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昊远)-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螯拜不是第一次率领蒙古各部的联军作战,只不过以前是以大清将领的身份,现在换了一面旗帜而已。活计还是原来的活计,熟悉得很,跟逛自家后花园似的。
秋高马肥,人强刀利,这一支大军从科尔沁出发,一路向北杀去。结果还没来得及与奇他特干上一仗,倒把附近的一些部族吓得不轻。
比如札赉特部首领格尔桑,竟被吓得连夜带上礼物,一路直奔科尔沁,诚惶诚恐地求见蒙轲。
就连远在大同边墙外的苏特尼部的滕吉泰,也坐不住了。
这不对劲啊,咱可是最先与大秦结盟的,怎么现在前军大都督蒙轲招集各部会盟,还举行如此盛大的“狩猎”活动,竟没有苏特尼部的份呢?
一种危机感油然漫遍滕吉泰全身,就象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行一样让人难受,他左想右想。感觉绝不能再坐视被边沿化。
于是匆匆准备了礼物,双管齐下,派一路使者去科尔沁求见蒙轲的同时,另派儿子脱尔欢赶往北京觐见秦王。
另外,得到大秦鸿胪寺少卿甘南正在附近的西土默特部出使后,他又亲自赶往西土默特左翼旗求见甘南,总之能想到的招,滕吉泰都使上了。
而这样的危机感绝对不只是滕吉泰才有,“八部联军”对各草各部的震慑力是极为惊人的。如果说之前大秦灭了满清,让大家感觉到了大秦的可怕实力的话;
那么现在的“八部联军”就是架在他们脖子上的刀。这是切切实实的威胁,它不再是一个强大而不可见的压力,而是随时可以让你灭族的武力。
这次蒙轲没有亲自率军去征讨奇他特,是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西辽河南岸,一万朝鲜兵,还有一万女真青壮,正在热火朝天地筑城;
一层层的三合土,在一个个光着膀子的壮汉的努力下,被一层层地夯实。城墙底宽三丈,上宽两丈二,高两丈,城墙外开挖四丈宽的壕沟。引西辽河水为护城河。
平坦的草原上,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到处是劳力的号子声和叫喊声,人吼马嘶。各种吊臂和滑轮组,将挖上来的土石,大筐大筐地吊到城上。
十里外的一座石山上。不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那是秦军在开山取石,然后堆到山下的窑上,烧制石灰。
前军大都督蒙轲在工地上巡视时,还不断有手下兵将吏属拿着文牍赶来让他签署,他身边的亲兵拿着一个小瓷瓶,颇在些象观音菩萨手上的净瓶,只不过亲兵的小瓷瓶不是用来装仙露,而是装磨好的墨汁。
蒙轲看完文牍,接过另一个亲兵递上鹅毛笔,往瓷瓶里一沾,干净利落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把附近的朝鲜兵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也行?
那什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时代岂不是过去了。。。。
总之,包括工地上的吊臂,用滑轮组操探的用来夯打城墙的铁饼,用炸药开山等等,这一切都让朝鲜兵深刻地感觉了一把天朝上国的先进性。
听秦军士兵们说,秦王还下旨让人研制什么水泥,用来和沙石搅拌后,铺下来比巨石还要坚硬。
朝鲜人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不过听秦军士兵在感叹,说这种东西要是制出来后,十天半个月,就能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来。
除此之外,新奇的东西还多着呢,听说大秦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蒸什么汽机,也有秦军士兵管那叫铁驴,那可比活生生的驴马好使多了,用来带动织布机,一天到晚都不知道累,还不用吃草料,只喂点水就行了。
唉,果然是天朝上国,看来咱们能来天朝上国干点苦力,也算是长见识了。
铃儿叮当,大批的商队,不比秦军的脚步慢多少,赶着驼马纷纷从关内而来,带来了草原上紧缺的日常用品,象茶、盐这些东西,都是草原上必不可缺少的;
但这几年由于战争阻滞商路,导致草原上除了牛羊之外,什么都缺,有钱都买不到。关外的牛羊、毛皮、药材等等也因滞销而价格被压得极底。
这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商人们就象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来。整个草原现在战火肆虐,只有科尔沁这里安全,商人们自然多涌到这里来。
科尔沁城还没建好,城外已经搭起了大片的帐蓬用于交易,绵延数里,堆满了紧俏的商品,把远近的牧民都吸引来,他们拉着皮货,赶着马牛羊来换取关内的商品,不绝于途。
科尔沁城外俨然成了一个繁华的大榷场。无论是关内的商人,还是关外的牧民,都是眉开眼笑,双方各取所须,互易有无。
刚到任的科尔沁知州黄明山把榷场管理的井井有条,派出官员严格抽税,高峰之时,一日的税收竟多达一万两。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关内许多州一年的税收总额。
这是黄明山赴任前万万没有想到的。谁说这是蛮荒之地,这真真是聚宝盆啊!
