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881之崛起(四方)-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当一行进十人浩浩荡荡走向杨府的时候,无论是杨蔚还是红四娘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杨府里面却是一派肃杀景象。
杨府大院之中,数十人分成泾渭分明的两边,相互对持着。
“青龙堂曹启,玄武堂朱泰,朱雀堂吴婧,没想到贵帮四大堂的堂主来了三个,曹帮主,您还是一如既往的谨慎啊。”
杨府的主人杨宗礼一脸热情,但说出来的话却是绵里藏针。谨慎过头就是胆小,其话中的讽刺意味不明而喻。
“杨先生,没想到你竟然能够请到二娣棍梁老师傅,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我是不小心都不行啊。”
安清帮的曹帮主同样是一脸笑容,可是心里却是并不像脸上一般阳光。
这杨家也不知道是磕了什么药,半年前还不入自己法眼只能算是上海中下等势力的小家族,半年内竟然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上海中等家族之首。以如此速度发展下去,要是再过一年,岂不是要骑到自己头上去了。
就是现在,为了十六铺的一座码头,杨家竟然一点不买安清帮面子,在其他势力纷纷退出争夺之后,急流勇进,和安清帮叫上了板。
还没成为真正的一流势力大家族,就敢和安清帮做对,作为只能欺压别家不叫别家欺压的上海第二大帮,自己作为一帮之主自然是不可能不做出反应。
“曹帮主,您的消息果然灵通,不错,我请的助拳之人就是梁老师傅和其弟子,不知您又请来了哪些师傅来应战呢。”
为了避免双方相互抬价便宜了出售码头的洋鬼子,同时也是为了给杨家一个教训,安清帮高层决定用武林的方式和来和杨家分出码头的归属问题。
不过,安清帮高层没有想到的是,此举正合了杨家家主杨宗礼的想法,附加了一个比赛必须要在杨府进行的条件,双方一拍即合,一场拳赛就被定了下来。
对于这场拳赛,双方都极其的重视。
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十六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这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在十九世纪末的上海,开几个商铺做点买卖那是小打小闹,真正一流的势力都是掌握有海运码头的。所以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即使是十六铺的一个小码头,对于安清帮和正在发展的杨家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而这二娣棍梁老师傅和其徒弟就是杨宗礼的杀手锏。
梁二娣是清代道光、咸丰时期人。任职红船,长撑船及煲头。是广东洪门少林子弟,曾暗中拜少林至善大师为师,学得了著名的六点半棍法。
六点半棍法是一套很简单的棍法,内容全无花巧,更绝没有无谓或多余的动作的上乘棍法。所谓六点半就是棍法有七个不同重点动作。其中有一个动作并不完全算是一个重点,所以称为六点半棍。
梁二娣精钦州洪拳蛇形手,通六点半棍法。后来又以六点半棍法换得咏春拳法,成为一代咏春拳大师,将该棍法融入咏春拳器械中,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
按理来说,以杨宗礼只能是无法请动这样的国术大家的,不过好就好在其有一个能量极大的老子。
杨家家主杨宗礼其实是某位朝廷一方大员的私生子,他的野心,他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超越其父亲的存在。
不过,在正统教化伦理对商人是执贬低和贱视态度的的大清朝,在普片认为商人不劳而食、与民争利、唯利是图、重利轻义、无商不奸的大环境下,善于经商的杨宗礼想要超过自己贵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无疑是难上加难。
有其母亲在身旁,身为孝子的杨宗礼按照母亲的要求从未找过自己的父亲,不过在半年前,杨母去世之后,杨宗礼就没有理由不去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了。
