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在赵宋一朝时候,依旧被视为贱民。然而他们都是最好的水师将士,现在更成为了沪港工地上数以万计的劳工门的肉篮子。
他们每日里扑到的江鱼,无论大小都是输往工地。后者就像是一个永远不见底儿的无底洞,吞噬着一船一船的鱼儿。
说句不好听的话,沪港工地上的劳改犯们,吃鱼肉都要吃吐了。那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有腻烦的时候,更何况那只是加了些香料的水煮鱼?
油脂?那当然有。但煎炸烹煮是不可能天天面对所有人的。
劳工中表现优异者还会得到奖励,比如鸡蛋、鸭蛋,或是监工们才有的炒菜、炖菜。这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陆皇帝在吃的方面并不亏待他们。他们都是重体力劳动者,只说吃喝,这里的劳工比如今天下至少七八成的人吃的都要好。
他们只要能吃得下,工地是不会短他们的那口儿粮食的。除了大小鱼外,五天之内还必有一顿荤腥。在所有的劳工心中,鱼肉都不是荤腥了。那天底下的老百姓,即便是手头松绰了些,又岂能如此?即使那些住在江河海畔的。
即便是今日里,手头都有些宽松了,逢年过节都舍不得割一块猪羊肉的也大有人在!也所以,便宜的鲸肉虽是相对难吃,可销路真的很好。
现实和时间是最容易磨掉人锐气、心劲的两样法宝。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劳改犯,绝不是一个个都忠厚老实,他们对于做工,更是从一开始就持排斥态度,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是?不想饿肚子就只能乖乖听话。就像后世陆皇帝老家的一句“俗话”——打死也不干,打不死就干了。
人就是现实动物,那最初的抗拒意识甭管是有多么剧烈,到现在也都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
他们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刑期熬过去,然后,然后,回家当陆齐的顺民。今后,他们再也不敢犯罪犯法了。
且不时的用美好的和谐封建社会做诱饵,——这就是掉在驴嘴前头的胡萝卜,用充满希望的明天,让这些由劳改犯转成的苦力们,老老实实的为陆齐卖命效力。
肉香气袅袅的传到周茂盛的鼻子里,周茂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鼻子出现了错觉,他觉得今天的肉香特别的浓郁。而且不止有猪肉的味道,他还闻到了羊肉的味道。只可惜后者不是给他们吃的。
口水条件反射的溢满了嘴,周茂盛捧着一粗瓷大碗,都能跟他脑袋比大小,狼吞虎咽。别说他周茂盛不顾体面,在这地方他一方名儒的体面丁点也没有一块荤肉更珍贵。
周茂盛,湘南道州人,大儒周敦颐之长孙。当初从湘南逃入广南,组织团练,跟随耿南仲出兵攻南安军,结果一场大败,他跟他弟弟周茂思都当场被俘。
那时陆齐还在“招降纳叛”,周茂盛、周茂思兄弟出身名门,甚是可做文章,都曾被宣政司重点拉拢过。可那个时候的周家兄弟还有一份骨气,当即严词以据,宣政司到也没把二人给飞灰湮灭了,两个措大呆鸟还不值得宣政司特意去下手,之后就全被扔沪港来了。
等到时间和苦难磨平了他们的“气节”之后,兄弟二人再想投降,却已经无有门路了。陆齐已坐拥天下,陆皇帝都去摆弄孔家人了,哪里会稀罕周敦颐的孙子?
兄弟俩人提及此事都恨不得摔头,此事可谓是他们兄弟人生中唯二的蠢事之一了,另一便是他们当年跑去广南掺和那广南团练之举。而横观周氏兄弟之因果,真只能叫人说:自作孽不可活也。
靠着识文断字,兼通算术,两兄弟顾不得体面尊严,现下在劳改营里做起了文员,日常除了记录工程进度和器具、物质等损耗外,最大的任务就是读报、读文,宣讲律法。
一定程度上做的就是宣政司最基层的工作,且还没有编制,没有地位,没有哪怕一个铜子的薪俸。
一年的时间过去,周家兄弟已经从文弱书生变成了手能缚鸡捉鱼的好汉了,文员的职务固然叫他们成为劳改犯中体力劳动最轻的一批人,但也不是说他们就一定体力劳动没有。唯一的幸运就是他们跟家人已经联系了上,后者的日子自然不能跟以前相比,但靠着积蓄,靠着周家的孩子个个都识文断字,周家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陆齐一朝并没特意的去针对他们。
这也让周氏兄弟更懊恼当初的选择。他们真是脑子进了水,才会在那个时候去自寻死路。赵宋明明都已经行将就木……
要是能走出的这工地,兄弟二人敢对天对地对他周家的老祖宗起誓,他们再也不会跟陆齐做对了。
提起来就是一把的辛酸泪,说起来能把他们整个人都给泡起来。
五年,五年的徒刑,这方才是第一年!