黄明山私心里,甚至希望草原上其他部族继续乱下去,这样科尔沁的繁荣才能继续保持。一但草原上平静了,商人们肯定不会全拥到科尔沁来交易。
西辽河附近那水草丰茂的原野上,秦军士兵穆凌拿着一根长长的绳子,一拍战马飞奔出去,另一个士兵李瑞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站在原地;
眼看穆凌打马跑得欢实,绳子快拉尽了,李瑞连忙猛打胡哨。同时挥动手上的红旗大喊:“穆凌,快。。。。。。不是,慢点,到了,到了,快停。。。。。。。”
远处的穆凌已听不清他的喊声,但能听到胡哨和看清摇晃的旗子,连忙停下来,附近的秦军士兵也驰马过去。沿着拉紧的绳子,飞快地把一根根木桩打下去。
事了。军事都佥事蒋义涵一边在图纸上写写划划,细作记录,一边对身边的牧民说道:“好了。阿布勒,以后这就是你家的草场了。你一定要记住本官说的,要适量放牧,牛羊越多。越便宜,卖不了价钱不说,还会把你家的草场啃成荒漠。那你家以后可就没指望了。”
那叫阿布勒的科尔沁牧民,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刚才量杜尔勒家的草场不是拉了两根绳子那么远吗?怎么我家的只有一跟绳子远呢?”
蒋义涵露出一脸微笑,耐心地说道:“阿布勒,你要知道,杜尔勒家比你家多两个人,这草场是按各家人口多寡划分的,而且杜尔勒家的草场地势比较高,不及你家这块地处低洼的草场丰美,你要是不想要这块,选杜尔勒家那样地势稍高的草场,按规定也能多给你家划分一些。你要调换吗?”
阿布勒一想,真是这样,这片草场地势低洼,每年草长得都比较丰茂,他连忙应道:“不换了,不换了,大人,我就要这块了。”
蒋义涵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可没想到有些牧民不愿意了,都想争抢分给阿布勒家的这片草场。
大伙一吵起来,还都是用蒙古话,什么叽哩咕噜的,蒋义涵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嗯,看来这样真不行啊。
“大家静一静,都听本官说,这样吧,所有草场先划分完,然后大家再抽勾,到时谁家抽到哪一块,由长生天来定,谁也不能再反悔,否则就是对长生天不敬。”
“大人这个办法好,就由长生天来决定。”
“对,就这么办,让长生天来决定,这样最公平。”
“不行啊,我家六口人,要是抽到四口人的草场,那么公平?”
蒋义涵连忙说道:“大家放心,四口人的与四口人的家庭抽,八口人与八口人的家庭抽,这样就不会有八口之家抽到四口人的草场了。。。。。。”
蒋义涵感觉有些口干舌燥,差点被自己绕晕。
一开始听说要分草场,把无主之物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牧民们都很高兴;
可这一事真做起来,问题还真不少,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所有牧民的不满。
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只要耐心细致一点,还是能办妥的。关键是把草场私在化这一点,在蒋义涵看来,这简直是神来之笔,也不知道秦王那脑子蕴含着多少的智慧,竟能想出这样的计策来。
从现在牧民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草场的看重,绝不亚于关内百姓对田地的重视程度,一样是当成了命根子一样,今后谁若是敢动他们家的草场,估计他一定会和你拼命。。。。。。。。。
这回,牧民可以把自家的牛羊圈养起来了。
而大秦,圈住的是所有的牧民。
ps:这两天淡淡的,还有人劝我赶紧完本。其实我想说的是,后面还有更难对付的敌人,更加浩大的场面,这十章八章不过是一个过渡的伏笔,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兄弟们,老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想说的是,到了长城算什么,世界那么大,怎么能局限于长城呢?
