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普联盟所显示的陆军和海军军事艺术,在初期的挫折之后,几方面体现出来:在海上,安松麾下庞大的皇家海军逐步建立了对法国大西洋各港口的封锁,并且还有余力在土伦港外筑起一道屏障,同时重新夺回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

当舰队在拉各斯附近、卡塔赫纳真的进行交锋的时候,霍克率领举世无双的舰队在狂风暴雨中对康弗朗的舰队穷追不舍,把它直逼进基伯龙海港。

在这些战斗中英国海军一再显示出高超的航海技术。

不仅如此,有全面后勤供应系统的英国海军分舰队,对法国进行了全天候的封锁。

英国的封锁政策不仅扼制了法国大部分海上贸易,因而保护了英国的商业及其领土的安全,而且还阻止了法国向西印度群岛、加拿大和印度派遣足够的增援部队。

1759年是充满奇迹的一年,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先后落入英国之手,这极大地鼓舞了英德联军在明登击溃法国两支大军取得大捷。

当西班牙1762年愚蠢地参战时,同样的命运也落到了它在加勒比海和菲律宾的殖民地头上。

与此同时,勃兰登堡王室也已经看到它自己的一份“奇迹”。

在罗斯巴赫和勒森两场大战中,腓特烈不仅分别摧毁了一支法国大军和一支奥地利大军,而且还挫败了这两个国家逼近北德意志的企图。

1760年腓特烈在利格尼茨和托尔高再次击败奥地利人后,维也纳几乎到了穷途末路。

然而,单单这些战役的代价,就在慢慢地拖垮普鲁士的大军(仅在1759年就损失6万士兵),而劲敌俄国却已证明要强大得多,部分是因为伊丽莎白对腓特烈的刻骨仇恨,但主要是因为同俄国大军的每一次遭遇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其他各交战国感到,法国急于同现在也准备讲和的英国达成妥协,但这时普鲁士发现它还有足够力量阻止奥地利人和俄国人前进,直到1762年伊丽莎白去世拯救了他们为止。

伊丽莎白死后,新沙皇彼得迅速退出战争,这样一来,不论奥地利还是法国,除了在恢复战前欧洲态势的基础上和解以外,不可能期望任何更好的结果。

恢复欧洲战前态势实际上意味着那些要摧毁普鲁士的国家的失败。

在1762—1763年和解中获利的显然又是大不列颠。

即使把夺取的各地领土交还给法国和西班牙以后,英国仍然在西印度群岛和西非取得长足的进展。

它基本上肃清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影响,最重要的是英国已成为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的主宰。

这样,不列颠就占有了比洛林、西里西亚及大陆国家激烈争夺的其他更辽阔、富饶的土地。

此外,英国在欧洲范围内扼制了法国外交和军事上的野心,从而确保了总的均势。

相比之下,法国不仅在海外损失惨重,而且与1748年不同,它在欧洲本土也失败了。

事实上,法国陆军在战争中毫无生机的表现,预示着欧洲的重心已经从西欧转移到了东欧。

英国人花了400年不断扩张兼并成为3400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然后用100年时间不断拆分重组剥离回到500年前的起点。

衰落早有先兆,一战结束后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再度兴起。

而英国本身相对于占有殖民地,更在乎的是建立在帝国特惠制基础上获取的经济利益。

只是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关于这一点,华皇看的很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19世纪以来英国和法国关系突然变好了的原因。

法兰西斯,路易十四,拿破仑和英国都干过很多次架,更别提百年战争的深仇大恨了,英国也搞了好几次反法同盟,但拿破仑败了后,法国怎么就再也没和英国打仗了,还加入了神圣同盟,之后就和英国一起干满清,干露西亚,干德意志成为好基友。

华皇曾经很难理解两个相邻的世界超级大国,怎么说好就好了。

不管满清还是其他地方的殖民都只是小打小闹。

克里米亚战争也只是大陆均势政策的表现。

真正改变英国国策的,是挚诚协定。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英国外交的妥协之举,法国外交的胜利,德国外交的失败。

使得整个欧洲走向战争,走向毁灭。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光荣孤立”政策。

在欧洲大陆上,谁都不能比谁强。

他永远反对欧洲大陆的老大,联合二三四五六一起反对老大。

而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国,所以七次组成反法同盟来击败拿破仑。

拿破仑失败后,俄国的哥萨克骑兵是第一个攻入巴黎,所以俄国自称“欧洲宪兵”,为所欲为。

英国很烦恼,只好联合昔日的敌人,一起讨伐昔日的盟友。

英国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的国策,作为海洋国家的英国,国际政治的最高追求就是“光荣独立”,独立于欧洲之外,谁在欧洲称霸就像打地鼠一样来一锤子,做一只离岸平衡手。

