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幸亏高丽与中原不同,二者不是同一片‘天’么。但即便如此,王俣也能感受到看似平静如水的高丽国暗地里的汹涌波涛。
  如此他也就更是着急了。而这厮的身体本就不是很好,不是谁都有赵佶赵桓父子的忍功与耐操性的。王俣自从开京一役后,连惊带吓,更是憋屈愤怒,这身体就一直不好。这些年里他心中窝着火气,那身体就没利索过。
  今岁二月二十三日,王俣在香林亭与宰枢大臣宴会,忽然发现背有微瘇,便赶紧回宫,由于内医崔思全的误诊而恶化,到三月中旬已然病重,消息传入陆谦前,据说连遗诏都已经备下,要传位于年近十二岁的王太子王楷。
  王俣的死是必然的,他的死具有很多的戏剧性,直到数百年后,崔思全乃是受人指使,有意害死王俣的传言也还屡见不鲜。只是那时候早已经没有了高丽国罢了。当然,这封来自海东的急报,送到陆谦手中的时候,王俣还没有死。
  陆谦只是在心里把他当做死人来看到。这厮中年病逝,留下如此烂摊子给年仅十二岁的少年,这对于大齐而言,乃是天赐良缘。
  尤其是金富轼态度的转变,早前他还对王俣‘旧情难忘’,但对于王楷,那就笑了。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高丽,那真就是一颗熟透的果子。
  陆谦自然期望能夺取朝鲜半岛,后者可是他日后制衡白山黑水里的那些渔猎民族的重要棋子。
  看半岛的位置,可以说是与辽东半岛互为犄角,从朝鲜半岛启程的水师,轻易就可覆盖整个东北亚海域。
  那完颜女真的发源地,兀的还在混同江以北,那地方就是后世的松花江啊。也即是说,女真蛮子的地皮是在黑龙江乃至更北区域。
  在眼下之中国又处于小冰河时期,陆谦尤记得早年他看过的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中原政权是别想着把触角渗透到松花江以北地区的。
  短暂的驻兵不算。
  只要中央王朝实力强大,别说那里,就是东北更北边的滨海区域,也早就能开拔去。但要形成长久并稳固的统治,这却是很难很难的。
  只因为一个“冷”字。
  今后几百年里,中原怕都不会有穷苦百姓愿意移民彼地。难道陆谦还能叫人强制迁移吗?那可就不是缓解压力,而是制造压力了。
  在陆谦眼中,今后齐军灭掉女真金国后,对于混同江以北区域,兀自还要以羁绊为主。就是凶残如蒙古人,不一样也不能将女真人斩尽杀绝么。
  ——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蒙元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到明朝初期,女真分裂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大部。
  可见那混同江以北地区情况之恶劣。
  陆谦也不奢望他建立的大齐能传承万万年,但他相信,一二百年内齐国的国力不会差了。等到‘元气恢复’的东北渔猎民族,能够再次强横,准备再次南下摧毁文明世界的时候,就如同后世的满清一般。陆皇帝相信那个时候齐国的军队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转入初步的热兵器时代了。即便那都是火绳枪,那也不是冷兵器的鞑子可以战胜的。
  别拿明末的明军火器部队来说事。
  陆皇帝现下推崇的是事功之学,在未来时间里,他会把理学的根基更进一步摧毁。
  而没有了操蛋如明朝中晚期那样的文官集团,把持政治,把持军政大权,陆谦觉得他建立起的这个帝国,真不可能被一群野蛮人给摧毁。
  当然,子孙后代谁也不能保证就不会出个败家子。他身上的这个系统是能购买寿元,但他不认为这种逆天的东西能无限制的购买去。何况那高昂的价格叫人肉疼。
  略过这个话题不说,就看朝鲜半岛的地势。其北部山峦叠嶂,道路崎岖难行,实数易守难攻之地。而沿海又多有港口,与主要屯驻辽东地区的汉族军民互为表里,如此情况下,那东北的渔猎民族若还能如正史上的满清一样崛起,那陆谦数百年后的子孙该操蛋昏庸到何种地步啊?
  这般作死的人,死了又有何痛惜的?
