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寒风)-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事到如今,他们也知道事不可为,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想要坚持下去,下面已经人心不稳,随时都可能暴动,到时候他们真格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孔有德再也不敢怠慢,赶紧派人跑到海边打白旗表示接受条件,他愿意率部投降。

于家军海军这才停止了发炮,传令给孔有德,令其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到岸边进行集结,所有叛将离开他们的手下,和孔有德一起,先行被接到船上,其余人等等候接下来的整顿收编。

孔有德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放下武器,所有人到岸边开阔地上集结投降,他和手下把总以上的军将,都离开本队,单独到临时码头哪儿集中起来,被于家军用几条小船接到船上,单独看押了起来,等于是彻底切断了他们和手下兵卒的联系。

兵卒们没了当官的控制,当然就掀不起大浪,何况现在他们早已失去了斗志,老老实实的在岛上等候于家军对他们的收编。

在分开了军将和兵卒的联系之后,海军从船上才送了一批陆军上岸,接管龟岛上的防务,开始对岛上的叛军进行整编。

所有叛军全部被彻底打散,混编成新的连队,当然不是军队的连队,而是俘兵连,只是一个临时编制。

然后这些俘兵们才被船只一批批接上船,运离了龟岛,暂时先运往养马岛或者是胶州湾南部海面上的灵山岛,进行初步检疫和整顿,接下来才会被船只逐步转运回南方。

在获得这么多俘兵的同时,于家军还从俘兵之中,找到了上千的工匠,这些工匠都是当初孙元化想尽办法,从各地弄到登州的,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都是铁匠。

这些铁匠奉命在登州城起炉,为孙元化铸炮或者是打造鸟枪抑或是打造甲胄,都算是熟练工,叛军逃离登州的时候,没忘了把这些工匠也强行裹挟一起带走,现如今都便宜给了于孝天了。

另外叛军把这一年来抢劫所获的大批金银财宝,都带出了登州城,事先藏在长岛的那一批财货,已经被于孝天抄走,现在这一批数量更多,单是白银就超出了二十多万两,另外还有黄金或者是黄金首饰器具,也有足足数千两之多,至于玉石玛瑙之类的珠宝,同样也数量巨大。

还有叛军为了维持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供应,还在出逃的时候,携带了大批的粮食,也够他们吃俩月没问题了。

当然叛军还从登州城,携出了大量的火炮以及鸟铳、单眼铳、三眼铳之类的武器,还有大批刀枪器甲,也同样都成了于孝天的战利品。

单是这批粮食就可以让于孝天减少了为了养活这帮家伙要耗费的粮食,总之这件事干的是干净利索,叛军带出登州城的所有东西,差不多除了随船沉入水中的之外,都成了于孝天的战利品。

这么多的收获,基本上算是可以弥补他所有此次在北上山东的消耗,甚至还有不少盈余,可谓是真真是赚大发了。

随着登莱平叛结束之后,于孝天立即便向朱大典请辞,要求率部返回福建,对此朱大典没有权利批准,只能请奏朝廷。

原本崇祯确确实实是动了把于孝天和他麾下的这批精兵留在北方,要么派去关外对付建奴,要么挺进中原去进剿那些流民军。

可是这个时候熊文灿派人加急送入京师一份奏折,陈请崇祯帝速令于孝天返回福建,近期广东沿海一带海寇大肆犯边,接连袭掠两广沿海多处府县地界,掳掠人口,抢劫财物,杀死地方官员,甚至对官军大打出手。

但是两广水师虚弱,无力抵御大批海寇犯境,特请崇祯恩准,调于孝天回福建主持水师南下两广对两广一带的海寇进行清剿,还两广海面一个平靖。

崇祯看罢奏章之后,心中暗暗吃惊,虽然两广一带以前海寇就很猖獗,但是却并未到如此地步,可是这次熊文灿到了两广之后,非但海寇没有收敛,反倒变得越加猖獗,这样的情况有违常理。

但是熊文灿将这种事归咎在了于孝天率兵北上,使得两广一带的海寇据此认为是一个机会,所以才敢如此猖獗,隐指于孝天乃是南方海上的定海神针,南方沿海不能没有于孝天坐镇,否则的话海寇就会无法无天。

