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尚与隐者都静静地等着汎秀先开口,而他却连着喝光了三杯茶水,才慢悠悠问了一句:
  “话说,我回来之前,主公特意叮嘱,一定要我把言千代丸带去和泉,此事实在难以理解,二位能否为我解惑?”
  言者所言,并非听着预料当中之事,所以两人不免稍有诧异。但这点诧异瞬间就消失不见,竹中与虎哉悄然对视了一眼,后者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来讲。
  于是和尚开口道:
  “此事倒也不复杂,主要是与织田家的几位小殿下有关系。”
  “竟是这样……”汎秀闻言皱眉,“难道犬子与几位小殿下之间,产生什么不愉快的回忆了吗?”
  小孩吵架打架,听起来常见。但汎秀心知言千代丸这孩子一向喜静不喜动的,不至于闹出这种事来。况且两家的孩子算起来是表亲呢,家长们理应引导其友善相处才是。
  不过万一要是哪里不对,莫名其妙就跟织田奇妙丸(后来的信忠)弄出点积怨来了,那还真的挺不好处理的。
  “不愉快的回忆嘛……这要对谁而言了……”对这个问题,虎哉宗乙没作回答,反而暧昧地笑了一笑,“其实令郎与小殿下们相处得很好。”
  “如此说来,事情坏在何处?”
  “坏在,有时候,不免相处得太好了一点。”
  “太好了一点?难道是……”
  “看来您虽然远在和泉,但猜得却极为准确啊。”
  随着和尚的解说,汎秀渐渐了悟。
  美浓崇福寺与岐阜城隔得很近,只有十余町(1到2公里),所以平手家眷搬到美浓以后,言千代丸也不用在“住读”,放学之后就能回家休息了。
  同时他也获得了更多与同龄小朋友们一起玩乐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跟汎秀指定的几个侍从厮混。他最主要的两个新小伙伴,一个是信长最宠爱的长女五德姬,另一个是信长不怎么喜欢的三子三七丸(也就是后来的织田信孝)。
  五德姬生母早逝,父亲又娇惯,故而像她姑姑阿市当年一样喜欢舞刀弄枪,至于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更在阿市之上。汎秀以前也听阿犬说过,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公主,可是经常撵得哥哥弟弟们到处乱跑的。
  只是不知道,她怎么就和言千代丸能聊到一块去,还隔三岔五的,跑过来一起听虎哉宗乙讲课,装模作样地学点文学礼法。
  至于织田信孝,却是因为不受宠,身边防护不严,因而才也有很多机会到崇福寺蹭课旁听。这位小殿下脾性倒是与言千代丸很类似,一见如故,也是理所当然。仅是这两人也就算了,关键还带动池田、河尻等好几家的孩子,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织田家的嫡长子奇妙丸,以及嫡次子茶筅丸,都被看管得很严,没什么机会跟亲戚家的孩子自由活动。所以汎秀原本的担心,反倒是多余的。
  但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名字,足以让汎秀不由得感叹:“这还真是不太妙。”
  亲生儿子的玩伴是谁,阿犬肯定不会不知道。只能说她政治嗅觉还是低了一些,没意识到里面深层次的东西。
  五德姬是准备安排嫁给德川家之嫡子的,肯定不能让她与家臣的孩子闹出点什么事情来。
  三七丸一向不受重视,将来在一门中的地位不高,信长也不会允许他建立人脉。
  尽管现在平手言千代丸只有七岁,五德姬只有八岁半,三七丸只有十岁,但为政者从来不会缺未雨绸缪的精神。
  而且信长本人,就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从幼小时开始积攒人脉,最终逐步击败家中反对势力,统一尾张的,他会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也有这方面的怀疑?
  这种小儿辈的事情,真要做什么处理,也只会显得小题大做了。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把相关人员分隔开。
  所以十岁的织田三七丸,就已经去了伊势国,继承神户氏的家业;平手言千代丸,则吩咐赶紧带到和泉去;五德姬,估计也会提前送至三河,先形式上定下婚约来再说。
  对此平手汎秀只能苦笑,同时施礼感谢虎哉和尚的解说。
  接着他忍不住问了一句:“言千代丸似乎比以前果断了不少,难道也跟这有关?”
