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1881之崛起(四方)-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火炮。

    如果不是时间紧迫,罗凯也许会一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可惜两件事情不得不让罗凯加快战争的步伐。

    也许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死前的那句“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起了作用,清廷签订了第二艘铁甲舰镇远号的订单,定远、镇远两舰共耗资340万两白银,而血本已下的清廷在两舰下水装备海军之后将会一跃成为亚洲海上强国,大清这是在用千万两白银,维持未来十年的海上气运。

    罗凯虽然知道清廷北洋舰队未来的命运,但八年之内,定、镇两舰老朽之前,北洋舰队是亚洲当之无愧的霸主。现在南台海海军已经沦为末流,眼红的罗凯迫切的想要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保卫台海的安全,这一世的南台海虽然远比前世历史中的台海强大,但没有一支有力的海军,保不准倭国会不会像前世历史中一样侵入台海。

    实际上统一台海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今后抵御列强作准备的,罗凯认为只有统一的台海才能够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另外,资源的告急也不得不使得罗凯赶鸭子上架,立刻发动统一的战争。

    就算只是利用了武通造船厂的小部分机器,武通造船厂火力发电站任然像是饕餮般吞食着台海本就不多的煤矿资源,发展中的台海南部,需要更多的资源,光靠进口并不是长远之际。

    1881年八月,南台海自治政府成立,南台海武装部队成立,同月上旬,罗凯宣布战争总动员,当月中旬,南台海第一近卫团和第一师组编完毕。此月下旬,一千名战士拿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在罗凯的率领下准备踏出崛起的第一步。

    以一天二十把三八式步枪的生产速度,仅仅两个月时间罗凯就装备了一支千人的部队,但是除去其中原来五百火枪队的成员,剩下五百人最早的是在两个月前领到的步枪,最晚的射击训练不到一个月。

    南台海第一近卫团战斗人员一千一百人,制式装备为三八式步枪。另装备四挺暴雪式重机枪,75毫米口径野战炮一门,炮弹30发。

    装备数据如下:

    三八式步枪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弹药:7。92×57mm步枪弹步枪弹

    弹仓容量:5发

    全长:1;280毫米

    枪管长度:797毫米

    重量:4斤

    初速:765米/秒

    射速:约15发/分

    瞄准具: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倒V型准心

    有效射程:460米

    最佳射距:小于200米

    暴雪式重机枪:

    口径11。43mm,曲肘式闭锁机构,帆布式弹带供弹,气冷式枪管,重量27。2kg。枪发射瞬间,枪机和枪管扣合,共同后坐19mm,枪管停止后坐,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子,将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枪机,使其可靠地抽壳、抛壳、带动供弹机构,并使击发机构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复进簧力作用下复进,推次发弹入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往复,每秒钟10余次,射速达到600发/分。

    75式野战炮

    口径:75毫米

    炮身长:2175毫米

    炮身重:333公斤

    炮栓形式:横楔式

    火线高:950毫米

    辙距:1200毫米

    制退复进形式:液体弹簧式

    后座长度:1300-1380毫米

    炮架式样:双轮单脚式

    高低射界:-8度~16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3。5度

    弹重:榴弹6。0公斤榴霰弹6。547公斤

    初速:榴弹510米/秒榴霰弹500米/秒

    最大射程:6000米

    放列全长:7595毫米

    放列全重:895公斤

    行列全重:1475公斤

    运动方式:六马挽拽

    如果要说罗凯的第一近卫团和列强相比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么炮少人少就是其缺点,如果要说罗凯的第一近卫团和列强相比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么先进的步枪和机枪就是其优点。

    面对罗凯的第一近卫团,山地人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

    但是重机枪将告诉山地人,它划分了一个时代,人少战胜人多的时代!

