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国会踢球的人数不胜数,但其中最牛的一批人,必然在益都。因为这里是全国的中心!
  达官云集,显贵如雨。他们是没那么好的命去做高俅第二,但这里的球社给出的待遇,绝对是全国最高最优沃的。
  每当那小小足球被送到禁区时候,赵明诚的双手都会不经意的握紧拳头。射进时候的兴奋,射失后的懊恼,整个人的情绪都被一个小小的足球所左右。
  但对李清照来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与先前的花式蹴鞠相比,现下的足球,过于野蛮了。
  可她却知道,今日的淄水赛场成功了。
  看看这场中为眼前的球赛而欢呼的百姓,她就知道,这儿成功了。
  足球本就是极得百姓们喜欢的运动,当初在东京时,齐云社一旦开赛,那争相下注的也是不可计数。现如今那般过程变得更加正规,也更加公平,更加方便,李清照不觉得淄水赛场还有失败的可能。
  她打量着整个场地,处在二楼的包房并不是最高的位置,可这处场地的模样也已被她尽收眼底,这是一个碗型的场地,如此的建筑模样还是她生平第一次见。先前也多次从这里路过,自从外表看,可是半点都瞧不出来的。
  赛场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水泥这种民间市场上极少有流通的建材,所以整体结构很结实。涌入来了这般多人,也不会有半点意外生出。
  赵明诚情绪缓了下来,再牛逼的球队也不可能从头到尾的猛攻,当一阵强攻结束后,那就是叫球员和观众都歇口气的时候了。他看了一眼自己夫人,听着李清照用一种感慨的语气说着:“看眼前的这大碗,日后它所创造的财富,会叫世人全都震惊。”赵家的家底自然不薄,但与眼前这赛场所聚集的财富而言,却是不堪一提的。
  “这哪里还是个碗,这是一个聚宝盆啊。”赵明诚眼睛里闪过光亮。
  这等的宝地,以他对陆皇帝和孔家人的了解,幕后的主使者必然就是前者无疑,而当今大齐的皇帝陛下这个人可不是单只做一个聚宝盆就能满足的人。
  赵明诚就想着自己日后能不能也来分一杯羹,这益都是没了,但天下繁华之地可不是只一个益都啊。他不求能全占,赵家的家底也叫他囊中羞涩,可只从中占上一股,却是可以的。
  如此想着的赵明诚便忍不住跟夫人商量了来。赵家和李家都是大家族,这几年出仕陆齐的固是不少,却也非是所有人都能如意。若是能在某个聚宝盆里入上一股,却是为家族找到了一棵摇钱树了。
  赵李夫妇可从来不避讳谈钱,赵明诚去职还乡后,夫妻俩能小日子过的滋滋润润,大把的古董金石买回家,那一大原因就是他们手里有钱。
  但这夫妻俩刚刚回到府上就听随从传来了又一个消息——工部要开拍水泥生产许可证。
  呵,这来钱的买卖,可真就是赶到一块了。


第732章 入籍
  再说那已经随着陆皇帝转到益都的王楷一行,胡宗旦整日里忙活的脚不沾地,跟这个拉关系,给那个套近乎,为的就是给王楷争取更大的活动范围。
  休忘了这益都城内还有一个赵九呢。可这厮自从进到益都后,看谁又见过这人?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甚至都明白他就在距离益都二十里外的逄山脚下一处庄园中,那逢山说起来也是处风景奇秀之地,但王楷也好,胡宗旦也罢,可都不愿意做那赵九第二。
  也是因为陆齐朝廷对于行贿受贿查处严格,胡宗旦每每出手也只能寻些格调优雅,却又惠而不费的物件相送,比如颇负盛名的高丽纸和制作精美的折扇,还有那刚刚崭露头角却又为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要么就是高丽的一大特产果下马。
  果下马身材矮小,骑着它能穿行于果树下,因此得名“果下马”。据三国志记载,汉时位于辽宁的濊族人也饲养矮马,并以此为贡品进贡中国。濊族人后又有一部分融入了百济,这成为果下马韩国起源说的由来。事实上只是中国北方的矮马培育没有成规模的保留延续下来罢了。
  “若无必要,诸位暂且不要轻易出门,多看看这儿的报纸。至于打探消息,摸索路径这些事情,待我来日拜访了赵阁部,见了面之后再说。”赵明诚多年来为礼部尚书,内阁阁臣,于新朝中,如此之官员,便被敬称为“阁部”也。
  如今王楷身边,且还跟随了一批忠臣。这些人已经皆被陆皇帝授官,自然不可能是实权官员,都是些闲职,如国子监下属的高丽办,内里一干人物的工作便是编撰《高丽史》,一如陆皇帝从燕云带回的那些契丹遗臣。
