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龙竹)-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排的几十人忽然半蹲起来,然后他们身后的几十人健步如飞,一踩前面军士的后背,跳跃过盾牌线,挥矛刺向下方,而下面的楚军也端着长枪刺上,只见空中血花迸溅,被枪林刺出无数血窟窿。
  不过也有人刺中了楚军士卒后,没有被击杀,落入盾牌防线后面,挥矛挑翻几人,打乱楚帅亲军的阵脚,很快,又被乱刀砍死。
  这支齐兵前仆后继,一眨眼,死了三四百人,而楚军帅帐前的防御也出现了松动紊乱!
  
  第0882章 抢滩作战
  
  唐昧身披铠甲走出大帐时,外面正杀得激烈,他凝视着面前的场面,面沉如水,满脸的怒气。
  齐军竟然半夜袭营,这是对楚军的欺辱,白天不战,却夜晚来袭,狡猾卑鄙!
  “上将军,请速速撤离!”一名副将慌张跑过来,对着主帅劝慰道。
  唐昧冷哼道:“为什么跑?几百个虾兵蟹将,就吓跑三军统帅,像话吗?我有数千精锐亲兵,还惧怕那些孤军深入的齐兵吗?”
  被他呵斥一番,周围的副将、中郎将、都尉、校尉都冷静下来,不再喊着撤退的话了。
  一群长枪手、盾牌兵把帅帐围得水泄不通,密密麻麻十多层,那生还的数百齐兵,要突破重重防卫,杀到跟前,显然也不可能。
  剩下的齐军,仍然不畏生死地往前冲,离着中军大帐只有二十步,可就是这二十步,如天堑鸿沟一般,隔开了齐军死士。
  中军大营聚集越来越多的甲士,足足上万之多,这几百人根本没有逃生的希望了。
  孙辽手持大斧,带着一些视死如归的锐士,仍然在前冲,目瞪欲裂,满眼血丝,恨不得斩杀敌军主帅,破掉这次楚军压境的威胁,这样,齐国就能保住了。
  噗噗噗——
  一阵阵长枪刺入躯体的声音,可是这些死士根本没有惨叫,临死之前,还要掷出兵器杀人,或者用牙齿去咬人,争取多杀一个,血肉之躯,这一刻显得生命力异常强大。
  唐昧看的动容,想不到齐军中还有这等舍生忘死的锐士,给他伐齐的信心,蒙上一层阴影。
  军帐前战斗声越来越小,数百齐兵,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最后连孙辽也被乱枪戳死,尽管他们没有完成袭杀敌军主帅的任务,可是他们成功阻断了中军调动,使这里的主帅不能有效组织防御,对于其它各支袭击的小队,无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唐昧调动人马前去围剿这次袭营的时候,霍陵已经在营地两里外汇合,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成功退回了关塞之内,只损失了三千多人,杀敌近万不说,还烧毁了不少攻城军械和粮草帐篷,对于楚军的打击很沉重。
  当天夜里,楚军开始戒严,封锁了整个军营,开始整顿营地,天一亮,大军后撤五里之外,重新扎营休整,可谓出师不利,打击了一定的士气。
  接下来三日,楚军欲报复,猛攻关塞,双方僵持不下,弓箭、巨石相互投射,各有损伤,齐军有意拖垮敌军意志,所以闭门不战,就凭着地势进行抵抗,削弱楚军的士气。
  ……
  这一日,赵军三万精锐,跨越了黄河中游,沿着卫与齐的接壤之地,一路斜切过去,由于赵军实行胡服骑射之后,大力治军,所以骑兵骁勇,甲士彪悍,仅次于虎狼秦兵。
  三日的约定很快到了,黄河北岸的赵军、燕军联合渡河作战。
  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约宽一里,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战舰上披甲之士肃然林立,阳光照射下长戈和枪锋寒气森森,方盾上狰狞的角兽獠牙呲呲。
  船底划桨的水工喊着低沉的号子,整齐合一地划着桨,江水发出“泼拉拉”的声音。
  数百艘战舰和大小船只,横渡黄河,向对岸驶发过去。
  这次负责两军作战的先锋指挥大将,分别是赵国将军赵希,燕国将军杨琼,率领先锋军登陆河滩作战。
  “咚咚咚——”
  战鼓激昂,在河面上传荡开,气势巍峨雄浑,仿佛无尽神兵,从茫茫河水中来杀来一般。
