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崛起-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52年,拿破仑三世跟随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的脚步,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但由于德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的势力平衡,第二帝国只维持了18年。
普鲁士总理俾斯麦,带领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者。为了激起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情绪而成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俾斯麦借由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于1870年引发了普法战争。
1870年9月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9月4日,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三世政权倒台后,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正统派倾向支持查理十世的后裔-亨利,别名亨利五世。
而奥尔良派则支持路易·菲利普的后裔-路易·菲利普。
1871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达成共识,由亨利就任国王而路易·菲利普为其继承人,亨利本身并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倾向效法其祖父查理十世实行的半君主专制。
甚至,他拒绝采用象征法国大革命及七月革命的三色旗来代表法国。在想恢复君主立宪的同时,法国人却不想放弃三色旗。而后,较倾向自由思想的路易·菲利普继位。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王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
梯也尔力图建立保守共和国,但遭保王派与共和派的反对。
1873年5月,梯也尔被迫辞职,极端保王派麦克马洪当选总统。右翼势力继续加强,建立合乎天主教规范的“道德秩序”。正统派与奥尔良派加紧勾结,图谋恢复王朝体制,以L。甘必大为首的共和派为确立共和制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斗争。
国民议会最终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1876年众议院选举和1879年1月,在参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麦克-马洪辞职,共和派F。P。J。格雷维当选总统,终于确立共和派的共和国。
共和派分为温和与激进两派,格雷维当选总统的时期,总的来说算是为温和派执政时期。
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产量居世界第4位,但金融资本的增长迅速,法国的路线仍然继续主张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并且在准备在非洲、印度支那等地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土地和资源。
这个时期华国和法国的主要矛盾来自中南半岛,华国作为亚洲头号强国,华皇更是提出了亚洲主义的口号,这些都是和法国妄图侵略中南半岛相冲突的。法国在东南亚主要的侵略对象是柬埔寨老挝越南。
英国和华国实际上的主要矛盾,也集中在华国的东南沿海岛屿。印度185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此外英国的势力触角还伸向了缅甸和马来亚、新加坡变成殖民地。
华皇要是能够允许英国和法国在华国的沿海岛屿肆意妄为的话,其实日本对于英法来说,真的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1277茹费理】
经过了三天的火车,华皇一行人抵达巴黎。
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
大巴黎地区还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由同巴黎连成一片的市区组成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和塞纳圣但尼省。
巴黎市、上述三个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组成大区。
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法兰西岛”。
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景如画,这让华皇身边的一堆女人们非常喜欢,外加興奋。
“陛下,这里好美。”洁格格興奋的轻声在华皇耳边道。
萌总裁微微一笑,“你们啊,到一个地方说一个地方好美,也不能换一换台词。”
“呵呵,还能有什么台词?”洁格格笑道,“也不是每个地方都美,中亚就荒僻的很。”
“没有那些荒僻的地方,就没有这些富庶的地方,再说,有钱的地方,都能美丽起来,没钱的地方,风景再好也是穷乡僻壤。”华皇笑道。
“哎,陛下这话说的对极了,关键还是靠自理,皇后你说,我们的江南,就拿上海来说,和欧洲的这些都会比怎么样?还有香港。”问话的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
洁格格想了想,“还是我们要差上一些,巴黎多繁华啊?看看这满街的洋人,一个个都好像很有风度。”