  要说后世穿越者与本时空土著,对于自家基业的看法有何不同的,其中就必须提及一点。那就是在基业的传承上面,穿越者几乎不信有千年不坏的王朝,万年不败的帝国。而土著们却纷纷想把自家江山传承千万代。
  陆谦的思想就很穿越,他能顾着自己儿孙就行了,再远一些的,想那般多作甚!
  ……
  高丽开京,宫城“满月台”内殿。
  巍峨重重的王宫,在深夜里寂静而无音。就像一头沉睡中的巨兽,安静的趴伏在地面。
  又是一天如常的过去,开京王都里官宦权贵,小民士卒都如此想着进入了睡梦中。然而满月台内殿,高丽一国最最重要的地方,高丽王王俣的住处,内内外外的空气却低沉阴冷的近乎凝固。
  满月台是名称,就好似紫禁城一样。
  新罗国初期在金城(庆州)建有“新月城”(因形状如新月而得名)作为王宫,偏城市之南。后来新罗王朝统一半岛,都城建设大力模仿唐长安,在城市北部新建了“满月城”作为正宫。于是“满月城”一时间成为正阙法宫的专称,沿用至高丽王朝。
  一个多时辰前,正在聆听奏疏的王俣突然昏晕了过去。整个内殿瞬时入进入了寒冬腊月。
  殿内周边所有人都被限制走动,王俣的心腹侍卫行走,忙招来始终在外殿后者的御医,诊断、开方、煎药,王俣服送下去后脸色总算红润了一些来,睁开了眼睛。
  “烦劳诸卿了。”王俣睁开眼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胡宗旦、李资谦与参知政事高令臣。那胡宗旦虽然是中原人士,王俣却信任如初。李资谦是王太子的外祖父,这个时候更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后者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保守派,但王俣也相信他的忠心。
  不需要多说,在场的都是高丽重臣,也是他的贴心人,他病情加重的消息不觑会外泄的。而至于内殿里的耳目,也早已经清理干净。
  一场危机就这么过去了。等到天亮,表面看依旧是好好地又一天。大王虽然病重,却还没有到病入膏肓,在很多人的眼中,王俣只是被庸医给耽搁了时日,故而加重了病情。修养一阵还是可以恢复来的。
  谁都不会知道,这高丽头顶的阴云已经又深邃了一分!
  “父王。”次日天亮,十二岁的王楷一早便来内殿。
  这是一个很聪慧的人。照金富轼的说法,那就是少多才艺,晓音律,善书画,喜观书,手不释卷,或达朝不寐。又性俭约。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继承人。
  事实上王楷真的很聪慧。从内殿回到自己住处,很快李资谦就到了。
  “外祖,父王的面色更差了。”


第649章 国家多艰
  李资谦脸色很不好看。在三大家中,仁州李氏的态度是最摇摆不定的,原因就在于王俣对他的态度总是时好时坏。
  谁叫仁州李氏有前科呢,且李资谦又是国丈,是王太子的外祖。在局势平稳的时候,如此身份总是招惹忌讳的。当然还有仁州李氏的实力和其地理位置,这儿距离开京太近了。
  但王俣再是猜忌李资谦,那也不会是红果果的排斥,而是一手大棒一手红枣。打一棒子就给个枣吃,如是就也维系着时好时坏的关系。叫仁州李氏始终下不定决心。何况他们兀的也不愿意做出头鸟,唯恐为王先驱,做了开路的替死鬼。
  现下王俣病重了,就对李资谦再度倚重了来,因为他是王太子的外祖父,有这层关系,很难说李资谦不会对王太子忠心耿耿。
  这就更叫李资谦左右摇摆不定。他清楚造反的后果,很难说就能笑到最后。须知道庆州金氏与罗州李氏也非易于之辈。而不造反,扶持着幼主登基,借着保王而撷取权利,强大自身,那就是一条更安全也更便易的道路。如果外头没有中原大齐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刃的话。
  三大家可是很早就与中原有着勾搭的,近几年暗中做了不少腌臜勾当,挖了高丽王朝不少的墙角,齐军对于高丽的真实态度他们是心知肚明,那始终是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
  如此一来,他们仁州李氏“保王”又还能保到几时呢?
