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崛起-第5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外贸易就不用说了,海禁,出去了就是倭寇。但你还是经不住利润的诱惑,好不容易走一私回来攒点钱,没被逮着,发了财,上下打点好,还出去找死干嘛?人有钱了,命也值钱了,就不出去卖命了。
国内投资最赚钱的是卖盐,可你得从国家那买盐引,大头还是国家拿着。
最后算来算去在这个国家投资赚钱,最安全的方法才是利润最高的。而最安全的投资渠道,无一不是农业经济,再加上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以及政治风险。所以在清末之前,只能买房买地科举当官,于是商业资本最终回归土地,以末养本。
商人阶层最终转化为了大地主,反而巩固了农业社会的旧秩序。
至于外国人还想跟天朝谈平等贸易,更加不可能,当时的洋人打不过明朝,只能和沿海走一私商人们做生意,朝廷也管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为了解决福建人民的生活问题,开了个月港允许福建进行对外贸易,墨西哥的白银就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但最终还是被换做田产,或被埋入地下,或被做成工艺品。
而在欧洲,由于国家林立,又没有人能真正自给自足,因此有着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活跃的贸易需求不断刺激着商业发展,西班牙土豪从美洲拉来黄金,用来买英国织的布,荷兰中间商从中贩运,资本的流入最终刺激了各国商业的发展,而发展又带来了更大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为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这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庞大华夏帝国所不具备的,没有需求,就无从谈发展和掠夺,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要么对内掠夺农民,要么对外掠夺原住民。这两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渴望财富的市场的呼唤!
前者为了扩大生产,然后赚资本,后者就是直接抢资本,抢了以后再投资再赚再抢。
像是明朝这样一个静态的农业帝国,既富有,又缺乏内外竞争,根本没有出去掠夺的动机,国家的主要义务是赈灾和保持小农不要破产。
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持和对私人资本的保护,商业资本没有出路,最终只能回归农业。更谈不上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的的发展是需要国家配合的,英荷都鼓励商业发展,以及海外贸易,鼓励私人资本的增殖,为了扩大生产而迫使农民破产,以提供自由劳动力,政府通过税收从私人资本的增殖中受益。而这在明代是根本不可能的。
华夏不管是此前的哪一个朝代,作为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国家税收几乎完全依靠田赋和人头税,其税源主要来自自耕农,也就是小农们!
农民阶层是真正的国本,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利润在明代这样量级的国家面前,还是十分逊色的,其所提供的利益无法让政府提起兴趣,而商业的发达必然带动人口的流动,以及税收和管理的困难,这都是动摇农业国家根基的事情,再加上商业所带来的对自由的需求,更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国家之大忌。
明朝的经济政策即便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都是保守而消极的。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平均主义:因为对蒙古统治的厌恶与反动,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打算“恢复中华”,他期待国家回到蒙古人的腥膻污染前的状况,于是他就着手恢复到古代的理想社会去,在经济上的表现非常消极,他为了维护农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割苏杭商业发达地区的肉,去填不发达地区的坑,为的就是保持整个国家发展的平衡,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的就是不平衡,让资本和劳动力集中于一处,但在明代这种国策的干涉下,这一切基本都是妄想。
明朝和清朝都是放弃对经济秩序的管理,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对金融管理的消极,主要体现在铸币方面,明代的铸币量和宋代相比是极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缺铜,明初发行纸币失败以后,大明朝就对金融撒手不管了,以致于在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之前,地方税收又回归到了实物缴纳的状态,而这对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之下,政治正确的做法始终是保护农民利益,而不是商人,国家工作重心始终是以小农利益的为中心的,打击大地主,增加佃农,使耕者有其田这样的仁政才是古代衡量一个朝廷的统治是否成功的标准,而这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敌。
华皇建立的体制是和平的方式得来的,没有怎么打仗和死人,这就造成了,华皇的体制,其实并没有完全打破清末的国家和社会结构,哪些人有钱,归根结底还是哪些人掌握钱,而华皇出于长远的考虑和保护资本发展的考虑,华国的法律是保护私有财产的,这就更加麻烦。
造成了华皇,即便是要改变,也只能用巧取的方式,而决不能用豪夺的方式!
