是阶段一信标塔没法扭转这么强烈的敌视和反对情绪,所以对蒙古动武,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底气。

他的手段主要还是类似对付苏联远东地区,使用经济渗透和利益连结的方法,这几年来,由于齐一鸣强大的集中式农产品集中采购和市场配给制度,使得内蒙古牧区很多牧民在得到优良畜种后,销路也被保障,经济条件急速增长。近年来内蒙古的一些大城市的发展也很迅速,除了工矿业,农牧业也是非常抢眼。因为交通的便利,很多廉价商品都能够在内蒙无阻碍的流通消费。蒙古族其实是商业头脑比较好的一个民族,一些聪明的牧民就开始打了走私的主意,他们套上自己的马车,从周边的市镇购买一批批在外蒙算是稀罕的货品,包括手电筒、电池、水果罐头甚至柴油发电机和各种工具,他们都可以往境外倒腾。

边防上也接了指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两年如东北一样,大规模的边境走私贸易出现,很有一些人因此发家了。基本上倒腾这么两三趟后,牧民就不用自己马车运货了,上呼市或者包头之类的大城市买上一辆新版解放大卡、东风卡车之类,直接奔驰在草原上去卖货。原本牧民们还觉得是不是要打点一番边防,但是边防哪敢收这个钱,伸手的前程立马毁掉,所以都谨慎许多。

这样的走私边贸的直接后果,使得外蒙的牧民出现了一个错觉,那就是内蒙的蒙古族同胞们日子过得比他们这种大集体有时还要忍饥挨饿的日子好得多,他们不仅有草场,马群羊群什么的,甚至还有自己的汽车,能够敞开了喝烈酒,还有各式各样好玩的玩意。

一种理所当然的念头就会在一些人脑海里出现:“要是我也是内蒙人多好!”

此时蒙古人主要痛恨的对象还是老毛子,甚至苏军撤军的时候蒙古族大妈都要在火车上吐口水以作鄙视。对于中国他们虽然没有太多好感,但是总比苏联强一些。其实对于国家归属这样的问题,永远都是权势者、知识分子们和愤青们纠结的问题,普罗大众只要没有被定错位,比如当被殖民者之类,对于一种新的国籍,大概也不会太抗拒。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齐一鸣不能把蒙古归化,他仍可以用南洋模式控制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到时候也只不过是一个名头的问题,实际的好处却能拿个全。

第434章434保守派的反击

棋局上的边角看似并不影响棋局的主流,但是许许多多的边角集合在一起,就能够扼杀一股大龙,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而在这盘棋局的核心,正常舞台剧的中央,叶利钦终于以57%的得票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这个没有什么骨气一心就是卖国的家伙,还没等到自己正式就职,就匆匆地跑到美国进行访问,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访问美国。

《纽约时报》这样评论道:“叶利钦再也不用走后门进白宫去请求美国总统的接见了。”

为了确定苏联未来的地位,最主要是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苏联举行了一次全国公投,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对此抵制,并没有参与到公投之中。实际上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已经从苏联之中独立了出来,所以是否保留苏联,对于这些国家并没有实际性意义。

根据1991年三月份的全民公决,七成以上的苏联民众仍主张保留苏联但是革新之后的苏联应该是什么样子,苏共的高层,不同派系,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代表都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为了协调各加盟共和国的利益,联邦委员会开始起草新的联盟条约,地点选在了距离莫斯科35公里的新奥加廖沃政府别墅。

新的盟约将苏联的名称改为了“主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甚至简称在写法和读音上与苏联的简称一样。但是就算是简称一样,可这个名字已经突出了主权两个字,所以苏联作为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力就会被极大削弱,而地方上就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也能够对苏联的中央形成制衡。

盟约讨论的就是在新苏联中,中央与地方的地位和权力分配问题,除此之外,统一的军队要如何划分,武装力量的指挥权是否要下放到主权共和国;还有经济上是否要进行变动,比如更大规模进行私有化,且一些国家发行新的货币;统一的交通、油气输送、电力、通信系统等等一应基础设施的形制,是否也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当然更细节的问题也不会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的人物去操心,他们实际上所争夺的问题更加高端,是涉及国家主权、军队归属以及财政大权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决定了未来的苏联到底是一个统一国家还是一个联邦,甚至一个松散的邦联。也决定了未来的政局中,是以哪一派为主哪一派为此。

因为话题敏感,而且立场也相当对立,导致讨论的火药味很浓,每当会场讨论让人窒息时,戈尔巴乔夫便立即叫停,邀请代表们用餐。宴会通常有助于缓和情绪,但宴会一结束,一切又恢复原状,谁也不会轻易让步,因为让步了就是永世不得翻身。

7月23日下午2时,联邦委员会再次举行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财税的问题。会议讨论了两个小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戈尔巴乔夫认为中央应向每个企业征税,并负责调整它们的上缴额,这就将财税大权握在了中央的手中,不管下面怎么折腾,只要中央有钱,下面没钱,那么苏联仍旧能够保持中央的强势。叶利钦则坚持每个共和国必须执行单渠道固定缴款的原则,这样明摆着就是撇开苏联中央,由地方把控财权,架空中央的经济能力。

“如果不把这一点写进条约,那我在这里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戈尔巴乔夫边说边收拾文件夹准备离开。实际上他是想要装腔作势,威逼叶利钦让步。

可叶利钦根本不买他的账,戈尔巴乔夫是什么样的一路货色他已经很明白了,此人优柔寡断,志大才疏,遇事喜欢推卸责任,而且根本没有足够的耐性,容易恐慌后做出可笑的决断。

“别逼我们在您缺席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叶利钦好整以暇地道,实际上却是最直入人心的威胁。

戈尔巴乔夫根本想不到自己身为苏联总统,会议的主持者,居然会被叶利钦这样顶撞,而且叶利钦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没有你我们一样可以做决定,影射出来的意思就是,苏联没有了,各加盟共和国仍旧可以好好过日子。戈尔巴乔夫进退维谷,更是无比羞恼,他没有当场发火,毕竟当着这么多代表的面,索性宣布休会,找了个台阶下。

数日后,戈尔巴乔夫再度在新奥加廖沃与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等加盟共和国的当权领袖举行秘密会晤,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分歧和矛盾是如此的巨大,反而天真地认为,这次讨论就可以把联盟条约草案中遗留的联盟税收问题彻底解决,他甚至还想确定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日期,哪怕这个时候签署意向都没有达成。

不仅如此,秘密会议中,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向戈尔巴乔夫提出建议,为了平息苏共内部保守派的压力,应直接将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总理巴普洛夫等苏共高层撤换,换上更加自由派和开明的人物,以推动整个谈判的进程,以防这些态度强硬就是不愿意让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