  河岸的赵军,都在壁垒内严以待阵,拉满长弓,做好防御的准备,等联军的士卒一下河滩陆地,立即射箭,让他们无处躲藏,全成活箭靶子。
  “抛锚,登岸——”
  “盾牌方阵准备,弓箭方阵准备——”
  赵燕两军都在传达军令,红蓝旌旗的赵军,天蓝旌旗的燕军,相互配合,快速抢滩登陆。
  “射击——”齐军大将军冯冰指挥河岸防线,立即喝令攻击,组织联军登陆。
  箭雨射出,联军以盾牌阵抱成一团,然后结阵向前,后面不断有人跳入水中,然后淌水上岸,不断前冲,不过河滩登陆,的确对登陆一方不利。
  首先是难以迅速汇合在一起,容易被敌军先攻击打乱阵型,其次无处可躲,无路可退,只有勇往直前才是生路。
  后方的船只,已经转航,回去接下一批士卒了,这数百战船,也只承载了两三万多人,与对岸接近十万大军的兵力,相差悬殊,不够送菜的。
  忽然,就在燕赵先锋军损失严重时,从赵军西侧的峡谷口,杀出一直人马,正是孔青带领的赵军,及时赶到了,犹如一把利剑,插向敌人的肋骨。
  齐军壁垒一侧被攻击,顿时牵扯了大部分兵力慌忙应对,这样一来,减轻了正面燕赵渡河先锋军的压力,抓住机会,快速接近壁垒防御线。
  “杀——”
  杀声震天,血腥扑鼻,侧面与正面,都是一场恶战。
  半炷香过去,率先登陆的三万甲士,已经阵亡了一大半,但是已经冲到壁垒下,正在抢攻齐军临时用夯土和石块堆成的土沙壁堡,而第二轮战船已经驶到,又是两三万甲士抢滩登陆,增援第一波的战友。
  这一交锋,赵军与燕军的自身实力,就展现出来,都要比齐军将士高出一些,赵军是因为胡服骑射,数年苦训所取得的效果。
  燕军这几年军力发展迅速,非常重视军人的待遇和训练等,使燕军将士成为战国最优待的军人,因此格外奋勇杀敌,虽然这支部队还不是燕国最主力军,只是中层,但是在这样的沙场上,竟然仅次于赵军了。
  如果换成精锐的燕军马镫铁骑,或者换成最精锐十万重甲兵,或者神机营、特种兵野战团、海军陆战队等,更没得比了。
  战斗继续了一个时辰,沙石垒成的防御,终于被撼动,出现了豁口,燕赵联军合力,冲破河滩防线!
  
  第0883章 苏秦返燕
  
  燕赵联军,势如破竹,撕破了河滩防线,一路掩杀追击,消灭了数万齐军,然后驻扎在清河镇,整军备战,接下来要进攻齐国的腹地了。
  过了黄河,齐国就是一马平川了,距离临淄也不过几百里。
  冯冰卷着残兵被迫后撤到第二防线,以博昌城与章丘城连接数十里,打造了一道防线。
  联军要攻临淄,必经此地,博昌与章丘城,必破其一,大军人马才能过去,否则从其它侧面绕路,即使绕过去,也是孤军深入,到时候前后加攻,断其后路,联军必败。
  所以要攻打齐国的都城,真正重创齐国,联军必须稳扎稳打,一步步推进,这两城邑屯兵十六七万,两城之间都是营寨和壕沟,箭塔与伏兵,不消灭这里的主力,联军是不该冒然绕过去的。
  但是燕赵联军渡过黄河的消息,传入临淄城,还是惊起了一些波澜。
  齐王田辟疆无法淡定了,西路军正陷入鏖战中,南面战场,虽说有把握抵御住,但是北面的境况,可就危险了。
  赵武灵王亲自挂帅,有赵奢、秦开这等战国名气显著的大将,二十万精兵来袭,齐国朝野都担惊起来,诸臣子们心里明白,单靠田轸、冯冰两个人的才能,难以抵挡得住,而是齐国偏偏缺少名将。
  “如今形势危急,只希望苏丞相抵达燕国后,能说服燕王退兵,那么北部威胁就能减轻不少了。”齐宣王忍不住叹气道。
  这时信阳君道:“君上,那赵武灵王亲自挂帅,鼓舞士气,三军莫不用命,如果君上也能到前线坐镇,鼓舞三军,说不定能大破燕赵联军——”
  “万万不可!”这时苏厉站出来反驳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三面对敌,形势危急,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民间百姓四处逃荒,如果君上贸然前往战场,一旦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苏大夫,你怎么只想着君上会受伤,不想着君上大破敌军呢,难道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非也,事有轻重缓急,现在这个时候,需要君上稳坐王宫,运筹帷幄,稳住三军之心,才是上上之策!”