  这些人一起点头。胡宗旦说话在理,且时到今日,他也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对来。深受王楷信任的同时,也被许多高丽遗臣敬佩。因为他们觉得胡宗旦到了如今时候,仍旧奉王楷为尊主,这太难能可贵。须知道,他是一汉人。如今情况下,他们都相信胡宗旦只要愿改换门庭,那眨眼就能以另一副姿态重新登上半岛的政治舞台。
  眼下王楷献表内附,中原正需要对高丽局势了解甚深之人,胡宗旦简直是不二人选。在高丽政坛和士林中都留下不俗声名的他远比赵彦更合适执掌半岛。
  但胡宗旦没有,自始至终,他似乎都以一内臣的模式,遵奉王楷。这真是不二忠良也!
  却哪里知道,这只是胡宗旦与谍报司达成的一项交易。自幼受儒家理论影响的胡宗旦,实在无颜在卖了王楷后,再去高丽兴风作浪。他也没了心气,一切资本尽留给了他子孙去了。
  几人正说着话,忽然外头传来侍卫的通禀声,却是户部来人了。众人都是一惊,他们与户部有鸟的关联?呼啦一声都站了起来,胡宗旦大步迎了出去。
  到了外庭,就看到来人是一三十出头的小官。
  为何这般说呢,却是此人官服已经露出他的根脚。只是一六七品官也。
  早前陆齐官服袭汉之故旧,文官尚玄,武官服绯。个个头戴梁冠,宽袖束腰,非常华美。没有红的、绿的、青的、紫的,也不会有衣冠禽兽。文武官皆配刀剑,依各自择选。
  那看起来端的有逼格。但却有一项不好的所在,那就是高下分辨不明。大家穿的都是红的黑的,除了帽子,只能以绶带来区分。不过这些都不够直观准确,要是哪天碰上了,互相又不认识,岂不是尴尬吗?
  陆皇帝又不愿意学明清的衣冠禽兽,那大家就只能这么受用着。
  獬豸冠——法冠,为司法一系官员所戴,獬(音卸)豸(音志),传说是神羊,善判断曲直,故为执法官所戴,秦汉及秦以前各代常用。
  进贤冠——文冠,为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亦称梁冠,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高低,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并可再衬巾帻,如无巾帻与梁数,则为世人戴用。
  鶡冠——武冠。为武官武将所戴,冠顶插饰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属鸱鸟类,性勇好斗,至死不却,为秦汉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如何分别之,只能看印绶了。从公侯到队官,皆有区分。
  眼前的这户部官员,戴二梁冠,手里拿着厚厚一叠纸,未开口先陪笑,却是来通知王楷一行授籍归化之事的。便是那胡宗旦都需要乖乖来填写名表,谁让他现今里没有大齐朝户籍呢。
  “……这些就是户籍名表,有一个是一个,诸位万不要大意了。上下人等填写,此乃朝廷规法,且请诸位海涵。”接着他又说道:“诸位的户籍皆被录在益都,但却分数不同区。”偌大的益都城已经被分做四区,东西南北很明了,内中又以东区为首,只因为城内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多住在那儿。王楷一行里,王楷本人“开城侯”的伯爵府邸便落在东区,但其他人可没这般的好运。“明个益都警局的户籍科会过来人给诸位复核登记,这些名表请诸位务必填写好。免得误了大事,到时候多有不便。”
  这人语气并不怎么客气,但胡宗旦以下所有人等却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对中原也非半点不知情,明白这户籍是如何重要。他们从登州来到益都,这户籍申报终于是来了。
  一些人心中甚至都很Q的想,好歹自己也是帝都户口了,倒是半岛之地上的那些叛贼匪徒们,却是想要落户益都,都无有门路呢。可没有他们这般的好运。
  这些人在登州的时候便被告知,益都城内人口数额已经突破五十万了。若是算上流动人口,怕是六十万也是有了。
  其人口增长之迅速叫陆皇帝都目瞪口呆。须知道,益都原本人口却是连二十万且都不足的。
  而益都城内的五十万人口中,却是有半数的人都没有益都本地户口的。而拥有益都本地户口又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就是进学。
  益都是目下中原学校最是密集之地。无论是寻常的官办学堂,还是武略院下属的陆水师小学堂,亦或是国子监、银行、税务总局、户部、工部、礼部,乃至刑部等中央官署下属开办的小学堂,那数量之密集较之金陵、大名、洛阳、苏杭、广州等地,高出的不是一个等级。
