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极,仿佛恨不得告诉山上所有人,老子就是梁山军的统帅,有本事的快来取我首级!
  可这就是武人的传统。每个上战场的人都要有赴死的决心,要有被人割去脑袋的觉悟,所以在身死命衰之前,穿着一身最体面的盔甲,也算是为自己的沙场征战生涯画上一完美的句号。
  至于不穿戴甚是鲜亮铠甲的军将,那只能是冲锋陷阵的小将。在万军之中,如果没有真材实学,那一身体面的盔甲和上等的坐骑,往往就是取祸的根源。
  然而,陆谦是何等身份?现下那里还用得到他亲自冲锋陷阵?他武艺都绝冠天下了,可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又有谁知道呢?
  自然是一身闪瞎人眼的黄金土豪装了。
  咚!咚!
  梁山军阵中有节奏的响起战鼓声来,他们开始进攻了。
  一队一队的甲士,前列是刀牌手,后头是持握长枪大刀的甲兵,排列成密集的队列,踏着鼓点一步一顿的向着西夏兵的营寨冲下。最后面是一排排的弓箭兵,前面的甲士就是他们最好的掩护。这些人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进到射程后将源源不断地箭矢投入营寨去。
  陆谦并没有率军缀着那几千残兵不放,去打李察哥有可能顺着山道派来的援军。而是大军星夜疾驰,直奔银州来。
  这儿的西夏军还能有多少?
  那永乐城下,不提早前的马军,只最后一战,光是俘虏他就抓了上两万人。一个永乐城都安置不了,全给关在后路的营寨了。加上早前被陆谦消灭的马军,以及厮杀中死掉的人,那李合达部那怎的也要有个四五万人。
  西夏军说是三十万人马,可据折可大早前飞鸽传信说,如今银州城外的西夏兵,许才八九万人马,十万人恐都是没有的。这点只需查点西夏人的毡帐就是。
  党项是羌人的后裔,主体以游牧为主,其居舍因时常搬迁而结构简便,易于拆卸、搬运、拼装。一般是用木料搭成框架,再将毛毡覆盖其上,固定后便成为一顶毡帐,故一家称为一帐。
  毛毡,又称毡毯,是用羊毛或驼毛编织而成,用它作帐,既可挡雨雪,又可避风沙。西夏境内以农耕为业的定居者,多是汉人,只有少许是党项人。
  出兵厮杀,住所自然也是毡帐。五人一帐,简单明了。那李察哥许是根本没把银州城的守军放在眼里,应该不会玩那‘增兵减灶’的计策。
  所以,折可大估算出的兵力应该是个真实的数据。
  这般李察哥又接到了永乐城处的求救,要再派出援军,怎的也该有个两万人吧?这一加一减,银州城外当面之敌还能有个多少?
  陆谦倒不是奢望着自己所部,打赢了永乐城西夏兵后,还能再打赢李察哥,即使后者可能只剩下六七万人。
  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黄河对岸的晋宁,早就汇聚起来一只大军。
  ……
  西夏军寨前沿,一道土石垒砌的胸墙前,数百弓弩兵纷纷进入了战争状态。只等着梁山军甲兵靠近后,待床弩射击破开梁山军外面的那层乌龟壳。他们就会随机发起最猛烈的激射。
  是的,床弩。这支西夏军的大部队是带来了床弩的。西夏人毕竟是能搞出‘泼喜军’这种特种部队的所在——泼喜军,一支骆驼背上的劲旅,仅只两百骑。西夏人在骆驼的背上装载小型抛石机——旋风炮,“纵石如拳”。
  可见这西夏的国力虽然在辽宋夏三国中是垫底的,却也有一定的积累。床弩这东西,自然有。
  不需要考虑箭矢,不需要考虑自己体力臂力,只要想着去用最短的时间倾泻最多的箭雨就是。
  嗖!嗖!
