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如果华国的中亚省帮助英国一起,用经济封锁阿富汗,阿富汗虽然仍然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但是那样的话,最终也只能对英国屈服,会像印度一样,最终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

“先生,我觉得你的提议很不错,只可惜,你似乎代表不了英国政府吧?这些事情的谈判基础,要通过合约的形式来实现的,如果可以的话,华英之间私下签订一份密约,也可以。”萌总裁直接点破了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没有实权的事情。

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并没有尴尬,来之前,他就想好了,“我希望这是我们私下之间的承诺,我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同陛下达成这份承诺,我先将我的意思用书信给华皇陛下,华皇陛下根据我的内容,回复一封书信给我。”

萌总裁觉得有点好笑,不清楚对方到底是在为了他个人,为了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胜出而准备筹码,还是被英国王室叫来用的缓兵之计,萌总裁认为,前者的可能性占到九成,王室的权限本来留不大,叫这家伙来用什么缓兵之计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萌总裁神色不变的当即回答,“可以,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书信方式,意义似乎不大吧?你们做不到,如果你们能够同华国签订友好条约,我们华国自然愿意同大英帝国这样的强大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明年春天,我的内阁组阁之后,我会立刻给华皇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的。这段时间,我也会尽力用自己的力量,缓和华英之间的矛盾,很高兴陛下有这样的态度,我看的出来,陛下不是一个好战且不顾后果的人。”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微笑着道。

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虽然表面上客气的很,但是华皇看出来,这家伙,其实跟现任的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两人一样,两个人都是一丘之貉,你们现在不想和华国搞的太僵,只是因为英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严重,力量有限,到了你们能够轻松施展肌肉的时候,你们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

不过,华皇毕竟已经练到了比较深的城府了,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向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伸出手来,“好的,期待先生组阁之后,华英两国的外交关系能够跨越到一个新的进程。”

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也听出来华皇对于这种私下的会面不太看重,加上他现在没有权力,不过还是认为,华皇这个人应该能成为他大选取胜的关键所在,华皇他不太了解,但是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是一个中国通,对华夏民族的传统,习惯,都非常清楚,知道汉族不是一个征服性特别强的民族。

华皇让王占奎送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出去,这边的收拾也很快完成了,在英国皇室官员来了之后,众人便开始搬迁。

“陛下,刚才那个英国的前首相说了什么?”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在车中问道。

萌总裁淡淡的一笑,“他想跟我达成私下协议,英国和华国各退一步,英国保证华国在中亚地区和日本九州岛的利益,华国帮助英国取得对阿富汗的控制权力。”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掩口一笑,“这个人还真会做生意,如果真的能这样的话,我是很高兴的,只可惜,他似乎只是一个前首相,并不是英国的现任首相,这张空头支票开的有点太大了。”

萌总裁点头道:“是啊,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等到他上任之后,希望华国和英国的关系能够上一个台阶。如果这个人来信,你帮我回复一下,这种私下的事情,你比较擅长。”

“我怎么比较擅长了?听陛下说的,好像我很阴险一样。”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娇嗔道。

萌总裁微微一笑,“不是你阴险,在老百姓眼里,政客都是阴险的,但是在政客和政客的眼中,有能力的政客可不叫阴险,而是叫雄才大略,要知道,本杰明迪斯雷利和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这两个英国首相,可是后世很多政治家们的偶像呢。”

“后世?”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疑惑的问道。

萌总裁惊觉说漏嘴了,不过,并没有怎么尴尬,笑道:“嗯,我认为是这样的,后世一定会有很多政治家欣赏他们的,至少,我就挺欣赏这两个家伙,是他们让英国的版图和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权,达到了巅峰。”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哦了一声,嫣然一笑,“那,这么看的话,我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个人了,不过,我倒是对陛下现在怎么来解决同沙俄的关系,更加感兴趣。”

萌总裁明白,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这个时候提到沙俄,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如果真的要发动全面战争,怎么购买,怎么准备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源,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外交上面,似乎最重要的反而是同沙俄的关系,如果沙俄提早被英法拉入阵营,三大列强共同对付华国的话,华国是无论如何都顶不住的。

萌总裁没有直接回答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话,而是卖了一个关子,“你帮我邀请沙俄的外交大臣马克西姆卡努尼科夫公爵吧,我也很想知道沙俄现在对华国到底有多仇恨。”

“好的,陛下。我等会就安排,派人送帖子去请。”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心情一阵畅快,已经从最初得知华皇要进行这么大的战争的紧张情绪中,稍微走出来一点了,因为,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感觉到,华皇并不是因为被刺杀的事件,而使得仇恨遮蔽了双眼,华皇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做出这样的重大决定的,只要是华皇决定了的事情,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即便是绝对成功率很低,也会不遗余力,毫不犹豫的支持华皇陛下。

