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通商议很快就歪楼了。陆谦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横竖对西域的处置手段就是如此,一应章程早就敲定了下来。宣德阁内的这一遭事儿,本就是作秀后的一同感叹。若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全都学习黑三郎,狠狠地拍陆皇帝一通马屁,这议事早就结束了。
  一干文武大臣告退之后,陆谦起身渡到了窗边,背手望着头顶的天空,眼睛里意味深长。
  很多人都知道陆皇帝志向远大的很,但朝堂中人目光所能看到的只是天方,就是那拜占庭帝国,在他们的眼中也只是打败天方的帮手——敌人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
  目光却从没有真正的投向欧洲……
  这样可是远远不够的。
  陆谦可不会放任欧洲的中世纪贵族安稳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优哉游哉的呢。
  在他的统治下,蒙古人注定无法崛起,可是黄祸依旧能降临在欧洲。
  “陛下,阿尔斯兰带到。”
  时刻被谍报司掌控着行踪的阿尔斯兰,非常顺利的与陆齐朝官方取得了联系,然后在经过短期的培训之后,就被人带入了紫禁城。
  但显然陆谦是不会正大光明的来见他的。花刺子模人至今也还是塞尔柱人的附庸,并且在之前的两次大战中,花刺子模人受损严重,一旦消息泄露了让塞尔柱人抢先下手,阿尔斯兰的老爹未尝不能从花刺子模的现任变成前任。
  “外臣阿拉丁·阿尔斯兰,拜见中国大皇帝陛下。”
  虽然联系了有几天了,但是在如今这个场合当中,阿尔斯兰不出意外的把它念得结结巴巴。
  他与西域的那群土包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走着一样的通道进入紫禁城,他甚至都远远的眺望过奉天大殿。心灵上的震撼合同无情的现实,早让他对陆皇帝献出了自己卑微的膝盖。
  “平身。”陆谦用眼睛打量着阿尔斯兰,对他头顶上的气柱很是满意。
  “你是花刺子模总督之子,不远万里前来中原,是何打算,现如今主动现身,那又是何想法?”
  一旁的翻译在陆谦话音刚落便吧啦吧啦的说了起来。
  然后阿尔斯兰吧啦吧啦的也说了一堆,再由那翻译向陆谦回话。
  将语言简略,把中心思想汇总,那就是说阿尔斯兰他老爹对塞尔柱人心生不满,因为陆齐朝的军队太强大无匹了,桑贾尔让花刺子模去填坑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就派出自己的儿子前往中国来细细走访,以图对中国能有一个确切的认知。若中国真就像传说中一般强大无敌,那阿即思便有心向中国投降。
  现在阿尔斯兰已经被中国的富饶和强盛征服。花刺子模人与这样一个帝国为敌是不明智的选择。
  “你能代表你父亲?”陆谦有些好奇。
  一个知趣的花刺子模,那似乎比西喀喇汗国更可以成为“榜样”。
  陆齐要进入天方世界,那么能不能真的把天方教铲除呢?这可能性真的不大。
  但是他也不能放任天方教继续在政治和信仰两方面继续自己的影响力。
  他需要的天方国家至少是阿联酋,而不是祸煤泥时代的波斯。政权必须要压倒教权。
  如此陆谦就必须对天方世界释放出自己的‘温和’态度。那还有什么比扶持一个‘天方国家’更好的来体现自己的善意呢?
  东西喀喇汗国都不行,那里距离西域太近了。可花刺子模可以啊。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刻。


第885章 封国(一)
  前世的缅甸国南部,如今的庐州伯国。国主李俊看着眼前的财政报表正深感头疼。
  “没钱啦,没钱啦!”
  这实在是一个叫统治者悲哀的因由。亏得去年庐州伯国的军队还杀进朱罗国,赚了一笔钱财呢,不管是战利品还是其后朱罗国战争赔偿后的‘分红’,都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不然这份庐国今岁上半年财政报表上的财政盈余就不会是黑字,而该是财政赤字了。
  “国主,真的没钱了。便是施行下半年的施工计划都捉襟见肘,那里还有余财去买船?”大臣言语中充斥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感觉。
  “这钱是怎生花地?”
