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富饶的中原在女真人眼中始终是快最肥美可口不过的鲜肉。但是中原的陆齐王朝,是阻挡他们挺进中原的一大障碍。而中原那一座座高达坚固的城池,也是阻挡他们前进的绊脚石……
  那姓赵的皇帝真就以为他们会遵守约定么?粘没喝想不明白世上怎会有如此愚蠢的人,主动将自己手中的宝刀教给别人。
  这种被中原的齐国皇帝发明的武器,威力超乎了粘没喝的想象。过去的几年里,他就是靠着这种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一次次打破了中原那高大坚固的城池。
  但女真人不会叫它梁山砲,而是改了个名字,叫做霹雳砲。因为它每一次发动,都是如晴天霹雳一样,威力巨大。
  粘没喝很快就微皱起眉头,面上闪过一抹愤怒,甩手下了高台。
  却是一名女真军官在几个随从的跟随下,策马向锦州城奔去,而后被城头上一片劲弩给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
  稍后的五日,两边息战,金兵再未对锦州城发起过进攻。甚至连骚扰都没有。
  直到又一天的清晨。白霜给枯草黄叶图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晶霜。整个锦州城都被一层朦朦的晨雾笼罩,让人看不太清楚城头的情况的同时,城头上的守军也看不清楚城外的金兵。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当太阳洒下光泽,清晨残留的一丝雾气在阳光下迅速消退。小灵河【小凌河】再一次出现在人的眼睛中,远望去,满眼闪亮的水痕,清风拂波,微微荡漾。
  距离锦州城小十里外的一片水洼,那里是金军骑兵的屯驻地。数里宽广的湖水面上,像仿佛被澄清过似的,绿的那么纯真,宛如一块洁净无瑕的绿宝石。
  今天的天气很好,漫天的薄雾消散,蓝蓝的天空不见一丝杂云,似乎也看不到一只飞鸟。
  足有二十辆霹雳砲被推到锦州城下,当薄雾彻底散开,后续的石弹也纷纷被送到,带领砲队的完颜希尹一声令下,就纷纷开始装填上砲石。
  继赵宋品尝了许久这番挨打的滋味后,辽军也正式的品尝到了这种味道。
  ——很强烈。
  “轰轰!轰隆!轰隆隆!”
  一块又一块的砲石,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带着呼啸之声,直扑向坚固的城墙。辽国的城池也是夯土的,任凭修筑时候再是用心,又如何能顶得住配重式石砲的轰击?
  那一颗颗砲石砸在城墙上,就是一地锅大小的坑洼。被打碎的夯土哗哗的如是雨落。
  城楼是被着重瞄准的对象,一颗颗砲石打去,要轰垮目标那般巨大的城头,还不是小菜一碟。就在郭药师与甄五臣惊魂未定的逃下城头时候,轰隆隆的,那两层高的城楼就已经完全塌了下。
  “直娘贼,女真野人哪来的石砲,如此犀利?”
  甄五臣也是老将了,虽然在城头上没待多久,可想想也觉不对。第一这石砲打的快;第二这砲石力道过于大了些;第三这砲石的落点也太近了。
  这等石砲与他们平日里在辽军这儿见到的石砲完全不同。“老郭,这石砲厉害。我怎觉得它倒与杨先生口中的梁山砲颇为相似呢?”
  “轰!”一颗砲石越过城头,擦着倒塌的层楼废墟,飞入进了城中。看那高度,若是城楼没有倒塌,定然是要击中城头的。
  城楼废墟被砲石擦了下,飞溅出的碎屑,打的城下一干兵丁哀叫连连。
  郭药师本来因甄五臣的话而愣神的表情,立刻化作了阴冷。
  “怕就是那梁山砲了。否则何以城外砲石会打的这般精准。”
  郭药师心头生出一股惧意。这若真是梁山砲,锦州城危也。他早就从杨林口中知道了颇多梁山砲的丰功伟绩。中原之地的名城大郡且顶不住,锦州这等北地小城就更不堪一击了。
  城外石砲的连连轰打,早已经叫锦州城头一片慌乱。城楼的倒塌更是让守军出现了一些伤亡,使城上城下的士兵与军官,个个脸色苍白,踉跄后退,一片慌乱。
  锦州也是贴近辽东之地,女真人是甚个情况,内里的军兵皆是清楚。怎么也想不到那些不开化的蛮子会有这等的攻城利器。这才开砲几轮啊,城楼就被砸塌了。
  那城外的石砲比之普通的石砲,显然威力要大上许多。砸在城上,使整个城墙都猛的一震。
  “大王!”周围有人一声喊,却是回离保打马奔了过来。城墙的迅速倒塌显然叫坐镇城中的回离保也生出了不安。
  但是在看到城上城下军兵将领人人惶恐的时候,回离保再大的不安也通通被按捺了下。
  可是背过了这些人,他脸上就满满的狰狞、愤怒与不安了。
  不断被这样利器轰击着,锦州城墙再是坚固厚重,也承受不起。他之前冒险上了城头,怕是再过个三五七日,这城墙终会被轰出一个豁口来吧?