洁格格边说着,还在边往车窗外看呢。
和以往一样,没有人来迎接华皇,只有华国统计局和外交部门在巴黎的几个办事人员,再来就是法国对外事务的几名官员,倒不是来迎接的,更像是来监视华皇的,就像是华皇一行是一伙盗匪一般。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早晚我们要超过他们的繁华,要将这里变成一片废墟。”
洁格格,萌总裁,还有众人都看向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粉脸一红,她是很少发火的,但是众人都能够感受到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正在生气。
“怎么了?是不是觉得法国人太冷淡了?”萌总裁笑着问卡特丽娜卡芙公主。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了一下头,“真不知道法国人狂妄什么,自己刚刚在普法战争被德国人抽筋扒皮,现在弄的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一样。”
“他们虽然战败,但的确仍然是实力第二的强国,这并没有错。”萌总裁笑道。
华皇的话,也惹得众女一阵窃笑。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气道:“虽然知道,但还是觉得生气。是不是强大的国家,就能这样怠慢?我们好歹是提前打过招呼来访问的国家,陛下怎么样也是亚洲最有权势的帝皇。”
“问题就在这里,欧洲人对亚洲的成见太深,还认为我们只不过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国家而已,别生气了。”萌总裁握着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手,轻轻地拍了拍。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气才顺了一点,她生气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华皇才会生气的。
法国的总统叫弗朗索瓦·保罗·儒勒·格雷维,是第三共和国第三位总统,1807年生于汝拉省蒙苏沃德雷。
格雷维个子不高,方肩宽胸,一头棕发,两颗眼珠深黑发亮,炯炯有神;眼窝深陷,前额又宽又高,高高的面颊,被篱笆一样的胡子围了半圈。
在胡子从中突出那只略显古怪的鹰钩鼻,他的嘴巴似乎有点过小,禁闭的嘴唇薄的就像刀片。
他的身材彪壮魁梧,但脑袋显得十分雅致,完全是一副传教士的模样。
弗朗索瓦是典型的19世纪学者,深有教养,学识渊博、崇尚伏尔泰哲学,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共和主义者。但是他对社会问题知之甚浅,特别对工人问题一无所知。他为人刻板,死守纪律,反对和怀疑一切改革,他说:“在公共生活中,不应该别出心裁,人家有说话的权利,我们有实干的权利。人类的事情会按自然法则水到渠成办成的。”
这位资产阶级身上不时露出农民气味,他博览群书,能大段大段背诵古代法国诗人的诗歌,这样,在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或无法辩驳的证据时,他就可以背诵一段富有哲理的诗歌来争取时间以深入思考,或者冠冕堂皇的回避过去,甚至可以借此巧妙的改换话题。此人行为古怪,要睡到12点或者下午一点才起床。
弗朗索瓦发表演说时很少做手势,他的措词是慎重的,语气是趁着的,仪态是冷静的。他并不想哗众取宠,力图用事实说服别人,他从不夸夸其谈,给人以亲切的印象。
此时的弗朗索瓦已经清楚华皇到了巴黎了,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对总理茹费理讲话。
茹费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的政治家,以实行反对教会的教育法和扩大殖民地而出名。
茹费理生于孚日省孚日圣迪耶,修读法律,1854年取得律师资格,不过,他很快放弃了这条道路,踏入政坛,曾为多份报纸撰写文章,而为人所知。
他用极其激烈的语言,批评第二帝国,攻击政敌(尤其是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
后来茹费理把他对奥斯曼的批评集结出版,称为TheFantasticTalesofHaussmann。
普法战争期间,茹费理在塞纳省当省长,1870年巴黎被围困时任市长,当时首都陷入饥荒,因而使他得到一个一生难以摆脱的绰号:“挨饿的费里”。
18721873年任驻希腊公使,在以后的六年内参加共和党,反对保守派的总统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茹费理在担任法国总理任内大力削弱教会对第三共和政府的影响力,解散耶稣会,推行教育改革,禁止教会人士在任何学校任教(费里法)。
茹费理亦在任内打击依旧强大的君主派势力(如支持波旁王室复辟的正统派、支持七月王朝的奥尔良派),将很多在司法、军队、外交、行政体系顶端位置的君主派人士撤换。
茹费理对于德国的问题的看法和后来的总理约瑟夫·卡约一样,他并不主张和德国正面对抗。
当时,大部分法国的中、右翼政治家都认为,自己有一个神圣责任,亦即领导法国击败德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一雪前耻。
和他们不同的是,茹费理认为德国力量太大,单凭法国难以击败德国,和德国合作,避免挑起事端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不过,茹费理的这个政策并不受人欢迎。
俾斯麦担心法国会发动复仇战争。他认为,法国虽然脆弱,但是德国也不应该在战胜法国后索要太多利益。俾斯麦只想逼迫法国赔款十亿法郎,暂时性削弱法国。
不过,阿尔布雷希特·冯·鲁恩和毛奇(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是威廉一世)并不同意他的想法,主张逼迫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两省。
俾斯麦使出浑身解数,也阻止不了两人。他在战后感到,取得两省会带来负面影响。
