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昊远)-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当然不行,自己在这边与鞑子拼命,却让朱以海捡了个大便宜,将江南尽纳怀中;
到了那时,自己再去攻取江南时,就不是从清军手中攻取,而是从朱以海手中攻取了,外斗变成了内斗,先就落了个臭名。
但自己拼死拼活,却让朱以海轻松地把好处都占去,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何亮说道:“秦王提出的蛙跳战术,在臣看来甚妙,这回咱们不妨跳得更远些,蒙轲攻下了黄石矶,池州被鞑子焚毁了,铜陵守军也不多,蒙轲可尽快推进到太平府,到时采石矶就交给蒙轲;
让惠登相与金声桓六万大军与水师直放江阴,与苏谨合力击败江阴之敌。趁清军兵力回援金陵之机,袁宗第、苏谨两万骑兵先绕过江南各城,奔袭杭州、绍兴、宁波,防止朱以海坐收渔人之利。而江南的嘉定、常熟、苏州、松江、嘉兴则留给惠登相与金声桓慢慢攻取不迟。”
喻大猷加了一句:“不错,只要苏谨与袁宗第挡住了朱以海的脚步,东南就成了咱们囊中之物,惠登相六万大军甚至可以暂不攻江南各城,先与我两面夹击金陵,等夺取金陵后江南自可传檄而定。”
秦牧想了想,觉得目前也只有如此了,他叫来燕高飞吩咐道:“传令江南各地的夜不收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宣传我大秦各项惠政,如分给无主田地,减免税赋摇役等等,再则,我军取得的连番大胜,歼敌多少,俘虏多少,都要加倍宣传。”
司马安淡淡地加了一句:“还有,秦王是真龙降世,紫微下凡,受民如子,更要多加传扬,明白了吗?”
“司马学士放心,下官晓得了,秦王还有什么吩咐吗?”
“去吧,黄连山知道该怎么做的。”
“喏!”
ps:今天第三更奉上,虽然月票榜上的名次越降下低,不断被爆菊,很痛,但俺不放弃,明天继续三更,也请兄弟们不要抛弃明扬天下,继续予以支持。
求月票!
求月票!
。
第321章帝王之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历二年,西北大旱,饥民相食,去陕西任行台中丞的张养浩见此惨景,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轮回,崇祯年间的西北,天灾加上,比元天历朝的情景惨得多。且不光是西北,就连中原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洛阳,在明军与农民军之间几经易手,战乱不休,此时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里曾经有规模比北京紫禁城大三四倍的宫殿群,武侧天建的万象神宫高达300尺,摩天接云,气势无比恢弘。就连诗仙李白游洛阳时,都不禁失声慨叹:“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但千年以下,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摧残,曾让大诗人不胜慨叹的宫阙只剩下的一些低矮的断垣残壁,在风雨侵蚀下斑斑驳驳,默默地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马永贞攻取落阳后,拿出一部分军粮赈济难民,洛阳城总算稍稍恢复了一丝生气,劫后余生的百姓有了几分盼头,不少人开始艰难地重建家园。
无钱无砖无瓦,许多人就到洛水北面的隋唐皇宫遗址处挖些砖石来用。
冯新今天刚满二十岁,有一膀子气力,挖起砖石来唬唬有声,盛唐的东西就是好,倒下的墙砖被泥土覆盖了千年,挖出来仍然完好可用。
冯新挖了二三十块砖,停下来歇息时,忍不住望着远处城墙上的秦军,露出一脸羡慕的神情。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参加秦军。因为参加秦军就有饭吃,有衣穿,有饷拿,听说还能分到田地,家里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有饭吃有衣穿有田地,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冯新做梦都想得到的。
现在洛阳稍有些气力的男子,都争着去当兵,冯新也想去,只是家中有病弱的老母。他要是去参军的话,就没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了。