  李俊现在头疼欲裂,他都要后悔自己出来‘闯荡天下’了。陆谦很给他优待,把面向西方的下缅甸地区划给了李俊做封地。这可是一块绝对的好地方,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温更叫一个暖和。伯国境内都可一年三熟,这几年年年丰收的稻米和甘蔗是庐州伯国最大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便是那捕鱼业和宝石发掘所生出的利润,都远不能与之相比。
  且这儿地理位置优越,向西直面天竺海域,有对外的出海口,不像李俊本来相中的马来半岛,地理位置虽也是优越,却被紧紧地包裹在中央,再无大的发展前途。
  下缅甸适合种植,如果只想着做个田园土财主,混江龙的小日子会过的很美好的。
  可李俊再不成器那也是有一把雄心壮志的,他根本不想学方腊那样种田,混江龙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对外掠夺。
  再说了,李俊对建立一个国家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认知,从农业到工商,冲城市修筑到交通建设,最后是军队建设,真真花钱如流水。
  尤其是最后一点,以庐国的小身板,在一开始起就维持着一支能战的水陆军队,这财政要是能好就奇了怪了。
  缅甸茂密的雨林也给当地土著提供了藏身之处,至今本地的反抗势力依旧未能荡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拖了李俊的后腿。
  但最重要的还是李俊的本心。
  因庐国的所在地理位置,面向整个辽阔的天竺,故而他早早瞄向了波罗王朝【孟加拉】,这就注定了他要走的路线——不止要建立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还要建立一支水陆兼备的军队。那可是一头真正的吞金兽,一口填不满的无底洞。
  非是庐国这土地肥沃,水利充足,稻米一年三熟还年年丰收,李俊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要知道缅甸丰富的贵重木材资源,比如那适用于造船的柚木,还有檀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那皆是位于后世的缅甸的北部,也就是上缅甸地区。包括后世大名鼎鼎的缅甸翡翠。
  那里现在属于陆齐朝的南云行省辖地。李俊庐州伯国的地盘只限于下缅甸。这里虽然适于农耕,但真的没甚资源,便是矿产都少。
  “国库内现还剩下多少银子?”李俊紧接着问道。
  这才上半年就要没钱了,下半年日子又该怎么来过?
  “国主,国库里恐怕没有多少银钱了……”手下的大臣轻声道出一个数字。
  “啊,这么少……”李俊惊呼出声。
  “自去岁凉季【九十月到次年正月】以来,国中自母国采购铁器农具若干,牛马家畜若干,又修筑各地渠道、道路,开销近百万银元……”大臣说道:“今岁国主又自母国购入炮船一艘,战舰三艘,兵甲无数,又是百十万的支出……”
  “且造船厂的修建,朝中拨给了二十万资金……”
  “各地的金属矿藏和宝石矿产的勘探及开采,以及捕鱼船队的扩充,还有朝中官吏开支等等,也花掉了上百万……”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如今国库余财不多,万难如期进行下半年之计划。”大臣话中的意思很明白,李俊在军备上花的钱太多了。
  他若是单独扩充捕鱼船队——那是为了捕鲸。距离庐州伯国‘不远’的锡兰可是被鲸鱼环绕的土地,而捕鲸业只要能进入正常运转,那定然能源源不断地给船队的主人提供大量的资金。
  不管是鲸须、鲸骨、鲸肉还是鲸油,那都是金钱。
  李俊单独扩充捕鱼船队也不算什么,可他还大肆加强兵备,更开启了造船厂,还有内政建设上的花销若干,庐国的摊子铺的太大了!
  纵然被封为庐州伯的李俊,不管是地盘还是自身的资本,在几家伯国之中都是独占鳌头的。有着童家兄弟这对铁杆鼎力支持的混江龙,整体实力比起更上一筹的侯国言也不差哪里。但再雄厚的资本用在建设一个国家上来,还是各方面齐头并进,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所以,李俊是第一个通过银行认证,通过发放庐州伯国债券,抵押港口和田亩,前后搞来了差不多一千万左右的资金。
  但却也是像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
  稍后几年,他除了还账,庐国就无时无刻不再扩大自己的国债数额。只因为其相应的表现出了足够的“资本”,不管是制糖业还是稻米,这都是固定的来源,仿佛一个人有了固定的收入,这借贷还清的日子似乎就也不那么遥不可及了。
  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上到处都是平整的稻田,还有一处处的甘蔗种植园,有了这两个固定的收入来源,庐州伯国的信誉且还是很坚挺的。
  非是李俊一直有一颗要在军事上一展宏图的心,其财政断然不会紧张到如此地步。
  然混江龙控制不住自己这颗要浪的心。
  非是有着这股野望,他何苦出来打拼?