华皇是一个人拉着历史在走,这是很逆天的事情,华皇自己比谁都清楚,要不然,按照正常的轨迹走,从原始积累,到经济发展,根本来不及,因为还没有等你积累起来,小日本的枪炮,列强们的枪炮已经过来了。
列强们都在拼命的向帝国阶段发展了,还能给你这种落后古国发展空间吗?
【1361凯瑟琳开始了】
“怎么?你觉得太过头了?”华皇问卡特丽娜卡芙公主。
“我不知道,只是有一些担心。”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靠在华皇的身边。
萌总裁拍了拍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小手,别说卡特丽娜卡芙公主,他又何尝不担心?他现在正在做着重生以来最大的冒险,拿整个国家在冒险。
如果是一板一眼慢慢发展,华皇相信,凭着制度的优越性和他比这个年代的人多出一个半世纪的见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至少,华国在他手上,永远不可能发生国家灭亡的危险了。
虽然华皇是一个人拉着华国的历史在走,但是现在已经因为华皇推翻了清廷的统治,并且是在没有损坏整个华国国本的基础上推翻的,情况要比历史上好的多,只要能够保证华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强大,像是华国这样的巨无霸,别说正跑步前进在通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就算是仍然只是一个封建国家,都能扛个三四十年。
但是华皇不甘心,虽然他现在还仅仅只是9岁,但是回首9年的光阴,华皇仍然会禁不住感慨岁月匆匆,人什么都可以留住,却留不住时光荏苒,找不回过去的每一天。
仅仅只是保持华国不被人入侵,这绝不是华皇要的,华皇要的是华国迈入世界的最顶层,高高在上的顶层!
“华国从来不缺乏稳健,该换一种活法,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有我们自己,大家都需要换一种活法,太保守的政策,虽然稳健,却不会有飞跃式的发展!尤其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我们不能拿下这一次同英法,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沙俄的竞争,那么,我们将永远没有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中东,以及巴尔干半岛,非洲的机会,谁得到中东和非洲,谁未来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华皇坚定的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陛下,你真的觉得拿到贫瘠的非洲和中东,对于华国来说这么重要吗?而且,巴尔干半岛历来是欧洲诸强的死穴,我们一定要去趟这趟浑水吗?”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疑惑的问道。
萌总裁微微一笑,“石油,知道吗?我们的卡车,发电厂,未来的所有机械,都是靠电力带动的,虽然我们还没有完成机械工业革命,但是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开始向电力工业阶段迈进的阶段了,这是华国工业发展有别于列强的地方,所以过去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借鉴的意义不大。”
“石油都在非洲和中东吗、”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疑惑的问道。
“大部分,还有一部分在我们的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美国,不过,美洲隔着大洋,以我们目前的海军实力和国力,不可能越洋作战,所以,我们要在大陆上,把我们能够拿到的一切都拿在手里,才有资本同那些老牌列强一决高下!”华皇说着说着,眼中都是一个赌徒似的光彩。但是他不是为了个人在赌,他为的是华国和汉人的明天,他知道到了历史的拐点了,瓜分非洲这段历史,就是19世纪列强一切演变的最大一个拐点,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命题展开的,华皇要阻止战争的扩大,要让人类尽量少死人,要让华国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巅峰,都必须抓住这个历史契机。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道,“陛下,我明白了,那我现在就去发回给凯瑟琳,说陛下已经同意了,陛下签个字吧。”
华皇在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手中的电文上,签下了轩悦萌三个字,签字的速度不快,比他平时签字的速度要慢一半,不过,终究还是完成了。
不管未来的结果会如何,如果连第一步都不敢走出去的话,也太怂了一些,萌总裁如是对自己道。
凯瑟琳很快就收到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回传的批复,华皇完整的同意了凯瑟琳的电文内容。
凯瑟琳激动道:“终于要开始了!”