第三十四章 初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台海岛该是到了统一的时候了。少主以威武之师、精锐之师、仁义之师行征、战、兵、伐之事,势必马到成功,在这里首先预祝少主得胜归来。”双手抱拳,胡远光依旧是白衣儒衫,以吉言祝之。

    “借先生吉言,吾等必定凯旋而归,后方的一切就拜托先生了,望先生保重。”罗凯双手抱拳回了一礼,转身登上一辆敞篷马车,随着军流远去。

    因为工业发展对青壮年的需要,南台海原有的四万两千名战士有一半被罗凯遣散,剩下的一半大部分用于城防和维持治安,少部分百战精锐作为机动部队成为南台海武装部队的核心,这批精锐共计六千人,是这次征战的主力。

    罗凯把这六千人分为一个拥有四个团的满编师和一个近卫团,以团为单位向山地人的腹地推进。其中一师四团一千两百人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一师三团一千两百人主要负责维持补给线。一师二团一千两百人向右翼展开,一师一团向左翼展开,这两团的任务是负责扫荡小股山地人部队,占领和守护一些特定地点,间接为补给线的安全作保障。而由罗凯亲自率领的武装到牙齿的近卫团的任务则是找寻山地人主力,在正面战场上予以其毁灭性的打击,粉碎山地人的主力部队。

    “厉兄,第一次随军出征,感觉怎么样?”敞篷马车之上,罗凯向身旁略显兴奋的厉擎苍问道。

    “不错,非常的不错。”厉擎苍点了点头,顺着着这股战争洪流看去,一眼望不到尽头。“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于这场战争。”

    “战争免不了伤亡,西洋学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手段。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将成为阶级社会特殊的、必然的现象。”罗凯突然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

    厉擎苍摇了摇头,表示对罗凯的话不解。

    “以我方的人数,是不可能占领整个山地人土地的,最终这场战争将会成为政治的筹码,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扩张和反扩张将会在这场战争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我不需要知道那些大道理,我厉擎苍只知护你安全,等待最后的结果,时间会说明一切,历史会说明一切,我只希望你能兑现你的承诺。”厉擎苍大手一挥道。

    “承诺啊,这也是我华夏子孙的心愿,也是我和陆战英两代人的心愿,既然重生了,我必定会遵循这个信念一直走下去。”罗凯声音渐小,待说到后来已至微不可闻。

    厉擎苍没有计较罗凯说的是什么,事实上,受到罗凯的感染,他也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当中。

    山地族。

    炎氏部落。

    “报告大王,据石氏部族所报,汉人兵分三路侵入我族南部,还请大王决断,商讨应对之策。”

    “呃,是谁给了汉人这么大的狗胆,竟然不自量力侵犯我族,我问你,此次汉人是由何人统领,又有多少汉人侵入我族领土。”

    头戴金冠,身披华服,炎氏部族的族长炎隆,山地十二部族名义上的王者中气十足。

    “回大王,这次汉人是由罗凯统领,共计有三千人的队伍侵入我族领土。”

    “哈,哈哈,哈哈哈。”传令兵话刚说完,就引来周围炎氏高层笑声一片。

    “三千人,三千人就敢触我族虎须,汉人不想活了吗?罗凯,罗凯,要是我记得没错,罗凯不就是罗建功的小崽子吗?他今年才几岁,就敢领兵来犯。”炎氏部族的族长炎隆疑问道。

    “大王,这石氏部族天天和孱弱的汉人打交到,早以不负当年的武勇,区区三千人值得惊扰大王,值得惊动我炎氏部族吗?依我看这只是小打小闹,石氏部族和旁氏部族总共拥有近一万五千名战士,对付区区三千人还不是手到擒来,一点小事就让他们两族自行解决吧”炎隆众多儿子中的一位出列为炎隆分忧。

    “康儿所言极是,合该如此。”炎隆点头道。

    威风尽显的炎隆没有注意到,刚才进言的那位儿子怪异的眼神。

    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乱,必有妖孽。

    山雨欲来风满楼。

    罗凯这边。

    罗凯的三个团,沿着百年来先辈的足迹,一路扫荡,只是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这让在最前面亲自率领近卫团的罗凯很是不爽。