除了熊文灿陈报两广海寇失控之外,就连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大规模海寇犯边的福建,在于孝天走后,这两个月来,也开始呈报说漳泉一带沿海,再次出现了海寇活动的迹象,袭击了沿海几处府县村镇,造成了一些损失。

崇祯结合熊文灿的奏折,也感觉到事情可能就是因为于孝天被调到了北方,以至于让南方的海盗们认为无人再可以压制他们,这才导致海盗再次猖獗。

所以崇祯只好打消了试图把于孝天的福建兵留在北方的念头,虽然于孝天的福建兵确实很能干,北方的局势也确实已经很糜烂了,但是他也听闻于孝天供养的福建兵很花钱,开具的兵饷很高,远非普通官军那样,另外对于物资需求也甚多,山东那边不少官员都说于孝天索需无度,对山东压力很大。

更加上南方现在算是大明最重要的财政供应的地方,地面还比较平稳,要是连南方这个时候也乱了的话,那么大明可就彻底完蛋了。

所以南方确实也需要这么一根定海神针来稳定沿海局面,不要让海上再闹出什么幺蛾子,要不然的话问题很严重。

就算是于孝天带着的福建兵很能打,但是毕竟南方也需要他,所以崇祯考虑再三,正好朱大典也提出了于孝天在平定了登莱之乱之后,想要率部返回福建的想法,陈请恩准于孝天的要求。

崇祯也很清楚这些客军出来时间长了之后会想家,而且现在福建兵到山东已经半年有余,离家也已经近一年时间了,这一次又在平定登莱叛乱之战之中,出了大力,目前建奴也没有大的动静,要是强把他们留在山东,除了增加山东负担之外,似乎好处并不大。

现如今南方也正需要他,就更没有理由把于孝天强行留下,于是崇祯私下认为,可以先让于孝天率部回去,如果北方需要的时候,可以另行再把他调往北方,毕竟于孝天手中有船,可以方便的走海路南北机动。

于是崇祯便准了朱大典和熊文灿所请,准许于孝天领兵返回福建。

于孝天得到了崇祯的批准之后,便率领部下在芝罘湾登上了预备好的大型船队,率部踏上了返回福建的道路。

第一百五十六章得胜还师

至于芝罘岛和浮山所这两个地方,于孝天在走的时候,和朱大典打了个招呼,这两个地方暂时还由他的手下控制,理由很简单,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朝廷可能还会用上他,到时候一旦要让他再度北上的话,少不了还要用这两个地方作为登陆地点。

如果现在他的人退出的话,这两个地方随时都可能废弃,到时候还要费工夫,耗时耗力不说,还要花费颇巨,这还不算严重的,一旦以后有事他要北上的话,这边因为码头设施不完备,无法让他尽快过来,那么耽误朝廷圣命,恐怕会影响更多。

朱大典虽然觉得于孝天撤兵不撤这两个地方,还留下人控制着这两个地方,有点于理说不通,可是大明目前乱糟糟的一片,朝廷也不会关注这点小事,另外于孝天说的明白,以后弄不好他还会被朝廷调往北方,这两个地方是他需要作为港口使用的地方,一旦误事的话,到时候恐怕要算在他的头上。

另外这件事虽然于理不通,可是大明历朝历代,却最讲究一个既成事实,既然现在这两个地方,于孝天都已经占了,只要他的手下不在这边胡来,闹出大事的话,那么也没人愿意招惹他。

于是朱大典也就没有强行要求于孝天吐出这两个地方,算是默认了把这两个地方交给于孝天的手下控制,但是要求于孝天要严令他的手下,不得在这两地胡来,以免惹出了麻烦,招致山东其他官员弹劾,只要他能做到这一点,就只管暂时占着。

于孝天当即保证,绝对不会让留下的手下在这两个地方乱来,只要有人敢在这里乱来,他收到消息,定不轻饶,但是也希望朱大典提醒附近州府县城的官吏,也少来找他们的麻烦,双方肯定可以相安无事。