俾斯麦在19世纪70年代、80年代还能通过各种手段,缓住法国人,但是,随着德国的同盟国(奥地利、俄罗斯、意大利)之间的问题逐渐浮现,他感到法国终有一日会利用这一问题,反对德国。
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政治中,茹费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1278华皇眼中的法国】
茹费理上台后,不但没有鼓吹收复失地,反而把橄榄枝递向俾斯麦,令德国暂时走出困局,不再需要在奥地利或俄罗斯、奥地利或意大利之间作出选择。
俾斯麦因此赞成茹费理进行殖民扩张,更没有和法国进行扩张海外领土的竞赛,只建立了几个小型殖民地,以满足国内帝国主义者的要求。
俾斯麦认为德国和法国都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英国,他希望两国以此为契机,联手对抗英国,建立两大西欧国家的联盟。
茹费理也是一个帝国主义者。为摆脱政治上的混乱局面,企图通过殖民为战败找到新的补偿,他在议会中发言“不许共和国制订殖民政策,那将是可憎的,反法兰西的。”
“当我们在我们自己规定的明智和审慎的范围内做这件大事时,我们是在为后代造福”。费里任内期间,法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看来,华皇这次到巴黎来,是向我们示威的,他们想让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摆脱了日本的麻烦,已经在日本的九州岛站稳了脚跟,亚洲事务以后应该由华国说了算,似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茹费理手舞足蹈,义愤填膺,似乎和华皇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事实上,华皇在上一次以商人的身份到欧洲的时候,就见过茹费理一次,两个人都没有对对方留下什么好印象。
华皇的不好印象,主要来自他后世的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历史知识,稍微知道一点历史的人,都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茹费理,这个中法战争的罪魁祸首。
而茹费理看不上华皇,主要因为华皇当时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居然能说话,像是一个神话。
萌总裁的神童之名,在华国受到老百姓的敬畏,但是在西方世界,就不是太感冒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现在的茹费理这么讨厌华皇,肯定是因为华国,华皇和华国的崛起,影响了茹费理想要在亚洲开拓殖民地的大计!
而且,事实上,华国已经在此前同法国在越南交过一次手了,双方面都深切的感觉到,他们的第二次交手,随时会爆发,尤其是在华国现在强大了之后。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
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
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
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由法国总理茹费理主导的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
在这种时候,华皇的访问,尤其华国正同英国在外交上关系紧张,这些都让法国对华国的敌对情绪很严重。
萌总裁本人对法国的印象也不好,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国自己倒霉。法国在历史上,就没有怎么出彩过,玩得好的时候,总遇到旁边玩得更好的抢关注度;玩砸的时候,底下却没人垫背结果惨遭围观。
耶拿打得好,但没几年滑铁卢被人家捉去了皇帝,然后大众注意力都被威灵顿吸引走了;色当时又被人捉去了皇帝,但同时期欧陆上并没有更惨的,于是被人围观个现行;二战开始六周投降,而其他列强不管胜负扛得时间都远远更长,于是又被围观;自由法国不屈不挠打得不错,但盟军主角是美英,所以历史关注度上并没有太大卵用;殖民地广袤值得一提,问题是作为第二名,声望值始终被作为第一名的英国人在上面压着;冷战期间独立自主,值得钦佩,但毕竟国际舞台上的主戏是美苏争霸,于是又被忽视了。在这种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的状态下,太容易招黑了。
不过,这也和华皇的历史知识有限有关系。
在军迷的圈子里看法国,法国当然被黑的很惨。
军迷无非是以战胜战败,华皇的一点点历史知识,偏偏多半都来自军事历史。
法国国力强弱这样一个角度看一个国家,这样的视角无疑是片面的。在后世的英语国家,换言之美国主导的世界,法国的影响力在边缘化,美国的商业价值观在向全世界扩散,所以华皇更容易看到美国的优秀而加以崇拜。
而法国学界20世纪以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像华皇这样的普通人往往是看不到的。
法国文化界低调,也和法语国际地位的下降不无关系。
19世纪的巴黎和维也纳并称欧陆文化首都。1900年的巴黎以奥运会和万国博览会成为世界的焦点。
从19世纪末到二战之前,巴黎以其咖啡馆文化,沙龙文化,继续保持着欧洲艺术文化首都的地位。法国有科布西耶,想起萨特,本雅明,德里达,福柯。有雨果这样的文豪巨擘,亦有罗丹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
从海明威到昆德拉,从茨威格到托马斯曼,法国都对他们有特殊的意义。
法国文学深刻影响着以陀斯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语文学家。
法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潮都开世界思想领域之先。波伏娃以她的《第二性》开创女权主义运动,这些恐怕远比普法战争战败,二战中第三共和国亡国,巴黎沦陷对文明重要的多。