  不就是因为中原没有了他施展拳脚的机会了,这才来到中原之外的么?
  陆谦也是成人之美,把他放在了下缅甸,而这厮果然打一开始就整兵备武来。
  在陆谦自己都不知道要在何时才会对天竺下手的时候,李俊就开始做准备了。
  那支作训和装备都不错的水陆军。那可是全靠钱堆出来的啊!
  水陆兼备是玩笑么?尤其是水军。他若是只安心发展陆军,节省出水军的花销,那整个国民经济都会大为好转。
  当然,这些钱都花的值,都花在了刀刃上!
  庐州伯国现今拥有上万的水陆军,其水师拥有五艘炮船做主力——三艘海蛟船、两艘海龙船,再有旧式海船十余艘,皆两千料朝上,拥有一支两千人的专业水军陆战队。对比被他瞄上的目标——波罗王朝,这股力量可是很可怕的。
  李俊看着手下臣工递上的下半年财政预算,国内预计要建设两座城池,两座海港,开工大小道路十二条,这些都是长期投资,是要发展庐州伯国所必不可少的。
  另外,糖寮的产量在继续增长,但大批的砂糖没必要都运去中原,天竺大陆的贵族亦喜食糖类。
  此外就是教育。
  生活,迁移来此的百姓们都已经不需要担忧了。庐州伯国的粮食多的吃不完,不然如何会大批的输入中原?后者这些年里,棉花种植和桑蚕事宜,是越发的挤占粮食作物的生存空间了。
  而无论是储备,亦或是平衡市面上的粮食价格,陆齐每每都在大批的输入粮食。
  但各个封国的教育却显然很难快速发展。
  从中原招募老师是杯水车薪,而自己培养老师,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像李俊始终大力发展的水陆军一样,他的目标是波罗王朝,后者很让他垂涎三尺。但只要这战争一日没触发,并且李俊已经取得胜利,波罗王朝的财富就始终不是他的。
  他现在可以盼望的只有稻田里即将丰收的中稻,以及今年的晚稻,还有糖寮和捕鲸的利益,庐国的财政是没有余力照计划如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了。
  除非……
  “国主,您看是否要向商会做一笔短期借款,可以用北境刚发现的铜矿做抵押……”
  若不然,那城池和港口能如期建造才有的怪。


第886章 封国(二)
  事实上财政艰难如庐国【庐州伯国】一样的封国并不在少数。便是那最为强大的明国,一样在中原银行、金融银行,以及十年中新建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发展银行借下了天文数字一样儿的贷款。为此不惜拿出港口的运营权,道路的修筑权,甚至是海关权和盐政等等充作抵押。
  是不是觉得陆齐朝与各封国之间签署的协议很眼熟?这套路太“殖民”了。
  事实上这只是陆谦的一种手段,代表着他的一种思想。
  ——要平地里建起一个国家谈何容易?更不要说,这些封国的实质乃是入侵性质,本处都有生民的。还要把之变成一片皇道汉土,那就更难。
  即使先前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正到了‘封藩建国’之后,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出乎他预料,自己原本准备的海量物资,也就跟填补了一口无底洞一样,迅速的消失去。
  以明国为例,只是一个三佛齐余孽,这些年里就给他们生出了多少乱子?兵马频频出动,但因为苏门答腊复杂的地形,始终不能斩草除根。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矛盾,本地的土著很不老实,使得方腊只能以硬手镇压之,也让二者间的矛盾始终难以得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
  而因为整治‘内政’其国又拖累了多少建设进度?
  更不要说混江龙这种一开始便发展军备,眼睛紧紧盯着天竺的封国了。
  这一个个封国日子艰难到靠‘抵押借贷’度日,身为大家长的陆皇帝又怎么会不知道?