  “你是说城外的是梁山砲?”回离保真的是吃了一惊。梁山砲的大名他也听闻过,却从来没放在心上。他是奚王,王府都且在大草原中。那里讲话靠的是战马与刀枪,而不是笨重的攻城器械。
  但是近日,他终于要正视了。
  “大王。这若真是梁山砲,锦州城危矣。我等且要早做打算啊。”他们能在锦州扛住城外金兵的一次次猛攻,这靠的不只是城内军兵英勇,更多是城墙高厚。
  而若是没有了这道城墙,那就是破开了口的椰子,再大个也是要坏。
  ……
  万里之外的南海琼州。
  岛西北部昌化军,伦江入海口。一座不大的港口上,进进出出,到处都是往来的船只与搬运装卸的劳工。
  昌化军军城便立在伦江口,其面海是一条三二十里长的海峡,当头横着一座叫狮子石的海岛。
  呈长条形,就仿佛是海峡的一个瓶塞。为海峡遮风挡雨,故而,齐军将此处视为进攻南越的前进基地,而不是琼州州治。
  此刻,数百艘大小船只云集于海峡中,轴轳千里,帆墙林立,一面面赤红的旗帜迎风招展。


第671章 被人捅了腚
  李乾德并不知道陆齐的水师已经在琼州集结,年近六十,登基近五十载的他,对于南越李朝的掌控力可谓是超强。特别是两年前李朝军队擒沱江流域牛吼蛮麻沙洞洞长魏滂等数百人而还。让整个李朝境内的华夷生蛮,尽数臣服在他的脚下。
  也所以,此番李朝对于赵宋的趁火打劫,对于中原的偷鸡摸狗,在他的一力坚持下,得到了整个李朝朝野的认同。
  经历了宋越熙宁战争的磨砺后,南越对于中原王朝的恐惧已消磨了许多。后者实力是很强大,真正的厮杀作战,南越军远不是对手。他们持以与真腊【吴哥王朝】争锋的象军,在中原军队的强弓劲弩和焰火毒烟之下,并无甚个威力可言。
  但是,南越北部的大山大河,却是一道道越不过去的天堑。就像上次战争,宋军一发力,也是干净利索的将他们赶回了南越。更是夺取了边界数个州县,然后面对着一条条江河,却是有着浑身的力气也不得施展。与南越军拖了一日又一日,拖得他们军马染病染疾者众多,无奈何的,只好罢兵回师去了。
  南越军在邕州做下了好大的事来,最后不也是没伤到他们半点毫毛么。
  现实摆在面前,南越国上下对中原的惧怕之心便去了大半。因为中原军队进入南越的不利因素是水土,是气候,是病疫。这些事儿不可是短时间里能够扭转的。
  李乾德如是想要趁着中原内乱,分一杯羹,这却是有恃无恐的。
  所以才在便宜没沾上的情况下,悍然举兵攻入邕州。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那邕州知州上官衡,文治上且是一把好手,却短于军事。便是又来了一个刘正彦,李乾德也是不放在眼中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南越军进展很是顺利,攻城拔寨,不多久便已取了数州之地【南越的州】。
  整个七月,升龙府中最常听到的消息就是哪哪县城、军城又被破了,这回汉人的官没有逃掉;哪哪县的当官的死绝了……等等。
  那喜讯就恍如大海的波涛,一浪接过一浪,就不见有停歇过。李乾德心中是好不快活。
  当然,南越军也不是每战必胜,刘正彦并非是吃白饭的。统辖邕州兵务的他,于战争一道上还是有些眼光的,是个挑柿子拣软的捏的好手。但那终究只是小胜,与大势无补的。刘正彦已经扎了死守邕州城的心了。
  可忽然的,南越军不动弹了。就比如眼下,南越军的动作是越发叫人看不明白了。
  进攻古万寨的南越军忽的向后退去,竟然连坨陵、武黎都不要了,径直退回了太平寨。已经有确切消息传来,南越军抵到太平寨后兀自向后退缩中,只是留下了一部分军队驻守太平寨而已。
  刘正彦不愿意放弃机会,对旁人道:“越贼气势正盛,忽的掉头南去,这必是有大变故生出。我等不紧着可乘之机好好地打上一仗,莫不要等到越贼的大队人马再度调头杀来么?”心中只猜想是不是南越国背后除了岔子,比如占城趁虚而入了。却是不敢想的太美。