而杨宗礼的父亲,虽然算不上什么好官,但是舔犊情深极其护短。不爱子女的父亲毕竟还是少数,杨宗礼的父亲还是在多数的范畴之中的,而且还是这多数之中的代表人物。
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自然而然的,杨宗礼在事业上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几乎有求必应。一听自家儿子需要国术高手前来助拳,不惜用掉二娣棍梁老师傅曾经欠下自己的一个人情为其解决问题。
要知道,这种国术大师一言九鼎,等闲不会欠下人情,一旦欠下人情必定是倾尽全力相助,要不是杨宗礼的父亲在梁二娣年轻的时候对其有恩,也不会有此善缘,其珍惜程度不亚于一条后路。
有了二娣棍梁老师傅和其徒弟在场,杨宗礼可谓是吃了定心丸般的信心十足,一大早就赶自家的宝贝女儿出去玩,然后坐等安清帮驾临杨府。
可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就当杨宗礼在和安清帮曹帮主在杨府门口寒暄之时,府里一位武师在看到安清帮来人之后变了脸色。当下,杨宗礼的心中就咯噔一声提了起来。
这位武师杨宗礼是知道的,身手虽然只是中上,但眼光可以超一流,能够令其在明知己方有强援的情况下还勃然变色,可想而知安清帮请的也必定是一位名满江湖的大人物。
不过看这武师在脸上变色之后复又渐渐冷静下来,纵横商场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宗礼心中就有了数,在这武师心中之家并非没有胜算。
心知有变,不过众目睽睽之下杨宗礼却是不便询问自己府里的这位武师详情,所以在寒暄几句之后,杨宗礼主动询问起了曹帮主安清帮助拳高手的名号。
第一百一十章 开始
“哈哈,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杨先生,这两位乃是我的至交好友黄四海黄兄和张景星张兄。”
曹帮主的介绍言简意赅只是报了两个名字,盖因这两位名气之大已经到了无需详解的地步了。
黄四海黄兄和张景星乃同门师兄弟,八极门人,师从八极第三代宗师李大忠。两人深得李大忠八极拳、大枪精义,是李大忠公的得意门徒。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在李大忠仙逝之后,两师兄弟挑起大旗,把八极门推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黄四海一生孤独,以精研八极拳、大枪为己任。喜云游天下,广交天下英雄豪杰,以大枪驰名。后来在一次巧合之中得以结识清朝大员张之万、张之洞两兄弟。
这张之万、张之洞两人可不得了。前者在道光二十七年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现在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后者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现任两广总督。
一次在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家即状元府中,张之万、张之洞府中有某武举不服,要与黄四海较技,黄四海一再逊谢。某武举突捋黄四海衣襟,将黄四海抵于墙上,黄四海乃以手击某武举面,某武举手稍松,黄四海即用抱肘跌倒某武举。黄四海说:“今日是看状元面子,否则摔死你!”某武举惭愧而退。自此,黄四海在张之万、张之洞两兄弟心中有了分量。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张之万聘黄四海为大清武官,在清江之役立军功,以功得奖六品顶戴。自此名声鹊起,有了“神枪”之称。
至于其师弟张景星,虽然没有其出名,但掌功纯厚,能隔豆腐打砖。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八式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亦是进入神化之境界。
人的名树的影,一听两人的名字,杨宗礼就知道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要生变数,结果已经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几人打过招呼见过礼,又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然后各就其位,一一在大院中央新搭建的擂台两边坐下。