在这几天当中,凯瑟琳已经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向刘雨晴和轩悦文要了50几个人,都是新生代的华粹党骨干,全部属于非常激进的思想,都是那种认为华皇无所不能,认为华国至高无上,华国有能力带领整个世界前进这种类型的青中年官员,年纪最大的都没有超过35岁。
要发动学生,必须有人带领,各地的运动也必须有人领导,这就是凯瑟琳找到的一群领头羊,平均分布到各省去!最先开始的,是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蒙古和西伯利亚。
凯瑟琳没有指望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和秋韵,她要分她们的权力,她要把手伸向全国,因为,华皇给了她这种权力,这么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是凯瑟琳不在乎,为了华皇,她什么都不在乎只要能达到华皇的战略目标,她什么都愿意做。
凯瑟琳是华皇的女人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名分,甚至永远不能曝光的,但是她也是最精神向的华皇的爱人。
即便是丽皇太贵妃,也不能曝光,但是丽皇太贵妃好歹有皇后母亲的身份,地位尊崇,再说长期在深宫安养,也不需要名分。
凯瑟琳对下面的人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准动军队,军队不参与社会运动,军队内部的整顿由军队自己负责,不要到社会上来,社会上的运动也不要跑到军营中去,界限分明,只要各地的警备司令部不受冲击,再乱也有个限度,第二条是不要冲击到华皇的教育体系,学生工人,农民,都可以参加,但是不能在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剩余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尤其是晚上!
所以,运动一开始,被称作夜间运动。
不到一周的时间,夜间运动就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搞起来了,抓了大批的不法商贩,并不抢东西,但是抓了头目,那些不法商贩的家人自然不敢再囤积居奇,粮食市场不到一周就全面稳定。
接下来就是除旧思想的精髓,所有人都有权利评论谁的思想新,谁的思想陈旧,谁的心中是以华国和华皇为至高无上的,已经有一阵子不穿的军装,再次成为全社会最热门的服装,大家都穿军装,佩带华皇头像的胸章,手拿凯瑟琳编写的华粹党党章概括和华皇在1878年国庆的讲话纪要。
胸章和纪要,黑红两色五角星旗,这三样东西迅速席卷整个华国,越来越多的人被揪出来,被认定是旧思想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现出来,尤其是接受了华国新学教育的学生。
要不是凯瑟琳规定不准耽误学习和生产,会出现各地和联的趋势。
一层一层的运动领导机构开始成形,这种成形并没有和华国的主力行政体系分离,却从内部隐隐往上浮动,使得每个人的神经都崩的很紧。
旧思想者们纷纷被限制的无法出门了,到了晚上,全国各地都是各个大大小小的会场,人们大谈华国的未来和华皇的讲话精神,群情激奋,过去有论调是平和派,是占据上风的,不谈时政的人也占据主流,现在随着旧思想者的人数和进步者的人数都在急剧上升,不谈也不行了,华国要在中亚站稳脚跟,要全力支持华国向资本社会前进,全力支持华皇的对外政策的思想,成为了绝对主流。
每天学生们和工人们,在上课和上班之前,下课和收工之前喊的那些‘华国万岁’‘华皇万岁’的口号,也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富有感情,因为越是有感情,就越进步,越是明白国家的走向,越是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这正是华皇需要传达的。
不但是华国国内,在凯瑟琳的干预下,中亚省几百万人的建设队伍和军队,也受到了洗涤。
阿什哈巴德工作的人们在上工之前高喊口号,在工作中高喊口号,在放工之后高喊口号,每晚分出一两个小时学习,喊口号。战斗力倍增。
王大山暗忖:这在满清倒台之前,皇帝也没有这样过啊?不过,王大山是真心佩服华皇和凯瑟琳的,如果现在要再分上千万人到中亚来,王大山认为一个月内,整个华国就能动员出这么多人,而且,人们甚至能跑步跑到贫瘠的中亚,背井离乡的中亚来。