  虎哉宗乙正在饮水,于是竹中重治接过话题,点点头说:“想必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令郎从前接受的是武家门第正统的教育,过于方正,故而不易回转。让他见识各种不同的伙伴,对其是有利的。”
  竹中接着详细分说,织田五德姬与她老爹一样思维发散又缺乏耐心,却并未继承其父的才智。这小公主老是闯了祸,才扔下摊子跑到“学校”来逃避责任,往往言千代丸就无奈要帮她想善后的办法。
  而织田三七丸,剑术文学之类的似乎学得挺好,但不太擅长搞团结,经常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伙伴们,自己却还不清楚。这时候擅长察言观色的言千代丸则会尽量帮他把话圆回来,维持那个小团体的凝聚性。
  虽然都是些小孩子们的恩怨情仇,在大人看来无非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罢了。但竹中重治却十分重视,声称:“尾美二国向鄙人求学的,共有六十家。各家子嗣的贤与不肖,只凭其幼年表现,已可断定五成。”
  竹中为人是素来谨慎的,他口里说五成的时候,心里想的往往是七成。
  汎秀对此感到哭笑不得:“这么说来,我还应该感谢这两位小殿下,令犬子大有长进。”
  他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确实,“帮领导背锅”是很能让人得到锻炼的,但过程绝不愉快。尤其还是个这么小的孩子……
  好在事情也过去了,多想无益。因此他平缓了一下心情,将前事抛诸脑后,正色问到:“看来犬子是势必要同我一道去和泉了。二位老师,不知道接下来是如何安排的呢?”
  说了半天旁枝末节的话,终于回到了正题上。
  虎哉和尚面色立即变得有些愁苦,眉角也微微皱起。竹中重治仍是云淡风气的表情,只是起身为客人添了一杯茶水,坦言道:
  “这个问题,对我二人来说,确实很难解答。”
  汎秀点点头,表示对情况十分理解。


第九十四章 去留选择
  理论上是讲,他们是受了平手的延请,来美浓这里当老师,才正式安顿下来,并渐渐扎根与其他人结下关系。但更深一层,竹中重治一直对美浓人保持着微妙的关系,虎哉宗乙则是临济宗的高僧,二者身后都是会牵扯到利益关系的。
  概括起来讲,两人都不愿在织田体系中效力,却又企图保持影响力。而平手汎秀也利用这一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马上平手就要离开尾美二国了,大家之间的关系是慢慢淡去,还是换一种方式,或是更进一步,这是需要立即确定的问题。
  眼看着分道扬镳在即,汎秀干脆把以前沉在心里的疑问透露了出来:
  “两位究竟是为何,不干脆加入织田家呢?和尚这边的原因,我大概能猜到一点,但竹中先生,却是着实让我不解啊。”
  “这个啊……”竹中沉吟顷刻,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缓缓答道:“缺乏合适的位置。”
  “位置?”汎秀皱眉表示不解,“现在织田家最不缺的就是位置,只是乏人而已。否则播磨也不会交给浅井……以您的才智,肯加入的话,不难脱颖而出。”
  竹中掩着嘴唇,低头轻笑道“平手大人,您太高估我了。”
  “高估了吗?”汎秀微微抬首,摇了摇头,“依我看,让竹中先生镇守一国,是绰绰有余的。”
  “或许吧。”竹中眼波流转,神色中透露出一丝遗憾,“在下偶尔也觉得,自己是能独当一面的俊杰。但是,无论哪家大名,也不可能让一个新晋浪人坐上这么高的位置吧。”
  如果当年你夺稻叶山的时候,擒住了斋藤龙兴过来投诚,那倒是可以。谁叫你让他跑掉了呢?——汎秀心里腹诽了一下,但面色如常,回答说:“当然都需要一个过程,但依我看,您获得数千石知行并不难,进而执掌一城一国,也不过三五载之间。”
  “数千石知行……”竹中脸上的遗憾渐渐变成苦涩,轻叹一声,道:“如果我是一个知行数千石的家臣,想必很难在织田家有所成就,反而是被追放的可能性更大。”
  “为何会有此念呢?”