朱大典和于孝天最终就这件事达成了协议,于孝天这才心满意足的率众返回了福建。

说是只有芝罘湾奇山所和浮山所两个地方,但是朱大典却并不清楚,于孝天现在派出的手下,已经深入到了整个登莱各州府县城的地面上,在地方用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有武力,正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迅速的崛起于地方民间,成为叛乱过后,遭到惨重破坏和打击的地方乡绅集团之外的地方一股新兴势力,今后在登莱形成了绝对的于字的势力圈。

像养马岛、长岛、灵山岛这些山东重要的岛屿,现如今早已姓了于字,成了于孝天暗中在北方沿海的海上基地,不管今后是向朝鲜、日本甚至是建奴走私北方物产,还是以后有朝一日他率兵北上攻打京师,这些地方都将是他留下的桥头堡。

总之于孝天这次率部北上平叛,结果是令他非常满意的,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而且还捞了不少的好处,这一年多来,除了从山东弄回去了十几万移民之外,还趁机弄回去了三万多辽东移民,对于以后他要经略北方的时候,这些人都将会成为他的带路党,甚至是急先锋。

另外这段时间弄回去的移民之中,适婚的女性占了很大比例,可以大大缓解一下他在台湾岛女性比例太低的严重问题。

在于孝天走的时候,他亲自召见了先期派往山东这边的刘不同和吴胜天以及李三等人,当面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褒奖,将刘不同提升为了少校军官,当然这只是他暗中的身份,今后继续留在山东这边,负责整个山东一带海狼的各种事务,就连留下的一支拥有大小战船二十余条的海军北方特遣支队,也要配合他的行动,一定程度上要由他来节制。

刘不同和吴胜天算是等于一步登天了,于孝天这是等于暂时把他们任命为了一方大员,总理北方山东这边的各种事务,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吴胜天也升职为陆军上尉军衔,暂时总领北方各地于家军留下的陆上军事武力,甚至于给他留下了一个二十人左右的特战小分队,专门负责在这边,替他们干一些见不得光的脏活。

而那个少尉李三,则被授予中尉军衔,移驻芝罘岛负责坐镇芝罘湾和奇山所等地,在这边照看芝罘湾一带,包括海上的长岛、龟岛、养马岛一带的防务,也交由他负责,权力相当大,责任自然也相当重。

接下来几年之中,就是这帮人,在山东一带,搞得是风生水起,全面垄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的私盐买卖,成为了山东地界上第一盐枭,同时也把控了山东整个沿海一带的通海贸易,建立起了一条直通朝鲜和日本的贸易航线,也跟关外建奴勾搭成奸,做起了买卖。

当然于孝天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向建奴那边贩卖粮食、金属这样的战略物资的,仅仅允许他们向关外建奴方面,出售茶盐以及一些轻工业品,从建奴手中换取生口、战马、牛羊、毛皮、虎骨鹿茸人参等关外的商品。

要知道现在的建奴,在关外可是穷的厉害,别看他没少抢大明的东西,可是关外现在因为小冰川时代,造成气温太低,全年无霜期仅仅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连三个月都不到,每年五月积雪才开始融化,九月间就开始下第一场雪。

关外农耕水平本来就不高,土地虽然肥沃,可是一年到头,根本打不了多少粮食,基本上建奴的八旗吃的粮食,大部分要依靠关内的奸商倒卖给他们。

而且建奴那边不怎么会弄盐,食盐也需要从关内偷运,茶叶他们也需要,特别是蒙古那边,因为蒙古诸部倒向建奴,导致大明关闭了对蒙古诸部的互市,蒙古诸部也需要大量的茶叶。

所以别看建奴很猖狂,可是他们从大明抢去的金银财宝,很快便会又流回到大明山西奸商手中,在关外苦寒之地的建奴,手头上基本上什么都缺,这也是他们每天都琢磨着南下,攻入关内过舒坦日子的动力。

这些物资除了粮食之外,于孝天都允许卖给建奴,这钱与其都让山西奸商赚去,倒不如他们也趁机赚一些,多弄一些战马和物资回来,为今后有朝一日他挥师北上,诛除这帮祸害提前做一下准备。