“让伍廷芳去吧。”华皇想了想道。

“好的。”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知道,陛下让伍廷芳去,是为了显得尊重,毕竟,伍廷芳是华国在欧洲的外交人员中,仅次于曾纪泽的人,跟各国的使节都比较熟悉。

萌总裁握着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手,“我还因为,你会找机会劝说我放弃想法呢,现在看来,你似乎已经接受了我的方案了?”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轻轻地叹口气,看着华皇道:“陛下,实话实话,我现在还是觉得我们的胜算很低,这极有可能,直接触犯英法两家超级列强的同时,再搭上一个传统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果再要是搭上沙俄,或者又跑出来一个,甚至几个英国系国家的小弟,我们要一次对付多少敌人?更何况,光是英国一家,我们也是赢不了的。”

【1300全面战争之前最重要的两步】

萌总裁笑道:“这就对了,有话别憋着,不过,我现在解释我的理由,也是苍白的,在最终动手前,我是会做足功课的。”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明眸善睐的点点头,嗯了一声,“我永远都相信陛下,在动手之前,我们要走哪几步?”

“一,外交,取得支持,并且购买战略物资,二,国内的力量彻底发动起来,这要比外部环境更加重要。”萌总裁意味深长的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萌总裁住进了圣詹姆士宫之后,第二天,邀请了很多在伦敦的各国大使和使节,到圣詹姆士宫去会面。

本来英国人邀请华皇住进圣詹姆士宫,只是想向世界表明,华皇在英国被刺杀,这和英国政府绝对没有关系,顶多算是他们在保护措施上的疏漏而已。

不过,华皇这么大肆的邀请各国外交大使来会谈,就变了味道了,因为华皇和人接触的越多,在言谈中透露出来的真相就会越多,而且,华皇邀请的,多半是已经和华国建立了一定外交关系的国家,出于同情的角度,回去之后,也会宣传华皇被英法激进分子刺杀的真相,以及英国和法国政府在中间的默许态度,甚至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当中,华皇最急需要找的是大臣是,沙俄的外交大臣马克西姆卡努尼科夫公爵,华皇需要最准确和清楚的知道,沙俄现在对华国的态度问题,是否有拖延沙俄仇恨,甚至缓和沙俄仇恨的可能性。

其实华皇为了夺取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不得不向沙俄动手,如果沙俄放在离华国远一点的地方,华皇是绝对不会最先朝着这样的一个国家动手的,事实上,就因为沙俄和德国,英法,再加上一个奥匈帝国之间的平衡,才会造成欧洲大陆的内耗太过严重,造成欧洲大陆,始终无法出现一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问鼎的国家。

如果不是欧洲长期以来的均势状态,其实,不管是欧洲的列强国家,还是欧洲的次强国家,至少有十个以上的国家,都有问鼎世界的能力,两个多世纪,就这样被他们彼此的内耗,给虚度了。

如果历史有幻想的可能的话,华皇倒是更加希望,第一次鸦片战争要是能够发生在17世纪的大明,那华夏早就成为世界老大了。因为,满清的文化和思想,都不配代表华夏站在世界舞台上,而腐朽的大明末期,那帮士大夫在受到世界列强的催化之后,将提早开眼看世界。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还是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华夏朝代,华皇认为,都不具备搞资本主义的土壤,因为,封建政治体制过于强大,这是儒家最牛叉的地方。

明也好,清也好,都不可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至于近代华夏的衰落,关键不在于资本主义,而在于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其主要的特征在于:私有制,既私人拥有资本,并可以自由地支配这些资本。以资本增殖为目的,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并由资本所有者主导生产。在市场中根据供需关系,以追寻最大利润为目的展开经济活动。

而传统的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具备形成这种模式的条件。

1。政府高度集权,无契约精神,不保护私人财产,私人资本无法完成原始积累。

2。不存在权力制衡的机制,高度集权的国家习惯按照政治原则干涉经济活动。

3。庞大的小农经济难以解体,而且不能解体。(因为在前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无法消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只会形成流民潮。)

4。缺乏资本流传的途径,因为没有新技术推动新的产业的出现,以提供更高的利润,商业资本缺乏其他增殖的途径,最终都转换为了农业资本,回归小农经济。

5。中国在东亚独大,而且巨大,自给自足,没有交易的需求,无法促进商业的发展。

6。缺乏贵金属,落后的金融环境,货币体系和财政制度。

资本主义中的资本,指的就是私人资本,而明清这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是从来不尊重也不会保护私人资本的,因为没有一种势力能够制衡专制政府对民间资本进行剥削。