想到家中的病弱的母亲,冯新连忙起身,奋力挖掘,要尽快挖够一担砖好回家,当!锄头落下时,下面突然传来一声金铁之声。
冯新一惊,连忙看自己的锄头,这锄头可是家里唯一值钱的家什了。只见锄头上缺了一个小口子,让冯新十分心痛。
接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往下挖,想看看地下到底是什么东西,盘开四周的砖石。一个铁匣子露了出来,铁匣子上锈迹斑斑,还有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这铁匣子里会不会装着以前皇宫里的宝贝呢?冯新一颗心莫名地收紧,紧张得满身是汗。他迫不及待地用锄头敲开铁匣子上的铜锁,打开一看,但见匣子里满满一团烂锦。已经腐朽不堪。
冯新大失所望,长长吁了一口气,有些不甘地伸手撩拨了一下匣子里的烂锦絮,这一撩拨,忽见一道玉光露出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惊得冯新不禁惊呼一声。
一些在附近挖砖石的人听着冯新的惊呼,纷纷围过来,“哎哟,看看冯新挖到了什么宝贝。”
“大家快来看啊,冯新挖到宝贝了。”
众人嚷嚷之中,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冯新后悔莫及,一下子合起铁匣子紧紧抱在怀中,警惕地看着众人。
“冯新,东西是你挖到的,大家也不敢跟你抢,马都督的告示不是早出来了吗,抢劫那可是大罪。”
“对对对,冯新啊,打开看看嘛,我们就看看。”
“就是,说不定你不知道东西值不值钱,还是大家帮瞧瞧,免得你被人骗哩。”
七八个人围着冯新,七嘴八舌地鼓噪着,冯新哪肯呀,挖起的砖也不要了,用破衣裳包起铁匣子,拿起锄头就往家里跑。
到家之后,冯新将破旧的大门一关,看看不放心,又搬来一块石磨顶住大门,才兴冲冲地往房间里跑:“娘,娘,孩子挖砖的时候,挖到宝贝了,娘,以后孩子有钱了,可以给你卖药治病了。。。。。。。”
房里光线很亮,除了一张破木板床,可谓是家徒四壁,墙壁上还到处是破洞,一道道光线射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
破木板床上躺着一个病容满脸的老妇人,头发已经花白。
她艰难地说道:“儿啊,你说什么呢?挖到什么了?”
“娘,您看,是一块玉,好大一块玉。。。。。。。。”冯新跪在床前打开铁匣子,小心翼翼地拨开烂锦。
老妇人睁开浑浊的双眼,尽量撑起上身,细看儿子手上的东西,但见好大一块玉,上面雕着五条龙,交缠盘旋,栩栩如生。
“儿啊,翻过来让娘看看,这好象是一枚大印章。”
“哦,娘,您详细看,管它是不是印章,这么大一块玉,拿出去卖,够给娘亲买药治病的了,咦,这一角还镶有些金子,娘你看。。。。。。。。”
这确实是一块四寸见方的大印章,下面有些弯弯扭扭的字,母子俩都不认识,但上面雕的龙总是认识的,那老妇人细细数了一下,上头交缠着五条龙,一条不多,一条不少。
“啊!”老妇人惊叫一声,倒在木板床上。
“娘,你怎么了?怎么了?娘,您别吓我。。。。。。”冯新将东西往床头一塞,连忙去扶自己的娘亲。
老妇人匀了一口气,焦急地说道:“儿啊,这东西咱们要不得,要不得啊,这么大的玉印,就是知府大人的大印也没这么大,上面还雕着五条龙,老天爷呀,这是皇帝才能用的宝印呀。”
“皇帝的宝印?娘,不会吧。。。。。。”
“什么不会,这龙只有皇帝家才有,普通老百姓谁敢在印章上雕龙画凤?这玉印这么大,还一雕就是五条龙,除了皇帝,谁敢用这个?儿啊,你快把这东西拿走,不然会给咱们家招祸的,我冯家就剩下你一根独苗了,可不能为这害得冯家连个继承香火的人都没有,你快拿走,快拿走。。。。。。。”
老妇人不断地催促着,仿佛随时会有人撞门进来抢劫杀人似的,冯新一下子也慌神了,哆嗦地问道:“娘,这可怎么办?您让孩子儿拿去哪里?”
“这。。。。。。。。。儿呀,马都督是个好人,要不是他拿军粮赈济百姓,咱们娘俩怕是已经饿死了,你把这东西拿给马都督吧,说不定还能换几个赏钱,你呀,不是那个命,这东西留着定是要招祸的,快去吧,快去。。。。。。。。”
冯新是至孝之人,被母亲连连催促,连忙应下,将玉印重新装入铁匣子后说道:“娘,您放心,孩子一定把这玉印交给马都督,反正孩子也是想拿它换钱给娘亲治病,留着又不当吃,娘亲等着,等马都督给了赏钱,孩子立即给您买药回来治病。。。。。。。。。”
冯新挖到宝物的事情,很快就在城里传开,一时众说纷纭。
就连马永贞也听说了,不过他没有太在意。勒克德浑正在猛攻虎牢关,螯拜在猛攻孟津关,洛阳承受着两面夹击,已十分吃紧,这种情况下,马永贞哪里还有心思去管谁挖出什么宝贝?