“现在粮食问题彻底解决了,新疆和西藏组织了上百万人次的修建道路大军,进新疆和进藏的道路,我相信在年内都能完成,该是我们表现的时候了。”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对王大山和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道。
这是中亚省的最高层三人小组会议,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下面是军方的王大山和她的弟弟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介于军队和行政管理之间,是华国统计局在中亚的最高阶人物,权力也着实不小。
王大山点点头,“是啊,问题都解决了,现在该是我们出手的时候了,必须尽快和阿富汗的默罕默德雅库布汗取得共识,至少要尽快将华国的影响力施加到阿富汗去,要不然,我担心哪天我也要被认定成旧思想者了。”
王大山的这个玩笑,并没有逗笑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和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冷然的看着王大山,“王将军,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你是中亚的最高指挥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王大山一惊,马上意识到失言了,急忙道:“是是,我这个人,就是开玩笑开习惯了。”
“也许,我们都曾经是爱开玩笑的人,现在,陛下让整个国家的人都不敢随便乱开玩笑了,就冲这一点,就能看出这次整顿的必要性,华国要想飞速接近列强,甚至超越列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更加严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赞同了一下姐姐的话,接着道:“我觉得,可以用保护华国在阿富汗商人的借口,派遣一支不足以构成战争威胁的部队到中亚去!让全世界看见我们华军的实力和决心,也不至于给英法和其他列强留下口实。”
“这个想法好,派遣多少人合适?到哪里去合适?”王大山急忙附和道,他能打仗,但是在战略上,他实在不是一个帅才,比轩建章和陆抗天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陆抗天最近改名字了,抗天有抗拒华皇的隐晦含义,陆抗天自己改成了陆轩。
【1362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的想法】
华皇几大军事主将,分别为陆轩,轩建章,骆国忠,骆国孝,王大山,王二山,薛贺,现在都已经是将星。
现在除了陆轩在朝鲜统筹,轩建章在日本九州岛坐镇之外,其他的将领都集中在中亚省和西伯利亚新三省以及华国的西北边防一线。
华皇的军事体系最高就是上将,现在最高的这几个人,包括陆轩和轩建章,全部清一色的是少将军衔。华皇的军事体系没有帅这个称呼,因为华皇是华国唯一的帅,到了上将军衔之后,会再细分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等于说将这个级别,有7道,现在这几个主要军事将领都还是最低阶的将而已,每个人都梦想着升迁中将军衔,能成为第一个升迁中将军衔的人,这将是多么大的荣誉?
“派一个连最好,加强连200人左右,带上统计局的高级特工,配合阿富汗地区的上千统计局特工联合行动,通知英国人和阿富汗人,如果有一个华国人因为战争受到伤害,华军立刻介入!这个连从赫拉特出发,进驻坎大哈的华国大使馆施行保护!”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指着地图对王大山道。
赫拉特是阿富汗斯坦西北部历史名城,赫拉特省省会。位于喀布尔西约600公里处,哈里河中游右岸。
历史上为中亚、南亚同西亚各地区交通、贸易的枢纽,战略地位重要。
始建于6世纪。从7世纪后期开始,先后被阿拉伯、波斯、中亚和北印度的伊斯兰教诸王朝所占据。帖木儿以中亚为中心建立帖木儿帝国时,此城为伊斯兰文化和学术中心之一。
在华国当初驱逐沙俄势力的时候,赫拉特以及赫拉特以北地区,都被华国收入囊中,所以现在的阿富汗地区,实际上是比后世所知道的阿富汗地区要小一些的。