    好在侵入山地族领地的第三天,南台海武装部队,当然罗凯更喜欢称之为南台海军,终于遇到了像样的抵抗,不过这次中等规模战斗的主角却不是罗凯的近卫团。

    战斗是在南台海军左翼,由罗震寰率领的南台海军第一师第一团那里打响的。

    八月二十九号下午二时,罗震寰率领的南台海军第一师第一团碰上了在西边游弋的一支旁氏部族战士。

    两支队伍的相遇极具戏剧化,极其凑巧的,双方的斥候都没有及时的发现对方的存在,直到双方相距不到五公里,后知后觉的斥候们才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双方主帅这才知道敌人就在眼前,等到罗震寰排好队行,做好准备的时候,眼尖的士兵都能够看到双方武器反射出的金属光泽。

    这支山地十二部族中旁氏部族战士大约有步兵八百人,弓兵数十人,他们悍不畏死,刚一接近南台海军就发起冲锋。

    罗震寰这一由罗父提拔的年轻将领深得罗凯器重,是以其所率领的第一团的装备在南台海军中仅次于罗凯的近卫军,拥有五百支原火枪队的法克式前装线膛步枪和五百弓箭手,远程火力极其强大。而且这一千人放下火枪弓箭也是优秀的战士,事实上,罗震寰第一团的五百枪手射击训练都还没满一个月,他们原本就是百战余生的冷兵器高手。

    罗震寰高举手臂,目测着距离。罗震寰知道,按照这种老式步枪的填装速度,己方火枪手有三次射击机会,分别是在敌人距离枪阵一百五十米处,八十米处和二十米处。

    “放”

    罗震寰一声令下,一排排火枪发出怒吼,枪声震耳欲聋,子弹呼啸而出。

    一手拍额,不忍观看。

    罗震寰知道,指望这群刚刚学会射击新兵蛋子能够在一百五十米处大量杀伤敌人,那还不如去买彩票来得现实,至少彩票中奖的几率更高一些。

    和罗震寰预料的一样,五百火枪兵的密集排射,仅仅造成了十数人的伤亡,这还是因为无知的山地人发动了密集冲锋。

    接着弓箭手开始抛射,杀伤起一百米处的敌人,抛射没有准星,全凭密度和运气,但胜在射速,战果比法克式前装线膛步枪略好。

    一番紧张的装弹准备后,法克式前装线膛步枪再次发出怒吼,由于每个士兵装弹速度不同,这次排射的枪声参差不齐,但效果却是比第一次齐射好的多,至少有四十位山地人倒在血泊中。同时,随着距离的拉近,弓箭手也由抛射改为平射,山地人的数量开始锐减。

第三十五章 机枪显威

    山地族战士分为三等,等级不同装备也不尽相同。山地族全民皆兵,成年男性拿起武器就能战斗,这些缺乏训练的人们构成了山地族最下等的普通战士,装备有石斧或削尖的木棍。山地族精锐战士,实力强悍,数量少,不事生产,专为部族征战四方,装备有铁斧或长矛。百战余生的精锐战士就会成为上层阶级的嫡系部队,他们是山地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装备有铁剑和长弓。

    所以要判断山地族部队的战斗力相当简单,只需观察其装备铁器的数量就能知道个大概。显然,罗震寰遇到的这支部队是由山地族最底层的普通战士组成的。这些普通战士很大一部分在不久前还在从事生产,现在却要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所以就算天生悍勇无畏,当超过一半的战友倒在前进的路上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感到害怕,他们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漠视死亡。

    当法克式前装线膛步枪的第三轮射击完毕,在山地人的密集队伍中带起一连串血花之后,山地人的冲锋在离罗震寰团本阵不到二十米的位置时,终于停止并开始退却。

    二十米,其实是个很短的距离,也许常人不需五秒就能迈过,但是对于已经心生胆怯的山地人来说,二十米实在是太长……。

    “停止射击。”