  不是有那句话么,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早前他也打过胜仗,只是终究于大局无补。他南下时候,只带了两千兵,而邕州本地兵马是连千人且不足。又多年不经操练,不修武备,可以说是比之庄丁民勇且不足。因为这辈人早已经泄了胆气。
  有了他带去的两千军兵,这才算是有了主心骨。且还有邕州地界踊跃投效的丁壮,按照道理,刘正彦且是能编整出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的。但是很可惜,邕州丁壮报效之意愿固然强烈,可他们却只愿意给‘自己人’卖力。
  这个‘自己人’且不是整个邕州人,而就是单单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刘正彦与上官衡配合倒是不错,若是有时间,未尝不能一一分化瓦解。但李乾德不给他更多的时间啊。战事一开,刘正彦手中握着的人马还不到万人。内里就算有御营兵马做骨干,面对着南越国的数万大军,却也不可能是对手。
  现下对面的南越军主力忽的南返,虽不知究竟,但太平寨中到底是只剩下了寥寥几千人,却是错不了的,刘正彦如何还会客气?
  这一日,邕州处内突然响起了一阵尽情的欢呼声,先是从城门口,继而迅速向着城中心蔓延。那是举城欢呼,势若排山倒海。直把昨夜书房中熬了一宿的上官衡从熟睡中惊醒来。
  “外面生出何事?”要不是听到是欢呼,上官衡都以为是城破了呢。
  “父亲,父亲……赢了,刘将军赢了。太平寨已被拿下,内里的越贼被我军全歼也。”
  长子上官瑞文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上官衡原本还迷迷糊糊的脑袋,登时清醒过来了。整个人从床铺上蹦起来,鞋子都没来得及去穿,便大步朝门口奔去。边走还边说道:“这是真的?官军果真收复了太平寨?”后者是邕州前路上最要紧的一道关口。彼处一下,坨陵、武黎就不在话下,古万寨也只是一道小沟坎。
  “那还有假。内里越贼都被尽除,军将李敬平被擒,监军吴继善拔剑自尽,下头的一干大小军官一个都没逃掉。还投降了两个领兵校尉。”
  上官衡高兴地牙龈都露出来,失态叫道:“好,好,好。恁地出口恶气,叫本官好不欢喜。”
  那上官瑞文也笑的见牙不见眼,“此番大捷宣扬开来,必能叫我邕州军民士气大振。”这是御敌有功啊。想必就是到了新朝,上官家有这等功劳在,兼之他父亲长久来的好名声,那前程也不会差了的。
  这是天大的喜事。
  上官衡好不开怀,听着府外兀自响亮的欢呼声,对儿子道:“速速把王通判找来,将城中的猪羊酒肉尽归拢归拢,再去请城中的士绅名流来。”上官衡要犒军,犒军!必须犒军。
  这一战可谓是叫邕州军民人心大定也。
  邕州州衙不远处的一条巷子里。
  邕州州治宣化县知县周永民没让下人伺候,小圆桌上也没有七荤八素三碗四盅,就是最最简单的几个家常菜,周永民的夫人和他们一双还没有过十岁的儿女,只简单单的一家四口人。
  周永民没有了在外面的威严,饭桌上的他饮酒纵歌,可以说是放浪形骸。但他夫人却没有劝说他一句,因为她清楚自己丈夫这些日子里所承受的重压有多么的巨大。
  南越军的攻势如火似荼,就像海里的波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从没有停歇过。
  城内不少人都向北逃避去,不少官吏明面上限于上官衡的约束,不能举家北投,暗地里却多少将后人财货送了出去。
