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崛起-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萌总裁一汗,自然知道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指的是什么,正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呢。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又道:“早点动身也有好处,争取早一点到荷兰去,这是曾纪泽刚刚发来的和德国方面洽谈的军舰订单的报价,还有按照陛下的要求,军舰的各项技术指标,双方专家也已经经过了确认。”
华皇接过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电报一看,“150万华元?”
“呵呵,比陛下之前预想的报价高出了三倍。”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看来,德国人想狠狠宰我们一刀。”
萌总裁皱了皱眉头,如果价钱合适的话,他现在就会下单的,但是这个价钱显然不合适,而且,华皇要想订购军备,必须经过德国,根本绕不开。
华皇似乎又碰到了老问题,不过,对于做生意,华皇显然不怕,“那就先谅一谅他们,告诉曾纪泽,加紧跟意大利方面谈。”
【1336海牙和埃玛王后】
德国和英国当时在欧洲是暗中对立的,1879年的这个时候,在亚洲势力最大的是英法,其次是荷兰和西班牙,所以德国需要扶植华国来对抗英法这两家。
卖给华国武器等也是必要的,主要是希望华国能拖住法国和英国在亚洲兵力。
让英法同盟在和中国的对抗中流光血,自己在欧洲再收拾残局。
德国当时买武器给华国,相当于扶植代理人帮自己打击对手还能捞一笔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军购这一点上,同原本历史中的满清一样,华皇的首选也是德国。
“好的,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答应道。
“对了,把我们和意大利谈判的一些细节告诉德国人,再把同德国人的谈判细节告诉意大利人,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从法国和英国购买军舰的想法。”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好的,陛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让狼们互相抢肉,最后抢到的都是骨头。”
“不光是这样,还能给英法一种错觉,我们是真的有诚意和他们缓和关系,即便是他们没有炸死我。”萌总裁微微一笑。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看着华皇淡然自信的表情,眼中都是柔情,觉得华皇越长大越有人格魅力了,做事越来越大气。
以前华皇遇到一点事情就很爱先发一通脾气,现在则碰到再难的事情,都能够轻松面对,只有碰到羞辱华国的事情,又暂时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情况下,华皇才会有些不高兴。
其实华皇的这趟欧洲之旅,一路上都是在受辱,即便是比较热情的罗马尼亚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对于华皇来说也同样是在受辱。
因为他们对待华国,仅仅是将华皇当成一个小国的君主,这明显不符合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华皇凌晨坐上的前往荷兰的火车,东西都来不及带走,比利时统计局的人会在之后两天帮助运往荷兰,一部分东西会提前运往德国柏林,那里将是华皇访问欧洲的终点站。
欧洲的铁路在这个时代已经十分发达了,华皇在当天上午便到了海牙。
作为荷兰的政治中心,海牙这座城市的建筑,处处凸显着王室风范,大气、庄重且不张扬。
如果说阿姆斯特丹过于喧闹杂乱、鹿特丹过于现代的话,那么海牙应该可以代表荷兰风格的城市了。
海牙的王室风范,应该也是荷兰人的性格决定的,他们崇尚自由、开放、但做事严谨且计划性强。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荷兰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
古罗马时代,莱茵河南岸的地区先是属于“比利时高卢”省,后归于“日耳曼行省”。这里的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则是高卢人,而这些高卢人在移民时期也融合了许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兰克人从这里迁移到高卢,并在公元五世纪建立起了强大的墨洛温王朝,后来发展为查理曼帝国。
中世纪时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到了十六世纪初,因为复杂的王室联姻,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统一起来。
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
1556年帝国皇帝卡尔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将西班牙和低地(被称为北方省)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其他地区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统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
就这样,北方省属于西班牙王国。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新教加尔文派的迫害,爆发持续80年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
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区域)成立了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被认为现代荷兰的开始。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联盟正式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