赫拉特于公元前541年,被兴起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古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纳入其治下。前329年,在兴起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马其顿帝国对波斯帝国战争中,亚历山大大帝陷赫拉特城后建筑堡垒。前312年,该区成为希腊化的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前246年,该区成为中亚希腊化王国的狄奥多特一世的巴克特里亚的一部分。前167年,赫拉特为帕提亚帝国的一部分。
300年左右,赫拉特成为萨珊王朝治下的基督教的中心,设有一名景教派主教。484年赫拉特为嚈哒帝国的一部分。644年,之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786年809年,赫拉特是阿拔斯王朝的一部分,后先后被塔希尔王朝和萨法尔王朝统治。867年869年,纳入萨曼王朝统治。1040年前,从属于伽色尼王国,1040年始被塞尔柱帝国统治。
1175年,被阿富汗中部的古尔王朝占领,后归属阿拉乌丁。摩诃末的花剌子模帝国。在这时期,赫拉特发展成为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
1405年帖木儿死,沙哈鲁登上帖木儿帝国皇帝宝座,立赫拉特为首都。沙哈鲁皇帝悉心建设赫拉特,终于将它建设成为一个媲美撒马儿罕的美丽城市。
1413年沙哈鲁王遣使么赉到中国朝贡;同年明太宗派遣中官李达、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等9人使团出使帖木尔帝国,访问赫拉特。
15世纪末叶,古哈尔沙德女王营建带双尖塔的穆塞拉伊斯兰教清真寺。古哈尔沙德陵被认为是帖木儿帝国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1405年帖木儿临终时,封第四子沙哈鲁于此,后建为首都。
明永乐帝朱棣曾遣使通帖木儿帝国,沙哈鲁亦派使访明。赫拉特有些古建筑上还留有中国式的图案。这里清真寺布满全城。始建于11世纪初著名的贾米清真寺,经15世纪重建,可容8万人同时礼拜,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北门后有豪华的古尔王朝皇帝的陵墓。
城郊有帖木儿帝国苏丹·侯赛因·拜卡拉创建的伊斯兰教经学院,4座尖塔高耸挺拔,为本城的标志之一。
城西的郭瓦沙古学府系沙哈鲁之后裔建于1420年,历经22年完工,高塔六柱,外层以蓝绿琉璃瓦镶嵌,规模宏伟。
东北郊的加扎尔加赫有一座苏菲派修道院,内有11世纪苏菲派诗人阿卜杜拉·安萨里的大理石墓,是著名的苏菲派圣地。
西北郊有古哈尔·沙德皇后陵墓和6座尖塔。从皇后陵北行不远,还有苏菲派诗人贾米的陵墓,也是该城的主要古迹。
华军第五野战师的师部就设在西北郊外,并且构筑了华国式样的环形工事。
王大山现在经常到华军第五野战师的师部来,他就急在这里,既要派出人力修筑从赫拉特到阿什哈巴德的道路,又要修建赫拉特和阿什哈巴德的城市建筑,还要修建一些必备的军事工事。
哪里有这么多的人手?
而且,因为赫拉特附件都是阿富汗人,在华国和阿富汗的关系没有明朗之前,防御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首先,对于不断挑衅的部族,不能蛮横的镇压,这不符合华皇的对外政策。
在华皇的政策中,华国得到本土之外的地方,按照华皇的指示,并不与当地人争夺耕地,反而是帮助和鼓励农业生产,但是华国只占据城市,城市允许有地方人的存在,但是不允许他们居住,会用郊区多出来的土地,换取城内的房屋。
华国在本土之外的行省,全部采用的是大比重的计划经济管理政策,城市商贸由国家公司掌控。
对当地老百姓施行推广汉学的教育,华国本土是五年制义务教育,本土之外的行省,都是两年制义务教育,所有的当地人都要学会说普通话,写汉字,等于是扫个盲。
说穿了,还是大明大清那一套,最传统的封建统治制度,这样最有利于同各个华国本土之外的行省对接,当地人也更加容易接受。
他们已经习惯了农业社会的一套管理模式,华皇也能更加有效的施加影响力。
华国只管理各地的城市,所有的农村,当地人自己搞定,整个官员体系,中下层是当地人,上层有少量当地人,其余都是汉人。
一步步的文化渗透,融合,这是华皇的做法,而不是其他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