  王俣这么一倒下,那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是纷纷蠢蠢欲动。王室的根基每日每夜里都在一点点的瓦解中。谁叫他的外孙子今年才十二岁呢!这般艰难时局,没人会信任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不过现在也就是想想,在王俣彻底眼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中原是不会发动的。而他也同样不会下定最后的决心。
  “太子殿下心中有数就是。”李资谦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外孙从小就是个聪明的,何况十二岁了,也不是三五岁的小儿了。
  事实上作为一个在正史上十八岁就掀翻权臣外祖,且是在欲除李资谦未果,自身失势被看押起来的情况下,成功策反李派大将拓俊京,这王楷的心智远比寻常的十二岁少年成熟的多。
  王楷眼睛里隐隐浮现泪花,他知道自己父亲是真的难以好转了。但失去父亲的悲哀与恐惧一时间却并没有压倒他心中所有的思虑,只是有那一瞬间的悸动就理智重新回归,因为这一点他早就想到,泪水在之前的日子里已经流的足够多了。
  “外祖,父王若是病逝,这高丽的江山,孙儿还能保住吗?”
  王楷的话叫李资谦心中泛起了刹那的心酸,对于这个外孙,他也是真心疼爱过的啊。
  早前齐军没有打进来的时候,这个外孙在李资谦眼中那就是维系着家族希望的宝贝。24k纯金的金孙。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我大高丽江山,千秋万代,万世不易。”李资谦忙说道。
  王楷笑了。看遍史书,这天下哪里有万世不易的社稷?
  “外祖休要以为孙儿年幼,便这般说话。我高丽突遭横祸,以至于王权衰弱,地方士族做大。时至今日,内有地方世家大族为祸,外有中原上国虎视眈眈,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孙儿非狂妄之人,知晓天下大局。那陆齐已然在攻伐南岭,一旦得手,中原便就只剩下蜀地未平,其赵氏乎不是在螳臂挡车?此番中原平定,以陆洪武之势,岂能不挥军北上,届时其与辽金之对决难说胜负,可于我高丽,却定是泰山压顶,势若破竹也。”
  王楷现在最发愁的便是将来。他老爹已经是风中残烛,保不准明天就到了大限,而后他是能登基继位,但想要保全王氏的江山社稷,却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是自己的一条小命了。
  以那时的人心混乱,保不准宫内生出异心的,一剂药便神鬼不知的叫自己一命呜呼了呢。
  就好比那崔思全,谁敢说他就真是误诊?
  所以,细思极恐。王楷现在就是惊忧兼具,每日里惶恐不安。
  李资谦心中再度泛起酸楚。这才十二岁的小儿,竟是看的如此通透。高丽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已经生出反义,王俣的这一倒下将高丽的最后一丝国运也带去了。
  李资谦面色憔悴,这天下颠覆,最是倒霉的莫过于王室,自己这外孙今后的命运……着实堪忧。可是他也断不能拿整个仁州李氏去保全其姓名……
  这就是兴衰啊。
  ……
  “大王有旨,拓将军功勋卓著,麾下将士,忠勇卫国。是,特命奴婢前来告知,大王今备都城大阅,着将军选部下雄健军校兵丁万人,御街宣武!届时,上国与金国使臣亦会出席,望将军万分用心。”
  就在李资谦在慢声细语的安慰王楷的时候,开京城外礼成江畔的拓俊京部接到了御旨。
  一辆挂着王命金牌的马车在数十名宫廷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军中。却是王宫内侍,带来了这份让拓俊京大感荣耀的旨意。
  ――御街宣武!