现如今通过登莱之战,于孝天已经彻底检验了自己麾下陆军的作战能力,别看建奴猖狂,可是对上他的陆军,照样也是要被打的满地找牙,建奴表面上很厉害,但是只要把他们打狠了,他们照样也会死,会害怕,会投降。

只是暂时于孝天认为,还没到要把建奴搞死的地步,留着他们给大明添乱,始终在北方给大明施以重压,省的崇祯这个还算是比较能干的皇帝得以喘息,励精图治来个乌龟大翻身,重振大明的国运。

虽然这次他干掉了登莱叛军,但是对于整体历史走向,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是顺势把孔有德投降建奴这件事,给彻底堵住,没有让孔有德把较为先进的铸炮技术先行带给建奴,也没有让孔有德投降建奴之后,让建奴迅速拥有一支可以在辽东沿海使用的船队。

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建奴将整个东江军干掉的速度,不过以于孝天所见,东江军现在其实根本已经构不成对建奴的威胁了,毛文龙一死,东江军内部就分崩离析,相互倾轧,自己打的不亦乐乎,以至于导致东江军内部不少军将,后来大批投降建奴,成为了建奴南侵入关的急先锋。

迟早东江军还是要起内讧,只是他们可以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罢了,所以未来北方局势,并不会因为他这次北上平叛,而导致出现大面积的变化,脱离原来的历史发展轨迹。

于孝天率部返回福建,路上并无什么大事,只是沿途稍稍又敲诈了一下地方的官府,但是这次他是回福建,朝廷没有特别让地方官府照拂他们,所以他也不容易敲诈出太多东西,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但是这一次他返回福建,风向比较有利,使得他比起来的时候,用时要短了近一半的时间,仅仅一个月不到,便领兵返回了围头湾。

不过在他返回围头湾之前,到时先去了淡水城那边视察了一番,淡水城现在已经成了于孝天的一个重工业基地,建起了大量的各种工厂作坊,炼钢土高炉的烟囱更是如林一般耸立,各种工业用的烟囱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耸立了起来。

这些烟囱朝着空中,大量的喷吐着滚滚浓烟,使得这边的空气质量已经受到了一些影响,可是这也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以他们现在的技术,搞什么无污染工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他需要这些工业,来为他提供各种先进的武器,使之能更快的拥有更强实力,回头等他夺取中原之后,这些工业肯定还是要迁入内陆地区,到那个时候,台湾岛这边,就不必要搞得乌烟瘴气了。

(哇哇!多谢大漠笑西风兄弟的重磅打赏!一下子吧名次又拉上去了几位!让我怎么感谢兄弟你才好呢?另外也鸣谢一醉人和这个冬天520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五十七章再巡淡水

除了正在源源不断给他输出各种先进武器和各种轻工业产品的工厂之外,这边淡水船寮的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原来这里有五个船台,现如今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个之多,船寮的工匠,也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而且船寮的产品,也比之以往丰富了很多,不单单只能建造中小型的船舶,或者是突击建造飞字号快船那么单一了。

现在的船寮已经可以建造千料大船,而且不管是西式帆船,还是中式帆船,都已经可以在这里建造。

几乎每个月,都有船只下水,而且还不止一条,通止规的应用,使得标准化生产变为了可能,并且被投入到了实用之中,使得这边的造船效率,大大高于陆上船寮许多倍,许多船只的零部件,都是提前在岸上大型工棚之中,进行提前预制,最终直接被运到船台上进行组装,所以这里的造船速度,自然远超过陆上船寮很多倍。

而且因为标准化生产,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苛刻的质量要求,使得这边造出的船只质量上也远超过陆上船寮所造的船只很多。

现如今海狼自用的战船或者商船,大部分都已经是出自自己的船寮,另外考虑到淡水这边的码头设施有限,算不上是天然良港,于是于孝天在开发高雄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利用高屏溪的优越条件,效仿当年开发淡水河上游的办法,在高雄那边,开设另一座大型船寮。

通过在高屏溪上游,大量采伐木材,顺流而下飘到河口一带,捞起来晾晒干,或者是直接烘干,用于造船。

现如今高雄船寮,也早已投产,淡水船寮分出了一部分船匠,移到高雄船寮工作,使得两大船寮同时开工,每年都可以造出数十条各型船只,这种速度是很惊人的,除了用来替代淘汰的船只之外,还大大增强了他们海上的实力。