战争在继续,直到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才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的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数目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荷兰也是最早同华夏接触的列强之一,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
1688年9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阿姆斯特丹港拔锚起航,这些船上载着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两万名荷兰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英荷战争),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法荷战争),从而衰落下来。
1795年荷兰被法国占领,荷兰共和国灭亡,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傀儡政府巴达维亚共和国。
18世纪后期,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1806年,拿破仑之弟路易·波拿巴任国王,荷兰被封为王国。1810年并入法国。
1814年脱离法国,翌年,荷兰和比利时、卢森堡成立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
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
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
海牙于1248年由当时的荷兰伯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储威廉二世所建立。他在荷兰海岸旁的树丛里建立了一座城堡,以便举行加冕典礼。在他加冕之前,他在一场战役中阵亡,而那座城堡并未完工,但城堡的一部份至今仍然存在,被称作骑士馆。
“骑士馆”仍然会用于政治场合。例如皇室的年度演讲就是在城堡的王位上发表。之后,荷兰的贵族就以海牙作为他们的行政中心。
海牙的荷兰语本名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伯爵的树篱”或是“伯爵的私人围场”。当时荷兰一些有影响力的城市,如莱顿、台夫特及多尔德雷赫特,因当时的海牙细小且影响力低,否决了以海牙作为行政中心的方案。这政策从未改变,因此海牙直到今天仍然是无首都之名的政府中心。
为保持海牙的小规模,它并没有被赋予城市的权限,也没被允许兴建城墙。1500年代时,兴建城墙的要求终被批准,但城内居民却决定要集资建造市政厅去取代兴建城墙的计划。这一个决定,在后来的八十年战争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没有城墙的关系,防御能力极低,这使西班牙的军队轻易地将海牙侵占了。
直至1806年,海牙才被当时的法国统治者升格为城市。
因为海牙的发展一波三折,使它不及邻近的城市(如莱顿、台夫特)一样的历史悠久。
1850年后,当中央政府在荷兰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海牙便急遽地发展起来。现今的海牙旧区多建于十九世纪。
荷兰这个时候的国王是威廉三世,又是一个比萌总裁的爷爷轩宗露的年纪还要大的老国王。
威廉三世对外政策和平,始终保持中立,不参与战争,这也是华皇对威廉三世印象良好的地方,荷兰这个时代没有弱到无力对外扩张。
就像是美国这个时候才多少一点实力,每次还好意思跟在列强后面跑到大清国去捞油水呢。
“欢迎你,陛下,欢迎到荷兰来。”威廉三世站在站台上对华皇笑道。
“谢谢,尊敬的国王陛下,我感受到了你的友好和热情。”萌总裁也很热情,当即过去给了老头一个拥抱,他没有想到,自己临时决定提前到荷兰来,老头居然会亲自来接?不管人家是虚情还是假意,表面功夫,华皇是很会做的,又不花本钱,而且本来华皇的脸皮就练到很厚的地步了。
按照正常的计划,华皇到荷兰的时间,是还要再过两天。
洁格格,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李泰熙,凯瑟琳,赵青萝等人也都感受到了荷兰国王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贵族女人过来给她们献花。
这恐怕是华皇这次访问欧洲,到目前为止受到的最好的欢迎了。
威廉三世全名威廉·亚历山大·保罗·弗雷德里克·路德维克,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
威廉三世,是荷兰上一任国王威廉二世的长子。1839年与国王符腾堡的威廉一世之女玛蒂尔达·佐菲结婚,生有3子。1849年继承王位。他反对1848年宪法对王权的诸多限制,以致他在统治上煞费苦心,但却仍任用宪法制定者约翰·托尔贝克领导代议制新政府。
1862~1868年间,他得以透过内阁实行统治。1867年他试图出售卢森堡大公国。此举造成普鲁士和法国的一场战争,最终使得卢森堡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此后他对议会影响变小,1877年索菲去世,多年的宫中战争落下帷幕。
1879年威廉决定娶一个德国小公国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埃玛公主为妻,一些政客们颇为气愤,因为她年少国王四十多年,比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洁格格她们还要小好几岁。
当威廉得到议会许可,威廉三世和埃玛王后夫妇很快就结婚。
华皇吻了吻埃玛王后的手,“你好,王后殿下。”
“你好,亲爱的华皇陛下,你和传说中的一样,真是天才,不到十岁就能够统治一个大帝国,并且让国家发展的很快很好,荷兰这边的报纸说你是19世纪的奇迹人物。”埃玛王后显然是天真活泼的个性,興奋的叽叽喳喳。
“王后过奖了,您的美貌,让我倾倒。”萌总裁一汗,却是笑眯眯的看着埃玛王后,埃玛王后谈不上多漂亮,在华皇见过的欧洲女人当中,凯瑟琳算是很漂亮的了,王室当中真没有多少美女,华皇认为排在前面的是英国女王的三个女儿,而长公主路易斯排第一,埃玛王后稍逊于路易斯,却也已经算是大美女了,难怪六十多岁的老国王要拼命的娶她。
埃玛王后当即笑的花枝乱颤,荷兰的一帮贵族女人们和萌总裁的女伴们也都笑了,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稍显过了,但是从华皇的嘴里说出来,显得却很真诚。
【1337荷兰国会大厦】
“陛下可真会说话,让人听了很舒服,谢谢陛下的赞美。”埃玛王后笑着在华皇的脸上各亲吻了一下。
华皇笑眯眯的感受着埃玛王后粉嫩的脸颊,暗道,好好的一个如花似玉美女,嫁给一个大四十多岁的老头子干什么?