  这可是高丽一朝,对武人从未有过的褒奖与荣耀。虽然他更震惊的是‘金国使臣’。
  “请公公转禀大王,俊京必不负王命!”有中原的使臣不意外,可还有金国的使臣,这一句话可就很有深意了。拓俊京是现下高丽朝的中央大将,对于朝政和高丽国内的局势可不是半点都无所察觉。
  现如今的半岛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个时候病榻上都不能起身的王俣忽的要耀兵宣武,内中的深意很值得考量。
  拓俊京两拳一抱,正色答道。
  传命的车马稍作停留就立刻打道回了王都,但是御街宣武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大营,还有那万人的兵额限制。
  高丽中央军中可不是只拓俊京一个山头,很快崔宏正与李英高二将最先来到拓俊京处,接着就是洪敏胜和林开鸡。礼成江大营是高丽朝的中央军所在地,现今内中兵力足有两万余。兼之城内的禁军和王宫戍卫军万多人,这就是高丽王朝现下所能直接掌控的全部兵力了。
  后者剃除,前者也有两万多人呢。两个半中选一个的机会,甚至这还可能是他们这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机会,整个大营都骚动了。
  “我本部兵马取四……三千人,崔将军、林将军所部取两千人,余下二部各取千五百人。此分配如何?”拓俊京本来想说四千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原因就是李资谦于他的示意,低调一些,安静一些。
  不管是地位还是战功,一万兵额拓俊京取五千人,任谁也挑不出理。他可是在边疆杀出的‘当世名将’,实打实的功勋。而余下四名统兵军将则水分大大的有。现在拓俊京主动让出两千人来,好了,中军帐里即将进行的纷争巡检就平息了。
  崔宏正与林开基更是高兴,另外二人的表情也高高兴兴的。
  而只留下一脸玩味表情的拓俊京,这事儿他越想越觉得值得深思,当下先着人传信李资谦。
  ……
  五日后,太阳初起,如洗的碧空几乎见不到几朵云彩,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王俣带着一脸的惨白强正气身来,“大王……”
  满月台内殿里,一名年过半百的内侍眼眶含泪的看着王俣服下了一颗朱红色的药丸。这都是虎狼药啊。吃多了身子就被掏空了,何况王俣身子本来就破的如筛子一样。
  药丸不是丹药,人王俣大脑清晰的很,对于长生不老药历来嗤之以鼻的。纵使他主动使人从中原请入了道教,但对于丹药之态度却是半点不变的。
  王俣服用的是一种王宫内秘传的秘药,并不能治病,只能管一时之需,后果却是透支生命。这药丸子是催命药,但现在王俣却是在主动吞服之。
  身边的老奴眼泪直流,多少个夜晚,他在内殿里值夜的时候,就想过要真到了那一日,他是直接撞墙呢,还是上吊呢,还是用别的什么法子来了断了自己呢?
  反正,等待他的命运就是一个死!
  而吞服了一枚药丸的王俣却就仿佛打了一针鸡血,脸色都燥红起来,只是太红了,太得有些不正常了。王俣拉开了自己的领口,他热。但旁边的老奴通过他敞开的领子口,看着那凸出的锁骨,却觉得王俣的命是不久了,而自己的小命也快完了。
  但接下整个阅兵礼中,王俣都表现自如,叫无数开京军民官员欢呼不已。
  “呼!”走出满月台,拓俊京呼了一口气,两目中一片艰涩。
  他的官位从大将军升做了上将军,名义上统辖整个礼成江大营,了所将兵马却反自一万降到了六千,王俣分出了他手下四千兵送到了崔宏正他们麾下,后者也都从将军升上了大将军,内里林开鸡还会被遣往罗州。
  “朝廷真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了!”
  王俣叫军中再一次裁撤骑兵,这消减骑兵就是在放弃反击啊,只取步甲守城。且王俣那面相,看起来是红润发亮,却生生给拓俊京一种极不放心之感。那红润的不正常,不似大病初愈的模样。
  唉,总的一句话――国家多艰!日后多事也。


第650章 霹雳手段?!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听了行高丽正使黄潜善就这几日开京城内的情况变化后,陆齐海东总管府属参军兼驻高丽安抚赵彦叹息着发出如此感慨。他现今已是东海总管府里有数的人物了,尤其是阮氏三雄随水师主力南下后,这东海总管府无了正堂官,实则就是赵彦在监理。
  但他的资历太浅,显然不能立刻接手总管职位。