  两人相互辩论起来,齐宣王一时也没了主意,以前有孟尝君、苏秦在殿上,总会说出一番见解和定计供他参详,现在乱成一团,他也不知该听谁的是好,都有些道理,却截然不同的观点,让人头疼!
  “不要吵了,让寡人好好思考一下,诸位卿家,还有什么事要奏吗?”齐王问道。
  这时一位上大夫晏湫站出来道:“启禀君上,临淄城与黄河距离过近,现在赵燕联军距离王城只有几百里,十分危险,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请君上提前做好迁都的准备,一旦北部战事失利,当立即下令迁走王宫,可南下沂南城,也可东迁即墨城,远避战火!”
  齐王田辟疆虽然不愿意,可是这件事,预备后路,也算未雨绸缪,不得不考虑了。
  他望着大殿顶的雕龙壁板,心中感慨:难道齐国真的躲不过此劫数吗?
  如果我齐国不是真命之主,难道是秦国吗?
  ……
  苏秦十余日的车程,过了易水,近乡情更怯,看到燕国境内的丰衣足食,百姓安乐,心中忍不住快哉,热泪盈眶。
  他在燕国待了十多年了,已经埋下深厚的感情,后来燕国发生内乱,苏秦痛心疾首离开燕国逃难,直到二公子姬职登基燕王之位,扫除外患,平定内患,开燕国六百年先河,推行变法强国之路。
  短短六年时间过去了,燕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速度,几乎超过了老燕以前六百年的积累。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肯定无法想象这一切的变化!
  以前燕国贫困偏僻,乡农大被同眠,女子来客接宿,风俗野蛮,文化落后,被世人称为:老燕、贫燕,弱燕!
  可如今燕国相继三次变法,改变国人思想,创造出许多新鲜的工具、用具、生活用品,新设学堂,广开民智,设立邮驿,增加往来,互开坊市,加强交流和贸易,番邦过来交易,促进周边的文化交流,燕京城俨然成为了战国最有影响的大城市。
  苏秦很激动地抵达了燕京城,不过按照信函中的约定,只是住入了普通驿馆,燕王和朝廷,似乎并不待见他。
  到了晚上,苏秦像没事的人一样,早早就睡觉了,一路舟车劳顿,也有些乏了。
  翌日,苏秦前去拜访燕国的权臣乐毅,也是燕朝的丞相。
  乐毅正在府内翻阅书籍,听说苏秦来了燕京,正在府外等候拜见,顿时放下书卷,让仆人把苏秦接到客厅,他换了一身青色长袍,走出去与苏秦相见。
  “苏兄,别来无恙啊!”
  “乐贤弟,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啊!”
  两个人当面寒暄几句,然后分主宾之礼坐下,婢女上了待客茶,盈盈退出。
  乐毅这才问道:“苏兄不是正在齐国任丞相吗,怎么忽然悄然来燕京了?”
  苏秦一脸悲戚的样子,沉痛道:“唉,乐贤弟还不知道吗,燕、赵、楚、魏、韩,五国联军,足足五十万人马,正在猛攻齐国,眼看着齐国岌岌可危,就要崩塌了,我这当丞相的,能稳坐王宫,不出来想法子吗?”
  “你是要干纵横老本行,来当说客的?”乐毅凝起眉头,询问道。
  苏秦叹道:“正是,我来燕国,正是要游说燕王,从盟军中退兵,扯出联盟,与齐重新交好,奈何苏秦现在乃一外臣,要入朝堂叩见燕王,也需要人引荐带路,所以就来乐贤弟这了。”
  “这个时候,游说君上退兵,难!很难——”乐毅虽然并不知苏秦是燕王派往齐国的细作,但是对现在五国伐齐的事态来看,估计几个诸侯王都有瓜分齐国的想法,不可能中途罢兵的。
  苏秦却一脸坚定神色,大义凛然道:“苏某人既然身为齐国丞相,在齐国生死存亡之时,就是再难,也要向燕王觐见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兄总也要尽人力,才不后悔,请贤弟成全——”
  
  第0884章 一场戏言
  
  燕王宫朝会,三日一小朝,七日一大朝,定下了规矩,辰凌自己也严格遵守,绝不无故旷缺。
  小朝会是指高级官爵大臣之间的会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司使、九卿大夫,教育、城建、矿业各部门的主管一把手参加,汇报一下本部门近期成效和变化,也就是一个碰头会。
  大朝会则是文武百官朝见殿堂之内,禀奏七日内的一些大事,还有上一次朝会落实的任务,各部门完成情况等。
  今日是大朝会,燕王与文武百官商谈了一阵子之后,乐毅才道:“君上,齐国丞相苏秦,在殿外候见,特为五国伐齐的事而来。”
  辰凌早就知道了苏秦的行程和目的,这时却故意装作茫然,冷笑道:“他还会来作甚?难道想要寡人退兵不成?”