  事实上陆皇帝对此一清二楚。
  甚至可以说这种结果早在海外封国没有建立起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料中。他本人更是乐意看到眼下的这幅局面的出现。
  银行里的纸钞对他而言没有半点吸引力,金银币放在那里也不能给他下崽儿,自然借贷出去更划算。
  因为贷款总是有利息的,封国借钱总是要还的。
  金钱也只有发挥出它的基本作用的时候才是最珍贵的。
  纵然现如今各封国的港口运营权,筑路权,乃至海关权限和盐政等等,根本并不值钱,这更多只是在表现陆皇帝的‘规矩’。
  ——亲兄弟明算账。纵然是宗主国跟附属国的关系,糊涂账亦是要不得!
  侧面上也是在施恩。让封国们拿根本不值钱的东西来抵押,然后‘轻易’的拿到大笔的钱财,这种很有“装模作样”兴致的手段很轻易的便能为陆皇帝赚来大把的感激之情。
  他可没真拿南洋封国当殖民地的意思。
  要不然那一个个封国现下怎地走的都是工农并举的线路?真殖民地可是不需要全面发展的。
  殖民地就是本土的原材料供应中心,以及商品的倾销地。哪里跟眼下的南洋各封国,工农全面发展。
  更不要说这些封国与中原各地的商会商帮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结了。全国上下的工商力量,不能说全部的被马会链接起来,可至少也有七七八八。
  通过“贸易局”的牵线搭桥,让封国与中原的商业力量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后者大笔大笔的真金白银洒向各封国。大小封国向他们借钱可比向银行求的资产认证,而后进行抵押贷款或是发行债券容易快捷多了。只是中原之地的富商大贾们求的可绝不是现如今的这点微末利益,更多还是在投资各封国的未来。相比起各国有银行言,那资本的性质就干净多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能有资本对各封国玩现如今这套‘借贷’体系的经济体,环看全球,也只有中国。
  庐国向商会借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陆谦手中,鸿胪寺驻各封国使臣可不是吃白饭的。而几乎就是与这道消息一块递来的,还有李俊的再一次上书——发兵波罗王朝。
  对于这样的事儿,陆谦已经不准备再管了。
  现在他的‘地盘’已经太大,真要事事关心,实要累死个人。像耶律大石对伽色尼王朝的进攻一样,他也准备给李俊足够多的自由。
  那混江龙自‘建国’开始,行走的线路就是掠食模式,与关门种田的明公国全然不同。
  他是一开始就把目光盯向了波罗王朝。原因当然不是波罗王朝信佛,而是波罗王朝的富饶与衰败。
  现在耶律大石对伽色尼王朝的攻势甚是顺利,他几次向金陵上书,保证在任职期满时候扫平了伽色尼人,如此就等若阿富汗斯坦也成为了陆齐的势力范围。也就是为中国打开了陆路通向北天竺的道路……
  所以,陆谦把至今也没个着落的田虎军派了过去。
  这个时候李俊再发兵进攻波罗王朝【孟加拉】,岂不是很相得益彰?
  “乐卿,你说朕要是在秋闱里加上一题,让士子们来论一论我中原与天竺相处之策略,当有何议?”
  天竺是一块让人垂涎欲滴的大肥肉,且其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根本没必要将其视为一整体势力。陆皇帝现在便是明白无误的流露出对天竺的垂涎,那又能如何呢?
  会让天竺各国团结起来,共同抵抗陆齐吗?这不可能。天方教涌入的时候他们且不能做到合力抵抗,历史上的英国人征服天竺时候他们也没有做到合力抵抗,何况是现在。
  既然不会有不好的变化,横竖就帮李俊一把么。好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而至于秋闱,这是陆谦迁都金陵之后,正式定下了时辰。科举大考定在每年的八月初五!
  虽然有秀才和举人来分离进士的荣光,但进士就是进士,对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以至于每次科考前来的士子兀自多如过江之卿。
  “陛下乃天下至尊,休说加上一题,便是加上十题八题,又有何不能?”