但要写下去,需要大家的支持,订阅、月票、打赏,渴望你们的支持!
。
第651章来复枪发威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着辽阔的草原风光,军中佥事虞可铭诗情大发,破口吟出这首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民歌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用高耸云霄的阴山,衬托出草原的雄浑,把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给描绘了出来。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整首民歌可谓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虞可铭高呤一遍,还觉得胸臆未能尽情抒发,又接着来了一遍。旁边的牛马川嘿嘿地笑道:“虞佥事,这诗没听过?你能不能来首新鲜的。”
虞可铭不以然地答道:“此情此景,还有什么诗歌比得上这首来得贴切?你不懂,有些伟大是永恒的,是值得你一次又一次去品味的。”
“屁,俺老牛觉得嘛,除了秦王之外,谁也不能称之为伟大,你们说是吗?”
“是!”
“当然是。”
周围的亲兵顿时争着抢着作答,虞可铭气急败坏地指着牛万川说道:“你还真该姓牛,本官跟你说这些,真真是对牛弹琴,你说,这关秦王什么事,这分明是两回事。。。。。。”
“哈哈哈,虞佥事,这说明你心里没有秦王,有的话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你。。。。。。。。。牛万川,你说清楚点,谁心里没秦王,你不说清楚,本官。。。。。。”
哗啦一声。四周尽是一片鬼叫狼嚎的笑声,把虞可铭的嚷嚷给淹没了。
秦军士卒大笑声未落,前方数骑狂奔而去,向螯拜禀报:“报,瓜尔佳将军,前方三十里,发现两千敌军,由奇他特手下的阿鲁世率领。”
螯拜还没来得及说话,牛万川就大声道:“两千,才两千。瓜尔佳将军,就交给我去收拾吧。”
螯拜看了看他五百手下身上背着的新式来复枪,心想,试试来复枪的威力也好。于是同意了牛万川的请战。
“虞佥事,回头咱们再继续弹琴,俺老牛去也!”牛万川出发前还不忘调侃虞可铭一下,说完,带着五百秦军如飞龙出海,呼啸而去。
螯拜对七部领军将将说道:“你们也派些人去吧。”
各族头人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各派一百人马追了上去。
阿鲁世听说秦军只有五百前锋前来,立即决定给“八部联军”来个下马威,好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奇他特大汗。那也不是好惹的。
他两千人马不躲不避,朝牛万川奔杀而来,千骑卷平冈,呼啸如飞云疾掠。铁蹄击地,辽阔的草原阵阵震动,声势之大让人惊心动魄。
飞奔出四五里。就看到牛万川的五百人马,阿鲁世当然知道螯拜一万大军就在二三十里外,所以他只能速战速决。
两千大军在他的率领下,片刻不停,向牛万川席卷而去,雪亮的马刀映着秋日的阳光,耀眼生寒,卷起的烟尘如同翻滚的黄龙,势不可挡。
阿鲁世突然看到,对面的几百秦军停了下来,“哈哈哈。。。。。。这是要找死啊!”阿鲁世大喜,骑兵对骑兵,秦军或许还有一战之力,凭他们几百支火铳,在自己三面包括之下,恐怕一枪还来不及放,就会被碾成肉饼;
对方的秦军下马后迅速站成几排,阿鲁世的号角声一变,两翼各划出两百人马,向秦军两侧包抄过去,他兴奋异常,似乎已经看到了秦军被碾成碎片的样子。
但没等他兴奋多久,对面的秦军开枪了。
呯!呯!呯!
呯!呯!呯!
一排排的火光喷薄而出,这么远的距离就开枪,秦军看来是吓傻了,阿鲁世不禁大笑:“哈哈哈。。。。。。杀!”
“啊!啊啊!”