击败拿破仑后,沙俄成为了当时的欧洲宪兵,所以英国当然要把矛头调转,与法国交好。

同样的历史还可以类比一战之后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一样也是出于一种离岸平衡的考量。

用德国人的话讲,英国与谁结盟都不会出于真心,只是在欧洲找一个替他挡子弹的人罢了。

英国要维持大陆均势。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英国人在欧洲是这种外交政策,延伸到世界范围,也同样是这样的理念,他们表面上号召均势政策,实际上因为他们已经是霸主,已经得到了最广大的土地,所以,亚洲的唯一大国——华国,是英国不可能任由发展的。

19世纪以前,无论是太阳王还是拿破仑,法国都是一顶一的欧陆霸主,牛逼到奥普俄攒到一块儿都不一定刚的过。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怂了,普鲁士开始牛逼。

所以英国人觉得该换个盟友了。

这样才有了华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既定印象,好像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从外交方面提供两个视角:一,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说白了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英国的世界霸权得到了真正的确立。以至于没有国家希望同如此强大的英国开战,包括法国。二,光荣孤立英国并不直接使用自己的实力,而是把其作为砝码,压在欧洲大陆外交的天平上,让他国出力,自己在后面压阵,力图保证均势。应对英国的这种做法,明智的做法是欢迎英国的支持,争取和英国拉近关系,而不是对抗,这当然也包括法国。

在欧洲之外,华国的崛起速度虽然还不至于让英国人感到恐慌,但是华国有实力成为世界霸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压制华国,是不会改变的国策。

当华皇彻底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思路逐渐的清晰,但是压力也越来越大,之前到底还是抱有一点点幻想的,弱者,总是会不切实际的希冀强者能对自己友好一点,哪怕是装装样子也行啊,显然,英国人连样子都不打算装了。

英法扶持日本,就是为了抑制沙俄在远东的发展,而现在同样,扶持日本,就可以抑制华国在亚洲的发展。

所以,每一个战略都必须从全世界的角度去看问题。

【1243去西班牙王国】

在华皇前往西班牙王国之前,伊藤博文在和随从开会。

“过去这段时间,我们在欧洲的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华国的实力比起我们日本来,还是要强出一头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松懈。”伊藤博文双手按在大腿上,一脸凝重的道。

“是,大人。”一众随从一起低头。

伊藤博文接着道:“华皇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想要拉拢一个欧洲次强以上的国家作为其靠山,以抗拒英国向华国下达的限期退出我日本九州岛的限令,这是其一,另外,他们还想找到购买军舰的国家,发展海军,海权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华国现在努力的方向,同样也是我们日本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和天皇陛下沟通之后,决定向英法购买军舰。我们的资金有限,所以,在购买军舰的同时,还要设法阻止华国的购买军舰计划,要不然,他们的资金充足,我们将在一开始就落后于华国的海军。”

“是,大人。”随从们的表情也都凝重起来,伊藤博文说的不错,虽然现在对于日本的外交形势是很好的,有英国和法国人在背后支持,但是没有等到华国真正退出日本,谁也不敢松懈。

“和华国的竞争,包括外交和军事购买计划两个方面,这些,都关系到我们日本帝国的命运,甚至存亡,所以,摆脱诸位了。”伊藤博文深深的一鞠躬,“我们绝对不能输给华国。”

众人一起还礼,“绝对不会输给华国。”

“森山茂,你说,这次和华国军备的竞赛,会对我们日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伊藤博文在散了会之后,留下了森山茂。

“亚洲的势力本来就是以华国为首,华国现在又在华皇的带领下快速崛起,华国现在和英法的关系不好,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德奥系国家,所以,我们来到了柏林,能否获得德国人的支持,或者说不让华国获得德奥系国家的支持,这对于我们日本这次的外交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森山茂回答道。

“说的很好,目前欧洲的势力,的确是分成两大部分的趋势,我们已经取得了英法的支持,现在就看我们在德国问题上,能否争赢华国了!德国的权力主要在德皇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麦先生的手中,俾斯麦是一个很不好说服的人,我已经和他打过交道,现在,只能看是否能够说服德皇威廉一世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皇帝的想法,对于我们和华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伊藤博文有点咬牙切齿的道。

森山茂对伊藤博文是熟悉的,看见他这幅样子,就知道伊藤博文要用手段了,担心的问道:“只怕得德皇,不方便用我们结交列强国家大臣和贵族们的那些手段了吧?德皇已经八十多岁,既不会看重钱,也不会看重女人。”

伊藤博文冷哼了一声,“记住,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看重钱的人,小人物,看重的是小钱,而大人物,看重的就是大钱!”

“是。”森山茂低头附和道,但是内心,还是不太赞同伊藤博文的看法,身为德皇,需要多少钱才能够买通?一国之君,肯定是以本国的利益至上的吧?