第749章 太平盛世
冬季的酷寒让大半个中国都进入了慢动作镜头。而就是在一片的寒风酷寒中,大齐洪武二年走到了一年的尽头。
毫无置疑的,就在年末各部司各官署纷纷进入到忙碌的工作扫尾和年度总结之时,整个中国的经济活跃度也迎来了大爆发的一刻。
年节血拼么,这是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杨白劳过年都记得给喜儿扯跟红头绳呢,况乎是近来日子好过了许多的人呢。
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吝惜。
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不仅是对自己家人一年辛苦最好的犒劳,也是告祭列祖列宗时候最幸福的例证。
虽说外面的形势是比较紧张的——没有人想因为家穷而被迁移到遥远不知所以然的朝鲜或是琉球去,这个事情的存在给不少带着‘贫穷’帽子的百姓心头压上了重担,却也更是刺激了年末的市井经济。
因为没人想因过年时候饭菜寒颤而被他人钉上‘贫困户’的帽子。
虽然带上这帽子的人家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得到官府的救济,乃至是一些慈善组织的钱粮照顾,往日里很多还算宽绰的人家,对之都是羡慕妒忌恨。
但现在,随着一家家贫困户痛哭流涕中被官府强制驱赶着送去了那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无数人心中就都只剩下“万幸”了。
我屮艸芔茻,这代价太大了!
但身处齐鲁之地,特别是济州这快陆齐王朝发家的老根据地,梁山泊周遭的普通老百姓们,他们却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只因为陆皇帝就是迁移益都的人,也不可能把鞭子抽到他们的身上。
与往年相比,很多人就觉得今年的日子是更好了。
这不仅是因为当地有很多人家在吃财政饭——就像后世赤色老根据地一样,保不准随便看到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就是离退休老干部呢。人家端的是国家的饭碗。
济州也是如此。
当年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加入梁山军的本地儿郎,如今固然是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晁盖、宋江、三阮、吴用等,却也真的出了一大批小官僚小军官。
也就是陆皇帝的崛起速度太快,王朝基业的栋梁们也多是早就成名的人物,这些人早早占据了上层的位置,实质上形成了一天花板,无形中便压制住了广大基层官兵的更进一步发展。
你不能否认,在冷兵器时代,在水浒为背景的大怂朝,武艺对于军兵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后世。
20世纪上半业的厮杀,枪炮无眼,可不会因为你武艺高强就饶过你一命。但是在现在这时代,武艺高强者,在哪里混都能从军伍中迅速展露出头角来。
将门子弟的传说不是没有由来的。
更因为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税赋制度下,他们又多了一年时间的积累。当每年的收入大于一年的生活支出的时候,那一年一年过下去,日子自然就只会越见宽绰。
同样也是在济州,这里也不可能真的就无有一个穷苦百姓的,只是因为此地地位特殊,那迁移的镰刀且收割不到这儿。
年前的时候是济州官府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因为这儿官多,就需要事前统计好今年且都有几个重要角色和小鱼小虾们回家过年。本地官府都是要有所表示的,不是物质金钱,而是人情面络。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陆谦的老根据地的济州,这里的军烈遗属最多。