按照双方的约定,安清帮和杨家一边出八人,轮流角逐,胜者可以继续留在擂台之上,败者就与比赛无缘了,哪一方的人坚持到最后,则哪一方胜。
少顷,锣声一响,拳赛正式开始。
一杨家护院当先出列,几个纵越跳到擂台之上。另一边,安清帮一方也不示弱,立刻有人迎上,不一会儿,两人就缠斗到了一起。
擂台之下,安清帮的曹帮主丝毫没有关注一下擂台上的比赛。所谓投石问路,这拳赛嘛,最好的最精彩的都会留到最后,前面几局是无关痛痒的小较技,对于大局没有任何影响。现在,离真正的重头戏还得一段时间呢。
相比于台上,台下的事情更让其上心。
“启儿,破邪怎么还没有到,他究竟还来不来。”
但凡武学有成的武者都会拥有超乎常人的直觉,一向守时的白虎堂堂主虎破邪迟迟未到,曹帮主本能的预感到事情可能要遭。
“父亲不提也还罢了,既然提到了,那么兄弟,只好对不住了”。心中为好朋友默哀一秒,身为曹帮主的亲生儿子,深知齐脾气性格的青龙堂堂主曹启选择了坦白。
“我想虎破邪可能是被什么事情给耽误了吧,听说他去……。”
附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抖出,曹启静等父亲的指示。
“胡闹,舍本逐末,鼠目寸光,事有轻重缓急,难道他不知道哪边更重要吗?快去叫人把他找来。”
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原因,脸上毫不作色,可话中却满含不容抗拒的威严。
按照曹帮主的计划,四位堂主中最为强大的虎破邪是一定要出战的。这不光是考虑到了虎破邪的实力,更是因为生死拳赛是武者最好的磨刀石,作为自己看好的得力干将,岂有不来之理。
“是。”
答应一声,曹启立刻转身安排人手。
然而,历史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它的微妙与复杂。几乎在青龙堂堂主曹启转身的同时,一位安清帮众从大开迎客的杨府大门鱼贯而入,来回扫视一番,眼睛一亮,终于找到了自家主子。
跑到曹启身旁,耳语一番,刚说半句,曹启就变了脸色。话刚一听完,曹启就马上跑到自家父亲跟前。接着,曹老帮主就得到了虎破邪重伤不能来的消息。
“一招就重创了虎破邪,这种高手绝非无名之辈,难道杨家还隐藏有高手不成。”
自问一句,虽然擂台之上安清帮一方一路高歌猛进,但曹帮主却紧皱眉头。变数,无疑是这位安清帮的掌舵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不过就目前而言,安清帮在场面上还是占据着优势的。
转眼过去大半个时辰,安清帮整体强大的优势完全显露出来,
比武八人,安清帮这边第二个人还站在比武场上的时候,杨家这边已经被淘汰了三个人。搞得先前还呼声震天可了命加油的杨府仆役们鸦雀无声,场下只剩下那些被请来作为见证者的拳师们的讨论声。
“没想到啊,安清帮第二个就派出了它们玄武堂的堂主朱泰,这一下子连赢两人,杨家家主肯定要坐不住咯。”
一位老拳师抚着花白的胡须点着头道。
“可不是吗,这朱泰一手工字伏虎拳使得是出神入化,就是我亲自出马也奈之不得,杨家如果不拿出像样的高手出来,只怕还要再输一局。”
说话的中年拳师一副盛气凌人的表情,立刻引得旁边的一位拳师看不过眼了。
“叶师傅,你奈之不得那就对了,我看就是对上杨家第一位上擂的护院,你都不一定奈之得了吧。”
“怎么李师傅,你想试试吗。”
“来啊。”
“来就来谁怕谁。”
“好,你有种,那我们明天约个地方。”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提台下谁也不服谁的武师们,擂台一边的杨家家主杨宗礼终于沉不住气了。
杨宗礼点了点头,旁边一鱼眼瘦身的中年男子心领神会,长啸一声,踏步跺脚,鱼跃而起,身躯如鱼打挺般在空中扭动几下,就站到了擂台之上。
“在下余超然,山野之人,几招庄稼把式还请赐教。”
鱼眼瘦身男子余超然左手出掌代表五湖,右手握拳击左掌的四个手指代表四海,相合于胸前融于一炉与胸齐高,合起就是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抱拳礼。
余超然一出场就给人技艺精深谦逊有礼的感觉,武德、武技俱全,尽显国术大家风范。
“请。”
知道遇到了高手,安清帮的朱泰抱拳回了一礼,然后拉开架势做了一个守势。
“注意了!”
提醒一声,余超然脚踩八卦,手扣七星,形似游鱼穿水般游身至朱泰身旁,猿臂轻舒,一招“七星梭”打出,似慢实快。
朱泰抬手便架,却是发现对方一拳已然临面。
“不好!”