  何况在小学堂之上,那些中高级院校的数量,也远远高出其他城市。
  那些个重要城市的学堂院校密集指数若只是1的话,益都城内至少是10,甚至是更高。这就好比后世的帝都、魔都比之中原一样。前者那是一个羡慕妒忌恨,后者叫一个苦逼大苦逼!
  至于子孙后人能够进入官办学堂,进入官学体系,那当中的好处有多少,已经不需要再废话了。
  更不要说,益都作为帝都所在,每年的慈善捐款数额之高也是远超其他地方的。后者的钱财可不止花在济养院、育婴堂、义庄上头,有相当大一笔钱财还会用在教育上。
  对优秀学生、老师等的奖励,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给予优待。也因此,益都城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绝冠陆齐。
  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些好处都是对子孙后人的,对于他们本身的帮助并不大。这么说却又是瞎了。
  整个益都有多少官衙官署?
  大齐朝又处在一个生机勃发,如旭日初升之态。那些个官衙官署每年都不知道要招入多少文员小吏。别看那只是些不入品的职位,陆齐朝可没有官吏之区分,只要你这个人有才,现下的不起眼小吏,十年八年后未尝不能主宰一地权柄。
  而这些不入品的文员小吏,都取自何人?
  那自然是就近选择。难道还跟科举一样,全国招生面试吗?
  如此,有着先天优势的县学学子便毫不客气的占去了内中最优厚的一部分,府学的学子便没人会将此看在眼,至于国子监学子,就更不须说了。
  如是,那益都县学,一年换一茬学生,也不再话下。赶着了,一季换上一茬学子,也不是没见过。
  除了益都县学学子,余下的部分方是被其他人物瓜分去,且还是被益都县学挑拣过的“残渣剩饭”。
  所以,一纸益都户籍,那真的是不可小视的。
  且这还只是文员小吏,益都府学的待遇更厚。这一切都是帝都的地位所决定的!就像后世网上有一阵在黑北平,黑兔子优待满族人啥的。内容太过荒诞无稽,可这当中反应的一个问题却没有作假,有着北平户口的满族人确实受到了超过全国九成九地方人口的优沃待遇。
  当中原、皖省、齐鲁、粤东、川蜀等高考大省的学子们,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痛哭流涕的时候,一样的分数在北平都可以轻松的进入一本院校了。这内里的差距大的叫人只恨“苍天”不公!
  全天下有多少人期望着拿到一益都户籍,因为益都的县学、府学学子,都必须是本地户籍;因为这一纸户籍代表了太多太多的可得利益。


第733章 无耻的背国之徒
  对比胡宗旦等辈的患忧患喜,王楷却很是惊喜的打望着自己的府邸。今后这便是自己的家园了,高丽的一切必须忘记,先蛰伏些日子,等到半岛局势风平浪静,自己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时候,他未尝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毕竟陆皇帝的江山是自己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可要比赵匡胤那篡位之流大度多了。且陆皇帝还素有仁义之名,他只要安分守己,就完全不用担忧自己变成李煜第二,或是孟昶第二。
  年纪尚小的王楷,在身家性命得保之后,心神也彻底安定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忘了高丽。
  虽然他几次在夜里梦到他父亲的疾声厉喝,而被吓的醒来。但他却知道,自己已经献表内附,今后若不安分守己,还日日想着高丽,那才是找死呢。
  他固然是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更对不起列祖列宗,但他至少还活着不是?王氏的家庙仍旧明着灯火。
  何况陆皇帝也没有亏待他啊。世袭罔替的开城侯,这般封爵,已经进入大齐的顶级权贵之流了。
  而他随船带来的高丽家底儿,陆皇帝也分文未取。高丽国库剩余的财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很可怜的,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一笔天文数字。何况高丽王室的私库里多少也有些财货留下。而这些就是今后的王氏家族在中原立足的本钱!