  “在下行事,素来如寒江独钓,而织田弹正为人,却如疾风怒涛一般。这世上,总是有些人擅长务实,有些人擅长务虚。前者或善于战阵,或精于案牍,无论如何都有用武之地,但重治却只会耍些嘴皮子功夫,恐怕难入织田弹正的法眼。”
  听竹中这么说,平手汎秀有点惊讶。但仔细一想,这种说法好像也有些道理。
  应该说,不只是有些道理,而是很准确地道出了信长这个人的性格与作风。
  织田家的重臣,几乎都是从战场上,或者在文吏上有所成就,才慢慢得到用武之地的。因为信长本人是个才思敏捷而又缺乏耐心的人,他重视部下的实际成果,而绝不会如刘先主信任隆中对一样,信任一个新晋之人。
  当然信长也不是全然固执己见的人,有道理的劝谏他会欣然采纳,但之后提供建言的人必须亲手付诸行动,才能得到嘉奖。只出主意而不做事,在他那里是无法收到正面反馈的。
  另一方面,竹中重治本事都在谋划而非执行上,其本人健康状态也一向不是太好,再加之性格乐静恶动,乐缓恶急,乐稳恶险,总体来说,很难如信长所期待,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废寝忘食地工作。
  总而言之竹中心目中的理想职位是“谋主”,但这个岗位确实不容易找到工作。不止织田家,在任何势力里,空降的“谋主”要想站稳脚跟,都必须依靠君主的大力支持。但哪家大名会毫无保留地支持一个不熟悉的人呢?
  就算是平手汎秀对竹中重治的能力和人品都一定的信心,但也不可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否则将河田长亲、本多正信这些跟随多年的家臣置于何地呢?
  再者竹中对“知行数千石”都看不上眼,平手的橄榄枝,恐怕也未必会欣然接受。
  汎秀只能摇头轻叹道:“竹中先生身怀的屠龙之术,恐怕一时是无用武之地了。”
  “其实……”竹中淡定地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我本来也做了些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献于织田弹正驾前,换做进身之阶。只是目前看来,暂时可能用不上了。”
  用不上了?
  汎秀盯着竹中说话时的神情,思考了一下这句话的前因后果,骤然想到一个可能性,不由得发声问到:“莫非是与浅井家相关吗?”
  竹中微微一笑,既不肯定,也不否认。
  而汎秀进一步想到,倘若这封书信,真的是用来对付浅井家的东西,那么,对方在自己展示,是怀着何种意图呢?
  再接下来,刚才竹中说的是“暂时可能用不上了”,“暂时”两个字,也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意思。
  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是有人要对付平手,甚至对付织田,他是否也能随时拿出一封信件,作为杀手锏呢?
  汎秀眼中的犹疑之色一闪而过,接着就听到竹中重治说:“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信任。所以在下是继续呆在美浓,或者跟随您去和泉,抑或流浪他地,又有何区别呢?若是有缘的话,您的问题一定会有答案。”
  竹中的言下之意,平手汎秀听懂了。
  这番话是在说:现在这个局势,就算加入,也只是一个普通武将而已,不可能得到高度信任和重用。倒不如继续保持浪人的身份,更方便行事,以便日后能有更佳的时机,一举证明自己。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汎秀沉默不语,缓缓点了点头。
  这时候身旁围观已久的虎哉宗乙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家都是明白人,二位何须说得这样委婉呢?贫僧就直说了,美浓国已非久留之地,平手大人如若有意,就拜托您帮忙找个香火旺盛的寺庙给我挂单吧。”
  平手汎秀刚才还沉浸在严肃的情绪当中,听了这话,欣喜之余,又被虎哉和尚逗得发笑,打趣到:“大和尚这么着急,难道是化不到斋?还是犯了戒律要逃跑?”
  和尚也不着恼,嘿嘿一笑,道:“区区戒律,何足道哉?当然还是化不到斋的关系。”
  “是这样吗?”汎秀疑道,“临济宗不是在美浓根基深厚吗?”
  “唉,那是以前了……”虎哉宗乙感慨了一声,端起茶水浅浅啜了一口,说:“平手大人,您是否知道,织田弹正改信了日莲宗之事。”
  汎秀奇道:“他老人家一直信奉日莲宗,何来改信之事?”