  周永民则没这么做,这般长时间里却也是夜夜都睡的不安,但他硬生生的挺过来了。今天他终于等来梦寐以求的好消息了——太平寨报捷。南越贼军被聚歼五千余人。邕州危局……变了。
  “哈哈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工部昔日之欢喜,周某人今日方始知道。”
  ……
  邕州的欢庆就是南越的悲哀,但更可悲的且在后头。海风吹刮着升龙府,时间进入到八月份。
  阮小七自做先锋,和呼延庆为副将,引水师战船五十艘,内载水军两千余,并陆战队三千人,自红河口而入。那一路上可是势若破竹,顺着红河一路直上,二百里路也不过是等闲也。
  洋洋得意的升龙府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被人捅了光腚,短短三日的光景,一切就已经大变样了。
  中原陆齐的水陆军顺着红河一路杀到了升龙城下。那沿途也非是一个城市没有,红河三角洲可是南越最宝贵之地。这里是南越李朝政权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中心。
  肥沃的红河三角洲,就是南越的“金城千里”,是李朝的“天府之国”。
  他们从没想到会突然有一支来自中原的军队杀到这里。北部的连绵高山与一条条河流,配合着南越的气候环境,在李朝权贵眼中,那就是一条隔绝自我与中原的天堑。
  但现在呢?
  齐军猛地从海上打过来。整个南越李朝都懵逼了。
  事实上中国很早之前就有过海陆齐进之策,不管是隋炀帝打高句丽,还是唐军灭高句丽与百济,海陆齐进之策并不叫人震惊。
  然那都在北方。
  对于南方,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势力值得中原王朝如此大张旗鼓的。
  故而,当齐军水师出现在升龙府外的时候,李乾德人都是蒙的。
  待到海阳、河东等城相继陷落的消息传到,升龙府更是满城惶恐,满城惊乱。
  万幸升龙府且还有守军在,李乾德也迅速发出勤王诏书,号召越人抗击外贼,又收编城内外南越权贵世家的士兵护院,兵力直超两万去。
  那呼延庆固是勇猛,三千陆战队也是骁勇敢战,几场厮杀也都是得胜,但前者依靠城墙,防守作战到底是有利的。那升龙府终究没给打破。
  李乃兰立在升龙府城头上,遥望着北方的天际,如同一尊冷冷的石像。没人看的到,这个升龙府的四壁守御使,城内一万多守军的定海神针,实际上已经满脸疲惫。
  他已经与城外的齐军厮杀三战了。然三战三败,损兵折将!他都要无颜见人了。
  升龙府内的兵马,原有的上万禁军只剩六七千。从城内外招募的丁壮以及打城内权贵官僚之家抠走的几千护卫私兵,也折损过半。
  故而,他是再不敢外出征战厮杀了。
  万幸李乾德并没怪罪与他,反而叫他封官进爵。这打了败仗还能升官的,也就是他了。这本事他老子都没有。
  李乃兰之父是李日成。当初李乾德幼龄即位,李常杰和李日成共同辅政。
  是以,李乾德甚是信赖李乃兰,且南越国中真正能打之人都已经北去了,那李乃兰已经是矮子里的高个了。
  可高官厚禄有什么用?现下他最需要的是援军,是援军!而不是这些无用的封赏。
  连战连败之下,升龙府守军已经是士气低落。尤其是红河以北的大军,那率先回师勤王的一支军队,赫然被齐军水陆军给击败。消息风一样传遍整个升龙府,叫城内军民权贵真的如五雷轰顶,炸得他们士气全无。北面回来的军队,可是南越军的主力部队。且偏偏对手的援军还在陆续赶到,这是怎一个叫人绝望啊。升龙府守军岂能还有高昂斗志?
  什么爵位世职,高官显贵?很珍贵吗?那人家一刀砍来,且来看他头上的官爵能挡下来不曾?在生与死这个大问题面前,很多人都恍然发现,李乾德的那些封赏嘉奖全都是虚的。
  你算是被封了王又如何,人家一刀砍来,还不是照样掉脑袋?