  王楷很聪明,他知道一个家族的发展,一离不开嫡系族人,二离不开羽翼,三则离不开钱财。
  而对现在的王氏一族眼,眼前的这些人便就是他的羽翼,搬空了高丽国库后的他也不缺钱才,现下他唯独缺失的就是子嗣。带着王氏一族的血脉,同时也必须带着汉人血脉的子嗣。
  这个他倒也不急。他现在还小,还有几年光景去谋划。
  这陆齐一朝的规定,男子必须满十八周岁,女子必须满十六周岁,始能成婚。否则便不被国家承认,拿不到官府婚书。
  这婚书乃中原唐时便有的礼仪,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而现在陆皇帝却把婚书作了结婚证,那是受法律保护的。
  国字号的婚书上,首先是大大简化了婚书上行文,但内容仍旧婉约浪漫,泛着一股甜美气息。
  如: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再如,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民国婚书行文】
  可是再唯美的贺词也不能改变一个冷酷的事实,皇权的力量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身的控制力。那违者不仅要接受司法的惩处,其男女和离之时,女方应得权益也不受保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也没办法上户籍。
  事实上陆皇帝还希望佛道能进一步介入其中,就像后世一神教一样,但后来想想,用皇权的力量去做这个,太掉分了。且还是由着佛道自己转变去吧。
  不然,烂泥糊不上墙,你便是把它推上去了,效果也只会因人而兴,因人而亡。
  道家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宗教,在兔子时代,已然是势弱的很了。后世的很多人提起它的衰落,很多人都是很轻率的就道家的无为思想进行抨击。认为道教从它诞生之初,它的根本思想就决定了其无法像佛教或是一神教、天方教那般普世。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太平道黄巾起义,都知道张鲁与五斗米教的关系,一些人更是知道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但很多人脑子里的观念就是那么根深蒂固。
  那道教在诞生之初,表现的爷很普世,因为政治的缘故,它不得不高冷起来。
  陆齐朝现在皇权甚是稳固,陆谦以公孙胜和鲁智深为桥接,也在向道家、佛教传递去了信息。因为在今后的大封国过程中,佛教与道教是他手中的两把软刀子。刀子虽软,却一样能杀人。
  但这种事涉及到教义,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拿出成果的。
  天色不知不觉中已经暗淡了下来,王楷披着浴袍,进到浴室中。他自然不是第一次进入到这里,但看着眼前与往日旧有记忆里格调全然不同的浴室,还是感觉到微微的不适。
  这里并没有满月台的浴池来的大,但任王楷这么怀念高丽,也不能说这儿就比不上满月台的浴池。
  四壁和地面完全被瓷砖覆盖,入眼处是白的闪闪发亮,有着舒雅花纹装饰的大浴缸。
  说真的,在他父亲王俣病逝前,王楷日常洗浴也只能用木桶。而任凭是全新的,散发着木香的浴桶,在洁白的浴缸面前也不堪一提。更不要说,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向右扭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而向左扭则是有源源不断的冷水。再也不用叫宫婢内侍抬着一桶桶的冷热水注满浴桶。洗个澡罢了,却要一拨人烧火,一拨人抬水,一圈人来围着浴桶转。而事实上泡澡的人还被打扰的不轻……
  眼前的浴缸比之过往来,那就是一种享受。
  而在高丽,就是他老爹也不会每每在浴池里洗澡。对比那润石垒砌的浴池,浴桶才是过往高丽宫廷贵人洗浴的器具,包括他父亲和诸多嫔妃,包括他本人。