    见到那群野蛮的山地人已经跑远,罗震寰制止了手下士兵无谓的射击,开始有条不紊的指挥手下处理战后工作。

    以一千名装备精良的远程部队屠杀八百拿着木竿石斧的农民,对于罗震寰和手下老兵们来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大多数人都在默默干着自己的事情,为下一场恶战做准备。

    “哦,左翼罗震寰率领的一团遭遇八百山地人的袭击,歼敌六百余人,没有伤亡。”

    罗凯看完战报,沉思片刻道。

    “这是山地人惯用的计量,部族首领会把反对他的族人编成一军打头阵,这样既能减少族内反对的声音又能消耗来犯敌人的精力,乃是一石二鸟之法,如此西北方应该会有一支山地人的主力。”

    “好个一石二鸟,面对强敌还不知同心协力,蛮夷就是蛮夷。”

    厉擎苍有着天朝上国与生俱来的优越之感,自然没有把这些未开化之辈放在眼里。

    罗凯干笑一声,心想清廷的勾心斗角只怕比之更加不堪,嘴里附和道:“山地蛮夷不知礼仪,不通文理,不习兵法。冲起来无组织无纪律一窝蜂毫无队形可言,的确不足为惧。”

    “报。”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罗凯的话语。

    “在西北方十五公里处发现敌军,目测的数量在五千人左右。在北方五十公里处发现敌军大部,目测数量在七千人以上。”

    罗凯把战报递给厉擎苍,然后命令近卫团向西北方全速移动。

    山地人天生悍勇,以近战武器为主的他们大多是扮演着冲锋的角色。而罗凯的近卫团以远程武器为主,他们要做的是端枪瞄准等着敌人来送死。

    当天下午四时,罗凯的近卫团赶在两支山地人队伍汇合前,与西北方山地十二部族的旁氏部族主力交战。

    战斗一如既往的是由山地人率先发动。

    看到侵略者们就在眼前,眼红的山地人在头领的率领下呼啸着前冲,他们头上插着迎风舞动的羽毛,高举着石斧和长矛,悍不畏死,狂喊着“比奇发克草泥马”――这一切使得他们的冲锋显得惊心动魄。

    “比奇发克草泥马“在山地语中的意思就是太阳掉所有侵略者,这是最恶毒的语言,山地人相信喊出这句话后眼前的敌人将会更加容易的被他们杀死。

    罗凯近卫团的三八式步枪和机枪就像割麦子一样把冲在前排的山地人成排成排的扫倒。

    以下截取了战后几位机枪手的五段回忆:

    “开始时我们兴奋异常,扫倒了前排的敌人,可到了后来,看到后排的山地人前冲,倒下,再前冲,再倒下,我们终于意识到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类。”

    “也许是战斗过于轻松,我们竟然没有一点危机感,我们中的小部分甚至开始祈祷他们快点退却,可是他们丝毫没有听到我们的祈祷,那些活着的依然继续冲过来,然后倒下,周而复始,直到鲜血流尽……”

    “这哪是在杀敌,这是在割草!”

    “我打完了十箱还是二十箱子弹,我不记得了,但我记得这种重达七公斤的弹药箱中装有两条弹链共计六百六十发机枪弹。天啊,午夜梦回,我都在计算我到底射杀了多少人。”

    “屠杀,**裸的屠杀,我感到我们就像是无耻的侵略者,事实上我们――就是。”

    战后人们的良知会取代内心中最疯狂的部分,人们往往反思当时自己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同类。但是战争之中,在这个令人疯狂的大环境中,没有怜悯,没有多余的想法,士兵们都在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战。