欧洲社会在罗马崩溃以后长期是以封建社会的形态存在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做到权力的一元化,君主,贵族,市民团体之间势均力敌,相互制衡,没有一个人能够独享权力,亦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其结果就是大家必须要协商与合作,互相照顾对方的利益,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了契约精神。

而明代呢?我们不是一个封建社会,全国的权力都出自中央政府,出自皇帝,不存在权力的分享与制衡。

因此就没有协商的条件,想征税就征税,不用找你商量。而巨大的财富本身就意味着权力,私人资本的膨胀必然会让专制政府对产生恐慌,继而在你强大到能挑战它之前干掉你。因此资本所有者无法与政府抗衡,要么和政府合作成为官营资本或者买办,要么就在盘剥中破产灭亡。没有人真正的能够完成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更谈不上权力分享和契约精神了私人资本。最多只是皇帝的牧羊人,养肥了就要被割肉。

而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被褫夺的私人资本,在专制政府手中亦不会被用做经济生产,亦不能完成原始积累,而是拿去打仗或者买买奢侈品,就那么挥霍掉了。

在欧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它最早完成中央集权,尽管发现了美洲,积累了大量黄金,但这些财富没有被民间资本用来发展经济,而是被宫廷花去买英国棉布了,结果就是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班牙尚且如此,何况明朝这样保守的农业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财富与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原始积累的方法就是俩,一是靠赚,也就是商业,二是抢,也就是掠夺。

而明代呢?假设华皇自己是一个穿越到明朝去的商人,大明朝,大家都关门男耕女织,不需要太多交易,因此国内市场狭小,赚不了大钱。

九边,朝廷和蒙古人搞边贸合作,可总赊账,你要钱就砍你。对外贸易就不用说了,海禁,你出不去,出去了就是倭寇,杀光。但你还是经不住利润的诱惑,好不容易走一私回来攒点钱,没被逮着,发了财,上下打点好,还出去找死干嘛?人有钱了,命也值钱了,就不出去卖命了。

在大明,国内最赚钱的是卖盐,可你得从国家那买盐引,大头还是国家拿着。贩粮?运茶?卖丝?制瓷?国家不参股你卖的了么?最后算来算去在这个国家投资赚钱,或者说大官僚,士大夫阶层在赚钱,走到最后,也是走到当官的路上去,当官的人一旦跟钱挂钩,就不用想社会发展了,这也是华皇严厉禁止官员做生意,或者发现官员以及官员的直系亲属,跟做生意相互挂钩,都会被制裁的原因。

最安全的方法才是利润最高的。而最安全的投资渠道,无一不是农业经济,再加上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以及政治风险。所以到封建制度的强盛时期,只能买房买地科举当官,于是商业资本最终回归土地,以末养本。商人阶层最终转化为了大地主,反而巩固了农业社会的旧秩序。至于外国蛮夷你也少来,不是朝贡使不说,还想跟天朝谈平等贸易,简直是蹬鼻子上脸,当时的洋人又打不过明朝,只能和沿海走一私商人们愉快地做起生意,朝廷也管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为了解决福建人民的生活问题,开了个月港允许福建进行对外贸易,墨西哥的白银就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但最终还是被换做田产,或被埋入地下,或被做成工艺品。

而在欧洲,由于国家林立,又没有人能真正自给自足,因此有着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活跃的贸易需求不断刺激着商业发展,西班牙土豪从美洲拉来黄金,用来买英国乡巴佬织的布,荷兰中间商从中贩运,资本的流入最终刺激了各国商业的发展,而发展又带来了更大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为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这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庞大帝国所不具备的,没有需求,何来发展?

再说掠夺,如果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要么对内掠夺农民,要么对外掠夺原住民。这两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渴望财富的市场的呼唤!

前者为了扩大生产,然后赚资本,后者就是直接抢资本,抢了以后再投资再赚再抢,由于身边还有小伙伴再抢,那你就必须更加把劲儿地去抢。

而明朝这样一个静态的农业帝国,既富有,又缺乏内外竞争,根本没有出去掠夺的动机,国家的主要义务是赈灾和保持小农不要破产,社会和谐了,就好,投机倒把的事,不要搞。所以,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持和对私人资本的保护,商业资本没有出路,最终只能回归农业。更谈不上原始积累。

从政策上讲,资本主义的的发展是需要国家配合的,英荷都鼓励商业发展,以及海外贸易,鼓励私人资本的增殖,为了扩大生产而迫使农民破产,以提供自由劳动力,政府通过税收从私人资本的增殖中受益。