  陆皇帝倒是更喜欢泡浴桶。但是在眼前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浴桶却必不如浴缸的。
  如今陆皇帝让自来水走进了生活,至少是走进了富贵人家的生活之中,那对于生活卫生而言,当的是一次重大的进步。
  数日,益都警局户籍科的人果然上门来收取名表,以及核实材料。
  名表都已经填好,上到王楷本人,下到随行的内侍、宫女,照例由警局警来逐一核对登记信息。
  名表上已经十分详尽,这些户籍警只是照本宣科的问了些问题,包括他们从哪里来,祖籍何处,家里还有什么人没来,之前的身份……事无巨细,全都一一问上个遍。
  这些事情虽让不少高丽人心情有些不愉快,可他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回答,在满脸带笑的恭送户籍警们离开。从这一刻起,他们益都户籍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有朋友问陆皇帝迁都之后,这些人会怎么办。那就是凉拌啊!那侯府都落在益都了,还能被陆皇帝走哪带那吗?】
  到了下午,益都警局又送来一份通知,大意就是叫王楷这一波人中派出一个代表,参加益都司法部们和宣政司联合举办的宣讲会。
  后者是特意针对入籍的归化人而举办的。之前就折腾了契丹人一番,现在又轮到高丽人了。
  此次王楷没有让胡宗旦前往,而是派出了郭舆。
  郭舆是高丽大臣郭尚之子,出身清州郭氏,科举及第,任内侍府。不久后退隐山林,王俣在太子时就将他征召到身边。郭舆常以乌巾鹤氅侍奉在睿宗左右,睿宗多次与之置酒唱和或研讨文学,人称金门羽客(效仿宋徽宗对道士林灵素的称呼)。
  这厮在王俣死后并没趁机抽身,而是始终伴随在王楷左右。倒是有一份忠诚,但他终究有家势连累,本身更无甚权谋大才,只是一文士而已,自然不能像胡宗旦那般受王楷倚重。
  但这种人却都有着一份轻蔑世俗之心。在明白了那宣讲会是甚个玩意儿之后,心中对之已嗤之以鼻。
  在他眼中,所谓的宣讲会,不过是假大空罢了。为的只是将中原描绘的鲜花似锦而已。
  等进到那宣讲会场所,却是一个变了样的教室。上首一张讲台,下面放着一张张茶几和圈椅,错不是讲台太小,场所有限,倒是更像剧院。
  花厅里只看到了不多的十几个人,分做三班的在不同处坐定。其中一波显然是富贵老爷们,这些人穿着汉服也不像是汉人,一个个眉目高深,还皆是大胡子,通常还都是落腮胡。对海商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多是天方人。再一波还是富贾,别说郭舆是怎么看出来的,眼下这些人身上都透着一股海腥味道。这一波人身材普遍瘦小,皮肤黑了些,手上皆带着佛珠。那就是来自南洋了。最后一波则该是随从管家之流,也是身着汉服,平日里必也个个都着体面的,但现在却不由得带上了一股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谨慎味道。
  郭舆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这些人是为何在此。一群逐利海商而已,愿意归化中国,也必然是因为利益所至。郭舆尤为不耻这些背国之徒。
  他虽然也‘背叛’了高丽,但他自认为自己与眼前的海商是不同的。他逼不得已的!
  郭舆一进花厅便就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看他模样,叫那些海商第一时间就想亲近。三波人中两拨人站起来对他以示友好。但高傲郭对之是视而不见,独自在一处坐下,便就闭目静候。
  叫那两拨海商神色都有了触动,但这是什么地方?他们气炸肚皮也只能忍着。
  隔了一盏茶功夫,就听到外头一声铃声响,而后就看到一二十来岁的小官大步走来。
  这人头戴一梁冠,看长相只是普普通通的青年人,肤色且有些黝黑。郭舆从这人身上看不出甚个官威官气来,但人浑身上下却都透着干净利落劲,让人看着就精神。
  来人姓王名承,开场说了几句场面上的客气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