每到过年的时候,对这些军烈遗属的慰问,都是济州官府,乃至陆齐朝廷的一大重事。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件‘大事’。只是济州这里覆盖面更广泛一些,在过年前半个月,先是官府,而后是慈善组织,就已经对环梁山泊四周的孤寡老人和军烈遗属进行了一次“送温暖”活动。给每家每户都送上两袋子米,两袋干货,一两罐油,几尺布料,外加被褥甚的——东西不算多,却可以保证让他们安安稳稳的过好这个年。哪怕是真家无隔夜之粮的人家,何况那种赤贫之户在济州几乎不存在。
但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接下来才是重头戏。济州军烈遗属的工作和收入,孩子的成长和入学,老人的身体安康等等,这才是大戏里的重头戏。是要有详尽的统计报表,递交给上头的。
可惜说,陆皇帝对于军烈遗属那是尽了最大的心了。叫人流血又流泪的事儿,在财政富裕的陆齐朝廷是绝对不会有的。
但官府忙活那是官府的事儿,当官的再忙也不会有老百姓去心疼。话题再转回来,年节时候真正热闹的还是民间的市井市场。
想想中国的人口,天南地北那么多人一起爆发出强烈购买的欲望,那会是多么巨大的一股力量?就算是商人也知道要囤货,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年前年后这一个月的销售额度,比得上之前小半年的销售总额度也不稀奇。
老百姓么,能有甚大要求?手里有几个钱,这钱又能在市面上买到他们喜欢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感觉是太平盛世了。济州尤其如此,他们都已经太平年华好几年了。
何况现下陆齐国内局势太平,治安与税收的整治规范,叫各地商路畅通,就是造成一种感觉——想买什么都有!
随随便便的内陆一小县城中,天南地北的各类货物就都能买得到,且还会被特意的分门别类。
比如那纺织区,从棉纱、生丝到成衣;从土织布、粗麻布到棉布到高档丝绸;从针头线脑到纺纱机、织布机,统统都能买到。
还有以白米细面杂粮为主体,涵盖了果蔬、河鲜、肉蛋禽类等生鲜荤素的食品区;以油盐酱醋和胡椒为核心建立起的调味品区,海带虾米,咸鱼咸肉,及各类山货海货腌渍品区;以菜刀剪子,镰刀斧头等五金器材为主,锅碗瓢勺等陶瓷器皿和糖果罐头为辅的日常百货区……等等。
这实是叫人大开眼界。
很多地方的商贩们都觉得,随着朝廷的革新,那往日里都进不来的货物,现在不仅能来,且还都能稳定。以他们的头脑真何难理解这种变化是为什么?
同样也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问题。他们就是一帮子小老百姓,想那般复杂高深的问题作甚?只要有钱赚就足以了。
而对于百姓们呢,吃的用的,看的玩的……衣食住行和娱乐得到了满足,这就胜过一切了。
而境内通着运河,又有济水直通大海的济州,那无知就更丰富了。想买甚个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尤其是对于济州的老百姓言,钱真不算难赚。牲畜蛋禽,如今这个时代想要上规模的搞养殖,是很难的,但搞家庭为单位的农副产业,却是不难,猪羊鸡鸭蛋类都是来钱的门路。朝廷在这里设有收购站,送来多少收多少。更不要说南北运河的畅通给济州带来的繁荣了……
就算你什么都没,老百姓么,一把子力气总是有的吧?到常年设立的招工处寻个短工,农闲时候干上三俩月,也能攒下几个钱来。
这是陆齐一朝对济州的优待,就跟那无微不至的军烈遗属一般,普天之下也只有济州常设立招工处,对口的就是齐鲁冀北的盐场,工部下属的各类工程,比如已经开工的黄河大堤和无数的修桥铺路。
给朝廷干活比较辛苦,他们的规矩很大,但有两样好处足以抵消任何不满——第一是他们在饭食和工伤保障上绝对优待,言而有信。其次就是在工钱上很守信,说给多少就是多少,而且工人可自由选择是亮晶晶银元,还是轻便的纸钞。