心弦咯噔一声崩响,按照自己判断完全能够架住的一拳发生异变,朱泰没想到对方这拳竟然会给人以时间、空间上的错觉。
眼中厉芒一闪,朱泰也是果决,一拳轰出直取余超然心窝。
既然躲不过了那就来个天地同寿以伤换伤,量你也不愿两败俱伤。而你只要中途变招,那么必将失了先手,我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以暴风骤雨般的攻势一鼓作气拿下这场比赛。
朱泰的意图想法余超然怎会不知,当下不疾不徐,用上五峰碰力法的绝技,以头、肩、肘、臀、膝发力,如游鱼抖鳞般一碰即转,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几招下来,在擂台下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局面已经完全被台上的余超然所控制。
这就是一流高手与二流高手的差距,结果胜负只是时间问题。功夫就是这样,厚积薄发,一点都做不得假,余超然积累之浑厚比之朱泰不知道要深多少。
“这位余师傅是哪里人,用得又是什么拳法,如此高手,怎么以前闻所未闻啊。”
“未曾得见,未曾得见,不过观其步法圆转如意,手法动静相合,倒是有点像武当的法门。”
“不错,马师傅所言极是,此人即便不是武当门人,但所行之拳也必定和武当有所联系。”
就当台下纷纷猜测余超然来历之时,杨府大门之外,一群人浩浩荡荡的缓行过来。放眼看去,不是罗凯一行又是谁。
不过,杨府之内却是没人看向大门之处,现时最吸引这些国术大师眼球的无疑是擂台之上的余超然。
“咦,没想到在杨府里还能看到以前的老朋友。”
自语一声,厉擎苍眼若鹰目,隔着老远就看清楚了擂台之上有相熟之人。
“啊,拳赛,可恶,师傅师兄竟然瞒着我偷偷在杨府参加拳赛。”
惊呼一声,红四娘虽然没有厉擎苍那么好的目力,但是偌大一个擂台还是分辨得出的。
而后面的杨蔚,干脆的张开小嘴说不出话来。
至于罗凯,兴奋的火焰在其眼中闪耀……
第一百一十一章 鱼门拳高手
“集渔夫撤网用力之巧,水中游鱼静动定迅穿逐转跃变化之妙,以巧、妙之机变掌控全局,限对手之力于动静,挫对手之势于无形,此乃鱼门拳真意,余兄,一别经年,别来无恙啊。”
就在朱泰被余超然的一招鱼跃浅摊借力甩出擂台的时候,一道洪亮的声音自杨府大门处传来,引得在场武师无不侧目注视。
“鱼门拳,原来是湖北的鱼门拳。”
听到杨府大门处传来的声音,几位师傅茅塞顿开。放眼望去,只见一群数十人走进杨府之中。当先一人虎背熊腰,正是其在向余超然打着招呼。
听这话中口气,听这话中内容,说话之人和擂台上的余超然应该是很熟。就当各位武师在猜测两人的关系,猜测来者是否是杨府的援手之时,余超然说话了。
“原来是你,很好,很好,我找你很久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等结束了擂台上的比赛,你我一定要找地方再次做过一场。”
在看到厉擎苍后,余超然本来古井无波的眼中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意。
“余兄,你是在向我挑战吗?”
厉擎苍威仪棣棣若山河,虎步龙行而来,刚一出场,一股虎威龙尊的气势就震憾了全场。
“不错,我就是要挑战你。自上次一败,我隐居于山野之中,苦练于清水之旁,月前终有所成。老天开眼,让我心想事成,刚刚出世闯荡,就再次遇到了你。”
面对厉擎苍龙虎之尊威般的气势,余超然怡然不惧,全身精气神提到顶点,一股如同宝剑出鞘锋芒霜寒十四州的气势直冲霄汉,和厉擎苍分庭抗礼起来。
“好,如你所愿,时间地点你挑,厉某随时奉陪。”
能够在自己的气势压迫下不显退色,这余超然果然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当得一战。强者无所畏惧,厉擎苍不惧任何挑战,一口答应下来。
“下一个是谁?”