在英法已经和华国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其实对于德奥系的列强来说,和华国打好关系,肯定是有益的,这也是森山茂对于伊藤博文想通过接见德国的上层来阻止华国外交的做法,感到困惑的原因。

“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出发,我要亲自去求见德皇陛下。”伊藤博文站起身来,“给我准备一百万马克的见面礼。”

森山茂吓得身子往后一仰:“什么?先生,一百万马克?”

日本外交团这次在欧洲大打金元外交的攻势,其实已经超出预算了,再拿出一百万马克来,这要多么大的勇气?而且,国内会支持伊藤博文的做法吗?

伊藤博文冷峻的点了一下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国内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向欧洲的银行,以日本帝国的名义借款,记住,只有赢了华国,我们才有活路,不管出多么大的代价,这都是值得的。”

“是,先生。”森山茂深深的一鞠躬,站起身来。

19世纪以来英国和法国关系怎么突然变好了?

法兰西斯,路易十四,拿破仑和英国都干过很多次架,更别提百年战争的深仇大恨了,英国也搞了好几次反法同盟。

但拿破仑败了后,法国怎么就再也没和英国打仗了,还加入了神圣同盟,之后就和英国一起干满清,干露西亚,干德意志,并且成为好基友。

两个相邻的世界超级大国,怎么说好就好了。

不管满清还是其他地方的殖民都只是小打小闹。

克里米亚战争也只是大陆均势政策的表现。

真正改变英国国策的,是挚诚协定。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英国外交的妥协之举,法国外交的胜利,德国外交的失败。

使得整个欧洲走向战争,走向毁灭。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光荣孤立”政策。

在欧洲大陆上,谁都不能比谁强。他永远反对欧洲大陆的老大,联合二三四五六一起反对老大,这是英国人的国策,放在世界范围内看,英国人也同样是这样的政策。

所以华皇经常认为英国人没有做大哥的气质。

在英国人崛起之前,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国,所以七次组成反法同盟来击败拿破仑。

拿破仑失败后,俄国的哥萨克骑兵是第一个攻入巴黎,所以俄国自称“欧洲宪兵”,为所欲为。

英国很烦恼,只好联合昔日的敌人法国,一起讨伐昔日的盟友沙俄。

英国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的国策,作为海洋国家的英国,国际政治的最高追求就是“光荣独立”,独立于欧洲之外,谁在欧洲称霸就像打地鼠一样来一锤子,做一只离岸平衡手。

击败拿破仑后,沙俄成为了当时的欧洲宪兵,所以英国当然要把矛头调转,与法国交好。

同样的历史还可以类比一战之后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一样也是出于一种离岸平衡的考量。

用德国人的话讲,英国与谁结盟都不会出于真心,只是在欧洲找一个替他挡子弹的人罢了。

英国要维持大陆均势。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世纪以前,无论是太阳王还是拿破仑,法国都是一顶一的欧陆霸主,牛逼到奥普俄攒甭儿到一块儿都不一定刚的过。

拿破仑可是对英国玩过大陆封锁政策的!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怂了,普鲁士开始牛逼,不叫普鲁士了叫德意志了。

所以英国人觉得该换个盟友了。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说白了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英国的世界霸权得到了真正的确立。

以至于没有国家希望同如此强大的英国开战,包括法国。

光荣孤立英国并不直接使用自己的实力,而是把其作为砝码,压在欧洲大陆外交的天平上,让他国出力,自己在后面压阵,力图保证均势。

应对英国的这种做法,明智的做法是欢迎英国的支持,争取和英国拉近关系,而不是对抗,这当然也包括法国。

华皇在前往西班牙的路途中,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只是当华皇发现英国人已经将华国视为他们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威胁之后,华皇不再对于和英国人靠拢,抱有幻想了。

否则,华皇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华皇同样很难理解英国人一再的纵容德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在设想着,德国最终是不是能够支持华国在亚洲同英法势力的竞争?

19世纪德国崛起的那些年,英国在干什么?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其巅峰期在做什么?

从18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国就没有干预过欧洲战争。

从普丹战争开始,当时可能还排老四的普鲁士仅7年就打败了老三(奥)和老二(法)。

为什么英国在德国刚成型的年代没有干预或制裁德国呢?

让德国坐大反而间接导致一战带来巨大的损失和英帝国的衰落。

华皇觉得英国人滑稽的可笑。

军事层面上,海军英国当然无敌。

陆军,英国作为老大,从1866年后膛枪大显神威到1871年德国成立,这5年应该足以追上军事发明了。

法理层面,有黑尔戈兰这种争议领土,找借口应该不难。

而且在普鲁士和丹麦的纠纷中英国出面调停未果,那么这也算日后扶持丹麦收复失地的理由吧?

威信层面,英国作为老大却允许1878年在柏林举行巴尔干问题会议,这难道不是反而助长新生德国的威望么?