  就是李乾德也没有往日的精气神,面色苍白,眼袋青黑,就是头发都也白了许多。
  挺直的腰身塌了下,整个人恍惚老了十岁,真的变成一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第672章 别把他们当人
  升龙府对岸的就是富良府。
  小小的红河三角洲被南越李朝分做了大大小小七八个州府,内里绝大部分州府实不过是中原一县之大小罢了。
  其目的为何,显而易见。
  可招数不在老不老,管用就好。
  李朝自夺了前黎朝的天下,那便是进行了例如赵匡胤一般的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分原有的十路为二十四路,后又改为四府十三州三寨。
  升龙府是其一,富良府也是其一。故而,此地的重要性无须多言。
  阮小七与呼延庆率水陆军击败了急忙率军南返的右武卫将军李常宪,后者是李常杰的弟弟。
  李常杰在十六年前便就去世了,被李乾德追赠“入内殿都知、检校太尉、平章军国重事、越国公”,食邑万户,以其弟李常宪继承侯爵。但李常宪虽然能以此而跻身李朝的一等权贵之中,却没办法全部继承李常杰的权势。要不然,李乾德就成了傀儡了。
  事实上现下李朝的太尉是刘庆谭,与李常杰并无大瓜葛。且这也是一名宦官,李朝政制有一个显名的特色,就是会重用中官(阉人),如李常杰、刘庆谭,都是经过“清身”(净身)而至太尉的。所以啊,童贯是投胎没投对地方,他应该生在南越。
  刘庆谭与李常杰一样,他们之前可都是正经的官身大员,出身名门,由此可见李朝的中官在其政治版图中具有特殊地位。
  或许是受了南汉的影响吧。后者可是素有‘想做官先自宫’这一优良传统的。
  而击败了李常宪部,阮小七与呼延庆,还有引兵刚刚抵到的阮小五都不敢大意,已知道李朝的主力兵马已在陆续南返,真正的大战就要到来了。
  齐军先一步南下,那目的并非是要擒贼先擒王,而是要围城打援。借升龙府这一南越军必救之地,将南越军北上的主力大军全都拉回到红河岸畔。而后好一举击败之,打掉南越的主力军。
  甚至于陆谦都不想要现在就杀了李乾德,后者还是有用的,大用。
  他在南越称尊五十载,影响巨大,声望厚隆。这样的一位君王活着,那就是越人的一旗标杆。可以引导着各地的越人前赴后继的反抗中原军队的‘入侵’的。
  如此的一来,后续涌入来的王庆军、钟相军和方腊军才能放开手了厮杀么。陆谦这是为后来事考虑。
  且要知道,这南越虽小,但却是一富裕之地。而王庆、钟相、方腊等人为了筹集更多的钱粮,必是恨不能掘地三尺的。现下他们可以打着镇平民乱的旗号在南越境内肆意妄为,那可不就是老鼠掉进了米仓,是再舒坦不过了。如此也好趁机挑起他们彼此间的冲突来啊。
  陆谦一是正好趁机对钟相、王庆下手,还能由别个来背黑锅,再美不过了;二是正好杀一杀越人的‘野心’。
  好好地祸害祸害他们。那些世家大族,那些个官员文人,就该全都去死。
  要他说,明成祖当年要几次对南越动兵,每每动用数十万大军。这自然是有朱棣他自个的原因——明军最初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南越,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朱棣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南越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但得胜后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南越收复,却是明显的失策。
  要知道,那已经是小三百年后了。南越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四五百年,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南越各阶层人民的反抗,这是‘天经地义’。
  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朱棣潜意识里将南越人当成他自己人了。
  要是先就把当地的士族世家铲除或着通通迁移外地,看那南越还能有人掀起大规模的造反吗?他老子且都能把明玉珍的儿子丢到高丽去,他如何不能?
  那些个大家世族,离开了南越,谁还会认识他们。那就跟鱼儿离开了水一般,一举灭掉后患。
  同时杀戮也过轻了一些。张辅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镇服南越人。这数量不觉得太少了么?你不狠狠地杀个几万、几十万,凭什么叫人家乖乖听话?
  对那些心里长草的野人,那就别把他们当人。
  明成祖准备不够,陆皇帝却是心里建设很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