  乐和的回话叫陆谦哈哈大笑。他还没那么肆无忌惮。科考有科考的规矩,这些年来已经固定,岂可轻易去破坏。“传令下去,此题定为附加题,不计入得分。”
  “臣遵旨。”乐和道。
  ……
  八月里,十里桂花香,整个金陵都被桂花的香气笼罩,前几天一场秋雨冲得金陵城一片清新,花草林木苍翠欲滴,雨后淡淡的泥土清新和着浓浓的桂花香杂糅成一种很奇特的味道。
  午后的阳光普照着,十里秦淮长河,多了不少乘船游玩的人。
  歌女悠扬的歌声常常飘荡于河面上,河畔碧绿的垂柳下,游玩的男男女女,不在少数。
  金陵城是陆齐朝的政治中心,同时也在迅速向着经济中心发展。满朝的达官显贵造就了此地繁华奢侈的生活气息。
  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当一个地方汇集了太多的权贵及其子弟之后,这种看起来甚不上进的风气便就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
  任何一个帝国兴盛时期,其国都都是如此。
  近的如东京汴梁,远的如大唐的长安、洛阳。
  这一现象就是到了21世纪都无可转变,世界上有太多的例子了。
  秦淮河畔,河岸石阶边,一群百姓家的女子,正说说笑笑的洗着衣裳。
  陆齐的民风较之赵宋更为开放,自不会有着女子不能见人的说法。何况这些都是寻常百姓家人,哪来的那般多规矩。
  恰此时,一艘画船从这条河上行过。
  听着岸边隐隐传来的嬉笑声,还有行人车马的喧嚣,这船的一行人都是面带微笑。
  “宇文兄,黄兄,这一路行来,江南风景端的怡人,只看着秦淮风色便已经让人沉醉,真不知金陵城内又有几多繁华!”一个身穿青色锦衣的士子迎风说道。“小弟虽出身齐鲁,却幼时便随家父去了甘陕,十年光景转眼过,昔日故乡之繁华盛景都早已经忘怀去。而二位兄长虽非齐鲁生民,却尽有幸在益都求学数载,小弟今日就要拜托二位贤兄,好生得赐教一番,来与小弟说道说道新旧两京之不同了。”
  这人姓赵,乃赵不试之族侄也,算是有来头。结伴的二人自然也家世不俗,亲长前途远较他父亲来的光明远大,可赵书生不羡慕这一点,独羡慕二人能于益都求学数载。
  自从陆皇帝迁都金陵后,益都的角色定位便就有了转变,从最初的政治中心,向着北地的学术文化中心转变。


第887章 继续追查
  站船头的几个人,都穿着得体,衣衫整洁,难得的是,几个人年纪都不大,且长的眉清目秀,身上有着一股书卷之气。
  一看便知是来金陵应考的士子。
  陆谦迁都金陵始不过三载,算上第一年时候的恩科,今日也方才是第二届——贺陆皇帝五十圣寿么。如此一科,兀自也是恩科。
  金陵的大姑娘小媳妇对外地来的士子可没习以为常,一个个目光灼灼的看着船头士子,指指点点。
  “那个穿青衣的郎君,生的好不俊俏。”
  “任哪个都是俊秀郎君。我倒是最看重那个穿白衫的,瞧着儿有股子英气。”
  “真不害臊,这话也能出口。让你当家的听到,可非打烂你的嘴。”
  “哈,王家嫂嫂却是想差了。人二娘子是想自家汉子了。”
  “想又如何?才走小半年,探亲假都无。”
  秦淮河风光秀丽,那秀丽的风情实不止在秦淮清澈的河水上,更在于秦淮河畔的人身上。
  陆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上下同秉一心,更兼风调雨顺,可谓是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华似锦。虽不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可天下大治真就活现眼前。
  更重要的是,陆皇帝自登基称帝以来,多次发兵向外,大齐天兵横扫四方,打压一切不服。东北的女真,北方的契丹、蒙古,西北的回鹘、天方,兵威赫赫,让在赵宋统治下挨了百多年窝囊气的中原百姓好不扬眉吐气。
  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在齐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情况下,陆齐的百姓自然就也变得‘骄傲自大’起来。没有谁会在自己的‘靠山’无人可以匹敌的时候,兀自自卑胆怯,唯唯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