身边突然传来一声声的惨叫,手下的士兵一个个惨叫落马,这让阿鲁世的笑声戛然而止,“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秦军的火铳怎么可能射这么远。。。。。。。”
秦军用一排排的子弹回答着阿鲁世。呯呯的枪声响个不停,一排又一排,就连从两翼包抄的人马也没放过。
远处刚刚赶到的七部人马,在两里外观战,但见隔着三百步,阿鲁世的人马就象麦子一样,被一排排地割倒,一蓬蓬血雨暴洒而出,一时间人仰马翻,惨叫如潮,一匹匹战马轰隆倒地,在地上激烈地翻滚着。
那感觉,就象是秦军用一股无形的力量,远远地把阿鲁世的人马不断地撕裂,摧残得不成人形。。。。。还没冲入两百步,阿鲁世的人马已经死伤遍野,冲在前头的几乎没有一个能幸免,人尸马尸推积满地,让冲锋的道路都被阻住了,不断倒地的战马会把后面的战马也带倒,轰隆地地摔成一团。
这一片腥风血雨,看得七部之人脸上一片煞白,他们从没见过如此惨烈的情况,这是裸的屠杀,阿鲁世的人马还没冲进两百步,就被惨重的伤亡压溃了,没有人敢再往前冲,前面仿佛有无数凶狠的死神在吞噬着生命。
七部之人看着这样的情景,看着满地的尸体,看着惊恐地溃逃的敌军,竟忘了去追击,各人心中惊骇的同时,也暗暗庆幸被射击的不是自己,庆幸自己不是大秦的敌人。。。。。。
呯!
秦牧一枪射去,一只羊应声而倒。孟古青欢呼一声,打马飞驰过去。
到了边上,她才发现自己拿不动猎物,于是大叫道:“秦王,打羊算什么本事,你打只兔子来看看。”
“这个嘛,相比而言,本王还是觉得打羊更有本事,怎么说羊也比兔子要凶猛一点。”
大玉儿没料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了。
她为了方便骑马,换上了一套紧身装束,那巍峨的山峰,柔软的草原,显露在秦牧面前的,是一派博大的、水草肥美的草原风光。
这是大明的皇庄,以前倒是放养有一些猎物,但现在因没人管理,除了羊和兔子,就没别的了。秦牧倍觉无趣,对孟古青说道:“算了,不打了,孟古青你负责把羊拖回来,然后生火烤了,本王的午膳就由你来承担了。”
“我?”远处的孟古青指着自己的鼻尖。
“废话,难道让本王烤给你吃不成?”
秦牧说完,自顾打马而去。韩赞周听说秦牧要来“秋猎”,匆匆让人把皇庄里的房子洒扫了一翻,虽有些简陋,但好歹洒扫得很干净。
秦牧这些天呆在紫禁城里,没完没了地处理政务,着实有些气闷,临时决定出来透口气,却没想到皇庄里只在羊和兔可打。
八角凉亭临水而建,亭中达哲已铺好的虎皮,秦牧入亭往虎皮软垫上一躺,顺手把达哲搂在怀里,望着亭外的枫树,和倒映在池中的白云,高远的天空,在紫禁城里呆久了积下的那股郁闷感渐渐淡了。
被她搂着的达哲,动也不敢动,秦牧有点好笑,这大清公主胆子也忒小了点。
大玉儿则相反,她总是不错过任何与秦牧接近的机会,跟着进亭后,她眼波一转,柔声说道:“秦王若是累了,奴婢帮你拿捏一下吧。”
“还是本王帮你吧。”秦牧哈哈一笑,把她顺势也拉下来,在她身上胡天胡地“按摩”了一番,连旁边的达哲也一并照顾到了。
这对绝然不同的表姐妹,一个水草肥美,可任人驰骋,一个含苞待放,娇嫩无比。秦牧看着被弄得衣衫散乱,面红如花的二人,不觉血气涌动。
他未及多想,就见孟古青拖着那头羊,气喘吁吁而回,那略带婴儿肥的娇憨小脸上,渗着汗珠儿。
闻到声响坐起身来的大玉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自己的侄女吗?是在科尔沁草原长大的吗?
“孟古青,你。。。。。。。。。你怎么自己拖?”
孟古青气鼓鼓地答道:“是他让我拖的,我敢不拖吗?”
“我是说,你留着绳子干嘛,不知道把羊绑在马鞍上拖回来吗?”
“啊!我忘了。。。。”
“哈哈哈哈。。。。。。。。”
ps:求订阅,求月票!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月票!