  乐毅、剧辛、范雎、苏代、淳于臻、郭隗等人听到燕王的口气,都猜测到了君上似乎对苏秦当年离燕去齐,有些意见,而且更不打算在这五国伐齐的关键时候撤兵。
  乐毅硬着头皮道:“苏秦作为齐国使节来燕,出于礼节,不能拒之不见!”
  辰凌扫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喝了一道:“宣!”
  殿门口的侍卫听后,高声喏唱:“宣齐国使节苏秦进殿——”
  随后,大殿门开启,一道中年身影从容走了进来,站在大殿中央的位置,双手交叉叩首一拜道:“齐国使节苏秦,叩见燕王,万岁万万岁!”
  辰凌看着苏秦,脸色不动,冷淡道:“苏秦啊,想不到你会亲自来燕,听说你三年前去了齐国,当上了丞相,权倾朝野,不简单啊!”
  苏秦早有准备,配合燕王的口吻,低头道:“苏秦不才,得齐王赏识,的确在齐国任了三年丞相,推行变法!”
  辰凌微微一笑道:“那怎么不在齐国好好做你的丞相,跑来我燕国出使做什么?齐国不会连个称职的使者也没有了吧?”
  “哈哈哈……”不少大臣都笑出声来,对于苏秦离燕去齐,多少都有些介怀,特别是现在燕国强盛,齐国岌岌可危,即将覆灭,一些官员都有些幸灾乐祸,觉得苏秦明珠暗投。
  苏秦脸色尴尬道:“君上雄才大略,应该对当前战国局势了如指掌,五国伐齐,纵然齐国乃是当今列国中,名列前三的大国,但是也没有实力独挡五大国联手,外臣到来,其实是为齐国做说客,希望能让燕齐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撤出盟国,停止攻齐!”
  辰凌冷冷一笑,并不答话,而是转向其他大臣,询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寡人应该退兵,与齐国止干戈吗?”
  郭隗作为九卿中资格最老者,率先站出来,有些怒气道:“君上,绝不能听苏秦一派胡言,不可与齐罢战啊,想当年,燕国内乱,贼相子之逼迫先王禅让王位,引发祸乱,燕国王室请求齐赵两国出兵援助,可没想到,齐国派出大军,名义上来为燕国平定内乱,实则是居心叵测,竟然强行侵占燕国领土,烧杀抢夺,企图瓜分覆灭燕国,划入齐国境内,如今齐国自食恶果,正是我大燕洗雪前耻的时候,绝不能退兵!”
  “郭大夫说的对,齐国当年坏事做尽,这次求我燕国罢手,那是不可能的!”
  “燕国将士也不会答应,他们在复仇,洗雪国耻,岂能退兵?”
  一些经历过那场动乱的臣子都站出来,义愤填膺地责骂齐国,劝燕王不要退出盟约,要继续伐齐,甚至灭亡齐国来解恨。
  苏代虽然有心帮家兄说几句话,但是现在涉及到齐国与燕国的旧恩怨,谁要反对,很可能在朝堂之上就要被围攻,得罪大多数燕国本土的官员了,所以也不好插话。
  乐毅、剧辛、范雎等人虽然都是外来的臣子,对当年齐国压制燕国的仇恨,没有多少感触,可是他们都是出色的智谋家、政治家,对于当前战国局势,五国伐齐,可以说正是他们想见到的,对燕国非常有利。
  中原越乱,削弱赵、魏、楚、韩、齐五国,而燕国远离中土,牵扯较少,获利较多,都希望那几个诸侯相互混战,越乱越好,自然也不会帮着苏秦说话了。
  辰凌神色肃穆地看着苏秦,冷淡道:“苏先生,你也看到了,就算寡人好说话,但是我燕国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千千万万的燕国人,也不会同意寡人退兵,何况,五国结盟,歃血祭旗,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我燕国蛰伏十年,第一次参加合纵,难道还会背信弃义,半途而废吗?只怕我燕军刚撤,四国的仇恨就会转移到了我燕国身上来——”
  “君上英明!”不少大臣听了燕王的锋利言辞,都放下心来,大呼歌颂。
  “燕王当真如此绝情,不念着一点齐国与燕国的邦交吗?”苏秦最后斯竭地问道。
  辰凌摇了摇头,目光坚定道:“国与国交,利益使然,现在不是谈齐燕邦交的时候,五国是不会放过齐国的,这次齐国狂妄自大,是咎由自取灭亡!”