18世纪打出第二百年战争的英国在维也纳体系确立后,在欧洲也就只打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

梅特涅一手促成的神圣同盟维护稳定的能力非常强,英国逐渐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干涉欧陆内政了。

而且,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预见到,未来真正重要的欧陆大国是俄国,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跟它一较高下,那可能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所以英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目标,其实是防止俄国扩张到打破欧洲均势的地步。

整个19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基本都是英俄大博弈。

英国在19世纪初就认为俄国会威胁到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但当时英俄要携手对付拿破仑,所以这一时期的博弈主要是间谍和商人,没有发展为实际战争。

1838年开始,两国在中亚到西亚再到东欧的一长串战线上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虽然这些战争不一定是英俄两国直接作战,但其主要目的都是控制当地缓冲地带的国家。

这些战争包括:1838年,俄国波斯VS阿富汗,英国VS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战争),到1842年,英国撤出喀布尔,双方都未达成战略目标。

1853年,为防止俄国控制土耳其海峡,英法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1856年,俄国鼓动波斯进攻阿富汗,威胁印度。

英国随即对波斯宣战,迫其停战。

1857年,印度发生大起义,英国在中亚扩张势头有所收缩。

1865年,俄国控制塔什干。

同年,俄国支持阿古柏在新疆独立,英国随即通过奥斯曼帝国试图控制阿古柏政权。

英俄都获得了在该国的大量权利,直到左宗棠将其消灭。

1868年,俄国控制撒马儿罕。

1878年,俄国向阿富汗再度派出使节团,英国也要求阿富汗接受英国的使节团。

被拒绝后,英国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

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和君主立宪之后一跃成为世界NO。1,在列强当中有着最多的殖民地和4亿臣民,主宰着世界。

这时候一家独大,世界主题是和平(大国)与奴役(小国)。

然而在普法战争之后由几个德意志联邦组成的德国突然一下牛逼了起来,一下打破了欧洲的平衡,加上它在过去没能抢到多少殖民地,因此对英国并不服气,并想要打破当前的平衡,并与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组成同盟;而英国为了保住其世界老大地位,便拉拢了法国、俄国等组成协约国,制衡德国同盟。

双方都进行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利益瓜分不均导致的敌对情绪导致疯狂的军备竞赛,使得双方神经都高度紧张、剑拔弩张,一有风吹草动都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拔刀相向。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华皇感觉自己的脑子都想得有点疼了,反复在计算的目的只有一个,英国人会不会直接军事打击华国?

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长长的叹了口气。

华皇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德国会不会无视英国的压力,和华国友好?

在欧洲转了大半个圈子的华皇现在认为,不最终取得德国的友好态度,其他德奥系国家很难把橄榄枝扔过来。

【1244都要向德国靠近】

“陛下,在想什么?”洁格格合上书,笑眯眯的看着华皇。

华皇微微一笑,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拍了拍,“没有什么,看累了?”

“嗯,我发现我不是很爱看政治方面的书,我还是多看看小说比较好。”洁格格呵呵一笑。

“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华皇爱怜的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揉了揉,眼睛看向舱外的大海,马上要到西班牙王国了,这是最后一个德奥系次强国家了,在西班牙的外交如果再没有进展的话,华皇到了柏林,在同德皇和俾斯麦交往之前,所处的外交位置将会十分的不利。

华皇还是对于俾斯麦支持华国的外交,抱有大于百分之五十的信心的。

只要看一看18世纪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在印度的版图扩张速度,再看看美国独立后英国的损失,就会发现,19世纪英国极少干涉欧陆政局的重要原因,是英国已经从一个欧洲大国转型成了世界级别的大殖民帝国。

它在南亚有一块可以跟半个欧洲相比的极其富饶的殖民地,所以它考虑的主要事务早已从欧洲转向了从地中海到印度这一条长线上的庞大地区。

英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德国统一的影响,但这个低估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英国当时把眼光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且,即使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也非常清楚德国没有能挑战英国力量。

所以英国人以为欧洲均势能保持平衡。

但是英国人低估了外交政策民主化的可怕效应,也低估了全球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渴望。

其实如果让华皇来评价,大英帝国崩溃并不始于一战,而是始于殖民地的战争。

英国在南非殖民地的土著布尔人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里,布尔战争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如同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的支持。

但德国当时支持力度有限,不像法国又给钱又给兵又给统帅。

布尔战争过程中,布尔人发明了游击队战术,跟美国在越战时的状况非常类似。

英国为了镇压布尔战争,在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建立集中营,杀死大量布尔人,与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类似。

英国妇女霍布豪斯在了解到集中营存在后,将真相发至国内媒体,引发欧洲舆论大动荡,各国纷纷指责英国的反人道行为。

当时欧洲人对英国的态度比现在欧洲人对美国的态度有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