武者最重面皮,当众答应下来的事情就如同石板上钉钉一般,余超然也不虞厉擎苍会食言,环视台下一周,竟然主动开口向安清帮那边的武者邀战。
见到厉擎苍之后,余超然就像打了鸡血般的兴奋起来,战意澎湃至滔天。
安清帮那边,一时无语。谁都知道这余超然是根难啃的骨头,谁都不愿意主动请缨。
“我来!”
曹老帮主站起身来,摇身晃膀,以舒筋骨,以调气血,竟是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这下子全场动容,直到此时,安清帮和在座的各位拳师才把曹老帮主的身份从位高权重的一帮之主调转为一代洪拳大师,不少老拳师又回忆起了曹老帮主炉火纯青的三晃膀大洪拳功夫。
能够成为一帮之主,曹老帮主又怎会没有两把刷子。
“请。”
没做什么华丽的登台动作,就是普普通通的跳上擂台,曹老帮主给所有人的感觉却是稳重如山。
“请。”
余超然抱拳一礼,脚踩八卦,手扣七星,拉开架势游走在曹老帮主身周寻找可乘之机。
洪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曹老帮主带给人的这种稳重如山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深厚的功夫,是以余超然也不得不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喝。”
以声助力,抢先进攻。曹老帮主一套洪拳金锁连环步使将出来,动如脱兔,瞬间就来到余超然身前。
洪拳以“铜桥铁马”,“硬桥硬马”而闻名,有马必有桥,甫一出手曹老帮主就把赫赫有名的洪拳十二桥手用了出来。
所谓的桥就是指人的双臂,而桥手就是指在敌我双方对攻的时候,巧妙的利用双方之间的距离,以双臂作为桥梁,阻挡对方的攻势,并且在阻挡的同时做出反击。
“短桥窄马、短手近攻。好,我就以巧破力,以柔克刚。”
洪拳两种风格,一为长桥大马、长手长攻,大开大合;另一种为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无疑的,曹老帮主的拳风属于后者。
余超然经验丰富,瞬间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当下以武演道,开爻走卦,行圈围弧,一派道家之度越于拳脚。
刚者,硬也。力贯掌臂间,手固硬如铁,即为刚桥。曹老帮主手架刚桥,手高而不低,力明而不隐,防守的时候硬格硬架,攻击的时候硬砸硬打,每一拳击出都“呼喝”发声,以声助力。
曹老帮主对于自己一力降十会的功夫极有自信。洪拳作为风格上刚猛的拳种,硬功必不可少,像练习桥手硬度的“撞三星”和“铁环上臂”,曹老帮主虽年过六十但每天勤勉不敢让人,这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有桥桥上过,无桥问有桥”,曹老帮主把洪拳拳谚权势得淋漓尽致。手臂是通向对手的桥梁,劲力发送到对方的桥梁。
一拳快过一拳,一拳重过一拳,面对曹老帮主水银泻地般的攻势,余超然就像一艘在大风大浪之中沉浮摇曳的小舟,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
“就是现在!”
察觉到对手的气势被打压到低谷,曹老帮主眼中闪过破釜沉舟的果决。毕竟岁月不饶人,六十岁的人,耐力有限,刚猛之拳必定打不长久,所以集全身之精气神,爆发出最强的攻击才是首选。
“洪拳晃天,晃天三击。”
三晃膀大洪拳,一晃无极静,二晃太极动,三晃混合气,阴阳相辅,静动相合,水火济济。
在这一瞬,曹老帮主老朽的身体之中爆发出了更胜于年轻人的活力。一击太阳穴,二击章门穴,三击百会穴。
所谓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选择这三处穴位为目标,可见曹老帮主速战速决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
面对曹老帮主势在必得的一连串攻击,余超然不惊反喜。现在这种情况看似凶险,其实换种角度来说正表明了对手后力不济。
所谓拳怕少壮,五十岁是一道坎,五十而知天命,人过五十全身状态就开始大幅下滑,其中体力这一项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几何倍数的跳水,这一变化在五十五岁至六十岁之间最为明显,
余超然知道,只要顶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