于是在年末的那段时间,济州各码头就经常可以看见那些从外头归来的强壮汉子,他们穿着打扮并不叫人羡慕,可重点是,他们手中肯定有着大包小包扛着拎着,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
至于全家出动,推着小车,牵着毛驴来集市、城镇采购的也不少见。这些都是那稍微有点钱的人家,但又不算太富裕,不能天天来采买新鲜的。于是就跟后世许多的小康之家上超市大采购一样,在市场里一次把年货全办齐。
在城镇市井繁荣的同时,乡村集市也越见频繁,只是规模和频率还远比不上后世。但如此也叫无数百姓大呼方便。
——洁白晶莹的雪糖,花花绿绿的糖果蜜饯,以及散发着清香的上等蜡烛……这些在以前被认为只有有钱人家才能享用的好东西,如今却是成堆成捆的随意堆放在乡间集市的摊位铺板上,价钱已经是意想不到的便宜。
政局稳定,国势安稳,在古典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战争时期遭受到破坏的生产力在迅速恢复,这才是城镇乡村的集市上出现如此诸多货物的各部的根本原因。
商人们的嘴是嘴会说的,无数种商品里总有一款适合你!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面对这么多物品,在眼花缭乱之余,慷慨解囊就也是必须的。
何况济州人又都不差钱。
如此之类的情况在中国不少地方还有,就比如沪港,比如那些商贸繁荣的重镇。但济州的人均收入水准上升的疾快。
一切说到底还是百姓们挣到钱了,他们手中有钱了。
陆齐新朝在税赋上没赵宋那般苛刻,同时又放开商贸,促进海贸,做大了蛋糕,却多给百姓留了一份儿,百姓的日子如何不好过一些?更不要说是本就商贸繁荣之地。
“都说我家老二没福气,命不好,好日子受用不起,早春时候病死了,你说这直恁命衰。”济水南岸一处酒馆里,正午饭时正值高峰期。店内座头上已经坐满了人,多是那出来采买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坐一起就算缘分。彼此间聊聊说说,无非是些年景不错,世道不错之类。话题左右是离不了现如今的好日子的。而男人么,几口猫尿上头,舌头就大了来。
这当中有一个三十来岁汉子,就一脸痛惜的说着。去年时候来采买,他们兄弟俩还是一路的,今年就是孤身一个了。一时间心里不是滋味,这般说来。
就听同桌的一面相更老的汉子道:“老弟这话就差了。听老哥说,你那兄弟横竖也享用两年好光景,家里有地,便是咽气的时候心里也是踏实。有当今皇帝在,咱们济州地界的父老乡亲就饿不着肚子。而俺那亲哥哥呢?死了有十年了。死的时候俺那个侄子方才十三岁,亲事都没能定下,家徒四壁,一副厚木棺材都置买不起,穷的叮当响,那走的时候心里该有多牵挂啊?就是到了地下也不得安稳啊。”
先前那汉子一听心中的悲伤果然是没了。“这倒是。俺那兄弟走的时候,家里有田有房,没甚牵挂,就是孩子小点也放心,心里踏实,走的干净着呢。”
好日子并不能阻止人生老病死,济州百姓该死还是要死的。大过年的一帮人张口我兄弟死时,闭口我大爷死时,看似不吉利。可却人人都满满的感慨与感激。
“我家六叔秋后离世的,五十有五,不小了。咽气前晚上,一人吃了一碗蒸肉,夜里是笑着走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如他口中六叔这般笑着离开这个人世的,已经是他们所能憧憬的最美好结果了。
思之现如今的好日子,说道过去的苦日子,就免不了有人骂起赵宋。
酒店的掌柜和小二对此都见怪不怪的,盖因为这种事儿他们真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因为人总是爱忆苦思甜的。
等到食客们酒喝干了,饭吃过了,各人拉上牲口,推上小车,各自返回自己的乡村。
酒店一如既往的打烊收工,等到第二天开张,饭点时候又会有一批新的客人来到,在品尝着好日子的幸福和欢愉的同时,对过去的苦日子,对赵宋展开无情的批判。
这样的景象每一天都在这儿发生,平淡而又真实。
第750章 一个爱艰苦奋斗的人,爱迎接困难挑战的人
就在百姓们都忙着过年的时候,一行人骑着快马也从南方赶来了北地。
“哈哈,牛皋兄弟,多时不见,且是安好?”