    暴雪式重机枪还在喷吐着长长的火蛇,没有迫击炮和狙击手的威胁,在四挺重机枪交叉火力下,在三八式步枪的辅助下,万岁式冲锋被完全免疫。

    在离近卫军本阵二十米到五十米间,这正常人只需六、七秒就能跑过的短短三十米,一片尸山血海。

    其实纵观历史,就能发现为什么说重机枪划分了时代:1893年,五十名英军步兵使用四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五千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结果战场上留下了三千具尸体。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马克沁机枪也使进攻的敌人死伤累累。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两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一万五千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遭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

    暴雪式重机枪在实战中第一次展现其可怕的威力的时候,被震憾的不只是山地人,就连使用方也被深深的震憾到了。

    骄傲如厉擎苍,也不得不承认,面对这样的收割机,就算是把国术练到神仙一流,也是毫无幸免的可能。

    那些疯狂的机枪手们,完全没有节约子弹的想法,按住扳机就很少有松开的时候,以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四挺暴雪式重机枪在五分钟内倾泻了数以万计的子弹。

    当山地人终于开始选择退却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们,最后,只有不到一千山地人退回了后方。

    山地十二部族除了三个和罗凯有交往的部族外,其余九个部族都是罗凯的敌人。现在通过熟悉山地部落的向导指认,罗凯已经可以确定被击溃的是十二部族排名第十一的旁氏部族的人马。山地十二部族,根据排名的不同,部族的实力也不尽相同。旁氏部族只不过是排名末端的小部族,五千人的队伍基本就是这一部族能够拿得出的全部青壮年了,如今只有不到一千人逃回去,可以确定其战斗力已经被瓦解。

    歼灭这支队伍,顾不得追击残余敌军,顾不得立刻清理战场,近卫团调整方向,向另外一支山地人的部队扑去。

    罗凯出征前的话犹在耳旁:近卫团的目标,是在正面战场上粉碎山地人的所有主力。

    九去其一,罗凯已经等不及与另外一支山地人的主力部队会面。

第三十六章 山地人的悲哀

    我叫石阮,是石氏部族最强大的勇士,整个部族没有人可以在武勇上比得过我。

    今天的长老会五位长老和族长意见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蠢蠢欲动的汉人们再次擦亮了他们的武器,,三位长老认为应该给这些来犯者一个教训,两位长老选择保存部族实力静观其变。

    我不知道那两位怯弱的长老是怎么想得,我只知道我们石氏部族面对任何来犯者都无所畏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敌人的脑袋从脖子上拧下来。

    好在英明睿智的族长是坚决站在我们这边的,整整七千勇士响应部族的号召要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我,石氏部族最强大的战士自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随行的还有两位长老,他们是这次战争的坚定拥护者,很多出征的勇士都是他们一脉的,他们要亲眼看到自己的子弟击败汉敌,得胜而归。

    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出征前的祈祷仪式略显仓促,除了一些祈福的必须步骤,其他的旁枝末节都被省略,这让我非常的不爽,我认为这是两位反对出征的长老故意为之。

    听闻旁氏部族也派出了五千人参与此次的行动,这让我很是不解,面对四千汉人,需要这么多的人去款待孱弱的他们吗?我一个人就能拧断至少十名汉人的脖子。

    这一天气氛有点沉闷,我感觉空气中飘散着一股血腥味,隐约间我好像还听到了时断时续的闷响声,这使我生起了一股不祥之感。

    果然,不久之后,一位重伤的旁氏一族战士跌跌撞撞的闯入我们的视线,而后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旁氏部族的五千战士几乎全军覆没,而他们甚至没有伤到任何一个汉人,因为他们在还没有接近汉人的时候就已经溃败了。

    我看到他们中很多都身受重伤,但是无法准确判断他们是被何种武器所伤,好在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老认出这些伤口是火枪造成的。这让我大松一口气,我不是没有面对过汉人的火枪队,他们虽然可以发出比我手中弓箭更远更快的箭支,但是射速很慢,只要冲得够快很容易杀入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