从文化上来讲,德国只有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能和法国相提并论。
德意志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但是真正作为主流文化登堂入室的崛起是从18世纪的狂飙突进运动开始的。
像尼采说的,在当时德国人各方面都还是战败的法国人的学徒。
在这个时期德国和法国两国甚至连国力也旗鼓相当。然而法国依旧保有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的地位。
普法战争后,“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又迎来了一个主人”。
当然,重要煤铁产区阿尔萨斯—洛林的失守(实际上只割让了五分之三)对于法国的工业化进程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也使得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法国的制造业再也没有独立和德国分庭抗礼的能力。
相比之下,50亿法郎(合7亿两白银)的赔款倒是显得无关紧要。
仅1872年法兰西银行就发行了450亿法郎的国债。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政治上内耗严重,经济上偏重于金融业和高利贷资本主义,人口增长缓慢。自然不再具备和德国争夺欧洲霸权的能力。却成为了欧陆实力仅次于德国的制衡力量。
这才有了后来的《挚诚协定》,使英法两国终于消解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敌意,成为了紧密相连的盟友。
普法打的很漂亮。使得德国的义务兵役制和参谋本部制度最终压垮了法国的传统的募兵制。
二战亦然,步炮协同和永备要塞防御战术败在了先进的装甲突击战术之下。
但那又如何呢?是英国和法国缔造了近代文明和世界秩序。
他们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他们的文学,艺术,科学都在突飞猛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的社会变得越发的保守僵化,死气沉沉。
封建制度在17世纪的中国彻底走到了死胡同。就如同易中天所说,越是趋于完善,越是走向死亡。
这个近代文明的主要缔造者,欧洲的灯塔,文学艺术的殿堂?就因为他打了两场可笑的败仗?
不过,在华皇的世界中,的确是这样,这个时候的华皇的世界观,仍然是狭隘的,只知道以成败论输赢,华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总理先生,放平静心情吧,你总不能要求他们立刻滚蛋吧?”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倒是没有茹费理这么生气。
“总统先生,你一定要重视华国的问题,虽然清廷已经倒台了,这个新的国家才刚刚建立不久,但是他将来一定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或者说,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了!”茹费理瞪着眼道。
【1279茹费理策划暗杀】
“我没有说他们不是心腹大患啊,总理先生,先坐下喝杯咖啡吧。”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压了压手,示意茹费理坐下。
茹费理扬起左手的手掌,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总统先生,你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我从你说话的口气当中,已经发现你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了。”
“那你想让我怎么办?现在限令华国人离开?跟你一样,限制所有的华国人在法国做生意?在报纸上宣扬歧视亚洲的文章吗?”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叹口气道。
“总统先生,那你怎么评价华皇?你不觉得他是一个魔鬼吗?这么小的年纪,就做出了五十岁的人也未必能够做到的事业。”茹费理问道。
弗朗索瓦想了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你最好先不要去管他的年纪,有的人天生智力就很高,这没有什么关系,再说,智力高的人很多,你一个人的智力再高,能抵得上十几个聪明人组成的智囊团吗?能抵得上几十万人,甚至是几百万人所组成的政党吗?国家层面的管理,跟年纪,智力的关系不大,还是要从政治的角度看待华皇,他是一个有野心,很聪明,诡计多端的人,这就是我对华皇的看法。至于政治上,他走的路线,跟主流的欧洲国家有什么分别?华国这种地大物博的国家,一旦统一起来,本来就有很多的优势,他们现在的土地,比欧洲的两倍还要大,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警惕的基础上,伺机打压他们,我们法国在欧洲,在世界上,已经不是说了算的大国了,虽然仍然号称第二,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实际上已经落后于德国,顶多算是世界第三。”
“总统先生想的和我差不多,看来,我之前误会总统先生了,现在我放心了,但是总统先生,你想好怎么伺机打压了吗?现在华国在同日本争端,前面有大英帝国打头,我们跟在英帝国的背后,就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样对华国进行军事打击,不是最好的选择吗?”茹费理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我觉得,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趁华皇人还在欧洲,我们就联合英国宣战!”
法国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