黑旋风立在济州城外,一边朝着老朋友挥手,一边大笑着说道。他与牛皋甚是投缘,虽然彼此相处并无多久时候,但——缘,就是那么妙不可言。
牛皋见到黑旋风时候,且还是他当初被齐军俘获时,当时俩人身份相差悬殊。但黑旋风看到一样黑的如是一块碳头的牛皋后,那就是觉得亲近。
后来牛皋降了陆齐,二人就正式立下了交情。前者性情也是爽快,武艺更是高强,还能统军,这般的本事,这样的兄弟叫黑旋风是好不欢喜。再接着牛皋随陆谦征讨西北,人留在了那儿,直到他与李彦仙等随萧嘉穗入岭南都护府,这期间与黑旋风已经分别多时。但很显然,他们二人的交情是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眨眼再相见,他们俩人已经大大的变了一个样。黑旋风没甚个好说的,头上依旧顶着中军都督府右副都督的职衔,便是坐镇济州,那也是陆齐朝军中一根粗大腿。
而牛皋也凭着自己沙场征战立下的功勋和在岭南期间的任劳任怨,现下成为了岭南军中的统兵重将,虽然品阶不高,但较之当初入关中时候已经全然不同了。
想一下当初他的身份,再看看现下的他,人生际遇,真难以预料啊。
“兄弟,哥哥看你神采飞扬,气度俨然。这在岭南为官,是颇有所得啊。”黑旋风披着一件时下民间甚是流行的军大衣,头戴皮毡帽,非是熟知他的人,实认不出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副都督。
牛皋身上也裹着一件军大衣,光着头,只裹赤帻,却半点不觉得寒冷。
“比不了哥哥你已功成名就,小弟且要抓紧时机立下功劳,不然待到天下太平,安还能建功立业?”
这话说的也直白的很。但黑旋风就吃这一套。“天下大势早有定数。那桂西也好,川蜀也罢,尽是那甚锅底里的鱼。只待皇帝哥哥腾出手来,便把二处给尽数收拾了。”
黑旋风人是粗鲁了些,但站得高就看得远。“岭南都护府要铲平的可不止一个南宋。”那南宋背后还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萧嘉穗不是简单之辈。能文能武,那是一等一的大才。你跟对了人,还怕日后没出头之日么?”
说话中又是一股冷风吹来,黑旋风眯了眯眼,对牛皋道:“走,且去家中歇息两日。”横竖牛皋身上的任务也不急。他就是去兵部备报兼押运火炮回岭南的。
简而言之,牛皋来益都就是向兵部领装备的。岭南都护府整顿的兵马针对的可不止是南宋,还有它背后的大理、吴哥和蒲甘等国,所以这兵马不会少不说,军中更需要配置不少的轻型火炮。
当然,这也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粮秣积累。也是粤东沿海各州府富饶,兼之粤海关之税银,都直接被留在了岭南都护府,这才周转的开。同时,北方也会大力运送兵甲等器物向南。总的来说,此刻岭南都护府还处在备战阶段,距离开大,还有很长的准备时间。
就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牛皋是一路直奔北方而来了,广州城内的萧嘉穗却派出多个小组下到地方,进行工作调查检验。
首先去的几个州便是粤东山区。因为在陆齐大势已成的情况下,在参军明显有大利益可图的情况下,所以越是穷困的地方,越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当地民众就越有参军的欲望和激情。
在第一批新兵已经正式成军,马上第二批新兵都要补充进部队时,这个时候军属的优待政策,必须处理好。
错不是萧嘉穗人实在走不开,他都想带着《天南日报》的记者去到粤东山区走访军属家庭。
陆齐的文武官员们早就用超高的敏锐,发现了报纸的巨大宣传作用,那实是刷高个人声望值的不二利器。在这个百姓们还都相信报纸报道的时代。
只是出了洪武三年的正月,益都朝堂上却炸响了一个惊雷,因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被陆皇帝再度正儿八经的提到了众人的眼前——迁都。
这事儿,陆谦已经跟几名文武重臣有过沟通——毫无疑问,只能是金陵。
环看偌大的中国,在如今这一时代,在洛阳、长安、开封被陆续踢出选项后,那最合适建都的就只有南北两京。但燕京那地方对于此刻的中国而言太偏北一些了。
你不能否认燕京的有利地势,还有那地方对于北方的稳定【镇压】意义,甚至是在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所起到平衡南北的用意。至于燕京为京都的缺陷,一是水源问题,二是粮食问题,且也能解决。前者的矛盾更突出的是在新世纪,在古典时代,燕京城内外的人口不可能达到后世的规模。而粮食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