  仅仅是几日的变化,高丽就有了如此变化,这是出乎他的预料的,要知道那开京城早前还是较为平静的。“看来王俣走了一步妙棋。”一个御街宣武,一个忽然驾到的金国使臣,就能掀起如此大之波动。
  “如此看来那王俣命将不久也。”刚赞赏了王俣的赵彦如此断定。
  黄潜善亦是点头,可不是这么。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王俣忽的一改早前的沉寂,这自必有其因。“只是不曾想他暗中已与那女真有了勾当。”要知道这厮继位之初,可是筹建精锐军队,要雪他老爹之恨的。
  可现在却是与女真人勾搭了上。虽说环看高丽国四周,能真正与之襄助的,就只能是女真了。
  “王俣倒是一位有为之君,只是惜哉,生不逢时。”偏偏遇上陆皇帝这位怪胎。看那青史上的历朝历代,有谁如陆皇帝一样的?赵彦只能感慨王俣时乖命蹇。
  “为兄常侍奉陛下左右。倒是听了一句陛下于高丽王之评: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此时高丽文武大臣的节操比之明末也好不了多少。这些人就如汉末三国两晋的门阀高弟,对比朝廷社稷更爱惜自己的家族。
  即使如金富轼这般的人不也是只按捺住庆州金氏的造反派,而不是大义灭亲么?当陆谦有了天命加身这一光环后,不也是顺着杆子爬上来了么。当然,天命光环对于如今这个时代确实很有影响力,但这绝对不可能主导一个成年人的思维。至少不会是全部!不然庆州金氏已经起兵了。
  是以,高丽国的那些臣子们,也真的是很够呛的。
  正史上,王楷除李资谦未果,李资谦之亲家拓俊京,亲率军攻进宫中,乃不顾王楷亲至城楼命军士解散的御旨,纵火焚宫。王楷在十多名侍从的护卫下逃到山呼亭,为了避免被害,甚至下诏将王位禅让给李资谦。李资谦却自知其他贵族大臣不可能支持他取代王氏,涕泣还书于自己的外孙,说什么:“臣无二心,惟圣鉴谅之!”拐过头来却把老臣金仁存、李寿与内侍祗候金粲、内侍录事安甫鳞、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上将军崔卓、吴卓、大将军权秀、将军高硕等斩杀殆尽,王宫也被付之一炬,只剩下三个亭子和内帝释院廊庑数十间。随后王楷被挟持到南宫,后又被挟至李资谦祖居重兴宅西远软禁起来。
  可是他终究是小看了自己的外孙,王楷采取了离间李资谦、拓俊京两人关系的对策,透过内侍的穿针引线而成功拉拢了拓俊京。拓俊京虽成为功臣而获得重赏,但很快就遭到兔死狗烹的命运。很快就在西京【平壤】两班的朝中代表人物郑知常的攻击下获罪。
  李资谦、拓俊京两个权臣虽先后被铲除,然而他们称臣金朝的对外政策则被王楷延续下来。那时候金兵已经历经了第一次南下进攻东京城,国威大胜。故而改金国与高丽兄弟之邦之约,为宗藩上下有别。这叫大多数高丽贵人感到耻辱,尤其是与女真有着宿仇的西京两班权贵。
  后者是王楷铲除拓俊京的重要助力,因而在高丽朝中一度得势,压过了开京两班。
  双方由对金关系生出裂痕,又因为西京势力所主张的迁都平壤而彻底对立。王楷先是宠信后者,转而又因宋金局势明朗而倒向了前者,这不能说人言而无信,而只能说王楷能审时度势。如此却叫西京两班大怒,造起反来。历时小两年光景,可谓是高丽建国以来最大的内乱。
  这就是高丽的地方权贵,这就是高丽的世家高门。何况那半岛早就有谶语流传:龙孙十二(王)尽,更有十八子(李)。
  那王楷自然不会是高丽王朝的第十二位君王,可他是第十二代子孙。唯独不一样的是那个十八子,陆谦若是姓李,那民众基础就更好了。
  而这也能说明其内部早就有着反对势力在活动。
  横竖这高丽王朝怎么看都是那兔子的尾巴,它长不了。
  但现在就是这短短的几天中,那士气似乎猛地蹦跳了起来,一个个都与女真来使是打的火热。之前用在赵彦、黄潜善身上的劲儿,加倍的花在了女真人身上。珠宝珍玩,美女佳丽,装梁塞栋。莺歌燕舞,堂堂高丽驿馆,都快要变成女真使臣的私宅了。
  “啪嗒……”被赵彦拿在手中把玩的玉龟狠狠摔在了地上,玉龟贝壳与地面磕的啪叽一声响,登时四分五裂。
  开京城内,天上下起了小雨,但往来的路人和马车依旧寸步难行――实在是人太多。
  以阅兵为一个起点,整个开京仿佛活了过来。百姓也好,军兵权贵也好,当日看到满面红光的王俣,便都不再担忧了。
  坐着马车准备去拜会尹彦颐(尹瓘之子)的金富仪(金富辙),尽管起了个大早,可想避开拥挤的行人,却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