而这在明代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国家税收几乎完全依靠田赋和人头税,其税源主要来自自耕农,也就是小农们!他们是真正的国本,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利润在明代这样量级的国家面前,是十分逊色的,其所提供的利益无法让政府提起兴趣,而商业的发达必然带动人口的流动,以及税收和管理的困难,这都是动摇农业国家根基的事情,再加上商业所带来的对自由的需求,更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国家之大忌。更何况明朝的经济政策即便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都是保守而消极的。

这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平均主义:因为对蒙古统治的厌恶与反动,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打算“恢复中华”,他期待国家回到蒙古人的腥膻污染前的状况,于是他就着手恢复到古代的理想社会去,在经济上的表现非常消极,他为了维护农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割苏杭商业发达地区的肉,去填不发达地区的坑,为的就是保持整个国家发展的平衡,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的就是不平衡,让资本和劳动力集中于一处,但在明代这种国策的干涉下,这一切基本都是妄想。

二是放弃对经济秩序的管理,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对金融管理的消极,主要体现在铸币方面,明代的铸币量和宋代相比是极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缺铜,明初发行纸币失败以后,大明朝就对金融撒手不管了,以致于在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之前,地方税收又回归到了实物缴纳的状态,而这对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再者,在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之下,政治正确的做法始终是保护农民利益,而不是商人,国家工作重心始终是以小农利益的为中心的,打击大地主,增加佃农,使耕者有其田这样的仁政才是古代衡量一个朝廷的统治是否成功的标准,而这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敌。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条件是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这在明朝确实也出现了,因为明朝的统治在传统政治看来是失败的。朱八八的复古主义分封了一大批只许吃饭,不许干活儿的藩王,再加上官僚阶层的各种特权,培养了一大片大地主和失地农民,这些没有土地的人和英国圈地运动中形成自由劳动力是一致的,都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称呼这些人,在明朝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流民。而最终大明朝亦是被这些人推翻的。

为何同样的自由劳动力在英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明朝却推翻了一个帝国呢?区别就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同,英国人为了贸易利润扩大生产,对自由劳动力有需求,这些需求就消化了他们,把他们转化为了产业工人。而明朝由于前面说的种种原因,根本不存在消化这些多出来没事干的劳动力的产业,最终只能被流民埋葬。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明朝缺乏与商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制度,由于贵金属缺乏,中国很难稳定地为市场供应货币,直到纸币发明,政府由于缺乏金融知识,滥发纸币导致货币信用破产,最终放弃了货币政策。

因此民间自发使用的货币替代物便出现了,那就是白银。然而白银并不是货币,它本身不具备完整的货币属性。白银并非抽象的符号,没有币值概念,白银作为通货本质依旧是以物易物,不需要政权的认证和信用担保,这和铜钱的性质相去甚远。也正因为此,政府无法通过货币政策干预市场,而明代落后的财政制度由使得它难以有效地从民间财富中获得税源,财政危机成为常态,故而只能通过加税进一步掠夺农民,激化社会矛盾。

清代通过购买日本铜矿发行铜钱的做法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始终无法解决缺乏贵金属的天然缺陷。最后,明朝太大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无论怎么发展,在庞大的农业经济面前都是个小不点,很难消化巨大的自由劳动力,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从这些劳动力手中夺取生产资料的速率是不平衡的,因此这个社会要么在转型中崩溃,要么新的经济因素在转型中枯萎,对于明朝而言,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后者,因为其连资本主义存活的土壤都还不具备。

即便在华皇穿越而来的二十一世纪,不少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依旧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必须要搞城乡二元化来避免社会的动荡。

而太大了的的另一个坏处是,在东亚没有人能够和它竞争,任何文明的进步都是在竞争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宋代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就与其始终面临着北方的强大压力有关,而且其对手不是明朝面对的鞑靼瓦剌那样的落后文明,而是不逊于他的辽与金,这种良性的竞争秩序是宋朝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明朝不具备的,在一个地域完全被纳入一个势力,一种文化,一种模式之下时,其发展必然会走上固步自封的桎梏。

于是,明朝和清朝再发展也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地。

清代能战胜明代,不是因为所谓自恃冷兵器,而正好相反,是因为其在火器的发展和应用持平或者超越了明代。在明军凭城用炮的策略之下,清军是难以突破明军防线的,但是由于明朝编练的西式新军登州火器营叛变投降清朝之后,满人也组建了自己专业的火器部队“乌镇超哈”。

正是凭借火炮的威力才能够突破明军的防御,尤其是在进攻南明的作战中,火炮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阴一战,清军就是靠火炮数百门轰开了江阴城。

而入关以后,清军的火器发展亦在明代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雍正朝,鸟枪在南方的配备率已经过半,并且取代了明代杂乱的火器系统,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