  虎哉和尚脸上显出几分讥讽,回答说:“以前是说说而已,但现在弹正大人现在可是真心诚意地扶植日莲宗了,我临济宗现在要看人脸色行事。”
  他这话里的意思是说,最近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对待?
  日莲宗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佛教宗派,以擅长辩论,喜欢用言辞打压其他宗派而著称。如果信长真心扶植了日莲宗,那其他宗教人士可就要遭难了。
  不过仔细想想,信长做出这种事情来也不足为奇。
  扶桑佛教的各分支,是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的。比如临济宗在名门武家中影响深远;曹洞宗广受各地出身低微的豪族们欢迎;日莲宗得到市镇富裕商人町民的支持;天台宗跟朝廷公卿们有多年的友谊,诸如此类。
  还有最有名的净土真宗(即一向宗),就不用多说了……
  信长虽然一向自称信仰日莲,但出于统治需求,对临济、曹洞也都加以尊重,容忍其发展。
  至于他最近改变了作风……原因也不难想象,当然是为了政治目的。
  织田家上洛之后,又掌握了近畿大片土地,而信长对这些土地的处理方案是,商业町直辖,村庄都让家臣代管。因此现在织田打交道的都是信奉日莲宗的町民居多。
  事情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对此汎秀也不作推辞,当即便说:“若是随我去和泉国的话,一定不会少你的香火钱。只是和泉国最近正在推行‘寺社自治’,由僧人和神官的‘十一人众’管理,我总不能直接插手,让你当上大寺的住持。”
  “寺社自治?十一人众?”虎哉宗乙闻言皱眉思酌片刻,继而豁然大笑,“哈哈,平手大人这个手段,确实高明。那贫僧就帮您再加把柴火,顺便也给自己找个居所。当然您若不嫌弃,也可以继续教导令郎读书。”
  平手汎秀微笑着对和尚点点头,接着环视一下,总结到:“如此说来,竹中先生准备继续在美浓隐居,而虎哉大师会迁至和泉。”
  对这个结果,汎秀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言千代丸的学业能够保住一半。
  另外竹中重治所提到的那封书信,到底是何物,也需要多上些心啊。


第九十五章 晴空中的乌云
  平手汎秀是正月底离开京都,返回美浓与家人团聚的。到岐阜城之后,他又花了十多天处理完一些收尾工作,并等待家人收拾行装,所以再启程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下旬。
  待他再次路过山城国的时候,都快到三月份了。被邀请来参加“年会”的各方势力早就都离京回去了,织田家的众多守将也逐一回到岗位,临时的兴旺气象渐渐平复。
  然而,信长本人却至今还呆在京都。他从岐阜城带过去的直辖军一万五千人,自然也跟在身边护卫。
  足足一万五千人,欢快地领着军饷,在洛外驻扎了两个月功夫,却没有跟任何敌人作战过。时日一长,如此规模却又目的不明的大军,令京都上上下下都开始有些惶恐和怀疑之意了。
  起初汎秀是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的。乃至有家臣不知有意无意地提了几句,他也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信长那家伙又要搞什么大型的工程或者阅兵仪式之类。
  直到更高一级的人也来打探口风,他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更高一级的人”,包括了山科言继派过来的老仆,界町商人送到跟前的使者,还有走了虎哉宗乙的路子,厚着脸皮凑上门的僧侣。
  这些不同身份的人,都做了同样的举动,说明信长肆无忌惮的强硬行事风格已经深入人心,一万五千人闲置在京都,就让各方面势力都辗转不安了。
  但是,平手汎秀也完全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啊!他只能带着疑问,去织田军的营地拜访了一下。
  反正路过也是路过,就说是来向觐见信长的,总是不会有错。
  于是就这么来到了洛外郊区的军阵当中。
  然后理所当然地,没有见到信长本人,因为他老人家正在京都跟大人物会面。
  临时守大营的是信长的亲生弟弟信治和信兴两人,汎秀跟他们没什么交情,出于避嫌也不可能刻意去打交道,于是说不上两句话就走了出来,连信长到底去了哪里都不清楚。
  不过本来的目标也不是这两个口风严谨的一门众,而是其他喜欢瞎说实话的近侍们。
  比如……
  平手汎秀在军帐里放慢了脚步,同时环顾了一下四周,果然没走出几十米远,就有个全副武装的军官发出“咦”的一声惊讶,快步走上前,同时喊到:
  “这不是平手监物大人吗?好久没见您了啊!”