当于孝天到淡水城的时候,这里两个大型船台上,正在建造两条千料以上的大船,而且这两条船,都是西式盖伦船,船体线条流畅,船首尖削,拥有坚固的冲角,但是甲板平直,取消了艏楼,艉楼也相对降低了高度,使得这种船型可以更好的适应远洋航行,承受更大的风浪。

说千料大船的话,大概很多人会迷惑,但是换算成吨位的话,这两条船的满载排水量,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六七百吨没有一点问题。

这样的大船,放在欧洲目前大概算不上什么,充其量在英国海军风帆战舰等级划分之中,也仅仅只能排在三等四等战舰序列之中,可是那是英国海军在数十年之后,才正式颁布的等级划分,目前英国海军还没有系统的进行划分,但是这样的舰船,也起码是他们最主力的战船了。

欧洲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拥有了比这个更大的风帆战舰,排水量最高已经接近两千吨了,但是这样的巨舰,既是在欧洲,也为数不多,主力战舰目前也大多都是五六百吨左右的船只,武装商船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大小的船只。

这种盖伦船,虽然只有上下两层火炮甲板,可是装炮量还是达到了将近六十门,下层甲板可以装载二十四磅加农炮二十四门,左右两舷各布置十二门,上层甲板左右两侧一共布置十二磅长炮二十二门,艉楼甲板可以布置十二磅短炮七门,船首位置还可以布置三十二磅卡隆炮三门。

这样的火力密度,现如今差不多已经足够于孝天在亚洲海面上横着走了,就算是荷兰人把他们东印度公司最强的战舰开过来,现在于孝天也不怵他们了。

要不是于孝天目前还顾不上他们的话,这会儿他就想开着这些大船,去他们那儿示威一番,让他们也见识见识,这种盖伦船不止你们欧洲人会建,现如今老子建起来也跟玩儿一样。

如果不是于孝天现在资金还没有充足到可以随随便便就建造几百条的话,他现在就想建造一大堆出来,直接把这帮欧洲人轰回欧洲去,彻底控制亚洲通往欧洲的贸易航线,那样的话,他获利将会更丰富许多。

可惜眼下他暂时要把目光放在逐鹿中原上,陆军的建设占用去了他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所以眼下虽然他已经实验性的建造成功了三四条这样的高端西式战船,可是却无法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的建造这种船只。

总体上来说,虽然目前淡水城这边工业化进程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可是整体上却已经上了轨道,再加上这里有一个近乎bug的张铁匠,现如今已经从铁痴,变成了机械狂人,整日里都在琢磨试制出什么新玩意儿。

于孝天给他的那本机械学笔记,给张铁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张铁匠为之沉迷,现在于孝天还配给了张铁匠十多个学生,这些学生都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但是已经在海狼的学校之中,完成了初级学业。

并且通过教会方面提供的传教士,这些学生还系统的得到了数学方面和物理方面不少专业的教育,这么一来,他们再学习机械学原理的时候,便会轻松许多,接受和理解的速度,也远超过普通人许多。

还有就是于孝天重新规范了度量衡,不管是长度还是重量,都制作了标准的衡具,来对目前大明混乱的度量衡单位进行了重新规范,并且制作出来了更精确的千分尺也就是游标卡尺,使得工业生产的零件精确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更方便制定各种生产规范。

总之虽然目前工业化进程还没有让于孝天感到满足,可是却毕竟已经处于了一种腾飞之前的地步,接下来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他相信工业化革命,肯定在中国这片国度上,比西方来的更早一些。

也正是由于这里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于家军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先进的武器,除了普通的机械工业之外,他还在很早之前,就想尽办法利用他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试验各种化学原料。

特别是三酸两碱这种基础化学原料,更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唯有先解决了这几样东西,才可以真正的推动工业化革命。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如今于孝天也只是只能通过实验室方式,获取到少量的盐酸和硫酸,硝酸这种东西他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方式,少量获得,但是想要大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