  床弩的威力让人震撼。破开坚固的盾牌,穿透盾牌后面的刀牌手,血液哧溅中往往还能带着一人的尸体继续往后撞击去。或许破不了第二层的盾牌。但强大的力道往往可以将第二列的刀牌手震得吐血,撞的断骨。
  那厚重的盾墙在它面前就仿佛薄纸一样,一捅就破。
  但梁山军前列的刀斧手至少是三排,多的四排五排也有可能。现在西夏军寨前的梁山军,仍然是按照他们军中的惯例,刀牌手在前,剩下的就都是长枪大刀兵。几日的厮杀中,梁山军的这个习惯西夏军早看进眼里了。
  随即,弓弦震动的响声和箭矢破空的声音,在西夏军寨响成一片。
  箭雨令第一波进攻的梁山军,损失不小。但同时间在后面掩护的梁山军弓手也对着西夏军发起了还击。
  那覆盖范围可不止是胸墙,更是掩盖了小半个军寨。
  西夏兵占优防御优势,可梁山军却人多势众。李察哥的主力在银州城的另一面,这里只做堵截城里的败兵。在陆谦眼中,这就是一道开胃小菜。
  当梁山顶着箭矢涌上来之后,这破开寨垒就半点不在话下。
  陆谦在后方,看着战场估摸着梁山军的伤亡。五百人不会有,但也该有小三百了,甚至超过。
  只是破开了这层防御后,这儿的西夏军就不堪一击了。李察哥既然没把他们撤回去,现在他们完蛋大吉了,就也只能去怪李察哥。
  他就不信这边的西夏游骑没有发现他大军压到。
  所以,路是李察哥选的。
  当银州城南的厮杀声结束,无定河对岸的一队西夏兵接应了一些乘坐木筏、羊皮筏子艰难逃脱生天的残兵败将,返回了城北大营。李察哥受到信报后,脸色完全就是揾怒。
  眼下的局势着实叫他烦恼,这都什么事儿?
  李合达、嵬名屈怀足足五万人马,才几日就被打的惨不忍睹。这是斩断了自己一臂啊。眼下这队人马又来到了银州城,李察哥舍出五千人做了个试探,真跟肉包子打狗样儿,被人家一口吞吃。难道那个划着木排和羊皮筏子经无定河,逃脱生天的,十中无一。
  这一战梁山军打的干净利索,可见后者还仍旧有着强大战力。而并不是与李合达、嵬名屈怀一战后,就损失惨重,丧失了战力。
  当夜,陆谦便入驻了银州城。城内军民无不是欢呼雀跃,夹道欢迎。这段日子里,他们压力可是很大很重的。
  这城内的汉民个个心里明白,西夏军若能破城,他们恐是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可现在援军到了,陆大王更是亲至,这银州还能被破么?保管无忧啊。
  陆谦是一夜好睡,次日醒来,那烤的金黄的羊肉羊排已经被端了上来。这人是没有食不语的习惯的,非但没有,还很爱在吃饭时候看个报纸,或是跟谁说说事儿。
  现在他左手下的就是折可大。这烤的金黄娇嫩的羊肉,看着就叫人垂涎欲滴。可折可大吃在嘴里却是半点品不出味道来,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陆谦的询问上。
  昨夜里他可在城墙上吹了一夜的风,两只眼眨也没眨地紧盯着西夏军寨。
  而陆谦呢,心里在想的是援军。只要援军可按时抵到,此一战灭党项贼十万余,就可定西北之江山也。因为李察哥昨晚上并没有任何动作。
  晋宁县城里。
  林冲与萧嘉穗并列站在城头,看着城外渡口出,一艘艘渡船往来运输着将士。而黄河的西岸,已经密密麻麻的立下了过二十座营垒,统一规格的军帐,就仿佛是要收获的棉花,叫人一眼望去,全是白色。
  三万正军步甲,一万铁甲骑兵,两万守备军,六万大军总算是在规定时间内抵到了。还有宣赞带领的两千余正黄旗契丹骑兵。
  陆谦的命令也已经传来,只待这最后一批军士抵到,那就可以出击了。
  这儿的六万多步骑,与陕北的四五万兵马,拢共十万出头,不到十一万,而这就是陆谦打算拿来对付西夏人的全部军力。
  他心里早前并没甚个必胜的把握,毕竟西夏人叫喊出的是三十万。但现在么,那六万余步骑军只要赶到,一切就将尘埃落定。
  援军中,这消息已经被宣扬的人尽皆知。叫六万余将士无不是士气鼎沸。
  夜初静,人已寐。一片静谧祥和中,晋宁城内外都被黑暗吞没。黄河水冲刷着堤岸,唰唰的水浪声音是那么的清晰,水畔寂静。
  银白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到处都有虫声的低鸣。
  杨可世、杨可胜兄弟却还没有睡去,军帐里点着明亮的鲸油灯,兄弟俩人都没有睡意。当初被梁山军擒拿,二人倒也想过有朝一日能重回关西,重回这横山战场。
  但绝没想到会是这般的快!