他将大部分兵力都派过去了,但因伤亡惨重,兵力渐趋吃紧,不得不从洛阳附近就地征兵。
更让他忧心忡忡的是粮草和武器的补给,武昌到洛阳,千里迢迢,后勤补给困难,为了稳住洛阳城的百姓,还不得不从紧张的军粮中拿出一部分赈济百姓,否则难保活不下去的百姓不会生乱。
“报!马都督,衙门外有个叫冯新的人,说有什么宝贝献给马都督您。”
门外有亲兵来报。马永贞正忙着,头也不抬地说道:“这等事不要来烦我,什么宝贝让他拿到别处兜售去,传我命令,让函谷关的高一功再抽调两千人马驰援孟津,快去。”
“喏。”
ps:恭喜华夏~黄帝成为天扬天下宗师,从山渐青到明扬天下,感谢一路的陪伴与鼓励!
今天继续三更,这两天兄弟们的月票比较给力,俺也不能懈怠,哪怕是手写,也要赶出三章来,也希望兄弟们继续给力支持吧!
第322章金秀才
南江一带多为低洼的平原,水道纵横,湖泊众多。
唯独江阴枕山负水,水环峦拱,北眺淮扬,南挹姑苏,东望海虞,西眄京口,为一方之大观,在江南来说,也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苏谨一万人马在海寇顾三麻子的帮助下,成功渡过南岸之后,没有立即杀入江阴城中,而是趁势夺取了江阴东北面的黄山,黄山蜿蜒沂流而西,如群蛇怒逐,屏蔽着锦绣江阴的楼宇沃野。
至此,江阴之战已经彻底变成了苏谨与清军之间的战争,艰难坚守了两个月之久的江阴军民,反而成了壁上观;
应付苏谨之余,清军没有余力再去攻打江阴城,而城中的军民伤亡惨重,武器缺乏,也没有能力出城参与大战。
苏谨依托黄山扎营,与清军大小十余战,彼此互有胜负。而接到命令的袁宗第,也沿着苏谨走过的路线杀到江北,准备与苏谨汇合。
江上的顾三麻子此时正在率部攻打靖江县,靖江是江心的一个大岛,原名马驮沙,洪武年间才在岛上设县,因其居长江下游,与江阴隔水相望,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洪武帝乃赐名靖江。
顾三麻子趁苏谨大战清军之际去攻打靖江,有趁火打劫之嫌,不过苏谨目前有求于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顾三麻子自号忠义王,倒还真有几分义气,攻下靖江后获得的粮草,还卖了一些给苏谨,苏谨说没带现银,先欠着。顾三麻子也不计较,欠着就欠着,也不怕苏谨将来赖账。
苏谨让他帮助袁宗第一万大军过江。他也没有二话,带着船队充当摆渡客去了。
见他如此热心,苏谨就动了心思,打算有机会就招安这个顾三麻子。
清军在江阴城下耗了两个月,师老兵疲,此时虽然人多势众,但士气不振,袁宗第过江之前,苏谨就与之战了个平分秋色;
等袁宗第成功渡过长江之后,苏谨就让他分兵数路。袭击清军后勤补给。
有各地的夜不收和当地百姓提供准备的情报,袁宗第一击一个准,三天时间,袭取了清军两批粮草,不但解决了秦军自身的粮草供给问题,还让江阴城下的清军陷入了粮草不继的困境。
原来带几百人来支援江阴城,被清军打得全军覆没的金秀才,竟然又组织起了两三百乡勇,前来声援。金秀才名磊,字贡南,他带来的人不多,但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以前清军势大。很多人不敢轻举妄动,有了苏谨大军来援,再见金秀才又组织起乡勇,并得到苏谨的重用。于是有心人纷纷效仿,组织乡勇,少则数十人。多则三五百,纷纷前来支援江阴。
数天时间,前来支援的乡兵竟达到两万七千人。
苏谨没指望靠他们来战胜清军,但这些乡兵熟悉地形,用他们来伏击清军的后勤运输线却很合适;
更重要的是,团结这些人,可为大秦造势,赢取江南民心。
苏谨从军中抽调了下层军官,去领导这些乡兵作战,同时军中佥事官也去,努力宣传大秦的德政。
很快刘良佐就陷入了人民战争之中,后勤补给屡屡遭到袭击,处境越发困难。
眼看苏谨越打声势越大,来投奔的乡兵不断增加,刘良佐心中渐生怯意。
这天苏谨又与清军大战了一场,收兵回营时,金秀才匆匆找上苏谨说道:“苏将军,据我细观天象所得,最迟后日,江阴一带必定连降数日大雨。”
“哦?”苏谨想了想说道,“秀才公可是有什么想法?”