  此人身材高大,盔甲华丽,配着名刀,站得笔直,迈着大步,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在穷酸足轻的反衬下,就如鸡群里的孔雀。他正是往日的同僚,前田利家的弟弟,佐协氏养子,一直担任信长近侍十余年的佐协藤八郎良之。
  他虽然表面上比较注重礼仪,行事也不算孟浪,但骨子里却与长谷川桥助、加藤弥三郎差不多,都是完全没有政治敏感性,头脑想法异于常人的那种“实诚人”。所以他也同样至今未得升迁,依旧开开心心地做一个赤母衣众。(见本卷第七十九章)
  汎秀对他微微欠身,算是回礼,接着两人并肩行走,同时闲聊。
  “藤八你这身装饰实在不错,看来是发了笔财?”
  “这个吗……”佐协良之嘴角一翘,脸上是竭力遮掩但仍然很明显的得意神情,“虽然在下的才具不及您的万一,但好歹也有多年血汗,总是有些积累的。年初机缘巧合碰上了南蛮的具足商,我也觉得这确实是该花钱的地方……”
  用本人的话说,这是花了好几百贯银钱才买下的“南蛮具足”,不仅美观,实用性也很好,穿了这个以后,一般农兵的竹枪竹箭都可以视若无物了。
  对此汎秀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武士时刻以战斗为先,本是理所当然。可是自从织田上洛以来,人人心思活泛,不知道有多少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找到自己面前来,想求个好差事。可这佐协良之,身为母衣众,一年起码有三百天能见着信长本人,却丝毫没起别的心思,仍只顾着考虑战场冲杀方面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十分难得的“初心”吧。虽然未必在所有场合都值得提倡。
  寒暄了两句之后,汎秀状似无意地打趣道:“话说你随着主公,在这里驻扎了有两个月了吧?岐阜城下的姑娘们都开始翘首以盼了吧?”
  话虽然是玩笑,却也有点事实依据。佐协良之确实是个美男子,否则以他的出身,根本不会被信长选为亲随的。
  “咳咳……您这话说得……”这位美男子闻言稍有些羞赧,假装咳嗽了几下,而后顺口说到:“没有仗可打,主公又严令在京都不得放肆,日子确实有些无聊。唉,以前还以为那个什么‘公方大人’就是个泥偶呢,没想到竟然这么难啃……”
  听到这里,汎秀眼前一亮,但仍旧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这都是什么话啊?怎么还跟公方大人扯上关系?你胡说些什么呢!”
  “我可没胡说啊。”佐协良之不觉有他,立即便反驳道,“这个月我已经跟着主公去了四次御所觐见,每次他老人家出来都是一脸怒气的,大家大气都不敢出……还好今天不是我轮值,免去一顿脾气。”
  “……这样子啊,我也是很难想象,公方大人居然敢惹怒主公啊,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什么问题上争吵了。”
  “说得是啊,我也很好奇两位大人聊了什么,好像与伊势北畠家有关吧,因为主公每次离开御所的时候都会骂他们……啊,就到这了,我就不远送了,祝您在和泉国武运昌隆。”
  “哈哈,佐协大人,你也是一样。”
  ……
  平手汎秀与之告别,走出了营帐,与自己的随员会和。
  既然信长没召见,也就不要主动送上门去挨骂了。反正从佐协良之话里,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内容。
  伊势北畠家,那是另一条战线上的事,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关注。另外伊势贞兴也没送来消息,也说明自己掺和不进这件事。
  出于以防万一,汎秀还是指示“情报部门”稍加予以关注。
  然而,只过了两天时间,还未从自家属下那里获取什么消息,却先得到了伊势贞兴的一封信件。信中大概叙述了最近御所发生的事情,并声称今日事态已失去控制,请求平手汎秀从中调解。
  原来,织田与足利的争端,在于对伊势北畠家的处理。
  话说信长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