  “咎由自取?哼哼,还不是你们五国害怕齐国势大,会吞并你们这些诸侯,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有本事与大齐国单对单一决高下,靠着合纵联盟,欺负一国,算什么诸侯枭雄?”苏秦怒发冲冠,咆哮问道。
  “大胆苏秦,胆敢对君上无礼?”
  “苏秦,别不识抬举,连横合纵,还不是你们纵横家率先提出来的,现在游说不成,难道还要破口大骂吗?”
  “外臣无礼,应当严惩——”
  不少燕官也都怒了,燕王在他们心目中,可是年轻有为,一代英主,被当面辱骂,都怒气中烧,立即反驳痛斥。
  辰凌的脸色一沉,冷冷看着苏秦,哼了一声道:“好大胆的使节,敢在我大燕朝堂之上无礼,简直是对我燕国的侮辱轻视,纵然你是战国名士,齐国丞相又如何?来人,把苏秦拿下,关入牢狱,没有寡人特赦令,不得放出……”
  君王一怒,威严震慑全场,文武百官都感到一阵寒冷,无人敢出声了。
  
  第0885章 大齐危矣
  
  苏秦出使燕国,游说不成,义愤填膺之下,当场质问燕王和五国,违反邦交使节的礼仪,以大不敬之罪,被燕王当庭扣押下来,这一消息传出,瞬间就使燕京轰动了。
  不少燕人都觉得燕王做的很对,坚决不对齐国手软,要报复当年齐国乱燕之仇,而且五国合纵,对燕国大有好处,不少国人也都希望燕国能统一六国,所以对燕王的决断,给予拥护,各大高校的学生,甚至上街游行做演说,要求朝廷继续对齐施压,大破齐军。
  不过也有一些外来士子,对苏秦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苏秦一心为齐,游说燕王不成,愤慨地怒斥五国行径,大骂五国为胆小鬼,不敢与齐单独一战,这样的勇气,不愧为纵横家的豪迈风范。
  在燕京城内,一时间,支持燕王和苏秦都有,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入了六国。
  魏、楚、韩、赵等国听说苏秦痛斥五国,不如齐国,反而何总在一起,嫉妒齐国,不如齐国,这样的言论,五国君王哪受得了,立即觉得继续增兵,拒绝何谈,一定要把齐国打垮,让齐人成为阶下囚,看他们还如何高傲!
  齐宣王得知苏秦被扣押在燕后,对燕王和五国合纵同样破口大骂,认为苏秦说的太有道理,五国就是害怕齐国,不敢与齐国单独开战,由于出使夭折,剩下来,就只有一战到底了。
  “征兵,继续征兵,只要齐国境内,不论年龄的男丁,都派上战场,大齐不会亡,要击败合纵,成为中原霸主!”田辟疆在朝野上,大发雷霆,要全国境内大扩军征兵。
  其它官员听说游说失败,都心情低落,一些激战派占据上风,力求全国皆兵,发动妇孺孩童运粮,制造弓箭等后勤任务。
  这样一来,齐国的百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
  五国盟军与齐军三路作战,南面齐军压制楚军,占了一定上风。
  西面魏韩联军与齐军斗得旗鼓相当,难有大进展,唯一有威胁齐国的,就是北面,西北路赵燕联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已经摧毁了第一道防线,正在猛烈攻击第二道防线。
  一旦攻克博昌城或章丘城,临淄北面的大门算是彻底打开,齐都不迁走就得遭殃。
  赵军与燕军二十万,各围困一城,依马服君赵奢的谋计,围城打援,切断两座城邑之间的联系,把外围的乡镇和县邑的齐兵全部消灭,迁走当地方圆百里内的村庄,让两城毫无供给,只靠城内的存粮。
  同时四周和京城派来的援军,都被埋伏在城外的赵燕军队消灭,半个月过去,很快两座城池孤零冷寂,已经没有援军再来了。
  虽然赵燕两军还没有正式攻城大战,但是前后消灭各路前来支援的齐军人马,也有数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