“请苏将军借一步说话。”金秀才神秘兮兮的样子,便苏谨满心狐疑。
金秀才带几百乡勇,就敢来增援江阴,第一次全军覆没,他仅以身免,结果第二次还敢组织起几百人来,光凭这一点,苏谨就挺敬重他的,但也只是对他的勇气佩服而已,对他的军事才能,苏谨可没太放在心上。
金秀才把苏谨拉到偏僻之处后,轻声地说道:“苏将军,大破鞑虏的时候到了。”
“秀才公有何良策?”苏谨心道,这些读书人就爱语不惊人死不休。
“苏将军,鞑虏眼下扎营的地方平坦而偏低,若是连下数日暴雨,营中必定水涝,到时唯有将大营迁往他处。”
“嗯,秀才公言之有理。”
“苏将军,鞑子要迁营,必定要找个地势高一些的地方,如今咱们占了黄山,放眼江阴城附近,只有西南面的花家凹一带地势比较高,到时鞑子肯定会把营扎迁往花家凹。”
“那又怎么样?”
“哎哟我的苏将军,鞑子当初为什么不把大营扎在花家凹,那是因为花家凹离江河比较远,取水不便。如今被洪涝所迫,他们不得不迁往花家凹,便只能暂时从附近的池塘取水,苏将军明白了吗?”
“秀才公是说,咱们可以提前派人去把花家凹附近的池塘都给下毒了?”
“然也!然也!”
“不错,不错,这主意不错,本将这就派人去找砒霜。”
“苏将军且慢,砒霜不行,砒霜药效太快,通常火夫做饭时肯定会先偷吃,立即会有中毒迹象,那就不可能让鞑子大量中毒了。泻药最好,泻药的药效缓慢,初期不容易被发现,等鞑子发现时,大部分人必定已经喝下去。”
“好好好,就泻药,此事若成,秀才公首功必定不在话下,对了,秀才公真能确定,最迟后天就会连降暴雨吗?”
苏谨一问,让金秀才仿佛受到了莫大的污辱,当即梗着脖子道:“苏将军若是信不过金某,那金某自己去办,不劳苏将军费神。”
“别别别,还请秀才公恕我失言冒犯,我王求才若渴,秀才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难得忠义两全,本将这就给秦王写信推荐,以秀才公如此人才,我王必定会加以重用。。。。。。”
金秀才正色地答道:“我金磊组织乡勇,驱除鞑虏,只是不甘我上国衣冠沦丧,万民饱受鞑虏欺凌,岂是为了你家秦王的高官厚实禄?”
“秀才公忠义高洁,令人钦佩,不过我们秦王之所以起兵,也正是和秀才公一样,不忍看天下沦丧于异族之手,大家志同道合,何分彼此?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个,秀才公需要什么尽管说,本将一定尽量予以满足。”
“泻药包有金某身上,苏将军只需派一百骑兵给我即可。”
“好,别说一百骑,就是一千骑也不在话下。”
“无须那么多,人多了反而容易暴露形迹,百骑足矣。”
苏谨立即对远处的一名百户说道:“李克,你带一百人,现在起听从金秀才指挥,不得有误。”
金秀才骑术有点见不得人,上马之后摇摇晃晃,看得苏谨暗捏了一把汗,可这家伙紧紧抓着马鞍,硬是撑住了没落马,带着一百骑兵去找泻药去了。
第二天下午,找全所需要的药物之后,金秀才一行回到黄山大营,下马之时,若不是苏谨及时上前扶他,累得骨头散架的他定要摔个四脚朝天。
苏谨关心地问道:“秀才公没事吧?”