。
第652章入陕祭陵
这天早朝的时候,接连传来两份捷报。
一份是左军大都督马永贞攻破大同城,生擒姜瓖,尽纳大同十六州县的捷报。至此,山西全境全部纳入大秦治下。
另一份是从科尔沁草原传回的,螯拜统领的“八部联军”北上,牛万川旗开得胜,凭借五百来复枪,一举击溃奇他特部将阿鲁世两千骑兵。
这份捷报,只是歼敌五六百的一场胜利,但意义非同一般,它意味着,大秦有一件克制骑兵的利器了。
看到这份捷报,秦牧比看到马永贞拿下大同还高兴。加上蒙轲组织起来的“八部联军”的震慑力,辽东定矣!
至于整个漠南,这得一步一步来,想一下子解决是不可能的。目前只要能保证北疆安定,不被漠南各部的战乱波及就可以了。
铨选人才方面,能铨选出来的人,吏部也基本铨选完了。
查抄整个内城的工作,也宣告结束了。
根据户部右侍郎杨超奏报,从整个内城女真人、包括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济尔洽朗、代善、范文程等一大批满清权贵家中,共抄出珠玉古董、人参鹿茸等名贵之物计六库。另有黄金八万七千两。白银一千七百万两,以及其他物资一大批。
真算起来,满清真是够穷的,整整一个满城,包括多尔衮这些王公贵族在内,才抄出这点值钱的东西,只比山右八家略多。
秦牧很不客气,让户部从中拨一百万两,用于西京的皇宫建设。
得知秦王只要求调拨一百万之后,很多官员都暗松了一口气。南京的宫城,整整花了四百多万两,西京只要一百万两。这下大家终于相信,秦王是真没迁都西京的打算了。
给,不就是一百万两吗?给了!
这回连最“刁蛮”的御史言官,都没有说三道四,还生怕秦牧后悔一般,立即请户部把款项落定下来,然后按此款项,匡定西京皇宫的规模,就一百万两的规模,一文也不能增加。谁弄超支了,我口水淹死他!
秦牧坐在龙椅上,看着随驾北来的御史言官争着抢着,让户部侍郎杨超赶紧拨款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忠心护主,急吾王所急,想吾王所想呢。
“咳咳!”秦牧轻咳两声,把杨超从那些御史言官之中解救出来。
御史伍时行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高声道:“启奏吾王。纵观天下,中原已定,辽东渐稳,除了两广边隅之地。我大秦已尽有四海之地。秦王起兵于民族危难之际,驱胡虏,扫膻腥,复我衣冠。救万民于倒悬,仁及万物,德披天下。如今大秦治下亿万士庶。无不翘首以盼,伏望吾王早登九五,臣请吾王顺应天意民心,早日御极天下。”
“正是,臣等日夜以盼圣主早日御临天下,吾王一日不登九五大位,天下士庶一日不安。伏望吾王早日南回,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吾王天命神授,富有四海,至今乃以王自屈。而两广余孳,却以君自居,岂不奇哉怪哉,伏望吾王顺应天意民心,早日御极九五,以正视听,以安天下。”
一人带动,群臣又纷纷进言,争相劝秦牧早日登基。其实不止是他们,包括南京的路振飞、杨麟等留守大臣,在及各省的官员,无不上表请秦牧早登大位。
秦牧也没有再拖下去的意思,若再不登基,确实不妥。
不过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南方不缺民望,但淮河以北的士庶心中,却未必有多高的声望。毕竟这些土地才刚刚纳入治下两三个月。
这年头消息优传播困难,很多北方百姓,甚至连他这个秦王也是刚刚听说也不奇怪。加上自己太年轻,崛起太快,这些都有可能让北方的百姓产生疑虑。
民心这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很重要。如果不能让百姓认同你是正统的,一有人煽动,很容易就会发生叛乱。
象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类的口号,之所以能煽动那么多百姓跟着造反,正是由于这些口号否定了“正统”的合法统治。
秦牧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所以从起兵之初,就十分注意大义名份。在赣州最艰难的时候,他被逼到那份上,还犹豫要不要立即树起自己的旗帜,也是顾虑到这个大义名份。
此刻,秦牧面对群臣伏请自己早日登基的情景,他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决定。
在群臣目瞪口呆之中,他严肃地宣布:先往关中祭陵。
此举包括司马安在内,都十分意外,但司马安很快反应过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秦牧的决定。
紧接着,李源、杨慎等人,纷纷出班表示赞同。
本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秦牧还就自己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