华皇似乎很喜欢和年轻的王后交谈,和西班牙王后玛利亚克里斯蒂娜是这样,和荷兰王后埃玛王后也是这样。
而华皇的礼貌,也让埃玛王后感觉很舒服,因为遭到国会和贵族社会的一致反对,这让她这个小国公主出身的人很没有地位,甚至被人瞧不起,华皇再小,那也是大国的君主,华皇对她越是礼貌周到,就越是让埃玛王后觉得被尊重。
威廉三世带着埃玛王后和一帮大臣在国会大厦招待了华皇。
国会大厦是气势恢宏的“内阁”,是13世纪荷兰伯爵的住所,也是荷兰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
这座大厦位于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地区。
国会大厦的中央是美丽的骑士厅。精致的室内装饰配合各省旗帜和描绘着荷兰城市的彩色玻璃窗,国会开幕、官方接待以及国会内部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陛下这边请。”威廉三世热情的招呼华皇。
华皇微微一笑,“好的。”
其实两个人大概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荷兰拥有印尼,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想办法能搞到钱才是硬道理,华国发展起来,整个太平洋的商机都靠华国,只要华国能让荷兰收到更多的利益,才有可能让印尼发挥作用,否则这么一大片海外孤岛有什么用处?
所以,印尼对于华国的意义,要远远胜过荷兰。
如果华国能拨出一块地方给荷兰,只要是在华东的靠海的位置,例如澳门这种小岛,对于荷兰的意义都要胜过很大的印尼了,列强要的并不是土地,尤其对于荷兰这种小国来说,人口这么一点,真的给他们一个澳洲,他们也管不过来,除非像现在的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做威慑,而荷兰的海军早已经无法支撑他们远洋称霸。
荷兰的海军,也仅仅是比华国稍微好一点,这主要体现在整体工业水平,这一点和西班牙是一样的,西班牙也不再具备远洋称霸的实力,十九世纪末期,西班牙被美国吊打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华皇来说,他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他最大的对手,就是现在谁都会觉得不起眼的美国,只要给美国十年稳定的工业成长环境,就能悄悄所有欧洲列强国家,再给美国十年的话,就能把列强甩开,再来个大战,美国不参与,然后拼命在后面卖军火,那就将不知道把其他列强甩到哪里去了。
美国的崛起基本上可以和19世纪这段时间的历史划等号,这段时间之内美国几乎是在毫不停止的增长,同时对于欧洲事务保持中立,同西班牙、英国、法国对北美的干涉都进行过对抗。
英国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遏制美国,然而美国并不是英国的首要威胁,北美十三州在独立之后也不是英国殖民体系里面的首要环节。
整个十九世纪中后期到第一次大战爆发,英国对美国都处于相对平静的态势,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英国建立了成功的全球殖民体系并不等同于全球霸权,法国、德国、俄国在欧洲都有同英国抗衡的实力。
在1850年之前,英国的实力,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是美国的两倍,直到1879年美国在经济上都是总体落后于英国。
对于英国来说,美国并没有能力威胁到它在大西洋的海上霸权,更不用说威胁到英国的经济或者包括非美洲殖民地的国土安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18001860)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阻止美国,而是依旧把重心放在欧洲和其他殖民地上(主要是英属印度);前者是处于地缘政治目的,后者则更多是经济利益。
现在全世界只有华皇一个人知道未来的世界走向,所以,即将到来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瓜分非洲,和美国的默默崛起,这都是华皇目前最为关注的事情,夺取非洲和阻止美国崛起,对于华国的战略意义是几乎平等的,要想阻止美国几乎不可能,那么就只能试图打穿中东,拿下非洲,能全面统一亚洲,更是最佳选择,在海军发展之后,再设法拿下澳洲和新西兰。
华皇认为英国也不是不把美国当回事,关键英国没有能力对美国发起一次军事上的完全征服,甚至不能完全击垮美国的全部军事力量。