“没事没事,金某现在累点,过两天就能让所有鞑子趴下,再累也值得,哈哈哈。。。。。。。。”
金秀才三十岁出头,身材清瘦,抚着一把短须哈哈大笑的样子颇为得意。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无数鞑子连裤也没拉起,漫山遍野趴了一地的壮观场面。
到晚上去下药的时候,金秀才不顾劳累,又坚持去现场指导下药。上百人忙活了半夜,总算一切妥当了。
苏谨开始急切地盼望早些降下大雨,但夜空之间月朗星稀,却不象有雨的样子,急得苏谨睡不着。
胸有成竹的金秀才却不管,回到大营后倒头就睡,仿佛什么都与他无关了。
苏谨在营中转来转去,到五更时,果如金秀才所预测一般,先是刮起了北风,随后浓浓的乌云遮住了星月,夜空中一道道闪电划下,如银蛇飞舞,须臾之后,乱雨如珠倾盆而下。
苏谨忍不住奔入金秀才帐蓬,摇醒他道:“秀才公,神人也,真的下雨了,下大雨了!”
金秀才一点也不给他面子,嘟囔道:“苏将军还让不让人活,金某都累了两天两夜了,你就不能让我好好睡一觉吗?苏将军要是还不相信天会下雨,何不出去淋一阵子,看看下的是真雨还是假雨。”
“嘿嘿,瞧秀才公说的,这雨还有真假之分不成?”苏谨有些讪讪地说道。
“行了苏将军,您就让我睡一会儿吧,不然你一刀杀了我算了。”
“哈哈,秀才公如此才华,本将岂敢造次,这就去给我王写信,必将秀才公的本事向我王一一说清楚。”
苏谨大笑着出去后,金秀才翻身坐起,哪有半点睡意,其实没下雨之前,他比苏谨更紧张,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根据他的观测,这几天确实象是有大雨来临,但实际上真有还是假有,他也不敢百分之百打保票;
现在大雨真的来了,他心中可用狂喜来形容,别说睡了,能忍住没跑去大喊几声,发泄一下心中的喜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ps:嗯,今天第二更奉上,大家继续支持吧。
。
第323章洪承畴的阴谋
费扬古在茶山一战,损失整整一千七百人马,大战三天两夜后,又需要休整一两天,士气才稍稍恢复,等他率军杀回金华,韩秀一万大军也已经到达衢州。
听说韩刚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千人马全部牺牲之后,一向谨慎的韩秀也不禁怒发冲冠,休整一日之后,立即率一万大军向兰溪杀去。
这时建德的地方武装起义,把清知县杀了,重新控制了建德县城,并派人来联络韩秀,请韩秀派兵入驻,韩秀大喜,当即调一千人马轻装奔赴建德。
这个建德县和蒙轲他们原先防守的位于长江边的建德县同名,但实为不同的两个地方,诗人孟浩然曾写过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中描写的就是浙西的这个建德县。
从杭州走富阳、桐庐、建德、衢州、饶州,这是杭州进入江西腹地最快捷的通道。费扬古之前也正是走这条路线而来。
现在建德被起义的地主武装占领,韩秀又派去一千人马,等于是截断了费扬古的后路。
费扬古大惊之下,匆匆解了金华之围,准备回师攻打建德。
韩秀大军到达之后,又岂是费扬古想来就来,想走的就走的;
韩秀先是派出轻骑,快速抢占了兰溪西面大慈岩镇附近的关隘,挡住了费扬古大军回建德的道路。
然后带着大军沿达摩岭东侧压过去,两军在一个叫诸葛村的地方相遇;
诸葛村离兰溪大概五六十里,往兰溪方向一片平坦,但往建德方向却即将进入山区,关隘已经被秦军守死,费扬古别无选择,与韩秀大战一场。不分胜负。
韩秀整军准备第二天再战,万万没想到的是,费扬古竟率军退回了兰溪。
韩秀不依不饶追到兰溪,但费古扬多为骑兵,此时已杀回金华,这招回马枪没奏效,他立即放弃金华,向东杀向义乌。
韩秀派出的探马回报,费扬古日行两三百里,数日之间。竟是打得义乌、诸暨等县措手不及,连破数县,但费扬古却绝不多作逗留,抢劫一番后就扬长而去,直奔杭州。
凭韩秀的速度,想追人家无异于痴人说梦。
问题在于,费扬古如此轻易退回杭州,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韩秀憋足了劲,结果就象打在了棉花上。
军中佥事官黄阳及时劝道:“韩将军。费扬古连破义乌、诸暨后扬长而去,如今这些县城正处于无主之态,韩将军请快分兵去取,如此浙西几乎便收入囊中了。”
韩秀醒悟过来。忍不住惊呼一声,连忙派副将领七千人马轻装疾进,直奔义乌,至于朱大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