  陆谦的发展……直叫人匪夷所思。
  陆谦此次出兵带着他们兄弟作甚,二人心里明白的很。然既已经归入人家麾下,那为其效力,好为自己挣上一份大好前程,也是理所应当。在此之前能与西贼一战,更是他们之所愿也。
  “杀西贼好,咱们兄弟早前在这儿杀贼,日后依旧一样杀贼。”杨可世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哥哥说的是。这关中日后亦是一行省,是行省便就有守备军。对西贼,对青塘羌人,对吐蕃人,总有你我兄弟的用武之处……”杨可胜也踌躇满志。


第578章 哗了狗
  延安城里,数万军民正翘首以盼着前线战报。这么多日子都过去了,也不知道夺占了绥德军的梁山贼有没有被击败?前一阵子就有传言,陆谦亲到了陕北,随后西贼就出动了三十万大军,与官军合伙,南北夹击梁山贼军。
  这按照道理,应该已经出结果了啊,何以直至此时仍无消息传回?
  难道遭遇不测?又或是战事胶着?
  他们也没看到城内的驻军着急啊,三两万人马呢。前线真是吃紧,何以不拉上去?横竖也是一大助力。
  他们顶多看到李回这位枢密相公在留守诸将的陪同下,在城内转一转城墙,在城外看一看营垒,甚个异动都没有。倒是有人听说是“谁谁谁”亲眼看到李枢密上马的时候精神恍惚,险些没摔下来。如果不是前线有变,安能如此?
  但这种传言谁也无法证实。那谁谁谁,完全就是扯淡。就好比西街的张五郎,东街的刘二哥,那西街住的姓张的多,东街住的姓刘的多,同族兄弟里排老五唤二哥的人多了去,你根本就寻不出这个人来。
  “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想要安稳,回去把祖宗牌位一收,细软一提,投川蜀去吧。”人潮之中,有人像是赌气一般嘀咕道。
  “川蜀?川蜀就安全了?关中关西一丢,这陆大王可真就是北地之主了。朝廷在南面却还有方腊这个棘手的未能拿下,到时如何能抵挡的住南下的梁山军?我看啊,这天下早晚都要姓陆,就不用逃。”
  “就是。梁山军好着呢,人家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端的可笑。这等的无妄谣言也能信?那般好的队伍,老汉我活了五十年,都未曾听闻过。”
  “要我说,你等尽是那咸吃萝卜淡操心。那西贼有三十万大军,刘经略相公在延安也集兵马数万,岂能真的败在几万梁山军之手?”一群人心惶惶的人中,岂能没有赵宋的拥护者?这不,就跳出了一个来。
  结果这话刚一说完,立即有人反驳:“哼哼,刘相公的本事,咱们是信得过的;可西贼们的能耐就可掂量了。何况这官军与西贼间的间隙可不是胡一把泥就能抹掉的,那隔阂深着呢。安能保证两军就是会精诚合作,并力以对?”
  “就是。这心不齐啊,且不如各打各的。”
  ……
  心急如焚的延安军民,一面发着牢骚,一面望向城门。城内外的宋军则全都像木头桩子一般杵那里,一动不动。但今天是延安百姓的幸运日,正当此时,就看城头上匆匆奔来一军官来,大声吼道:“开城门,快开城门!”
  士卒闻风而动,十数人上前开了城门,就看数骑飞驰而入,那马周身是灰尘,如是在土堆里滚过一样,已看不出本色。入得城后,见街市皆为百姓所堵,内有一人高举一手喝道:“速速让道,前线报捷!”
  这“报捷”二字一出口,可算是热油锅里浇了一勺水了。当即那北城就炸开了。
  可是他们又怎会知道,这个词汇仅仅是为了糊弄他们呢。
  报捷报捷,给谁报捷啊?这是梁山军的捷。
  李回穿着绯色官袍,戴纱帽,此时脸上已无有半点血色。双眼发直,嘴唇泛白,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恍惚的状态,眼神都变得空洞起来。
  然此时的延安府衙中,如此状态的又何止是他一个,那听到了战报的一干文武,此时一个个都摇摇晃晃。
  太不可思议了。
  梁山军竟然大败三十万西贼,斩获无数,更擒拿、斩杀了西夏多员重将,晋王李察哥是丢盔弃甲而逃。
  李回的脑子都要炸开了。心中直有一种哗了狗的感觉有木有?