1812年战争就是很好的例证,英国人虽然攻陷了华盛顿,但是仍然在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遭到了一系列的挫败,在消灭掉拿破仑腾出来大批人手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击败美军,最后以根特条约作为结束,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美国也并没有像大清一样割地赔款。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大西洋的阻隔。
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虽然是所向无敌,但是制海权和越过大洋投送兵力和补给在难度上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在当时所有的列强都很难不依靠当地盟友越过大洋投送大量兵力,独立击败一个拥有近代军事力量,不存在技术代差的大国。所以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英国实在也不能拿美国怎么样。
如果真的想在军事上对美国动手,首先要设法在美国旁边的北美国家或者南美国家中,找到一个小弟,或者找到一个儿子,欧洲列强都想这么做,也都试图这么做,但是他们彼此的内耗,给了美国太多的机会。
英国19世纪外交政策是大英帝国在19世纪的主要敌手和对头都是欧洲大陆的国家。这是英国作为霸权所决定的,发展的步骤永远是:地区霸权到全球霸权。
英国从来就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地区霸权或者全球霸权,至少在欧洲并不是一家独大。
英国在美洲同时也存在西班牙和法国这两个老对手,在1850年前,这两家在美洲都拥有大片的殖民地。
换句话说,欧洲哪一个列强都腾不出手来,他们都很强大,但是几个强国摆在一起的局面,就是全部抵消,所以,要想出一个世界霸权,只有美国和华国,这是华皇从1870年开始,就想明白了的问题。
德国统一之后,欧洲就愈发成为英国的战略重心。
1812年英国对美国的战争或者说第二次独立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对于加拿大的觊觎之心引起的。并不是英国要把美国怎么样,英国人自己也知道已经无法控制美国了。
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讲后,国会投票宣战。当时宣战的理由有三个,主要是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主权,同时不尊重美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中立地位,拒绝移交之前在巴黎达成的协议中同意移交的西部地区军事要塞,并且武装印地安人,威胁美国的西部边陲,还有皇家海军拦截美国商船并且强征美国海员入伍。这几项政策实际上来说都是英国对于拿破仑战争的附带政策,首要的目标并不是美国。
当时英国人对美国提出的抗议是有很大的让步意愿的,当时英国议会投票的结果是对美国进行让步并避免战争,把重心放在拿破仑身上。
然而为时已晚,美国已经决定对英国宣战。
所以说,1812年战争并不是英国对美国的武力遏制战争,而在1812年战争之后,英国基本就放弃了武力遏制美国的想法。
相比而言,在1812年左右英国最大的威胁不是美国而是拿破仑,在182040年代英国更警惕的是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潮,还有在亚洲包括印度和中国的殖民体系建设,185060年代对英国最大的威胁则是拿破仑三世,同时还有直接威胁到英国殖民体系的印度殖民地大起义,接着是同沙尔的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本身人口、地理优势都比不上美国,美国几乎是放大版的英国,而英国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不可能放开膀子发展殖民地,反而会打压殖民地的制造业,本来规模就小,又不能利用好殖民地,自然总量拼不过美国。
美国几次分裂的机会和可能性都没被英国抓住。美墨战争不帮明显弱势的墨西哥,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加入美国不阻挠,南北战争又没武力援助弱势的南方。
没有这种实质上的分裂,美帝是不会疲软的,美帝甚至不需要攫取海外殖民地,只要继续西进运动就能达到殖民地的效果。
而美国本身又地大物博,英国其实被美国反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战二战,如果二战不是德国跳出来挑衅,搞不好美国就要启用红色方案抢夺加拿大亲自武力瓦解英国了,不过英国海军实力之强有目共睹,如果打成了大西洋静坐战,估计英国解体效果就没有美国设计得这么好了。
华皇把一切都看的很明白,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就不像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