  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李察哥……”先前明明很能打的么。怎的跟梁山军一碰就稀里哗啦的成了泥捏的了?
  然而事情已经出来了,他还能怎么办?除了将消息迅速报给刘法,李回脑子里真想不出第二个法子了。
  那临沣寨的张深也一样束手无策,这北头的梁山军打出旗号来,号称二十万大军。这数字配合着他们刚刚击溃了西夏三十万大军的战绩,真个是吓死人咧。
  众所周知,西夏军的数量水分不小,梁山军的数字也必然水分大大的。陆谦所有的人马加在一起,那五军都督府与各省的守备军,合在一起也才三十万上下。如何就能起兵二十万如陕北?
  当河洛的兵力是假的啊。
  眼下刘法倒腾了五万人在潼关、同州,又集结了五万人在延安,可以说能是把他自己的潜力,发掘干净了。
  这潜力自然还不是西军的极限,后者早前可是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呢。现在才出现十万!倒是熙河路的家底儿,被刘法是掏干了。据说那边的青塘羌人已有些不安分了,西夏人在背后捣鬼的么。
  但没奈何,两害相权取其轻,刘法只能忍看青塘羌人逐渐活跃起来,而继续将兵马向东调入,他或许已经心头在流血,可不这般又能如何呢?
  接到急报的刘法心中只要吐血,脑子里直与李回想的一般,察哥没那么蠢啊。怎地就一下变的不堪一击了?
  那陆贼真就如此厉害?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回将急报送到他这儿,他又能如何?
  撤掉潼关、同州的守军去增援延安么?这不可能!
  潼关城内,李彦仙正教人准备器甲马匹,他部要增援同州了。虽说他手下尽只三千人。
  临行之际他与奉命前来劳军的李弥大见了一次面,二人早已经知根知底,可这半私密的坐在一处还是头一次。
  “李将军,此行责任重大,且务珍重。”临别之际,李弥大举起酒盏敬了李彦仙。长安府的团练使,往日时候这种人在他眼里就是一粗鲁的匹夫。可现在……
  时局不同了。
  梁山军兴起也非一日两日,那陆大王行的是甚个章法,他还能不知么?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那老赵家重文抑武,把文人士大夫捧上了天,将武将踩进了地里。汉唐时文武不分家的规格到了我大怂是彻底的文武分两开。可陆谦这边呢?
  文武照旧分家。可人家文武兼重,不仅有国子监,还有武略院。各地方官学、武学之风大胜,又以近乎于先秦军功爵制样的制度,练出了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败契丹,破党项。展望陆齐将来事,恐怕真要是恢复汉唐雄风,吊打周遭一切异族了。
  这般情况下,李弥大怎会去蔑视武将?
  纵然这陆齐制度会变更,那也定不会是现下时候。怎么说不把周遭蛮夷扫荡,展我汉家威仪,那陆大王是不可能过河拆桥,‘杯酒释兵权’的。
  李彦仙就没想这么多,在他眼中,李弥大除了是一名文官士大夫外,更多是他的‘同袍’。
  自己此行同州,未来是可以预期的。然而李弥大盘恒潼关,那不仅危险更大,日后更难说结果……
  “李相公亦是保重!”


第579章 关中不姓宋
  远处尘烟蔽日,伴随着一片马蹄的疾驰声,一片黑压压的骑兵沿着大道向南,这些骑兵或是身着铁甲,或是身着披甲,军袍是不同于以往的绯色和黑色,而是一片灰。
  这些人奔驰着放声高叫,声似如狼嚎。马鞍旁亦个个都配着长短不同的兵器,弯刀、马刀、铁锤、铁鞭、骨朵,各式不一。但相同的是他们全都背着弓箭,挎着箭壶,一面正黄色大旗迎风招展。
  他们就是已编组成军的契丹正黄旗所部。
  兵力不多,只两千余人,可气势不俗。就如一群饿狼横行在荒凉的无定河畔。为首之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六尺,可不正是宣赞。
  沿着无定河向西,人配双马,这就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西夏人觉得打不过我躲回家去就成了么?陆谦可没这么高说话。他建立八旗,最大的目的就是便于草原作战,眼下就是牛刀小试。
  他也不指望两千骑兵就能把夏州拿下来,所以就把田虎军一同派去,只是后者多步卒,现在还在后头。
  对于西夏,这夏州拿不下,可是边上的冶铁务总是能狠狠地收拾收拾吧,何况也非是所有的西夏人都躲在城里。后者可是游牧民族。
  而就在宣赞引着正黄旗恶狠狠的向西扑去的时候,陆谦已经再次抵到了延安附近。
  沿途一路上,只见深沟高壑,所见是一片黄色,已经很有后世的模样了。沿途河流都水不大,至于水利沟渠更是没见过几条。
  这关中本是帝王之基,沃野千里,形胜之所在。
  可现如今却恁多惨淡。
  就算是清水这种大河,不少河段都能平趟过河,气候的变化真的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加上战争因素导致当地百姓很少修筑水利工程,以及早前的水利工程被破坏,结果就很容易得出了。这关中的农业比起李唐时候都有所不如。
  不少地方都破败不堪,野草从生。就算是延安附近,也很少看见大片繁盛的乡镇村落。
  千年繁富的关中平原大地,已经非常落魄了。
  陆谦只觉得心头沉重。
  虽然他还没有真正夺取这关中大地,将那三秦一统,但眼看着这一片荒芜,也是心里如压了一块大石头样儿。
  如今的关中已经不是单单的安抚百姓,营修水利,就可恢复的帝王之基了。
  千年耕耘的土地肥力流逝,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黄土泛滥,水土流失严重。这已然是一个恶性循环了。想想后世的陕北,想想后世的晋省,陆谦心中就有一个很粗糙的想法。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限制人口,退耕还林。
  看看那赵宋在河北宋辽沿线种下的那片绵延不绝的人工林,可见,即使以现下的条件,只要下定决心,还是可以大面积植树造林的。
  当然,两地的气候环境差异,也不能视而不见。但即便艰难,只要用心,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过这还是他猛地生出的一念想,一个大致的想法,真要落实到实处,还不知道有多麻烦。
  陆谦既然已经抵到了延安城下,即可以预见,临沣寨、清化寨、金明寨等处是何种模样了。
  大敌逼来,李回并没下令要张深撤回。延安城是很坚固,却也不是真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那周边的几个要点是必然要守的。若是战都不战就把人撤回,如是败阵,实伤士气。
  讲真,李回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叫张深提点兵马,进逼绥德军。直教王进部近乎覆没后就再无动静,以至于叫陆谦能一心一意的对付北面的西夏兵。
  现在,他后悔啊。
  如今面对着号称二十万的梁山大军,李回根本没有胜利的信心。延安城是很坚固,自从北宋建立,百六十年里它还真没有陷落过。
  清水打城外行过,因为那角度都要扭称90°了,故而被当地人称为南河北河。但这不是延安城的天堑,这座城池真正厉害的是其内部。一边是高低起伏的山地,另一边是平原。故而城分东西,东城平,西城险。
  康定元年(1040),李元昊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延州。知州范雍应敌失策,分兵三十六寨防御,却造成延州兵力空虚,李元昊大军直抵城下。兵力上占绝对优势,错不是天降大雪,彼时的延州,眼下的延安城,多会是失守。至少那东城就抵挡不住!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距离城池不过百丈,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
  这城内还有三四万军,张深虽然吃了败仗,可作为西军老将,人也不是白给的,可不是一股脑的把手中的兵都给丢了。
  有这般多的西军在城中,想要强攻硬打,那近乎是不可能的。作为陕北重镇,边塞要地,延安城内储备的军需器材之众多,那是不敢想象的。
  要床弩有床弩,要石砲有石砲。神臂弓、蹶张弩,数之不清。
  而对此陆谦早有准备,他本身就没打算将延安城迅速拿下。这可是一座现下中国少有的石城。他的办法就是锁城!
  而想要锁城,西面好说,人家修筑这延安城的时候,斩土为壑,陡峭险阻。陆谦就也叫人跟着在凤凰山上垒墙筑寨,屯兵固守就是。北面有清水河道相阻,这是一条天然的防御线。南面道路狭窄,但凡把兵送给去了,只扎下一座营垒,卡住官道,再叫人于四周山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